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5346668 上传时间:2022-03-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 复习题(附答案)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1.1. 耕作制度的内容答:(1)(1)种植制度是指某一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生产的方式方法。包括 3 3 方面:1作物布局:解决确定作物种类、种植数量和时 空分布问题;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 树、饲料作物等各种多少面积,何时种植,种在 哪里等。2种植方式:包括单作、间套作、混作、轮作、 连作等。3作物熟制:如一年一熟、一年二两熟、两年三 熟等。(2)(2)养地制度(SoilSoil FoliageFoliage andand FertilizerFertilizer SystemSystem)概念:与种植制

2、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 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包括农田基本建设、 土 壤培肥与施肥、水分供求平衡、免耕少耕技术、 沿海地区农田防护林的建立等。养地制度的具体内容耕作层的管理施肥、水分、土壤耕作一提高土壤综合肥力农田基本建设平田整地、治沙改土、农田排灌一改善农田整体环境农田保护水土保持、保护植被、保护性耕作、复垦一改善种植业大环境保证生产持续性2.2. 耕作制度的类型,按集约度分。答: 游耕制或搁荒制(ShiftingShifting CultivatiCultivati onon )利用荒地原有肥力进行作物生 产,能源物质投入甚少的一种自给性耕作方式。 一般土地开垦 3 35 5 年以

3、后,弃耕 10102020 年,等地 力恢服过来再重新耕种的方式。土地利用率 151525%(25%(按耕种 3535 年,弃耕 2020 年计)。休闲耕作制(fallowfallow systemsystem) 土地种植作物 1313 年以后,休闲 1 12 2 年,然后再种农作物。土地利 用率约 20%20%50%50%我国西北部分农田沿用这种耕 作制。适用于降雨量少的半干旱地区或投入少的 自然农业区。(3)(3)常年耕作制(permanentfarmingpermanentfarming ) 土地连年 种植,不休闲,土地利用率达 100%100%多实行连 作或轮作。这种耕作制目前盛行于世

4、界各地。(4)(4)集约耕作制(intensiveintensive farmingfarming )高投入 高产出的耕作方式。高投入指人工投入多,科技 水平高,资金投入多;高产出包括高产量、高效 益和高土地利用率。3 3什么是耕作制度,种植制度, ,养地制度 答: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种植制 度及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该地 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类、数量、作物生产的时 空设置以及农田土壤农耕活动等内种植制度:是指某一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生产的 方式方法。包括 3 3 方面:作物布局,种植方式,作 物熟制。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 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5、包括农田基本建 设、土壤培肥与施肥、水分供求平衡、免耕少耕 技术、沿海地区农田防护林的建立等。4.4.耕作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其研究对象主要是耕作制度。其主要内容包 括作物生产结构与布局、复种、间套种、轮作、 连作、土壤耕作法等。第二章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1 1作物生产潜力可归纳为哪几种类型? ?(1)光合生产潜力(YL)(YL)在作物群体结构及其环 境因素(C02C02 温度、水分, ,土壤条件)处于最佳状 态时,由光能所决定的产量潜力。2.2.光温生产潜力(YLTYLT)除光、温度以外的其它 环境因子处于最佳状态, 由光、 温两因子共同决 定的生产潜力。3.3.光温水生产潜力(YLT

6、WYLTW)除光、温度、水分以 外的其它环境因子处于最佳状态,由光、温、水 三因子共同决定的生产潜力。4.4.土地生产潜力(YSYS)在光温水生产潜力的基础 上考虑土壤因子对产量的影响而得出的潜力。2.2. 湿润指数(MlMl)的大小与一个地区的水分状况的关系。MlMl干旱程度与作物生产0.030.750.75湿润,可从事水稻生产3.3. 对作物布局、多熟制起决定性作用资源条件 是什么?答:热量资源。(1 1) 0 0C 活动积温(简称积温)。0C是喜凉作物生长的起始温度(2 2) 1010C 的活动积温或有效积温。 日均温度高 于 1010C的温度是各种农作物生理活动较活跃的 温度。也是喜温

7、作物生长的起始温度。人们常以 一地区1010 C 以上的有效积温或活动积温来衡 量该地区的热量条件。(3 3)无霜期长短。无霜期 是指一年内连续无霜日平均数。是决定某些窄温 性作物适宜生长温度和日数综合指标。如无霜期 的长短对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的分布有重要影响。香蕉、甘薯等作物易受霜冻影响而死亡。(4 4)某些作物生长或分布的临界温度。例如,水 稻抽穗温度下限(18201820 C)。(5 5)作物分布极限温度。例如,冬小麦分布北界(月极端低温-20-22-20-22 C )。4.4.我国光资源条件较差和较好的地区(辐射强度 低值区和高值区)在哪?答:四川、贵州境内为 80-9080-90 千卡

8、/cm2./cm2.年,为 全国低值区。西藏 150-190kcal.cm-2.year-1150-190kcal.cm-2.year-1 青 藏高原、内蒙古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为 160160 千卡/cm2./cm2.年为高值区5.5.什么是作物生产潜力、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 产潜力、土地生产潜力?答:(1 1)作物生产潜力:作物在一种或多种资源条件下可能实现的生产能力。(2) 光合生产潜力(YL)(YL):在作物群体结构及其 环境因素(C02(C02 温度、水分, ,土壤条件) )处于最佳 状态时,由光能所决定的产量潜力。(3) 光温生产潜力(YLT)(YLT):除光、温度以外的其 它

9、环境因子处于最佳状态, 由光、 温两因子共同 决定的生产潜。(4) 土地生产潜力(YS)(YS):在光温水生产潜力的 基础上考虑土壤因子对产量的影响而得出的生产潜力。6 6什么是游耕制、休闲耕作制、常年耕作制、集 约耕作制答:游耕制(ShiftingShifting CultivationCultivation ):利用荒 地原有肥力进行作物生产,能源物质投入甚少的 一种自给性耕作方式。休闲耕作制(fallowfallow systemsystem ): 土地种植作物 1313 年以后,休闲 1212 年,然后再种农作物。土 地利用率约 20%20%50%50%常年耕作制(permanentp

10、ermanent farmingfarming ): 土地连年种植,不休闲,土地利用率达100%100%多实行连作或轮作。这种耕作制目前盛行于世界各地。集约耕作制(inin tensivetensive farmfarm inging):高投入高产 出的耕作方式。高投入指人工投入多,科技水平 高,资金投入多;高产出包括高产量、高效益和 高土地利用率。7.7.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包括哪些?答:自然资源:光资源、热量资源、水资源、大 气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社会资源:工业装备水平、人力资源、经济条件、 信息资源第三章作物布局1.1. 简述作物布局的原则答:(1)(1)产品满足社会需

11、求原则:根据社会需求, 确定相应的农作物种类、品种和种植面积。(2)(2) 作物生态适应性原则: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有 强有弱。生态适应性较强的作物与适宜的社会经 济技术条件相结合就形成了一个地区较好的作物布局。(3)(3)经济可行性原则:经济效益的高低决定了 作物布局的可行性。经济效益差的作物布局方案 难以持久。就经济效益而言,确定作物结构和配 制应注意的问题:1.1.比较利益原则与最低风险原则2.2.应用边际边际平衡原理或线性规划确定作物最佳配搭3.3.根据区位优势特点加强区域化、专业化布局4.4.自然和人工吻合度要保持一致(4)(4) 生产技术的可操作原则(5)(5) 生态合理性原则:作物

12、布局与农业生态系统 整体功能的协调2.2.在作物布局过程中,作物的生态经济适宜区可 分为哪几种类型?答:(1)(1)生态最适区(2)(2)生态适宜区(3)(3)次适宜 区(4)(4)不适宜区3.3.根据作物对土壤肥力的适应性,可将作物分为 哪几种类型?答:耐瘠作物(2)(2)耐肥作物(3)(3)喜肥作 物(4)(4)中间型作物4.4.什么是作物布局、作物生态适应性?答: 作 物布局(crop(crop compositioncomposition andand distribution)distribution)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生产结构及其配置的总称。作物结构包括作物的种 类、品种类型

13、、面积比例等。作物配置是指作物 在地域和季节的分布等。作物生态适应性:作物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以 及自然条件对这种要求的吻合程度。第四章复种1.1. 复种对农业资源的集约利用主要表现在哪些 方面?答:复种提高光能的集约利用:单一作物群体对 光能利用的缺陷,复种形成的复合群体在一定程 度上可以克服单一群体的上述缺点。复种提高热量的集约利用:1.1.复种有利于充分利 用生长季节 2.2.复种有利于充分利用积温条件 复种提高地力的集约利用:1.1.复种增加了养分的 消耗 2.2.复种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源 3.3.合理的复 种有利于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复种与水分的集约利用:1.1.复种与降水量。在年 降水

14、量达6006002002000 0毫米的地区或在有灌溉条件 的地区均可发展复种。2.2.复种要消耗较多的水 分。在夏季种植需水较多的作物,在冬春季种植 需水量较少的作物。则当地的水资源可以得到充 分利用。3.3. 合理的复种有利于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4.4. 合理复种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复种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1.1.我国人均耕地有 限,如不复种,种植经济高效作物的可能性较小。2.2. 复种增加了作物的播种面积,缓和了作物争地 的矛盾。2.2. 复种对农业增产的作用? 答:(1)(1)增加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作物年产量(2)(2)复种有利于缓和作物争地的矛盾。合理提高 复种指数,扩大复种面积, 有

15、利于解决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绿肥饲料作物、蔬菜等作物争地的矛 盾。全国有 66006600 万亩绿肥依靠复种或填闲种植。 合理利用复种可以保养地力。第一,在复种方式 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绿肥或豆科作物,增施肥料, 可以补充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第二,复种可以增加地面覆盖,减少土壤冲刷和 土壤养分的流失。(4)(4) 复种是保证农业持续发展、缓和人地矛盾的 重要措施。与开垦荒地相比,提高复种指数、发 展多熟种植在解决人地矛盾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第一,能增加复种的耕地,水、热、肥条件较好, 生产能力相当于新垦地的2 2 倍;第二,农田基本建设不必从头开始,具有投入少 见效快的特点; 第三,能增加

16、复种的耕地大都位于人口稠密的地 区,提高复种而增加的农产品,能就近供应。(5)(5)复种有利于稳产。我国地处季风区,旱涝灾 害频繁,复种有利于年内作物产量互补。 这对保 证农作物全年产量的稳定有重要作用。3.3.耕地被反复利用的程度可用哪些指标来衡量 ? 答:可用复种指数(cropping(cropping index.index. Cl)Cl)来衡量: 某一地区耕地在一年内被反复利用的频度, 常用 耕地复种指数来表示。4.4.复种的方法有哪些? ?答:1.1.接续种植。一季作物收获后接种第二季 作物。2.2.套作。在上季作物收获前将下季作物间套种 在上季作物的行间。3.3.留头再生复种。例如

17、,宿根蔗、荨麻、再生 稻均为留头再生复种方式。5.5.复种与间作的异同答:异:复种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 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间作指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同一田地分行或分带 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本质区别: 间作与套作的本质区别: 套作增加一 季作物。间作与套作都有作物共处期,不同的是 前者作物的共处期长,后者作物的共处期短,每 种作物的共处期都不超过其生育期的一半。 同:间作与套种都是人工组合的作物复合群体, 是我国精耕细作集约种植的传统技术,。通过不 同类型作物的合理搭配,形成了空间或时间上的生长优势,在群体内部联系上,除了种内关系之 外,又增加了种间关系;在群

18、体结构上,除了水 平结构复杂之外,而且垂直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层 次,提高了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和对有限环境资源 的利用效率,作物产量也得以提高,利于抗灾保 收。6.6.熟制与年平均气温的关系答:耕作上可以根据年均温确定某地的熟制类型7.7.一个地区熟制带的确定方法中,生长期法是根 据什么来确定作物的生长时间的?答:生长期法:根据无霜期或1010C 的日数决定 作物的熟制。8.8.什么是复种、熟制、多熟种植?答:复种: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 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熟制:熟制是指以年为单位表示作物种植的季 数。一年只种植一季作物称为一熟制。播种面积 大于耕地面积的熟制,称为多熟制。9.9.

19、 了解复种的效益原理、复种技术 答:效益原理是:复种提咼光能的集约利用,提 高热量的集约利用,提高地力的集约利用,与水 分的集约利用,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复种技术:1 1作物组合技术(1 1)充分利用休闲 季节增种一季作物。根据休闲季节的长短以及气 候情况选择适宜的作物。(2 2)利用短生育期作物 代替长生育期作物增加熟制。(3 3)开发短间隙生 长期的填闲作物。如种植绿肥、饲料、蔬菜等填 闲作物。(4 4)生长季节富裕地区选用生育期较长 的作物。(5 5)利用某些作物的再生习性,发展再 生种植。如水稻、甘蔗等。(6 6)选择经济效益高 的作物与主体大宗作物组配。2 2作物品种搭配技术。(1

20、1)生长季节充裕地区选 用生育期较长的品种类型(2 2)生长季节紧张的地 区宜选用早熟高产的品种类型。(3 3)选择可抗避 当地灾害性天气的品种类型。3.3. 超额利用生长季节技术。(1 1). .改直播为育苗 移栽,缩短本田期。(2 2). .留头再生。可作为克 服热量条件不足而实现多熟复种的有效方式,而 且成本低,效益高。(3 3)。运用套作技术。(4 4) 合理利用免耕播种技术缩短农耗期、促进早熟。(5 5). .作物晚播技术。因晚播的营养生长期比 较短,植株比较矮小,分蘖或分枝少,密植有利 于主茎发育和提早成熟。第五章间混套作答:1.1.间套种技术中,作物及品种选配应注意哪 些问题?(

21、1 1) 生态适应性的选择选用共生期内对环境条件大体相同, 但生态位有 差异的作物(2 2) 作物形态生理互相适应要求不同作物的形态特征和生育特性相互适应,以有利于互补地利用环境资源(3 3) 经济效益要高于单作。经济效益高的作物才能在生产上大面积地推广 使用2.2.土地当量比(LERLER)是指获得与间、混、套作中 各种作物同等产量所需各种作物单作面积之比 的总和. .3.3.边际效应, ,边行优势, ,边行劣势答:边际效应:指作物的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 间的好或差的现象,包括边行优势和边行劣势。 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植株好、产量高的现象 叫边行优势或称正边际效应,反之则为边行劣势 或负边

22、际效应4.4. 作物间套作的间距、幅宽、带宽答:间距:间距是相邻两作物边行的距离。宽幅:指分带间和套作时,每种作物两个边行相 距的宽度。带宽指间套作时各种作物顺序种植一遍时所占 地面的宽度,包括各个作物的幅宽和间距。5 5什么是单作、间作、套作、混作?它们分别用 什么符号来表示?答:单作(SoleSole CroppCropp inging )是指在同一块田地 上、在一个完整的生长期内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 植方式,也称为净种、清种、纯种或平作。间作(IntercroppingIntercropping )指在同一生长季节内, 同一田地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 作物的种植方式。套作(Rel

23、ayRelay CoppiCoppi ngng )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 于行间或株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混作(MixedMixed CroppingCropping )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同 时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作作物在田间分布一般无规律。第六章轮作与连作1.1.连作引起作物受害的原因是什么?答:(1)(1)营养物质偏耗。由于作物的吸肥特性决 定了作物吸收矿质养分的种类、数量和比例相对 稳定。连年种植,势必造成某些营养元素的匮乏 而引起减产。(2)(2) 有毒物质积累。活根、叶片的分泌物及作物 残体分解产生的物质如 MnMn H2SH2S 有机酸等对作 物的根生长产

24、生影响。(3)(3) 土壤物理性状显著恶化。(4)(4) 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危害加重(5)(5) 土壤微生物种群、土壤酶活性发生变化2.2.根据作物对连作反应的敏感程度, 可将作物分 为哪几种类型?举例说明。答:(1)(1)忌连作作物A A 连作极敏感类型:以茄 科的马铃薯、烟草、番茄,胡芦科的西瓜及亚麻、 甜菜等为典型代表B.B.敏感类型:以禾本科的 陆稻,豆科的豌豆、大豆、蚕豆、菜豆,麻类的 大麻、黄麻,菊科的向日葵、茄科的辣椒等作物 为代表耐短期连作作物:如甘薯、紫云英、苕子等作物。 (3)(3)耐连作作物:这类作物有水稻、甘蔗、玉米、麦类及棉花等作物。它在采取适当的农业技 术措施的前提

25、下耐连作程度较高,其中又以水 稻、棉花的耐连作程度最高。3 3作物轮作的作用?答:(1)(1)减轻作物的病虫草害。轮作可改变农田 生态环境和食物链组成,使某些专食性或寡食性 的害虫或某些伴生性或寄生性的杂草失去生存 条件。特别是某些障碍性病害, 如大豆紫斑病、共生褐斑病及棉花枯黄萎病等,即使用最新型的 农药也无济于事,唯有作物轮作才能有效地控制 这类病害。水旱轮作生态条件的改变相当显著。 防治病虫草害的效果尤为显著。(2)(2) 充分利用地力。将营养生态位不同而又具有 互补作用的作物合理轮作,可以均衡地利用土壤 养分, ,疏松底层土壤。(3)(3) 改善土壤理化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密植作 物的

26、根系细密、数量多、分布均匀,土壤疏松, 结构良好。深根性作物和多年生豆科牧草的根系 对下层土壤有明显的疏松作用。水旱轮作对改善 稻田土壤理化性状有显著效果。 作物的秸秆、根 系和落叶是补充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重要来源。(4)(4)合理利用资源。合理的轮作可以减少化肥和 农药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 时对保护环境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4.4.举例说明连作极敏感类型、敏感类型和耐连任 类型作物(年限及作物)。答:连作极敏感类型:这类作物一般收后要隔5656 年方可再种。连年种植,植株矮小,发育异 常,减产严重,甚至绝收。包括茄科的马铃薯、 烟草、番茄、西红柿;葫芦科的西瓜、亚麻、甜 菜等

27、为典型代表。敏感类型:连作则减产幅度仅次于极敏感类型。一般需隔 3 3-4 4 年才能再种。以禾本科的旱稻;豆科的豌豆、大豆、蚕豆、菜 豆;麻类中的大麻、黄麻;菊科作物中的向日葵; 茄科中的辣椒等为代表。原因:根际微生物发 生变化,病害多;根分泌物对作物生长造成危 害。耐连作作物:耐连作的程度高,可进行多年连作。 如水稻、棉花、甘蔗、玉米、麦类作物。5.5.什么是水旱轮作?答: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 轮换种植水田作物和旱田作物的种植方式。 作用 主要有:改善稻田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地力和 肥效。防治病虫草害。6 6什么是轮作、连作、茬口、茬口特性?答:轮作(Crop(Crop R

28、otation)Rotation)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种作物的种植方式。连作(Continuous(Continuous Cropping)Cropping)一年内或连年在同一田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作 物的种植方式。在同一田地上采用同一复种方式 的连作方式叫复种连作。茬口:指作物在连轮作中给予后作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总称。茬口特性:指栽培某一作物后的土壤生产性能。是在一定的 气候、土壤条件下栽培作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及 其措施对土壤共同作用的结果。7.7.作物布局与轮作的关系。答:(1)(1)作物布局对轮作起制约作用或决定性作 用。作物的种类、数量及每种作物相应的农田分 布,直接决定轮作的类型与方式。旱地作物占优 势,旱地作物轮作为主;水稻和旱作物皆有,则 实行水旱轮作;城市、工矿郊区以蔬菜为主,实 行蔬菜轮作。作物种类多,轮作类型相对比较复 杂,较易全面发挥轮作的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