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资料汇编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4931711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82.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某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资料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某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资料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某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资料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资源描述:

《某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资料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资料汇编(6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赣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资 料 汇 编 赣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二八年十月目 录1、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江西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12、关于印发江西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及最高等级控制标准(试行)的通知 143、关于印发江西省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及最高等级控制标准(试行)的通知一五4、中共赣州市委办公厅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事局关于赣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办法的通知245、赣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安排表456、赣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流程图467、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等级对应表478、九大行业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

2、导意见(摘录)489、赣州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设置申报表4910、赣州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聘用人员推荐表5011、赣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参考样本5112、赣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说明书参考样本54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江西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赣办字200817号各市委、市人民政府,省委各部门,省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将省人事厅关于江西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8年5月28日省人事厅关于江西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意见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3、改革,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国家人事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70号)和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8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 1、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都要实施岗位设置管理。 2、事业单位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

4、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员,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4、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本实施意见。 二、岗位类别设置 5、事业单位岗位分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以下简称三类岗位)三种类别。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 6、事业单位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

5、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控制标准如下: (1)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2)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管理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工勤技能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 7、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该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8、鼓励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9、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经核准

6、,事业单位可设置特设岗位,主要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 三、岗位等级设置 10、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1)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2)我省管理岗位设置8个等级,即三至十级职员岗位。事业单位现行的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三至十级职员岗位。 (3)未明确规格的事业单位,最高管理岗位等级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确定。 11、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共设置一三个等级。高级岗位设置7个等级,即一至

7、七级。正高级岗位设置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设置五至七级;中级岗位设置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设置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为员级岗位。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 12、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 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设置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一三、特设岗位设置。 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聘用急需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特殊需要,经批准设置的岗位,是事业单位中的非常设岗位。特设岗位的

8、等级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特设岗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工作任务完成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 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设置特设岗位: (1)承担国家级或省级重大研究项目、课题,本单位人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确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 (2)符合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特设岗位设置具体规定的; (3)其他确需设置的。 特设岗位的设置由单位申请,按管辖权限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设区市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四、岗位结构比例设置 14、管理岗位结构比例设置。 (1)事业单位具有领导职责的管理岗位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或主管部门确定的单位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按干部人事管

9、理权限有关规定确定。 (2)其它承担管理任务的职员岗位根据工作需要设置。 一五、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设置。 (1)专业技术岗位的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确定。 (2)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省总体控制目标是1:3:6。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实行分级分类控制。分级控制目标为:省属事业单位3:3.4:3.6,市属事业单位2:3.7:4.3,县(市、区)及以下事业单位0.6:3.4:6。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全省总体控制目标:二级、三

10、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3)根据行业特点,对不同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实行不同的最高等级和内部结构比例控制。具体控制标准按另行下发的江西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及最高等级控制标准执行。 (4)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工作性质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的主系列岗位。其他需要设置的专业技术岗位为辅系列岗位。单位主系列的专业技术岗位,比例一般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的80。 (5)正高级岗位主要设

11、置在单位的主系列,辅系列一般不设置正高级岗位,根据工作任务确需设置正高级岗位的,应严格控制。辅系列岗位等级的设置应低于主系列岗位等级的设置。 (6)事业单位在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内,根据单位功能定位、公益目标和任务以及知识技术水平的要求等综合因素,自主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 16、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设置。 (1)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总的结构比例,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5%。其中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超过5%。 (2)严格控制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主要应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

12、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置,其他领域原则上不设置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具体控制标准按另行下发的江西省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标准执行。 五、岗位基本条件 (一)各类岗位的基本条件 17、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是: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二)管理岗位条件 一八、管理岗位的基本条件。 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

13、度。 19、各等级管理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三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在四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 (2)四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在五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3)五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在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 (4)六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在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5)七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在八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6)八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在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7)九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在十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三)专业技术岗位条件 20、专业技术岗位的任职条件按照行业指导意见的要求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有关规定执行。专业技术二级、三级、四级岗位必须具有正高级专

14、业技术职务资格,五级、六级、七级岗位必须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八级、九级、十级岗位必须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岗位必须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21、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还应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 22、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由国家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专业技术一级岗位设置的具体条件和审批程序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3、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是省重点设置的专任岗位,一般不实行兼职。其任职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主要学科学术

15、和技术带头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3)其他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省内同行业公认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设置的具体条件和审批程序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四)工勤技能岗位条件 24、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 (1)一级工勤技能岗位,应在本工种二级工勤技能岗位工作满5年,并通过高级技师等级考评; (2)二级工勤技能岗位,应在本工种三级工勤技能岗位工作满5年,并通过技师等级考评; (3)三级工勤技能岗位,应在本工种四级工勤技能岗位工作满5年,并通过高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4)四级工勤技能岗位,应在本工种五级工勤技能岗位工作满5年,并通过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5)五

16、级工勤技能岗位,应是学徒期满已转正定级,或者是具有职高(不含两年制职高)、技校、中专及以上学历,且在工勤技能岗位工作并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五)在国家和我省以及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规定的岗位基本条件的基础上,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研究制定岗位具体条件。 六、岗位设置管理的程序及审核 25、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填写江西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核准表; (2)报主管部门审核、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4)广泛听取职工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

17、; (5)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由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 (6)组织实施。 26、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核准制度。核准权限按以下规定执行: (1)省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岗位设置核准表报省人事厅核准。省直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岗位设置核准表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人事厅核准。 (2)设区市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岗位设置核准表报设区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设区市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岗位设置核准表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设区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县(市、区)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岗位设置核准表经县(市、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后,报设区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

18、准。县(市、区)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岗位设置核准表经主管部门、县(市、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后,报设区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27、对单位规模小、人员数量少、分布较分散的事业单位,可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或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限额内,集中调控、集中管理。 28、事业单位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应保持相对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按照有关管理权限申请变更: (1)事业单位出现分设、合并,须对本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置的; (2)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事业单位增减编制数额的; (3)根据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

19、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 七、岗位聘用 29、事业单位根据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制定实施方案。科学合理地设置具体岗位,确定岗位等级,制定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任职条件、职责任务和岗位薪酬等。事业单位要严格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对确有真才实学,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30、已经实行聘用制度,签订聘用合同的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实施意见、试行办法、行业指导意见以及本实施意见的要求,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本单位现有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并变更合同相应的内容。 31、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

20、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应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使本单位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队伍状况等情况逐年逐步到位。 32、事业单位岗位聘用,按以下程序进行: (1)省直属事业单位五至八级职员岗位、二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一至三级工勤技能岗位,报省人事厅审核后,由单位聘用;其它岗位由单位直接聘用。省直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五至八级职员岗位、二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一至三级工勤技能岗位,经主管部门审核,

21、报省人事厅核准后,由单位聘用;其它岗位报主管部门审核后,由单位聘用。 (2)设区市、县(市、区)直属和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聘用的程序,参照上述规定确定。 33、事业单位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确需兼任的,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 34、事业单位的党群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在已与单位明确了聘用关系的人员范围内,按照各自章程或法律规定产生、任用。 八、组织实施 35、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作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要加强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要充分发挥各有关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严格按照核准的各类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共同做好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事业单位要按照

22、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自主设置本单位的各类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确保事业单位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 36、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后,应及时将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情况,报主管部门审核、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备案确认,兑现聘用人员相应的工资待遇。 37、有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要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及行业指导意见,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能够参照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同意,参照相近行业指导意见执行;其他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执行。 38

23、、各地区、各部门和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坚持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对违反规定滥用职权、打击报复、以权谋私的,要追究相应责任。对不按国家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实施意见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情节严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39、各设区市、省直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根据国家试行办法、实施意见、本实施意见和行业指导意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具体的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报省人事厅备案后组织实施。40、本实施意见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江西省人事

24、厅关于印发江西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及最高等级控制标准(试行)的通知赣人发2008一三号各设区市人事局、省直各单位人事(干部)处: 根据人事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国人部发200670号)、关于印发实施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87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通知(赣办字200817号)文件要求,结合我省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及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江西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及最高等级控制标准(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是省重点设置的专任岗位,其控制标准为全省正高岗位数的10%,由省里集中掌握、重点使用。其岗位人选

25、按以下程序确定:个人申报、单位集体讨论并进行公示、单位按行政隶属关系将人选逐级上报至设区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或省直主管部门、设区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或省直主管部门对人选审核后报省人事厅、省人事厅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对人选进行审定。设置了专业技术一级、二级岗位的事业单位,相应减少三级或四级岗位。 各地、各部门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省人事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二八年八月六日江西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及最高等级控制标准(试行)一、高等院校、党校类 别高级中级初级合计一至四级小计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至七级小计五级六级七级合计八级九级十级合计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

26、大学45146831612一三451417141055具有博士授予权学校43一三673061212451417141266具有硕士授予权学校389452961112451417141789一般本科学校(含省教育学院、省电大、省委党校等)3673429611124514171419910全日制专科、高职学校305142551010451417142512一三其他成人院校(含设区市级教育学院、电大、党校等)2022一八477451417143517一八县(市、区)级党校一五一五36640121612452223二、中专、技工学校类 别高级中级初级合计五级六级七级合计八级九级十级合计十一级十二级十三

27、级%省部级以上重点学校309912451417142512一三合格学校235994012161237一八19基本合格学校一八27940121612422121三、中小学类 别高级中级初级合计五级六级七级合计八级九级十级合计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省重点中学(设区市级以上教研室)361011一五4814一八161688省重点建设中学32910一三4814一八16201010一般完全中学(其他纳入中小学系列的教育事业单位)255101045一三一八1430一五一五初级中学2038945一三一八143517一八完全小学50一五20一五502525幼儿园3811一五12623131说 明: (一)县(市、

28、区)级以上政府所在城市规模较大的初级中学的结构比例可参照一般完全中学的比例。 (二)每个县(市、区)可以在成绩优异,符合小学、幼儿园特高级教师条件的小学、幼儿园教师中设置小学、幼儿园特高级教师岗位。小学、幼儿园特高级教师以县(市、区)为单位,按照县(市、区)小学幼儿园教师数的4计算岗位职数,最高岗位等级为七级。 省直单位附属小学、幼儿园特高级教师岗位可参照上述规定设置。四、医疗卫生机构类 别高级中级初级合计一至四级小计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至七级小计五级六级七级合计八级九级十级合计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省级255232048850一五20一五2512一三设区市级2031217377451417143

29、517一八县(市、区)级1010.30.7923440121612502525乡(镇)级(含社区医疗卫生机构)551223510一五10603030说 明:(一)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各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院以及承担临床治疗任务的妇幼保健机构、专科疾病防治机构。 (二)被评为三级甲等的医院高级结构比例提高1-3个百分点,被评为三级乙等的医院高级结构比例提高1-2个百分点。被评为二级甲等的医院高级结构比例提高1-3个百分点,被评为二级乙等的医院结构比例提高1-2个百分点。乡级医疗卫生机构中的中心卫生院高级结构比例提高1个百分点。 (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中承担高等学校医学教育的直属附

30、属医院,其高级岗位结构比例相比其它省级医院可提高1-3个百分点,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后,其高级结构比例可再提高1-3个百分点。五、疾病控制、保健、药检机构类 别高级中级初级合计一至四级小计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至七级小计五级六级七级合计八级九级十级合计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省级机构3062424591050一五20一五201010设区市级机构25422214894514171430一五一五县(市、区)级机构30万人口以下的县(市、区)1010.20.891443091296030303050万人口的县(市、区)一五10.20.8142663510一五105025255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2020

31、.41.6一八47740121612402020说 明: 健康教育所、血液中心以及承担保健任务、防治任务的妇幼保健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参照上述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六、科研、设计院所类 别高级中级初级合计一至四级小计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至七级小计五级六级七级合计八级九级十级合计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省属科研设计院所381046286111150一五20一五1266省直厅(局)属科研设计院所3062424591048142014221111设区市属科研设计院所25312224993811161137一八19县(市、区)属及以下科研设计单位一五111426635101411502525七、综合

32、管理机构类 别高级中级初级合计一至四级小计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至七级小计五级六级七级合计八级九级十级合计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一类综合管理结构25442148945一三一八1430一五一五二类综合管理结构2022一八37840121612402020三类综合管理结构一五111435640121612452223说 明:一类综合管理机构指承担省级新产品开发、技术推广、信息工程、行业产品质量分析、检验以及从事其他技术管理为主的机构:二类综合管理机构指承担设区市级新产品开发技术推广、信息工程、行业产品质量分析;检验以及从事其它技术管理为主的机构:三类综合管理机构指县(市、区)属及以下综合管理机构。八、其

33、他事业单位类 别高级中级初级合计一至四级小计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至七级小计五级六级七级合计八级九级十级合计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新闻、出版、翻译、群文、文博、播音省属26523214895516221719910设区市属203121737750一五20一五30一五一五县(市、区)属101024450一五20一五402020图书资料、档案、党史、方志省属263122359945一三一八142914一五设区市属20111947840121612402020县(市、区)属101024435101411552728农业、林业、水利(水产)省属30312275111150一五20一五201010设区市属25

34、1124591050一五20一五2512一三县(市、区)属20111947845一三一八143517一八文 艺省属232112148945一三一八14321616设区市属1011923440121612502525县(市、区)属309129703535体 育优秀运动队30312275111150一五20一五201010各类体育学校一五一五36650一五20一五3517一八工艺美术25255101045一三一八1430一五一五各类培训、开发、推广、检测咨询机构5512240121612552728江西省人事厅关于印发江西省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及最高等级控制标准(试行)的通知赣人发20

35、0814号各设区市人事局、省直各单位人事(干部)处: 根据人事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国人部发200670号)、关于印发实施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87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通知(赣办字200817号)文件要求,结合我省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及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江西省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标准(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国家有关工勤人员岗位等级规范的政策规定一并贯彻执行。 各地、各部门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省人事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 二八年九月三日江西省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及最高等级控制标准(试行)一、教

36、育机构类 别技术工一至二级小计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本科学校523204035专科、高职学校514204035中专、技工学校514204035中学203545小学、幼儿园104050二、医疗卫生机构类 别技术工一至二级小计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省级523204035设区市级514204035县(市、区)级55204035乡(镇)级(含社区医疗卫生机构)254035三、科研设计院所类 别技术工一至二级小计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省属科研设计院所523204035省直厅(局)属科研设计院所514204035设区市属科研设计院所55204035县(市、区)属及以下科研设计单位254035四、其他事业单

37、位类 别技术工一至二级小计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文 化省属55204035设区市属55204035县(市、区)属254035广播影视省属523204035设区市属514204035县(市、区)属55204035新闻出版省属55204035设区市属55204035县(市、区)属44214035农业、林业、水利省属523204035设区市属514204035县(市、区)属44214035乡(镇)属204040体 育省属514204035设区市属55204035县(市、区)属254035建设、地质勘探、测绘省属514204035设区市属55204035县(市、区)属254035交通、民政、环保省属5

38、5204035设区市属55204035县(市、区)属55204035备注:凡未列入以上附表的行业机构,其工勤技能岗位的结构比例设置按赣办字200817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中共赣州市委办公厅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事局关于赣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办法的通知赣市办字200891号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管委会,市委各部门,市直、驻市各单位,各人民团体: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市人事局关于赣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中共赣州市委办公厅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8年9月10日市人事局关于赣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

39、理实施办法为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纵深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通知(赣办字20081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一、实施范围和对象1、除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已经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以外,全市列入事业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所有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其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均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二、岗位类别设置2、本办法所称岗位是指事

40、业单位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性质等需要设置的具体工作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以下简称三类岗位)。三类岗位应具有明确的岗位名称、岗位等级、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管理岗位是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设置管理岗位要适应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要求。专业技术岗位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设置专业技术岗位要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工勤技能岗位是指担负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设置工勤技能岗位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

41、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3.事业单位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按照科学合理、精简高效、动态管理的原则,在机构编制部门确定的职责任务、机构规格、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内,对岗位实行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控制标准如下:主要依靠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岗位总量的50%;主要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服务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上述事业单位主体岗

42、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根据工作需要,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4、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内设机构,其管理业务岗位可由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完成的,可不再设置管理岗位;专门从事管理业务工作的,一般不再设置专业技术岗位。5、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经核准,事业单位可以设置特设岗位,主要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三、岗位等级设置及比例确定(一)管理岗位等级设置及结构比例6、管理岗位共分为10个等级。市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分为6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五至十级职员岗位。现有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五至十级职员岗位。7、事业单位领导及中层领导岗位数

43、量,依据机构编制部门确定的单位领导职数、内设机构领导职数,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有关规定设置;其他承担管理任务的岗位结构比例按照精简、合理、高效的原则,根据编制员额和工作需要设置。(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及结构比例8、专业技术岗位分为一三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由高到低为一至七级,其中正高级岗位为一至四级(一级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二级岗位是省重点设置的专任岗位、由省控制),副高级岗位为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为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为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9、按照全省1:3:6的总体控制目标,专业技

44、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实行分级控制。分级控制目标为:市属事业单位2:3.7:4.3,县(市、区)属事业单位0.6:3.4:6。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按全省总体控制目标执行: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4: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十三级为员级岗位,不受职数限制。10、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结构比例的具体控制标准按江西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及最高等级控制标准(试行)(赣人发2008一三号)执行。11、每个事业单位应根据

45、承担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一个专业技术岗位的主系列岗位,其他需要设置的专业技术岗位为辅系列岗位。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数量一般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总量的80%。12、正高级岗位主要设置在单位的主系列,辅系列一般不设置正高级岗位,根据工作任务确需设置正高级岗位的,必须严格控制。辅系列岗位等级的设置应低于主系列岗位等级的设置。一三、事业单位在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内,自主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三)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及结构比例14、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依次分别对应高级技师

46、、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一五、按照全省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的总体控制目标,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5%,其中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超过5%。16、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主要应在以工勤技能为主体岗位的事业单位和科学研究、教学实验、医疗卫生等领域,对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与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专业技术辅助岗位上设置,其他领域原则上不设置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各单位工勤技能岗位具体结构比例按江西省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标准执行。(四)特设岗位设置17、 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聘用

47、急需高层次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特殊需要,经批准设置的一种非常设工作岗位。特设岗位的等级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设置特设岗位:(1)承担国家级或省、市重大研究项目、课题,本单位人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确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2)符合国家和省级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特设岗位设置具体规定的;(3)其他确需设置的。特设岗位的设置由单位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人事局核准。首次岗位设置时暂不设置特设岗位。一八、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行分类指导。有行业指导意见和行业岗位结构比例

48、指导标准的,按照行业指导意见及行业岗位结构比例指导标准执行;没有颁布本行业指导意见和行业岗位结构比例指导标准的,经政府人事部门同意,参照相近行业指导意见和行业岗位结构比例指导标准执行;无相近行业指导意见和行业岗位结构比例指导标准参照的,由政府人事部门会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四、岗位基本条件(一)各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19、事业单位三类岗位通用的基本条件是: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具有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具有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二)管理岗位20、管理岗位基本条件: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五、六级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此外

49、,各等级岗位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五级职员岗位,须在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2)六级职员岗位,须在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3)七级职员岗位,须在八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4)八级职员岗位,须在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5)九级职员岗位,须在十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见习期满的人员,大专、中专毕业生分别在十级职员岗位工作三年、四年以上人员,具备九级职员岗位任职条件。(6)十级职员岗位,须中专和大专毕业见习期满。(三)专业技术岗位21、专业技术岗位的任职条件按照行业指导意见的要求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有关规定执行。专业技术二级、三级、四级岗位必须具有正高级专业技

50、术职务资格,五级、六级、七级岗位必须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八级、九级、十级岗位必须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岗位必须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还应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22、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由国家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一级岗位设置的具体条件和审批程序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23、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是省重点设置的专任岗位,一般不实行兼职。其任职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其他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省内同行业公认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