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传感器故障诊断与分析毕业论文

上传人:xx****m 文档编号:65346142 上传时间:2022-03-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1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氧传感器故障诊断与分析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氧传感器故障诊断与分析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氧传感器故障诊断与分析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氧传感器故障诊断与分析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传感器故障诊断与分析毕业论文(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 . .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氧传感器故障诊断与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与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与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意。作 者 签 名:日 期: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2、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容。作者签名: 日 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3、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班 级 学生 学 号发题日期: 年 月 日 完成日期: 月 日题 目 氧传感器故障诊断与分析 1、本论文的目的、意义2、学生应完成的任务3、论文各部分容与时间分配:(共 20 周)第一部分( 周) 第二部分( 周) 第三部分( 周)第四部分( 周) 第五部分( 周)评阅与答辩( 周)备 注指导教

4、师: 年 月 日审 批 人: 年 月 日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汽车氧传感器与引起的各种故障的诊断与分析,氧传感器在电控汽车中为使混合气的空燃比达到最佳,有氧传感器修正的实际喷油时间比预先设定的基本喷油时间延长或缩短的时间的百分比。围在10%10%之间。氧传感器在车辆发生故障多是老化、线路故障和燃油质量问题造成,本人根据实际工作的体会,浅谈氧传感器的故障诊断并分析造成故障的原因。关键词:汽车; 氧传感器; 故障; 诊断目 录第一章绪论61.1、两种材料的氧传感器的发展71.1.1、氧传感器应用在汽车上的意义7第二章、氧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82.1、氧化锆式氧传感器92.1.1、氧化钛式氧传感器10

5、第三章、氧传感器的检测113.1、氧传感器的基本电路11第四章、氧传感器的常见故障144.1主要故障和引起原因14第五章、氧传感器的检测与清洗方法165.1、电阻电压法检测165.1.1、氧传感器的清洗方法如下:18第六章、案例分析19结论21致22参考文献:23第一章 绪论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对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电喷汽车越来越受市场的追捧。氧传感器是现代汽车控制废气排放、提高燃油经济性的重要传感器之一,发动机的氧传感器是发动机用于调节空燃比信号,氧传感器故障会造成燃油消耗增大,发动机工作异常,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还会造成大气污染。汽车用传感器主要分为氧化锆和氧化钛型。本文主

6、要介绍这两种传感器。1.1、两种材料的氧传感器的发展(1)二氧化锆传感器发展二氧化锆的离子导电性最早研究是在1900 年,而真正将氧传感器应用于汽车上则是在1976 年,由德国博世BOSCH 公司首先在瑞典VOLVO 汽车上装用了氧化锆氧传感器,实现了汽车尾气空燃比的反馈控制。之后通用、福特、丰田、日产等汽车都先后开发了氧传感器并应用于汽车上来控制汽车尾气。目前二氧化锆传感器已是应用在汽车上较成熟的氧传感器。(2)二氧化钛传感器发展二氧化钛(TiO2)属N 型半导体材料,其阻值大小取决于材料温度与周围环境中氧离子的浓度,因此可以检测排气中的氧离子浓度。氧化物半导体表面可选择性地吸附某种气体,利

7、用其氧化物薄膜的电阻率变化可制成气敏元件是由日本的清山哲郎在1962年。而二氧化钛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是日本于1982 年才开始使用,丰田公司于1984 年研制成功了管芯式氧化钛传感器,1985 年研制成功厚膜式氧化钛传感器并批量生产,并且之后在全球得到迅速的发展。氧化钛式一般都为加热型传感器,由于价格便宜,且不易受到硅离子的腐蚀,因此随着新技术,特别是纳米加工技术发展,二氧化钛传感器将更具有广阔的前景。1.1.1、氧传感器应用在汽车上的意义在使用三元催化转换器以减少排气污染的发动机上,氧传感器是必不可少的元件。由于混合气的空燃比一旦偏离理论空燃比,三元催化剂对CO、HC和NOx的净化能力将急

8、剧下降,故在排气管中安装氧传感器,用以检测排气中氧的浓度,并向ECU发出反馈信号,再由ECU控制喷油器喷油量的增减,从而将混合气的空燃比控制在理论值附近。第二章、氧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在讨论氧传感之前,我们先来研究引擎燃烧后所产生的有害废气。一般汽车所排放的废气特别是对人体有害的,主要有三种: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其中CO、HC只要使汽油完全地燃烧即可将这两者废气减到最低,然而当汽油达到完全燃烧时温度容易升高,连带的也就使得NOx剧增,在这部份可利用EGR来减少其发生量。但这对于废气的管制显然还不够的,要使引擎所有的运转围皆达到其控制标准,因此加入了三元

9、触媒转化器的控制,其部有着极为细微的孔洞并含有大量的金属:铂、铑、钯。它能将上述三种有害的气体进行氧化与还原的作用,转化成无害的气体或是一般的废气。然而触媒转化器的使用条件相当严苛,除了需达到较高工作温度外,最重要的是它最大净化率是发生在理论混合比附近14.7: 1,也就是说引擎的燃烧须控制在14.7: 1空燃混合比之下,要达到此细微之标准并不容易,故在排气管中插入氧传感器,借检测废气中的氧浓度测定空燃比。并将其转换成电压信号或电阻信号,反馈给ECU。ECU控制空燃比收敛于理论值。目前使用的氧传感器有氧化锆式和氧化钛式两种,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氧化锆式氧传感器。2.1、氧化锆式氧传感器氧化锆式氧传

10、感器的基本元件是氧化锆瓷管(固体电解质),亦称锆管。锆管固定在带有安装螺纹的固定套中,外表面均覆盖着一层多孔性的铅膜,其表面与大气接触,外表面与废气接触。氧传感器的接线端有一个金属护套,其上开有一个用于锆管腔与大气相通的孔;电线将锆管表面铂极经绝缘套从此接线端引出。如图2-1所示。图2-1 氧化锆式传感器氧化锆在温度超过300后,才能进行正常工作。早期使用的氧传感器靠排气加热,这种传感器必须在发动机起动运转数分钟后才能开始工作,它只有一根接线与ECU相连。现在,大部分汽车使用带加热器的氧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有一个电加热元件,可在发动机起动后的20-30s迅速将氧传感器加热至工作温度。它有三根接线

11、,一根接ECU,另外两根分别接地和电源。锆管的瓷体是多孔的,渗入其中的氧气,在温度较高时发生电离。由于锆管、外侧氧含量不一致,存在浓差,因而氧离子从大气侧向排气一侧扩散,从而使锆管成为一个微电池,在两铂极间产生电压。当混合气的实际空燃比小于理论空燃比,即发动机以较浓的混合气运转时,排气中氧含量少,但CO、HC、H2等较多。这些气体在锆管外表面的铅催化作用下与氧发生反应,将耗尽排气中残余的氧,使锆管外表面氧气浓度变为零,这就使得锆管、外侧氧浓差加大,两铅极间电压陡增。因此,锆管氧传感器产生的电压将在理论空燃比时发生突变:稀混合气时,输出电压几乎为零;浓混合气时,输出电压接近1V。要准确地保持混合

12、气浓度为理论空燃比是不可能的。实际上的反馈控制只能使混合气在理论空燃比附近一个狭小的围波动,故氧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在0.1-0.8V之间不断变化(通常每10s变化8次以上)。如果氧传感器输出电压变化过缓(每1Os少于8次)或电压保持不变(不论保持在高电位或低电位),则表明氧传感器有故障,需检修。2.1.1、氧化钛式氧传感器氧化钛式氧传感器是利用二氧化钛材料的电阻值随排气中氧含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制成的,故又称电阻型氧传感器。二氧化钛式氧传感器的外形和氧化锆式氧传感器相似,在传感器前端的护罩是一个二氧化钛厚膜元件。纯二氧化钛在常温下是一种高电阻的半导体,但表面一旦缺氧,其品格便出现缺陷,电阻随之减

13、小。由于二氧化钛的电阻也随温度不同而变化,因此,在二氧化钛式氧传感器部也有一个电加热器,以保持氧化钛式氧传感器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温度恒定不变。如下图2-2所示。图2-2 氧化钛式氧传感器ECU B+端子将一个恒定的1V电压加在氧化钛式氧传感器的一端上,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搭铁端子相接。当排出的废气中氧浓度随发动机混合气浓度变化而变化时,氧传感器的电阻随之改变,信号端子上的电压降也随着变化。当信号端子上的电压高于参考电压时,ECU判定混合气过浓;当信号端子上的电压低于参考电压时,ECU判定混合气过稀。通过ECU的反馈控制,可保持混合气的浓度在理论空燃比附近。在实际的反馈控制过程中,二氧化钛式氧传感

14、器与ECU连接的信号端子上的电压也是在0.1-0.9V之间不断变化,这一点与氧化锆式氧传感器是相似的。氧化钛式氧传感器对比氧化锆式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利用多孔状导体TiO2的导电性随排气中氧含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制成的,故又称电阻性氧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的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但是在300900工作时,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较大,所以必须用温度补偿的方法来提高精度,通常用另一个实心TiO2导体作为温度补偿。第三章、氧传感器的检测3.1、氧传感器的基本电路(1)氧传感器加热器电阻的检测点火开关置于“OFF”,拔下氧传感器的导线连接器,用万用表档测量氧传感器接线端中加热器端子与自搭铁端

15、子(图3-1端子1和2)间的电阻其电阻值应符合标准值(一般为4-40;具体数值参见具体车型说明书)。如不符合标准,应更换氧传感器。测量后,接好氧传感器线束连接器,以便作进一步的检测。(2)氧传感器反馈电压的检测测量氧传感器反馈电压时,应先拔下氧传感器线束连接器插头,对照被测车型的电路图,从氧传感器反馈电压输出端引出一条细导线,然后插好连接器,在发动机运转时从引出线上测量反馈电压。有些车型也可以从故障诊断插座测得氧传感器的反馈电压,如丰田汽车公司生产的小轿车,可从故障诊断插座的OX1或OX2插孔直接测得氧传感器反馈电压(丰田V型六缸发动机两侧排气管上各有一个氧传感器,分别和故障检测插座的OX1和

16、OX2插孔连接)。在对氧传感器的反馈电压进行检测时,最好使用指针型的电压表,以便直观地反映出反馈电压的变化情况。此外,电压表应是低量程(通常为2V)和高阻抗(阻抗太低会损坏氧传感器)的。层铂金层与大气接触,所以氧气浓度高。外层铂金与排气接触,氧气浓度低。当混合比较高时,排放的废气所含的氧相对地减少。因此二氧化锆两侧的铂金所接触到的氧气高低落差大,所产生的电动势也相对高(将近1V);当混合比较稀时,燃烧后多余的氧气较多,二氧化锆两侧的铂金层的氧气落差小,因此所产生的电动势低(将近0V).即下图3-2所示。 图3-2 喷油量少空燃比大废气中氧含量大氧传感器产生电压低ECU控制喷油量大喷油量大空燃比

17、小废气中氧含量少氧传感器产生电压高ECU控制喷油量少二氧化锆式氧传感器的工作温度需在350度以上其特性才能充分体现,为使氧传感器尽快达到工作温度,为其附加了一个数410的瓷加热器,引擎发动机约30秒钟后达到正常工作温度,输出的电压信号送到ECU放大处理,ECU把高电压信号看作浓混合气,而把低电压信号看作稀混合气根据氧传感器的电压信号,电脑按照尽可能接近14.7: 1的理论最佳空燃比来稀释或加浓混合气,此过程将不断地在稀释加浓稀释地空燃比进行循环调整,使氧传感器在0.10.9V间变换(以50次min左右)送给电脑,在发动机怠速时实现闭环控制。因此,氧传感器是电子控制燃油计量的关键传感器。第四章、

18、氧传感器的常见故障4.1主要故障和引起原因 (1)氧传感器中毒 氧传感器中毒是经常出现的且较难防治的一种故障,尤其是经常使用含铅汽油的汽车,即使是新的氧传感器,也只能工作几千公里。如果只是轻微的铅中毒,接着使用一箱不含铅的汽油,就能消除氧传感器表面的铅,使其恢复正常工作。但往往由于过高的排气温度,而使铅侵入其部,阻碍了氧离子的扩散,使氧传感器失效,这时就只能更换了。如图4-1和4-2所示。图4-1 铅中毒 图4-2 硅中毒另外,氧传感器发生硅中毒也是常有的事。一般来说,汽油和润滑油中含有的硅化合物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硅,硅橡胶密封垫圈使用不当散发出的有机硅气体,都会使氧传感器失效,因而要使用质量

19、好的燃油和润滑油。修理时要正确选用和安装橡胶垫圈,不要在传感器上涂敷制造厂规定使用以外的溶剂和防粘剂等。(2)积碳由于发动机燃烧不好,在氧传感器表面形成积碳,或氧传感器部进入了油污或尘埃等沉积物,如图4-3所示。会阻碍或阻塞外部空气进入氧传感器部,使氧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失准,ECU不能与时地修正空燃比。产生积碳,主要表现为油耗上升,排放浓度明显增加。此时,若将沉积物清除,就会恢复正常工作。图4-3 积碳(3)氧传感器瓷碎裂 氧传感器的瓷硬而脆,用硬物敲击或用强烈气流吹洗,都可能使其碎裂而失效。因此,处理时要特别小心,发现问题与时更换。(4)机油污染机油进入了发动机燃烧室会使氧传感器表面覆上一层油

20、状的沉积物,如图4-4所示。从而使氧传感器的反应延迟或失灵。如果氧传感器表面有厚厚的一层白色或灰色油状沉积物,说明使用了燃油添加剂或者发动机在“烧机油”。这些燃油添加剂和机油的特殊成分会污染氧传感器的感应元件。图4-4 机油污染(5)加热器电阻丝烧断对于加热型氧传感器,如果加热器电阻丝烧蚀,就很难使传感器达到正常的工作温度而失去作用。氧传感器部线路断脱第五章、氧传感器的检测与清洗方法5.1、电阻电压法检测(1)氧传感器加热器电阻的检查 拔下氧传感器线束插头,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氧传感器接线端中加热器接柱与搭铁接柱之间的电阻,其阻值为4-40(参考具体车型说明书)。如不符合标准,应更换氧传感器。

21、(2)氧传感器反馈电压的测量 测量氧传感器的反馈电压时,应拔下氧传感器的线束插头,对照车型的电路图,从氧传感器的反馈电压输出接线柱上引出一条细导线,然后插好线束插头,在发动机运转中,从引出线上测出反馈电压(有些车型也可以由故障检测插座测得氧传感器的反馈电压,如丰田汽车公司生产的系列轿车都可以从故障检测插座的OX1或OX2端子直接测得氧传感器的反馈电压)。 对氧传感器的反馈电压进行检测时,最好使用具有低量程(通常为2V)和高阻抗(阻大于10M)的指针型万用表。具体的检测方法如下: 1)将发动机热车至正常工作温度(或起动后以2500r/min的转速运转2min);2)将万用表电压档的负表笔接故障检

22、测插座的E1或蓄电池负极,正表笔接故障检测插座的OX1或OX2插孔,或接氧传感器线束插头上的号|出线; 3)让发动机以2500r/min左右的转速保持运转,同时检查电压表指针能否在0-1V之间来回摆动,记下10s电压表指针摆动的次数。在正常情况下,随着反馈控制的进行,氧传感器的反馈电压将在0.45V上下不断变化,10s反馈电压的变化次数应不少于8次。如果少于8次,则说明氧传感器或反馈控制系统工作不正常,其原因可能是氧传感器表面有积碳,使灵敏度降低所致。对此,应让发动机以2500r/min的转速运转约2min,以清除氧传感器表面的积碳,然后再检查反馈电压。如果在清除积碳可后电压表指针变化依旧缓慢

23、,则说明氧传感器损坏,或电脑反馈控制电路有故障。4)检查氧传感器有无损坏拔下氧传感器的线束插头,使氧传感器不再与电脑连接,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开环控制状态。将万用表电压档的正表笔直接与氧传感器反馈电压输出接线柱连接,负表笔良好搭铁。在发动机运转中测量反馈电压,先脱开接在进气管上的曲轴箱强制通风管或其他真空软管,人为地形成稀混合气,同时观看电压表,其指针读数应下降。然后接上脱开的管路,再拔下水温传感器接头,用一个4-8K的电阻代替水温传感器,人为地形成浓混合气,同时观看电压表,其指针读数应上升。也可以用突然踩下或松开加速踏板的方法来改变混合气的浓度,在突然踩下加速踏板时,混合气变浓,反馈电压应上升;

24、突然松开加速踏板时,混合气变稀,反馈电压应下降。如果氧传感器的反馈电压无上述变化,表明氧传感器已损坏。 另外,氧化钛式氧传感器在采用上述方法检测时,若是良好的氧传感器,输出端的电压应以2.5V为中心上下波动。否则可拆下传感器并暴露在空气中,冷却后测量其电阻值。若电阻值很大,说明传感器是好的,否则应更换传感器。 5)氧传感器外观颜色的检查 从排气管上拆下氧传感器,检查传感器外壳上的通气孔有无堵塞,瓷芯有无破损。如有破损,则应更换氧传感器。 (3)通过观察氧传感器顶尖部位的颜色也可以判断故障:淡灰色顶尖:这是氧传感器的正常颜色;白色顶尖:由硅污染造成的,此时必须更换氧传感器;棕色顶尖:由铅污染造成

25、的,如果严重,也必须更换氧传感器;黑色顶尖:由积碳造成的,在排除发动机积碳故障后,一般可以自动清除氧传感器上的积碳。主氧传感器包括一根加热氧化锆元件的热棒,加热棒受(ECU)电脑控制,当空气进量小(排气温度低)电流流向加热棒加热传感器,使能精确检测氧气浓度。在试管状态化锆元素(ZRO2)的外两侧,设置有白金电极,为了保护白金电极,用瓷包覆电机外侧,侧输入氧浓度高于大气,外侧输入的氧浓度低于汽车排出气体浓度。应当指出采用三元催化器后,必须使用无铅汽油,否则三元催化器和氧传感器会很快失效。再注意,氧传感器在油门稳定,配制标准混合时较为重要的作用,而在频繁加浓或变稀混合时,(ECU)电脑将忽略氧传感

26、器的信息,氧传感器就不能起作用。5.1.1、氧传感器的清洗方法如下:拆下氧传感器,用5-10%的三氯化铁溶液加过量的盐酸,这个比例要视传感器头子表面的情况而定。将氧传感器放到溶液里浸泡,10-15分钟后取出,用水冲净,不仅周围的四个孔要通畅,从底部观察,洗净后里面的载体呈白色。如果清洗得不理想,继续此项的工作,直到能看到白色的载体为止。用水冲净后,装上传感器,重复上述的第四步测量工作。一般说来,只要不是副厂的传感器,只要部的瓷体没有炸裂,加热电阻没有开路,经过上述清洗过的氧传感器都可以恢复正常工作。第六章、案例分析1.奥迪轿车氧传感器不良引起的发动机故障一辆德国原装奥迪轿车(发动机排量为2.8

27、L,带空气流量传感器和双氧传感器),冷机起动比较容易,但无法加速,只能怠速运转;发动机暖机后,加速尚可,但有时出现熄火现象;刚起步时进行加速,反应较慢(加速踏板踩下后,需过1-2s后才有反应)。 首先,检查发动机电控系统有无故障代码。经过一段时间路试后检查发现,故障指示灯显示完全正常,但上述故障现象确实存在。据了解,该车长期使用90号汽油,且燃油系统很长时间没有进行维护,故怀疑上述现象是因油路故障引起的。为此,把喷油器、节气门体、怠速通道、油管和油箱都拆下清洗,且更换了火花塞,然后再进行路试,故障依然存在。进一步分析,可能是燃油泵工作时过热,引起短时间不工作所致。换上另一辆运行正常的同型号车的

28、燃油泵后进行路试,故障依旧。 接着又对该车的各个工况作了进一步检查,发现冷车时除了以上故障现象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那就是当发动机空载加速到2 000r/min时,会出现转速突然下降的现象。据此,判断故障是因氧传感器不良而引起的。于是,又更换了同型号车上的氧传感器。后经路试,热车时故障现象消失,第2天冷机起动后,加速有力,一切恢复正常。 故障分析:奥迪2.8L发动机控制系统为一闭环控制系统,发动机ECU主要根据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信号、空气流量传感器信号、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信号和氧传感器信号来控制喷油持续时间,以满足发动机冷机加浓和加速加浓等对供油量的要求。作为氧传感器,在发动机工作中主要检测的是尾

29、气中的含氧量,ECU据此判断混合气是浓还是稀,然后发出指令,不断调整喷油持续时间,以实现最佳燃烧过程。由于该车长期使用90号汽油,与要求的93号以上汽油有一定的差别,故易引起氧传感器“中毒”,使氧传感器表面产生一层“保护膜”,从而不能正确反映尾气中的含氧量,它仅以一个基本固定的信号电压输给发动机ECU。这样,在实际使用中,当混合气过稀需加浓时,ECU并没有得到混合气过稀的信号,也就不能输出加浓混合气(延长喷油持续时间)的指令,从而出现上述故障现象。2.结论氧传感器的作用是测定发动机燃烧后的排气中氧是否过剩的信息,即氧气含量,并把氧气含量转换成电压信号传递到发动机计算机,使发动机能够实现以过量空

30、气因数为目标的闭环控制;确保三元催化转化器对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合物(NOX)三种污染物都有最大的转化效率,最大程度地进行排放污染物的转化和净化。为了节能和防止汽车污染,西方发达国家大都装有氧传感器,对我国来说装汽车用氧传感器势在必行。我国汽车工业同国外的主要差距之一,也表现在汽车传感器方面。因此,可得出氧传感器推广应用的前景十分乐观。在这次毕业设计中,让我体会更多的是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无论毕业以后出去从事什么工作,都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行,不能贪图快就投机取巧,否则,一切的事情都是不能做成的。致在论文的最后,我要对在我毕业论文中给予我关心和

31、帮助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感我的指导教师礼老师,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将是我以后工作中学习的榜样,他在论文的整体构架,系统的实现等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指导;感同学,他在我论文结构编写出现问题的时候,和我一起研究探讨,最后克服了问题,还要感三年来曾教过我的所有的老师们,是他们认真的备课、严谨的教学,让我在大学三年的时间里学到了在以后的工作中强有力的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次感评委老师们辛勤的评阅工作!参考文献:1邦朝,简家文,益康.氧传感器与现代生活J.世界产品与技术,200l (1)2渝光,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M.:机械工业,19993邦朝,简家文等.氧传感器原理与进展J.传感器世

32、界,2002 (8) 4宋国庆,红宇等.新型氧传感器应用J.电子技术,1999(3)5毅等,TiO2氧传感器的研究与进展J.传感器技术,2005(2).6东江等,汽车电控系统故障检修M.:机械工业,2001.7王宏伟,氧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故障分析J.燃机,2005(1).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特别注明引用的容和致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并表示感。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

33、者(本人签名): 年 月 日学位论文出版授权书本人与导师完全同意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以下简称“章程”),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和以电子、网络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论文密级:公开(_年_月至_年_月)(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作者签名:_ 导师签名:_年_月_日 _年_月_日独创声明本人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

34、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二一年九月二十日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滨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

35、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二一年九月二十日致 时间飞逝,大学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要过去,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收获了很多,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一直关心帮助我的人分不开的。首先非常感学校开设这个课题,为本人日后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本次毕业设计大概持续了半年,现在终于到结尾了。本次毕业设计是对我大学四年学习下来最好的检验。经过这次毕业设计,我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进步。这期间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将无法顺利完成这

36、次设计。首先,我要特别感我的知道郭谦功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在我的论文书写与设计过程中给了我大量的帮助和指导,为我理清了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并对我所做的课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方案。郭谦功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作风和诲人不倦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能受益终生的东西。再次对周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其次,我要感大学四年中所有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在学习期间对我的严格要求,感他们对我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帮助,使我了解了许多专业知识和为人的道理,能够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有继续奋斗的力量。另外,我还要感大学四年和我一起走过的同学朋友对我的关心与支持,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让我在大学期间生活的很充

37、实,给我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最后,我要感我的父母对我的关系和理解,如果没有他们在我的学习生涯中的无私奉献和默默支持,我将无法顺利完成今天的学业。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快走入尾声,我们的校园生活就要划上句号,心中是无尽的难舍与眷恋。从这里走出,对我的人生来说,将是踏上一个新的征程,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回首四年,取得了些许成绩,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艰辛。感老师四年来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爱护。学友情深,情同兄妹。四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同走过,充满着关爱,给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的记忆。在我的十几年求学历程里,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他们辛勤的劳作,无私的付出,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我才能顺利完成完成学业,感激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抚养与培育。最后,我要特别感我的导师达睿老师、和研究生助教熊伟丽老师。是他们在我毕业的最后关头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与鼓励,给了我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此表示衷心的感激。老师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浅。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不少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种巨大的帮助,感他耐心的辅导。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老师们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帮助解决了不少的难点,使得论文能够与时完成,这里一并表示真诚的感。22 / 2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