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文档 (2)

上传人:细水****9 文档编号:65356074 上传时间:2022-03-23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1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文档 (2)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文档 (2)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文档 (2)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文档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文档 (2)(7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专题讲座杨木川小学马端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专题讲座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在给农民创造增收致富机会的同时,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尤其是在南方一些劳动力输出较多的地区,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已占到当地中小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由于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缺乏直接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在学习、生活、心理及人格的发展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怎样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基

2、本缺失是相对于有父母亲在家,能够正常地接受亲子教育的儿童而言的。正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经商,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巨大改变,他们基本缺失了父母亲对其在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人格、品格及情感等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基本缺失了对父母亲的心理归属和依恋,所以相对于有父母亲在家的儿童而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了。其中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和弱化。家庭结构是在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生活关系的统一体.既包括代际结构,也包括人口结构,并且是二者组合起来的统一形成。因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经商

3、,打破了原有核心家庭的稳定性,从而导致了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在这种条件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体现为,单亲,式、隔代式、委托式及兄长式四种家庭教育新方式。a7然而父母亲未能担负起家庭教育的重大义务和责任,而是把本应是自己义务和责任的家庭教育留给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兄弟姐妹、邻居、老师等,这样就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和弱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和农村大规模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或者父母双方都在城市打工,或者父亲或者母亲单方在外面打工,这些孩子或者与他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或者与亲戚、朋友、邻

4、居生活在一起,也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自己独立生活,虽然目前还没有关于该群体数量的确切统计数字,但有一点可以断定,就是这个群体的数量正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劳动力需求的不断增大而日益增加,总的来看,特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给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发展都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 留守儿童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祖父母等亲属或因年长,或因经济生活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的监护权的情况随时可见,儿童在健康、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权益受到侵犯的事件屡有发生,前段时间在一些农村发现的毒奶粉事件和前不久河南系列杀人案件的受害者中,留守少年儿童占到相当比例。(二) 思想道德

5、教育上的缺失,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怀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使得他们形成了不良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集中表现为:任性、冷漠、自卑、郁闷、失望、敏感、孤独、不安、胆怯、自我封闭和是非感模糊等,很多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三) 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一方面,农村贫困家庭不能为儿童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家还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和农活,尤其是父母一方在家或者孩子一

6、个人留在家时,情况更是如此,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无能力辅导儿童的学习,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从而造成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环境较差的局面,另外,父母的长期打工生涯给孩子们造成了一种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思想,如有的父母认为孩子上不了学不要紧,今后跟爸妈一起外出打工挣钱,这种思想潜移默化,极易助长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产生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望过低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辍学、失学等问题,据调查,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具体表现有迟到、早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较好的完成家庭作业,甚至旷课等,造成如此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部分

7、农民工对子女的期望过低,很多农民工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够聪明,将来不会有什么大出息,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这种心理潜移默化地给了孩子,使孩子相信读书无用论,在留守时缺乏约束,甚至是父母给予支持的情况下,逃学、辍学,将自己的前途定位在和父母一起打工上,早早踏上辍学打工的道路,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据调查,有91.4%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长辈生活在一起,委托其他亲戚或熟人监护的仅占8.6%。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长辈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是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

8、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其结果是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辍学、失学屡见不鲜。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导致的身心发展问题,外出打工的农民一般都是青壮年劳动力,而他们的子女这个时候正好处于小学或初中阶段,但农民外出打工的这个生态周期却与其子女的培养形成一个悖论:大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原本是为了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使之尽可能地接受较多的学校教育,而教育科学、社会学的相关研究则表明,小学和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子女更需要父母的关爱、指导和家庭早期教育的支持,这个时期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的缺席,都会在小孩的身心发展方面形成某种障碍,

9、影响他们今后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成员。监护人、父母疏于照顾、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被拐卖、意外伤害死亡等安全问题,由于很多家庭由于父母出去打工,小孩大多与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有的还要同时照看几个小孩,往往只能安排小孩的基本的生活,粗放的进行照看,往往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同时,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常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报道,四川一位13岁的女孩父母都在外打工,自己被侮辱后怀孕,在临产前一直没

10、有被发现,这说明监护人对被监护儿童缺乏起码的保护意识,从我们目前打击拐卖妇女儿童工作所呈现出的总体数据来看,被拐卖儿童群体中:居第一位的是流动儿童;居第二位的是留守儿童,最近发生在安徽的案例特点为,人贩子了解到某些家庭孩子的父母到外地打工,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的情况下,有时往往破门而入,抱起孩子就跑,而老人防范、防护能力弱,无法阻止这一情况的发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结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隋时的、不稳定的教养结构。由于父母亲对留守儿童言传身教式的家庭教育基本缺失,加之其他抚养人或监护人与父母在文化水平、生活习惯、教育观念、性格特征等多方面均存在差异,从而使留守儿童较之非留守儿童,在学业成绩,

11、心理素质,道德品质,以及身体发育方面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不良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体会杨木川小学殷晓霞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体会(一)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绩方面的问题 由于家庭教育基本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一是在学校中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很少有人问津。家庭抚养人或监护人有的忙于家里的繁重农活,有的年龄过大、观念陈旧、行动不便.有的偏重于照顾自己的孩子,因此抚养人或监护人很少对留守儿童在学校中学习情况加以关注和了解。二是当农村留守儿童放学回家后,抚养人或监护人很少对其学习加以监督与辅导。特别是隔代教育的老人,由于他们的文化知识较少.很难对留守儿童在作

12、业中遇到的困难加以正确的解释和有效的帮助(见表2三是由于父母亲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基本失去了教育最佳时机。当留守儿童在学业上取得成功或遇到失败时,父母亲很少有机会采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给予他们鼓励、奖赏或正确引导。(二)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 心理素质是一个由心理能力素质(智力因素、心理动力素质(人格因素和身心潜能素质三个亚系统交互作用的、动态同构的自组织系统。正是在父母外出务工、经商,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发展方面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见表3,主要表现为:一是在家庭结构不完整的条件下,农村留守儿童得不到基本的心理满足。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常年与父母相隔,

13、在感情上与父母产生了真空;另则抚养人或监护人也常常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他们缺失了最起码的心理交流机会。这种情绪情感障碍的长期积累,容易使他们形成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表现出任性、暴躁、极端等缺陷性格一是在缺少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也较差。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 (三)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道德品质是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在一贯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R1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基木缺失,使他们在道德品质方面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见

14、表4,主要表现为: 是抚养人或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普遍采取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从而导致他们道德情感的缺失他们只知单向的接受爱。不去施爱,对家长、朋友、邻居、社会冷漠少情,缺乏社会责任感。二是由于抚养人或监护人忙于繁重的农活或是年龄较大、精力有限无暇重视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而是放任自流。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抚养人或监护人毕竟不如孩子的亲生父母更为肖接和严格,留守儿童离校后的监管几成空白。三是在亲子教育缺失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道德意志薄弱有的吸烟酗酒、赌博、迷恋网,甚至走上违法犯罪路。 (四) 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发育方面的问题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

15、由于他们长期得不到父母亲在身边的照顾,从而使他们较之于非留守儿童在身体发育方面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其表现为:一是抚养人或监护人在解决留守儿童的温饱问题时,常常忽略其合理的生活饮食结构。一般情况下,抚养人或监护人往往给予留守儿童的是一种固定不变的饮食结构,因此使得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失衡;从身高体重方面来看,常表现为瘦长型或粗短型。二是在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的青春期教育问题表现得尤为严峻。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抚养人或监护人出于一些传统伦理纲常的束缚,很少给留守儿童涉及到青春期的教育当留守儿童青春期到来,面临生理剧烈变化的问题时,常常陷人尴尬或迷惑的境地。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体

16、会 杨木川小学 吉姝蓉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体会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一) 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在原籍所在地上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制度形成的壁垒,由于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又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等原因,留守儿童现象由此而生也就不足为奇。(二) 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

17、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三) 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很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使得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留守儿童的身心健

18、康受到很大影响。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仅19亿亩,据测算,在农村现有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条件下,仅需1.5亿劳动力,而现实情况是农村人口近8亿,农村劳动力4.98亿,剩余劳动力近3.5亿,这就意味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进入城市,23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达到1.139亿,比22年增加了8.8%,即增长了1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务工农民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根源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随之产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

19、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第一、第二选择的6.7%,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

20、: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

21、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留守儿童,一般交由爷爷、奶奶或他人监护,由于代沟及亲情上的亲疏, 他们与孩子之间在心理认知上存在差别, 致使监护人中普遍存在这种心理:我带孩子责任重大, 只要孩子吃饱、穿暖, 平平安安地等他父母回来,我们任务也就完成了。这就导致溺爱、放任强制等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

22、老师, 也是任期最长的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由于父母远在外乡,孩子在生活上由监护人负责或自理,不是太大的问题, 而感情上的关爱和沟通缺乏,使这些孩子心灵上孤独、寂寞, 性格上任性 行为上放纵。这样的孩子,容易独处,不合群,不愿吐露心声,甚至出现偏激言行。他们难以接受外来教育,甚至出现严重的逆反心理,成了问题儿童。这些孩子中一个普遍的共性就是缺乏沟通和亲情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体会 杨木川小学 纪燕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体会留守儿童,大多出现在农村,这些孩子家庭生活并不富裕,父母外出打工前肯定将孩子作相应的安置。这些外出务工人

23、员长年在外奔波,对知识的重要性认识颇为深刻,于是对孩子的学习问题普遍重视, 在临行之前一再重托,要求爷爷、奶奶看管孩子学习,抓好学业。可问题恰恰就出现在这里。这些留守家园的老人本身对教育认识不全面,认为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就行了,其他方面没有必要,也没有精力去管, 重智育,轻视甚至排斥德、体、美、劳,等教育。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不是建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能行吗? 许多爷爷、奶奶从小没有接受过很好教育,甚至不识字,对孩子的学习无法给予督促和指导, 家庭教育的方法单调,要么溺爱要么奉行棒打出成绩,要么放任自流。如此等等不得法的家庭教育司空见惯。也有一些家庭监护人忙于农活疏于管教,完全放任自流。在孩子

24、的成长中,社会、学校、家庭应融为一体, 形成齐抓共管之势。由于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学校资源不足加之国家资金投入不足,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以前一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只知道自从孩子父母外出打工之后,孩子有变化,很多方面在朝着不良的方向发展,学校老师急,但迫于升学压力,只能选择放弃教育而抓住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不放松。家长眼看孩子性情、品行、学习等方面朝不良方向发展,又不懂怎么教育,只能方法单一,干着急没办法。留守儿童育问题的出现,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青少年违法犯罪日益增多, 并呈上升趋势,年龄上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放假之时、星期天以及放学后,形成了教育上的真空时段,久而久之,学生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和网

25、络游戏的诱惑,最终变成了问题儿童。由于社会、学校、家庭未能形成合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愈发显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当今日益突出的留守儿童的问题,从职业道德上说能无动于衷吗?当然不能!因为教育的目的不光是传授知识,更是教会做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的温存和睿智的严厉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由于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打工,他们大多跟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隔代监管使很多孩子像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对于教师来说,对学生更应兼有父母亲的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以及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师爱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工作者应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多一

26、份细心,多一份留心,多一份责任心。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只有不当的教育方法。人之初、性本善。 难道这些留守儿童,从出生下来就是问题儿童吗? 经过校园的净化和教师的教育给社会输送一个正直健康、永远进取的人才,正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育战线上工作的教师们多走进孩子的心灵,给那些缺乏亲情关爱的,留守儿童以父母般的师爱吧!作为家长,一年到头含辛茹苦地在异地打工,除了生计,最大心愿就是为孩子创造好的条件。可以说中国的父母最可敬,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可是作为家长,如此辛劳地挣钱,如果孩子走上了邪路,要那许多的钱又有何意义?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吗?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通知中指出:家

27、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所有家长都应对社会负责、对后代负责、身体力行、 教育子女。要转变陈旧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主动地指导家庭教育。由此可见,家长要改变陈旧观念,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是有着重要意义的。现在许多外出务工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等挣到了钱以后再说;有的家长认为,我在家里又能有多大作用, 我又教育不好他,只能看管他,让他爷爷、奶奶看管不一样吗?有的家长说每月我不是都打电话了吗?千叮咛、万嘱咐, 唉!到了这一步是没办法的事啊!要解决留守儿童,教育上的问题就必须要家长多关注孩子,方面让孩子明白父母的一片苦心,把外出挣钱是为了让他能有更好的学习条件的道理讲

28、清楚,但现在必须要先渡过难关,不能让父母失望。另一方面, 多给予亲情的关爱,而这种关爱不能是溺爱也不能是一个电话几句话就了事。其实书信作为传统通讯方式,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会起到无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父母的真情实意, 通过文字最能流入孩子的心田, 孩子会把父母的书信作为亲情缺失时的甘霖,给孤寂的心灵无比的慰藉。家长要多给孩子写信, 走进他的心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体会杨木川小学刘长彦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体会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上,学校应主动站出来,扎实围绕关爱工程,做好多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袋。包括监护人姓名、身份、家长姓名及打工所在地的联络方式、 孩子在校表现和成绩等,以

29、便能随时与家长和监护人联系,在发现不良表现时多方面进行及时教育。其次确定帮扶队伍。这里的帮扶不仅包括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帮扶,还包括成绩好、思想品德好、热心助人的同学以及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等。第三,建立代管家长队伍。选择部分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留守孩子的代管家长, 既能增加师生情谊, 又能让孩子感到亲情般的师爱, 使他孤独的心灵得到亲情的呵护, 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另外可以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建立留守儿童生活保障机制,开展表彰留守孩子评比等行之有效的办法。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众多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事关祖国的未来、社会的稳定,全社会都要高度关注留守儿童。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

30、题,需要家庭及学校、社区之间的协调合作。一方面政府应通过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农村的托管和社区教育, 强化农村父母在监护和教育方面的职责, 政府、学校、社区联合起来共同净化育人环境, 取缔学校周边不健康的网吧等娱乐场所。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尽可能为一些进城务工的孩子提供学习条件,同时加大改造农村薄弱学校力度, 进行合理布局调整, 建立部分寄宿制学校,逐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在未成年人思想教育中的影响力,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要把留守儿童爱工作作为社会工程来抓,如同对自己孩子一样关心他们,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事关后备人才资源

31、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一项奠基工程、德政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但愿这项工程能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能激起广大教育工作者无限的工作热情和独特的创造力。目前, 我国农村许多地区出现了一个特殊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于亲子教育的缺失, 留守儿童常常会引发诸多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对策。 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家庭和父母的有效监督,极易产生安全问题。这种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得不到亲情的照顾而产生的安全问题。湖北省阳新县就发生了这样一个悲剧: 一名7岁的农村男孩,因其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他和年迈的爷爷。由于平时基本没人管,男孩得了疥疮,痒痛难耐时就用脏手抓,结果伤口

32、感染演变成严重败血症 最终夭折。 一个幼小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二是受到他人的人身侵害。2002年,湖北随州市曾都区法院少年审判庭审理的48宗案件中,留守女童遭性侵害的占1/3。三是行为失控导致的安全问题。如随州市殷店镇车岳庙村一小学生,父母外出打工,托付给爷爷、奶奶照管 其爷爷、奶奶是弱智人,根本无监护能力,结果这个孩子学会了小偷小摸,因偷开别人的摩托车,撞在电杆上而死亡。此外,导致孩子轻生自杀的案例也不少见。农村留守儿童 6周岁及以上的学龄儿童占全部留守儿童的65.28,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特别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与引导。然而,农村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

33、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出现扭曲和变形, 或变得抑郁寡欢, 脾气古怪;或变得孤僻内向,事事淡漠,甚至会怪诞失常,久而久之,极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社会化过程。一项研究表明,农村孩子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比例高达19.5,远高于城市孩子的, 这其中 55.5的留守儿童表现为任性、冷漠、孤僻和内向。他们对待批评教育往往采取逃学、游逛甚至离家出走的过激行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由于长期郁积,得不到及时的缓解与疏导,使他们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根据中央教科所的一项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容乐

34、观, 他们中的成绩优秀者仅占10,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成绩都处于中等偏下。长时间的亲子分离,缺乏沟通,在学习方面所出现的困难、疑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与疏导,加之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因而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 如果学习上有了问题, 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很低(6.1)。造成很多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缺乏上进心。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由于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 对留守儿童生活的支付能力增

35、强,所以留守儿童物质生活的满意度更高;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减少。 所以,半数以上不希望父母在外打工。从年龄纬度来看, 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逐渐意识到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重要性。 因此, 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渐降低。法国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曾经这样忠告做父母的人: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而留守儿童成长期缺乏的恰恰是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是我们应该引起充分重视的。行为问题是留守儿童最易出现的问题,也是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由于他们缺少家庭的亲情关怀,长期与父母两地分离,他们一般表现如下一些问题: 柔弱无助。自卑闭锁。寂寞空虚。盲目反抗或逆反

36、心理。对父母充满怨恨。留守儿童有了烦恼向家人倾诉的比例很低。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对自身变化、人际关系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体会杨木川小学姜琳琳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体会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 涉及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个方面、 显然不能简单地将之归咎于其中的任何一方,必须进行系统的研究、方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具体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圈%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具有深厚的自然生理因素,带有不可更改的血缘性的遗传性联系子女的诞生既是生物意义上的人的培育、 又是社会意

37、义上的人的诞生。家庭的功能不仅是生儿育女、而且是人生的摇篮。父母对子女的责任主要不是养育而是教育% 特别是小学和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子女更需要父母的关爱指导和家庭早期教育的支持,如果这个时期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缺席都会在孩子的人格成长上形成某种障碍、影响他们今后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成员。大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原本是为了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使之尽可能接受较好的学校教育、但是由于他们只想到城里赚钱而置子女的要求和情感于不顾、甚至有人外出多年都没有回家看看孩子、 平时和孩子的联系也很少、 这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监护和教育子女的责任。 尽管父母进城务工的留守儿童大多是交给爷爷奶奶照料或寄住在亲戚家中,但爷爷奶奶一般都不

38、可能辅导孩子的学习,加之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的溺爱,他们更加放任小孩。 即便是管教,也存在一个交流沟通上的代沟问题。至于寄养在亲戚家中,亲戚一般不会像对自己的子女那样管教这些孩子。认为管得太严,孩子不理解。 因此往往疏于管理, 从而使孩子失去有效的监管。 这样一来、 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而任性妄为,在家中不听从爷爷奶奶亲戚的话, 在学校经常不遵守校纪班规, 甚至与社会上的一些三无人员(指无学上无业就未成年的青少年)浪迹在一起。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性格缺陷行为偏差。有的进城务工的父母认为在感情上对子女有所亏欠,想过金钱来弥补,而这些子女则往往不珍惜父母在外辛苦赚来的

39、钱,花钱如流水,进一步助长了他们的不良习气。 还有的父母分隔两地多年不在一起,感情淡漠,造成离婚或近似于离婚的事实,使孩子成为 ,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灵上遭受到更大的冲击和伤害。学校是负有培养人这一特殊使命的场所,当然也是留守儿童的教养主体,理应全面承担起孩子教育与管理的责任。从目前来看, 对于留守儿童进行较好管护的措施是实行寄宿制,即将他们统一安排在学校住读,由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学校寄宿的集体生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从所调查的县市来看,大部分农村小学缺乏寄宿条件,甚至根本没有将寄宿制纳入中小学的发展规划

40、之中。即使是住校,条件一般都较差。 例如京山三阳曹武两个镇的中小学校基本是两个学生挤一张铺位,上下两层的铁架床睡4个学生,一间宿舍一般睡几十位学生。此外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农村中小学对于寄宿学生一般都没有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住校生的管理基本上是由班主任负责,而这些班主任往往又是义务服务,没有额外的津贴补助。他们每天从早上6点多钟一直要工作到晚上 11 点半钟。由于学校的寄宿条件较差,许多打工家长宁可将孩子寄养在亲戚家也不让其住校。而这些孩子也认为寄养在亲戚家里比住校自由。这样一来留守儿童寄养多于寄宿。据京山县曹武镇初中介绍,该校住校生只有9%,除了家在学校附近的学生以外,相当一部分路远的学生寄住

41、在学校附近的亲戚家中。在这些学生中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住校的不足一半。 于是这部分孩子在学校和亲戚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管理上的失控区。在这个失控区间,留守儿童自然很容易沾染社会上的不良习气,例如乱花钱、泡网吧、赌博、打架斗殴与社会上的小混混搅在一起等等。与此同时,当前不少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工作仍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一般来说,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监管或其他原因,大多数学习成绩较果在学校也得不到鼓励和帮助,反而经常受到批评讽刺和怀疑。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感到没有安全感、 缺乏生活的乐趣, 结果必然会出现心理缺陷或行为变异。 如随州市曾都区一位服毒自杀和另一位卧轨自杀的留守学生,都是因平时成绩差不大受老师和同

42、学的欢迎感到思想苦闷而走上绝路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仍然着眼于应试和追求升学率、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看学生的成绩,至于什么方式、采取什么手段教育学生,则不在管理考核之列。因此而导致有的老师方式粗暴,用体罚辱骂等极端行为管教学生,还有的教师对打工家庭的留守儿童不闻不问, 放任自流, 或在班上造成这些孩子是嫌弃儿的印象。这样的作法自然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心灵一旦受到伤害, 就会留下长久的阴影,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其厌学甚至厌世心理的产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体会杨木川小学鞠永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体会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 从根本上说、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

43、城乡长期二元分割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城乡长期二元分割将城市儿童和农村儿童割裂开来、 让城乡儿童在不同的制度架构中获取不均等的教育资源。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尽管原先僵化的城乡户籍制度和教育体制遭受到巨大冲击, 但对大多数农民工来说,是将子女留在乡村上学还是带进城里上学、 仍是一个极为艰难甚至痛苦的选择。其实,大多数农民工是不愿意将孩子留在乡村上学的。从我们对武汉市四个社区农民工的调查来看,超过被调查者选择让孩子随自己在武汉读书,而选择在老家读书的只有。这是因为大多数农民工认为城里的教育质量师资力量比农村要强一些。加之将孩子放在家里没人照顾,也不放心。但为什么大多数农民

44、工又没有将孩子带入城里上学呢?从我们的调查来看有四大因素影响着农民工的选择。一是经济承受能力农民工是否将孩子带到城里上学。 首先要考虑的是经济条件和承受能力。 在武汉市的调查中,大多数农民工均认为孩子在武汉上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借读费和学费太高。 虽然武汉市规定学校要取消借读费, 但是被调查者依旧将借读费太高视为最大的问题。其次是学费太高。对为什么不将孩子带到城里上学的询问,农民工最经常的回答是费用太高,读不起。在家里省钱城市的生活费相对较高,尤其是过高的学校收费迫使不少农民工放弃子女进城上学的选择。二是学校接受能力、 学校对农民工子女的接受能力涉及基础设施、 师资力量以及财政能力三个方面。 从

45、城市学校来看, 近些年来小学新生入学人数及在校生呈缩减趋势, 而初中生则是入学的高峰期。虽然小学新生入学人数有缩减趋势,。具有接受农民工子女入学的条件,但是, 由于城市公办学校通常是分散在各个城区的, 而农民工绝大多数却聚集在城乡结合部区域内的公办学校资源,尤其是财力相对紧张, 造成公办学校无法接受全部农民工子女就学。 三是政府的支持能力。农民工子女能否上学及城市学校的接受能力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支持能力。这种支持除了法律和政策上的支持外, 更重要的是财力上的支持。 在实践中,一些省市纷纷宣布取消借读费,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支持公办学校接受更多的农民工子女。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政府的支持依

46、然面临财政瓶颈。四 是学生的适应能力。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是否选择进城上学与农民工子女自身的适应能力有关。这不仅包括农民工子女是否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也包括是否在心理上适应城市的社会环境,尤其是目前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在同一学校和班级之中,农民子女与城市学生在经济上、生活上及观念上存在不少差别,加之社会环境对农民工子女存在或明或暗的歧视, 这不仅给进城就学的农民工子女有较大的心理压力, 也给农民工自身产生较大的压力。在我们对武汉市农民工的调查中发现,受城里人歧视在他们感到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中最困难的事项中居第三位, 事实上也是除经济因素借读费和学费之外的首要问题 。正是因为对城市生活及社会歧

47、视的不适应,一些农民工子女放弃进城上学的选择。 解决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专题讲座杨木川小学鞠永祥 解决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专题讲座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城市化过程、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进一步流动,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守儿童的规模将会进一步膨胀。因此,监护人、打工父母学校以及社会组织之间要紧密协作,共同努力,政府要从法律上、制度上整体地把留守儿童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一) 调整政策,妥善解决外地民工子女就学问题。鉴于父母在儿童成长中无可替代的作用以及农村隔代监护

48、和亲戚监护的种种局限,政府应通过修改在户籍、借读等方面对农民工子女制定的歧视性政策,减免打工所在地学校对民工子女征收的额外费用以及降低民工子弟学校的收费标准等手段,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最终使留守儿童能够随父母一起在外生活,实现最优的家庭教育模式,促进子女的全面健康发展。(二) 要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一是进一步推进寄宿制教育,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尽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二是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

49、产生合力效应。三是建立留守子女跟踪管理档案,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三) 改变学校教育理念。学校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努力使他们自尊、自立,帮助他们做到知法、守法,引导他们安全、平稳地度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他们的健康、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四) 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满足子女亲情需求,要通过大力宣传使父母改变那种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

50、责,也是自己辛苦打工价值的体现的错误片面观念,充分重视子女的情感需求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即使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也应留下一位专门负责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以保持亲子关系的存在与完整。当两人都出去时则要改变与子女的沟通和交流方式,最好每个星期至少与子女联系一次,不仅仅谈学习,也要关注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在交流形式上,除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情感的发展非常有帮助。(五) 要进一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由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各级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51、要加强媒体宣传,引起全社会关注,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解决,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子女教育管理体系。关注三农,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随着2005年党中央的第6个一号文件的出台,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对进城务工的农民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万人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子女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万,其中近1万随父母进城,被称为流动儿童。超过1万留在家乡,被称为留守儿童。当前,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而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还仅限于学术界和

52、教育部门,因此,关注三农问题,要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应视为只是农民工自身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享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我们必须站在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从法律上、制度上把这一问题整体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真正做到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站在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让留守儿童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凸现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留守子女,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要减少留守子女就是要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

53、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政府应制订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同时,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弟以切实的市民待遇,让其子女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落实支农政策,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当前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普遍较差,2001全国农村中小学危房总面积达411万平方米,占全国中小学小学和初中危房总面积的72.6%。全国农村小学、农村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达8.1%和6.%。很多学校缺乏寄宿条件,这使

54、得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为此,首先政府应落实支农政策,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多创办一些寄宿制学校,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尽快落实农村特别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两免一补(免杂费、课本费,属寄宿生的国家补贴生活费)政策。其次提高农村中小教师的素质,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全面推行农村教师聘任制,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农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地位和待遇,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从每个学生

55、的兴趣、特长及其个性、气质出发,因材施教,把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所有孩子一个都不少地纳入到学校素质教育的关怀视野内。第三是加大当前农村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力度,在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儿童,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帮助他们了解知法、守法的知识技能。有条件的学校工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专设心理教育教师,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题的对策和

56、建议 体会杨木川小学白莲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体会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强化家庭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作用。资料显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影响较大,但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小得多。因此,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联系一次,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

57、有帮助,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形成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齐抓共管的格局。由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各级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一是要加强媒体宣传,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让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共同参与解决。二是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我国农村一直没有培育社区教育组织,在计划经济体

58、制下,农村流动人口很少,父母与子女少有分离。但现在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移动将越来越频繁,父母缺位情况将越来越严重。为此可以充分利用党政机关的富余人员以及中小学退休教师,在留守小孩较为集中的乡村建立一些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作为社会教育基地,培养孩子自信、自强和合作的人生态度;政府,妇联或团组织可以鼓励有亲和力的成人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他们父母的角色,给这些留守孩子生活、心理及学习上更多的情感慰藉和关爱,以作为家庭教育缺失的一种补偿手段。三是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要依托青少年教育领导小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委员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等机构,协调教育、文体、广播、司法、财政、卫生、民

59、政、工商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公共卫生、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文体科技、环境整治、劳动用工、经费保障等诸多领域,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逐步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子女教育管理体系,儿童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更是如此。因而, 要改变留守儿童不良的教育现状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强媒体宣传, 引起全社会关注,加深社会力量帮助儿童的参与程度。我们应该把留守儿童问题摆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上, 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 加强社会各方面和各层次人士对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权利的关注, 调

60、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共同解决。另外, 高校暑期下乡支教团、扶贫接力计划, 都与农村教育相关, 可以运用这部分力量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切实解决一些问题。共青团组织设有农村青年中心,可以兼顾儿童成长。 、父母要有意识地多与孩子沟通, 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多听听孩子心灵的呼声,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很重要。父母应经常与孩子的爷爷奶奶、照看孩子的其他亲属和学校经常沟通联络, 交换意见。如有可能, 应把孩子领至务工所在地就读, 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做到挣钱、处理个人问题与关心教育子女两不误。 、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有条件的农村地区, 开办寄宿制学校, 优化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