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上传人:z*** 文档编号:65239972 上传时间:2022-03-2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美术教育(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和特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属于学前儿童教育学的分支,是在学前教育学的美育层面,研究使用美术手段对儿童实施全面整体和谐发展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一门正在形成和建立的新学科。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美术学三门学科相互渗透的产物。它是既涉及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又以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为基础,以美术学课为主要内容而建立起来的交叉性学科。从学前教育学角度看,学前美术教育要充分借助和利用学前教育学提供的教育规律,原则,方法,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运用艺术媒介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以获得最佳效果;从儿童心理学角度看,接受美术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必须深入研究学龄前儿童美术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各种特殊的体验和表现,了解个别儿童的不同性格和反映的特点及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从美术学角度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有效性,主要决定于教师对美术教育功能的理解,美术内容的选择,美术教育方法运用的正确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应用性科目,具有经验实证性质。他的理论知识体系是从儿童美术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并面向幼儿园的实践,指导和解决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实际问题。课程设置总目的: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认识学前儿童美术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

3、目的、任务、内容以及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并能理论联系实际,懂得在幼儿园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实施美术教育活动。培养他们用正确的教育观点分析和解决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他们在学习后,能较好地适应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教学方法建议:以讲述为主,在讲述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案例分析,并可辅之以说课和和技能激发训练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总课时:36学时。课程内容与教学目的:第一章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艺术的种类,美术的基本概念、特征,了解关于美术起源的各种学说,理解学前儿童美术的特点,明确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及其意义。教学重点:儿童美术与美

4、术的区别;学前儿童美术的特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教学难点:关于美术起源的各种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美术与学前儿童美术一艺术1、艺术概念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第一是从精神层面,把艺术看作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把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等并列。第二是从活动过程的层面来认识艺术,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创造活动,或对现实的模仿活动。第三是从活动结果层面,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品,强调艺术的客观存在.2、艺术的种类:二、关于美术起源的学说:(一)模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

5、的模仿。亚里士多德、达芬奇、狄德罗、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这种理论直到19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二)游戏说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它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人们也因此把游戏说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三)表现说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持这一理论的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化家托尔斯泰等,还有欧美的一些现当代美学家。托尔斯泰认为:“艺术起源于一个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他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

6、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四)巫术说巫术说是西文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在影响、有势力的一种观点。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这种观点用实用性来解释艺术的起源,因为在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艺术存在着较大的实用功利价值。三、美术的概念和种类在艺术分类中,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

7、建筑等类型。(一)绘画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觉的艺术形式。(二)雕塑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三)工艺美术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以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四)建筑艺术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是人类用砖、石、瓦、木、铁等物质材料在固定的地理位置上修或构筑内外空间,用来居住和活动等的艺术。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独特的建筑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8、,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四、学前儿童美术学前儿童美术是人类美术活动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于成人美术的地方。儿童的美术作品虽然从手法上看是不成熟的,内容上也往往没有成人的那么丰富,但其天真和质朴的气质恰恰是成人美术所无法比拟的,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一)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二)学前儿童美术的发展反映了他们整体智慧的发展。(三)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表达情感与进行交流的工具。五、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与审美教

9、育艺术教育是以艺术品为媒介和主要手段进行的教育,其范围包括艺术知识教育、艺术技能教育和艺术审美教育。对学前儿童进行的艺术教育无论如何还只能是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启蒙教育,其实质主要是完成艺术教育中艺术审美、创美的任务。艺术美是学前儿童美育中的核心内容,美育又是艺术教育的基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属于普通艺术教育范畴,它是指教育者遵循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培养学前儿童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六、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

10、以培养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性教育(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培养学前儿童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作用(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利有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儿童大脑潜能的开发(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儿童一般思维和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思考题:1.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美术所属的艺术种类是什么?2.理解各种关于美术起源的学说。3.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学前儿童美术的特点。4.联系实际说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每一方面的意义。第二章中外近现代幼儿美术教育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近现代西方儿童美术教育、日本儿童美术教育及中国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状况,

11、了解近现代儿童美术教育史上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并理解和把握他们的主要思想。教学重点:近现代中西方儿童美术教育史上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主要思想;我国当前幼儿美术教育的改革及存在的问题。教学难点:西泽克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与实践;自由画教育运动。教学内容:第一节西方近现代儿童美术教育一、西方近代儿童美术教育在世界教育史上,幼儿美术教育的思想和理论,曾长期和普通教育理论合为一体。直到18世纪后期,幼儿美术教育才渐渐自成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近代儿童美术教育的历史上,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过最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应首推裴斯泰洛齐和福禄倍尔。二、西方现代儿童美术教育在现代儿童美术教育的历史上,奥地利美术

12、教育家弗兰兹西泽克(18651946)是一位儿童美术教育的先驱者。他是在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他开拓了儿童美术教育的新局面,被后人誉为“儿童绘画之父”。他的主要思想为:1、儿童的绘画与成人的不一样,甚至比成人的更纯真、更富创造性。2、持一种自然主义的儿童观。3、主张“大人严禁入内”,即成人不要干涉儿童的艺术创造,更不要压制儿童表现出的生命的原创力。4、西泽克对现代儿童美术教育最大的贡献还在于,他将儿童美术教育从过去重技术训练的功利立场,转到重视儿童艺术的创造性的表现性方面。三、美国当代儿童美术教育在西方当代社会,包括美术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正被予以越来

13、越多的重视,尤其是美国,艺术和艺术教育对人类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性更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可以说是一个集大成的文件。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是按照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这一联邦法律的要求而编制的,它是在法令承认艺术是一门核心学科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的艺术学科标准。第二节日本儿童美术教育一、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幼儿美术教育日本最早的幼儿园: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建立于明治9年(1876年)。它在“大体遵照福禄培尔法则”的指导思想下,以物品科、美丽科、知识科等三个科目为基础,开设了二十五门教育课程。其中有关美术教育的美丽科,要求通过让儿童接触“美丽的物品”培养他们

14、喜欢色彩和图画的美丽心灵。二、大正时期的日本幼儿美术教育大正时期之前,日本的美术教育基本上采取一种临摹为主的教育方式,被称为“临画教育”。大正初期,随着欧美现代美术教育思想的输入,一种推崇个性和创造性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自由教育思想开始在日本传播,此时出现了一些儿童美术教育家都非常重视美术教育对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陶冶儿童情操的重要性。如山本鼎自由画教育。三、当代日本幼儿美术教育1、在当代,日本教育界认为,幼儿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活动,应把培养儿童的个性和创造性放在首位,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要特别避免教师固守自己的审美趣味和一定的形式语言,而造成儿童单一表现的情况。2、日本幼儿美术教育还在造型表现方

15、面推行一种基本的指导方法,这种方法分为形象思维、技巧动作和传达内心活动三个环节。第三节中国近现代儿童美术教育一、旧中国的幼儿美术教育1、早在明代我国教育家王守仁(14721525)就提出了儿童教育要从幼儿乐嬉的特点出发进行诱导的观点。2、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18581927)在大同书中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幼儿教育。3、民主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提出以儿童为根本,在审美教育中让儿童个性得到自然、自由地发展,并认为应从胎儿期就开始进行美育。当儿童出生后要为其提供优美的环境,入幼儿园后,更要重视儿童的美感发展。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幼儿美术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来,与我国幼儿教育发展同

16、步,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也走了一条开始起步低落恢复发展的之字型路线。1949年后,我国对幼儿教育进行了改革,全面采用前苏联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凯洛夫教育思想渗透各个方面。乌索娃为代表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成为我国幼儿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方式。在动乱的10年里,全面否定幼儿教育的游戏和美术的理论和实践,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处于停滞、倒退状态。改革开放后,西方教育思想在幼教界得到传播,掀起了学习皮亚杰思想的热潮。明确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基本观念,幼儿美术教育中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重视。三、当前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在培养目标方面,早期美术教育中出现两个误区。(二)在教育内容方面,

17、强调对自然的歌功颂德和再现。(三)在教学方法方面,灌输法仍然被大量使用。思考题:1.如何运用西泽克的思想及实践方法指导我国当前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2.如何理解自由画教育运动的主要观点? 3.请你针对当前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章所学内容,说明我国当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改革的思路。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与内容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掌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层次结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内容要求,初步掌握指导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基本技巧。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内容要求。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18、目标的层次体系;幼儿园环境设计与指导。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一)培养学前儿童完满和谐的人格1、学前期是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整合期。2、一个完整的儿童不仅应该拥有健康的身体,还应该具备完满和谐的心灵。 3,完满和谐的人格不仅包括人的大脑的协调一致,还包括人与周围环境的适应平衡。4、培养完满和谐的人格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自我内部、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完整。(二)培养学前儿童的审美素质1、审美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2、教育既不是要培养儿童成为艺术家,也不是要让艺术完全成为其它教育

19、的手段,而是要萌发儿童最初的对美的兴趣,给人生一个好的开端。3、如果说兴趣构成了学前儿童艺术活动的原动力,那么审美能力则是儿童成功地从事艺术活动所必需的心理能力,审美能力指儿童在审美过程中对具体审美对象进行感受和表现的能力,它是在审美活动(主要是艺术活动)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是后天有意识的艺术教育和无意识的文化熏陶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4、学前儿童审美兴趣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审美能力的发展,只在当他能真正欣赏和创造美时,他的审美兴趣才能得到进一步的保持与发展。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具体目标(一)利用线条、形体、色彩等视觉造型要素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与体验 (二)通过积极的美术创

20、造活动,启发学前儿童用视觉造型要素表达自我观念和情感,培养学前儿童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第二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分层次目标一、心理层次的目标心理层次的目标分为审美感知目标、审美情感目标和审美创造目标三大类。1、美术教育的审美感知目标:通过视觉艺术,培养丰富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是美术教育的关键。2、美术教育的审美情感目标:敏锐的感知是积累丰富的内在感情的重要手段。各种不同的感受奇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种伏其丰富而生动的愉悦体验。3、美术教育的审美创造目标:美术的核心在于创造。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创造主要培养儿童美术操作活动体验美的模式。懂得表现自我,表现生命。二、年龄层次的目标(一)3岁4岁(小班)儿

21、童美术教育目标1、欣赏教育目标:2、绘画教育目标:3、手工教育目标:(二)4岁5岁(中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1、美术欣赏教育目标:2、绘画教育目标:3、手工教育目标:(三)5岁6岁(大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1、美术欣赏教育目标:2、绘画教育目标:3、手工教育目标:第三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一、 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内容(一) 按题材内容和形式划分所展开的绘画活动(二) 按工具材料和表现技法划分所展开的绘画活动二、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内容(一)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内容(二)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指导三、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内容(一)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内容(二)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四、幼儿园环境

22、创设的内容与之指导(一)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二)幼儿园环境与美育(三)幼儿园环境装饰设计原则(四)幼儿园环境装饰区域(五)材料与技能应用思考题:1.论述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和特殊目的。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分层次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3. 结合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特点分析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内容要求。第四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原则,熟记和学会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分析和选择。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教学难点: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分析和选择。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原则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和教学原则是

23、根据美术的特点,以及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而制定的。这些原则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中各种因素普遍联系的理论概括,也是教师组织和领导教学的原则依据。一、低控制原则低控制原则指在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学时,要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尽量少以成人的权威或规范学前儿童的艺术活动,让他们自由、充分地体验和表达。低控制原则的实施要点:1、给学前儿童自由选择美术内容的机会。2、教学气氛尽量轻松、愉快。3、注意作品评价的方式。二、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在进行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时,要处理好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的关系,造成儿童身心的一种可持续发展。发展性原则的实施有以下要点:1、成人要避免功利化的美术教育取向。2

24、、在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指导,对学前儿童实施合理的美术课程,促进他们美术才能的发展。三、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指的是要根据学前儿童美术基础和接受能力,区别对待,使每个学前儿童都能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因材施教原则的实施有以下要点:1、尊重学前儿童的个别差异。2、设立有弹性的美术课程。四、创造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指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美术这种艺术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创造性原则的实施有以下要点:1、丰富教育内容,帮助学前儿童积累多种经验。2、创造自由宽松的气氛,鼓励每个人的自由创造。五、兴趣性原则兴趣性原则指萌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给一

25、生一个好的开端。兴趣性原则的实施有以下要点:1、培养学前儿童积极、快乐地从事美术活动的态度。2、提供多种工具材料,刺激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积极性。3、适当运用表扬,赞许和挑战、竞争来强化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兴趣。六、实践性原则实践原则在美术教学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引导学前儿童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兴趣。实践性原则的实施有以下要点:1、让学前儿童通过多种感官通道进行美术活动。2、避免两个倾向性即纯技巧和纯抽象的思想内容说教。第二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一、灌输法灌输式教育是伴随着工业文明而产生的一种特定教育方法。这种教育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吸收,但却自觉不自觉地损害了

26、儿童健康:第一,将一个本是完美整体的学生分裂;第二,是教师中心主义及其导致的儿童素质的下降。第三,是使儿童丧失感知和直觉能力。灌输式指导思想体现在学前儿童美术教学中就是压制学前儿童的创造思维,强调技能技巧的重复训练,按确定的计划,固定的模式、步骤让学前儿童亦步亦趋的摹仿教师的范本。总的看来,我国学前美术教育从未脱离灌输式教育的窠臼,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教育观念陈旧落后。美术教育领域里急待进行大的变革。二、园丁法园丁法的基本设想是儿童乃是正在发育的种子和幼苗一样的有机体,在这一有机体中隐藏着一种独特的和潜在的发展式样(特定的发展程式和步骤,特定的形态和表现),一旦条件适合,它就会象一棵向日葵一样,

27、由一棵幼苗长出茎杆和花盘,最后结成果实。园丁法有如下特征:第一是强调儿童的自然天真性,鼓励儿童自发的表现能力,尤其是艺术表现力;第二是强调使用富有表现力的新奇媒介,作为引发、释放和发挥潜在能力的手段和工具。第三是提倡让儿童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三、综合法综合法是基本思路是:人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某一领域的工匠或技师,人有着自己特有的发展方式和发展目标。对于一个真正的人来说,仅有感性能力而无丰富的知识,即使掌握了某些艺术技巧,也还不全面。艺术教育的范围需要大大扩展,要使儿童从小有社会学、哲学、历史方面的知识,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比较全面。综合法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强调环境对形成艺术能力的重要性

28、(艺术能力指艺术创造的欣赏能力),认为教师的质量和课程的设置在艺术学习中起着关键作用。第二是强调概念的作用大于媒介(包括工具)。第三是不仅强调过程,而且强调作品(结果)。第四是认为艺术教育对儿童的整个身心发展有独特作用。四、对话法随着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发展,又出现了一种值得重视的新的教育观念。按照这种观念,人的潜能不是现成的和早已存在的,而是在与“他者”不断相互作用中生发出来的。这种潜能是通过“对话”生成的。对话式教育有如下特征:第一,在这种教育中,教师与儿童,家长与儿童,儿童与学习对象之间,不再是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式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关系

29、;第二,在对话式教育中,由于儿童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其学习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参与;第三,在对话式教育中,衡量一个人所受教育高低的标准,不再单纯看其掌握知识的多少,应该知道其来源,懂得其运用;第四,这种教育追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和谐和整合;第五,对话意识必须消除自我中心意识,不一致的观点和行为对于产生新观念和产品更为有利;第六,对话教育着眼于破除种种极端倾向;第七,不管是教育还是受教育者,都应该感到自己也要接受教育。在操作层面上,具体有以下一些方法:(一)作品临摹法。(二)情景观察法。(三)语言描述法。(四)联想迁移法。(五)游戏练习法。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设计活动

30、目标:1、通过活动,让幼儿更深入地认识红、黄、蓝、绿这四种颜色、练习涂色、折纸的技能。2、孩子会听懂老师的话,在活动中玩玩说说。3、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4、培养孩子不怕困难、克服胆怯心理的精神。活动准备:1、天线宝宝玩具一套2、红、黄、蓝、绿的玩具和油画棒(幼儿人手一套) 3、正方形的纸每人四张4、独木桥一座活动过程:(分2-3次进行)一、基本部分1、同幼儿聊关于颜色的话题,如:自己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自己用的书包是什么颜色?2、出示教具、玩具:(1)老师请来了天线宝宝,颜色宝宝给他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看看他们穿的什么颜色的衣服?(2)出示四种颜色的玩具,按天线宝宝的的颜色排列(横排竖排 3、

31、请幼儿按教师的样子排一次4、请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排一次(教师随机指导),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排的。5、出示正方形的纸(1)讲解要求:有几个正方形,请你用红、黄、蓝和绿这四种颜色的油画棒为它们涂上颜色,每一个正方形涂一种颜色。(2)幼儿涂色(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折纸(将涂好颜色的纸折成郁金香花,教师示范,幼儿操作)6、游戏:送花给天线宝宝(1)玩法:从河这头走过独木桥到河对面将花拿回送给天线宝宝,要求送花时,要说出你送什么颜色的花给什么颜色的天线宝宝(如:红色的天线宝宝波儿红色的花送给你)(2)幼儿进行游戏(教师重点辅导胆小的幼儿)二、结束部分、天线宝宝看见小朋友们又聪明又勇敢,他们托老师

32、送一些花儿给你们,可是你要告诉我你想要哪种颜色的花。2、教师送花给幼儿,活动结束。 思考题:1.阐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原则的内容和意义。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3.设计幼儿园美术教法活动并进行说课。 第五章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划分和各阶段儿童绘画发展特点。掌握领导儿童进行各种类型绘画活动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教学重点:儿童绘画心理发展阶段及其特点;幼儿园绘画活动指导。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绘画造型的基础练习以及幼儿园绘画创作过程的指导。教学内容:第一节儿童绘画心理发展阶段研究一、学前儿童绘画心理发展阶段研究的有关论述1、法国儿童画家吕凯(Lug

33、uetG.H.1927)把儿童绘画分成四个阶段:(1)偶然的写实阶段,又称涂鸦期(2)不完全的写实阶段(3)知的写实阶段(4)视的写实阶段2、心理学家柏特(Burt.C,1922)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成七个时期:(1)搔笔(2)线画(3)记叙的象征主义(4)记叙的写实主义(5)视觉的写实(6)压抑(7)艺术的复活3、哥仙修泰纳(G.Kerschesteiner)把儿童画分为五个阶段:(1)错画期(2)图式期(3)对线及开发生感情的时期(4)想表现得象实物的时期(5)正确地表现形状的时期4、布莱德拉(W.Pfleiderer)把“错画”和“空想的象征表现时期”亦即儿童画渐具绘画的形象时期以后,分为

34、三个时期:(1)概念画时期,相当于图式期(2)用线表现画的时期(3)以颜色构成空间画的时期5、美国心理学家罗文斐尔德(Lowerfeld.v,1952)把儿童绘画发展分成五个阶段:(1)错画期(2)前图式期(3)图式期(4)写实初期(5)拟写实时期6、我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1)涂鸦期(12岁)(2)象征期(23岁)(3)定型期(37岁)(4)写实期(7岁以后)综合大量的研究,得到的结论大致可以把儿童画发展归纳为四个阶段:(一)涂鸦期:大约在一岁半到四岁之间(1)无意识涂鸦(2)有控制的涂鸦(3)圆形涂鸦 (4 )命名涂鸦(二)象征期:4岁左右的儿童,

35、知识经验逐渐丰富,已积累起对物体的多方面印象。同时,在涂鸦活动中,学习了控制手的小肌肉运动的能力,为幼儿进一步有意识绘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2岁4岁的幼儿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符号化的智慧发展”。(三)图式期图式初期,大约从5岁到7岁左右,是儿童的形象思维发展最为敏感时期。图式后期,约七八岁左右,相当于学龄初期的一.二年级学生,他们已表现出对周围事物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对学习活动的兴趣。这时的儿童画,仍属于“知的写实期”。从象征期到图式期,儿童画的特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1)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2岁4岁儿童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符号化的智慧发展”。(2)感觉的强调和夸张。(3)主

36、观印象的表现(四)写实期随着儿童思维性质发生变化,儿童画从记忆画、想象画,转向自然描绘阶段。这时儿童画的内容基本上是写实主义的。由于儿童视野的扩大,绘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并能反映某些细节,为了力求真实,开始学习用“三次元”的立体描绘方法。写实初期,大约从8岁到11岁左右。写实后期,从11岁到14岁左右,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主观的审美意识、审美要求与客观技能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儿童在尝试对自然进行再现性描绘时,进步困难。第二节幼儿园不同年龄班儿童绘画的各种表现一、小班(34岁)线的产生 圆的世界 二维空间的影响 教育的作用:1、儿童绘画的发展是与儿童认知发展同步进行的。通过绘画的练习活动

37、,可以发掘幼儿认知潜力,促使幼儿在头脑中逐步建立重现事物的能力。2、儿童对形状轮廓的掌握,是按照儿童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前进的。教师只有按照儿童发的规律,对他们启发诱导,提供丰富的材料,促使幼儿重现事物能力的形成,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4、教师必须根据儿童对形象轮廓知觉掌握的规律,设计各种课题。这种设计一定要符合儿童的已知经验、兴趣,略高于儿童现有水平,以促进儿童心理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二、中班(4岁5岁)符号性表象能力的发展是这个时期儿童画的重大特征。儿童的知觉随着能够逐渐地把握住事物的突出结构而发展起来。线条、形状、大小、方向、色彩、想象和情感教育的影响:1、中班儿童画

38、是在以儿童为主体,积极鼓励儿童主动地探索和创造的环境中产生的。2、创设一定的环境,向儿童提出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提供必要的线索,引起的联想和想象,使他们在头脑中保持明晰的印象,直到表现出与情感生命相一致的形式。教师不能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只有在不断的激励、赞赏之中,使他们顺利成长。三、大班(5岁6,7岁)随着语言的发展和社会化的影响,儿童发现了一个超越于他本身,具有意外丰富内容的现实世界。这时,儿童的思维还是直观性的,保留着感知运动图式的特征,同时,已经具有了表征和重新改造感知运动经验,并预测未来的能力。用二度平面表现物体的各个方面.构图、色彩、情感、兴趣、想象、教育的影响:教师必须不断丰富儿

39、童的知识经验,让儿童主动地体验生活,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老师要注意充分利用环境布置、节日活动、大自然欣赏,以及各种艺术品的欣赏,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教师还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课题,激发儿童积极探索和表现的愿望,重视培养儿童的艺术思维。主张教师有意识地在绘画主题中包含美术的技能要素,并设计系列化的课题,促使幼儿在一定的绘画主题和情景的刺激下,主动探索、发现,为了完成主题而创造性地获得技能,使技能和创造性得到同步协调的发展。第三节幼儿园儿童绘画造型的基础练习一、线的练习线是点运动所造成的轨迹,是一切造型表现的基本要素,也是幼儿从涂鸦开始进入绘画世界的途径。二、形的感觉形状是由点、线、面积、体

40、积等要素组成的。通过对形状的轮廓、内部形态和结构形态的掌握来表现。幼儿主要掌握的是轮廓线,也就是能用轮廓线画出物体的外部形态。早期儿童最早出现的形状大多是平面的、二度空间的,大都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即使两部分相交时,也是方正垂直的。阿恩海姆认为是由于在知觉中占优势的简化倾向所致。 (1)圆和圆的组合(2)方形和长方形(3)部分与部分的组合和融合第四节幼儿园儿童绘画活动的指导一、幼儿园绘画教学形式的类型(一)命题画: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幼儿按指定完成作品。命题画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能力,帮助幼儿学习新的技巧,使幼儿学会从特定条件的相互联系中去描绘物体、表现情节。教

41、师提出的主题,是以周围环境为依据,以幼儿的经验为基础的。命题画的指导原则:(二)自由画:自由化是在绘画题材、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对幼儿不加任何限制,完全按照幼儿自己的意愿去作画。自由画的倡导者是维也纳美术教育家法兰兹.西泽克。他在长期的实验、观察中,发现儿童的绘画不是把看到的实物画出来,而是把心中的印象、记忆、思想表现出来。自由画的指导原则:二、幼儿园绘画创作过程的指导(一)引起和激发儿童对绘画的兴趣引起兴趣的方法:语言讨论亲身体验材料经验感觉经验(二)从生活经验中挖掘题材(三)重视观察和引发各种感觉思考题: 1.归纳和分析儿童绘画各个阶段的特点。2.分析各年龄班儿童画特点的心理因素。3.

42、概括命题画和自由画在绘画教学中的作用。4.制定各年龄班儿童绘画的教案。 第六章学前儿童手工教育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学前儿童手工发展的阶段,熟悉学前儿童手工发展各阶段的年龄特征,掌握学前儿童手工创作各阶段指导的策略,熟练掌握学前儿童各类型手工造型活动的指导策略。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手工创作的心理过程;学前儿童手工发展阶段的年龄特征;幼儿园各类型手工活动的指导要点。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手工教育活动设计;学前儿童手工创作指导的策略。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手工创作的心理过程手工创造过程,一般包含意图、构思与设计、制作与装饰三个阶段。一、意图阶段意图就是动机,即制作一件手工品的目的是什么,意图的

43、出现既是创作的前提,又是创作的开端。学前儿童手工制作的意图,与成人的意图有着显著的区别。学前儿童的手工制作的意图分为处发型和诱导型。二、构思与设计阶段构思就是立意、构想。它是指在头脑中通过想象和思维,对手工作品的造型、结构、色彩、装饰、成品效果、性能等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与手工作品本身相关的各种外部制约条件进行全面的计划与思考的过程。这是一种实现创作意图,开辟创作的道路,而又支配创作过程的形象思维活动,也是作为手工创作核心环节的心理活动过程。三、制作与装饰阶段制作是借助人的加工技巧对材料进行加工,改变材料的形态,从而实现设计方案的施工过程。制作的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利用原材料直接加工成

44、型;二是把原材料裁切成零部件,再对零部件进行加工,然后组装成型;三是通过中介环节(例如制作模具)来间接成型。学前儿童的制作与成人的制作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的操作受其生理发育的影响,不如成人那样的灵活与精确。技法也相应地较为简单,手工作品显得粗糙、不整齐、不平滑。第二节学前儿童手工发展阶段特征的描述一、无目的活动期(2岁4岁)这个时期的儿童由于生理上手部小肌肉的发育不够成熟,认识能力也很有限,所以手工活动并没有明确的目的,而只是一种纯粹的玩耍活动。他们不理解手工工具和材料的性质,因而不能正确地使用这些手工工具和材料。总特征泥工活动的特征其他手工活动的特征成人的态度二、基本形状期(45岁)学前儿童手

45、工发展的基本形状期大约相当于绘画中的象征期。这时的儿童由无目的动作逐渐呈现出有意图的尝试。45岁的儿童常常在制作开始时就宣称,他将要做个什么,然后,才开始着手制作。总特征泥工活动的特征其他手工活动的特征成人的态度三、样式化期(57岁)总特征泥工活动的特征其他手工活动的特征成人的态度第三节学前儿童手工教育的内容学前儿童手工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使用不同的手工工具和材料(如点状、线状、面状、快状),运用贴、撕、剪、折、塑等手段制作不同形态的物体形象,培养学前儿童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美化生活的一种教育活动。学前儿童手工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大块:一、手工工具、材料及性质二、手工材料的基

46、本制作方法:三、手工的题材第四节学前儿童手工创作过程中的各阶段的指导一、意图阶段的指导意图制约着一切行为的方向和途径。在成人的手工活动中,其意图是很明确的,或以基本训练为主,或以某种实用、观赏愉悦为主。如前所述,早期学前儿童的手工制作的意图不甚明了,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他们逐步地将意图明朗化。(一)给儿童提供与多种工具和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二)在游戏与欣赏手工作品的过程中明确制作的意图(三)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意图,使之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二、构思阶段的指导(一)帮助儿童积累多种表象(二)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三)引导儿童欣赏佳作,学习其造型、色彩、构成等艺术手法三、制作与装饰阶段的指导(

47、一)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二)提供练习的机会,锻炼儿童手的动作的灵活性(三)指导儿童将临摹、仿制与独创相结合(四)引导儿童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相结合(五)正确评价学前儿童的手工作品第五节幼儿园各类型手工活动的指导要点一、平面手工活动的指导要点平面手工活动主要是指学前儿童对手工工具和材料进行操作,制作出平面手工作品的活动。学前儿童的平面手工活动主要有粘贴、剪贴、撕贴、染纸等形式。(一)粘贴粘贴活动是指用现成的点状、线状、面状材料粘出或贴出具有浮雕感的或平面的画画的活动。(二)剪贴剪贴是运用剪刀,将面状材料剪成所需形象后,贴出平面画面的手工活动。(三)撕贴撕贴也是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常见形式

48、之一。撕纸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锻炼学前儿童的手指肌肉动作及其控制能力。撕贴活动的重点在于“撕”。一般来说,撕贴的材料是较薄的软纸,但其韧性不能太强。撕贴的形式有自由撕、沿轮廓线撕和折叠撕几类。(四)染纸染纸是指用吸水的纸和水性颜料通过渍染和点染的方法染出色彩美丽的图案的活动。二、立体手工活动的指导要点立体手工活动主要是指学前儿童对工具和材料进行操作,制作出立体手工作品的活动。学前儿童的立体手工活动主要有泥塑、折纸、厚纸制作和废旧材料的立体造型等形式。(一)泥塑:泥塑活动是通过双手的活动将泥塑成立体形态的物体形象的活动,它是学前儿童常见的立体手工造型活动。(二)折纸:折纸是利用双手的活动将纸折叠成

49、立体的形象的活动,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活动之一。(三)厚纸制作:厚纸制作是指运用铅画纸、卡纸一类略硬的纸,通过剪、折、贴、组装等技法制作出三维形体的活动。(四)废旧材料及果蔬等的制作:废旧材料和果蔬等的制作是指利用废旧用品或水果、蔬菜等自然物通过联想,“因材施艺”地进行建构,制作出立体形象的活动。思考题:1.根据学前儿童手工发展的年龄特征,分析学前儿童的手工作品。2.根据学前儿童手工发展的年龄特点,设计学前儿童的手工教育活动。3.阐述学前儿童手工创作各阶段指导策略。第七章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教学目的:认识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意义。了解儿童美术欣赏的内涵。掌握儿童欣赏美术作品的心理特征和发展阶段。

50、知道培养儿童美术欣赏了发展的能力,学会如何领导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欣赏的方法。教学重点:儿童欣赏美术作品的心理特征和发展阶段。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过程中各阶段的指导。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组织和领导。教学难点:儿童的审美心理特征.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意义一、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提出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它是对美术作品的一种和谐的、令人融洽的、无拘无束的探索。其目的在于加深对美术作品中美的理解,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儿童的审美敏感性,从而在生活中更加有信心,能主动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理解和欣赏艺术的能力对儿童将来的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是儿童应当具有的艺术素质。让儿童从小就接

51、触经典,与大师直接对话,使他们的眼界开阔了,对美的知觉和选择也更敏感了。艺术欣赏涉及到儿童对艺术作品形式的感觉,意义的领会等方面的内容,作品背后还必然涉及人类文明的诸多领域,乃至整个人类文化。面对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的进一步认识,并形成一定的历史感,养成多角度把握事物的有益思路和习惯。二、美术鉴赏与美术欣赏美国艺术教育家艾斯纳提出了从三个层面学习艺术:创造;批评;文化。美术鉴赏的理论内涵包括:(一)审美经验(二)艺术批评(三)艺术史由于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课程定位于美术欣赏的性质,它与一般的美术鉴赏是有区别的。欣赏更多地强调主观的审美活动,对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加以肯定、赞赏,主要依靠的是儿童的感

52、觉和体验,相对地在分析和评价方面要求比较低。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有限,他们偏重于从感性层面来认知艺术作品,对自己喜爱的作品加以玩赏和赞美。对作品的背景知识,艺术基本要素只限于在教师的点拨下有所关注。学前儿童美术的重点应放在开发孩子们的审美特性的意识上。通过学习,使他们更加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审美特性,进而认识到艺术作品特有的审美特性,获得艺术世界的初步概念。三、学前儿童欣赏美术作品要发展的能力 (一)发展美感知觉能力(二)适当地叙述视觉形式的能力第二节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发展一、有关儿童美术欣赏发展阶段的划分(一)比纳(A.Binet)通过儿童对绘画作品感知的研究,认为儿童对图画的感知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53、。1、罗列对象时期(3岁6岁):只是说出画面上的一些物体,不能认识到物体间的联系。2、描述对象阶段(7岁14岁):能说出关于人或动物所做事情的简短的语句。3、解释时期(15岁以后):能说明图画上所画的东西的意义。(二)丁祖荫把儿童对图画的感知能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认识“个别对象”时期2、认识“空间联系”时期3、认识“因果联系”时期4、认识“对象总体”时期(三)加登纳(H.Gardner)在儿童对艺术的知觉一文中提出了儿童知觉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1、婴儿知觉期(02岁)2、符号认知期(2岁7岁)3、写实高峰期(7岁9岁)4、写实终结和审美感觉初期(9岁13岁)5、审美参与的危机期(1

54、3岁20岁)(四)丹尼.伍尔夫(DennieWalf,1987)在图像、系统和艺术的选择:儿童在创造、知觉和反思视觉艺术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一文中,把儿童的审美认知划分为三个阶段:1、理解绘画符号时期(2岁7岁)2、理解视觉系统时期(8岁12岁)3、理解性选择时期(13岁18岁)二、学前儿童美术欣赏发展阶段特征的描述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是其视觉的功能。美术行为的发生是与视觉器官的发育相对应的。只有儿童的视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会发生美术欣赏行为。(一)本能直觉期(02岁)这一时期的欣赏(如果可以这样认为的话)主要表现为对形式审美要素的知觉敏感性和注意的选择性,是纯表面的和直觉的。(

55、二)直接感知美术形象的时期(2岁7岁)2岁3岁以后的儿童,随着其认识能力的发展,其美术欣赏的发展不仅与生理机能有关,而且受到其社会认识的制约。在美术欣赏感知和理解方面,这个时期表现也以下特点:1、对作品内容的感知先于对作品形式的感知2、在教育的干预下,学前儿童能感知美术作品的某些形式审美特征。第三节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组织和领导一、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程的目标1、培养幼儿对绘画欣赏的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使他们对某些名画有初步的印象。并从中获得愉快的经验。2、培养幼儿对艺术作品有较敏锐的感觉,并具有知觉美的某些基本要素的能力。3、掌握简单的艺术术语,有叙述和谈论艺术作品的能力。4、通过欣赏产生自由

56、表达的兴趣、愿望和能力,激发幼儿潜在的创造力。二、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程主张将美术教育置于一个内容较为宽泛,以美感教育为中心的课程结构中,也即是课程内容涉及美学、艺术批评、艺术史、艺术创作四个方面;这了使儿童能够完整地了解艺术,课程从欣赏入手,将四个领域的内容加以整合。三、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程实施的原则(一)高度的艺术性与儿童的可接受性原则.为儿童选择的艺术欣赏作品必须具有高度的可欣赏性。(二)潜移默化的原则.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现象的欣赏课程,是一个由接受主体对外在信息进行反映、选择、联合、内化多环节构成的复杂的认识过程。儿童接受信息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三)渐进性和程序性原则.艺术欣赏需要有不间断的、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使幼儿积累起一定的经验。欣赏间隔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儿童兴趣的消退。四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程实施的基本指导方法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德国现代解释学美学大师伽达默尔(HansGeongGadamer)认为艺术作品本身就是那种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不断地呈现出来的东西。对话法的实施中,教师应注意下列几点:1、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2、教师自己要首先学会与文本进行对话,并做好儿童与文本之间的“审美期待”的中介3、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大量的机会,扩大他们的视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