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数学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5118148 上传时间:2022-03-23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85.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计算数学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计算数学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计算数学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资源描述:

《计算数学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数学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天体物理专业(070401)培养方案(学术型硕士研究生)Astronomical Physics一、 培养目标和要求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4、专业学习要求:(1)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及时跟踪学科前沿发展动态。(2)具有团队工作精神和项目综合组织能力,具

2、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一定的公关能力。(3)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4)能广泛获取各类相关知识,对科技发展具有一定的敏感性。(5)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能流利地阅读专业文献,有较好的听说写译综合技能。5、本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有:恒星结构与演化、星系天文学、星系动力学、实测天体物理学、恒星光谱处理、红外天文学、数值方法、数据处理、大样本巡天、广义相对论、计算机应用、专业英语等课程,此外还需参加教学实习、全国性乃至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撰写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硕士生毕业后可以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或在高校和中学担任教学、科研工作,此外也可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任职。6、培养目标: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规划,结

3、合国家大科学工程,培养进行天体物理学研究的专业人才,对有继续培养需要的成绩优秀生,可推荐至欧美等国际性科研机构攻读(或联合培养)博士。二、 学习年限三年(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三、 研究方向与导师(一)研究方向1、 银河系结构演化对银河系的整体观测特性进行物理描述,研究各主要成分和其整体的形成和演化; 主要导师姓名:束成钢、罗智坚、陈建珍2、 星系形成和演化结合数值模拟结果,用半解析方法研究宇宙中星系整体的形成和演化;利用大型天文观测设备及大样本数据观测资料,研究星系及星系团的各类性质。主要导师姓名:束成钢、罗智坚、陈建珍3、 引力透镜与宇宙学与理论物理交叉,紧密结合观测结果,对宇宙学

4、模型进行约束;开展大样本星系团强引力透镜研究和弱引力透镜研究,讨论宇宙中的物质分布。主要导师姓名:傅莉萍、涂泓、束成钢(二)导师简介束成钢博士 研究员,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星系与宇宙学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研究方向:银河系结构演化、星系形成与演化、引力透镜。罗智坚博士 副教授,主要从事盘状星系形成和演化方面的研究。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十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内外SCI刊物及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方向:星系形成与演化,银河系结构演化。傅莉萍博士 副教授,主要从事大样本巡天的数据分析和弱引力透镜研究,主持一项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5、目。已在国内外主要天文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研究方向:星系团、弱引力透镜、宇宙学。涂泓博士 副教授,主要从事强引力透镜和理论物理方面的研究。主持一项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内外SCI刊物及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方向:强引力透镜,宇宙学。陈建珍博士 副教授。主要从事天体物理中理论模型的高精度计算研究,已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多项国家级和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方向:银河系结构演化,星系形成与演化。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27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7学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Maxism

6、 and the contemporary era(2学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1学分)第一外国语 First Foreign Language(4学分)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星系天文学 Galaxtic Astronomy (3学分) 实测天体物理 Observational Astrophysics (3学分) 广义相对论 General Relativity (3学分)天体物理学基础 The basic of Astrophysics (3学分)天体辐射机制 Radiative Processes in Astrophysics (3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

7、于9学分) 数值方法 Numerical recipes (3学分) 星系动力学 Galactic Dynamics (3学分) 引力透镜基础 The basic of gravitational lensing (3学分) 天文数据处理 Data Processing (3学分)恒星结构与演化 Theory of Stellar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3学分)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学分)(二)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

8、修课,2学分)天体物理前沿 Advanced Astronomical Physics (2学分) 红外天文学 Infrared Astronomy (2学分) 星系形成与演化 Galaxy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2学分) C语言编程 Computer Programming (2学分) 恒星光谱处理 Processing Method of Stellar Spectra (2学分) 大样本巡天 Large-field Sky Survey (2学分) (三)社会实践(不少于36学时)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一)培养方式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少数内

9、容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轮流报告。专业选修课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报告相结合的方法,以学生报告为主,逐步减少教师的讲授内容。从二年级开始,根据各研究方向,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查阅和报告有关文献,开展专题讨论,在此基础上形成毕业论文题目,并围绕该题目进行研究,最后完成毕业论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二)考核方式1. 课程考核分考试与考查两种方式,可采用笔试/口试、闭卷/开卷、撰写论文、完成项目等形式进行。必修课程原则上都要进行笔试。成绩实行百分制,分5个等级,59分以下、6069、7079、8089、90100分别对应不及格、及格、中、良好、优秀这几个等级。2. 中期考核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

10、后,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第四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1、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人主攻方向的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酝酿学位论文选题。 2、第四学期末,在导师指导下确定选题,写出开题报告,并经教研室有关专家论证。开题报告需包含:论题;论文的基本构思或大纲;论题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已阅读过的和准备阅读的资料;疑点和难点等。3、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有一定的创新和前沿性。4、盲审,每年4月初上交论文;盲审结束后如无异议则同意进行答辩。 5、

11、论文送审与答辩(1)论文送审,硕士学位论文至少校内外各1位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专家评阅:如果参加盲检,论文还需各聘请1名校内与校外专家评阅;否则,只需请1名校内专家评阅(由学位点安排)。第六学期中期(3月中旬-4月初)经导师同意由研究生登陆指定网站查看自己是否参加盲审。(2)盲审结束后无异议则进入答辩阶段(每年的5月下旬进行)。 (3)答辩委员会由3-5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副教授(或副研究员)组成。答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答辩人的导师和副导师不能担任答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6、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

12、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七、参考书目刘辽、赵峥.广义相对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余允强. 广义相对论引论(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S.温伯格著,邹振隆等译.引力论与宇宙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R. M. Ward. General Relativity.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4.黄润乾.恒星的结构和演化.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黄润乾.恒星物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R. Kippenhahn & A. Weigert,Springer-Verlag. St

13、ellar Structure and Evolution,Berlin,1990.D.B. Clayton, McGraw-Hill. Principles of Stellar Evolution and Nucleosynthesis. New York, 1968.K.R. Lang, Springer-Verlag. Astrophysical Formulae. Berlin,1974.James Binney and Scott Tremaine. Galactic Dynamics. Princeton Series in Astrophysics, Princeton, Ne

14、w Jersey,1987.Malcolm S. Longair. Galaxy Formation. Springer,2001.T. Padmanabhan. Theoretical Astrophys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T. padmanabhan. Structure formation in the univers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胡景耀.天体物理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艾伦 C W. 物理量和天体物理量.杨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董彦卿. IDL程序设

15、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八、 附录附录1 天体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附录2 天体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附录1: 天体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院(系、 所)数理学院星系与宇宙学半解析研究重点实验室 学 科、专 业天体物理研 究方 向1星系形成与演化 2银河系结构演化 3引力透镜及宇宙学课程类别课 程名 称学分周学时总学时各学期教学周时数任课教师考核方式一二三四五六必修课程学位公共课第一外国语24考试科学技术哲学22考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2考试学位基础课广义相对论34724考试天体辐射机制34724考试星系天文学34724考试实测天体物理34724考试天体物理学基

16、础34724考试学位专业课星系动力学34724考试恒星结构与演化34724考试数值方法34723考试天文数据处理34724考试引力透镜基础34724考试选修课程恒星光谱处理23543考试红外天文学23543考试专业外语23543考查星系形成与演化23543考试C语言编程23544考试大样本巡天23543考试天体物理前沿23543考试英语口语22362其他培养环节名称论文选读讨论班13543考查评审论文写作与答辩答辩同等学力者补修课程附录2:天体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一、广义相对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广义相对论General Relativity【课程类别】学位基础课 【总学时】7

17、2 【学分】3【教学目标】广义相对论是天体物理学和现代天文学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本课程在本科阶段已学习的狭义相对论基础上,将相对性原理进一步推广到任何参照系。通过此课程的教学,使研究生加宽加深对相对论基本思想的理解,初步掌握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广义相对论的规律,处理和解决一些相关领域的问题,比如黑洞,引力透镜,星系演化,宇宙学模型等等。【任课教师】束成钢【编写日期】2012.9.1【主要章节】第一章 仿射空间中的张量分析 1.1 n维仿射空间中的张量 1.2 张量的对称性 1.3 张量的平移和仿射联络 1.4 张量的协变微商 1.5 测地线方程 1.6 曲率张量第二章 Ri

18、emann几何 2.1 黎曼空间和度规张量 2.2 张量指标的升降 2.3 Christoffel联络 2.4 黎曼空间中的测地线 2.5 黎曼空间的曲率张量 2.6 Bianchi恒等式 2.7 Lie微商 2.8 等度规映射和Killing矢量场第三章 相对论性的引力理论3.1 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 3.2 等效原理 3.3 引力几何化 3.4 弱引力场中的自由粒子 3.5 Einstein引力场方程 3.6 场方程的牛顿近似 3.7 协和坐标条件 3.8 引力波第四章 观测量的理论4.1 观测量作为标量 4.2 时空间隔的测量和投影算符 4.3 物理的坐标系 4.4 四轴系和局域测量 4.

19、5 两个观测者的测量的比较 4.6 局域惯性系条件第五章 球对称引力场5.1 球对称度规场的一般结构 5.2 Schwarzschild外部解 5.3 Birkhoff定理 5.4 Schwarzschild坐标的物理意义 5.5 引力源中的内引力场第六章 粒子在球对称引力场中的运动6.1 时空对称性与守恒量 6.2 Schwarzschild场中的运动方程 6.3 运动的分类 6.4 行星的轨道 6.5 光子轨线的引力偏折 6.6 光频的引力红移第七章 黑洞7.1 r = 2GM 球面上时空的非奇异性 7.2 引力半径内的时空结构 7.3 Eddington坐标 7.4 Kruskal坐标

20、7.5 球对称时空的全局结构 7.6 黑洞作为恒星演化的终局 7.7 黑洞的分类 7.8 黑洞动力学 7.6 黑洞的辐射第八章 宇宙学8.1 宇宙学的基本事实 8.2 宇宙动力学 8.3 宇宙空间的曲率 8.4 宇宙的年龄 8.5 辐射为主的早期宇宙 8.6 背景辐射问题 8.7 原初核合成问题 8.8 正反物质的不对称问题 8.9 视界与平坦性疑难 8.10 甚早期宇宙的暴胀理论 8.11 宇宙常数问题 8.12 暗物质问题 8.13 宇宙结构的形成问题【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参考资料】广义相对论(第二版),刘辽、赵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1、年。广义相对论引论(第二版),余允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引力论与宇宙论,S.温伯格著,邹振隆等译,科学出版社,1980年。General Relativity,R. M. Ward,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4年。二、恒星的结构与演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恒星的结构和演化Theory of Stellar Structure and Evolution【课程类别】学位基础课 【总学时】72 【学分】3【教学目标】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恒星结构与演化的基本理论,详细地介绍了恒星演化模型的计算方法,对双星系统演化理论作了详细的探讨,并还介绍了近

22、年来恒星演化理论的新发展。通过此课程的教学,使研究生较系统地理解恒星内部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掌握恒星结构演化的基本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熟悉不同质量恒星演化的过程和结局,为今后在天体物理领域的研究打下一坚实的基础。【任课教师】肖泉宝【编写日期】2012.9.1【主要章节】第一章 基础知识1.1 恒星结构与演化理论的任务1.2 由天文观测得倒的一些重要规律第二章 基本方程组2.1 简化假设2.2 恒星的质量分布2.3 流体静力学平衡方程2.4 维里定理2.5 能量定理2.6 辐射转移方程2.7 产生对流非稳定性的判别条件2.8 混合程理论第三章 物质函数3.1 物态方程3.2 电子气体的简并3.3

23、 不透明度3.4 热核反应与产能率3.5 化学组成的变化第四章 恒星结构与演化模型的计算方法4.1 综述4.2 多方方程4.3 Henyey 方法第五章 恒星演化5.1 主序前的演化5.2 主序阶段5.3 主序后的演化5.4 广义主序5.5 对恒星演化有重大影响的几个问题5.6 超新星爆发第六章 脉动星6.1 概述6.2 绝热径向脉动理论6.3 非绝热径向脉动理论6.4 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的比较第七章 双星系统的演化7.1 概述7.2 罗希模型和双星系统的分类7.3 质量与角动量守恒情况下的质量交换问题7.4 质量与角动量守恒时双星系统的演化7.5 质量和角动量不守恒情况下,双星系统的演化

24、第八章 结束语【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参考资料】恒星的结构和演化黄润乾,科学出版社,1986年。 恒星物理,黄润乾,科学出版社,1998。Stellar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R. Kippenhahn & A. Weigert,Springer-Verlag,Berlin,1990。Principles of Stellar Evolution and Nucleosynthesis, D.B. Clayton, McGraw-Hill, New York, 1968。Astrophysical Formulae,

25、K.R. Lang, Springer-Verlag,Berlin,1974三、星系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星系动力学Galactic Dynamics【课程类别】学位专业课 【总学时】72 【学分】3【教学目标】本课程对星系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系统地阐述,详细介绍了牛顿引力势理论及在给定引力势中恒星的轨道,并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讨论不同力场中恒星轨道的特性,考虑如何用寻找自洽的势和轨道分布来解释。此外还介绍了恒星系统的稳定性理论、星系盘所特有的某些奇异现象、星系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星系的化学演化等。通过此课程的教学,使研究生系统地理解星系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掌握在宇宙学的框架下

26、星系形成与演化的基本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把理论分析的成果应用于解释星系观察和N体模拟两方面的结果。为今后在天体物理领域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任课教师】束成钢【编写日期】2012.9.1【主要章节】第一章 引论1.1 观测概况第二章 势论2.1 球状系统2.2 扁平系统的势密度对2.3 椭球体系统2.4 多级展开2.5 势能张量2.6 盘的势2.7 银河系势2.8 数值方法第三章 恒星轨道3.1 静态球对称势中的轨道3.2 轴对称势中的轨道3.3 平面非轴对称势中的轨道3.4 三维三轴势中的轨道3.5轨道的相空间结构3.6缓变势第四章 无碰撞系统的平衡4.1 无碰撞玻尔兹曼方程4.2 金斯方程

27、4.3 位力方程4.4 金斯定理和球状系统4.5 轴对称系统4.6 三轴系统4.7 平衡的选择第五章 无碰撞系统的稳定性5.1 金斯不稳定性5.2 球状系统的稳定性5.3 均匀转动系统的稳定性5.4 小结第六章 盘动力学与旋涡结构6.1引论6.2 较差自转盘的波动力学6.3 较差自转盘的整体不稳定性6.4 旋涡结构理论6.5棒6.6翘曲第七章 恒星系统的碰撞和交会7.1 动力摩擦7.2 高速交会7.3 潮汐半径7.4 并合7.5恒星盘中的交会第八章 动力论8.1 精确解8.2 引力热灾变8.3 福克普朗克近视8.4 球状恒星系统的演化8.5 小结第九章 星系中的恒星演化9.1 星系广度和颜色的

28、演化9.2 盘状星系的化学演化9.3 等轴椭球体成分的早期演化第十章 暗物质10.1 单个星系中的暗物质10.2 星系系统中的暗物质10.3 宇宙学中的暗物质10.4 暗物质的成分10.5 小结【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参考资料】 Galactic DynamicsJames Binney and Scott Tremaine, Princeton Series in Astrophysics, Princeton, New Jersey,1987。Galaxy FormationMalcolm S. Longair, Springer,2001。

29、Theoretical Astrophysics T. Padmanabh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Structure formation in the universeT. padmanabh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四、星系天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星系天文学Galactic Astronomy【课程类别】学位基础课 【总学时】72 【学分】3【教学目标】星系天文学是以星系和星系际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天文学分支学科,又称河外天文学。星系天文学是现代宇宙学的基础。通过此课程的教学,使研究生系统地理

30、解和全面探讨星系的结构、运动、起源和演化,星系对、星系群和星系团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和演化联系,星系成团现象以及更大尺度的物质分布。【任课教师】傅莉萍【编写日期】2012.9.1【主要章节】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The stars1.2 Our Milky Way 1.3 Other galaxies 1.4 Galaxies in the expanding Universe1.5 The pregalactic era: a brief history of matterChapter 2: Mapping our Milky Way 2.1 The so

31、lar neighborhood functions and mass functions2.2 The stars in the Galaxy 2.3 Galactic rotation Chapter 3: The orbits of the stars 3.1 Motion under gravity 3.2 Why the Galaxy isnt bumpy: two-body relaxation3.3 Orbits of disk stars: epicycles 3.4 The collisionless Boltzmann equation Chapter 4: Our bac

32、kyard: the Local Group 4.1 Satellites of the Milky Way 4.2 Spirals of the Local Group 4.3 How did the Local Group galaxies form? 4.4 Dwarf galaxies in the Local Group 4.5 Past and future of the Local Group Chapter 5: Spiral and S0 galaxies 5.1 The distribution of starlight 5.2 Observing the gas 5.3

33、Gas motions and the masses of disk galaxies 5.4 Spiral arms and galactic bars 5.5 Bulges and centers of disk galaxies 5.6 Groups: the homes of disk galaxies Chapter 6: Elliptical galaxies 6.1 Photometry 6.2 Motions of the stars 6.3 Stellar populations and gas 6.4 Dark matter and black holes 6.5 Gala

34、xy clusters: the domain of elliptical galaxies Chapter 7: Large-scale distribution of galaxies 7.1 Observations of large-scale structure 7.2 Expansion of a homogeneous Universe 7.3 Growth of structure: peculiar motions 7.4 Growth of structure: clusters, walls, and voids Chapter 8: Active galactic nu

35、clei and the early history of galaxies 8.1 Active galactic nuclei 8.2 Quasar absorption lines 8.3 The first galaxies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参考资料】Galaxies and the Universe A. Sandage et al., ,Univ.of Chicago Press, Chicago,1975.Galaxies in the UniverseLinda S. Sparke and John S. Gallaghe

36、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Galactic AstronomyJames Binney and Michael Merrifield, Princeton Series in Astrophysics, Princeton, New Jersey,1998。 Galactic DynamicsJames Binney and Scott Tremaine, Princeton Series in Astrophysics, Princeton, New Jersey,1987。Galaxy FormationMalcolm S. Longair,

37、Springer,2001。Structure formation in the universeT. padmanabh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五、天文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天文数据处理Data Processing in Astronomy【课程类别】学位专业课 【总学时】72 【学分】3【教学目标】天文学是一门观测科学。今天,无论是天体测量学还是天体物理学,几乎所有的研究工作都必须建立在取得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即使对理论天体物理学来说,其理论研究结果归根结底也需要经受观测实践的检验。因此,高精度、大样本观测资料的取得,以及对这些观

38、测资料的正确处理,对于获取有用信息并由此得出客观的研究结果具有第一重要性。通过本书的学习,要求研究生掌握天体物理中的数据处理方法,为将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任课教师】罗智坚【编写日期】2012.9.1【主要章节】第一章 误差理论基础 1-1 观测误差及其分类 1-2 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 1-3 衡量精度的标准 1-4 误差传播定律 1-5 运算中的数字凑整规则 第二章 算术平均值和加权平均值 2-1 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2-2 加权平均值 第三章 最小二乘平差 3-1 问题的引起 3-2 最小二乘平差 3-3 加权最小二乘平差 3-4 带有条件的最小二乘平差 第四章 概率论基础 4-1 基

39、本概念 4-2 随机变量和分布函数 4-3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4-4 随机过程 第五章 数理统计初步 5-1 经验分布与直方图 5-2 参数估计 5-3 假设检验 5-4 应用实例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 第六章 回归分析和频谱分析 6.1 回归分析 6.2 频谱分析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参考资料】胡景耀.天体物理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艾伦 C W. 物理量和天体物理量.杨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董彦卿. IDL程序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六、实测天体物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实测天体物理Observatio

40、nal Astrophysics【课程类别】学位基础课 【总学时】72 【学分】3【教学目标】从事理论天体物理学的研究,必须对天文观测有所了解,尤其是在利用天文观测资料时,更需知道如何选择所必须的观测数据,懂得鉴别观测数据的优劣,懂得观测数据的舍取,以及取得所用数据的观测方法和所必须的改正。在这些基础上获得的研究成果才有充分的生命力。通过本书的学习,要求研究生了解和学习天体物理中的各种测量手段和方法,为将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任课教师】涂泓【编写日期】2012.9.1【主要章节】第一章 天文望远镜 11 电磁波与地球大气窗口 12 天文台的选址 13 天文望远镜 15 空间望远镜 第二章 天

41、文辐射探测器 21 人眼与天文用辐射探测器 22 辐射探测器的基本参数 23 照相底片 24 电荷耦合器件(CCD) 第三章 天体光度测量 31 大气消光的基本理论 32 测光系统 33 星际消光与K改正 34 照相测光简介 35 CCD测光与图象处理 第四章 天体的光谱观测 41 天体光谱仪系统 42 天体光谱线 43 天体连续谱的观测 第五章 天体物理观测的新技术 51 主动光学 52 自适应光学 53 甚大望远镜 54 干涉技术 55 红外观测 56 射电观测 57 高能天体物理观测(紫外、X射线、射线观测) 58 偏振的观测 59 引力波探测器 第六章 天体基本参量的测定方法 61 恒

42、星温度的测量 62 恒星直径的测量 63 恒星质量的测量 64 恒星视向速度及其速度弥散度的测量 65 其他参数的测定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参考资料】1、 刘学富,观测天体物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 胡景耀,天体物理方法,科学出版社,1990 3、 黄佑然等,实测天体物理学,科学出版社,1987 4、 Allen,Astrophysical Qyantities fourth Edition,by A.N.Cox,1999, Springer 5、 汪珍如、曲钦岳,恒星大气物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七、天体物理前沿课程教

43、学大纲【课程名称 】天体物理前沿Astrophysics in Advance【课程类别】学位专业课 【总学时】72 【学分】3【教学目标】讲授反映当代天体物理学各前沿领域研究成果和进展现状。让学生尽早涉及当代天体物理学的主要热点研究领域,包括的内容从太阳物理、恒星物理、活动星系核直到宇宙学;观测波段从射电、红外直到伽马射线的几乎全电池波段;所介绍观测设备从我国自主研制的LAMOST到美国的凯克10m望远镜、VLBA、Compton GRO、HST 和COBE卫星,涉及了大量的大型光学、射电和大型空间观测设备。【任课教师】罗智坚【编写日期】2012.9.1【主要章节】第一章 当代大型天文望远镜

44、和射电望远镜 11 光学望远镜12 射电望远镜 13 我国研制的大型望远镜 第二章 当代大型空间观测设备 21 引言 22 大型观测设备的特点 23 高能天体物理的观测项目24 可见光及紫外波段的空间观测项目 第三章 太阳物理学的进展和展望31 引言32 太阳物理研究现状和难题 33 太阳物理学展望 34 关于中国太阳物理发展的几点看法第四章 恒星物理学 41 恒星物理学的研究内容、意义和特点 42 恒星物理的发展现状43 恒星物理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景第五章 射电脉冲星的观测和理论研究51 引言52 80年代以来观测上的重要进展 53 射电脉冲星最基本的观测事实及其注评54 几个常用的导出量55

45、 涉及演化的几个问题56 射电脉冲星的辐射机制第六章 超新星: 观测和理论61 分类和前身星62 Ia型超新星 63 Ib/Ic型超新星 64 II型超新星 65 问题和讨论 第七章 星系的形成71 引言72 早期宇宙与初始扰动谱 73 结构的质量聚集过程74 原星系的搜寻与模拟【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参考资料】1、 Boulder,Solar-terrestrial energy program, STEP Steering Committee, 19901995, 2、 Andersen B N, In: Rofe E J, ed. Seis

46、mology of The Sun And Sun-like stars. Noordwijk: ESA Publicasion Ddivision,1988. 381 3、 黄润乾,李焱编著,恒星振动理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4、 paczynski B. Gamma-ray Bursts-Observations, In:Ho, Epstein, Fenimore, ed. Analyses and Theories, 1992, 67八、红外天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注: 外地专家授课九、大样本巡天课程教学大纲注: 外地专家授课十、恒星光谱处理课程教学大纲注: 外地专家授课十一、星系形成

47、与演化课程教学大纲 注: 外地专家授课十二、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专业英语English for Astronomers【课程类别】学位专业课 【总学时】54 【学分】2【教学目标】天体物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所接触到的资料、文献,大多都是以英文形式出现的,而研究成果则更是完全用英文形式发表,因此能够快速、准确地阅读和理解天体物理方面的文献是天体物理学研究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研究,要求研究生掌握天体物理学方面的基本专业词汇,能高效准确地阅读专业文献,并能用英文总结自己的研究内容,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打好语言方面的扎实基础。【任课教师】陈建珍【编写日期】2012.9.1【主要章节】I. The

48、 Modern View of the Cosmos1. The Big Picture2. Short History of the Universe3. Scientific Notation4. The Scientific Method5. What People do in Astronomy6. Current Unsolved MysteriesII. Observational Astronomy1. The Celestial Sphere2. Coordinate Systems3. Phases of the Moon4. Eclipses5. Daily Motions

49、6. Yearly MotionsIII. Motion and Gravity1. The Early Origins of Astronomy2. The First Physics (Aristotle)3. Difficulties in the Geocentric Model4. The Heliocentric Model (Copernicus)5. New Ideas About Motion (Galileo)6. Order in Planetary OrbitsIV. Principles of Light1. What is Light?2. The Spectrum

50、3. Basic Astrophysics4. Atomic Emission and Absorption5. Molecular Emission and Absorption6. Thermal Radiation7. The Doppler EffectV. Telescopes1. Basic Optics2. Optical Telescopes3. Telescopes of Other Wavelengths4. Neutrino Telescopes5. Gravitational Wave Telescopes6. Other ObservationsVI. Planeta

51、ry science1. The Terrestrial Planets2. The Jovian Planets3. Planetary Moons4. Comets5. Asteroids6. Meteors and Meteorites7. The Kuiper Belt8. Extrasolar Planets9. Formation of the Solar SystemVII. Earth as a Planet1. Earths Early Years2. Formation of the Moon3. The Biosphere4. The Atmosphere5. The W

52、ater Cycle6. Earth7. Earths MoonVIII. Space Exploration1. First Steps into Space2. The Apollo Missions3. Pioneers and Voyagers4. The Great Observatories5. Major Future MissionsIX. Astrobiology and Extraterrestrial Life1. The Drake Equation2. Organic Chemistry for Astronomy3. Life in the Solar System

53、4. The 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X. The Sun1. Fusion in the Sun2. Convective and Radiative Zones3. The Photosphere4. Solar Activity5. Space Weather6. Helioseismology7. The Solar CycleXI. Stars1. Mass2. Luminosity3. Temperature4. The H-R Diagram5. Star Clusters as Cosmic LaboratoriesXII

54、. The Stellar Life Cycle1. Protostars and Stellar Nurseries2. The Life of Low Mass Stars3. The Death of Low Mass Stars4. The Life of High Mass Stars5. The Death of High Mass StarsXIII. Black Holes1. Life of the Black Hole2. Black Holes in Hiding3. History of the Black Hole4. The Theory of the Naked

55、Singularity5. Spaghettification6. Black Holes/Hawking RadiationXIV. Galaxies1. The Milky Way2. Types of Galaxies3. Galactic Formation4. Galactic Evolution5. Supermassive Black Holes6. Active Galactic Nuclei and QuasarsXV. Gamma-Ray Bursts and Cosmic Rays1. Introduction and Brief History of Gamma-Ray

56、 Bursts2. Long-Soft and Short-Hard Classifications3. Fluence and Extragalactic Nature4. Sources of Gamma-Ray Bursts5. Lingering MysteriesXVI. Cosmology1. The Distance Ladder2. The Big Bang and Cosmic Expansion3. The First Three Minutes4. Higgs Boson5. An Accelerating Universe【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参考资料】1. Linda S. Sparke & John S. Gallagher III, Galaxies in the Universe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