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接本——汉语言文学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65017419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专接本——汉语言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接本——汉语言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接本——汉语言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专接本——汉语言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接本——汉语言文学(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名词解释第一编、先秦文学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的本身四家诗:=(三家诗+毛诗) 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成为官学,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chang)的古文“毛诗”晚出,并最终压倒三家诗盛行于世。春秋笔法:也叫微言大义,在史事的简略记述排比中表现出来,春秋还以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情。楚辞: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

2、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其直接来源应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香草美人: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大意象:美人、香草,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主,或是自喻,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的意象,香草作为一种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第二编、秦汉文学旁见侧出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纪中显示乐府:在西汉哀帝之前是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简答第一编、先秦文学神话的简要分类:一、

3、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二、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造人)三、洪水神话(大禹治水)四、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黄帝与蚩尤之战)五、发明创造神话(后羿)中国古代文化的民族特点: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形成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思维特征;具体、形象;随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神话消失的原因:中国神话历史化;被道教改造,成为仙话的一个来源诗经的内容分类:祭祖颂歌和周祖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农事(七月);燕飨(xiang)、怨刺(变风和变雅);战争徭役;爱情婚姻诗经的艺术特点:1. 赋比兴,(赋是基础

4、)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有直接的启发;2.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诗经中的叠句有的在不同诗章里叠用相同的诗句;3. 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现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4. 总之,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左传的艺术成就:1.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

5、间顺序交代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果,但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2. 左传叙事,往往很重视完整的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指描写战争,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3. 左传是一部历史著作,但作者把事件叙述的颇具戏剧性;4. 由于它是编年史,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年代,很少对某个人集中描写,只有把同一个人在不同年代的事迹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左传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其中许多人物写得个性鲜明,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动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5. 左传中的记言文字

6、,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这类记言文字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叙述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 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书对战国时期从人物都有鲜明的描写,尤其是士,以虚构和想象进行文学性描写,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文章,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2. 战国策“文辞之胜”,在语言艺术上的空前成功,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方面,铺张扬厉,气势纵横,可说是主要特色还有大量的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词的说服力,还与行文的夸张铺陈,大量运用的对偶排比有关孟子的散文成就1. 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特征,巧妙地运用了逻辑

7、推理的方法;2. “孟子长于譬喻”在论变种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3. 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4. 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庄子的艺术成就或艺术价值:1. 庄子不仅由于寓言数量多,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奇特的形象世界;2. “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庄子的主要特征3. 构成了瑰玮諔(chu)诡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表现出形象诙谐的论辩风格4. 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起伏,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楚辞对文学的影响:1. 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都较诗经更为自由且富于变化,能够更加有

8、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就语言描写而言,为汉代赋体文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2. 楚辞突出的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这种浪漫精神主要表现为感情的奔放,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想象的奇幻,另一浪漫特征表现在它通过幻想、神话等创造了一幅幅雄伟壮丽的图景;3. 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第二编秦汉文学汉代文学的发展大体分为四个时期:1. 初创,自高祖至景帝,多种沿袭余绪,这个时代代表贾谊和枚乘2. 全盛,自武帝自宣帝,新体赋在此期间定型、成熟,以司马相如为首史记3. 中兴,从元帝至东汉和帝,掀起第二次高潮,扬雄、班固4. 由盛转衰,从安帝至灵帝,张衡集中体现了

9、现代文学的历史转变,抒情短赋陆续出现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文人的最高成就枚乘七发艺术特点:对先秦文学的借鉴;逐步盘开手法的运用;移步换形和夸张手法的运用;七发在文学上的地位,首先它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上林赋意义:在内容上帝国形象的塑造;一统观念的弘扬;时代精神的体现司马相如的艺术成就:1. 按时空顺序和以类相缀兼用的铺成方式;2. 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与夸张笔法的融通;3. 据法灵活多变,句式长短不一,大量的三言排比句式,这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首开风气之先,很容易收到紧迫、急促的效果,使作品具有奔腾跳跃的气势;4. 总之,司马相如这篇作品所创造的是一种巨丽之美,是充满浪漫色彩的壮阔画面,成为后世赋家

10、争相效仿却又无法企及的楷模扬雄甘泉赋对写景发展:采用主体向观照对象逐步趋靠的方式进行铺陈;铺陈空间的多向维度,展示的是三维六合空间;对骚体赋赋予新的功能史记的体例特点:1. 创立了纪传体的通史;2. 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十二本纪是纲领,统摄上自黄帝、下至西汉武帝时代三千年的兴衰沿革;3. 十表、八书作为十二本纪的补充,形成纵横交错的叙事网络;三十世家围绕十二本纪而展开,世家与本纪的关系,犹如“二十八宿环北拱,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史记的叙事成就:1. 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显示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2. 史记各层次人物专辑的排

11、列基本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3. 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于表面现象的陈述,而是追溯根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史记叙事有详略之分,一般情况下,司马迁对于事情发展的起因,往往都详写,而对于这种原因所引发的最终结果,往往是略写;4. 司马迁有很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无论是头绪众多的历史事件,还是人物错杂的重大场面,他写起来都条理清晰,显得游刃有余史记的人物刻画:1. 史记中的“纪”、“传”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散文,通过展示人物的活动而再现多彩的画面,本纪、本家、列传中的人物来自不同阶层,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市井细民,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具姿态,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

12、,不但不同类型的人物迥然有别,就是同一类型的人物,形象也罕有雷同,能准确把握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加以渲染,使许多人物形象的个性非常突出,能充分注意到他们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社会经历等各方面的因素;2. 史记人物形象的共性是多方面的,一是、知恩图报,以德报怨。二是、以牙还牙,以怨抱怨。三是、士为知己者死,为报答知遇之恩而赴汤蹈火,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3. 史记中的人物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有普遍的共性,是共性与个性完美的结合,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使笔下的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有血有肉,生动丰满两汉乐府诗的主要内容:1. 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13、;2. 汉代乐府还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做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3. 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愿望;4. 总之,两汉乐府诗在表现人世间的苦与乐、两性之间的爱与恨时,受诗经影响较深,有国风、小雅的余韵,而在书法乐生恶死愿望时,主要是继承楚文化的传统,是庄骚的遗响两汉乐府诗如何取材:1. 创作主体在选择叙事对象时,善于发现富有诗意的镜头,即使摄入画面,对于偶然性、突发性的事件的捕捉也很有新意,尚奇倾向;2. 两汉乐府诗多数具有比较完整的情节,而不限于撷(xie)取一二个生化片段,那些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讲述一个有头有尾、有联系情节的故事;3. 两汉乐府诗塑造出一批栩栩如生的形象,它们各具特点,绝无雷同;4.

14、 叙事手法详略得当,繁简有法,详于叙事略于抒情,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详写腐蚀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5. 以寓言的形式叙事,称为两汉乐府诗的一个特点史记与汉书在写人上的区别:1. 史记最精彩的篇章是楚汉相争和西汉初期的人物传记,汉书的精华则在于对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生动记叙;2. 除世家外,史记的人物传记基本都是以写但个人为主,很少全面叙述家族的兴衰史,汉书记述了许多世袭官僚家族的历史;3. 史记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有大量悲剧人物的传记,汉书中的悲剧人物的数量不如史记那样众多史记和汉书在写法上的区别:1. 汉书笔法精密,在平铺直叙过程中寓含褒贬、预示吉凶,分寸掌握得非常准确;2.

15、汉书不但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够清晰地加以叙述,而且对于那些带有起始性质的事件,都要特别加以强调,已引起读者的注意;3. 汉书的谨严有法,还在于它对某些材料的位置安排有自己的特殊规定,并且在全书一以贯之古诗十九首哲学关系:永恒与有限的关系;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的关系;忧郁与欢乐的关系;来去与亲疏的关系古诗十九首感受:敏锐的节序感;微妙的空间感;深切的世态炎凉感古诗十九首写作特点:1. 古诗十九首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它长于抒情,却不径直言之,而是委曲婉转,反反复低徊;2. 古诗十九首中的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3. 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惊心动魄,

16、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用最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小知识点1. 诸子中庄子援引神话最多2.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淮南子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宫305篇,全书主要采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按乐分风雅颂三类,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4. 从诗经开始就显示出了我国抒情诗特别发达的民族文学特色,从内容上:风雅,从形式上:比兴5. 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6. 尚书铜器铭文相近,尚书是商周记言史

17、料的记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商书盘庚是最可靠的殷代作品,也是我国记言文之祖7. 国语以记言为主,晋最多8. 许多作者是战国后期纵横家,用言辞打动君主目的联盟,刘向定名战国策9. 先秦叙事散文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10. 语录体论语、韵散结合体老子、对话体孟子、寓言体庄子、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荀子和韩非子11. 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12. 先秦说理文,最有价值的是庄子,庄子33篇,分为内、外、杂三部分,一般认为内为庄子所作13.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式是“以卮言为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14. 庄子一书,大都用“三言”形式说理,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

18、方式15. 刘向,编成楚辞一书,王逸楚辞章句16.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的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二字,司马迁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王逸解释为离别的忧愁17. 一般认为,离骚的主旨是爱国和忠君18. 九歌11篇,不同诗篇祭祀不同的神,东皇太一天神,山鬼山神,国殇祭祀阵亡将士之魂19. 九歌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九篇20. 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其中最动人的是对秋景的描写21. 毛诗序阐述的基本观点,成为汉代文学的灵魂和主调,毛诗序主张诗歌要“发乎情,止于礼义22.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

19、而成23. 李斯谏逐客书24. 董仲舒春秋繁露、天人三策25. 刘向新序说苑刘向说理散文的代表作26. 汉赋有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之分,贾谊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他也是现今有作品传世的第一位汉代赋作家,吊屈原赋和鵩fu鸟赋最为著名第二卷简答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文学的自觉的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曹丕的新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人情感的抒发二、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

20、曹植分期写作特点:曹植的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主要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建安风俗):即使建安文人饱受乱离之苦,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人生苦短的哀叹,是建安诗歌的另一个主题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浓郁的悲剧的色彩与汉魏古诗相比,太康诗风“繁缛”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二、描写有简单趋向繁复三、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他的田园诗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着重写躬耕的生活

21、经验,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他有些田园诗是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具体地说,陶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一、情、景、事、理的浑融。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统摄。陶诗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而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的,其中包含着生活的情趣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然而一经诗人 笔触,往往出现警策,只是白描,朴朴素素,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木兰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特点:首先,是描写有繁有简,剪裁精当而结构严谨其次,通过人物的行动和气氛的烘托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性格,将叙事与抒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诗中复沓、排比、对

22、偶、问答的句式;叠字、比喻、夸张的运用;或叙事、或摹声、或写景,均服务于木兰形象的塑造从陶到谢,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写意到摹象陶诗只是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谢灵运则是山姿水态在他的诗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和“尚巧似”成为其主要的艺术追求其次、从启示性到写实性陶诗中的物象描写常采用白描的手法,而谢灵运充分发挥了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了语言描写实景实物的效果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风转变,正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如果说陶渊明是结束了一代诗风的集大成者的话,那么谢灵运就是开启了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鲍照诗歌的主要内容:1) 表现其建功立功的愿望和书法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对社会下层的生

23、活有更广泛的接触和更深刻的感受2) 描写边塞战争、反映征夫戍shu卒的生活3) 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的诗4) 反映统治者横征暴敛和百姓的疾苦谢眺诗歌的写作特点1) 谢眺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的探索。他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但又不同于谢灵运那种对山水景物作客观描摹的手法,而是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已去,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2) 谢眺曾说:“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讲究平仄四声的永明声律运用于诗歌创作之中,因此他的诗音调流畅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3) 谢眺也是一位善于熔裁警句的好手,他笔下的警句对仗工整,和谐流畅庾yu信诗歌前后的特

24、点:他的一生,以42岁出使西魏并从此流寓北方为标志,可分为前后期庾信前期的诗文,有供君主消遣娱乐的性质,思想内容轻浅单薄后期以乡关之思为哀怨之辞感伤时变、魂牵故国、叹恨羁旅、忧嗟身世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陈子昂的诗歌主歌是什么:1) 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感遇2) 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3) 复归风雅的目的不只是美刺比兴,而是要追踪多悲凉慷慨之气的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他提出一种“骨气端翔,音调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王维田园诗的写作特点:1) 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

25、诗里表现出极其丰富的色彩层次感2) 习惯于把宁静的自然作为凝神观照而息心静虑的对象,王维多喜欢写独坐时的感悟,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王维、孟浩然山水诗写作的区别:1)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余”、“我”等字样常出现在诗里;孟浩然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常有即兴而发、不假雕饰的特点。相较而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更接近陶渊明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2) 孟浩然一生多次出游,而且偏爱水行,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如果说王维的山居歌咏长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的话,那么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给人以洗削凡近之感,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李白

26、乐府诗的写作特点:1) 李白的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其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用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一点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2) 因偏重于主观抒情,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创作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蜀道难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1)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到细致的描述上李邕yong2)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

27、,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将进酒3) 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一个想象紧接着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4) 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诗里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因此,李白诗的意象,便有壮美与优美两种类型5) 在李白诗里,用最多的色彩字是“白”,他天性开朗,喜欢明丽的色调,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清爽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为什么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1) 在于具有史的认识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收京三首2) 杜诗的

28、“诗史”性质,主要的还不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而杜诗提供的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诗歌的写作特点:1) 五、七言古体写时事,即事名篇,把叙事手法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则是杜甫的创造2) 杜诗叙事,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羌村三首、“三吏”、“三别”3) 杜诗叙事,融入强烈的抒情,多数的叙事诗,他其实是作为抒情诗来写的4) 有时还杂以议论,融抒情、叙事、议论于一体,记述的是时事,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画面,而抒发的是一己情怀,是诗歌表现手法的一种转变,是杜诗异于盛唐诗的地方杜诗的律诗的写作成就:1) 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

29、怀、羁旅、宴游,以及写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为扩大律诗的表现力,他以组诗的形式,表现一些较难表现、较宽泛的内容,最成功的是七律2) 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3) 杜甫律诗的又一成就,在于他炼字炼句上的成功,他善于用动词使诗句活起来,用副词使诗疏畅而富于转折,他还善于用颜色字以强化某种情感色彩,用叠字以创造氛围,用双声叠韵的声调更加和谐悦耳,用俗字口语使诗读起来更加亲切杜甫的集大成表现:首先、他身上集中了中国文化传统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即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其次、就诗歌传统自身言,杜诗的叙事与议论,显得受

30、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即使只从语言或意象上说,也可找出杜甫与前辈诗人的各种联系作为一个诗派,韩、孟等人有明确的理论主张:“不平则鸣”说;“笔补造化”;特别崇尚雄奇怪异之美韩愈诗歌的写作特点:韩愈最具独创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则是那些以雄大气势见长和怪奇意象著称的诗作在诗歌表现手法上,韩愈也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用写赋的方法作诗,铺张罗列李贺诗歌的写作特点:总的来说:主体心灵的全力开掘和虚幻意象的巧妙营造,由此形成了与韩、孟颇有差异的凄艳诡激的诗风一、多以乐府体裁驰骋想象,表现其苦闷情怀,用“泣”“啼”等字词使其感情化,由此构成极具悲剧色彩的意象群二、为了强化诗歌意象的

31、感染力,李贺还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精选的动词、形容词,来创造视觉、听觉与味觉互通的艺术效果三、想象、幻想又总是和夸张相并行的刘禹锡、柳宗元诗歌风貌的异同:相同刘禹锡、柳宗元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过的,所以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便成了他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不同首先、刘禹锡的诗,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最为人称道的是咏史怀古的诗作。与刘禹锡相比,柳宗元诗又别具风貌,简言之,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郎丽,柳诗淡泊简古新乐府五十年前的诗创的得失:

32、首先、一篇专咏一事,篇题即所咏之事,篇下小序即该篇主旨其二、不少篇章形式灵活,多以三字句起首,后接以七字句。富有民歌咏叹情调。在语言运用上,力避典雅的书面语,而用口头语或俗字穿插其间其三、一些优秀诗篇善于生动的描绘人物,感情浓烈白居易的新乐府又是有不少遗憾的:其一、创作的目的是“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作者往往不惜以丧失艺术性为代价,给诗篇添加一个议论的尾巴其二、有些诗篇所写事件,诗人本无深感,所以写的枯燥乏味其三、在语言使用上,因一意追求浅显务尽而失之于直露无隐琵琶行与长恨歌在艺术表现上的两个特征: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古文运动发生的

33、原因: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使盛唐时代强大繁荣、昂扬阔大的气象一去不返,一部分人士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以期王朝中兴文学文风的改革也与文章发展的内部规律密切相关,以骈文而论,华美的形式成了表达思想、反映现实的障碍韩、柳的古文理论有如下内容:其一、是“文以明道”其二、也充分意识到“文”的作用,为写好文章而博彩前人遗产其三、为文宜“自树立,不因循”,贵在创新其四、韩愈论文非常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韩、柳在散体文创作上开拓性体现: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从辞采来说,即一致反对骈文末流,尽量吸收骈文的优长;从语言来说,即力倡“去陈言”,又强调“文从字顺”;从技巧来看,韩愈善于用变

34、化多端的构思方法组织文章,善于通过比喻、排比、细节描写来丰富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韩、柳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韩愈古文的写作特点:韩愈的议论文重在反映现实,作不平之鸣,并在行文中夹杂着强烈的感情倾向师说最有代表性,议论文字往往惊世骇俗,极具震摄人的气势韩愈还在传记、碑志中表现出状物叙事的杰出才能,其传记文张中丞传后叙从而一举打破了传统碑志死气沉沉的局面,使之成为一片片生动的人物传记柳宗元的杂文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正话反说,借问答体抒发自己被贬被弃的一怀幽愤二、巧借形似之物,抨击政敌和现实唐传奇的分期及特点:1) 初、盛唐时代的发轫期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

35、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作品数量少,艺术表现上也不够成熟2) 中唐时期是传奇发展的兴盛期题材多取自现实生活,涉及爱情、历史、政治、豪侠、梦幻、神仙等诸方面,就中以爱情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3) 晚唐时代开始退潮,出现了由盛转衰的局面出现了不少传奇专集,涌涌现出了一批描写豪侠之士及其侠义行为的传奇作品李商隐诗多义性的原因:1) 李商隐诗的多义性与其意象的独特有一定的联系,李诗意象,多富非现实的色彩,诸如珠泪、玉烟,源于内心,内涵远较一般意象复杂多变2) 李诗大量用典,又擅长对典故的内涵加以增殖或改造,他往往不用原典的事理,而着眼于原典所传达或所喻示的情思韵味3) 李诗的多义性与诗中独特的意象组合也很有联

36、系,其意象往往错综复杂,不受现实生活中时空与因果顺序限制李商隐凄艳浑融的风格特征及其成因:艳与爱情生活的不幸,身世遭遇的坎坷,乃至对唐王朝命运的忧思相联系在艺术上具有博大的气象和完整性拥有自己的意象群;李诗技法纯熟;情感的统一李诗的艺术成就:一、对心灵世界作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二、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的领域: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的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虚化三、在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三中类型做出贡献四、在体裁方面,他的七律,七绝,深婉精丽,充分发挥了这两种诗体在抒写情感、表现心理方面的潜能韦词与温词的区别:温词是客观描绘,非常隐约,唤起人一种深美的联想而已。韦词

37、则直抒胸臆,显而易见温词异象迭出,。韦词则是一首词围绕一件事从容展开温词绵密而韦词疏朗,温词雕饰而韦词自然李煜的本色和真情性突出表现: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他那种亡国破家的不幸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名词解释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王孟诗派)盛唐诗歌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以创作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题材著称。诗歌以五言为主,诗风恬静,作者一般具有佛道或隐逸思想。盛唐边塞诗派:盛唐诗歌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又被称为“高岑诗派”,以反映边塞风光、战争以及由此而来的征夫思妇情感为主,诗体以七言为主流,诗风慷慨悲壮,是盛唐时期英雄主义的集中体现。沉郁顿挫:感情基调是悲愤

38、,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感情都是深沉阔达的,每欲喷薄而出时,中和处事的心态,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沉郁,是情感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出自杜甫的进雕赋表,但后世一般作为杜甫诗歌的定评。大历诗风:大历年间是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期,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代表诗人是韦应物、刘长卿。大历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卢纶、韩翃hong、钱起等,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创作倾向和诗风的

39、相近,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讲究格律辞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韩孟诗派:是中唐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形成于贞元、元和年间,主张“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元白诗派:诗歌主要注重写实、崇尚通俗、强调讽喻,倡导诗歌为君、为民所作,诗歌体制新题乐府为主,以白居易、元稹为首的诗歌流派。元和体:以次韵惆怅为主,流连光景、浅切言情的“小碎诗篇”包括元稹的艳体诗,这类诗是元和年间文人交往唱和的代表,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极大。古文运动:中唐韩、柳等倡导文体文风的改革,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

40、;自形式言,是骈体而散文,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这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都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标志着古代文言小说的成熟。小知识点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1)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2) 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3) 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4) 曹植的诗确如锺zhong嵘rong诗品所说:“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5)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成孔融、陈琳、王粲、许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6)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开创了中

41、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7) 嵇康幽愤诗其四言赠秀才入军8) 锺嵘诗品评嵇康诗为“峻切”9) 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10) “繁缛”本指繁密华茂,后用以比喻文采过人。11) 左思曾以三都赋名震京都,但却以咏史诗八首奠定地位。咏史诗的主要内容是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12) 诗歌以“游仙”名篇始于曹植13) 郭璞的游仙诗今存19首,9篇为残篇继承了诗、骚的比兴寄托传统14) 辞彭县令,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所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15) 陶

42、诗的题材主要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16) 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17)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18) 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19) 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并在当时及时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是谢灵运。20) 鲍照。谢灵运、颜延并称元嘉三大家。21) 徐庾体是指徐、庾父子置身东宫时所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文。22)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体系,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23)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

43、物是指那些琐屑的言谈、无关政要的小道理。24) 魏晋南北朝小说可以分为两类: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25) 志怪小说按内容分为三类:地理博物;鬼神怪异干宝搜神记;佛法灵异26) 志人小说按内容分为三类:笑话;野史;逸闻轶事刘义庆世说新语成就影响最大27) 世说新语的编撰者刘义庆,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juan,记行则高简瑰奇“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1) 上官体: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但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上官体的“琦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2) 初唐四杰:王勃、杨

44、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卢、骆生年较早,其年辈比王、杨为长,四人的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亦异,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但他们都官小而才大,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使唐代诗歌有宫廷走向市井,由台阁走向江山和塞漠。3) 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和崔融并称为“文章四友”4) 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为他创作的38首感遇诗。5) 张若虚仅存两首,但一首春江花月夜就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6) 大历诗歌的产生,主要出自两大诗人群体:一是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钱起等“十才子”诗人;二是长期在江南任职的地方官诗人刘长卿等。7) 在大历诗坛,以边塞诗独树一帜而艺术成就很高的诗人李益。8) 顾况诗俗的一面影响了张籍、王建和元、白诗派,怪奇的一面影响了韩、孟诗派。9) 苏轼所谓“郊寒岛(贾岛)瘦”之“郊寒”一语,可以说是对孟郊特点的最好概括。10) 小品代表作家: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11) 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号“三十六体”12) 陈玄祐的离魂记是传奇步入兴盛期的标志性作品。13) 霍小玉传是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14) 温庭筠称为花间派的鼻祖。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