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归纳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5003837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归纳(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实用文案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整理唯物论原理归纳(认识世界与追求真理)名称原理内容方法论要求具体运用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 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按自然规律办 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针对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方面的材料,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 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也是物质的。 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尊重社会的客观性、物质性,按社会

2、发展规律办事。1、国家各种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2、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发展循 环经济战略的提岀与落实。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岀与落实。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由国情决定。5、各种财政制度政策,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实施。6、家庭消费与国情和家庭收入相适应。7、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8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9、农村税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10、适时发展旅游业,开展红色旅游。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及其构成要 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它

3、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 际岀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反 对主观主义,反对“上帝创世说”。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 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岀发,实事求 是,主观符合客观。意识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

4、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 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克服错误 的思想意识。消沉,丧失。11、八荣八耻的提岀与实施,和谐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12、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岀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 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 岀发,实事求是; 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 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克服 错误的思想意识。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 物质

5、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离开了运动谈物质和离开了物质 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看待和分析任何事物,都不能把它看 成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 事物,不能静止的看问题,一切要以时 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我们既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又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 动的唯心主义观点。生命之树长青;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坐地日行八千里,巡天遥看一干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不是风吹翻动,是仁者心动”,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运动和静

6、止辩证 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 条件的和暂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 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统一。 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 又要看到 事物的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 静止的统一。 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和相对主义诡辩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认为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否认相对静止的错误观点。飞矢不动: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 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 造,也不能被消灭

7、。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 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 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 惩罚 但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 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 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1、纸币的发行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2、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调控。3、企业的改革与发展。4、农业基本建设,农业生态建设以及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5、在现代化建设中,把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 建设结合起来,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一致,促进人与 自然的和谐相处。6、量力而行,尽力而为。7、既

8、要命令自然,有要服从自然。8人类对宇宙、太空的探索,破译密码,基因组图谱等。9、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 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 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 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 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认识论原理归纳(认识世界与追求真理)名称原理内容方法论具体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 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

9、导作用;错 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同时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 用。分析和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时,要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与时俱进。1、各种理论、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形式、发展实施。2、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3、“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 4、精神文明 重在建设,扶贫重在落实。5、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6、不登高 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7、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以高尚 的精神塑造人。8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9、理

10、论一经群众 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理的条件性和具 体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 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 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论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 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 能正确对待错误。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 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 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 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 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 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 世代延续

11、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 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 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它是一 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 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 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永恒的使命。1、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邓小平理论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3、善于理论创新,鼓励创新思维,树立创新意识,坚持与时俱进。4、反对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观点。辩证法原理归纳(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名称原理内容方法论具体运用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

12、有一个 事物是孤立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 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 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 的关系。2、发展循环经济3、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理更生的原则,又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 本国策。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 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 主观随意性。 人对事物的联系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 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联系,改变事物的 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1、拔苗助长;乌鸦叫

13、丧;喜鹊叫喜;8发6顺等违背联系客观性。2、互联网发展;青藏铁路建设;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外交关系的 建立等在尊重客观性基础上建立的新的联系。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1、发展循环经济,废物变宝物。2、各种外交关系的建立,国家间的合作。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 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 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

14、会影响到部分。(原理内容一定要重点掌握)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 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 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 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1、经济特区、开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整个现代化建设;2、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维护中央权威,保证全局利益,反对地方 保护主义;3、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4、成语、俗语(如: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不谋 万事者,不足谋一时;等)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是由相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 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

15、结构的优化趋 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既要着眼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岀发认识事物和系1、田忌赛马。2、“鸟巢”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方案。3、多浆船的设计,“提要钩玄”、“八面受敌”读书法(本第 59页)向)。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 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 于这一事物的完整正确的认识。4、国务院大部制改革不是简单、单纯的机构合并,而是一项复杂 的系统工程。发展的普遍性发展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 养创新精神。1、 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事

16、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 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 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呵护新事物的幼芽,促 使其成长壮大。 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 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 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1、申奥、入世的历程2、国际形势的总趋势与不稳定因素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 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 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 变,又在新质的基础

17、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前不断前 进的过程。(原理内容一定要重点掌握)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 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原有的性质 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1、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农村产业结构 调整。2、企业的兼并,破产。3、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4、腐败分子的蜕变。5、成语俗语,不积蛙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 流,无以成江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趾之疾, 丧七尺之躯等。6、国务院大部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

18、要稳妥实施,循序渐进。矛盾的同一 性和斗争性 关系(矛盾的观 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区别:矛盾的同一性包括矛盾双方的 相互依赖和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实质矛盾 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 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 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着事物不 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 持两点论、两分法。1、对人、对事的评价要一分为二。2、一系列“两手抓”。3、“双刃剑”4、人民币升值/贬值利与弊。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在于一切事物

19、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 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 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承认矛盾,分 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 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 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同病异治”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 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2、一国两制的提岀。矛盾的普遍 性和特殊性 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 般和个别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

20、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 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岀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 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 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它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 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原理内容一定要重点掌握)要求我们在普遍性原理的指导具体分析矛盾的特 殊性,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认识事物要遵循由特殊T普遍T特殊的科学认识顺 序.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3、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

21、合;解剖麻 雀,抓好典型;一叶知秋,一燕知春,窥一斑而见全豹。4、各种改革试点,如高考改革、农村改革试点等。5、“示范” “榜样”“有益尝试”等主要矛盾和 次要矛盾辩 证关系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 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 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 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它处于从属地位的、对事 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 化。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做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 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 理好次要矛

22、盾。坚 持 两 占 八、 论 与 重 占 八、 论 的 统主次矛盾主要侧重于解决问题1、抓问题;抓工作,课本中用于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但一 般情况下指主次矛盾比较。2、发展是主题,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成语、俗语如:牵牛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擒 贼先擒王;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 根桩。5、关键词:重点、关键、中心、重心等。矛盾的主要 方面和次要 方面辩证关 系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 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支配地 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

23、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 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要相互排拆, 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看问 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首先 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本质 和主流,又不可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主次方面主要侧重于分析问题1、评价人和事。2、分析利与弊(双刃剑)。3、对形式的判断与分 析如:经济形势、政治形势、国际形势等。4、有关性质的确定。5、成语、俗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不积不足以成 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买犊还珠。6、关键词:主流、支流、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辨方向、识大局。辩证否定观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24、,即自己否定自己, 自己发展自己。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做到“扬弃”2、文化创新 特点: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 内容: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 肯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 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 素。 实质: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原理内容同样是重点)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3、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体现了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 命批判精神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

25、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 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 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 性方面去理解。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 命的和创新的。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 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 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岀新问题,敢于 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不破不立,小疑小进,大疑大进。人生观、价值观原理归纳(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名称原理内容方法论具体运用社会存在 和社会意 识辩证关 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 动的反作用

26、。落后的社会意识 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 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重点在原理内容)既要认识到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又要认识到社 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 用,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1、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反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 乐主义等错误倾向。2、三个文明协调发展。3、深入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

27、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单独考原理内容的几率较大)我们要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改革生产关系中与生 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建立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 产关系,从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类改革:如: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 改革等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 筑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改革要改变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发展不相适应 的部分,使上层建筑更好地

28、促进经济基础的完善和发 展,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单独考原理内容的几率较大)人民群众 是历史的 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 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性变革的决定力量。坚持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1、“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2、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人生真正 价值在于 对社会的 奉献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性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

29、 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 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通过自己的劳动, 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 (社会价值),同时自己 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 得到社会对自己的承认, 从而实现了对自己我 的满足(自我价值)。 (原理内容同样是重点)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对每一个人的价值进行评价时应该主要看他的贡 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 民贡献了什么。全国道德模范人物评选活动、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 为具有必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原理内容同样是重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岀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 选择。(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 民的立场上)1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党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3、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反对个人主义价值观。4、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反对地方保护主义5、树立和坚持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6、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7、应试教育价值观向素质教育价值观的转变。标准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