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从创造货币信用的角度
《商业银行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从创造货币信用的角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从创造货币信用的角度(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商业银行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从创造货币信用的角度1商业银行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从创造货币信用的角度 摘 要: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仅仅通过自身创造货币信用这种独特机制的作用,就可以促进经济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并可因此构建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名义经济增长模型和均衡经济增长模型。本文的分析使商业银行基于创造货币信用机制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基理得到充分揭示,商业银行在经济增长中不可替代的“源动力机”地位得到清晰界定,商业银行如何相机抉择以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也有了明确答案。 关键词: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经济增长;模型构建 商业银行在经济增长中究竟发挥着什么样的功能,一直是金融发展研
2、究领域的热点问题1之一。一种观点认为,商业银行在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功能是中介功能。马克思曾这样表述:商业银行“以货币资本的实际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的中介人的身份出现”,“一方面代表2货币资本的集中,贷出者的集中,另一方面代表借入者的集中”。而熊彼特和莱文等人则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在经济增长中的功能,认为商业银行通过储蓄动员、资源配置、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以及提供支付系统等,影响资本形成、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进步,3-5最终降低信息与交易费用,减少或消除市场摩擦,促进经济增长。客观地说,中介和降低交易成本是一般性企业都具备的基本功能,商业银行是企业,其当然具备这些功能。不过,商业银行又是非常
3、特殊的企业,如果仅仅从中介和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阐述其在经济增长中的功能,实际上就把商业银行混同于了一般性企业,难以体现其在经济增长中的独特功能。 与一般性企业相比,创造货币信用是商业银行的独特机制所在。不过有关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研究,往往是在把商业银行作为整个货币体系一个有机传动部分的前提下,重点研究动态的中央银行如何通过变动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等,通过商业银行的有机传动,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货币供给从而影响经济体系的发展运行。其着眼点往往是中央银行,主要应用领域也往往被先天性地界定于中央银行需要发行基础货币数量的6计量和法定准备金率的估算等宏观货币政策领域。而从创造货币
4、信用独特机制着眼,单纯就商业银行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研究,则非常鲜见。 还值得一提的是,有许多学者运用回归分析等数量方法从实证的角度探索了商业银行在7-12经济增长中的功能。不过这种实证性的研究,只是对商业银行促进经济增长这一客观事实的表象揭示,却不是内在原因和规律的发掘,而且在许多时候这些实证研究只是揭示了商业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客观存在的相互促进关系,但至于谁因谁果却难以得到合理的分辨,令人遗憾。 本文认为,商业银行由于其独特的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存在,在经济增长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天然而强大的内在推动机。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仅仅通过这种独特机制的作用,就
5、可以促进经济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并可因此构建一个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名义经济增长模型和均衡经济增长模型。相关研究并 1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投资子乘数理论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研究”(G0114-70401007)和“北京市教委共建项目建设计划”(XK100190441)的资助。 - 1 -/.paper.edu 未见到,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 1.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名义经济增长 1.1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名义经济增长模型构建 为分析方便期间,首先需要给出如下必要前提: 前提一,不考虑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之外的其它功能。商业银行具有创造货币信用的独特功
6、能,此外还具有中介、投资等一般性企业所具有的功能,而这些一般性功能显然也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本文主要是从创造货币信用的角度讨论商业银行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而要做到这一点,显然就不应该考虑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之外的其它功能。 前提二,不考虑中央银行的影响。如上所述,以往人们提及创造货币信用机制时,总是有意无意将其与中央银行采取的宏观货币政策联系起来,其所讨论的是以中央银行为重点的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整个货币体系,而不是单独讨论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经济增长中的功能。因此,要想从创造货币信用的角度单独讨论商业银行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就必须有以上前提。 同时为分析方便期间,首先需要进行如下必要
7、假设: 假设一,第一期国民收入引致的最初存款引发的后续各轮存贷款在第二期全部完成。事实上,由于最初存款引发后续存贷款的轮数是无限的,而后续每一轮存贷款的完成都需要一定的时限,所以最初存款引发的后续存贷款将会永远持续下去,而不可能在第二期全部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假设是不合适的。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第一期之前各时点形成的存款,其分别会在第二期引发一定轮数的后续存贷款,从而对第一期最初存款引发的发生在第二期之外的各轮存贷款形成一种补偿。一般来说,第一期之前各时点形成的存款在第二期引发形成的存贷款量,小于第一期最初存款引发的发生在第二期之外的各轮存贷款量,但却不会有太大差距。考虑到这种补偿作用
8、,关于第一期最初存款引发的后续各轮存贷款在第二期全部完成的假设就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了。 假设二,不同时期的社会边际储蓄倾向、银行各轮新增存款中被提贷出来并用于消费投资的资金占该轮存款总量的比例、银行各轮新增存款中被提贷出来并通过银行转帐形式流通的资金占该轮存款总量的比例都是相同的。 假设三,基于第一期国民收入会引致一个直接的消费投资,基于第一期国民收入引致的最初存款而引发的后续各轮存贷款,也会引致相应轮次的消费投资,分析方便期间,均假设这些不同轮次形成的消费投资在第二期形成一个完整轮次的流通,或者说这些不同轮次形成的消费投资在第二期的周转次数均为1。 根据以上假设,用NI、NI、MPC、MPS、
9、X、Y、G分别表示第一期国民收入、第二12期国民收入、社会边际消费倾向、社会边际储蓄倾向、银行各轮新增存款中被提贷出来并用于消费投资的资金占该轮存款总量的比例、银行各轮新增存款中被提贷出来并通过银行以转帐形式进行的资金占该轮存款总量的比例、第二期相比于第一期的经济增长率,则可借助下图1进行分析: - 2 -/.paper.edu 一2N储蓄NI1MPSY储蓄NI1MPSY储蓄NI1MPSY商储蓄期 行NI1MPS 国 n-1体消投NI1MPSX消投NI1MPSYX消投NI1MPSYX 民系收入 NI1消投NI1MPC 有效需求NI1MPC有效需求NI1MPSX/(1-Y) 二期国民收入NI1M
10、PC+NI1MPSX/(1-Y)经济增长率MPS(X+Y-1)/(1-Y) 图1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促进经济增长流程示意图 第一期国民收入NI,被提供贡献的社会各阶层获得后,会分成两部分处理,一部分1为消费投资,另一部分为存款。社会边际消费倾向为MPC,社会边际储蓄倾向为MPS,则可知第一期国民收入将形成的消费投资量为NIMPC,储蓄存款量为NIMPS。显然,NIMPC111NIMPSNI。 11第一期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投资的部分NIMPC,因其在第二期的周转次数为1,将1转化为第二期等额的有效需求,从而转化为第二期等额的国民收入。 第一期国民收入中用于储蓄存款的部分NIMPS,实际上会
11、被银行划分为2部分,一1是在银行隐匿下来的资金,二是流出银行进入社会的资金。流出银行进入社会的资金显然包括被储户提取的资金和银行贷出的资金两部分,统称提贷资金。提贷资金在实际中还会进一步分成2部分,一是提贷出来以后用于消费投资的资金,一是提贷出来以后留置手头而没有用于消费投资的资金。银行各轮新增存款中被提贷出来并用于消费投资的资金占该轮存款总量的比例为X,则可知银行本轮新增存款中被提贷出来并用于消费投资的资金量为NIMPSX。由于这部分资金在第二期的周转次数为1,将转化为第二期等额的有效需求和国1民收入。 在银行转帐形式日益普及的今天,银行最初存款中被提贷出来的资金中,将会有一定的比例通过银行
12、转帐的形式流通。银行各轮新增存款中被提贷出来并通过银行以转帐形式流通的资金占该轮存款总量的比例为Y,可知银行本轮新增存款中被提贷出来并通过银行以转帐形式流通的资金量为NIMPSY。这就意味着银行基于最初存款NIMPS就会在后面形成数11量为NIMPSY的第二轮后续存款。 1总量为NIMPSY的第二轮后续存款形成后,基于同样的原理,将导致其中比例为X、1总量为NIMPSYX的部分资金被提贷出来以后用于消费投资,从而转化为第二期等额的有效12需求和国民收入,同时其中比例为Y、总量为NIMPSY的部分资金因采取银行转帐形式流1通而形成第三轮后续存款。 显然,由于银行转帐形式的存在,第三轮后续存款还会
13、导致第四轮消费投资和后续存款,第四轮后续存款还会导致第五轮消费投资和后续存款、,最后形成的后续存款轮数将是无穷大。基于同样的原理可推知: 23第三轮后续存款导致的第四轮消费投资为NIMPSYX,后续存款为NIMPSY; 1134第四轮后续存款导致的第五轮消费投资为NIMPSYX,后续存款为NIMPSY; 11、 n-1第(n-1)轮后续存款导致的第n轮消费投资为NIMPSYX。 1基于以上分析,则基于第一期国民收入NI而在第二期导致形成的消费投资总量从而1国民收入NI为: 2 - 3 -/.paper.edu 2n?1NI=NIMPC+NIMPSX+NIMPSYX+NIMPSYX+L+NIMP
14、SYX21111123n?1=NIMPC+NIMPSX(1+Y+Y+Y+L+Y) 11NIMPSX1=NIMPC+11?Y则可知第二期与第一期相比的经济增长率G为: NI?NI21G= NI1 NIMPSX1+NIMPC?NI 111?Y= NI1 MPSX =+MPC?11?Y MPSX =?MPS1?Y MPS(X+Y?1) (1) =1?Y 这就是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经济增长模型。特别指出,式(1)的实质含义,是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仅仅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而导致货币供给量保证的经济增长模型,因此是名义经济增长模型,而不是综合考虑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经济增长模型
15、。式中,MPS、X、Y分别表示社会边际储蓄倾向、银行各轮新增存款中被提贷出来并用于消费投资的资金占该轮存款总量的比例、银行各轮新增存款中被提贷出来并通过银行转帐形式流通的资金占该轮存款总量的比例,其波动范围均为大于0小于1。 1.2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名义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与应用 就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名义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言,在现实中一般要面对处理的问题有两类,一是判断和计量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名义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二是相机抉择以使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名义经济增长中发挥最佳作用。显然,本研究完全可以解决这两个现实问题。 (一)判断和计量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名义
16、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判断和计量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名义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包括定性判断与定量计量两种。定性判断就是判断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是促进了名义经济增长还是导致了名义经济衰退。定量计量就是利用收集的相关统计数据计量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名义经济增长中作用大小。 就判断和计量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名义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言,根据式(1)可知,只要收集到相应时期的社会边际储蓄倾向、商业银行各轮新增存款中被提贷出来并用于消费投资的资金占该轮存款总量的比例、银行各轮新增存款中被提贷出来并通过银行转帐形式流通的资金占该轮存款总量的比例等数据,这个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具体说,根据式(1),
17、在不考虑其它因素而只考虑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情况MPS(X+Y?1)下,名义经济实现增长的必要条件是G=>0,由于MPS、X、Y均为大于1?Y0而小于1的数值,经转换后得(X+Y)>1。这就是说,当商业银行自身条件符合(X+Y) - 4 -/.paper.edu >1时,其仅仅基于自身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就能促进名义经济增长,这时商业银行除了作为一般性企业从中介、投资等常规角度在名义经济增长中发挥作用外,还会因其独特的创造货币信用机制而在名义经济增长中起到一个源动力机的作用。同理可知,当商业银行自身条件满足(X+Y)=1时,则其创造货币信用机制既不会促进名义经济增长也不会导
18、致名义经济衰退,这时商业银行仅仅作为一般性企业从中介、投资等常规角度在名义经济增长中发挥作用;当商业银行自身条件满足(X+Y)<1时,则其创造货币信用机制不但不能促进名义经济增长,反而还会导致名义经济衰退。显然,(X+Y)=1是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促进名义经济增长还是导致名义经济衰退的关键转换点。 特别指出,由于金融统计数据的获得往往比较困难,而这几个统计数据又不在主流统计指标之列,因此,期望通过收集这些相关数据以精确地计量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名义经济增长中作用,显然是存在很大现实困难的。 (二)相机抉择以使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名义经济增长中发挥最佳作用 根据不同的经济运
19、行状态,相机抉择采取相应措施以使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名义经济增长中发挥最佳作用,也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当经济过热时,采取相应措施使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能够抑制过热的名义经济增长。二是当经济萧条时,采取相应措施使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能够促进名义经济增长。 要相机抉择使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名义经济增长中发挥适当的作用,首先必须明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名义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与相关制约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式(1)可知,在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作用下,名义经济增长率G受社会边际储蓄倾向MPS、银行各轮新增存款中被提贷出来并用于消费投资的资金占该轮存款总量的比例X、银行各轮新增存款
20、中被提贷出来并通过银行以转帐形式进行的资金占该轮存款总量的比例Y三个因素所决定,其中G与X、Y呈正比例关系,与MPS的关系则需看情况而定,在(XY)>1的情况下G与MPS呈正比例关系,(X+Y)<1的情况下G与MPS呈反比例关系。 由此可知,当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时,应采取如下措施以使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更好地起到促进名义经济增长的作用:鼓励储户多支取存款并用于消费投资,鼓励商业银行尽可能多的将资金贷出同时鼓励贷款户将所得贷款尽可能多的投入正常经济活动,提高X;鼓励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资金流通尽可能多的采取银行转帐形式进行,提高Y。在(X+Y)>1的情况下鼓励储蓄,提高MPS,在
21、(X+Y)<1的情况下鼓励消费,降低MPS。具体对策可参看表1。 显然,当经济处于过热状态时,所应采取的措施与上完全相反,此不祥述。 表1 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促进名义经济增长对策 目标 制约因素 目标与制约因素之间关系对策 获取银行各轮新增存款中被提G与X呈正比 鼓励储户多支取存款并用于消费最大贷出来并用于消费投资的投资,鼓励银行尽可能多的贷出资的名资金占本轮总存款的比率金并鼓励贷款户尽可能多的将贷义经X 款投入正常经济活动。 济增银行各轮新增存款中被提G与Y呈正比 鼓励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资金流通长率贷出来并通过银行转帐形尽可能多采取银行转帐形式进行。G 式流通的资金占本轮总存款
22、的比率Y 社会边际储蓄倾向MPS (X+Y)>1时G与MPS呈在(X+Y)>1时鼓励储蓄。 正比 (X+Y)<1时G与MPS呈在(X+Y)<1时鼓励消费。 反比 - 5 -/.paper.edu 2.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均衡经济增长 2.1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均衡经济增长的一般分析 根据式(1)计算出的经济增长率,是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仅仅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而导致货币供给量保证的名义经济增长率,而不是综合考虑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经济增长率。不过,这种基于货币供给量增长保证的名义经济增长,能否以及多大程度上能够转换为综合考虑产品市场
23、与货币市场的均衡经济增长,可以根据社会总供给情况的不同而进行转换。根据凯恩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可知,社会总供给可以区分为三种基本情况:一是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情况,二是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情况,三是常规的总供给曲线情况。 当社会总供给达到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情况下,意味着社会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不再有任何闲置生产力,这种情况下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而形成的名义经济增长率向均衡经济增长率的转换率将为0,即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而形成的名义经济增长率无论有多高,都只会导致通货膨胀,而不会导致任何均衡经济增长。这种情况可以图示如下,从图2左图可知,最初社会总需求为AD,社会总供给为AS,总需求与总供
24、给形成的均衡0的国民收入为y,均衡价格为p。在现代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作用下,社会总需求上00升为AD,社会总供给仍然为AS,均衡价格由此上升为p,但此时均衡的国民收入仍然为y,110没有任何增长。 当社会总供给达到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情况下,意味着社会资源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还存有大量的闲置生产力,这种情况下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而形成的名义经济增长向均衡经济增长的转换率将为1,即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而形成的名义经济增长,将会全部转换为等额的均衡经济增长,而不会导致任何通货膨胀。这种情况可以图示如下,从图2中图可知,最初社会总需求为AD,社会总供给为AS,总需求与总供给形0
25、成的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均衡价格为p。在现代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作用下,社会00总需求上升为AD,社会总供给仍然为AS,此时均衡的国民收入上升为y。显然这种情况下11基于现代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而形成的有效需求增长量即AD与AD之间的平行距01离,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增长量即yy完全相等,即两者之间的转换率为1。 01当社会总供给达到常规总供给曲线的情况下,意味着社会资源接近于充分利用,这种情况下名义经济增长向均衡经济增长的转换率将为一个大于0而小于1的数值,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而形成的名义经济增长,将会导致大于0而小于名义经济增长率的均衡经济增长率,并同时导致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
26、这种情况可以图示如下,从图2右图可知,最初社会总需求为AD,社会总供给为AS,总需求与总供给形成的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均衡00价格为p。在现代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作用下,社会总需求上升为AD,社会总供给01仍然为AS,此时均衡的国民收入上升为y,价格上升为p,显然这种情况下均衡国民收入的11增长量即yy介于0与基于现代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而形成的有效需求增长量(即01AD与AD之间的平行距离)之间,即两者之间的转换率大于0而小于1。至于转换率究竟01有多高,则取决于社会资源接近充分利用的状态。越接近充分利用,转换率越低,越接近不充分利用,转换率越高。 - 6 -/.paper.edu
27、p p p p AS AD AS 11 p1AD AD 11ppAS p 0 0 0 AD ADAD00 0O y y O y y y O y y y 00101 图2 不同社会总供给情况下名义经济增长率与均衡经济增长率之间转换示意图 2.2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均衡经济增长的简单模型分析 2.2.1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均衡经济增长的简单模型构建 在上面三种不同的社会总供给情况中,古典总供给曲线情况和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情况下,名义经济增长与均衡经济增长之间的转换率非常明确,但这两种情况均是极端情况,现实应用价值不大。相反,常规的总供给曲线情况作为最普遍的社会总供给状态,上面关于
28、这种情况下名义经济增长与均衡经济增长之间的基本转换关系分析却过于笼统。如果能找出这种情况下名义经济增长与均衡经济增长之间精确的对应转换关系,显然意义重大。下面借助凯恩斯IS-LM模型对此进行分析。 根据凯恩斯IS-LM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均衡即I=S时的国民收入为式(2),货13币市场均衡即L=M时的国民收入为式(3): (2) a+e?dr+G?MPCTy= (3) 1?MPCmh y=+rkk 上式中,y、a、e、d、r、G、MPC、T、m、k、h分别表示均衡的国民收入、社会自发消费、社会自发投资、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利率、政府支出、社会边际消费倾向、政府税收、货币供给量、交易和谨慎
29、的货币需求对国民收入敏感度、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 由式(2)可得: 1?MPC a+e+G?MPCT?y(4) r=d 将式(4)带入式(3)可得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均衡国民收入: md+h(a+e+G?MPCT)y= (5) kd+h(1?MPC) 下面根据式(5)进行对第一期与第二期进行静态比较分析。鉴于上式中均衡的国民收入y受太多变量的制约,对第一期和第二期均衡国民收入的静态比较分析可以从简化静态比较的角度进行,也可以从一般静态比较的角度进行。所谓简化静态比较的角度,就是只对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直接相关的货币供给量这一单项因素,进行第一期与第二期的比较分析,而其它
30、因素则均看作不变的常量,其分析结果表明的是经济体系仅仅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而实现的均衡增长。所谓一般静态比较的角度,就是将部分在现实中相对固定很难改变的因素看作不变的常量,而把在现实中具有较强变动性的因素同时进行第一期与第二期的比较分析,其分析结果表明的是经济体系在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与这些可 - 7 -/.paper.edu 变因素综合作用下实现的均衡增长。 首先从简化静态比较的角度进行分析,设第一期货币供给量为m,第二期货币供给量0为m,其它因素均为不变的常量,则第一期均衡国民收入y和第二期均衡国民收入y可分别101表示为: md+h(a+e+G?MPCT)0y=(6) 0kd
31、+h(1?MPC) md+ha+e+G?MPCT(7) 1y=1 kd+h(1?MPC)用g表示第二期与第一期相比的均衡经济增长率,则: y?y10g= y0 md?md10=(8) md+h(a+e+G?MPCT)0 根据式(1),在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作用下,第二期与第一期相比的名义经济MPS(X+Y?1)增长率即货币供给增长率为:G=,则可知第一期货币供给量m与第二期01?Y货币供给量m之间的关系为: 1 MPS(X+Y?1)?(9) m=+1m?101?Y? 将式(9)带入式(8),则可知第二期与第一期相比的均衡增长率为: MPS(X+Y?1)md0(10) 1?Yg= md+h(
32、a+e+G?MPCT)0式(10)中,MPS和MPC分别为社会边际储蓄倾向和社会边际消费倾向,两者之间的关系为:MPS+MPC=1。据此将式(10)中的MPC消去,可得如下模型: MPS(X+Y?1)md0(11) g=(1?Y)md+h(a+e+G?T+MPST)0 这就是在常规总供给曲线情况下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均衡增长模型。由于本模型是从简化静态比较的角度分析得出的,因此可称作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均衡增长简单模型,其表明的是经济体系仅仅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而实现的均衡增长。 式(11)表明,经济体系仅仅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而实现的均衡增长率g,MPS(
33、X+Y?1)受MPS、X、Y和m、d、h、a、e、G、T共10个因素决定。其中,为名01?Ymd0义增长率G,为名义增长与均衡增长之间的转换率,用Zmd+h(a+e+G?T+MPST)0表示之,则该模型可简化如下: - 8 -/.paper.edu g=GZ(12) 式(12)表明,在常规总供给曲线情况下,经济体系仅仅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而实现的名义增长率G,会通过一个转换率Z,转换成一定的均衡增长率g。 2.2.2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均衡经济增长的简单模型分析应用 就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均衡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言,在现实中一般要面对处理的问题也是同样两类,即判断和计量商
34、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均衡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相机抉择以使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均衡经济增长中发挥最佳作用。同样,本研究也完全可以解决这两个现实问题。这里就根据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均衡经济增长简单模型进行分析。 (一)判断和计量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均衡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就定性判断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均衡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言,根据式(12)可知,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均衡经济增长率g,受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MPS(X+Y?1)制的名义经济增长率G=和名义经济增长与均衡经济增长之间的转换率1?Ymd0Z=共同乘积决定。由于Z是一个介于0与1之间的正md+h(
35、a+e+G?T+MPST)0数,所以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究竟能否促进均衡经济增长,关键取决于名义经济增长率G。当(X+Y)>1时,G>0从而g>0;当(X+Y)=1时,G=0从而g=0;当(X+Y)1时,G0从而g0。这说明当商业银行自身条件符合(X+Y)>1时,其仅仅基于自身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就可以促进均衡经济增长;符合(X+Y)1时,其自身创造货币信用机制会导致均衡经济衰退;符合(X+Y)=1时,其创造货币信用机制既不促进均衡经济增长也不导致均衡经济衰退,而是完全呈现一种中性状态。 就定量计量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均衡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言,根据式(11)可知,
36、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均衡经济增长率g,受MPS、X、Y和m、d、h、a、0e、G、T共10个因素决定,这10个因素确定后就可以根据式(11)计量得出确切的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均衡经济增长率g。不过,由于在现实中获得这10个指标的精确数据是极其困难的,因此,期望通过收集相关数据以精确地计量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均衡经济增长中作用,显然不太现实的。 (二)相机抉择以使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均衡经济增长中发挥最佳作用 根据式(11)可知,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均衡经济增长率g,受MPS、X、Y和m、d、h、a、e、G、T共10个因素决定,g与这10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37、经分析如下:g0与X、Y之间始终呈正比例关系;与MPS、m、d、T、h、a、e、G的关系则需要看(XY)0的情况而定,在(XY)>1的情况下g与MPS、m、d、T均呈正比例关系,与h、a、e、0G四个因素均呈反比关系;在(X+Y)<1的情况下g与MPS、m、d、T均呈反比例关系,0与h、a、e、G四个因素均呈正比关系。 由此可知,当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时,应采取如下措施以使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更好地促进经济均衡增长。具体对策可参看表2。 鼓励储户多支取存款并用于消费投资,鼓励商业银行尽可能多的将资金贷出同时鼓励贷款户将所得贷款尽可能多的投入正常经济活动,提高X;鼓励社会经济活动中的
38、资金流通 - 9 -/.paper.edu 尽可能多的采取银行转帐形式进行,提高Y。 在(X+Y)>1的情况下,采取措施使社会边际储蓄倾向MPS、期初货币供给量m、0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d、政府税收T保持较高水平,同时采取措施使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h、社会自发消费a、社会自发投资e、政府支出G保持较低水平。现实中,使政府税收T保持较高水平而政府支出G保持较低水平的做法,虽然可以提高商业银行基于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名义经济增长向均衡经济增长的转换率,却与整体经济增长的目标相背,而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d、投机对利率的敏感度h、社会自发消费a、社会自发投资e等几个经济变量则是相对固定很难改变的
39、。由此,在(X+Y)>1的情况下,使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更好促进均衡经济增长的可行做法应是,采取措施使社会边际储蓄倾向MPS、期初货币供给量m保持较高水平。 0在(X+Y)<1的情况下,采取相反措施,使社会边际储蓄倾向MPS、期初货币供给量m、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d、政府税收T保持较低水平,同时采取措施使投机对利率的敏0感度h、社会自发消费a、社会自发投资e、政府支出G保持较高水平。由于现实中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d、投机对利率的敏感度h、社会自发消费a、社会自发投资e等几个经济变量则是相对固定很难改变的,而使期初货币供给量m保持较低水平的做法,虽然可以提高商业银0行基于创造货币信用
40、机制的名义经济增长向均衡经济增长的转换率,却与整体经济增长的目标相背。由此,在(X+Y)<1的情况下,使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更好促进均衡经济增长的可行做法应是采取措施使社会边际储蓄倾向MPS、政府税收T保持较低水平,使政府支出G保持较高水平。 显然,当经济处于过热状态时,所应采取的措施与上完全相反,此不祥述。 表2 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促进均衡经济增长对策 目标 制约因素 目标与制约因对策 现实价素之间关系 值 获取银行各轮新增存款中被G与X呈正比鼓励储户多支取存款并用于消费投资,具有现最大提贷出来并用于消费投鼓励银行尽可能多的贷出资金并鼓励实价值的均资的资金占本轮总存款贷款
41、户尽可能多的将贷款投入正常经衡经的比率X 济活动。 济增银行各轮新增存款中被G与Y呈正比鼓励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资金流通尽可长率提贷出来并通过银行转能多采取银行转帐形式进行。 g 帐流通的资金占本轮总存款的比率Y 社会边际储蓄倾向(X+Y)>1时g采取措施使社会边际消费倾向MPS、具有现MPS、期初货币供给量与MPS、m0、d、期初货币供给量m0保持较高水平。 实价值m0、投资对利率的敏感T均呈正比,与采取措施使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d、政不具现度d、政府税收T、货币h、a、e、G均府税收T保持较高水平,使投机对利实价值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呈反比 率的敏感度h、社会自发消费a、社会度h、社会自发
42、消费a、自发投资e、政府支出G保持较低水社会自发投资e、政府支平。 出G (X+Y)<1时g采取措施使社会边际消费倾向MPS、具有现与MPS、m0、d、政府税收T保持较低水平,使政府支实价值T均呈反比,与出G保持较高水平。 h、a、e、G均采取措施使期初货币供给量m0、投资不具现呈正比 对利率的敏感度d保持较低水平,使投实价值机对利率的敏感度h、社会自发消费a、社会自发投资e保持较高水平。 2.3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均衡经济增长的一般模型分析 - 10 -/.paper.edu 2.3.1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均衡经济增长的一般模型构建 现在从一般静态比较的角度,根据式
43、(5)进行第一期与第二期的经济均衡增长分析。所谓一般静态比较的角度,就是将部分在现实中相对固定很难改变的因素看作不变的常量,而把在现实中具有较强变动性的因素同时进行第一期与第二期的比较分析,其分析结果表明的是经济体系在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与这些可变因素综合作用下实现的均衡增长。 式(5)中决定均衡国民收入y的因素有MPC、m、d、h、a、e、G、T、k共9个因素决定,其中MPC、d、h、a、e、k共6个因素在现实中相对固定很难改变,而m、G、T共3个因素具有较强的变动性。基于此分析,令第一期货币供给量为m、政府支出为G、政府税00收为T,第二期货币供给量为m、政府支出为G、政府税收为T,其
44、它因素均为不变的常0111量,则第一期国民收入y和第二期国民收入y可分别表示为: 01 md+h(a+e+G?MPCT)000y=(13) 0kd+h(1?MPC) md+ha+e+G?MPCT111(14) y=1kd+h(1?MPC) 用g表示第二期与第一期相比的均衡经济增长率,则: y?y10g= y0 (m?m)d+(G?G)h?(T?T)hMPC101010=(15) md+h(a+e+G?MPCT)000 根据上面分析,在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作用下,第一期货币供给量m与第二期0货币供给量m之间的关系为: 1 MPS(X+Y?1)?(9) m=+1m?101?Y? 将式(9)带入
45、式(15),同时用G代表第二期比第一期政府支出增加量(G-G),10用T代表第二期比第一期政府税收增加量(T-T),则可知第二期与第一期相比的均衡经10济增长率为: MPS(X+Y?1)md+?Gh?ThMPC0(16) 1?Yg= md+h(a+e+G?MPCT)000 这就是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均衡经济增长的一般模型,或者说是考虑到政府支出和税收变动影响情况下的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促进均衡经济增长的一般模型。显然,这比经济体系仅仅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均衡增长模型要复杂的多。 2.3.2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均衡经济增长的一般模型分析应用 就考虑到政府支出和税
46、收变动影响情况下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均衡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言,在现实中一般要面对处理的问题也是两类,即判断和计量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受政府支出和税收变动影响在均衡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相机抉择使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与政府支出和税收工具相互配合从而在均衡经济增长中发挥最佳的综合作用。同 - 11 -/.paper.edu 样,本研究也完全可以解决这两个现实问题。这里就根据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均衡经济增长一般模型进行分析。 (一)判断和计量此情况下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均衡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就定性判断此情况下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均衡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言,判断标准是g是
47、否大于0。分析式(16)可知,由于md+h(a+e+G?MPCT)部分一般为大于000MPS(X+Y?1)0的正值,所以g是否大于0关键取决于md+?Gh?ThMPC部分是否01?Y大于0。由于md是一个显然的正值,所以也可以说g是否大于0关键取决于0MPS(X+Y?1)?Gh?ThMPC+部分是否大于0。这一部分大于0时,受政府支出和1?Ymd0税收变动影响的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就能促进经济实现均衡增长;小于0时,受政府支出和税收变动影响的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会导致经济衰退;等于0时,则既不促进经济增长也不导致经济衰退,成为中性状态。 以上分析显然过于复杂而不实用,因此有必要依据一般
48、现实规律进行简化处理。MPS(X+Y?1)?Gh?ThMPC+部分中,由于经济一般总是向前发展的,政府支出和1?Ymd0政府税收一般总是处于递增的状态,所以?G和?T一般总是正值,且在赤字财政思想日益?Gh?ThMPC流行的今天,?G往往大于?T,最少也相差无几,所以部分一般是个正md0值。这样受政府支出和税收变动影响的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能否促进经济实现均衡增MPS(X+Y?1)长,关键取决于,且条件要比仅仅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促进经1?YMPS(X+Y?1)济增长的条件>0或(X+Y)>1更为宽松。 1?Y就定量计量此情况下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均衡经济增长中的
49、作用而言,根据式(16)可知,此情况下的均衡经济增长率g,受MPS(MPC)、X、Y和m、d、h、a、e、0G、T、G、T共12个因素决定,这12个因素确定后就可以根据式(16)计量得出商00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政府支出和税收变动影响下的确切的均衡经济增长率g。不过,由于现实精确数据的获得极其困难,因此,期望通过收集相关数据以精确地计量此情况下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均衡经济增长中作用,显然不太现实的。 (二)相机抉择使此情况下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均衡经济增长中发挥最佳作用 根据式(16)可知,此情况下基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均衡经济增长率g,受X、Y、G、T和MPS(MPC
50、)、m、d、h、a、e、G、T共12个因素决定,其中g与000与X、Y、G之间始终呈正比例关系,与T之间始终呈反比例关系,与MPS(MPC)、m、d、h、a、e、G、T的关系在引进G、T等变量后已经难以明确,再加上MPS(MPC)、000m、d、h、a、e、G、T等因素在现实中往往是相对固定很难改变的,这里不予讨论。 000由此可知,当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时,应采取如下措施以使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政府支出与税收影响下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具体对策可参看表3。鼓励储户多支取存款并用于消费投资,鼓励商业银行尽可能多的将资金贷出同时鼓励贷款户将所得贷款尽可能多 - 12 -/.paper.edu 的
51、投入正常经济活动,提高X;鼓励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资金流通尽可能多的采取银行转帐形式进行,提高Y。配合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对企业和居民的征税,以提高G,减少T。显然,这与常规的分析完全一致。 显然,当经济处于过热状态时,所应采取的措施与上完全相反,此不祥述。 表3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与政府财政政策配合促进均衡经济增长对策 目标 制约因素 目标与制约因素之间关系对策 获取银行各轮新增存款中被提g与X呈正比 鼓励储户多支取存款并用于消费最大贷出来并用于消费投资的投资,鼓励银行尽可能多的贷出资的均资金占本轮总存款的比率金并鼓励贷款户尽可能多的将贷衡经X 款投入正常经济活动。 济增
52、银行各轮新增存款中被提g与Y呈正比 鼓励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资金流通长率g 贷出来并通过银行转帐形尽可能多采取银行转帐形式进行。式流通的资金占本轮总存款的比率Y 政府支出增加量Gg与G呈正比 采取积极的政府支出政策。 政府税收增加量T g与T呈反比 采取收缩的政府税收政策。 3.结论: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促进经济增长的历史评价 创造货币信用机制是商业银行的特色和核心功能,本文的分析使商业银行基于创造货币信用机制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基理得到充分揭示,商业银行在经济增长中不可替代的“源动力机”地位得到清晰界定,商业银行如何相机抉择以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也有了明确答案。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对经济增长
53、的重要促进作用,还可以放入人类数千年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予以审视和比较。众所周知,在商业银行出现之前的奴隶和封建社会时期,人类社会中就有与当时境况相适应的金融机构在起作用了,这就是高利贷。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生活中,高利贷都是占统治地位的信用形式。不过,由于利率极高,高利贷完全丧失了商业银行所特有的创造货币信用功能。在极高的利率下,农民和其它小生产者之所以借高利贷,都是在受伤患病、天灾人祸时,不借钱无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其中包括维持家庭人口生命。奴隶主和封建主之所以借高利贷,或是在生死存亡时为了维护自身统治需要,或是为了满足其急迫的挥霍享受。在这些情况下,无论什么人借高利
54、贷,只要钱一到手,断不会顾及将来而将钱存放起来,而会马上花费出去,从而使高利贷丧失了创造货币信用的机制。 在丧失了创造货币信用功能之后,高利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就极其有限了。其只可能地把社会中脱离国民经济运行体系以储蓄形式隐匿起来的国民收入尽可能地集中起来,然后将其中的部分贷出给需要者,使其重返国民经济运行体系之中,从而在资金提供者与资金使用者之间起到中介桥梁作用。然而无论如何,其断不可能将储蓄完全转化为有效的投资消费,也就是说,高利贷只是尽可能地提高社会总支出在社会总收入中的比重,从而提高社会边际支出倾向,但却不可能使之等于1,所以其只可减轻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经济的萎缩趋势。特别值得
55、指出的是,高利贷极高的利率往往不仅会导致小生产者债务人丧失自己的劳动条件甚至沦为债务奴隶,就是奴隶主和封建主也往往会因债台高筑而破产,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其本身的中介功能,严重阻碍了经济体系的正常发展。马克思曾指出:“高利贷不改变生产方式,而是像寄生虫哪样紧紧地吸在它身上,使它虚弱不堪。高利贷吮吸着它的脂14膏,使它精疲力竭,并迫使再生产在每况愈下的条件下生产”。 1694年,由私人创办的股份制式英格兰银行正式出现,其正式贴现率一开始就规定为 - 13 -/.paper.edu 4.5-6%,大大低于早期银行业的贷款利率。英格兰银行的出现,标志着商业银行制度的正式建立,到18世纪末商业银行体系已经
56、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来。由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较低,在人们的负担能力和抵抗能力之内,资本家和小生产者向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大大的扩大了。资本家和小生产者向商业银行贷借的大量资金,往往不会马上花出去,再加上转账交易的日益普及,所以这些资金会再存入银行,银行再贷款出去。依次类推,就形成了商业银行所特有的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社会中原本脱离国民经济运行体系以储蓄形式隐匿下来的国民收入,将会被扩大为若干倍的贷款型有效需求并重返国民经济运行体系之中,从而促进国民经济一轮一轮不断的增长。 总之,中介功能只是商业银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般性功能,商业银行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功能则是其创造货币
57、信用机制。前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之所以发展缓慢,原因很多,但创造货币信用型金融机构的缺失,是重要的一个因素。由于这种金融机构的缺失,在社会人天生的储蓄求安心理支配下被储蓄起来而脱离国民经济运行体系的国民收入,只能是隐性需求,难以转变为倍增的显性需求,从而需求不足,发展缓慢。商业银行体系确立之后的近现代社会,虽然社会人天生的储蓄求安心理没有改变,但商业银行却可以将这种心态下产生的储蓄型隐性需求转变为倍增的显性需求,大大扩大社会的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可以说,正是由于创造货币信用的独特机制,商业银行已从一般中介性的经济机构,转变成了经济体系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天然而强大的内置发动机,其在经济增长
58、中的历史地位完全可以与蒸汽机和股份制的出现相提并论。 4.附论:从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到脱匿倍扩返还机制 从上面分析来看,本文所言的创造货币信用机制与一般场合所言的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并不完全相同,而是有一定的区别。 一是两者分析的问题不同。本文所言的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分析的问题是,最初脱离国民经济运行体系以储蓄形式隐匿下来的国民收入如何被商业银行转化为倍增的投资消费资金,并重返国民经济运行体系形成等量的国民收入。一般场合所言的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分析的问题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或每一笔流入商业银行的基础性存款,是如何通过商业银行被放大为若干倍的存款货币的。前者分析的起点是最初脱离国民经济运
59、行体系以储蓄形式隐匿下来的国民收入,后者分析的起点是基础货币或基础存款,两者不同。前者分析的终点是转化并重返国民经济运行体系的投资消费资金或新创造的国民收入,后者分析的终点是被放大后的信用或存款数,两者也不同。前者分析的核心是储蓄存款是如何被转化为倍增的投资消费需求即国民收入的,而后者分析的核心是基础货币是如何被扩大为若干倍的同质货币或基础存款是如何被扩大为若干倍的同质存款的,两者又明显不同。 二是两者的应用领域不同。如前言所述,一般场合所言的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理论,是在把商业银行作为整个货币体系的一个有机传动部分的前提下,重点研究动态的中央银行如何通过变动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法定准备
60、金率等,通过商业银行的有机传动,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货币供给从而影响经济体系的发展运行。该理论主要用在中央银行需要发行的基础货币数量的计量和法定准备金率的估算等宏观货币政策领域。本文所言的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的理论,则是在不考虑中央银行影响时,重点研究商业银行如何仅仅基于自身创造货币信用机制,将最初脱离国民经济运行体系以储蓄形式隐匿于商业银行的国民收入转化为倍增的投资消费资金,并重返国民经济运行体系形成等量的国民收入的。该理论主要应用于分析商业银行通过自身机制促进经济增长等领域。 - 14 -/.paper.edu 三是两者的衡量指标不同。对一般场合所言的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进行衡量时,
61、需要的一个根本指标是,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或社会新增一笔基础存款将使活期存款总和(即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该原始货币供给或基础存款的倍数,即存款扩张倍数或货币乘数,其表达公式为:K=1/r或K=(1+r)/(r+r+r),式中r、r、r分别代表中央银行dcdecdec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现金-存款比率。显然,由于本文所言的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与一般场合所言的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有着重大区别,直接用存款扩张倍数或货币乘数指标对此进行衡量是不合适的。通过上面分析可知,本文所言的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所需要的衡量指标应该是,最初脱离国民经济运行体系以储蓄形式隐匿下来的基础性存款
62、存入商业银行后被转化为的投资消费(其可以重返国民经济运行体系形成等量国民收入)与该基础性存款相比的倍数。根据上面分析,第一期脱离国民经济运行体系以储蓄形NIMPSX1式隐匿的基础性存款为NIMPS,被商业银行转化后形成的投资消费为,可知新11?Y创造的投资消费为最初基础性存款的倍数K为: XK= (17) 1?Y式中,X、Y分别表示银行各轮新增存款中被提贷出来(包括储户支取和银行贷出)后用于消费投资的资金占该轮总存款的比率、银行各轮新增存款中被提贷出来后通过转帐形式流通的资金占该轮总存款的比率。 根据式(17)可知,每有1元国民收入脱离国民经济运行体系,以储蓄的形式进入商业银行隐匿下来,商业银
63、行就可以向国民经济运行体系返还X/(1-Y)元的投资消费资金并形成等量的国民收入,这就是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所在。 根据以上区别分析,本文所言的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机制,似称作“脱匿倍扩返还”机制更为贴切,而衡量这种机制的主要指标,似称作“脱匿倍扩返还”系数更为贴切。 - 15 -/.paper.edu 参考文献 1黄达:货币银行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78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453页。 3Levine R: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Views and agenda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7,35(2):688726. 4King R G, Levine R: Finance and growth: 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3,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