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0001.docx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65187672 上传时间:2022-03-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52.9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00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00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00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0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0001.docx(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中高二()期末生物试卷1. 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 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能和激素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2. 如图是人体四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不正确的是()内丁=乙7=甲一丁A. 正常情况下,四种液体中乙的氧气含量最高B. 丁中含有多种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在内环境稳态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C. 若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D. 甲与丙之间不会发生直接的物质交换3. 关于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2、A. 人体血浆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B.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为37C,并恒定不变C. 在37C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D. 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等离子有关4. 如图为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N点为电表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在N点给予适宜刺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处膜外变为负电位与K+内流有关B. 电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C. 电表的指针将偏转1次D. 肌肉将出现收缩反应5.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由短期讪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后会很快被清除T乙(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

3、素在 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图甲中其在C、D间主要以形式传递。(2)图甲中 (填字母)表示第二营养级,图乙中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 (填字母)。假如当图乙中e代表的能量值为。时,则第一、二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 (用字母表示)。(3)第三营养级固定的能量小于第二营养级的原因是第二个营养级固定的能量、和部分未利用。(4)如果养殖户向鱼塘中投放了过多的饲料,残余饲料会沉到水底,导致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强,水体溶氧量 (填“降低”或”升高”),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这说明生态系统的是有限的。答案和解析1. 【答案】D【解析】解: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其酸在消化道中进行,不在内环境

4、中进行,A错 误;B、酶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C错误;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血浆属于内环境,D正确。 故选:Do本题是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和理化性质的考查,内环境即是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 淋巴组成的,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对内环境概念的理解和对各种生化反应场所的记 忆是解题的关键。2. 【答案】D【解析】解:A、氧气和二氧化碳均为顺浓度梯度运输,故正常情况下,图示血液中的 红细胞内的氧含量

5、最高,丙细胞可能为红细胞,所以丙中的氧气浓度可能比乙中的高, A正确:B、丁是淋巴,淋巴中含有多种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在内环境稳态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B正确;C、若甲即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会导致血浆中水分向组织液渗透增加,可能会引 起组织水肿,C正确:D、若甲是组织液,丙可以是血管壁细胞,二者之间可以发生直接的物质交换,D错误。 故选:D。由图可知,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细胞内液,丁是淋巳。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的关系,对于相关概念的理 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解析】解:A、人体血浆的pH正常值在7.357.45之间,A正确;B、人体细胞外液的正常温度一般维

6、持在37C左右,不是恒定不变的,B错误;C、正常情况下,在37C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C正确;D、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D正确。故选:Bo1、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本题考查内环境,考查对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理解。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pH、温度、 渗透压等三个方面

7、,理解其实质及稳定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答案】D【解析】答:A、在N点给予适宜刺激,N处膜外变为负电位与Na+内流有关,A错误;B、由于兴奋在突触间是单向传递的,所以电表的指针不偏转,B错误;C、由于N点为电表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在N点给予适宜刺激,兴奋传导到两个电 极的时间相同,所以电表的指针不偏转,C错误;D、在N点给予适宜刺激,兴奋能通过突触结构传递到肌肉,使肌肉发生收缩反应,D 正确。故选:Do分析题图:图示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而 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N点,肌肉收缩,但电表都不偏转。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兴奋

8、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 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试题较抽象,需比较分析,是学生 综合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解析】解:A、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正确;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后会很快被清除,B正确;C、识别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可分布在神经细胞上,也可分布在肌肉细胞或内分泌腺 细胞上,C错误;D、神经细胞的轴突末梢会出现许多分支,每个分支末端膨大成杯状的突触小体,D正 确。故选:Co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 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很快就被相应的酶分解而失 活或被移走

9、而迅速停止作用。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 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6. 【答案】B【解析】解:A、只要条件适宜,胰液中的消化酶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A正确:B、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不属于胰液的成分,B错误;C、胰腺分泌的胰岛素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切除小狗的胰腺,一段时间后小 狗的血糖浓度可能会升高,C正确;D、从新鲜的胰腺研磨液中很难提取出胰岛素,因为胰岛素为蛋白质,可被胰蛋白酶水 解,D正确。故选:Bo胰脏内既有内分泌作用(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通过血液运 输),也有外分泌作用(分泌

10、消化酶,通过导管进入消化道)。本题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要求考生识记动物体内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的种 类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7. 【答案】C【解析】解:A、注射GH无法治疗成年的侏儒患者,A错误;B、GH是垂体前叶分泌的,不是下丘脑分泌的,B错误;C、激素同受体结合后,激素原本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再具有原来激素具有的生物学 效应,即灭活了,因此治疗期间需持续补充GH, C正确;D、激素通过与靶细胞结合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并没有催化作用,D错误。故选:C。生长激素: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多肽,人出生后促生长的最主要的激素。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刺激骨

11、髓端软骨细胞分化、增殖,从而促进骨生长,使骨长度增 加;可直接刺激成骨细胞代谢,并对维持骨矿物质含量、骨密度起重要作用:协同性激 素及促钙化激素共同干预骨的重塑。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相关激素的具体功能,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分级 调节过程,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8. 【答案】C【解析】解:依题意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是否注射促性腺激素为自变量,因变量 是测定小鼠体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为了排除小鼠体内产生的性激素对下丘脑 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都应切除性腺, 只是实验组小鼠要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对照组小鼠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12、综上分 析,实验组处理为,对照组处理为。故选:Co1、性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一垂体一促性腺激素一性腺一性 激素,同时性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2、由题意呈现的实验目的“探究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 激素是否存在负反馈调节”可知,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排除性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该 实验的自变量为对实验动物是否注射促性腺激素,因变量是检测实验动物内促性腺激素 释放激素的含量,据此和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来对实验组和对 照组进行设置。本题考查性激素的调节过程,意在考查学生对照实验的设计,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单-变 量的控制,难度适中

13、。【解析】解: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以神经调节为主,A正 确;B、血浆内CO?浓度升高会刺激脑干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促进CCh排出体外, 维持内环境稳定,B错误;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孤,神经中枢不仅仅由一 个中间神经元充当,C错误;D、在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中,神经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最主要调节方式, D错误。故选:Ao1、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 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较 长。2、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联

14、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 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个环节;另-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 统的功能。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比较并识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 节的区别,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 【答案】D【解析】解:A、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 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 兴奋,进而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来增加产热,A正确;B、受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不经过大脑皮层,这是非

15、条件反射,B正确;C、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进肾上腺和甲状腺分泌激素增多,增加人体代谢,使产热 增多,C正确;D、与30C环境下相比,正常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产热量增大,散热量也增大,D错误。 故选:D。1、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感受温度变化的神经末梢,广泛分布于皮肤、黏膜及内脏器官中。2、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使代谢加强,产热 增多,这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另外,下丘脑还可通过有关神经调节使骨骼肌战栗、皮 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等,这属于神经调节,故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一 体液调节。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要求,考杳了寒冷

16、和炎热条件下体温调节的方式, 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只要掌握体温平衡调节的过程就不难得出答案.11. 【答案】C【解析】解:A、根据题干信息,小儿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先天性的免疫缺陷症, 而艾滋病是后天获得性缺陷症,A错误;B、由于该病的病因是B细胞成熟过程受阻,无法产生抗体,因而无法通过注射抗原来 激发机体产生抗体,B错误;C、淋巴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其中B细胞是在骨髓中成熟的,C正 确;D、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二次免疫时记忆B细胞无法产生抗体,D错误。故选:Co1、信号分子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上的受体;信号分子不同,则受体蛋白不同。2、吞噬细胞识别抗原

17、不具有特异性,因此细胞膜表面存在多种受体;浆细胞不能识别 抗原,细胞膜表面不存在抗原受体;而其它淋巴细胞均只能识别一种抗原。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难度不大.12. 【答案】C【解析】解:A、骨髓是血细胞和淋巴细胞生成的重要场所,属于免疫器官,A错误;B、汨液和唾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错误;C、巨噬细胞等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C正确:D、溶菌酶不定是免疫细胞分泌的,D错误。故选:Co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免疫

18、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2、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 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一、二道防线称为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特 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三道防线,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三道防线,难度不大。13. 【答案】A【解析】解:A、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通常需要信息分子e和抗原的共同作用,A正确;B、与乙激素调节方式相比,甲神经调节方式的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小、反应迅速, B错误;C、进入低温环境后,图中信息分子a神经递质、c促甲状腺激素、d甲状腺激素的释

19、放 量均有所增加,b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减少,C错误;D、信息分子d甲状腺激素若偏高,会对下丘脑发挥反馈调节作用,减少信息分子c的 释放量,D错误。故选:Ao分析图示可知,图中信息分子a表示传入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信息分子b表示抗利尿 激素,信息分子c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d表示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e表示淋 巴因子。据此分析解答。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考查了神经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 级调节、体温调节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 能够图中关键生理变化判断信号分子的种类。14. 【答案】B【解析】解:A、图示表明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

20、属于体液免疫,A正确;B、组织胺能增强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C、当过敏原初次接触机体时,产生的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的表面,说明肥大细胞的细 胞膜上有特异性结合IgE的受体,C正确;D、当机体再次接触到相同的过敏原,肥大细胞表面的IgE与之特异性结合,引起过敏 反应,D正确。故选:Bo过敏反应是过敏原再次侵入有过敏体质的机体时,初次接触过敏原使机体产生的抗体吸 附在细胞表面这时与过敏原结合,进而使靶细胞释放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引发过敏反应。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 系统的功能,识记过敏反应的概念及发生机理,难

21、度不大。15. 【答案】C【解析】解:A、温特的实验证明了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确实是种化学物质,A正 确;B、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正确;C、达尔文的实验,得出尖端在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并没 有证明化学物质的存在,C错误;D、拜尔通过实验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 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D正确。故选:Co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当这种影响传递到F 部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鲍森詹森的实验 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

22、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 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胚 芽鞘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拜尔并没有命名生长素,只是 推测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 长素的科学家是温特。16. 【答案】A【解析】解:A、图I中的胚芽鞘顶端可以产生生长素,琼脂块A和B中的生长素都能 促进生长,A正确:B、生长素的产生不需要光照,B错误;C、本实验不能证明单侧光促使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因为有可能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分解,C

23、错误;D、若图I改为从顶端垂直光照,生长素不会发生横向运输,A、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 浓度相同,则图II中的甲和乙都将弯曲生长,且弯曲角度相同,D错误。故选:Ao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从向光一侧运 输到了背光一侧,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 所以植物表现出了向光性。因此植物的生长表现出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 布的不均匀。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产生与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实验探究能力,试 题难度中等,解答的关键是掌握生长素的产生与运输的原因。17. 【答案】D【解析】解:A、西瓜膨大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

24、长调节剂,不是植物细胞合成的,不 属于植物激素,从其功能指向应该属于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一种,A错误;B、人体没有识别西瓜膨大剂的受体,西瓜膨大剂不会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B错误;C、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且子房壁发育为果皮, 子房发育为果实,C错误;D、将生长素类调节剂涂在二倍体西瓜未受精的柱头或子房上,可能得到无子西瓜,D 正确。故选:D。1、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使得细胞数目增加。2、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未受粉的花蕾,可长出无籽果实。3、乙烯能增强细胞膜的透性和酶的活性,加强果实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果实中有机 物的转化,从而促进果实的成熟。4

25、、植物生长调节剂:指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本题以西瓜膨大剂为素材,考查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 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C. 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只能分布在神经细胞上D. 一个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能形成多个突触小体6. 胰腺是混合腺体,其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内分泌部(胰岛)分泌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胰液中的消化能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B. 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属于胰液的成分之一C. 切除小狗的胰腺,一段时间后小狗的血糖浓度可能会升高D. 将新鲜的胰腺研磨后,研磨液中很难提取出胰岛素7. 人在幼年时期若生长激素(GH)分泌不足,会导致生长

26、停滞,发生侏儒症,可通过及时补充GH进行治疗,使患者恢复生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临床上可用适量GH治疗成年侏儒症患者B. 血液中GH减少,会导致下丘脑分泌的GH增多C. GH发挥生理功能后就被灭活,治疗期间需持续补充GHD. GH通过发挥催化作用,使靶细胞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变化8. 内环境中性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性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有关。为探究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否存在负反馈 调节,下列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小白鼠的处理恰当的是() 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 进行手术并切除性腺 不手术 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 进行手术不切除性腺A. 实验组:;对照组

27、:B.实验组:;对照组:C.实验组:,对照组: D.实验组:;对照组:9.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并且两者可以发生相互影响B. 血浆内C02浓度升高会刺激大脑皮层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C. 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其神经中枢由一个中间神经元充当D. 体液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是内环境稳态的最主要调节方式10. 下列有关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寒冷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来增加产热B, 受寒冷刺激,皮肤血管收缩,这是一个非条件反射【解析】解:A、利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时,计数时应计样方内的和位于相邻两条边

28、 上的个体,不计另外两条边上的个体,即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A错误;B、种群密度=第次捕获并标记的个数x第二次的捕获数个第二次捕获的标记数,因为 题干调查的是2hm2,所以要算种群密度得除以2,即:种群密度=39x34-152=44.2 R/hm2, B项没有除以2, B错误;C、对一支试管中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 法,采用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等工具进行计数,C正确;D、性别比例不能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年龄结构才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 趋势的重要依据,D错误。故选:Co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9、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本题考查种群特征,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特征,特别是种群的数量特征,明确各数量特征 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9. 【答案】D【解析】解:ABC、根据题干信息“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 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知,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 降,这种新的种间关系和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ABC正确;D、种植农作物乙以后,生物多样性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 力稳定性

30、增强,因此害虫A的爆发受到抑制,而不是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 关系,D错误。故选:D。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 和藻类的共生体。(2)捕食(此K彼消):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如:人与蛔虫、猪与猪肉绦虫。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间关系的几种类型及实例,识记 群落的空间结构,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20. 【答案】D【解析】解:t3时刻,甲、乙种群的6相等,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并

31、不是比值,A错误;B、姑时刻A、B的种群的出生率都等于死亡率,但是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B错误;C、t3-t5B种群的8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密度一直上升,C错误;D、t3-t5A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D正确。故选:D。据图分析,曲线标志8 (8=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当&大于I,种群数量增 加;当8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当5小于1,种群数鼠减少。本题考查种群增长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6的含义,掌握增长速率和增长率的 区别,比较抽象,解题的根本是理解曲线图。21. 【答案】D【解析】【分析】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

32、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过程及相关 实例,掌握群落演替的特点,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 次的考查。【解答】A、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农田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A错误;B、群落中同时会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错误;C、从演替的过程可以看出,群落的演替就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C错误;D、b阶段为c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D正确。故选:D。22. 【答案】A【解析】解: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能量释 放到无机环境中,一旦释放不能重复利用,A正确;B、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也可以是以此营腐生的动物,如秃鹫等;微生物

33、也不一 定都是分解者,微生物还可作消费者和生产者,B错误;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C错误;D、分解者均是异养型生物,D错误。故选:Ao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分解者 是指细菌和真幽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生物成分中的生 物类别,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3. 【答案】ABC【解析】解:A、由题图可知,甲的同化量为,A正确;B、图中第二营养级(乙)同化的能量为200,第三营养级(丙)同化的能量为30,

34、因 此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B正确;C、从图中的能量流动情况看,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C 正确;D、并不是营养级越低,生物数量就越多,如在食物链松树一松毛虫一鸟中,松树的数 量远少于松毛虫的数量,D错误。故选:ABCo题图分析:图示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甲是生产者,其固定的太阳能是流 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175+200+875=1250 (cm2-a);乙是初级消费者,其同化 的总能量为200J/ (cm2-a);丙是次级消费者,其同化的总能量为30J/ (cm2-a) ; 丁 是分解者。本题考查物生态系统的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

35、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要求较高.24. 【答案】C【解析】解:A、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的循环过程,碳循环具有 全球性,城市生态系统产生的CO?可以被其他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所利用,A正确;B、大气中的CO?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因此植树造林、增加绿 地面积有助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CO?浓度,有助 于实现碳中和,B正确;C、CO?的排放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C错 误;D、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参与碳循环过程,如消费者加速物质 循环和

36、能量流动,D正确。故选:Co碳中和是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 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25. 【答案】B【解析】解:A、细胞中DNA的核昔酸排列顺序储存着遗传信息,A正确;B、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不一定必须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例如胞间连丝,B错误;C、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儿乎全身所有细胞,C正确;D、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信息传递控制有害动物与提高作物产量,例如延长光照时间, 增加鸡的产蛋量,D正确。故选:Bo1、信息传递在

37、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化学物质的 传递(如激素的调节)和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本题考查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26. 【答案】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 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h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AB向左BC【解析】解:(1)根据图1中神经节可以判断A是感受器,则B是效应器,由运动神 经末梢及

38、它所支配的肌肉组成。(2)图2中的c是突触后膜,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兴奋在图2 所示的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图3中受到刺激后,钠离于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形成内正外负的膜电位, 所以h表示兴奋部位。(3)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这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 髓,但还会受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控制。(4)图4测得为静息电位,相当于图5的AB段,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 的兴奋性递质,发生一次动作电位,电表会向左偏转.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Na+内流,引起BC段的变化.故答案为:(1)神

39、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2)细胞体膜或树突膜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h(3)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4)AB 向左 BC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是反射孤结构,A是感受器,B是效应器。图2中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间隙、c是突触后膜、d是突触小泡、e是神经递质、f 是受体,其中a、b、c共同构成突触结构。图3中g和i是静息电位,h是动作电位。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 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 正。本题以探究实验为素材,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意在考查考生 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

40、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 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7. 【答案】胰岛素胰岛B细胞肝细胞促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渗透压感受器抗 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大脑皮层【解析】解:(1)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分泌的激素甲是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 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几乎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使得血糖浓度降低恢复到正 常范围;血糖浓度升高还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 浓度降低时,激素甲(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主要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成 葡萄糖,以升高血糖浓度。(2)腺体A的名称为甲状腺,其分泌的

41、激素丙能参与体温调节,故激素丙为甲状腺激 素,作用于腺体A (甲状腺)的激素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在体温调节方面, 肾上腺素也能促进细胞代谢产热,与激素丙(甲状腺激素)具有协同关系。(3)激素乙参与水盐平衡调节,所以是抗利尿激素,其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 的重吸收。人发烧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 奋,导致激素乙(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同时会刺激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增加饮 水,从而保证体内水盐平衡。故答案为:(1)胰岛素胰岛B细胞肝细胞(2)促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3)渗透压感受器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大脑皮层 下丘脑地位和功能:感

42、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平衡;传导: 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分泌:分泌促激素释 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 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 衡调节中枢。本题以下丘脑为中心,考查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等相关知识,考查考生的识 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 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28. 【答案】解除了顶端优势 三十烷醇的浓度 三十烷醇浓度为0(或蒸馄水)不同浓 度的三十烷醇溶液815能沾蘸法较低

43、【解析】解:(1)采茶过程相当于摘除顶芽的过程,摘除顶芽后,侧芽部位生长素来 源被暂时阻断,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顶端优势解除,侧芽发育,新梢数量增加。(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三十烷醇(植物生K调节剂)对茶树插条生根的 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三十烷醇的浓度;该实验的对照实验有空白对照和相互对照,用 蒸馄水处理插条作为空白对照,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溶液处理插条进行相互对照。 由图可知:若要探究三十烷醇促进茶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还应增设实验组,从图 中数据判断,三十烷醇浓度的取值应设在815ppm。预实验结果能够体现生长素生理 作用的两重性。 用三十烷醇处理茶树插条比较简便的方法有沾蘸法和

44、浸泡法,其中沾蘸法所使用的浓 度较高。故答案为:(1)解除了顶端优势(2)三十烷醇的浓度 三十烷醇浓度为0 (或蒸馅水)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溶液 815能 沾蘸法较低1、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侧芽部位积累,使侧芽部位生R素浓度高, 抑制侧芽发育成枝条,摘除顶芽可以暂时阻断侧芽部位生长素的来源而消除顶端优势;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三十烷醇(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树插条生根的影响, 实验的自变量是三十烷醇的浓度,该实验的对照有空白对照和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溶液 之间的相互对照,根据对照原则分析实验结果、获取实验结论。本题的知识点是顶端优势的原理及应用,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插条生根的影

45、响,根据 实验目的分析生实验的自变量和对照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获取结论的能量是本题考查的 重点。29. 【答案】种群密度 物种组成 水平结构 光照强度明显减弱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食 物链和食物网)就地保护增长【解析】解:(1)治理前,为了评估污染情况和制定治理方案,通常需要调查该淡水 湖中不同种类生物的种群密度,以提供科学依据。(2)要认识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 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在湖泊中,从浅水区到深水区,水平方向的 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3)在垂直方向上,该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原因是藻类大

46、量生长,堆积在 表层,使下层水体中光照强度明显减弱,从而导致较浅的位置有机碳的生产量很高,较 深的位置有机碳生产率较低。(4)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放养的这些鱼类属于消费 者,增加了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复杂性。此外放养这些鱼类后又会形成新的食物链和 食物网,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性。后来该地成了风景名胜区,说明是在原 地进行的保护,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来看属于就地保护。水质基本恢复后,常选用 网眼大小合适的渔网捕捞,使鱼类种群处于增长型的年龄结构,被捕捞后可以尽快恢复, 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故答案为:(1)种群密度(2)物种组成 水平结构(3)光照强度明显减

47、弱(4)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就地保护 增长1、群落是指一定的自然区域中分布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总和,包括动 物、植物和微生物。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这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有 明显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 的影响,动物主要受栖息空间和食物的影响。(2)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 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2、分析图示:5、7月份0.2m处有机碳的生产率很高,但0.6m以下水深有机碳生产率 较

48、低,主要原因是藻类大量生长,堆积在表层,使下层水体中光照强度明显减弱。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内容,要求 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够正确识图并分析图中影响有机碳生产率 的原因,意在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和基础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30. 【答案】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二氧化碳A d;自身呼吸消耗 被分解者利用 降 低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解:(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 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 程。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图

49、甲中c表示大气 中的二氧化碳库,D表示生产者,生产者主要利用光合作用使C02进入生物群落,通过 呼吸作用使C02进入大气,因此碳循环在C、D间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传递。(2)根据分析,图甲中D表示生产者,A表示初级消费者,即第二营养级。b表示第 二营养级的摄入量,c表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d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自身生长、发 育和繁殖的能量。当图乙中c代表的能量值为0时,第一、二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 效率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MxlOO%,即(3)第二个营养级固定的能量有四个去向: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 者利用、部分未被利用,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只占第二个营养级固定

50、能量的一部分, 因此第三营养级固定的能量小于第二营养级。(4)残余饲料沉到水底,导致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强,消耗大量氧气,从而导致水体 溶氧量降低。随着水体溶氧量降低,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 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故答案为:(1)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二氧化碳(2)A d -a(3)自身呼吸消耗 被分解者利用(4)降低自我调节能力分析图解:图甲中D表示生产者,F表示分解者,A、B分别表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 费者,C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图乙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其 中a表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表示第二营养级的

51、摄入最,c表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 量,d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木题结合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 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坏、能量流动等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能准确判 断图中各字母的含义;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方法,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11.11.12.12.13.13.C. 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多有关D. 与30C环境下相比,正常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产热量增大,散热量减小小儿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由于个体内B细胞成熟过程受阻,无法产生抗体,患儿出生6个月后,因母源抗体耗尽而发病,主要症

52、状表现为反复化脓性细菌感染。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病与艾滋病一样,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B. 该病可以通过注射抗原的方式治疗C. B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发育成熟的场所是骨髓D. B细胞活化后形成的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过程中迅速反应,产生抗体我们的口腔中有不少细菌,正常情况下,却很少发生感染,主要是因为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卜冽关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骨髓是血细胞生成的重要场所,不属于免疫器官B. 汨液和唾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 巨噬细胞等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D. 抗体、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人体内环境稳态是

5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的结果,如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传入神绶任息分子a下丘焙M电代谢幻夜A. 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通常需要信息分子e和抗原的共同作用B. 与乙调节方式相比,甲调节方式的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大、反应迅速C. 进入低温环境后,图中信息分子a、b、c、d的释放量均有所增加D. 信息分子d若偏高,会对下丘脑发挥反馈调节作用,增加信息分子e的释放最14,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织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引起过敏症状。卜.列说法错误的是()A. 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B. 组织胺使组

54、织液渗透压降低从而引起组织水肿C. 肥大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结合IgE的受体D. 二次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结合15, 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很多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探究,下列对相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 温特实验证明了引起胚芽箱弯曲的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B. 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了尖端产生的影响能够透过琼脂片往下传递C. 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某种化学物质从胚芽鞘尖端传递到尖端下面段D. 拜尔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卜部分布不均匀造成 的16. 己知燕麦幼苗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科研人员将燕麦幼苗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处理过程如图I所示;一段时

55、间后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切 去尖端的幼苗甲和乙的一侧,结果如图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I图IIA. 琼脂块A和B中的生长素都能促进燕麦幼苗生长B. 单侧光照刺激燕麦幼苗尖端产生生长素,并且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C. 本实验能证明单侧光促使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D. 若图I改为从顶端垂直光照,则图II中的甲和乙都将直立生长17. 西瓜膨大剂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作用效果持久,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膨大剂是-种植物激素,从功能判断,它应该属于生长素的种B. 过量使用西瓜膨大剂,其残留部分很可能造成青少年发育过快C. 高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乙烯的合成,从而促进子房壁发育为成熟的

56、果实D. 将西瓜膨大剂涂在二倍体西瓜未受精的子房壁上可能得到无籽西瓜18. 种群是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下列有关种群数昂:特征的叙 述正确的是()A. 利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计数时应将样方内和边缘上的植株全部统计在内B. 利用标记重捕法对2hn?某种鼠的调查中,第-次捕获并标祀39只鼠,第二次 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估算这种鼠的种群密度为88.4只/hm?C. 对一支试管培养液中酵母菌的计数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利用血细胞计数 板、显微镜等用具进行计数D, 性别比例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19. 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

57、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 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 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A. 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B. 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 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 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20, 图中A、B为某群落中的两个动物种群,曲线表示5 (8=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入3时刻入、B的增长率相同C. 0-t5B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21.如图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变化,不考虑迁入、迁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4圮时间日.15时刻入、B的种群密度相同D. b-t5A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58、()弃耕农田杂草丛生一灌木丛生一茂密的乔木林eabcd时间A. 只要时间足够,不管任何气候条件,弃耕农田一定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B. 阶段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存在垂直结构C. 从演替的过程可以看出,群落的演替就是指植物的演替D. b阶段为c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造宜环境2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不可能被绿色植物利用B. 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C.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有可能是生产者和消费者D. 分解者分为异养型和白养型两种23,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甲的

59、数值是1250Jcm-2.a-iB. 乙到丙的传递效率为15%C. 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D. 甲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乙营养级的个体数量24, 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CO2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 的意思是工厂、企业等团体和个人,通过节能减排等形式来抵消自身产生的C02, 实现CO?零排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城市生态系统产生的C02可以被其他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所 利用B. 大气中的C02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因此植树造林有助于实现碳中 和C. C02的排放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这一过程不属于生态系统碳循环D. 生

60、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都可参与生态系统进行基本的碳循环25. 信息传递在生命系统中有着重要作用。无论是细胞与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还是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都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下列有关信息与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中DNA的核苜酸排列顺序储存着遗传信息B. 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必须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C.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几乎全身所有细胞D. 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信息传递控制有害动物与提高作物产量26. 如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孤,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表示效应器B由 组成。(2)图2中的c可以是下一个神经

61、元的 ,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 (填字母)。(3)某同学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还会受控制。(4)如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动 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 区段的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图4的指针有何变化? (填向左“向右,或“不变”)。 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 区段的变化。27. 如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水盐

62、平衡调节和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信号刺激激素甲. 血糖调节水盐平衡调节(1)若图中刺激是血糖浓度升高,则胰岛分泌的激素甲是 ,该信号除了刺激下丘脑外,还可以直接刺激 。若图中刺激是血糖浓度降低,则激素甲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2)腺体A的名称为甲状腺,作用于腺体A的激素是 。在体温调节方面,激素丙和 (填激素名称)具有协同关系。(3)人发烧大量出汗后,下丘脑中的 产生兴奋,激素乙为 ,其作用是 ,同时 产生渴觉,增加饮水,从而保证体内水盐平衡。28. 茶一般用茶树的顶芽和幼叶制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采茶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随着采摘顶芽批次的增加,新梢的数量大大增加,从激素调节的角度看,原因是o(2)茶树常采用歼插繁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