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学设计丁文婷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5079103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梯形学设计丁文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梯形学设计丁文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梯形学设计丁文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梯形学设计丁文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梯形学设计丁文婷(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9.3梯形(第1课时)太和八中 丁文婷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探索并掌握梯形的有关概念和等腰梯形的基本性质.数学思考能够运用梯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问题的论证和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情感态度在应用等腰梯形的性质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重点1、 掌握梯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2、 通过对等腰梯形性质的探究梯形常用辅助线的作法.难点如何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将梯形问题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的问题.教学流程安排流程图活动的内容和目的第一阶段 创设情境第二

2、阶段 明确概念第三阶段 探究实验第四阶段 迁移应用第五阶段 系统概括第六阶段 图片欣赏第七阶段 课后作业观察折纸,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梯形定义、各部分名称及分类探究得到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性质的应用及巩固.通过整理回顾,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渗透思想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和数学美.复习巩固,拓展课外空间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第一阶段 创设情境如何把三角形纸片折成一个梯形?演示把三角形折成一个梯形.演示折纸,学生观察设置问题情境,引出本课主题通过学生观察折纸和归纳图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第二阶段:明确概念梯形定义 :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一些

3、基本概念.(1)(如图):底、腰、高(2)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学生根据梯形概念画出图形,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类比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在小学已经对梯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师让学生自己介绍(1)中的基本概念,在聆听学生发言后, 教师可以强调:上、下底的概念是由底的长短来定义的,而并不是指位置来说的梯形的高不止一条;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通过类比,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熟悉图形,明确概念,为探究图形性质做准备第三阶段:实验探究1、折一折 你能用剪刀把矩形剪成等腰梯形吗?至少几下?2、猜一猜 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引入用轴对称解决问题的思想)观察幻

4、灯片:(1)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在哪里?你能发现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学生通过观察猜想;(2)这个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命题: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命题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3、 证一证对命题1和命题2的证明 在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学生按照实验步骤,独立完成画图过程,观察图形,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猜想、验证、归纳结论我们的猜想正确吗?命题1、2是真命题吗?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对两个性质进行论证等腰梯形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相仿,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充分体验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为猜一猜种开展探究奠定了基础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证明等腰梯

5、形的性质,尤其在证明“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这条性质时,“平移腰”和“作高”这两种常见的辅助线,在教学中头一次出现,可以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给予强调.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第四阶段 迁移运用(一)例题: 如图,延长等腰梯形ABCD的腰BA与CD,相交于点E,求证:EBC和EAD是等腰三角形 A D B C (二)练习 1.在梯形ABCD中,已知ADBC,B=50,C=80,AD=5cm,BC=8cm,则DC= . 2.直角梯形的高是6cm,有一个角是30,则这个梯形的两腰分别是 .师生共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例1是等腰梯形性质的直接运用,请学生分析、解答,教师聆听,同时注意

6、指导学生,在证明EAD是等腰三角形时,要用到梯形的定义“上下底互相平行(ADBC)”这一点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解题过程中要关注其将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的能力.通过题目与讲可以让学生知道: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就是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梯形问题转化为已经熟悉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练习的设置使学生体会梯形辅助线的添加不仅局限于等腰梯形,还适用于任意梯形,进一步熟练等腰梯形性质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第五阶段:图片欣赏祝愿我们班同学每天都可以笑得如此开心.学习数学是快乐的第六阶段 :系统概括第七阶段:布置作业:1复习教科书p117-118 2教科书P109,1、2题;3.选做:

7、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DECE,求证:AD+BC=DC(延长DE交CB延长线于点F,由全等可得结论)师生归纳总结:1、 知识梳理2、 思想方法3、 情感态度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小结课后完成作业尽量多地让学生参与发言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梳理本节课应用过的辅助线添加方法,既可以锻炼学生思维,又可以留给学生继续探究的空间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完成课后作业,便于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探索梯形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知并且获得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尤其是意想不到的是学生在探索性质的过程中,发散思维,设想了更多的辅助线的作法,并尝试去证明.所以我认为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重在给他们机会展示出来.- 3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