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课堂提问策略研究”校本研究活动计

上传人:细水****9 文档编号:64997320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语文阅读课堂提问策略研究”校本研究活动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阅读课堂提问策略研究”校本研究活动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阅读课堂提问策略研究”校本研究活动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语文阅读课堂提问策略研究”校本研究活动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阅读课堂提问策略研究”校本研究活动计(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语文阅读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校本研究活动计划一、 活动目的: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通过“教育叙事教育网志教学案例”,充分感受到以校为本的朝露式研究的生命活力,也充分体验到这种草根化的研究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它们促使教师与自我对话,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同伴对话,不断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但是,这种对话中的自助、互助多为同层级的横向支援,由于缺乏不断深入的纵向引领,缺乏以共性问题为主题,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缺乏专家、骨干教师的协助与带领,致使这种自助、互助常常囿于同水平的重复,实践的改进与理论的生成呈现出低效性。教师的群体智慧也最多呈现出简单的1+1效应。因此,只有构

2、建一个教、学、研、训合一的平台,才能聚合集体智慧,促使教师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引领完成实践与理论的对话。今年我们在省教科所指导下,在教育叙事、教育网志、教学案例的基础上,着重在开展了以“案例教研活动”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探索。二、 活动时间:2006年8月1日2006年8月30日三、 活动地点:禹化小学校内四、 活动内容:1、关于提问的效率问题2、关于提问层次性问题3、关于提问的频次问题4、关于提问难易度问题5、关于提问时机问题6、关于提问教师的反馈问题7、关于提问后学生回答情况8、关于课堂提问的课后调查五、 活动方式:(一)案例分析:将搜集到的各种材料以案例的方式

3、呈现出来,供教师研究、交流;(二)讲座:对于调查中的发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尤其是知识性的问题,尤其是知识性的问题,以讲座的方式进行集中授课;(三)探究式学习活动:组织开展一些典型性活动,让大家领会可持续发展的态度、价值观,并在活动中进行广泛的交流、研讨;(四)课堂教学展示:组织2位教师上观摩课,展示自己课堂渗透的技能以及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技巧;(五)经验交流:教师以小组等方式交流在研究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六、 活动具体安排:1、8月1日,召开语文组专题研究会议,开题。2、8月2日8月8日,学习观察方法;设计观察工具;指导写作案例。3、8月10日, “课题中心组”召集“语文学科教学研究组”的全体成

4、员对这次活动进行周密计划和部署。4、定在8月13日上午第三、四节。接着我们针对两节即将执教的语文课卧薪尝胆明确了小组成员进行课堂观察的具体任务。5、2006年8月13日上午10:20,上午第三节课。6、8月14日下午4:006:00,学校会议室,全校语文老师聚集一堂。7、8月15日上午10:00,会议室,“语文学科教学研究组”的成员又集中到一起,汇报自己的观点,对有些问题达成了共识。8、8月26日上午10:2011:50,两位教师分别在自己的教室用另一批学生再次执教卧薪尝胆一课。9、8月28日,对该研究活动进行总结。“语文阅读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校本研究活动实录“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朱熹观书后所得,其实校本研究也是如此。如果说校本研究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田野,那么我们精心搭建的活动平台则是这片田野上一方方清澈如镜的水塘,不断推进的策略则是使水塘清清如许的源头活水,它们的适时、有效运用使我们的校本研究呈现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妙境界。 题 记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通过“教育叙事教育网志教学案例”,充分感受到以校为本的朝露式研究的生命活力,也充分体验到这种草根化的研究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它们促使教师与自我对话,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同伴对话,不断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但是,这种对话中的自助、互助多为同层级的横向支援,由于缺乏不断深

6、入的纵向引领,缺乏以共性问题为主题,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缺乏专家、骨干教师的协助与带领,致使这种自助、互助常常囿于同水平的重复,实践的改进与理论的生成呈现出低效性。教师的群体智慧也最多呈现出简单的1+1效应。因此,只有构建一个教、学、研、训合一的平台,才能聚合集体智慧,促使教师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引领完成实践与理论的对话。今年我们在省教科所指导下,在教育叙事、教育网志、教学案例的基础上,着重在开展了以“案例教研活动”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探索。下面是我校开展的“语文课堂提问策略研究”案例教研活动情况记实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确立研究主题(一)梳理

7、问题:吹尽黄沙研究问题是教学案例的核心,是参与式培训的生命所在。问题到底从哪里来?校本研究“自下而上”的显著特征决定了研究主题产生的路径。只有植根于课堂教学,指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共性问题才具有研究价值。因此,我校“校本研究课题中心组 ”面向全体教师搜集平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谁知,当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深入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冷静地审视,沉静地反思的时候,竟然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困惑。在问题汇总时,我们喜忧参半,面对覆盖各科教学方方面面的一百多个问题,我们欣慰于教师研究的激情和激情中的冷静思考。但是面对如此繁杂的问题又觉得茫然无绪。于是中心组成员在一起将这些问题整理归类,形成一棵问题树,它主要包括教

8、学环节研究、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教学内容研究、教材研究等几大类。在这个枝繁叶茂的问题树上,怎样才能找到我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应该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中来,从问题生长的地方课堂教学中来。于是我们又改变策略,以教研组为中心分类搜集问题。在问题的再次筛选中,老师们强烈地感受到“课题真的不在领导的办公桌上恭候我们,它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以研究者的眼睛去发现、去分析”。在强烈的参与兴趣和探索欲望的驱使下,仅一天,各教研组的问题就递交到了教导主任的桌上。这次问题相对集中一些了,每个教研组梳理了10多个问题。但是各年级站在各年段提出的教学问题缺乏共性。怎样提炼一个指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共性问题成了我们参

9、与式培训的首要任务。经过了漫无目的撒网式搜集和基于定向的整理,我们感觉还是没有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聚焦点,主题的寻觅陷入山重水复的境地。(二)提炼问题:蓦然回首正在我们为案例问题犯愁时,我们正好组织了一次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以此为契机,我们组织语文老师听课。通过地毯式的听课,我们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提问”作为重要环节和因素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提问的恰当运用能及时反馈课堂教学信息,揭示教材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收到良好教学效果。可以这样说,一堂课的组成存在于教师的提问之间,教师的提问水平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提问

10、技能是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是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的课堂提问缺乏策略导致问题泛化和浅化,严重影响了课堂提问功能的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主体地位在教师问题的步步紧逼下正逐渐丧失。这一现象的存在也影响了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因此,教师迫切需要通过对提问的类型、提问的发生情景,提问的语言、提问对学生学习及心理的影响进行观察、反思、改进,来提高自己的提问技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因此,我们决定就从“课堂提问”入手,将“课堂提问在语文阅读课教学中的策略研究”作为主题,组织语文教师参与这次“案例分析教研活动”,以引领我校教师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

11、专业成长。于是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制定了案例分析教研活动计划,决定以两堂语文课为载体,从课堂提问策略的各个角度进行课堂观察、分析、反思、改进。二、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一)计划: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1、培训即时即地(1)学习观察方法“听课前进行培训!当了几年教师,我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一位老师在研究日记中这样写到。是的,课堂观察一种全新的研究方式,对于每个老师来说都很陌生。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纸笔加经验判断的听课方式,要求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设备、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进行相应的研究,做出接近事实的判断。而课

12、堂观察方法是教师认知领域的盲区。“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补什么!”是参与式培训的显著特点,也是当下研究的迫切需要。中心组组长杨校长针对这一情况充分发挥校长作为研究首席的作用,给老师们作了“即时、即地”的理论和技能培训。他从“课堂观察”的意义、概念、内容、“课堂观察”的方法以及“课堂观察”的过程与步骤为老师们做了精辟的报告。通过培训,老师们明白了“课堂观察”与传统意义听课的区别, “课堂观察”的分类,观察的技术方法手段等。杨校长关于“课堂观察”的一番实实在在的指导,打消了老师们的畏难情绪,增添了做好这次案例研究的信心。很多老师培训后,不无感慨地说:这个听课培训真及时呀,我知道了这次听课角

13、色和角度的变化,即由一个关注教学流程的观众变为了一个关注教学环节问题的医生。同时还要求教师围绕研究主题进行自我研修式培训,为案例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上网、查资料、听讲座没有硬性的学习任务,没有领导的检查督促,只有如饥似渴,只有聚精会神,原来源于内部需要的学习竟是这样充满魅力!(2)设计观察工具在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们根据相关理论和案例主题要求组织教师设计了课堂观察工具。分别形成了课堂提问问题水平检测表课堂提问中学生行为观察表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课后对课堂提问效果检测分析表。课堂提问问题水平检测表主要按问题的管理、认记、推理、创造、批判等几个层次来检测教师的提问水平。课堂提问中学生行为观察表

14、主要从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度,对问题的探究程度,对问题的表达、倾听等方面来观察学生行为。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主要按提问方式、答问方式、理答方式三个类别来统计频次。课后对课堂提问效果检测分析表主要从最感兴趣的问题、印象最深的问题、解决最好的问题三个方面来考察提问效果。(3)指导写作案例案例是案例教研活动的重要支撑,为了帮助教师在进行课堂观察后形成以供研究的案例,教导处王同军组织研究组成员学习了有关案例写作的相关知识。并根据我们这次活动特点建议教师按以下步骤和方法来形成案例。操作流程参考方法任务驱动(含观察目标、方式)讨论(观察的重点、要求)课堂观察(实录教学过程)现场观察技术 录像带观察技术课

15、后调查(教师和学生)访问、座谈、问卷分析判断(概括、比较、归纳)资料分析、数据分析撰写案例(逐步清晰与修改) 写草稿评议修改使用2、分工小组合作8月10日,学校会议室,“课题中心组”召集“语文学科教学研究组”的全体成员对这次活动进行周密计划和部署。为了使我们这次教研活动更真实,反应的问题更客观,我们决定请小组成员中的任教课杨晓霞老师和朱学义老师为我们各上一节研究课,为老师们的“课堂观察”提供真实的素材。两位执教老师心存疑虑,怕自己的课上不好,成为众矢之的。我们耐心地做工作,让她们就把这节课当成一节常规课来上,当着一个教研活动的例子,只供教师对共性问题进行反思,并不用来考核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希望

16、他们的教学在老师们的诊断与分析中得到提高。在我们的鼓励下,她们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决定选取苏教版人教实验版教材三年级课文卧薪尝胆作为执教内容,时间定在8月13日上午第三、四节。接着我们针对两节即将执教的语文课卧薪尝胆明确了小组成员进行课堂观察的具体任务。为了便于课堂观察,我们通过讨论列出了观察提纲。具体如下:1、卧薪尝胆一课中,两位老师一节课分别提了多少个问题?在这些问题中你认为哪些问题效率最高,哪些问题效率一般,哪些问题无效率?为什么? 2、卧薪尝胆一课中,两位老师提问时机把握好的有哪些问题?哪些问题在时机把握上有待商讨?为什么?3、两节课中学生分别回答了多少次问题?老师反馈了几次?你认为多少

17、次反馈是有效或恰当的?为什么? 4、记录课堂提问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及情况,分析回答问题的学生占全体学生的比率;计算、归纳课堂提问的覆盖面;调查学生对课堂提问的态度以及印象最深的问题是什么?5、在两位老师的课堂提问中,难易适度的问题有多少个?偏难或偏易的问题有多少个?为什么?6、你认为这两节课中最能体现教师提问艺术性的问题有哪些?为什么?(每人必须讨论) (二)观察:横看成岭侧成峰问题来自于课堂,必然研究在课堂。2006年8月13日上午10:20,上午第三节课。“语文学科教学研究组”的成员带着观察任务和观察工具,满怀期待走进了教室。与此同时,照相机作为课堂观察的辅助工具,作为忠实的“观察者”也

18、进入了紧张的工作之中。“课堂提问”成了老师关注的焦点。提问的频次,提问时机的把握,所提问题的有效性和艺术性,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等等都被作为重点进行了观察。记录、统计、访问、老师们在忙而不乱中审视课堂,反思同伴的教学行为。调动以前的教学经验和所学教育理论分析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实际问题。老师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课堂提问,对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尽相同甚至相对的看法。“请同学们读课文,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只什么样的狮子?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如何把这篇课文读懂?”对于这一问题,有的老师认为提问偏难,有的认为恰恰是课中的亮点。对授课教师教学语言的看法,有的老师认为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提问用语过于书面

19、化,有时候孩子听不懂。就出现了冷场。书面化的语言把课文的难度拔高了。有的认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诗化语言,应该提倡,学生不懂不要紧,因为这正是一种耳濡目染。有的认为教师如诗如画的语言,对学生起到了很大的感染作用。但诗化语言运用的时机应把握好,主要应运用在总结、过渡、开课等契机中,而在提问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生理特点出发,精心设计问题的措词,让学生明确问题指向,从而深入思考。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三)反思:一石激起千层浪各抒己见激情与智慧交响观察是为了反思,而案例是反思的最好载体。传统的评课就是大家坐在一起,以多栽花少栽刺为原则,最多每个人三、五分钟的发言。对教学的改进不能起到根本作

20、用。这次却让许多老师大伤脑筋。以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方法为主。而且每个听课教师必须在两天之内写出观察案例。要言之有理,就必须恶补理论,要言之有物,就必须有效运用观察信息。压力之下有动力,老师们学理论、查数据、看录像,和小组成员作统计、做分析,通过两天的忙碌,终于完成一份课堂观察案例。8月14日下午4:006:00,学校会议室,全校语文老师聚集一堂,倾听研究组老师的讨论发言。以下就是老师们的讨论片段:关于提问的效率问题朱老师:卧薪尝胆是一篇课文,它为学生自主读书,自主发展设计了一个自由空间。老师的提问是针对课型来设计的,最有效率的问题是能统领全文的问题:为什么叫“卧薪尝胆”我认为具有思维的多维性,

21、多变性,趣味性的问题是最有价值的。在这两节课中,我认为效率一般的提问有两处,王老师执教的一课在开课的时候有一个媒体的展示(效果不好):“请同学们看录像,你想用哪些词语来概括卧薪尝胆的意思?”这个问题效率一般。另一处,和朱老师商榷,描写勾践举动,杨老师认为在这里处理得很好,我觉得一般,课堂提问应该有预设,而我看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谈到的东西,感觉是被老师牵着思维走,我感觉到学生感悟到的东西基本上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的东西,没有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关于提问层次性问题张老师:在这里我想打个比方。课堂提问就好比一棵大树,有主干,主干上又生出一级支干,一级支干上又生出二级支干。两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

22、回的时候都设计了提纲挈领的主要问题:“为什么叫卧薪尝胆?”两位老师的表述不同,意思相近。教学都是主要围绕这个问题来进行的。打个比方,两个教师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主问题,一类是由这个主问题延生出来的一级子问题,再一类是由这个一级子问题延生出来的二级子问题,好像是大树的枝干。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采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展示教学思路,循序渐进。在扩散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的选择上,两位教师都选择了以扩散式提问为主。如果提问过于收敛,缺乏扩散,就不易激起学生兴趣,而正是由于老师这样选择,才使课堂显得有生机,而不是死气沉沉的。整体来看,两位老师课堂提问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都注重由浅入深,循序

23、渐进,在扩散式和封闭式提问的选择上,都选择了以扩散式提问为主。但是两个教师的问题都比较单向,缺少互动。关于提问的频次问题李老师:就回答问题次数及回答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我作了一个统计。三三班是52人,三五49人。从发言次数和学生在课堂提问的态度来看,有的一节课发言了五六次,有的发言了两三次,还有的一节课发言次数为零。我们对学生没发言的原因进行了调查,有的是举了手老师没点,有的是没想好,有的是根本没想,发言面比较窄,课堂提问的气氛也比较沉闷。关于提问难易度问题张老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了提问,进行了科学的安排和艺术的组织。我认为教师提问的难易程度,应该是由浅入深,逐级而上,让学生跳一跳就能

24、够得着。据此,我根据课堂上的观察和记录发现,朱老师一共提出了十八个问题,难易适度的是十五个,偏难的问题一个,偏易的问题有两个。杨老师执教时一共提出了十四个问题,其中难易适度的问题有十二个,偏难的问题有一个,偏易的问题有一个。偏难或偏易是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和教学大纲要求来断定的。针对我所研究的关于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问题,我查找了资料,难易系数等于回答问题的人数除以总人数,这个数据在0.3-0.8之间,属于难易适中。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判断有多少学生能回答老师的提问,不易操作,难度系数如何计算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关于提问时机问题张老师:针对我们组研究的时机问题,应该说这两节课教师提问的时机把握得比

25、较恰当,也反映了课前对自己问题的精心设计,环节和流程也基本上是按照教师预设来进行的,具体来看:1,开课之初,以问题导入,以激发学生兴趣。把新知和旧知紧密联系起来,引发学生思考。2,分析理解之前,教师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预设中心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高效的分析、理解,突出了提问的整体性。3,在分析理解的过程中,教师有效地发挥了诱导作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住了课文的价值取向。4,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时,教师虚拟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把学生带到真实、具体的情境中,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情感。关于提问教师的反馈问题李老师:我所关注的问题是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反馈了

26、几次?多少次反馈是有效或恰当的,为什么?根据听课后统计,朱老师和杨老师在课堂上分别反馈了16次和33次。其中,杨老师反馈的33次中,我认为有效反馈12次,恰当反馈18次。教师的反馈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正确处理来自学生的信息,适时适当进行反馈,积极发挥信息反馈的作用,可以说是教学艺术的学问。我认为在杨老师的这节课上,教师的反馈做到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反馈具有激励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二是反馈较及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在认真倾听之后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果,我们每位教师在课堂40分钟内当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学生会受益

27、非浅,课堂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关于提问后学生回答情况王老师:两位教师的课堂是融洽的,和谐的。我们组研究的问题是两节课学生分别回答了多少次问题,次数是否恰当,在两位老师的课堂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围绕:“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小狮子有哪些特点?”来展开学习的。在短短的40分钟,三三班的同学回答了30次问题,三五班回答了四十五次,从三十和四十五这两个数字看出,在课堂上,老师一问一答,一问数答,此起彼落犹如一场“高速度”、“高频率”的对话竞赛,可谓热闹!虽然课堂提问效果的好坏不单纯取决于提问的数量,但一堂成功的阅读课必须保证师生间一定的课堂交流量,即一定的提问次数,而且提问的覆盖面要尽可能

28、少,让每个学生都有课堂交流的机会。教师对课堂所提的问题应精心准备,要严格控制好量,即质量和数量关于提问后学生的学情观察张老师:我是从学生的学情来观察这节课的。通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情况,不仅对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了记载,还对每一个问题都作了数据统计和分析。我发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发言面很窄,学生发言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化体验不够,或者说,这两节课都存在学生思维不广,体验不深,甚至出现比较明显的错误。关于课堂提问的课后调查李老师:昨天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我是负责对两个班学生进行课堂提问的课后调查:“你还记得住老师提出了哪些问题吗?你印象最深的问题是什么?”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三点,凡是学生亲

29、自动手动口操作的问题,学生印象深刻;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较紧的问题,学生印象较深;三是课堂交流中教师强调比较多的问题,学生印象比较深刻。从这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问题来看,我认为并不能说明教师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新意,学生很乐意学习。从学生的发言面来看,并不能说明教师的提问能够吸引学生,或者说学生学得很有兴趣,学生学习的情绪并没有调动起来,这一课学生应该非常喜欢学,但在课堂上并没有看到有学生争先恐后发言的场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有价值的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使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达到和谐统一,让学生“带着问号进课堂,带着句号出课堂”。观点在讨论中碰撞、交锋、提

30、升,经验在讨论中被审视、被反思、被分享。老师们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来分析教学活动中的课堂提问问题,不仅有感性的生动的素材,也有精彩纷呈的理性思辨。感性与理性齐飞,激情与智慧交响。至始至终的热烈气氛让我们感受到了教师主体意识觉醒后的巨大激情和专业能力发展的巨大潜力。理论交锋、思想互联,彼此批判又彼此悦纳,他们在这一课题上的专业争论和专业见解使整个讨论活动更像一个精神盛宴,让我们享受交流、享受学习、享受研究。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我们自己校内的专家正在这样的活动中渐渐成长。时间似乎在会场外流逝,直到六点半,老师们还意犹未尽由于时间关系,讨论只好暂时告一段落。最后教导主任对老师们的发言做了一个简单的综述

31、。讨论结束后,冯校长对我们的这次教研活动进行了评价和总结。首先他肯定了我们的这种研究方式把校本研究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我们采用了比较科学的方法“课堂观察”组织教师进行诊断式的研究,以梳理的问题切入,然后通过讨论、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学,这正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校本研究。随后用一句话总结了我们的这种“融入课堂教学”、“融入集体备课”的研究方式:“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研究,教学即行动,交流即互助,学习即引领,效果即成果”。最后对怎么完善我们的研究方式,叶所长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叶所长的肯定和指导使老师们倍受鼓舞,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和动力。形成共识开放未终结8月15日上午10:00,会议室,

32、“语文学科教学研究组”的成员又集中到一起,汇报自己的观点,对有些问题达成了共识,有的还在争论。例如,老师们对“课堂提问的覆盖面和课堂交流中老师的反馈”达成了共识,认为课堂提问的覆盖面要尽可能广,让每个学生都有课堂交流的机会。而且在课堂交流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及时有效的反馈,可以借助体态语言,传递信息;也可以运用口头语言,客观评述。在评述中教师一要多用表扬艺术;二要善用引导的艺术,提问启发,要“引而不发跃如也”。在“课堂提问的难易把握”上,老师们一致认为课堂提问的难易应结合教材、结合学情从实际出发,做到适度、恰当。一方面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教师要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特点、教学要求、教学重难

33、点,设计“精”而不“繁”,“深”而可及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从而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来确定问题的难易度,不致偏难或偏易。(四)改进:俯仰流连 疑是湖中别有天在观察、分析、反思的基础上,我们重新设计,进行了又一轮的行为跟进。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我们对还存在争议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形成了新的观察提纲。两位执教老师在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后,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新的教学方案。于8月26日上午10:2011:50,两位教师分别在自己的教室用另一批学生再次执教卧薪尝胆一课。在这次的听课过程中,老师们对课堂观察的方

34、法掌握的更加娴熟,两位教师的课堂提问注意了策略的恰当运用,问题的层次性和指向性得到了加强,时机把握更为准确,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第二轮的课堂观察结束后,星期五的下午,从两点到五点。老师们又集中在学校会议室,开始了再度分析,在讨论中,老师们根据课堂观察情况总结了两位教师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改进情况,并针对自己观察的问题,提出了新的问题。课题组将教学中新问题梳理后供以后案例教学用。“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从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生成新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教研活动使课堂教学在理性光辉的观照下洋溢着蓬勃的生命活力。三、问渠哪得清如许

35、为有源头活水来“春风吹绿万竿竹”,通过这一活动我们不仅看见了摇曳多姿的满眼绿色,更听见了成长拔节的美妙音乐。我们在思考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收获,强烈感受到了校本研究因之“校本”的蓬勃生命力。“语文阅读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校本研究活动自评1、通过这次案例教研活动,我们探索出了“梳理观察提炼”的校本研究课题确立模式。这个模式充分显示了课题确立“自上而下”的显著特征。通过“梳理” 聚合问题形成了有序的问题树;通过“观察”,发现共性问题;通过提炼,从共性中找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即确立课题。这个模式的实践,不仅使学校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整体把握和清醒的认识,也使教师学会了发现问题的方法,使培训

36、更具有针对性。在课题的确立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教师具备一定诊断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使我们深切认识到校本研究的课题必须“基于教学、在课堂中、为了教学”,才具有研究价值。“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提问策略研究”就像投进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块巨石,它在语文教师中掀起的波澜我们也始料未及,老师们空前的研究热情,笃实的研究态度,显著的研究效果都是传统的教研活动无法比拟的!实践证明只有指向解决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研究才可能激发教师的研究激情,回归教师研究的主体地位,使得科学研究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2、成功打造了以案例教研活动为载体的校本培训平台。这一平台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者、受训者四个要素,

37、以提高教师课堂提问技能、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去学习、去改进实践的能力是本次培训具体目标,它在整个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两节阅读课中的提问策略及链接到的相关理论是培训的主要内容,它是活动的载体和媒介。课题中心组是培训的主体,既是组织者、指导者也是研究者。教师是受训的主体,既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在自己研究的“点”上所站的高度,钻研的深度,涉猎信息的广度,运用信息的精度,让我们刮目相看。它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案例是解决问题的源泉,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是理论生长的故乡”。将这一聚“教、学、研、训”为一体的活动方式融于日常的教研活动中,不仅适用于语文学科教学这一课题

38、的研究,也可以推广运用到其后续课题的研究,辐射到其他学科,甚至学校层面的课题研究。3、这一活动方式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方式给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专家”的转变提供了有效平台。它使教师通过在案例描述的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通过交流、协作、共同学、集体内部的专业争论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一活动迫使教师围绕课题进行了专业知识学习,他们不仅掌握了课堂观察的相关理论、方法、技能,还在课题研究中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促进了教师反思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外显线了教师的缄默知识。从而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它是培养我们自己校内专家的肥沃土壤。我们的思考:1、这一活动方式对学校领导和教师都

39、提出了挑战。它要求学校领导必须充分发挥研究首席的作用,要有厚实的理论储备,较强的组织教师选择、确立课题的能力,精心设计、实施案例活动的能力,指导理论与实践的能力。如果缺乏本校内部高层次的专业引领,缺乏大面积高素质的教师资源,这一活动方式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使开展也会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表面上轰轰烈烈,而实质收效甚微。2、这一活动方式教师参与面广,周期长,投入人力、物力较多,从正面来讲,它面向大多数教师甚至是全体教师 ,有利于调动教师主动研究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整体研究水平,有利于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构建学习共同体。但是大规模的研究活动参与面之广常常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大面积调课无形中增加了教导处的工作压力,集中反复听课、评课又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因此,如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机制使之日常化,制度化是值得我们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总之,这次案例教研活动的成功开展让我们感慨颇多,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看到了教师自主地通过研究对自身职业价值的追问,他们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为有源头活水来”是这次活动也是所有研究成功的应有之义。“天光云影共徘徊”是这次活动更是校本研究带我们进入的美妙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