高考历史岳麓版 必修三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40讲 含解析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5383214 上传时间:2022-03-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历史岳麓版 必修三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40讲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 必修三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40讲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 必修三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40讲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岳麓版 必修三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40讲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岳麓版 必修三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40讲 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精品资料必修三第六单元第40讲第2课时一、选择题11960年中科院召开学部大会,选出学部委员35人,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这一现象(B)A反映了新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 B体现了“科技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C表明了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 D证明了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而“劳动模范”属于广大群众,所以这一现象只能体现 “科学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其他各项扩大了题干

2、中现象的内涵。2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B)A中国已经是世界的超级大国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解析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排除A项;航天技术是近代才有的人类发明,航天技术的提高影响一个国家的实力,但不能说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排除C项;材料只能说明中国在航天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但不能说明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3(2

3、016齐鲁名校协作体)毛泽东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即使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还是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划。这主要说明了(A)A“两弹一星”的开展是国内外形势所需的结果B“大跃进”运动有利于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发展C我国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国防现代化D应该将发展国防高科技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两弹一星的发展是在当时美苏争霸、当时中国国防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制定的科技发展战略,故A项正确;“两弹一星”不属于大跃进,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

4、”可知当时我们并不是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国防现代化,故C项错误;中共八大指出当时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不是发展国防高科技,故D项错误。4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一决定的核心主张是(C)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加强教育,提升民族素质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增强国力解析据“1995年”和“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等信息可确定C项正确。5北京时间2012年6月24日,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蛟龙”号首次突破7 000米

5、,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 020米,开创了世界同类型的科学作业类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这意味着“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自由行动。这说明(B)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C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建国以来中国的国防科技实力和空间探测能力不断增强,先进科技的发展依托的是强大的国家综合实力,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但中国目前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科技大国在某些领域进入了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但总体而言仍旧处发

6、展中国家的水平。故选B项,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中国科技发展的史实。61953年,周恩来主持通过了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明确了由新设立的中央高等教育部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同时规定,综合性大学以及与几个业务部门有关的多科性高等工业学校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直接管理。这些决定反映了 (A)A高等教育变革符合当时经济建设需要 B当时政治环境推动了教育体制变革 C领导个人喜好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D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国家政策同步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教育。1953年,“一五”计划展开,大规模经济建设要求相关的专门人才,推动了高校改革。B、C、D各项不符合史实。71952年我

7、国高等学校开始院系调整,撤销合并了大部分院校的英语科系,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53195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及综合性大学俄语系人数却大幅增加到12 477人。出现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D)A工业化建设基础薄弱,人才需求增加B“双百”方针的提出C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独立D“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解析工业化建设基础薄弱,增加人才需求,就应当是调整增加各大院校工科专业,与题中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双百”方针,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于1956年正式提出,是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与材料中的院系调整无关,故B项错误;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独立,与院系调整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

8、误;材料中提到20世纪50年代各大院校撤销合并了英语科系,缩减德语、法语等语种,俄文专科学校及综合性大学俄语系人数增加,说明这一时期的院系调整主要减弱了同英法德等西方国家的联系,有利于加强了与俄国之间交往,与外交关系有关,故D项正确。8(2016沈阳)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应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争取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条件的和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这表明(B)A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B“大跃进”扩展到教育领域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D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发展核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运动。结合题干

9、时间“1958年”和材料“争取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可知,以工农业生产全面“大跃进”为主的“大跃进”运动扩展到了教育领域,对教育提出了超高指标,故B项正确;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C项与题干无关,故排除;我国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是在20世纪80年代,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91956年5月26日,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在阐述毛泽东提出的一项方针时指出:“文艺工作,如果一花独放,不论那朵花怎么好,也是不会繁荣的。有了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春秋旧中国时代同现在的情况是大不相同的。”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提出这

10、一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B)A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 B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C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学艺术水平 D指出文艺工作要为工农阶级服务解析题干信息没有涉及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故A项错误;由题干信息“文艺工作也是不会繁荣的”、“学术就能迅速发展”可知这一方针的目的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广大人民群众,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工农阶级,故D项错误。10据某学者回忆,毛泽东在1952年指示,“中国历史很长,建议在中科院设立三个研究所,把中国史分为三段来研究,第一所研究古代,止于汉;第二所研究魏晋到鸦片战争前;第三所研究鸦片战争以来

11、的近代史办一个杂志,定名为历史研究,方针是百家争鸣”。该指示(B)A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B有利于学术领域的繁荣发展C划分的历史阶段影响至今D确立了革命史观的指导地位解析本题考查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A项错误;“双百方针”是指“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毛泽东对中国历史的指示,有利于学术的繁荣,B项正确;毛泽东的历史阶段划分已经不被使用,C项错误;革命史观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11下图是中国电影图志目录的一部分。该目录反映了建国初期(A)A多种电影体制并存 B模仿苏联电影的管理

12、体制C“双百”方针促进电影创作繁荣 D国家鼓励国营电影发展,限制和取消私营电影解析根据材料“国营电影”“私营电影”可知多种电影体制并存,故A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模仿苏联电影管理体制,故排除B项;“双百”方针的提出是1956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故排除C 项;材料“过渡时期的私营电影”说明国家并没有限制和取消私营电影,故排除 D项。所以应选A项。12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两个“八字方针”。它们的相同点是(A)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B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C促进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

13、利完成解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即文学、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的方针,是1956年党中央政府确定的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这与促进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无关,排除C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为了正确解决、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而提出的,对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团结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也为继续发展我国多党合作制提供了坚实基础。这两个“八字方针”虽然具体含义不同,但都是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包括科研人员、文艺人士、民主人士在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故A正确。B项是“双百”方针的作用和影响,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无关,排除;我国

14、国民经济的调整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进行的,D项的说法与题干无关,排除。二、非选择题13(2016河北名校名师俱乐部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19511957年中国高等教育中不同学科学生数量的构成比重情况表(%)。合计工科农科林科医科师范文科理科财经政法体育艺术解放前最高年10017.86.67.713.510.56.411.424.40.41.61951年10031.66.21.613.911.97.85.116.52.80.12.51952年10034.86.91.113.016.57.15.011.52.00.21.91953年10037.76.11.213.718.86

15、.75.86.41.80.51.31957年10037.07.71.411.126.04.46.52.71.90.70.6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表格中的一种或多种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一:特征:高等教育服务于工业化建设。探讨: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一五”计划重点开展工业化建设,国家需要大批专业化的工科技术人员,因而高等院校中1952年后工科的学生数量大幅增加,这反映了高等教育为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服务的特征。示例二:特征: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提高国民文

16、化素质。探讨:建国初期,我国国民文化素质水平普遍较低,国家建设需要大批的教师队伍来推动全民教育的发展,因而此时期为落实“全民教育”的方针,高等院校中师范类学生的数量增加相对较多。示例三:探讨: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改善国民生活。原因:建国初期,我国医疗条件极差,广大百姓得不到医疗保证,国家需要大批的医护人员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状况,因而高等院校中医科学生数量相对稳定。14(2016益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我国从古至今都非常注重给人起名字。下表是我国几个历史时期名人或普通人的姓名(有的含字)时期姓名(字)西汉班超班彪(史学家)扬雄(文学家)韩延寿(画家)卫青霍去病宋代周敦颐(字茂叔)欧阳

17、修(字永叔)陆游(字放翁)岳飞(字鹏举)韩世忠(字靓臣)晚清与近代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黄兴陈独秀李大钊叶挺邹韬奋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刘开国朱援朝王建设董跃进张超美艾计划李卫兵肖灭资改革开放以来刘向东洪俊杰张小康陈春莲杨萍文周亮唐柳童安娜赵丽莎徐杨卓夫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中名字所含信息进行概括,提炼出一个观点,并予以分析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合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人的名字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折射镜。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强盛时期,当时名人名家的名字起得威武雄壮,如班超的“超”字,扬雄的“雄”字,这些名字是当时大一统政治趋势的反映;宋代是我国儒学发展、理学勃兴时期,理学特别强调人的

18、自身修为,爱国忠君,给人起名也反映了这一文化特点,如“敦颐”“修”“世忠”等名字;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把经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一些人的名字也与我国重大建设事件相关,如“跃进”“计划”等。人的名字虽然是一个符号,但或多或少与当时的社会有一定的关联。示例二:人的名字是一个文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主要文化思想。宋代是我国儒学发展、理学勃兴时期,理学特别强调人的自身修为,爱国忠君,给人起名也反映了这一文化特点,如“敦颐”“修”“世忠”等名字;晚清与近代,面对列强侵略,振兴中华成为当时主要思想,人的名字中就出现了“有为”“兴”“挺”“韬奋”等字;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呈现多元化,既有反映家庭美好希望的“俊杰”“春莲”等名字,也有反映开放创新的“安娜”“丽莎”“唐柳”等名字或姓名。总之,中国人的名字虽然字数不多,但文化含量却非常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