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实习报告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65362048 上传时间:2022-03-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31.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认识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认识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认识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认识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实习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实 习 报 告 题目名称 认识实习 学生学院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土木工程 2 班 学 号 学生姓名 张帅 指导教师 张慧珍 李璟 汪新 林凤兰 2012 年 6 月 29 日广东工业大学认识实习任务书题目名称认识实习学生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土木工程 2 班姓 名张帅学 号一、认识实习的内容1、 听课。听老师和技术人员介绍各实习点(工程)的技术特点;2、 现场参观各实习点(工程),了解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工程等的技术特点、功能要求、建造和生产管理知识。二、认识实习的要求与数据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安排同学进行一次认识

2、实习,以便了解和熟悉本专业的产业背景、专业课学习期间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其本专业在国家基本建设中的作用。同时,可以接触专业实际,增加感性认识,为学好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和管理等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三、认识实习应完成的工作1、听课。听老师介绍实习内容,各实习点的技术特点,学习要求。2、参观实习:在老师带领下,由老师和技术人员针对不同建筑物及工程进行现场讲解,学生边看、边听、边问,边拍照,作好必要的记录。3、每个学生应按实习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实习报告。四、认识实习进程安排序号实习各阶段内容地点起止日期11、实习动员、实习情况介绍 2、讲课3、参观大学城校区主教学楼、图书馆

3、、板球馆了解大型框架结构公共建筑和梁式桥。框架结构建筑的荷载承受特点、主次梁结构的传力路线、悬臂梁结构、梁式楼梯、变形缝的设置及封缝处理;上人平屋面的防水、隔热层、排水系统设置;梁式桥;纯丙烯酸酯内外墙厚质涂料和瓷砖楼地面的饰面;各种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的应用;铝合金平推窗;教学楼的通风和采光、楼内的交通布置;图书馆的防火隔断、玻璃幕墙、干挂石饰面等。了解建筑按功能分区、总平面布置等。三号大课室教学楼图书馆板球馆6.2521、 参观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的几个实验室 实验楼结构形式、屋盖结构布置,柱和吊车梁构造 结构反力墙形式、作用,结构实验室的结构特点、常用设备、实验室功能等; 土木工程材料常用试

4、验设备、实验室的主要功能等; 道路实验室常用试验设备、实验室的主要功能等; 建筑设备实验室常用试验设备、实验室的主要功能2、 讲座隔震技术介绍,建筑物的施工过程,工地录像。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实验楼四号大课室6.263市内参观实习1、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2、 珠江新城;西塔;广州新电视塔;广州歌剧院;广州国际会展中心3、 辛亥革命纪念馆4、广东科学中心 (隔震垫技术展区、巨型钢桁架) 了解公共建筑结构、构造、装饰特点;了解隔振技术。广州市内:土木1-4班外出参观校园内:土木5-6班收集资料、撰写实习报告6.274市内参观实习1、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2、 珠江新城;西塔;广州新电视塔;广州歌剧院;广州

5、国际会展中心3、 辛亥革命纪念馆4、广东科学中心 (隔震垫技术展区、巨型钢桁架)了解公共建筑结构、构造、装饰特点;了解隔振技术。广州市内:土木5-6班外出参观校园内:土木1-4班收集资料、撰写实习报告6.285撰写实习报告校内6.29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土木工程(专业)概论罗福午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土木工程总论丁大均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土木工程材料陈雅福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4、混凝土结构理论蔡健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5、土木工程施工叶作楷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发出任务书日期: 2012年06 月25 日 指导教师签名:计划完成日期: 2012年06月29日

6、基层教学单位责任人签章:主管院长签章:目录:前言概述(5)专场讲座(5-6)校内建筑物参观(6-7)实验室参观(7-8)校外展馆内参观(8-10)著名建筑(群)外观(10)认识实习的收获和感悟(10-11)参考文献(11)概述:本次认识实习共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又分为专场讲座和校内参观,主要参观了主教学楼、图书馆、板球馆、结构实验室,力学实验室,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校外部分主要参观了:广东省新博物馆,辛亥革命纪念馆、广东省科学中心,外观了西塔、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小蛮腰、海心沙广场,珠江新城等大批广州市著名建筑和建筑群,通过指导老师的认真细致的讲解和亲临其境

7、的体会,有了对土木工程更为深刻的了解,达到了认识实习的目的,收获颇丰。专场讲座:首场孙教授进行土木工程简介,关于结构和材料,伟大的专业、我国土木工程发展的形式等几个看似普通的板块的精彩讲解,实际上孙教授把这场讲座拔到了很高的高度,通过讲座,我认识到了土木工程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道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机场工程、地下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港口码头工程等。国际上,运河、水库、大坝、水渠等水利工程也包括于土木工程之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木工程。土木工程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专业。让我认识到了土木工程培养的目标和

8、需要具备的能力,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各种资格证书的考取,认识到不同等级的资格证才能做不同等级的设计,深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在我国土木工程的发展中,孙教授给我们展示的中国土木工程协会会标,深深的打动了我,土木=未来,简单的七笔把它的全名、历史和未来全部囊括,更给了无数土木人为之奋斗的力量。在结构认识上,孙教授讲了历史上拱结构的经典发展史,并引发我对中国土木工程发展的深思,他用一句经典的话作了总结:“结构不一定决定建筑外表”在以后几天的参观中我也对这句话深有体会。授课中,教授对中国备受争议的建筑列举,列举北京西客站大楼(增加了力流传递途径,化简为繁),央视新楼(L行悬臂结构,巨大的先天性倾覆

9、力,多用了三分之二的钢材),引发我们对工程设计立足根本的思考。土木工程受到环境和资源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未来大致往工业化住宅和住宅产业化方向发展,集成式建筑,智能建筑将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在土木工程未来峰会中的一篇报告-2025年的土木工程的解读中,明确了土木工程的未来和我们新生一代土木工程师们的奋斗目标,土木工程是一个伟大的专业,土木工程师肩负着创造可持续发展世界和提高全球生活质量神圣使命,将在维护世界稳定方面做贡献。但同时也面临着问题和压力,工程设计中的失误与事故,软件的发展消弱我们的专业优势,责任的增加,土木工程行业日趋商品化,就业压力,工程伦理道德问题等等。孙教授的讲座深化了我对土木工程的

10、认识,更进一步提高了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而第二场梁老师的课更偏重于土木工程的实际施工,虽然我听得很认真,但是由于所学甚少,对于一些施工技术还是不太懂,但不可否认,也开阔了眼界,收获了知识。第一, 了解到了工程施工各个层次的分工,梁内钢筋的配置和安放第二, 了解到大型建筑(西塔、小蛮腰、广东省新博物馆的施工)一些独特、创新的施工技术,以及在新的施工技术中诞生的新型施工设备,认识到科学技术对工程施工的巨大影响。第三, 一定程度上了解到了多种对存在安全隐患或延长使用寿命的建筑物的加固方法和施工技术第四, 认识到了,作为一个工程质检员或者监理员,要有实事求是,对工程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第五, 深刻认识了

11、新型隔震技术相对于抗震技术的优越性,了解了隔震垫的的组成成分和隔震原理,引发了对隔震技术学习的浓厚兴趣校内建筑物参观: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首先对主教学楼的参观,通过老师细致的讲解和自己的观察,对建筑中常用的框架结构有了深一步的了解,教学楼的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刚接的,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教学楼的玻璃墙体和前后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从以前的新型建筑材料中认识到这些墙体一般有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或多孔砖、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等材料砌筑或装配而成。林老师讲到框架建筑的主要优点: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具有可以

12、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适合教学使用。在专业导论课中还提到框架结构的优点还有它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但是从我的眼中看的那些结构中,框架结构体系应该同样存在缺点:框架节点应力太集中;钢材和水泥用量较大,构件的总数量多,势必在施工时造成吊装次数多,接头工作量大,工序多,浪费人力;另外它总重量大,不适宜建造高层建筑。一路前行,在楼梯口我们系统的了解了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的区别,以及不同的应用,

13、在楼顶我们参观了变形缝的设置及封缝处理、顶层的防水、隔热层、排水系统设置,并对抗震缝、防水材料、装饰涂料提出了问题。通过以往的了解和老师讲解的设计背景,认识到了我们学校的整体设计格局,以及连廊、立柱众多的设计特点,当然也存在一些明显的设计或施工问题,比如:教一的男厕所最初设计缺少一块挡板,造成里面情景一览无遗,电梯边缺少挡雨遮风的防护装置,教室玻璃墙面过大,保温隔热性能很低,用钢管取代女儿墙和防护装置,极大地增加了维护费用,楼面接口、宿舍楼渗水等等。在图书馆我们见到了漂亮的干挂石装饰板材,并对其它装饰材料有了进一步了解,并从老师那里了解到预埋件这个概念,认真的观察了图书馆全钢结构的楼梯,我想,

14、它的维护保养费用应该很大。在广工大那个全国唯一国际化标准的板球馆,见到了网架结构的观众台,并听老师讲解了它和桁架结构的区别,由于施工早已完成,我们没有见到藏起来的异形柱,甚至连头顶是钢筋混泥土梁还是钢梁都不能分辨。并且,我觉得为了一次亚运加了这么大的板球馆,闲置下来实在可惜,维护费用这么大,应该把它应用在公共事业,响应国家全民,对人民开放,这才能发挥它的真正作用,才是设计师的真正梦想实用。实验室参观:我们共对5个实验室进行了参观,在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我们听汪老师形象生动的讲解了诸多实验仪器的应用和操作,了解了个别工程材料的制备,在恒温恒湿养护室、混凝土试验室、水泥试验室,我们进行了水泥配比、

15、混凝土早强剂等等很多问题的探讨。在流体力学实验室 我们见到了: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虹吸演示仪、静水压强仪、能量方程仪、双变坡水槽、动量仪等实验装置,配套有先进的旋桨式流速仪、超声波明渠流量计、PFSE型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等测试仪器,初步了解了静水压力实验、伯努利方程实验、流态观察和临界雷诺数测定实验、明渠流水面曲线实验、管道阻力系数的测定实验这些名词。在力学实验室见到了500KN电液伺服微机控制万能实验机,100KN电子万能实验机,600KN、300KN液压式万能实验机,1000Nm、500Nm扭转实验机,微机控制扭转实验机,冲击实验机,弯曲疲劳实验机,拉力机,弯扭复合疲劳实验机,8通道动态应

16、变测试分析系统,60测点静态应变测试分析系统,10测点静态应变测量仪,多功能组合实验台,振动实验台,偏光弹性仪,光测弹性仪等,并详细了解到了我们将要进行的材料力学实验和应力分析实验。收获做大的应该是在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它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结构实验室能够做所有的静力学实验和部分动力学实验,结构的疲劳测试,等诸多结构仿真实验,拥有美国MTS拟动力系统5000KN结构反力钢架,10000KN长柱压力试验机,国内最大的结构反力墙,等先进设备。在参观工程中,各位指导老师都给我们细讲了实验仪器,对于实验室出现的各种构件都进想行了讲解,第一次了解到应力片埋置,和力学传感器的应用,第一次听到了,用次要结构保护

17、主要结构,以免在地震中被破坏,损坏的次要结构可以通过更换来恢复正常。第一次真正理解到构件也是有寿命的,也有老化现象,对于关键部件要进行定期检查与测试。构件一旦损坏可以通过加固方法来延长寿命,我们见到了常用的高强度碳化纤维。在我们学校和香港理工大学共建的混泥土干湿实验室前,汪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混泥土的老化问题(碳化),并结合华南地区的气候特点,讲解了这个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在实验的参观,让我们从理论外对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校外参观:展馆内参观:本次实习进入展馆内参观的有三个:广东省新博物馆,辛亥革命纪念馆,广东省科学中心,广东省新博物馆的设计借鉴了香港汇丰银行大楼的悬挂结构,外观和我们的图书馆

18、相似,但有一些凹槽,整体像一个宝盒,给人以整洁、简单的原始美感。博物馆的空间概念源于传统艺术的象牙球,各功能分区、建筑结构和楼宇设备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高效而经济。可是由于装修的缘故,我们没有看到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钢桁架悬吊结构体系和大型的空间桁架,但能感觉到它的建筑空间层层相扣,回廊、展厅和后勤服务等功能区实现视觉上和实质上的分离。最具特点就是作为宝盒内层“空间”的中央大厅,是建筑由实转虚、由繁至简的焦点,晶莹通透,宽敞明亮,不同的功能区间漂浮其上,宛如回归自然。在这里,基本认识到了悬吊结构对建筑空间扩展的重要作用,我想就是由于顶部的悬吊结构体系,把整个建筑悬空吊起,减少了内部承重结构的应用,

19、节约了空间,悬吊结构的优势,在巨大空间的海洋馆和恐龙馆有了很好的体现。另外,在木雕展区,我看到了岭南建筑文化的集成,对于岭南建筑特点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在自然资源展馆,我认识了中国的大致地质、地形特点和广东省的整体地质特点,很多种岩石和标本,为以后的工程地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当我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辛亥革命纪念馆寻找那些伸出主题建筑的长长的箱式展厅时,结果令我感到失望,外面的装修已经把这些结构全部封住,我只能借助拍到的建筑平面图进行想象,预期的穿梭于“时空立方”与主题展厅之间的悬空的折型坡道,也没有看到,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上部很多部分没有天花板封闭),还是能发现主题展厅为钢桁架结构体系,分别与两

20、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形成受力整体,实现大跨度的宽敞空间,并且在各个展厅的连接处引入自然光。站在里面可以看到外面风光,每当从有些暗的展区走出时,都能给人以光亮舒适的感觉,另外,展厅内部有人性化设计的升降台,方便的残疾人的参观。广东科学中心,就像一个浮在水面的巨型科技航母,给人以宏伟、被折服的感受,我们主要参观了它的隔震垫区,在那里可以看到国内目前最大直径的铅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和新型的铅芯橡胶复合阻尼支座。还看到悬在头顶裸露的巨型钢结构桁架和玻璃幕墙结构,深深折服于设计师的伟大和施工技术的奇妙。隔震垫的应用是建筑隔震技术的标志,隔震技术在应对地震的破坏时对抗震技术有明显的优势,并且在地震

21、破坏后可以更换,但由于隔震垫造价不菲,建筑隔震技术目前还不能广泛应用于民用建筑,在我国即使是高速公路的支座、高架桥、大型桥梁也没有像国外一样,大面积应用隔震垫,我国的新型隔震技术有待发展。著名建筑群外观:本次实习对珠江新城、广州塔、西塔、广州市新图书馆,海心沙广场、广州国际会展中心进行了外观,广州塔高达610米,已成为世界第一高塔,塔身由钢结构外框筒和钢筋混凝土核芯筒构成。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又名西塔,和广州塔,再见的东塔遥相呼应,建筑面积和结构楼层数均为全国第一,建筑总高度437.5米,是中国第六高楼,世界第九。塔身采用混凝土结构,项目总工期为1007个日历天,实现了“两天一层”的世界新速度。

22、为了实现通透水晶造型设计要求,安装了1万多块。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建筑方案以“来风”为,凸显建筑物“飘”的,象征珠江的暖风吹过大地,使会展中心这个高科技和现代文化的载体就像一朵白云飘然落在广州珠江南岸,赋予了静态建筑“飘”的形式美感。随队的导游讲到,广州国际会展中心是一座注重建筑节能及室内外、集建筑艺术和现代科技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建筑。海心沙广场是亚运开幕式所在地,这题设计简洁,我感觉并没有区别与其他广场的独特之处。一路行来,从导游口中,我了解到广州市以珠江新城为中心的新的建筑新轴线,一大片建筑群正沿着这条新的轴线开建。认识实习收获和感悟:本次实习,结合校内讲座、校内参观和校外参观,让我对土木工程

23、专业有了很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第一,了解和熟悉了本专业的产业背景、专业课学习期间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其本专业在国家基本建设中的作用。第二,接触专业实际,了解多种建筑物、工程等的技术特点、功能要求、建造和生产管理知识。增加了感性认识,为学好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和管理等课程打下一定的感性基础。第三,所见识到的大型建筑,多以简洁的设计为主,没有很多花哨的设计,认识到设计要立足根本,讲究实用、安全。第四,从大的方面讲,世界土木工程发展正处在青年时期,并将很长时间年轻下去,我国土木工程起步晚,相对于发达国家还面临很多不足和问题,教育部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人才的要求很高,

24、我们学习任务会很具有挑战性,但在中国经济建设重要时期,土木工程必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将来有可为之,只要能学好专业知识,也必可为之。第六,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向于工业化、产业化,未来建筑往环保、智能、集成化发展,要求土木工程师需要掌握专业外的更多知识。第七,世界土木工程峰会的报告,明确指明了未来土木工程师的重大职责,阐述了了土木工程届面临的压力、挑战和机遇,并对工程伦理提出了拷问。从长远上讲,我深感作为一个土木工程人要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想成为一个伟大工程师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这个梦想却早已根植在我的心中,我本来就是土木人,讲的就是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我想即使前途在坎坷也没有我们到不了的地方,只要

25、我们想!中国未来土木工程的发展的重担,就挑在我们这些新生的土木人肩上,我也深信,只要每一个土木人在每天、每时、每刻都努力一点点,前进一小步,千千万万加在一起,我们整个社会就会前进一大步。社会的发展就像我们在做的工程,只要打好了基础,每天一点点的施工,最终就会有辉煌的收获,所以,现阶段,我会认真学好专业知识,把根扎深,然后再枝繁叶茂。最后,由衷的感谢各位指导老师的讲解,谢谢你们的辛勤付出。参考文献:土木工程概论 罗福午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7 第三版 新型建筑材料 姜继圣、张云连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2 第一版土木工程施工 毛鹤琴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2土木工程结构 胡光福 杜绍堂 科学出版社 2004.7 第1版混凝土结构理论 蔡健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7世界建筑-广州新建筑01、02、03 王健,徐怡芳 2001.1.2.3期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