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的昆曲人生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64919969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白先勇的昆曲人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白先勇的昆曲人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白先勇的昆曲人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白先勇的昆曲人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先勇的昆曲人生(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凤凰网大学问:“冰人”白先勇讲述昆曲人生主题:白先勇之昆曲人生:邂逅梨园 重拾昆曲 时间:2011年11月12日地点: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会“风云论坛”编辑:周东旭白先勇: 旅美学人,当代文学家,昆曲推广家。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同时为青春版牡丹亭、新版玉簪记、烂柯人等昆曲公演的制作人part01梅兰芳为白先勇种下昆曲的种子 “就像佛家说的,一旦起心动念,也就有了因果”。今天讲我的昆曲人生,其实我一生最重要的职业是写作,基本上是个作家,从20岁开始就一直写作,同时也在大学教书,教了29年,是一个老师。踏入了昆曲,是我生命中的

2、一个偶然,真没想到退休以后昆曲反而变成我最重要的部分。回头想起来,很多东西都是因缘,人生中看起来不足轻重的事情,就可能影响一生的轨迹,我与昆曲就是如此。我第一次接触昆曲是快10岁的时候,在上海,当时抗战胜利,刚好梅兰芳先生回上海第一次公演。他本来是以唱京戏为主的,那一次特别唱了四天的昆曲。与他搭档的昆曲大师于振飞先生后来告诉我,因为梅先生抗战期间不给日本人唱戏,还留了胡子,嗓子也没恢复到以前的状态,而昆曲的音比较低一些,于振飞先生就说服他唱昆曲。另外一个原因是梅先生的的琴师未到,他们都很讲究,一定要与自己的琴师搭配,与别人配合不好。 梅兰芳先生已8年没唱戏,上海的反响不得了,据说黄牛票一根金条

3、一张。我母亲带着我去看,在美琪大戏院演出的剧目是牡丹亭中最著名的游园惊梦。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昆曲,那时不懂昆曲,只是去看梅兰芳,但昆曲的那段音乐入脑就记住了。就像佛家说的,一旦起心动念,也就有了因果。 39年之后也就是1987年我回到上海,在复旦做一个多月的客座教授,最后两天要走的时候有人告诉我上海昆剧院在演全本长生殿,兴奋得不得了,马上托人弄了两张票。昆曲大师蔡正仁、华文漪演得特别好,精彩的不得了。我激动的心情不是言语能够形容的,看完以后跳起来拍手,观众都走完了,我却还在不停地喝彩,不光是为了一出戏,也不光是为了长生殿,而是为了我们最美的传统文化还存活着。看到我们民族这么重要的文化瑰宝居然留

4、存下来,并在台上大放光芒,当时我就想一定要让它生存下去。part02 有生命力的昆曲重新站上舞台“真的没想到昆曲这么有生命力” 后来有机会在台湾看了更多的昆曲。台湾的观众最喜欢昆曲,年龄从20到40岁最多,很多大学都有曲社,昆曲由曲社传承下来,他们大多是中文系的女孩子。但是,我越来越忧心,老师傅们的年纪慢慢变大,到了退休年龄,接班传承出现问题,中间出现一个空档,观众流失很严重,周杰伦、张惠妹跑来,都把观众吸掉了。演员老化,剧目失去优势,观众越来越少,我非常着急。1990年代初我就在想,怎么让年轻人快点接班,培养大批的年轻观众,一定要让年轻的大学生参与进来,否则昆曲就没有前途和希望。后来我就想到

5、做一出经典大戏,借机培养一批有才的年轻演员,进而把年轻观众唤回来。我觉得坐在台下听昆曲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情,但做梦也没想到会做制作人,带班子,变成一个“班主任”全世界跑。有了想法以后就开始具体实施。我们最先找到的是苏州昆剧院的俞玖林,嗓子非常好,又清亮又干净,扮相也是古代书生的样子,很难得,现在的好多男孩子像周杰伦、王力宏都是现代的,不是古代书生。后来又在苏州昆曲院发现沈丰英,一个苏州姑娘,眼睛水灵灵的,眼角含情。杜丽娘满腔热情,但作为大家闺秀却要很含蓄,只能眉目传情,沈丰英正是这个味道。 演员找全后,我们又请了两位老师傅,一位是昆剧一姐张继青,第一届梅花奖得主,以出演杜丽娘成名功夫了不得,当

6、沈丰英的老师,另一位是汪世瑜老师,以演柳梦梅成名。2003年,我们花了整年工夫将两位年轻人磨成型,男主角磨得膝盖出血,女主角鞋子穿破十几双。 昆曲是超高难度的艺术,又叫水磨调,真的是磨死人,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不管天寒地冻他们都在练戏。一举一动,一招一式,十分规范,昆曲的四功五法严谨地不得了,一点不能随便。在台湾,也有另外一个团队做服装、舞台设计,剧本的磨合、改编。 终于,我们2004年在台北迎来首演,9000张票1500个座位,消息发布之后一下就卖完,6场全部爆满。台湾观众看昆曲已经成为一个传统,是很挑剔的,大陆有一流演员,台湾有一流的观众,很多人自己也会唱,尤其是牡丹亭。首演同时我们还召

7、开一个国际会议,很多世界专家参加。演员们上台前都很紧张,没经历过这么大型的演出,其实我坐在下面比他们还紧张。他们真的很争气,没有出错,演出结束后,观众站起来喝彩,台北被征服,也算是通过了最要紧的第一关。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一路走下来。大陆的第一场演出是在苏州,同样的反应1700个座位爆满,后来到杭州、南京、北京等等,都是爆满。我们去过20几个城市,其中三进北大,北边到过兰州、西安,南边到过我的家乡桂林,像桂林、厦门、兰州从来没有昆曲去过,每次都是爆满,真的没想到昆曲这么有生命力。part03中国昆曲征服西方人 “我们的昆曲的确征服了西方人,让他们欣赏到中国文化的美” 至今,我们的青春版牡丹亭

8、已经出演八年,全世界跑到过美国西岸,欧洲的伦敦、雅典等,以及亚洲的新加坡等。 西方人对昆曲有时候比我们还热烈,他们懂中国的高雅文化,千万不要以为西方人不懂。一个表演艺术要想成为普世性的,那它的美学一定要高到某种程度。就像不懂芭蕾舞里面的故事,但我们仍然被它的肢体语言、形态美所吸引,至于讲什么故事,没必要听,只要欣赏到美就行。意大利歌剧也是这样,虽然听不懂但声音美的不得了。挑剔的英国人看了我们的牡丹亭,反应十分热烈,很严苛的泰晤士报居然破例一个礼拜刊登两篇剧评,其中一篇是好评,很不容易。 能够让西方人静下来坐9个小时看戏是不容易的,没有人看到一半就跑掉,我很感动,他们对真正的艺术是尊重的。我们2

9、006年到美国巡演,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大学等做轮回演出,产生很大冲击。其中一个大学的演绎厅很大,能容纳2100人,像北大百年讲堂一样是对外开放的,三天全部爆满,一半以上是非华裔,很多西方人看了非常激动,而且也很重视。西方人知道我们的京剧,但不知道比京剧早几百年并且这么成熟和恢弘的艺术,他们看后大吃一惊。并且,观众层面很广,有大学的教授、学生,还有律师和医生,各式各样的人。我问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牡丹亭,他们的回答是,第一,昆曲的表现方式很美,比如两个人的幽会通过水袖缠绵得表现出来,非常丰富,那么性感又那么优雅,一点也不粗俗。西方男女相爱,一拍两响非常直接,我们的爱情却是含蓄表现两个人的感情,甚至

10、眉来眼去20分钟,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第二,爱情是普世的。我们有杜丽娘与柳梦梅,他们有罗米欧与朱丽叶,不过罗米欧与朱丽叶死后活不过来了,杜丽娘和柳梦梅却活过来继续谈恋爱,这就是的中国爱情故事。这两部戏前后只差两年,牡丹亭是1658年,罗米欧与朱丽叶是1656年,而东西两个大剧作家汤显祖与莎翁又是同一年(1616年)离世。爱情是普世的,能够互相沟通,而表现方式又那么不同。 另外,昆曲的音乐很优雅,管笛之声非常婉转、缠绵,京戏用弦,听起来比较刺耳,西方人不太习惯。 有人说这是自梅兰芳三十年代到美国演出以后产生的最大一次冲击,很多报纸连续十几天发表剧评。其中一位研究希腊悲剧的女专家说这是她一生中看到的

11、最伟大歌剧,她有自己的专业评价标准,能这么讲真的不容易。我们的昆曲的确征服了西方人,让他们欣赏到中国文化的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第一批总共有19项,唯一的中国艺术就是昆曲,联合国的委员是有眼光的。我们的民族曾经产生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代表作,这是何等的光荣。一种表演艺术超越文化和语言的总则,变成全人类的,非常不容易,很少艺术能够达到这个标准。我觉得西方人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看到高品质的文化马上研究,态度很虔诚。联合国将昆曲评定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英国人、美国人、希腊人看了特别欢迎,如果我们中国人还不知不觉,表示我们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认知出了大问

12、题。现在应该快点补起来。我在北大开昆曲课已经有三年,目的就是想让同学们去了解、接近自己的文化瑰宝。part04昆曲如何更长久的延续下去 “为什么要丢掉自己最好的而去学习他人的文化呢”我对昆曲的前途比较乐观。昆曲的很多剧目都是描述爱情故事,从头贯穿到尾,俗话说“十部传奇九相思”,这就是一个优势,因为年轻人容易被爱情感动。像京剧讲忠孝节义,年轻人对这些不是很容易感动。另外,如果表现方式不变,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也不会喜欢,形式上要有一种全新的诠释。昆曲不单用来表演,更重要的还需在学校生根。我在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都设立了昆曲课,同学们也渴望接近了解自己的文化,发自内心的希望通过昆曲寻找自身文化定位。正是

13、因为年轻人有这个需求,昆曲课才能引起共鸣。 至于说如何把传统跟现代结合起来,这也是我们在制作昆曲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稍微不小心就可能丢掉传统文化的特质。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一切现代元素都是为表演服务,昆曲是表演艺术,不能让道具阻碍了表演。昆曲是抽象、写意、抒情、诗化的,有它独特的美学,不能随便乱动,将昆曲向歌舞剧、音乐剧靠拢是不对的。 发扬昆曲艺术也就是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我认为传统文化遭遇很多困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从五四以来我们的教育出了很大问题,我一直在呼吁不要偏废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我们的小学、中学、大学都不再教自己的音乐、戏曲、戏剧,毛笔不用了,山水画没人学了,都去画石膏像

14、,笙萧管笛没人吹了,都去谈钢琴,这是很不可思议的。把自己的东西丢掉,根就没有了。 如果让法国的中学生、小学生画中国山水,让德国孩子吹中国笛子,他们一定觉得非常不能理解,可我们就这样做了多少年,而不去思考偏废传统文化课程给整个民族文化造成的后遗症。我相信这个问题慢慢就会浮上来。我觉得中国的文明史应该重写,编一本很好的文明史教科书,大学生都要念。在美国我所任教的大学,不管学什么专业,有一门课大家都要念,就是西方文明史。听说现在有些小学恢复念唐诗,太好了,要让小孩子多背背诗,小学生就应该背上百首的唐诗宋词等。 为什么要丢掉自己最好的而去学习他人的文化呢?要首先把自己伟大的艺术学好,这也是我为什么拼命去做昆曲的原因。 (本次讲座经过白先勇先生授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