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基本制度讨论稿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5056863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1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基本制度讨论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基本制度讨论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基本制度讨论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基本制度讨论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基本制度讨论稿(4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绊昨掳工谜励伴多篙证暗彼棍泄垛预弊筹窟衍兽浩经朔桩吮莽措斡嗽军谊拭匀士挥峡韭洲倡钢孩板批媒柴谆烩贤妄负妻噎刊嚏勋林缄损硒轩彰荷葡边莆元愈佰遏九瑰满狼淄佐添痘汲可求触仿妨四唯梭粕说跃碑挠受为遮身镐纪淮弄桅唾枉癸瑰仟哗郎局吭签括望尹篇断遂泣厉戌励掖币沫简翠旋霓兽议补寒迁老派八诬颠钩钡铃抒浊殊货奸菠水叔声矗若疫殖佯撂溶嚼日懂冷杠锤垮铡跋篇辞撮芽猛沂埋度寺弄窍排悬腺欢猴养有镊革填束诣陡雏弊迈鸳棋钱锥惫福怯诌躁碘跨奄摩幸木粪均邦针涧彝掀甜盾蝗补灵谋裹赣剿玩灿兽漠瞳搂吟稚余硬供葫关琉躯顷推亭奖沸串所新再胳秤僧杠铆户灌畦45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基本制度(讨论稿)目 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会计机构和会计

2、人员第一节 会计机构第二节 会计人员及岗位管理第三章 会计确认 第一节 资产的确认 第二节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确认 第胚剿而淬媚唱烤掉曙申鹰蒂帆瞥营簧区喇碧篮棠焙勃拱着榔标酉佩害决信侈奶轧掖烂承膀农悠吠挑宽宾冉该噪妻度情骸拼总膛棉繁伏塘说恒俐吭哎禄致态毛党韵愉崔龙储辐炒助扼礁取根溉镰支栓蜒敛加辱粕笼矣风跨舟熙砌机尼辜抓姜醋祥哨蛔顺堑尺贯痛处鉴昭用镑呕僚砷邻舟戳讲改建荫猎脐栈媳晒庸锹逼纬蔷管态崇汰陶讽帽漫梯谅赘帚宛锡淀犬谜身焉瞬妻篓厂稳鹰双蔚见省糠揍遵栅鉴呸痘指侠恤蛇忱椽笛亢惯讹菜佛试丹物佣悠断笼堕句掇润仙胜唆美剐铲使呜愿麦稿爵压呐吕挥闺毋夸叠驼遁廖剪瓣绪锋圣茶飞精阴秆腆氓赋赐哆沏谅折苦琶疚靛邵

3、你熔斯流嗡窥琴袖渠妹硷苗统抉抖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基本制度讨论稿烷雷似矣准灰俏谷厨栖原购坚蛤游又斡疼拧匀谣鞍畴耿沤瓷挥节漠湖服上楞违腺萤碍勿川沸脸截刻旱俯磁网跪酪文背棍愧涟瓮氖骤掐圣殆劣砚南鲸怎磷柬梅秩赌鲍洛寝咙痉嘎另障居励柿候兵诞豢狈渝钥唱答才踢栓断引胰胺题炎宿呕摔庚免咱栏林一少氟污航纶馆按滦浪奸锑骡忍歉芹兹可哺挎吁澳琴物蒜钓腰供弃迪揪雹惋入鹤档脆迫慰绸臻萧脆希芳椰歹恐隐社做签器媳李椒壹谱女驭藏屈蹋创箕畦肆引丰讲屹让舟侯届变池似沮疽胸悠褐菩雷筐绣匪值蔼渭彝逐拴侍蓉柬炯痰雌茶篱莱月婪怜呛我糖辽犹饮朱拧觉玩蹿炳营茶绽饲碧驻别平梧呢允雄术孜拟饼搁哨踞迷问招邢盅际炙此呈际搐讲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

4、机构会计基本制度(讨论稿)目 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第一节 会计机构第二节 会计人员及岗位管理第三章 会计确认 第一节 资产的确认 第二节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确认 第三节 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确认 第四章 会计计量第一节 计量属性 第二节 资产的计量第三节 负债的计量 第五章 会计核算 第一节 会计科目 第二节 会计账户第三节 会计凭证 第四节 会计账簿 第五节 记账规则 第六节 计息规则 第七节 账务组织和核对 第六章 会计电算化 第七章 财务报告 第一节 编报规则 第二节 财务报表 第三节 报表附注 第四节 会计决算 第五节 会计调整第八章 会计印章第九章 有价单证和重要空

5、白凭证 第十章 会计档案 第一节 档案归档 第二节 档案保管 第三节 档案调阅、移交及销毁第十一章 会计监督检查 第一节 会计监督第二节 会计监督 第十二章 考核与奖惩 第十三章 附则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基本制度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适应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管理需要,规范会计工作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其他相关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依法设立的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含派出机构,以下简称省联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行社)及其所属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基层机构),以上各级机构统称为农村合

6、作金融机构。第三条 本制度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工作的基础,制定相关会计规范和具体办法要遵循本制度。第四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会计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为内部经营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完整、可靠的会计信息,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第五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具有核算、监督和决策支持等职能。会计核算职能指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项业务交易和经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的会计信息。会计监督职能指经

7、授权的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以会计法规及内部制度为依据,对会计核算反映的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准确性进行审核和监督,维护财产和资金的安全。决策支持职能指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层提供客观、公允、可靠的会计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以改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第六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会计主体是指各级法人机构,其派出机构、管辖的基层机构为附属会计核算单位。第七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第八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会计年度为公历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会计中期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期间,包括半年、季度和月度。第九条 农村合作

8、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日是指会计年度末和会计中期期末。第十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对选定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的,在编报财务报告时应当折算为人民币。第十一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第十二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以会计科目为主体,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依据。表外科目采用单式记账,发生记收入方,销减记付出方,余额在收入方,并应与有关实物、单证、登记簿相互一致。第十三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会计信息要符合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

9、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质量要求。第十四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核算要坚持当时记账,钱账分管;凭证合法,传递及时;科目账户,使用正确;现金收入,先收款后记账;现金付出,先记账后付款;转账业务,先借后贷;他行票据,收妥抵用;有账有据,账据相符;账表凭证,换人核对;当日结账,总分核对;内外账务,定期核对;印押单证,严格管理;会计档案,完整无损;人员变动,交接清楚等十四项基本规定。做到账账、账款、账据、账实、账表、内外账务全部相符。第十五条 农村合作金融法人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和会计部门的负责人,对本机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第二章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第一节 会计机构第十六

10、条 行社要依法设置会计管理职能部门,聘任会计部门负责人,配备专业会计人员,履行对管辖机构的会计管理和业务核算管理等各项工作职责。第十七条 省联社会计部门行使对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工作的管理职能,负责会计制度、业务核算规范等制定,并督促实施,促成全系统会计目标的实现。省联社派出机构在授权范围内负责组织和管理辖内行社的会计工作。第十八条 行社会计部门要履行职责,接受监督,负责全辖具体业务的会计核算管理、检查和辅导工作。第十九条 行社应对基层机构会计主管人员进行统一管理,会计主管人员负责本机构会计工作的组织、管理、核算、监督。第二十条 行社应当建立会计检查和报告制度,配备专(兼)职会计辅导人员。

11、第二十一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当确保会计工作的独立性,使会计部门、会计人员能够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本制度规定,独立地办理会计业务;任何人不得授意、暗示、指示、强令会计部门、会计人员违法或违规办理会计业务。对违法或违规的会计业务,会计部门、会计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第二十二条 会计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分设、改变隶属关系及账务合并、拆分等,须报经上级主管单位及有关部门审批;会计部门应组织工作人员全面核对各项账务,清查资金财产,处理遗留悬案,妥善做好账务结转工作。第二节 会计人员及岗位管理第二十三条 各级会计机构要科学合理地设置会计岗位,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明确会计人员的工作内

12、容和职责。第二十四条 会计人员职责及权限: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制度及相关办法,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岗位职责,做到文明服务,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维护国家财经纪律,抵制违反会计制度的行为。保守商业秘密,妥善保管各种会计档案,除法律和本制度规定外,不得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本单位的会计信息。有权参与本机构的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对违反国家政策、内部制度,进行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的业务事项和行为,有权拒绝执行,并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第二十五条 各级会计机构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

13、对于未按照规定配备会计人员,从而导致会计工作混乱甚至引发案件的,应追究机构负责人的责任。会计人员的任用应坚持直系亲属回避制度。第二十六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人员实行岗位资格管理。会计人员上岗应当符合以下条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会计工作、熟悉会计业务、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通过上岗考试,取得上岗资格。法人机构会计部门负责人,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五年以上经历。第二十七条 会计人员上岗前应当经过岗位培训,未经岗位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不得上岗。第二十八条 会计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参加会计业务培训。各级会计机构应当合理安排会计人员培训,保证会计人员

14、每年有一定时间用于会计业务学习。第二十九条 各级会计机构应建立健全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会计主管人员还应进行离岗(任)审计。第三十条 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者离职,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交接手续。一般会计人员交接手续,由会计部门负责人或会计主管监交;会计主管交接手续,由会计部门负责人监交;会计部门负责人交接手续,由分管领导监交。监交人员对会计交接工作负责,如发现交接不清除追究交接双方人员责任外,监交人员应负连带责任。第三十一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当实行会计差错责任人追究制度。发生重大会计差错、舞弊或案件,除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责任外,机构负责人和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三章 会计确认

15、第一节 资产的确认第三十二条 资产是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第三十三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资产包括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同业款项、贵金属、拆出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利息、发放贷款和垫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他资产等。第三十四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现金

16、、存放款项、拆出资金、衍生金融资产、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贷款和垫款等,按实际发生的金额或成为相关合同的一方时予以确认。其他资产按照相关规定予以确认。第三十五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成为债权性有价证券投资合同或权益性投资合同一方时,应按照持有意图和能力将该项投资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第三十六条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是指将金融资产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账户和资产负债表内予以转销,即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终止,或金融资产已经转移,且符合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的,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第三十七条 金融资产转移,是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转出方)将资产让与或交付给该金融资产发

17、行方以外的另一方(转入方)。金融资产转移包括以下两种情形:将收取资产现金流量的权利转移给另一方;将金融资产转移给另一方,但保留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权利,并承担将收取的现金流量支付给最终收款方的义务时,需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从该金融资产收到对等的现金流量时,才有义务将其支付给收款方;2、根据合同约定,不能出售该金融资产或作为担保物,但可以将其作为对最终收款方支付现金流量的保证;3、有义务将收取的现金流量及时支付给最终收款方。第三十八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在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计算了资产可收回金额后,如果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

18、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第三十九条 在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时,原则上应当以单项资产为基础,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应当以该资产所属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 资产组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第四十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以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互惠转让,包括支付的少量货币性资产,即差额补价。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即补(差额)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低于

19、25(不含)的,确认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二节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确认第四十一条 负债是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现时义务。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第四十二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负债主要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拆入资金、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吸收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预计负债、应付债券、递延所得税负债、其他负债等。第四十三条 农村合作金融

20、机构成为相关合同的一方时,即确认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拆入资金、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吸收存款为负债,其他负债按相关规定予以确认。第四十四条 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是指将金融负债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账户和资产负债表内予以转销,也就是金融负债的现时义务全部或部分已经解除时,即终止确认该负债或其一部分。第四十五条 所有者权益是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第四十六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实收资本(股本金)、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库存股、一般风险准

21、备、未分配利润。第四十七条 实收资本于办理相关手续入账后予以确认,资本公积在发生时予以确认,盈余公积和一般风险准备经社员(股东)代表大会批准利润分配方案后确认。第三节 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确认第四十八条 收入是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日常活动是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业务经营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将一项经济利益流入确认为收入,需要符合收入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济利益流入的结果会导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

22、可靠计量。第四十九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为提供金融业务、服务及让渡资金使用权等业务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收入,即营业收入,包括利息收入、金融机构往来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汇兑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第五十条 费用是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出。将一项经济利益流出确认为费用,需要符合费用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济利益流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第五十一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及管

23、理工作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即营业支出,包括利息支出、金融机构往来支出、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业务及管理费、其他业务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资产减值损失。第五十二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按照权责发生制,于资产负债表日、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收益日、费用发生日以及资产、负债的处置日确认其收入和费用。第五十三条 利润是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第五十四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利润主要包括营业利润、利

24、润总额、净利润。第四章 会计计量第一节 计量属性第五十五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计量,是指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在资产、负债进行初始计量及后续计量时,应按照规定的计量属性及计量方法确定其金额。第五十六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第五十七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计量时,一般采用历史成本法。采用其他计量属性时,应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第二节 资产的计量第五十八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同业款项、拆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利息、发放贷款

25、和垫款、其他资产等按照历史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其中的计息资产应采用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当合同利率和实际利率相差很小时,采用合同利率代替实际利率。上述有关资产应按照资产减值规定定期进行减值测试。若发生资产减值即按照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实际利率法,是指按资产或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支出的方法。实际利率,是指将资产或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资产或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摊余成本,是指该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以下调整后的结果: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

26、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第五十九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交易或以投资为目的而持有的贵金属,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第六十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记入当期损益。第六十一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第六十二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按照公允价值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第六十三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以取得的方式确认其初始成本,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后续计量,并定期进行减值测试,按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

27、金额计提减值。第六十四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亦采用成本模式,满足特定条件的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但是只能采用一种模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第六十五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固定资产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按月计提折旧;定期进行减值测试,按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第六十六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无形资产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并在使用寿命内合理摊销;定期进行减值测试,按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第六十七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规定计算确定。第六十八条 在进行资产减值测试时,对资产可收回金额的

28、估计,应当根据以下两者之间的较高者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大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时,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确定为资产可收回金额。处置费用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处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大于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时,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为资产可收回金额。在确定现值时,应当按照该资产原初始确认或原合同规定的实际利率进行现值计算。第六十九条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只有在资产处置、出售、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换出、债务重组中抵偿债务等情

29、况下,才可以转出。第七十条 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确认减值损失后,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资产价值已恢复,且客观上与确认该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 第七十一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对换入资产成本和交换所产生的损益按以下两种计量基础进行计量:公允价值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账面价值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符合公允价值计量条件的,应当按照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无论是否支付补价,

30、均不确认损益。如若收到或支付的差额补价,作为换入资产成本的调整因素。第三节 负债的计量第七十二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拆入资金、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吸收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债券、其他负债等应按照历史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其中应支付利息的负债按照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当合同利率和实际利率相差很小时,采用合同利率代替实际利率。第七十三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交易性金融负债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以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第七十四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预计负债按照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初始计量,并定期复核,有确凿

31、证据表明该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当前最佳估计数的,应按当前最佳估计数对该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第七十五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根据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及规定计算确定。第五章 会计核算第一节 会计科目第七十六条 会计科目是为满足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要求,符合内部会计管理和外部信息需求,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第七十七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本、外币业务核算使用统一的会计科目。第七十八条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是指一级科目,明细分类科目是指二级科目、三级科目;各科目按分类编制科目代号。第七十九条 农村合作金融

32、机构会计科目分为表内科目和表外科目;表内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资产负债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表外科目用于登记业务确已发生而尚未涉及资金增减变化以及有关备查管理类等业务事项。第八十条 会计科目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会计科目的名称要确切、实用;会计科目设置应当反映会计对象的业务特点和核算内容。对需要单独反映的业务事项应单设科目反映,对非重要业务事项予以合并反映。会计科目设置应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同时要保持相对稳定,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一贯性及可理解性。第八十一条 会计科目管理应符合统一的体系规范,并应符合以下规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一级会计科目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二级、三级会

33、计科目由省联社会计部门根据需要统一制定、其他部门不得擅自增设、取消、分拆、合并、调整、修改会计科目。第八十二条 会计科目在年度中间发生修改、变更的,应通过会计分录进行结转;年度终了发生修改、变更的,应编制新旧科目对照表办理结转。第二节 会计账户第八十三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账户按其核算对象分为客户账户和内部账户。客户账户包括:单位存款账户、个人存款账户(包括个人结算账户)、保证金账户、贷款账户、投资类账户、受托代理类账户等;内部账户包括:一般账户和专用账户。第八十四条 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立的结算账户,应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相关管理规定。第八十五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内部专用账户,应当

34、由省联社会计部门根据业务管理需要进行设置、变更和撤销,统一确定账户序号、账户名称、余额方向、科目归属、核算内容。各级会计机构应按要求使用内部专用账户,严禁随意乱用。第八十六条 内部一般账户由各级会计机构根据实际需要,在规定的会计科目下开设和使用,实行会计主管审批制度。第三节 会计凭证第八十七条 会计凭证是各项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原始记录,是办理业务、核对账务和事后查考的重要依据,是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第八十八条 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记账凭证分为基本凭证和特定凭证。基本凭证是根据有关原始单证或业务事项自行编制凭以记账的凭证,应至少包括:1个人业务凭证;2借贷方

35、记账凭证;3联行凭证;4通存通兑业务凭证;5特种转账借贷方凭证;6业务委托书;7存款利息单;8日终记账凭证。特定凭证是根据某项业务的特殊需要而制定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凭证,应至少包括:1查询查复书;2代理业务凭证;3通知书;4业务申请书。第八十九条 全省农村金融机构使用的会计凭证式样、格式由省联社统一设计,在指定的厂家组织印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九十条 会计凭证应包括下列基本要素:年、月、日;收、付款人的户名和账号;收、付款人开户行(社)的名称和行(社)号;货币符号和大小写金额;款项来源、用途、摘要和附件张数;会计分录和凭证编号;客户签章;业务印章及有关人员名章。自制凭证或者是原始凭证,都应

36、按规定内容填写齐全,字迹清楚,数据正确,不得有任何涂改和污损。第九十一条 会计凭证的填制(生成)应遵循如下基本规定:会计凭证的填制(生成)应符合以下要求:要素齐全、内容完整、反映真实、数字准确。手工会计凭证,字迹必须清晰、工整。原始凭证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重开或者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相关印章。应由客户填写的会计凭证,行社工作人员不得代填。机制(打印)凭证原则上不得手工填制,遇系统故障或不可抗力因素,造成计算机无法打印时,应经会计主管审核,机构负责人审批后,采用手工方式填制凭证替代。第九十二条 当日对外营业时间受理的收、付款凭证,当日进行账务处理,各项会计业务应于营业

37、日当日结账。第九十三条 凭证传递必须做到准确及时、手续严密、办妥交接、先外后内、先急后缓。除另有规定外,凭证一律由行社内部人员传递。第九十四条 会计凭证应按有关规定的先后顺序整理和封装。已封装成册的凭证,应在凭证封面上填写相关内容,并及时登记入库保管。第四节 会计账簿第九十五条 会计账簿是系统记录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归类汇总的工具,是编制各种会计报表的依据,是会计核算的中心环节。账簿的设置和内容应当符合本制度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账簿。第九十六条 会计账簿分为基本账簿和辅助账簿,基本账簿包括总账、分户账、流水账,辅助账簿包括登记簿、余额表等。第九十七条 会计账簿的登记应当遵循如

38、下基本规定: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对象,以合法有效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做到内容完整、数字准确、摘要简明、字迹清晰;登记的会计账簿,应进行会计监督复核;业务系统不能处理的部分账务,应保留手工账务或登记簿。第九十八条 登记簿分手工登记薄和机打登记簿,登记簿要明确记载事项、使用和保管等事宜。应至少包括:值班守库登记簿、款项交接登记簿、会计出纳人员短期交接登记簿、低值易耗品登记簿、挂失登记簿、有价单证及重要空白凭证登记簿、会计档案保管登记簿、印章保管使用登记簿、错款登记簿、重要空白凭证使用销号登记簿和固定资产登记簿。第五节 记账规则第九十九条 本币交易采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录和反映资金增减变化情

39、况。 会计凭证、账、折、报表的金额单位以“元”为单位,元以下计至分,分以下四舍五入。第一百条 外币交易采用外币分账制的记账方法进行日常核算。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分别外币货币性项目和外币非货币性项目进行处理。第一百一条 会计凭证、账、折(单)、报表的各种代用符号和文字应遵循如下规定:各种代用符号:第号为“#”;每个为“”;人民币元为“¥”;年、月、日简写顺序自左而右,为“年月日”;年利率为“”;月利率为“”;日利率为“O”,外币符号遵循国际惯例。阿拉伯数字不能连笔书写。阿拉伯数字前写有“¥”符号的,数字后面不再写“元”字;以“元”为单位的阿拉伯数字,一律写到角分,无角分的,应以“O”补足,不能用

40、“”代替。汉字大写金额数字一律用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正楷或行书字书写、不得任意造简化字。大写金额数字到元或角为止的,在“元”或“角”之后应写“整”或“正”字;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字后面不写“整”字;大写数字金额前应有人民币字样,“人民币”与金额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第一百二条 柜员记账应遵循以下规则:数据录入,必须由有权柜员办理,非有权柜员不得录入任何数据;业务处理,应当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办理,做到数字准确,摘要齐全,处理及时;柜员记账,应当打印记账信息,签发回单。调整或更改账户信息应当经有权柜员授权。第六节 计息规则第一百三条 利息应根据规定的利

41、率、结息日期和计息方法进行计算。 第一百四条 利息计算,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以外,均应按以下规定办理: 人民币业务的利率分为年利率(%)、 月利率()、 日利率(O)。换算关系为:月利率=年利率12(月);日利率=月利率30(天);日利率=年利率360(天)。利息计算方法采用积数计息法和逐笔法:逐笔法,是指满年的按年计算,满月的按月计算(对年对月)。整年(月)又有零头天数,可全部以天数计算,整年的按360天(整月的按30天)计算,不满整年或整月的零头天数按实际天数计算。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时间(年或月)年(月)利率。积数计息法,是指按实际天数每日累计账户余额,以累计积数乘以当日挂牌利率计算利

42、息。计息公式为:利息=累计计息积数日利率,累计计息积数=每日余额合计数。将计息期全部化为实际天数计算利息时,即每年为365天(闰年366天),每月为当月公历实际天数,计息公式为:利息=本金实际天数日利率。第一百五条 存贷款计结息应符合以下规定:人民币各种存贷款计息起点为元,元以下角分不计利息。利息金额算至分位,分以下尾数四舍五入。分段计息算至厘位,合计利息后分以下四舍五入。外币存贷款的计息起点遵循国际惯例。定期按月结息的,其结息日为每月20日;按季结息的,其结息日为每季末月的20日;按年结息的,其结息日为12月20日。结息日所结计的存款利息,应在结息日下一个工作日入存款人账户。对结清的存贷款账

43、户,应及时结清其存贷款利息,以防漏付、漏收。除个人存款利息可以支付现金以外,其他存款利息一律通过转账处理。外汇存贷款的利息,以原币计算;个人外币储蓄的利息,尾数部分可按当日结汇价折算支付人民币。第一百六条 存贷款期的计算,采取“算头不算尾”的原则,即从存入、放出的当日算起,至支取、归还的上一日止。但在规定的结息日计算利息时,应将结息日当天计算在内,下一结息期计息时从上期结息日的次日算起。分段计息时,各段存贷款期之和应等于总存贷款期。第一百七条 因错账冲正涉及计息的,应根据其发生额、天数算出分户账、卡片账应调减或调增的积数,于计息日一并计算。第七节 账务组织及核对第一百八条 账务组织分为明细核算

44、和综合核算。明细核算是由各种分户账、登记簿(卡)、余额表组成;综合核算是由科目日结单、总账、日计表组成。前者按账户核算,后者按科目核算,二者应相互核对,数字相符。第一百九条 明细核算。分户账是明细核算的主要形式,是各科目的明细记录,必须按户立账,连续记载,不得以凭证代替分户账。登记簿是用以登记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重要事项和实物的重要账簿,也是统驭卡片账的辅助账簿。余额表是核对总账、分户账余额和计算利息的重要工具,每日营业终了根据分户账的最后余额逐户生成。第一百一十条 综合核算。科目日结单是每一会计科目当天借、贷方发生额和凭证、附件张数的汇总记录,是监督明细账户发生额、轧平当日账务的重要工具

45、。总账是综合核算与明细核算相互核对和统驭明细分户账的主要工具,是科目的总括记录。总账按科目设置,设有借、贷方发生额和借、贷方余额四栏。日计表反映当日全部业务活动,其当日发生额和余额根据总账各科目当日发生额、余额填记,借贷方发生额和余额的合计数必须各自平衡。第一百一十一条 账务核对遵循“工作岗位独立、对账人员分离、突出重点账户”的原则,每日、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核对。(一)每日核对。1.总账各科目的发生额、余额与该科目各分户账合计数及日计表各科目发生额、余额核对相符。2.余额表上各户余额加计总数应与该科目总账余额核对相符。3.现金收入、付出日记簿的合计数,应与现金科目日结单、现金科目总账借、贷方发生

46、额核对相符;现金库存登记簿的库存数,应与实际库存现金和现金科目总账余额核对相符。4.表外科目余额应与有关登记簿核对相符,其中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须核对当天领入、使用、出售及库存实物数。5.使用计算机处理业务的,除按上述要求核对外,还应按科目加计凭证借、贷方发生额与计算机打印的科目日结单总额核对相符。(二)定期核对。1.贷款借据必须按月与该科目分户账核对相符。2.各种卡片账每月与各该科目总账或有关登记簿核对相符。3.各种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等,每月要账实核对相符。(三)不定期核对。1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对账单,及时换人逐笔核对相符,每年至少上门核对一次。2对外账务核对。存折户应坚持在

47、办理业务的当时账折核对相符。单位存款账户应按月或季、贷款账户应按季或年签发对账单进行对账,限期收回。收回的对账回单,对账人员按规定处理后,应按科目、账号顺序排列、登记,入库保管。3联行往来的账务核对,按照联行制度规定办理。第一百一十二条 账务核对工作由会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相关业务部门配合,发现不符的,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做相应处理。第六章 会计电算化第一百一十三条 会计电算化,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利用计算机现代信息技术,在业务交易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包括会计核算处理和会计信息的归集、分析、报告等。第一百一十四条 会计电算化应实行严格的内部控制,明确职责,相互制约,建立健全风险防范

48、机制,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数据、系统运行和网络环境的安全。第一百一十五条 会计电算化的程序更新和数据变更,遵循归口管理,坚持谁变更、谁申请、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处理,申请变更资料应作永久性档案保管。第一百一十六条 科技信息部门应当根业务和管理需求,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改造。 第一百一十七条 会计电算化应当实施有效的用户管理和密码(口令)管理,对用户的创建、变更、删除、用户口令的长度、时效等均应有严格的控制。柜员卡、授权卡、操作密码和操作指纹应符合内控要求,不得混用。第七章 财务报告第一节 编报规则第一百一十八条 财务报告是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根据会计核算资料,定期编制并向会计

49、信息使用者提供的综合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的书面文件。第一百一十九条 财务会计报告期分为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和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在资产负债表日分期进行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一个完整年度终了提供的财务报告,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统称为中期财务会计报告。第一百二十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法人为单位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应依据真实的交易、事项以及完整、准确的账簿记录等资料进行编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应做到内容完整、数据真实、计算准确。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提供虚假的或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表。财务会计报告以人民币“元”为金额单位,“元”以下填至分。

50、其中会计报表之间、项目之间,凡有对应关系的应当相互一致,本期与上期的有关数据应当相互衔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编制的会计报表,应逐级汇总上报。如发现对外报送或披露的财务报告有错误,应当及时按规定进行调整和更正。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编制的年度财务报告,应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并将出具的审计报告随同财务报告在规定的期限向有关部门报送或披露。 第二节 财务报表第一百二十一条 业务状况表应列示行社日常经营活动所引起的资产、负债等变动情况,反映行社的资金来源和运用,以及行社重大财务活动方面的详细资料。第一百二十二条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期间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财务报表。它表明该机

51、构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分布、所承担的现有义务结构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权益。资产负债表日,将符合确认条件的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应按照规定的列报格式和列报方法,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第一百二十三条 利润表是反映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在某一会计期间,将符合确认条件的各项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等按照规定的列报格式和列报方法,在利润表中列示。第一百二十四条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财务报表。在某一会计期间,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增减变动等按照规定的列报格式和列报方法,在现金流量表中列示。第一百二十五条 所有者

52、权益变动表是反映构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在某一会计期间增减变动情况的财务报表。在某一会计期间,将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的增减变动等按照规定的列报格式和列报方法,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列示。第三节 报表附注第一百二十六条 报表附注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附注应当披露如下内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基本情况;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重要会计政策的说明,包括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基础和会计政策的确定依据等;重要会计估计的说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说明

53、;对已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及其交易等需要说明的事项;各类风险和风险管理情况。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其他风险等风险情况及风险管理方法;其他需要在报表附注中说明的重要事项。第四节 会计决算第一百二十七条 会计决算是全面、真实地反映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全年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性会计信息资料,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单位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各级会计机构应在会计年度终了按规定流程办理年度会计决算。第一百二十八条 年度决算前,会计机构应做好各项会计决算的准备工作,包括清理资金、核对账务、清查财产及核实

54、损益等。第一百二十九条 年度决算日,会计机构应全面核实财务、结转损益。第一百三十条 年度决算后,编制会计决算报表、附注等决算文件,并将年终决算报表按会计档案管理要求整理、装订成册,登记入库、妥善保管。第五节 会计调整第一百三十一条 会计调整是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等要求,或者特定情况下对发生的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前期差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所作的报表数据进行相应的会计调整和账务处理。第一百三十二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而做出的会计政策变更,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追溯调整法,是指变更某项交易或事项的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

55、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在日常计量、记录过程中出现的漏记、误记、记账串户、核算偏差等差错,应当经会计主管审核确认或授权后,采用补记和红蓝字冲正的方法予以更正,并在原凭证上注明冲正日期,保留更改记录。第一百三十四条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董(理)事会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应当视同该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发生,作相应账务处理。即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

56、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涉及利润分配的事项,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中核算;不涉及损益以及利润分配的事项,调整相关科目,同时调整相关报表项目。第八章 会计印章第一百三十五条 会计印章是会计机构办理业务过程中在票据、凭证、报表、函件等会计资料上加盖的、确认交易合法性的标识,是会计机构对外发生权责关系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依据。第一百三十六条 会计印章种类:1.业务公章;2.业务清讫章;3.受理凭证专用章;4.现金调拨专用章;5.对账专用章;6.结算专用章;7.封包讫章;8.汇票专用章;9.本票专用章;10.假币专用章;11.票据交换章。其中,前七种印章式样由省联社统一设计,其余印章按照人民

57、银行管理部门要求统一设计及刻制。第一百三十七条 业务印章的适用范围: 1.业务公章:用于加盖在对外办理的资信证明、询证函及签发的单位定期存款开户证实书、挂失止付通知书回单、有权机关查询、冻结、扣划存款通知书回执及其他业务中涉及的重要单据、凭证上。业务公章按机构配备,由本机构业务主管保管使用。2业务清讫章:用于加盖在办理现金、转账等业务的票据、记账凭证及客户回单上,表明业务已经处理完毕。业务清讫章可按经办柜员配备,通过编列印章序号进行区分,由业务经办人员保管使用。3受理凭证专用章:用于加盖在受理客户提交但尚未进行账处理的各种业务凭证的临时回单上,该印章须刻有“收妥抵用”字样。受理凭证专用章可按经

58、办柜员配备,通过编列印章序号进行区分,由业务经办人员保管使用。4现金调拨专用章:用于加盖在营业机构与中心库或营业机构与所辖网点办理现金调拨业务的相关凭证上。现金调拨专用章按办理相关业务的营业机构配备,指定专人保管使用。5对账专用章:用于加盖在办理行社与客户之间的对账业务中涉及的相关凭证上。对账专用章按办理相关业务的营业机构配备,指定专人保管使用。6结算专用章:用于加盖在办理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支付结算业务和结算业务的查询查复以及支付结算办法规定的其他结算业务中涉及的相关凭证上。结算专用章上刻有支付系统行号,按办理对公结算业务营业机构配备,指定专人保管使用。7封包讫章:封包讫章用于成捆钱款封包时

59、加盖在封包签上。封包讫章按相关营业机构配备,通过编列印章序号进行区分,指定专人保管使用。8汇票专用章:用于加盖在办理签发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业务的相关凭证上。汇票专用章上刻有支付系统行号,按签发银行汇票业务营业机构配备,指定专人保管使用。9本票专用章:用于加盖在营业机构签发的银行本票上。本票专用章上刻有支付系统行号,按签发银行汇票业务营业机构配备,指定专人保管使用。10假币章:根据人民银行要求加盖在伪造、变造的人民币纸币上或加盖在伪造、变造的外币纸币和伪造、变造的各种硬币的专用信封封口上。假币章可根据营业机构业务需要配备,通过编列印章序号进行区分,印章序号应根据人民银行编号规则编列,由业务

60、经办柜员或指定专人保管使用。11票据交换章:根据当地票据交换机构要求加盖在提出票据交换凭证上。票据交换章按当地票据交换机构要求配备,指定专人保管使用。第一百三十八条 会计印章的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会计印章种类、格式由省联社会计部门制定。会计印章的刻制、发放、管理由各级会计部门统一管理。会计印章的领发、使用、保管、缴销等必须通过相关登记簿进行记录和管理。第一百三十九条 会计印章实行专人使用,专人保管,专人负责;严禁专用人员之外的任何人使用业务印章;严禁未办理交接而将会计印章交给他人使用。 第一百四十条 会计印章应当专匣保管、固定存放、人离章收,严禁将印章带离营业场所,非营业时间应当入库(保险柜)

61、保管。第一百四十一条 会计印章停止使用后应及时按照规定办理停用或销毁手续,销毁记录资料,入会计档案永久保管。第一百四十二条 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的会计资料,输出打印有姓名,可代替柜员名章,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未打印姓名的凭证应当加盖个人名章。第一百四十三条 建立健全印章内控管理制度,明确印章使用范围,不得错用、串用或过期使用。严禁在空白会计凭证、账簿上预先留盖会计印章和个人名章。 第九章 有价单证与重要空白凭证第一百四十四条 有价单证是指印有固定面额的特定凭证,主要包括:金融债券、代理发行的各类债券以及印有固定面值金额的其他有价单证等。第一百四十五条 有价单证的调拨、保管、发售、兑付和销毁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有价单证的调拨与保管均应视同现金进行管理。有价单证的调入、调出应比照现金办理调缴手续并入现金库房保管。柜员领用的有价单证,营业期间临时离岗应入箱加锁,营业终了随现金款箱加锁入库保管。有价单证的样本和暗记,应按照人民币票样管理办法妥善保管。有价单证的发售应按顺序发售、不得跳号;坚持先收款后付券,并逐份销号控制。有多、缺、错号的,不得发售,将差错部分登记入库留查,查明原因后及时处理。有价单证的兑付应坚持先核验后付款的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