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论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64978128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社会工作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社会工作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社会工作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理论(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社会工作理论导言:课程安排一、讲课安排本课程分六讲完成第一讲:社会工作理论的基本问题第二讲:社会工作实务理论的主要议题与理论应用第三讲:心理动力理论与认知行为理论第四讲:社会建构论、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第五讲:女性主义、批判理论与反歧视理论第六讲:生态理论、社区发展与增权二、自习和讨论本课程两个星期讲授一次,另一个星期留给大家自学,主要针对上一讲的内容。从第二讲开始,每次留出部分时间,供大家讨论对上一讲以及/或者自学的收获。最后一讲结束后的第二个星期,组织一次全体讨论。三、考试课程论文:大家各自选择一种社会工作理论,结合各自的实习经验,写出30004000字的研讨性文章

2、,在最后一次全体讨论会时提交。第一讲 社会工作理论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做什么1. 社会工作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就其实质含义来说,大抵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人们认为社会工作是现代知识领域中的一门学科,具有自身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第二,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一种专业活动,致力于帮助个人、群体或社区增强或者恢复其社会功能,并且力图创造一种有利于其目标实现的社会环境。第三,社会工作的存在和发展并不取决于定义,而是取决于可观存在着的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是一门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的应用性的综合学科。2. 社会工作的实践包括:帮助人们获得可靠的服务;为个人、家庭、群体提供咨

3、询和心理治疗;为社区或者较大群体提供并改善社会卫生服务设施以及在有关立法程序中发挥作用。工作实践要求社会工作人员了解人类的发展和行为;对社会、经济、文化制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应有所了解。3. 社会工作者通常是指从社会工作专业毕业以后从事社会福利工作的人,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变迁的代理人,一个专门从事创造有计划的变迁的助人者。因此,他/她应当掌握对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开展工作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其职责在于管理和提供社会服务。一个社会工作者需要通晓与个人、群体以及社区所面对的困难有关的知识。在当今大多数职业日趋精细化之际,社会工作者依然要有较广泛的知识兴趣,这有点像全科医生。对二、社会工

4、作理论学科作为一个学科1. 社会工作理论的目的,是要告诉社会工作者,当他们从事社会工作时,他们究竟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以及怎么做。虽然关于怎么做,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方法或者甚至是一个技巧的问题,但关于方法或者技巧的选择,其实也包含着理论上的考量,包含着我们对不同社会工作场景、社会工作对象以及对象所面临的问题的理论把握。2. 社会工作者所做的工作,来自于社会的期望。现代社会发展,社会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多样化,催生了社会工作这样一个专业领域的兴起。3. 社会通过自身的各种需要和期待,形成或建构社会工作领域、社会工作机构,打造社会工作者队伍。社会工作对象(案主)所处的社会环境,他们的社会生活经历,他们的

5、困境和问题以及脱离困境和解决问题的要求,是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社会工作者必须理解这样的现实,决定自己的行动。4. 社会工作,即社会工作者的实务行动,通过帮助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改变他们的处境,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推动社会环境、制度和政策安排以及相关服务的供给状况,反过来又影响着社会的期望及其政治经济社会进程。5. 从社会工作这个学科来说,上述几个方面构成一个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元素,都在社会发展的脉络中相互影响,并且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6. 因此,对社会工作各个环节和各个元素的特征、联系、运作机制(逻辑)和影响的探讨,包括对社会(包括

6、其中的政治经济过程)、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案主)、社会工作者及其机构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对社会工作实务的原则、方向、目标、逻辑、方法的探索,对社会工作者及其机构的能力、绩效、影响的评价,共同构成我们建构社会工作理论学科体系的基础和主要领域。还要注意到,社会工作理论只能在社会工作的实践中被建立起来。三、理论是什么1. 理论的界定。理论,简单地说,是由关于现实的若干概念、范畴以及关于概念、范畴之间关系的判断组成的一种逻辑构造,是对关于世界的思想所做的有组织的陈述。2. 理论的要素。概念(范畴)和关系是理论的两个基本元素。(1)概念。概念是对多个现象之间的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概念具有以下性质,在进行

7、理论学习和运用时需要加以高度注意。概念、范畴具有抽象性。这一性质可能带来理解上的不一致性。因此,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对我们使用的概念有清楚的定义,以便他人能够理解。概念、范畴具有假设性。各种相关理论都有自己的概念,这些概念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假设性质,不管是涉及可以感知的具象物的类别概括,还是涉及不可以感知的非具象物的概括,都具有这样的性质。如果我们不了解概念背后的理论性假设,我们就会误解理论本身。(例如,社会资本概念的欧洲理解与美国理解;贫困概念在马克思理论、森理论、贫困文化论、贫困功能论中的含义也是不同的;含义的不同决定着针对贫困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也不同)概念应当具有比较清楚的定义边界,失去边

8、界的概念永远不会出错,但没有意义(例如,如果为了论证人都是自私的而把追求公众利益的个人理想也看成是一种“个人利益”,就没有意义)但不少概念、范畴当其被用于指称社会现象时可能具有不确定性,在社会急剧变迁时尤其如此(例如,“家庭”这个概念就是如此)许多理论上的概念、范畴与日常用语中的概念在用词上相同,但往往具有不同的含义。把握不好其间的差别,我们也会误解理论,在工作中闹出笑话甚至引起新的问题。(例如,性别概念的日常理解与性别理论中的理解有所不同)许多概念、范畴的理论含义与字面意义可能不同。对此把握得不好,也会出问题,顾名思义往往会导致望文生义。(例如,社会工作中的“非指令性”概念)许多概念、范畴具

9、有理论上的多义性,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理论甚至学科中往往具有不同的含义,有时甚至是含义相反。(例如,“道德”这样的概念在孔子理论中的含义就与其在老子的理论中的含义不同;“阶级”在马克思理论中的含义也与其在韦伯理论中的含义有别)任何概念、范畴都有其适用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出现偏差。(例如韦伯理论中的“价值中立”就有适用范围)不少概念、范畴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会有不同的含义。或者说,用一种社会文化背景中产生的概念来分析另一个社会中的相关社会现象,不一定准确(例如恩格尔系数)一些概念、范畴本身具有层次性,在使用这样的概念时要明确其使用层次。(例如,贫困就有所谓生存型贫困与发展性贫困这样的区别)(2

10、)关系。每一个理论命题都涉及对两个及以上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一个理论体系则是由若干这样的命题组成的。共变关系(例如,太阳镜与雪糕的销量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虚假相关问题)互动关系(互为因果)3. 理论的主要类型派恩从社会工作实务理论出发总结出三种类型的理论(1)作为描述模型的理论(models)。以结构化的形式,对社会工作实务中发生的事情进行概括性的描述。模型一般提取了活动的某些原则和模式,以便确保实务活动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模型帮助我们在处理复杂情况时进行具有一定逻辑的安排和组织。(2)作为视角的理论(perspectives)。这种理论表述的是关于世界的价值观

11、或者看法,帮助人们整理思路,有组织、有系统地思考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应用不同的视角,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维度去理解现实或问题。女性主义就是一种视角。一般地说,所谓视角,都具有主义的特征。在科学哲学中,也叫做范式。(3)解释性的理论(explanatory theories)。这种理论解释为什么一种行动能够导致或引发另一种特定的结果,以及这种因果关系发生的环境条件。(4)一般而言,在社会工作中,这样三种类型的理论并不是不相关的。模型给行动提供指导,解释性理论为模型提供论证和证据,作为世界观或者价值观的视角为我们的行动提供一致性。4. 理论的层次。理论的层次决定于理论探讨的问题所涉及的社会生活范围。(1

12、)宏观理论(2)中观理论(3)微观理论5. 理论形成的方式(1)归纳(2)演绎(3)可争议性6. 理论的功能(1)描述(2)解释(3)预测(4)指导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四、为什么需要社会工作理论1. 社会工作要成为一门专业,就必须有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1)社会工作成为一门专业是相当晚近的事情。弗莱克斯纳在1915年发表的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吗?一文中提出,社会工作想要成为一门专业,实现专业化,就必需拥有科学化的指出基础及在教育中有效表达的技巧。(2)E. 格林伍德1957年发表的专业的属性一文中指出,构成专业性的要素有五项:系统理论、专业权威、社会认可、伦理守则和专业文化。2. 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13、,涉及对社会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方法以及工作能力的理解。(1)社会工作的目标非常广泛,包括改善个人、家庭、群体、社区以致整个社会的状况。没有相关的理论作为指南,社会工作实务就很难有效解决相关问题。(2)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要帮助社会工作服务对象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而他们所面临的问题,通常总是包含社会和个体心理两个层面。我们要问以下两个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涉及非常丰富的理论思考,或者说,有巨大的理论空间。a. 是否存在案主的纯粹个人性问题?如何理解这些问题?b. 在哪些情况下,社会工作服务对象需要社会工作者帮助解决的问题具有社会性?什么是社会性(社会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是发展的、

14、变化的)?3. 社会工作实务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各种不同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因问题的不同而各异,大抵可以概括为四个层次。第一,解决某类具体问题的方法和程序;第二,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的方法和程序;第三,选择适当方法和程序来解决所面对的实际问题的方法;第四,设计切合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程序。有的著作指出,仅仅掌握第一层次的方法和程序的人,不能充当社会工作者,而只能充任社会工作者的辅助人员;当你所掌握的方法达到第二个层次时,可以担任社会工作助理;达到第三个层次是,可以充当社会工作者;而达到第四个层次时,可以担任社会工作督导。其中,从第二个层次到第三个层次的发展,取决于我们对理论的把握,特别是对那些

15、能够帮助我们了解问题成因、认识解决问题的条件,以及了解相关方法与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论的把握。而能否从第三个层次发展到第四个层次,则取决于我们能否针对各种问题来改进已有的理论,乃至建立新的理论,来帮助社会工作者解决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4. 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被概括为四种,即赋能(赋权)、联系、倡导和主动推动社会的改变。这样四种能力的获得,一方面需要广泛的实践锻炼,另一方面也需要理论的熏陶。(1)赋能能力。这是指社会工作者能够囊注个人或群体清晰表达他们的需要,澄清和确定他们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选择运用适当的行动策略,发展他们自身的能力,从而有效地解决他们的问题。这种能力不仅在咨询

16、时重要,在帮助人们组织集体行动以便自助的时候同样重要。(2)联系能力。这是指社会工作者帮助那些不知道如何或者从何处寻求帮助的个人、群体与社会上存在的相关服务机构取得联系的能力。在一些情况下,是一些服务机构雇用社会工作者前往需要帮助的人们的住处,向他们宣传本机构所能够提供的服务;在另一些情况下,可能是需要社会工作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从其他相关机构获得服务。其中都存在着帮助人们建立联系的过程,社会工作者相应地要具备帮助人们建立联系的能力。(3)倡导能力。社会工作者帮助人们解决仅靠他们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能会面临两种阻碍。一种阻碍来自需要帮助的人们自身,他们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不接受帮助,漠视社会工

17、作者提供服务的努力。另一种阻碍来自那些应当提供相关服务以解决人们的问题的政策执行机构,它们可能对社会工作者的行动不感兴趣,或者否定社会工作者的行动,甚至对其抱有敌意。无论在哪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要有效地达成目的,都需要进行所谓倡导。社会工作者需要收集有关信息,分析案主或者机构存在的问题,辩论和甄别案主的真正需要,发现相关社会政策存在的不足,从而形成合适有效的工作方案,说服案主积极参与帮助他们自己的活动,说服相关政策执行机构积极提供案主所需要的服务,或者倡导政府有关部门和机构对相关社会政策进行修正。在这种情况下,理论的指导就非常重要了。(4)主动能力。社会工作在帮助人们的时候,往往会面临来自更大

18、范围的社会阻碍。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采取主动行动,推动社会改变,其中最重要的社会改变,是把关系到社会弱势群体摆脱弱势状况的权力和资源转移给这些弱势群体。在这种主动行动中,社会工作需要高度关注那些导致部分社会群体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不公正、不平等乃至剥削的问题,努力改变相关社会环境,以便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那些已经被识别出来的真实需要。这当然也是一种行动取向的能力,旨在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理论的指导在这里也是异常重要的。(5)另外,与能力相关的社会工作实务中的种种技巧,背后都蕴含着理论。即使是最简单的帮助个体案主的工作,只要涉及对案主个人的心态和生存状态的把握和理解,相关的访谈沟通过程、案主相关信息

19、的分析、问题解决方案的选择和实施,都有一个“为什么”的问题需要我们回答,这种回答,最起码涉及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说服。这个“为什么”问题的背后,就隐藏着理论。五、社会工作理论发展的基本框架1. 社会工作理论的主要领域(1)关于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什么的理论各种文本化的正式理论涉及道德、政治和文化价值观的非正式理论(存在于日常生活中)。(2)关于怎么做社会工作的理论各种关于个案工作、家庭治疗、焦点组工作的文本化的正式的实务理论,具有演绎性。从特定情形中归纳出来的经验性的非正式实务理论。(3)关于案主世界的理论各种相关的社会科学理论(例如关于人格、婚姻、家庭、阶级、种族、性别的理论)。相关实务经验、社会文

20、化习俗。2. 社会工作理论的根基和主要视角(1)社会建构论作为社会工作理论的根基:社会工作不仅仅是要解决问题,而且是要根据对社会问题的理论解释来解决问题。社会学的社会建构论(伯杰与拉克曼 Berger and Luckmann):共享的社会知识构成指导我们行动的社会共识、习俗、制度和社会结构,知识、行动与结构构成社会形成的互动循环过程(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结构是可以改造的,因此社会工作可以通过改变结构来帮助案主。社会心理学的社会建构论:人格是可变的,因此社会工作就有用武之地,帮助完善案主的人格。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反本质主义/反基础主义知识没有本质或基础(家庭)(2)社会工作理论的三个理论视角反

21、身性治疗性视角:社会工作通过帮助个人、群体和社区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来获取最大福祉;社工与案主互动(反身性);案主获得力量掌控自己的感觉和生活方式,走出困境。体现了社会民主政治哲学。基于个人工作,但也要求变革和发展。这被认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视角。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视角:增权;参与;平等,反抗压迫和剥削;解放或者改造取向。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哲学。要求大的社会变革和发展。个人主义改良主义观点:社会工作是替社会为个人提供福利服务的一种方式;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维护。体现的是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主张积小改良为大变革。这被认为是最好的社会组织方式。一种很现实的考虑,基于个人工作。这些视角具有竞争性。社会工作

22、实务选择什么样的视角,形成一种所谓的理论选择政治。但也有内在联系,存在合作的可能性。关于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每一个社会工作者要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样的选择也会打上其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世界观的印记。扼要的批判:社会现实总有一些不是被社会地建构起来的东西,它们是社会存在,是社会问题,只要当我们需要去解释它们、解决它们的时候,社会建构论的意义才会突显出来。3. 社会工作范式问题(1)范式(paradigm)的含义(2)范式的可变性、多样性和竞争性(3)范式的普适性/共享性问题:核心的一致性+边缘的可变性?六、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运用1. 社会问题的界定(例如,贫困的问题,部分农民工

23、犯罪的问题,深圳富士康员工“十三连跳”问题)。2. 社会政策的制定(政策构想、政策目标、政策范围等)3. 社会服务的规划(如服务供给主体的选择、服务接受对象的选择、服务提供方式的选择、服务效益评估模式的选择)4. 社会服务和社会工作的操作指引(具体的工作从哪里开始,通过什么环节,每个环节达成什么结果,控制什么和鼓励什么)七、社会工作理论作为一个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理论的关系1. 社会工作与社会学(1)社会工作从其成为一个专业学科的那一天起,它就与社会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是应用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们都关注社会问题及其解决。(2)社会学更多地关注对社会问题的理论解释以及推动社会政策的改变来宏

24、观地解决问题,而社会工作则更多地倾向于通过实践也就是所谓实务行动来解决问题。(3)当社会工作以一整套帮助人们的方法和技术的形成而有别于以理论分析见长的社会学时,它的独立地位也就确立起来了,这种独立地位的确立,反映了社会变迁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变得日益复杂,社会问题日益多样,解决问题的社会要求更加具体,更加需要行动,专业社会工作就作为适应这种社会变迁发展需要的问题解决方式而成长起来。(4)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的隔离、疏离,相反,它们之间必将形成一种新的互动关系。2. 社会工作与心理学的关系(1)社会工作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思维能力、进行心理活动的主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5、都会反映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之中,造成心理问题,轻则产生情绪焦虑,重则酿成精神疾病。(2)因此,社会工作必需依据心理学关于个体心理差异是个体行为动机成因的原理,分析案主内在的心理状况及其对他们所面临的问题的影响,提供相关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问题的陷阱。这样,心理学知识,尤其是社会心理学知识,就成为社会工作理论构造的另一个重要的知识基础。例如:l 马克斯曾经尖锐地揭露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对人性的异化和吞噬;l 涂尔干的失范理论揭示出了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l 戴维斯的J理论、朗西曼的“ABX”理论以及赫什曼的“隧道”理论指出,在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较好时期发生的社会矛盾

26、和冲突,与人们的心理预期或欲望的快速膨胀,而社会现实满足这种欲望的条件有限,因此而产生不满意或相对剥夺感的过程密切相关。l 除了这些宏观一些的理论之外,其他一些比较微观的心理学理论,例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也都给社会工作诸如了理论活力。因为实际上任何具体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社会层面的变化改善,也需要人们的内在积极性的调动,需要帮助的个人的积极配合,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许多个人的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其个人心态的改善和嵇康人格的形成。(3)解决因为社会生活系统存在的缺陷以及快速的社会变迁带来的社会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3. 社会工作理论与其他社会科学知识的关系社会工作还与其他社会科学密切相关,包括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等。4. 总的来说,社会工作的开展,必须了解、整合和运用来自许多不同学科的科学知识,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统计学以及教育学等学科的知识。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