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教育政策与法规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5008471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三部分教育政策与法规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三部分教育政策与法规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三部分教育政策与法规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第三部分教育政策与法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部分教育政策与法规(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部分 教育政策与法规一、对教育法的理解:(1)教育法是调整教育关系的一种行为规则(2)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教育活动规则;(3)教育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则;(4)教育法是调整教育关系的行为规则的总称。二、教育法的特点1、教育法作为一般社会规范和法律所具有的特点(1)教育法具有国家意志性;(2)教育法具有强制性;(3)教育法具有规范性;(4)教育法具有普遍性;2、教育法区别其他社会规范和法律的特点(1)教育法律关系成立的单向性;(2)教育相对主体调整的民主性;(3)教育强制措施的柔软性;(4)教育行政管理方式的指导性;(5)教育法规具体内容的广泛性三、教育法的功能 (1)规范

2、功能 (2)标准功能 (3)预示功能 (4)强制功能四、教育法律关系的特征 (1)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以教育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 (2)教育法律关系必须是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之中产生的; (3)教育法律关系是以权力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五、教育法律关系的类型 教育法律关系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范围来划分,可分为教育内部的法律关系和教育外部的法律关系 (2)按照教育法律关系中各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的不同,可分为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和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 (3)根据教育嫠关系主体是否特定化,可分为绝对教育法律关系和相对教育法律关系六、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了法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

3、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七、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情况: (1)完全行为能力人 (2)限制行为能力人 (3)无行为能力人八、法律关系的客体应符合的条件: (1)必须是一种资源,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因而被认为具有价值 (2)必须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因而不能被需要它的一切人毫无代价地占有利用 (3)必须具有可控制性,因而可以被需要它的人为一定目的而加以占有和利用九、教育法律关系主要的典型形态有如下几类: (1)物 (2)教育行为 (3)智力成果十、宪法作为教育法的法源,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1、宪法

4、规定了教育法的基本指导理想和立法依据 (1)规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规定了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3)规定了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4)规定了有关国家根本制度和任务的许多原则 (5)规定了各民族一律平等、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力和利益、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文化的发展,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等各项原则 2、规定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 (1)规定了教育的国家管理原则(2)规定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3)规定了从事教育工作的公民,有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自由(4)规定了父母的教育义务(5)规定了教育管理的权限十

5、一、教育行政法规一般有三种形式:条例、办法、规定十二、教育法的制定程序 (1)教育法律议案的提出(2)教育法律草案的审议(3)教育法律的通过(4)教育法律的公布十三、教育法实施的基本要求 (1)有法可依 (2)有法必依 (3)执法必严 (4)违法必究十四、教育法监督的类型 (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2)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3)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4)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5)社会的监督十五、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1)有损害事实的存在 (2)损害行为违反教育法律 (3)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十六、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有: (1)

6、侵占、克扣、挪用教育经费或义务教育经费的 (2)扰乱学校教学秩序,情节严重的 (3)侵占或者破坏学校校舍、场地和设备情节严重的 (4)侮辱、殴打教师、学生情节严重的 (5)体罚学生情节严重的 (6)玩忽职守致使校舍倒塌,造成师生伤亡事故情节严重的十七、根据刑法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的种类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种类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十八、教育法律救济的含义 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通过裁决纠纷,使受害者的权利得以恢复,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度。十九、教育法律救济的特征 (1)以相对人的合法权利受到损害为前提

7、(2)以补救权益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目的二十、教育法律救济渠道 是指在教育活动中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请求法律救济的途径和方式21、法律救济的渠道有四种:行政渠道、司法渠道、仲裁渠道、调解渠道22、教育行政申诉制度是指公民在其教育法律法规所赋予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向教育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获得救济的制度。23、教师申诉制度的特征 (1)教师申诉制度是法定的申诉制度 (2)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 (3)教师申诉制度是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24、学生申诉制度的特征 (1)学生申诉制度是教育法保护学生权益的法定制度 (2)学生申诉制度是维护学生这一特定主体的权利救济制度25

8、、学生申诉的范围 (1)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理不服的,包括学籍管理、考试、校规等方面,都有权申诉 (2)学生对学校侵犯其合法财产权利的可以提出申诉 (3)学生对学校侵犯其人身权利可以提起申诉(4)学生对教师侵犯其合法财产权利可以提出申诉 (5)学生对教师侵犯其人身权利可以提出申诉(6)学生对学校或教师侵犯其知识产权可以提出申诉26、教育行政复议的含义 教育行政复议是指教育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作出该行为的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定珠其他行政机关提出申诉,受理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的活动的制度27、教育行政复议的特征 (1)教

9、育行政复议是一种特殊的行政行为 (2)教育行政复议的提出以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为对象 (3)教育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只能是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被申请人只能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4)除法律有规定的之外,教育行政复议决定不是终局决定 (5)教育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不适用调解28、教育行政复议的程序 (1)申请 (2)受理 (3)审理 (4)决定 (5)执行29、教育行政诉讼含义 教育行政诉讼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教育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而以行政机关为被告提起诉讼,请求给予法律补救,由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审理并对其作出判决的诉讼活动的制度30、教育行政诉讼

10、的特征 (1)教育行政诉讼的原告是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2)教育行政诉讼的目标必须是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 (3)教育行政诉讼兼具救济和监督两种性质 (4)教育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的教育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责任 (5)教育行政诉讼不得用调解行为审理和结案方式31、学校的含义 学校是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年轻一代进行培养和教育的场所32、学校的法律地位 (1)学校在与行政机关发生行政法律关系时,学校的法律地位体现在学校作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中的行政相对方,与教育或者其他行政机关是被领导与领导、被管理与管

11、理的关系 (2)学校在与教职工、学生发生法律关系时,学校的法律地位体现在学校与教职工和学生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3)学校在与其他社会组织、公民发生法律关系时,学校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的平等地位33、学校法人的特点 1、学校法人的一般特点:(1)学校法人是独立的组织 (2)学校法人有独立的财产 (3)学校法人独立承担责任 2、学校法人的特殊性:(1)公共性 (2)公益性 (3)教育性34、学校的设置应具备的法定条件 (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2)有合格的教师 (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和设备 (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35、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1、权力:(1)按照章程自主

12、管理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3)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 (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2、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4)以适当的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的情况提供便利 (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6)依法接受监督36、学校违法行为与预防

13、1、学校常见违法行为的类型与原因分析 常见违法行为的类型有: (1)学校疏于管理,未尽到保护学生的职责而造成学生伤亡 (2)学校教育教学设施管理不当,存在安全隐患而造成学生伤亡 (3)学校违反教育政策、法规,巧立名目乱收费或利用学生进行违法性营利活动 (4)学校的食品卫生存在隐患致学生伤亡 (5)校园内及校园周边环境不安全致学生伤亡 原因分析: (1)社会主义教育法制还不够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 (2)全社会的法律意识较淡薄,教育法制观念不强 (3)学校依法管理、监督机制薄弱 (4)由于受不良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校教育本身存在一些误区 2、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教育法律体系,加强教育执法力度 (

14、2)加强学校的普法和法制宣传工作,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制意识 (3)规范学校管理,依法治校、依法治教 (4)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37、教师的权利 1、一般权利:(1)生命健康权 (2)名誉权 (3)受聘权 2、职业权利:(1)教育教学权 (2)学术自由权 (3)管教自由权 (4)获取报酬权 (5)民主管理权 (6)培训进修权38、教师的义务 (1)遵纪守法 (2)教育教学的义务 (3)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 (4)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义务 (5)维护学生权益的义务 (6)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39、教师资格取得的条件 (1)必须是中国公民 (2)思

15、想品德要求 (3)教育教学能力 (4)学历要求40、教师违法与预防 1、教师违法的常见类型与原因分析 (1)教师侵害学生的人身权益的违法行为 (2)教师侵害学生财产权的违法行为 (3)教师侵害学生的受教育权的违法行为 原因分析: (1)教育立法缺乏适应性,且地方教育法规建设相对落后 (2)教师法制观念淡薄 (3)学校管理与教育行政的法制建设存在漏洞 2、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教育法规体系,加强教育执法力度 (2)加强学校法制建设,做好法制宣传和普及工作 (3)规范教师管理,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41、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1、学生的权利 (1)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 (2)享有教育资源权 (3)获得物质

16、帮助权 (4)获得公正评价权 (5)申诉与诉讼权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2、学生的义务 (1)受教育的义务 (2)遵纪守法的义务 (3)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4)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5)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42、未成年人保护的基本原则 (1)保护权益原则 (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原则 (3)适应发展原则 (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原则43、未成年人保护的种类 (1)家庭保护 (2)学校保护 (3)社会保护 (4)司法保护44、学校安全教育的意义 (1)开展安全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2)开展安全有教育有利于社会环

17、境的净化45、学校安全教育的指导思想 (1)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安全意识 (2)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管理46、学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1)社会安全教育 (2)公共卫生教育 (3)防止意外伤害安全教育 (4)网络、信息安全教育 (5)自然灾害安全教育47、教育政策的含义 教育政策是一种有目的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一定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为依据和准则。48、教育政策的特征 (1)教育政策的主体特定 (2)教育政策的客体范围广泛 (3)教育政策具有动态性 (4)教育政策是一种教育的行为依据和行为准则49、教育政策的制定阶段

18、(1)认定教育政策问题 (2)确定教育政策目标 (3)拟定教育政策方案 (4)选择教育政策方案50、教育政策执行 是指教育政策的执行者将教育政策贯彻、落实和推行,将教育政策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实现教育政策目标的动态过程。51、教育政策执行在教育政策过程中的地位 (1)教育政策执行是实现教育政策目标的重要环节; (2)教育政策执行是对教育政策检验的根本途径 (3)教育政策执行也是教育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52、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1)教育政策理解与宣传 (2)拟定政策执行计划 (3)政策的组织与实施 (4)政策执行的协调和总结53、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的基本特征 (1)教育政策执行过程是执行者

19、与政策实行对象的互动过程 (2)教育政策执行过程是深受环境因素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3)教育政策的执行过程也是一种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的过程54、教育政策评估 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政策环境下,教育政策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和程序,对教育政策运行的质量和结果进行分析与判断,总结经验、揭示问题,实现教育政策的更良性运行服务。55、教育政策评估的功能 (1)教育政策的科学化 (2)决定教育政策去向 (3)优化教育资源分配 (4)强化教育行政责任56、教育政策监控 是教育政策监督与控制的合称,是指教育政策监控主体,依据一定的教育法规或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价及终结活动进行监督、调整和控制的过程5

20、7、教育政策监控的功能 (1)反馈性功能 (2)促进性功能 (3)鉴定性功能 (4)导向性功能 (5)完善性功能 (6)沟通性功能58、学校安全工作的职责有哪些? (1)保证设施安全 (2)完善安全制度 (3)落实安全教育 (4)安全管理到位 (5)及时救治伤病 (6)常备应急预案 (7)关注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第四部分 德育和师德教育1、德育:小德育:道德教育 大德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2、我国“大德育”形成的历程: (1)政治教育一枝独秀 (2)思想教育被突出(3)品德教育被强调 (4)德育“四大板块”的形成3、我国大德育出现的原因: (1)中国有着政治、道德、法律等不分的

21、传统 (2)受前苏联教育学的影响 (3)中国革命的特殊历史轨迹使然 (4)实践发展的需要4、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1)生存性功能 (2)发展性功能 (3)享用性功能5、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1)政治功能 (2)经济功能 (3)文化功能6、德育目标:是对德育要培养学生的何种品质所作出的设想和规定 德育的总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分目标按两个方面划分: (1)内容分层:思想教育目标(世界观、人生观、理想教育目标)政治教育目标(爱国主义、党和国家的政治路线方针方面、民主教育目标)道德教育目标(公德、私德、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心理教育目标

22、(青春期、健全人格教育目标) (2)学段分层: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德育目标7、新时期我国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 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宪法、法律;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8、对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目标的解读: (1)德育目标更趋完整性 (2)注意了德育的层次性 (3)注意到了社会要求和个人发展的统一 (4)注意稳定性与变革

23、性9、德育内容: (一)爱国主义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要把爱祖国与爱国家相对区分开来 (2)爱国主义教育要把民族自豪感与危机感结合起来 (3)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联系起来 (4)爱国主义教育要体现层次性。 (二)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核心) (1)要从理论上明确集体主义教育中的“集体”是“真集体”,而非“假集体” (2)集体主义并不排斥个人利益 (3)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要肯定个人主义的价值 (三)德目教育(道德条目) (1)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景中,赋予德目不同的含义 (2)要提升学生的德行动机和意图 (四)民主与法制教育 (1)要反

24、对极端民主化与无政府主义 (2)要发展学生的民主反思与批判意识及能力 (3)要重视学校的纪律教育 (五)理想教育(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 (1)要避免对三大理想作分裂式教育 (2)理想教育要注重理想的层次性 (六)心理品质教育(德育的基础)10、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理论,要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要向学生提供道德两难问题,而不是像传统德育那样,只是提供一种“正确的答案” (2)引起相邻发展阶段的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11、学校德育应该如何开展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呢? (1)让德育过程变成为一种师生双方心灵交流与沟通的过程 (2)德育中要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

25、受 (3)德育要做到动之以情和以情感人12、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在德育中要发展学生的道德行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德育要为学生提供一种“净化的环境” (2)德育过程中应该要注意引进成人榜样 (3)要促使学生在道德行为上经常加以练习,并适时加以强化,使其道德行为形成一种习惯13、品德中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行(道德行为)三要素的独特作用表现为: (1)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基础 (2)道德情感在促使道德认识到道德行为的转化中起着调节作用 (3)道德行为是一个人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支配下的实践,是个体品德的外在表现 总之,品德结构中的知、情、行三者是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

26、完整的品德发展必然是知、情、行三者的共同发展14、根据品德发展的这一规律,德育在培养学生的品德时,应该注意: (1)要注重品德发展的全面性 (2)要注重品德发展的针对性15、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他们的品德,应该注意: (1)要让活动具有“发展效应” (2)要为学生提供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活动 (3)要激发学生去积极自主地创造活动16、通过内部心理矛盾的运动形成和发展个体的品德,应该注意: (1)教师在向学生提出外在道德要求时应该要考虑到他们现在的品德发展水平 (2)要采取各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 (3)要促使学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17、个体品德的发展与形成具有长期性与反复性,应该注意

27、: (1)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逐步发展他们的品德 (2)要善于在德育中反复抓、抓反复、锲而不舍。18、德育原则: (一)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贯彻此原则应遵循的要求: (1)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道德理论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2)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二)疏导性原则 贯彻此原则应遵循的要求: (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 (三)长善救失原则 坚持这一原则应遵循的要求: (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四)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28、贯彻这一原则,应做到: (1)要尊重学生 (2)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要求 (五)灵活施教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应做到: (1)德育的要求和方法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个体特点与现有的道德状况 (2)德育要考虑施教的最佳时间点 (3)要考虑教育情境 (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要求做到: (1)要组织和建设好集体 (2)要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的力量影响和转变集体 (七)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 (1)要建立教师德育共同体,使校内德育影响一致和连贯 (2)对每一学生个体的教育要一致和前后连贯 (3)努力做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工作,使各方

29、面德育对学生的影响尽可能地达到最佳状态19、德育方法: (一)说服法(语言文字说服、事实说服) 运用说服法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说服要有明确的针对性 (2)说服要注重差异和时机 (3)说服要具有趣味性 (4)教师要以诚待人 (二)陶冶法(人格感化、环境熏陶、艺术浸染) 运用陶冶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情境 (2)与启发和引导相结合 (三)榜样法(典范、示范、典型) 运用榜样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好榜样(可接受性原则、真实性原则 、要多选择那些具有道德智慧的榜样) (2)设法激起学生对榜样的崇敬之情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四)锻炼法(行为训练

30、、娱乐或休闲活动、社会实践、委托任务) 运用锻炼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教师要适当加以指导 (3)要严格要求 (五)奖惩法 奖励性反馈类型:(1)通过给予学生他所喜爱的反馈,如各种表扬 (2)减少学生所不喜爱的,如撤消学生已有的处分 运用奖励时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将物质性奖励与精神性奖励因素统一起来(2)将即时奖励与延时奖励统一起来(3)将外界的奖励与内在的自我奖励统一起来(4)将目的性的奖励与过程性的奖励统一起来(5)将奖励当事人与激励其他人相统一在实施惩罚时,教师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尊重性原则 (2)伦理性原则 (3)最少性原则 (4)确定性原则(5)

31、灵活性原则 (6)捣源性原则 (7)延时性原则20、师德规范的核心内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21、教师践行“爱岗敬业”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忠于职守,尽心尽力 (2)献身教育,甘为人梯还需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三个关系:(1)正确看待教师的作用、地位和待遇,从而增强作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光荣感(2)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3)正确认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22、教师践行“教书育人”,应该遵循以下要求: (1)钻研业务,勇于创新(2)严谨治学,一丝不苟(3)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教育性功能23、教师如何做到为人师表呢? (1)为人师表要具有全面性 (2)为人师表要具有内在性 (3)为人师表要具有“

32、度”24、如何看待有偿家教? 我们认为,不能一概否定有偿家教,要区别对待。如果一位教师把自己职责范围内应尽的教育教学义务变成“有偿家教”,收取额外费用,这就严重违背了廉洁从教的要求。但是,如果教师做好了自己分内的工作,他把业余时间用来进行家教,赚取一点外快,我们认为不值得谴责。现在毕竟是市场经济,老师在没有妨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特长给那些学业滞后的学生补补课,或给他校的学生做点家教,收点合理的劳务费,这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利于改善教师的生活水平。25、我国师德规范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教师职业的特点 (2)过于抽象空泛 (3)存在着“不当”的现象 (4)师德规范

33、的罗列上存在着重叠现象26、教师劳动特点的要求: (1)从劳动目的上看,教师的劳动不是表达他自己的目的,而是反映了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2)教师的劳动过程具有集体性和综合性特点 (3)教师劳动成果的显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7、教师存在着的四个不当的欲望,使教师职业道德走向失范: (1)物欲膨胀导致师德堕落 (2)权欲膨胀导致师德丧失 (3)名欲膨胀导致师德丧失 (4)情欲膨胀导致师德堕落28、职前教育中的师德教育: (1)通过大学“入学教育课”强化教师的专业思想 (2)设置专门的师德教育课程 (3)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师徒教育 (4)在教育实习中加入师德教育内容29、职后教育中的师德教育: (1)实践 (2)拜师 (3)自我修养(反省、慎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