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桑植一中皇仓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9月)语文试卷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64911198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湖南省桑植一中皇仓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9月)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南省桑植一中皇仓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9月)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南省桑植一中皇仓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9月)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桑植一中皇仓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9月)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桑植一中皇仓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9月)语文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湖南省桑植一中皇仓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9月)语文试卷注意事项及说明: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一、 语言文字运用(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憧憬(chn) 鸟瞰(kn)吮吸(shn) 溘然长逝(h)B伉俪(kn) 市侩(kui)中肯(zhn) 身体羸弱(li)C追溯(s) 歼灭(qin)混淆(xio) 朝暾夕月(tn)D窸窣(s) 标识(zh)纰漏(p) 悬崖勒马(l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孤零零 哈蜜瓜 顶礼膜拜 绿草如茵B幅

2、射 一炷香 兵荒马乱 博大精深C宛若 逍遥 黯然失色 竭泽而鱼D白内障 明信片 附庸风雅 甘之如饴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A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B旅游让我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和生活,让我知道生活的方式并不只有一种,并让我知道世界之大和自己之渺小,幸而生出一种自知的宽容和坚定:生命,无所不为。C很多人渴望找到一劳永逸的教育手段,严厉不行,那就宽松,在现代摔了跤,就要孩子去读圣贤经,孰不知,成功的教育,没有唯一的手段,只有最合适的方法。D不管走到哪里,她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一身珠光宝

3、气,令人感到十分庸俗。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历史上的扬州,属于“贵人多难”一类,_,_,_,_, _。_且每遭蹂躏之后 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 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 虽屡遭兵火 却不掩其繁华的锦绣的气象 ABCD二、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杨王孙传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 ,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 。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 ,必亡易吾意 。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 ,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 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 ,欲从之,心又不忍

4、,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 ,仆迫从上祠雍 ,未得诣前 。愿存精神,省思虑,进医药,厚自持 。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 ,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 。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 ,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於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 ,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 !且夫死者,终生之化 ,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 ,亡形亡声,乃合道情 。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 ,

5、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其尸块然独处 ,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 ,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 ,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 ,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窾木为椟 ,葛藟为缄 ,其穿下不乱泉 ,上不泄殠 。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祁侯曰:“善。”遂裸葬。【注释】窾(kun)木 ;当中挖空的木头;藟(li) :藤。殠(chu)腐尸味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6、 ) A、必亡易吾意 易:归还 B、重废父命 废:废除 C、窃闻王孙先令裸葬 先令:指示 D、将以矫世也 矫:欺骗6、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身亲土 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B其子欲默而不从 吾尝终日而思矣C且孝经曰 不出,火且尽D鬼之为言归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7、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B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C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

7、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D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王孙在病重临终时,叮嘱他的儿子说:“我想死后裸身下葬,以还我真身,你一定不要违背我的心意。”B、杨王孙认为父亲的想法难以理解,如果按父亲的意思办,自己不好好做人,于是就去找杨王孙的朋友祁侯请教。C、祁侯希望杨王孙仔细考虑圣人留下的规矩-死者是要装内外棺材,穿衣服,盖被子的。D、杨王孙裸葬是想以此来改变世俗之人越礼厚葬、互相攀比抬高、向别人炫耀、浪费钱财的世风。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8、(1)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 ?(3分)(2)夫厚葬诚亡益於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4分)(3)其尸块然独处 ,岂有知哉?(3分)三、古诗词鉴赏(8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此诗写于元和十一年(816),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桂岭:五岭之一,山多桂树,故名。柳州在桂岭南。荆、郢:古楚都,(1)颈联描绘了什么景象?简要分析其运用的手法及作用。(4

9、分)(2)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柳宗元这首诗与严羽所说的哪些方面相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5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山原旷其盈视,_。夫人之相与,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 ,序天伦之乐事。五、论述类文本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墨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

10、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我们现在还能从文本上大致了解墨家的思想体系,但它已经只是一块思想化石,它在现实生活中已完全没有影响力。作为一个历史事实,墨家消亡的原因是什么?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这方面它与晚起的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做比较。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之高的道教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

11、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约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固然是墨家不易为人接受的重要原因,但这一点尚不足以解释一切,因为在禁欲主义方面比墨家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佛教,至今依然是中国的第一大宗教。为什么墨家、

12、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舟筏。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无法提供。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如同大

13、多数世俗学说),或以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义(如同大多数宗教学说),庶几方可免于沦亡。除此之外,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在大一统的专制君主治下,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虽然墨家可能只有一腔热血,没有政治野心,但专制君主最怕的恰恰不是贪婪的小人,而是有政治动员能力的圣贤君子。对于君主而言,可怕的不是有造反的野心,而是有造反的能力。专制君主对一切世俗组织都必然心怀警惕。所以,作为组织的墨家必然只能存在于列国时代,那时还没有形成四海为家的大一统,列国君主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身边的敌国,对自己治下的百姓自要松弛许多。而释、道二教虽有组织,但因其强烈的出世倾向而稍可见容

14、于世。释、道二教不似基督教,它们一方面有遁世色彩,另一方面却又教人顺从世俗政权,即便世俗统治残暴无道,臣民也应逆来顺受。正由于释、道二教没有什么威胁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安邦定国,所以才不致像墨家一样过早衰亡。(选自人民网“文史频道”,有删改)12、文章认为墨家消亡的内在原因,一是其 的生活方式不易为人接受;二是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没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三是墨家学派是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 ,但又不像释道二教那样有出世倾向,这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13、下列有关“墨家”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墨家和儒、道、法一样,都有很大的影响;但自秦

15、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就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B墨家思想对现实生活已经没有影响力,只是停留在书本上,所以作者认为它不过是一块思想化石。C墨家认为做人要有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要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还提倡禁欲,强调严格的纪律。D墨家如果能给信徒提供某种形而下的物质动机,或者给信徒提供某种形而上的精神慰藉,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就不会消亡。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在先秦时期就是影响很大的学说,在秦汉之后更是成为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但它和墨家不同,没有自己的组织。B法家也没有自己的组织,并且在舆论上还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却主宰了两千年来专

16、制朝廷的庙堂政治。C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因而道家学说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D佛教是东汉以后传人中国的,在禁欲主义方面比墨家有过之而无不及,虽有遁世色彩,但另一方面却又教人顺从世俗政权。六、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 18题。讲故事的人(节选)莫言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通过电视或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子。但是有一个此刻我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

17、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

18、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

19、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的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的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的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

20、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出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

21、,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节选自“中国新闻网”2012年12月8日专稿)15文中 - 段写了作者记忆中的四件事,分别表现了母亲什么品质?(4分)16简要说说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5分)(1)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2分)(2)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3分)17本文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瑞典学院发表的演讲,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篇幅来讲自己的母亲?(6)18从

22、莫言的成长经历你得到什么启示?(6分)七、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1题,12分)19、阅读下面四则新闻材料,在分析材料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自拟标题,写一则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12分)“超级明星”与缤纷焰火齐飞,“高价大腕”共奢华舞美一色。2011年的跨年晚会,据统计,十几家卫视的“火拼”将烧掉不下2亿人民币。(摘自凤凰网2011年01月04日,有删节)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基层文化工作者谷秀梅表示,一些贫困地区,拉赞助、贷款甚至摊牌,也要办豪华晚会,这样劳民伤财的晚会,早就变了味道。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08月15日,有删节)我国还有1.28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均GDP在世界排名很

23、靠后。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08月14日,有删节)即将于十月在山东省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第一个国家级艺术盛会。但在今年的艺术节开幕式上,观众将不会看到以往常见的明星大腕云集、舞台布景奢华的景象,呈现给观众的将是仅16分钟的开场仪式和一部山东创作的重点剧目。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08月15日,有删节)(1)标题 (3分)(2)新闻短评。(9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

24、为政!”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子曰:“无倦。”(1) 阅读上文,概括孔子关于政治管理的相关观点。(6分)(2)请就第条选文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6分) 八、作文(60分)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敬畏”的意思是“有敬重有畏惧”。敬畏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生存或生活的底线。无法想象,人若是没有了敬畏,这世界将会怎样。请在我们奔波忙碌的学习生活中作一短暂的歇息,静下心神反观自我,轻轻地问一问自己:在我们的心中,还有让我们感到敬畏的东西吗?请以“敬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2013年九月联考语文 参考答案

25、1、B (A 溘k然 歼灭jinD悬崖勒l马)2、D(A哈密瓜B辐射C竭泽而渔)3、C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A功败垂成:。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B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D珠圆玉润:比喻歌声婉转优美或诗文流畅明快)4、B试题分析:B(通过标点符号我们可以知道这六个句子,有五个联系紧密,一个稍远一些。是转折性语句,放在最后一句显然不合适,所以排除掉C、D;“且每遭蹂躏之后”前面跟这句是并列关系,但显然不是,因此该题选B)5、A (B废:违背 C先令:事先立言D矫:矫正,改变)6、B 而:表修饰A以:介词,用/介词,因为C且:副词,况且/副词,将要D之:主

26、谓之间,取独/助词,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之间,相当于“得”7:A8:B(文中是说他儿子觉得父命难违,又不忍心给父亲裸葬)杨王孙是汉武帝时的人。学习道家学说,家里有上千金的财产,生活得很讲究,(各种保健方法措施等)无所不至。等到病终时,给儿子留下遗嘱,说:“我想光着身子入土,以便回到我本来的样子中去。一定不要违背我的想法。我死后做一只口袋装入我的尸体,墓穴挖到地下七尺,把口袋放下去后,从脚下把口袋褪下来,让我的身体直接和土接触。”他儿子想沉默不答应,但又难以废弃父亲的命令;想听父亲的,又于心不忍。于是前往拜访杨王孙的朋友祁侯。祁侯写信给杨王孙说:“王孙你被疾病所折磨,我近来跟随皇上到雍地祭祀,不能够

27、到(杨王孙)跟前(探望)。希望您保养好自己的精神,不要操心太多,好好吃药,自己多保重。私下听说你立下遗嘱要光着身子入土,假使死去的人没有知觉也就罢了,要是有知觉的话,这是将尸体陈列在地下,要光着身子去见祖先,我私下认为王孙这样做不合适。况且孝经里说:(人死后)要为他穿好衣盖好被,用棺椁装起来。这也是圣人传下来的规矩。(你杨王孙)何必目光如此短浅,独自坚持自己知道的那一点点道理呢?希望王孙明白这一点。”王孙回信说:“我听说古代的圣君,因为人无法忍受亲人死去的痛苦,所以制定了(孝经那样的)规矩,现在(人们守规矩)却过分了,我因此要光着身子入土,以此来矫正社会不正之风。铺张浪费地埋藏实在对死者没什么

28、好处,可是世俗之人以互相抬高陪葬品的价值来攀比,费尽钱财,让它们烂在地下。要是今天刚埋进去,明天又被盗墓的人(图财)挖开,这才真和暴露在野外没什么两样!况且对死者来说,从出生到死去,这是他的必然归宿。回归的人得到了回归,死去的人得到了变化,这是事物各自回到他们的本来面目。回到无知无识、无形无声的本来面目,这才符合道家的主张。装点仪式夸耀自己,铺张埋葬让死者与归宿隔离,使想走的人走不了,想变化消失的人不得变化,这是让所有事情都得不到恰当的处所。况且我听说,人的精神归天所有,人的肉体归大地所有。精神肉体分离后,都要各自回到它们的本来面目,所以称之为鬼,鬼就是归的意思。“死者的尸体放在那里孤身独处,

29、它难道还会有知觉吗?(你们用金钱绸缎把它包起来,用棺椁把它装起来,它的肢体被包裹束缚着,嘴里含着玉石,想变化变化不得,日久天长变成了干枯的肉干,千年之后,棺椁烂了,它才能回归大地,靠近大自然赋予它的住宅。这样说来,何必厚葬,让死者不能直接入土返回大自然赋予他的住宅中!当年尧埋葬的时候,把木头挖空做成个小棺材,用葛藟捆绑一下,那墓穴深不及泉水,上不至散发出腐尸味。所以圣明的君主活着时人们容易崇尚,死后也容易埋葬。他们不把工夫用在没用的地方,也不将钱财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现在人们浪费钱财铺张埋葬死者,让死者久久不能回归自然,死去的人感觉不到,活着的人享受不着,这叫做大糊涂、特糊涂。啊呀!我可不

30、做这样的傻事。”祁侯说:“很好。”于是,(王孙死后)就光着身子被埋葬了。10、(1)颈联描绘了一幅凄惨迷蒙、辽阔苍茫的图景。眼前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乌云密布,料想舍弟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碧于天。运用比喻、对比、虚实相生、融情于景等手法(任答两种即可),表达了诗人面对离别的愁苦与对于迁谪的愤懑之情。(2)柳诗融“别离”与“迁谪”于一诗。“别离”之意,集中于诗歌的首联、颈联、尾联中。(这是一道“哪些”类考题,需要寻找“那些”信息。首联点题,直接抒发兄弟惜别之情。颈联通过两地景物对比渲染,既暗示自己环境之险恶,又遥寄骨肉之相思。尾联则以“梦”中见郢树烟来表达恩亲之切。)“迁谪”之情,集中于颔联,

31、颈联主要以环境之险恶僻远来暗示。颔联“万死”“六千里”“十二年”这些词语,包藏着诗人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颈联“瘴来云似墨”与“春尽水如天”对比,体现“谴谪”。)11、(1)川泽纡其骇瞩(2)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3)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12、苦行僧式 世俗化组织13、D文中是“庶几方可免于沦亡”14、C(偷换概念,“道教”是晚起的一中宗教,和先秦时期的“道家”并不能完全等同)15“最早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体谅;“最痛苦的事”表现了母亲对他人的原谅和宽容;“最深刻的事”表现了母亲对老人的尊重和无私;“最后悔的事”表现了母亲对诚信的重视。(每点1分,共4分)16(1)

32、此句意为母亲与大地融为一体,表明大地母亲是作者写作的源泉和动力。(2分)(2)“那个打我的人”是个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看守人”,有社会角色和职责;而这个老头子,只是一个没有了社会角色和职责的自然人。(3分)17 因为母亲是他此刻最想念的人,他想借此来与母亲分享他的光荣; 作者很爱他的母亲,借此来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为了告诉听众,他取得的成功与母亲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1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给6分)18获得的启示: 家庭教育(或者母爱)对一个人的成才有很大影响; 生活是文学的源泉; 要做文先做人。(1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给6分。意思对即可。)19、 标题:提倡节俭办晚会和节庆演出/奢华晚会办

33、不得 短评示例:一掷千金的豪华晚会,铺张浪费的节庆演出是奢靡之风的突出表现。这种奢靡之风该狠刹。奢华晚会既浪费财政资金又增加百姓负担,且易助长不正之风。我国贫困人口还很多,各级政府应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百姓最需要的地方。而提倡节俭办晚会和节庆演出,既能避免浪费,还有利于破除浮躁之气、奢华之风,形成良好的导向。故我们应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切实在丰富思想内涵、引领价值追求、增强文化底蕴上下功夫,鼓励节庆演出像10月将在山东省举办的第十届艺术节开幕式一样因地制宜,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概述新闻事实2分,观点2分,分析论证5分)20(1) 答:治理国家: 要粮食充足、军备完善,要取得百姓的信任; 要以礼仪制

34、度来管理国家; 国家的政治管理与个人的日常生活、品德修养密切相关; (执政者)要以身作则、勤勉工作。 (6分,一点2分,答对任意3点计满分,如果只是翻译且只对大概意思,各计1分)(2)示例: 孔子认可尚书上所说的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影响到政治,也是参与政治,不一定非要做官才算参与政治。看来,在当时那么久远的古代,孔子就已经认识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品德修养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因此,要使我们的社会真正成熟,除了我们的政府要有作为之外,我们的民间组织和个人也要参与到社会各类活动中去。孔子在他生活的年代,就已经看到了这些只有现代文明社会才具有的形态,他的观念确实是跨越甚至是超越了时代,令我们颇受启发! 本

35、段文字的意思是:有一个人问孔子:你为什么不出仕、不直接参与政治?孔子引用尚书里的话回答说:只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并能把这种风气影响到政治上去,也就是参与了政治。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是参与了政治呢?从中得到的启示有:要注重个人的品行修养;要自觉承担责任,热情参与国家政治;政事无大小,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如果从答案中能看出学生对该段文字的基本意思是懂的,由此谈论到下面所列中的一两点即可以计4-6分)参考译文: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齐景公问为政之道于孔子。孔子对道:“君要尽君道,臣要尽臣道,父要尽父道,子要尽子道。”有人问孔子说:“夫子为什么不出世治理国政呢?”你听过周书中所说的孝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又能将此孝友之心作为管理家族的指导思想,使长幼都能和睦相处,没有不归于正道的。以书经看法来说,人处在家庭之间,能带领家人正心修身,就是为政了。何必非要求个一官半职,才叫做为政呢?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做在老百姓之前,通过教化引导使老百姓勤劳。”子路请求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懈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