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统计学基础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5017710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1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统计基础统计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统计基础统计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统计基础统计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统计基础统计学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基础统计学基础(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7871统计基础统计学基础统计起源于人类最初的统计实践活动,对统计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原始社会。熟知2、统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A、国势学派:又称记述学派,产生于17世纪的德国,首先使用了“统计学”这个名词。(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学之实)B、政治算术学派:起源于17世纪英国,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约翰.格朗特和威廉.配第,威廉.配第著的政治算术,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无统计学之名,有统计学之实)C、数理统计学派:产生于19世纪比利时,主要代表人物比利时的阿道夫.凯特勒,他完成了统计学和概率论的结合,逐步形成了“数理统计学”。D、社会统计学派: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德国,由德国大学教授尼斯

2、首创,主要代表人物为恩格尔和梅尔,他们认为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现象。掌握3、统计的含义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种含义1.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是对社会经济现象以及自然现象的总体数量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2.统计资料:即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反映社会经济实际情况和变化过程的数字资料,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也是国家制定政策、计划和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3.统计学:是研究统计工作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方法论科学,是长期统计工作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的科学概括和总结。统计的三种含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实践的成果,统计学来源于统计工作,是统计工

3、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又用理论和方法指导统计工作,推动统计工作不断提高。随着统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统计学不断地充实和提高,二者是理论和实践和关系。由于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联系紧密,所以习惯上把这三者通称为统计。领会4、统计学的性质统计学历经三百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门横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综合性学科。第2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熟知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研究对象为大量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现象的数量表现、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和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就性质来说,统计学是一门适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方法论学科。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和具

4、体性。领会2、统计的工作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领会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动态数列分析法、指数分析法、抽样推断法、相关分析等。(其中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贯穿统计研究的全过程,是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a、大量观察法:是对所研究的经济现象总体中的全部单位或足够量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的一种统计研究方法。b、统计分组法:将总体各单位按照某种标志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这种统计研究方法就是统计分组法。c、综合指标法:是指运用各种综合指标,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来反映总体一般数量特征的统

5、计分析方法。第3讲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熟知1、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a统计总体:简称总体,就是我们要调查或统计的某一现象的全部数据的集合。b总体单位:是构成总体的各个个别单位,它是组成统计总体的基本单位,也是各项调查项目的直接承担者。b样本:是从统计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的部分总体单位。2、统计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a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必须具有某种共同的性质。b大量性:是指构成总体的总体单位必须是大量的。c差异性:是指同一总体中的总体单位除了保持同质性外,在其他很多方面必须存在差异。领会3、统计总体分的分类: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有限总体:是指统计总体中总体单位的数量是有限的

6、,可数的。无限总体:是指统计总体中总体单位的数量是无限的或者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计数的。品质标志表现。领会4、标志的分类:按照其性质可以分为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语言来描述;数量标志表现是用数值来表示的数量标志按照在不同的总体单位之间是否有变化,可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领会4、变量的分类:(1)变量按其变动规律可分为定性变量:变量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可以预知的变量称为定性变量,也称确定性变量。随机变量:变量的变动没有一定的规律,人们不能预知其变动结果。(2)变量按其数值特征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连续变量:数值特征呈现连续状态的变量称为连续变量。离散变量:数值特征呈现离散状

7、态的变量称为离散变量。领会5、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范畴及其具体数值。(一个完整的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指标数值、指标所属时间、指标所属空间范畴和环境条件等四个要素)掌握6、统计指标的类型:(1)统计指标按其反映对象的数量特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2)统计指标按其计算形式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掌握7、统计指标和标志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即个体)特征的。(2)统计指标都必须可量,而标志未必都可量,例如品质标志就不可量。联系:(1)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由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进行直接汇

8、总或间接计算分析而来的。(2)统计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转换关系。领会8、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与基本分类统计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整体,用以说明总体各方面的相互联系的相互制约的关系。分类:根据统计研究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综合性指标体系和专题性指标体系根据统计研究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宏观统计指标体系和微观统计指标体系项目2统计调查第1讲统计调查概述领会1、统计调查:是按照统计的任务和调查的目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或者收集被研究对象的各个标志值的过程。意义:统计调查在整个统计工作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来年,统计调查处于基础阶段,是搜集资料获得

9、感性认识的阶段,它既是获取现象总体的真实资料的基础工作,又是下一阶段进行资料整理的分析的基本环节。熟知2、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系统性。领会3、统计调查的种类:(1) 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可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2) 统计调查按研究总体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3) 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连续调查和非连续调查(4) 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分为直接调查、凭证调查、采访调查、问卷调查。(5) 此外,也有人根据调查工作时间的周期长短,将统计调查划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是指调查周期在一年以内的调查,间隔超过一年的为一次性调查。)领

10、会4.统计调查的方式: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各种调查方式的结合运用a、统计报表: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定期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调查方式方法。b、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不连续性全面调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都属于全面调查,普查属于不连续调查,而全面统计报表属于连续调查。c、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特点:(1)既是非全面调查,又要达到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2)按随机原则去抽取调查单位。(3)抽样调查具有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等特点。作用:(1)能够解决全面调查

11、无法或难以解决的问题。(2)可以用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3)可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4)可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d、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对所要调查的全部单位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e、典型调查:根据调查的任务目的,对所研究的现象总体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若干具有的单位进行调查,借以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典型调查的选典方法:(1)“解剖麻雀“的方法(2)“划类选典“的方法(3)“抓两头“的方法典选调查的特点:(1)深入细致的调查,既可以搜集数字资料,又可以搜集不能用数字反映的实际情况(2)调查单位是有意识的选择出来的若干有代表性的

12、单位,它更多地取决于调查者主观判断和决策。第2讲统计调查的方案设计领会1、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一个完整的调查方案,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 确定调查目的(2)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 确定调查项目和拟定调查表(4) 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5) 确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熟知2、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所谓调查对象就是根据调查目的所确定的需要进行调查的某一社会现象的总体,它是由性质相同的许多个别单位组成的。统计总体这一概念在调查阶段称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它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即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具体单位。熟知3、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的区别: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调查期限是

13、指整个调查工作的时限。第3讲统计调查的方法领会1、统计调查中常用的调查方法有:观察法、询问调查法、实验法、报告法、网上调查法等。1. 观察法:又称直接观察法,是由调查人员到现场亲自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计量、登记,以取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2. 询问调查法:又称直接调查法,是调查人员以询问为手段,从调查对象的回答中获得信息资料的一种方法。(它是市场调查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熟知3. 实验法:是指通过某种实践活动的验证法去收集有关资料的调查方法。4. 报告法:是由调查单位根据各种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按照统一的表格及填报要求,及时向有关单位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5. 网上调查法:是一种利用因特网作

14、为媒介的调查方式。(是最流行的)熟知第4讲调查问卷的设计领会1、问卷:又称调查表或询问表,是统计调查的重要工具,是一种以书面形式记载和反映被调查对象的反映和看法,从而获得所需资料和信息的表式。领会2、问卷设计:是根据调研目标和所需资料内容,按照一定的格式将调查问题有序排列,形成调查表的活动过程。领会3、问卷的基本结构:前言、主体、编码、结束语等。领会4、问卷设计的程序:(1) 确定调研目的、来源和局限阶段(2) 分析样本特征,确定问卷类型阶段(3) 确定数据收集方法阶段(4) 确定问题回答形式阶段(5) 决定问题的措辞阶段(6) 确定问卷的流程和编排阶段(7) 评价问卷和编排阶段(8) 获得各

15、方面的认可阶段(9) 预先测试和修订阶段(10) 准备最后的问卷阶段(11) 具体实施阶段问卷设计要注意的问题:(1) 文字要表达准确。(2) 问卷要避免使用引导性的语句。(3) 问卷问句设计要有艺术性,避免对填卷人生刺激而不能很好地合作(4) 问卷不要提不易回答的问题。(5) 问题设计排列要科学(6) 使用统一的参考架构(7) 有利于数据的处理。熟知5、问卷设计要注意的问题:1、文字要表达准确2、问卷要避免使用引导性的语句3、问卷问句设计要有艺术性,避免对填卷人产生刺激而不能很好地合作4、问卷不要提不易回答的问题5、问题设计排列要科学6、使用统一的参考架构7、有利于数据的处理项目3统计整理第

16、1讲统计整理概述领会1、统计整理:是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使用之条理化、系统化,把反映总体单位的大量原始资料,转化为反映总体的基本统计指标,统计工作的这一过程,叫统计资料的整理,也叫统计整理。熟知2、统计整理的内容:(1) 根据研究任务的要求,选择应整理的指标,并根据分析的需要确定具体的分组。(2) 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计算。(3) 通过统计表描述汇总的结果。领会3、统计整理的步骤:(1) 设计整理方案(2) 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订正(3) 进行科学的分组(4) 统计汇总(5) 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第2讲统计分组熟知1、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

17、特点,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从统计分组的性质来看,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对总体而言是“分”,而对于总体单位而言是“合”。熟知2、统计分组的作用:(1) 可以区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2) 可以研究总体内部结构(3) 可以提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领会3、统计分组的类型:(1) 按照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统计总体可以采用简单分组,也可以采用复合分组。(简单分组:是对总体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只反映现象在某一标志特征方面的差异情况。复合分组:是指对总体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层叠分组。)(2) 按照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统计总体可以按品质标志分组,也可以按数

18、量标志分组。(品质分组:是指选择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作为分组标志进行分组;数量分组:也称变量分组,是指选择反映事物数量差异的数量标志作为分组标志进行分组。)熟知3、数量分组中常的几个概念:(1) 全距:也叫极差,是变量数列中所有变量变动的最大范围,常用R表示全距(R)=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2) 组限:是各组变量值的变动界限,是组与组之间的分界点。(3) 闭口组和开口组(4) 组距(5) 组中值组中值=(上限+下限)/2=下限+组距/2=上限-组距/2第3讲分配数列领会1、分配数列:是统计整理结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领会2、分配数列的种类:品质分配数列、变量

19、分配数列。品质分配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变量分配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熟知3、分配数列的编制方法:第一步,将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第二步,确定全距第三步,确定组距和组数第四步,确定组限第五步,编制变量分配数列第4讲统计表和统计图领会1、统计表:是指用纵横交叉的线条所绘制的用以表现统计资料的表格(它是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最主要的形式)掌握2、统计表的构成:(1) 统计表从形式上看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指标值四个组成部分构成。(2) 统计表从内容上看包括主词和宾词两部分。熟知3、统计表的种类:按照统计表的主词是否分组及分组的程度,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领

20、会4、统计表的编制规则1、统计表的各种标题,特别是总标题应简明,确切的概括反映表中的基本内容,以及资料所属的时间和空间。2、如果统计表的栏数较多,应加以编号,并可以标明其相互关系3、统计表中的数字应对齐位数4、统计表中必须注明数字资料的计量单位或设计量单位栏,如果表中资料都属同一计量单位,可以将计量单位写在表的右上方5、统计表一般采取开口式6、统计表的资料来源以及其他需要附加的说明可以写在表的下端,以全核查。领会5、统计图的概念,是用几何图形来显示统计资料的一种直观,形象,鲜明的形式,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图、折线图、饼状图和曲线图。项目4综合指标第1讲总量指标领会1、总量指标: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

21、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和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综合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由于总量指标的表现形式为绝对数,因为,总量指标又叫统计绝对数)1. 总量指标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的作用(1) 总量指标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2) 总量指标是实行社会经济管理的依据之一(3) 问题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一般都是由两个有联系的问题指标相对比而计算出来的,它们是总量指标的派生指标)2. 总量指标的种类:(1) 按总量指标所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是反映总体或总体各组单位的问题指标。它是总体内所有单位的合计数,主要用来说明总体本身

22、规模的大小。总体标志总量是反映总体或总体各组标志植总和问题指标。)(2) 按总量指标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是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过程的问题指标。时点指标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点上所处状况的总量指标。)(3) 按总量指标所采用计量单位不同,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3. 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直接计算法、间接计算法4. 计算和应用总量指标应注意的问题:(1) 明确规定每项指标的含义和范围(2) 注意现象的同质性(3) 正确确定每项指标的计量单位第2讲相对指标1.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社会经济现象中两个相互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所得比率或比值,用以反映现象的

23、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或比例关系。相对指标=比数/基数1. 相对指标在统计研究中的作用:(1) 相对指标比绝对数指标更清晰地反映事物之间的发展变化程度、结构、强度等,充分说明事物的本质。(2) 相对指标可以使不能直接对比的总量指标找到可以对比的途径,进行更为有效的分析。2. 结构相对指标:是在总体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以各部分的数值与总体指标数值对比而计算的比重或比率。(结构相对指标=总体某一部分的数值/总体全部数值)3. 比例相对指标:是由总体内部不同组成部分数值之间对比求得的相对数,它反映的是总体各组成部分的数值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指标数值/

24、总体中另一部分的指标数值)4. 比较相对指标:是在同一时期内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同类现象的指标进行对比的比率。(比较相对指标=甲空间上某项指标数值/乙空间上某项指标数值)5. 计划完成程度指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现象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任务数之比,用以表明计划完成的程度,通常以百分数表示。(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任务数)*100%)6.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又联系的指标进行对比的比值。(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有联系但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数值)7. 动态相对指标:是把不同时期的同一类指标数值进行对比的比值,用以说明现象发展变

25、化的方向和程度,一般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的指标数值)8. 相对指标分析时注意的问题:(1) 遵循对比指标的可比性原则(2) 各种相对指标结合应用分析(3) 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结合运用练习题P80P86第3讲平均指标1. 平均指标:是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其数值表现为平均数,因此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2. 平均指标可以分为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五种3. 平均指标其作用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 平均指标可以反映现象总体的一般水平(2) 平均指标可和分组法、分配数列结合起来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和总体单位的具体分配状况

26、以及平均数的实现过程。(3) 平均指标可以用来对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对比分析,从而反映现象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揭示现象在不同时间之间的发展趋势。(4) 平均指标中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研究总体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4. 算术平均数: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之和的平均,它等于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之和除以总体单位数(算术平均数=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数)5. 简单算术平均数公式:(例)某学习小组6位同学的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78分、82分、85分、90分、98分,则该组6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6. 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例)某地区20家纺织企业的月产值

27、资料统计表如下:,试计算20家纺织企业的平均月产值。月产值(万元)x企业数(家)f各组产值(万元)xf100110120130140150134642100330480780560300合计2025507.调和平均数:也叫倒数平均数,是指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一般用字母H表式)(例)某企业3月份购进某种原材料三批,每批价格和采购金额见下表,试计算三批原材料的平均价格批次价格(元/kg)x采购金额(元)m采购量(kg)m/x123404550200002700010000500600200合计-570001300分析:已知每批价格(x)和采购金额(m),可用每批采购金额除以相

28、对应的价格得出该批采购量,再用三采购总金额除以三批采购总量,即可求出平均价格。6. 简单几何平均数公式:(例)某机械厂有毛坯车间、粗加工车间、精加工车间、装配车间四个流水连续作业的车间,某月份第一车间制品合格率为95%,第二车间合格率为92%,第三车间合格率为90%,第四车间合格率为85%,计算四个车间平均产品合格率。因为产品总合格率为95%*92%*90%*85%,所以计算四个车间的平均产品合格率应该开方求其平均数平均合格率G=7. 加权几何平均数公式:(例)假如银行存款是按复利计算,若定期存款25年的年利率如下:试计算平均年利率。年份第1年第25年第613年第1423年第2425年年利率(

29、%)212.53.84.66.9分析:要计算平均年利率,自先要将各年利率加1换算成年本利率,再计算平均年本利率,用平均年本利率减1(或100%)即可得到平均年利率。8. 中位数:把部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标志值。一、 根据未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1) 将总体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2) 计算中位数所在的位置(n+1)/2,该位置对应的标志值即为中位数。若总体单位数N为奇数,处于中间位置的标志值即为中位数,若N为偶数,则处于中间公交车的两个标志值的算术平均数即为中位数。(例)某地区8家4S汽车店的周销售量(辆)分别为:35、36、40、41、43、46、46、

30、50.则中位数的位置:(n+1)/2=(8+1)/2=4.5将排在第四位、第五位的4S汽车店的周销售量简单算术平均,即:(41+43)/2=42(辆),42辆就是中位数。二、根据单项数列确定中位数,具体步骤是:(1)计算累计次数f;(2)按(f+1)/2计算中位数所在的位置,该位置对应的标志值即为中位数。(例)某生产企业工人每小时加工产品统计资料表如下:试计算产量中位数。每小时加工产品数量(个)工人人数(人)累计次数(人)1516171819203510221253818405257合计57-因为累计次数f=57,所以中位数的位置是:(f+1)/2=(57+1)/2=29从上表可以看出,第29

31、位次落在第四组内,所以第四组的标志值18个即为中位数。三、 根据组距数列确定中位数,具体步骤是:(1) 计算累计次数f;(2) 按计算中位数所在的组;f/2(3) 用插值法按比例计算中位数的近似值。中位数的计算公式有下限公式和上限公式。下限公式(较小制累计时常用):上限公式(较大制累计时常用):(例)某计算机公司职工年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表,计算职工年收入中位数。年收入(万元)职工人数(人)向上累计次数向下累计次数2.5以下2.53.03.03.53.54.04.04.54.5以上5914181175142846576464595036187合计64-中位数位置=f/2=64/2=32可以看出

32、中位数所在组为第四组,即中位数的具体数值在3.54.0万元之间。按下限公式计算:按上限公式计算:9. 众数:是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一、 由单项数列确定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就是众数。(例)某商场某品牌男鞋的月销量分组资料如下表,计算该月该品牌男鞋的众数。型号(公分)销售量(双)38394041424344451414263522143合计119从表中资料可以看出,次数最多的是第5组,销售量达到35双,所以该组的标志值42公分的众数。二、 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首先要根据次数最多的原则确定众数所在的组,即众数组,再用比例插值法推算众数的近似值。计算公式有下限和上限公式:下限公式:上限

33、公式(所得结果更符合标准答案):(例)根据下表的资料,确定职工年收入的众数。年收入(万元)职工人数(人)向上累计次数向下累计次数2.5以下2.53.03.03.53.54.04.04.54.5以上5914181175142846576464595036187合计64-根据下限公式计算:根据上限公式计算:第4讲标志变异指标1. 标志变异指标:又称标志变动度,是用来说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之间差异程度的指标,它反映标志值的离中趋势。2. 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1) 标志变异指标是评价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尺度(2) 标志变异指标可以反映现象变动的均衡性或稳定性3. 常用的标志变异指标:全距、平均差、方差、和

34、标准差、离散系数,其中标准差的应用最为广泛。(1)全距:是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又称为极差。公式:全距(R)=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例)有甲乙两个学习小组,每组6个人,每人的英语成绩如下(单位:分)甲组:65 74 82 84 85 90乙组:71 77 79 82 85 86通过计算甲乙两组的平均成绩都是80分,甲组的全距=90-65=25(分),乙组的全距=86-71=15(分),可见甲组英语成绩的变动范围比乙组组大,即甲资料的标志变动大于乙组,平均数代表性差。(3) 平均差: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公式:(例)以上题资料为例,计算其平均

35、差。甲组平均差:AD=(65-80+74-80+82-80+84-80+85-80+90-80)/6=42/6=7乙组平均差:AD=(71-80+77-80+79-80+82-80+85-80+86-80)/6=22/6=3.7(例)某村居民月收入资料如下表,计算该村居民收入的平均差。月收入(元)x人数(人)fxfx-xx-xf50060070080090030507030201500030000490002400018000180802012022054004000140036004400合计200136000-18800(4) 标准差:是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标志变异指标。把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

36、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称为方差,方差的平方根和为标准差。1.对数量标志的标志值的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对于未分组资料,采用简单式计算方差或标准差,公式:对于分组资料,采用加权式计算方差或标准差,公式:(例)某汽车零件生产车间4个工人的日产量分别为50、60、80、90件,则平均日产量为:(例)某车间30名工人每天生产某种产品产量统计资料如下表,根据资料计算其标准差。(P102)产量(件)x人数(人)fxf(x-x)2(x-x)2f10011012013014015024586520044060010408407508413618111214411682144440587262205合计

37、303870-6470(例)对某车间某批次的100件零部件抽检,其中合格品为98件,不合格品为2件,则合格品的标准差为:(5) 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对比所形成的相对数,它反映标志值离散的相对水平。公式:(例)甲乙两个学习小组,四组英语的平均成绩为82分,标准差为40分,乙组英语的平均成绩76分,标准差38分,试比较两组英语成绩的离散程度。甲组标准差系数:乙组标准差系数:(例)2008年12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蔬菜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品种价格(元/kg)甲市场成交额(万元)乙市场成交量(万千克)土豆黄瓜西红柿1.21.82.21.22.81.5211合计-5.54试

38、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高?并说明原因。(例)某大学经营学院男生的体重资料如下表:按体重分组(kg)学生人数(人)50以下5555556060656570707575以上28726841931114783合计1317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学生体重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分析三者的关系。(例)对成年组和幼儿组共500人身高资料分组,分组资料如下表:成年组幼儿组按身高分组(cm)人数(人)按身高分组(cm)人数(人)150155155160160165165170170以上30120904020707575808085859090以上2080403030合计300合计200根据资料:(1)分

39、别计算成年组和幼儿组身高的平均数、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2)说明成年组和幼儿组平均身高的代表性哪个大?为什么?项目5动态数列第1讲动态数列概述1.动态数列:又称时间数列、时间序列,是将某一指标在不同是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2.动态数列的各类: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平均数动态数列。(1)绝对数动态数列:又称为问题指标动态数列,是由一系列总量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绝对数动态数列又可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时期数列的特点:1、数列中的每一项指标数值都是通过连续登记取得的;2、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包含时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包含时期越长,指

40、标数值越大;3、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直接相加,相加后反映更长一段时期的总量指标。时点数列:是反映遇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点(时刻)上的状况及其水平的绝对数动态数列。其特点:1、数列中的每一项指标数值,都是在某一时刻的特定状况下进行一次性登记取得的;2、数列指标的数值大小,与时点间隔的长短无直接关系;数列中各项指标不能相加,加总后的结果不具有实际意义。(2)相对数动态数列:又称相对指标动态数列,是由一系列同类相对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3)平均数动态数列:又称为平均指标动态数列,是由一系列同类平均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3.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1)时间长

41、短应该相等(2)总体范围应该一致(3)经济内容必须相同(4)指标的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和计算价格应该一致第2讲动态数列的水平分析1.发展水平:是动态数列中各具体时间条件下的指标数值,简称水平,它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在一定时期内或时点上所达到的水平。2.平均发展水平:将动态数列中各个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换为平均发展水平,用以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所达到的一般水平。(1)由等间隔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公式:(例)某地区20012008年期间的年末人口数资料如下表P120:(单位:万元)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年末人口数8909129349

42、55987102310451064(3) 由不等间隔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公式:(例)某仓储中心2008年空调库存资料如下表P121。(单位:台)统计时点1月1日5月1日6月1日9月1日12月31冰箱数16001800190016001400(例)某商业公司2008年部分月份的商品流转额和流动资金占用额资料如下表,试求第四季度的月平均流动资金周转次数P122。月份10月11月12月2009年1月商品流转额(万元)16000180002100023000月初流动资金占用额(万元)4500470046004700流动资金周转次数(次)3.563.84.6-3.增长量:动态数列中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

43、之差称为增长量,用以反映经济现象经过一定时期发展变化增加(或减少)的绝对水平。公式: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4.平均增长量:是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用以表明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比前期增长的绝对水平。公式: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之各/逐期增长量项数=数列末期累计增长量/数列项数-1第3讲动态数列的速度分析1.发展速度:是现象在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的比值,用以表明现象发展变化的相对程度。公式: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00%(1)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逐期发展的程度。公式:环比发展速度=ai/ai-1(i=1,2,3.,n)式中:ai为报告

44、期水平,ai-1为报告期前一期水平(2)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比,用以反映现象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总的发展程度公式:R=ai/a0(i=1,2,3,n)2.增长速度: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的比值,用以反映经济现象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的增长程度。公式: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水平)*100%=发展速度-1(1)环比增长速度:是报告期逐期增长量与前期水平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逐期增长的程度。公式:环比增长速度=逐期增长量/前期水平=环比发展速度-1(2)定基增长速度:是报告期累计增长量与固定基期水平之比,用以反映现象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总的增长程度。公式:定基增长速度=累计增长量/固定基期水

45、平=定期发展速度-13.增长1%的绝对值:是逐期增长量与环比增长速度之比,用以说明经济现象报告期比基期每增长1%所包含的实际经济效果。公式:增长1%的绝对值=(逐期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1%=前期水平/100练习题:1.某商店上半年有关资料如下:日期上年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销售额(万元)245250272271.42323.08374.07372.96月末职工人数1850205019502150221621902250要求:计算月平均每人销售额2.某企业1990-1995年化肥产量资料如下:时间1990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19911992199319941995化肥产量(万吨)300

46、定基增长量(万吨)-3550环比发展速度(%)-11010595要求:(1)利用指标间的关系将表中所缺数字补齐(结果保留1位小数);(2)按水平法计算该地我第八个五年谋划期间化肥产量年平均增长速度。3.某地区历年粮食产量如下: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粮食产量(万斤)1344354156721028计算:(1)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平均增长量(2)平均发展速度。项目6抽样推断第1讲抽样推断概述1.抽样推断:又称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用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资料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式。2.抽样推断的特点:(1)按随机

47、原则抽取调查单位(2)用抽样指标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3)可以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3.抽样推断的应用:(1)抽样推断能完成其他调查方式不能完成的调查任务(2)利用抽样推断结果对已取得的全面调查资料进行检验和修正(3)利用抽样推断原理和结果进行假设检验,以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认识(4)利用抽样推断方法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4.全及总体:全及总体即统计总体,又称母体,简称为总体,是指所要了解认识的对象的全体。5.样本总体:样本总体又叫子样,简称样本,他是从全及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代表全及总体的那部分单位的集合,样本总体的单位数称为样本容量,通常用n表示。6.参数:也叫全及指标或总体指标,是反映全及

48、总体数量牲的综合指标。7.抽样方法:(1)重置抽样,也称回置抽样(2)不重置抽样,也称回置抽样(3)根据对样本的要求不同,抽样方法又有考虑顺序抽样和不考虑顺序抽样两种。8.抽样推断的组织形式主要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9.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不对总体做任何处理,直接按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抽样误差的计算方法是以此种方式为基础的)10.类型抽样:又叫分层抽样或分类抽样。是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先按某一主要标志分成若干(或组),使组内各单位标志表现比较接近,然后从各类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共同组成样本。11.等距抽样:又叫机械抽样,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

49、某一标志进行排队,根据既定的抽样比例确定抽样间距,然后按一定顺序等间隔地抽取一样本单位。12.整群抽样:是先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群,每一群内包含若干个单位,然后随机抽取一部分群作为样本群,对样本群中的所有总体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的调查方式。13.多阶段抽样:是把抽取样本单位的过程分成两个或更多阶段进行。第2讲抽样误差1.抽样误差:是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总是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离差。2.抽样推断中的误差来源?(1)登记性误差,即在调查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引起的误差。(如重复登记、遗漏、汇总计算错误及有意弄虚作假)(2)代表性误差,即样本各单位的结构情况不足以代表总体特征而引起的误差。(非随机的代表性

50、误差、随机性误差)3.抽样平均误差:是抽样平均数的标准差,它反映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与总体平均数的平均差异程度。公式:(例)设有3个职工,其月工资分别为500、760、840元。现用重置栅栏的方法从3个工人工资中随机抽取2个构成样本,并计算样本平均工资,以代表3人总体的平均工资。所有可能的样本以及平均工资如下表(P154)序号样本变量x样本平均数x平均数离差离差平方1500 500500-20040002500 760630-7049003500 840670-309004760 500630-7049005760 7607606036006760 84080010010007840 50

51、0670-309008840 760800100100009840 84084014019600(例)要估计某县10万家庭的电视机拥有率,随机抽取100户家庭,调查结果显示有85户拥有电视机,求拥有电视机的平均抽样误差。(P157)4.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1)总体变异的程度。总体变异程度越大,抽样误差也越大;(2)样本容量的大小。抽样单位数愈多,抽样误差会愈小;(3)抽样方法。(4)抽样组织形式。5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误差的可能范围。6.抽样误差的概率度:抽样极限误差与抽样平均误差之比。用t表示。公式:7.正态分析概率简表:tF(t)10.68271.960.9500

52、20.954530.9973第3讲抽样估计1.参数的点估计的基本特点:根据样本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再以样本指标数值直接作为相应的总体指标的估计值2.区间估计:是把样本指标和抽样误差结合起来推算总体指标的可能范围,并给出总体指标落在这个区间的概率保证程度。(例)某连锁店为了解本店蓝领职员的薪水情况,从1500名职员中按纯随机不重复抽样抽取1000名进行调查,得到资料如下表,现要求职员平均月薪的抽样误差不超过45.7元,月薪不足1000元的职员所占比重的抽样误差不超过8.68%,试对全部职员的平均月薪不足1000元的职员所占比重进行区间估计。(P160)按月薪分组(元)组中值频数(人)fxfx-x(

53、x-x)2(x-x)2f140015001522500合计-100114000第4讲样本容量的确定1.合理确定样本容量具有重要的意义。2.必要样本容量的确定公式:(1)在重置抽样的条件下,抽样平均数的单位数为:(2)在不重置抽样的条件下,抽样平均数的单位数为:3.在确定抽样单位数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抽样单位数受允许误差范围人的制约。要求愈小,则样本容量n就需要愈多。(例)如果标准6=0.4kg,抽样误差分别不超过0.08kg和0.04kg,保证这个范围的概率为95.45%,求在重复抽样条件下次生的必要数目。(P164)(2)一个总体往往同时需要计算抽样平均数和抽样成数,它们的方差和允许的

54、误差范围不同,因此需要的抽样单位数也可能不同。(例)对秤某型号电池进行电流强度检验,根据以往正常生产的经验,电流强度的标准差D=0.4安培,而合格率为90%。现在用重置抽样的方式,要求在95.45%的概论保证下,抽样平均电流强度的极限误差不超过0.08安培,抽样合格率的极限误差不超过5%,问必要的抽样单位数应该为多少?(P164)4.影响样本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总体标志变动度(2)抽样极限误差(3)概率保证程度(4)抽样方式和方法项目7相关与回归分析第1讲相关分析1.相关关系:是社会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在数量变化上受随机因素影响的,非确定性的相互依存关系。2.相关关系的特点:(1)相关

55、关系表现为现象间相互依存的关系。(2)相关关系在现象间表现为非确定性的相互依存关系。3.相关关系的种类:(1)相关关系按照影响因素的多少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2)相关关系按表现形态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3)相关关系按变动方向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4)相关关第按密切程度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相关关系密切程度判断标准相关系数绝值r相关关系密切程度0.3以下不相关0.30.5低度相关0.50.8显著相关0.8以上高度相关(例)根据下表资料,判断10户居民的年收入与年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统。序号年收入(万元)x年支出(万元)y11.400.9022.501.6032.801.6042.9

56、01.8053.202.0063.502.5075.703.2085.903.2099.604.801015.006.2合计52.5027.84.相关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有?(1)不能用相关系数解释两变量间的因果关系(2)警惕“虚假相关”第2讲回归分析1.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数量变化的一般关系进行测定,确定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变动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以便对因变量进行估计或预测的统计分析方法。2.回归分析的特点:(1)在对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时,必须根据研究的目的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2)回归分析中,因变量是承机变量,自变量是非随机变量。(3)在两个变量互为因果的前提下,

57、可以依据研究的目的分别建立y对于x的回归方程,也可以建立x对于y的回归方程。(4)在用回归方程进行估计预测时,只能给出自变量的数值来估计因变量的数值,即一个方程只能做一种推算。3.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公式:(例)某地区高校教育经费(x)与高校学生为数(y)连续6年的统计资料如下表,要求建立以在校学生人数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编号教育经费(万元)x在校学生人数(万人)y131611234316337318439320541822645525合计22981124.估计标准误差:是因变量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平均离差,是用来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统计分析指标。公式:项目8统计指数第1讲统计指数的概念和种类1

58、.统计指数:是一个既古老又现实的统计指标。2.统计指数简称为指数。从广义上讲,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从狭义上讲,是特指用来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数量的变动相对数。3.统计指数的作用:(1)编制指数,综合反映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综合数量方面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2)编制指数体系,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数量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3)编制指数数列,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4.统计指数的各类:(1)指数按其所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组指数和总指数。(2)指数按其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3)指数按其选择的对比基期不同,可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第2讲综合指数总指数有两种形式:一是综合指数,二是平均指数。(例)某厂生产三种产品,各自产量及价格资料见下表:(P202)产品名称计量单位产量出厂价格(元)总产值基期q0报告期q1基期p0报告期p1q0 p0q1 p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