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精选练习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64887372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精选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精选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精选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精选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精选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背诵示儿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示儿死去_,但悲_。_,家祭_。1把诗歌补充完整。2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人爱国情感的诗句是_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_2. 按要求完成练习。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_。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_。1把诗句补充完整。2本诗的作者是_,他还写过_。3诗中“_,_”写的是山村的自然风光;诗中“_,_”两句将视角从窗外转入屋内,写出了农家生活的情趣。4诗中自然的风光、普通的农院、平凡的生活场景、醇厚的友谊都深深地吸引了作者,所以最后作者表示“_,_”,表达

2、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3.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马诗大漠沙如雪,_。_,快走踏清秋。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钩” 指 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诗中把_比作“钩”。“_”是指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3这是一首借_来抒发个人情怀的诗,诗人把自己比作_,借此表达自己_的遗憾之情。4这是一首边塞诗,由_等景象可看。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_,_”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4. 朗读古诗游园不值,完成练习。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_。_,一枝红杏出墙来。1补充古诗。2看拼音,写词语。cng ti(_)lin x(_)chi fi(_)3解释词语。(1)应

3、怜:_(2)屐齿:_(3)小扣:_(4)柴扉:_4古诗赏析。(1)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_,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2)诗歌题目中的“值”是_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_。(3)游园不值是_(朝代)诗人_所写,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诗中写得非常形象又充满哲理的一句是:_,_。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_(4)与游园不值中的蕴含哲理的诗句一样,还有苏轼题西林壁中的_,_。和杨万里小池中的_,_。5.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请在横线上写出这首诗的题目。2全诗3句,第1句提出_

4、的现象,第2句描绘_的状况,第3句议论抒情:_。3这首诗通过对萁豆相煎的描写,揭露了_。4这首诗的作者是_,他的另一位兄弟是_。6.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1解释词语:银汉:_玉盘:_2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组是( )。A.第一句没有写月光,而是写“暮云”。B.第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与亲人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3翻译诗句。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_4写一首你知道的描写中秋的古诗吧。_7. 课外阅读。钱塘湖春行唐白居

5、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本诗的韵脚是_,描写的季节是_。2给下面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1)“乱花”的意思是(_)A指花朵大小不一,显得很杂乱。B各种颜色的野花。(2)“渐”的意思是(_)A渐渐。B进。(3)“欲”的意思是(_)A副词,将要。B欲望。3解释下面的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_4判断,对的画“”,错的画“”。(1)本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漫步西湖所见到的明媚风光。(_)(2)本诗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歌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

6、孤山寺和白云。(_)(3)“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_)(4)“早”字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之情。他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情态,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_)5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8. 阅读乐园。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注释)刘景文:北宋时人。苏轼看重刘景文,称他为“慷慨奇士”,与他交谊颇深。擎(qng)雨盖:指荷叶。橙黄橘绿:橙子黄了,橘子绿了。1

7、解释加点的词,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尽:_ 犹有:_诗句意思:_2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_3联系全诗看,写荷、菊的作用是什么?_4描写菊“犹有傲霜枝”的景象,诗人要表达什么情感?_9. 课外阅读。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草盛()荒秽()荷锄()沾我衣()2填空。(查阅资料)陶渊明,字()又名(),()(代)诗人,诗人因看不惯官场黑暗,弃官隐居。但特别喜欢()(花卉的名称)。3理解性填空。(1)这首诗写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地从事

8、田间劳动的诗句是“ 、”。(2)抒发珍惜这种生活,希望一直能远离尘嚣,隐居田园的诗“ , ”。(3)体现全诗主旨的一句是:_,_。4选出对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A.一、二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B.三、四句可以看出诗人不是很会种地,但为了不使豆苗荒芜,他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诗人并不抱怨。C.五至八句写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不觉可惜,“愿”字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D.本诗的主题是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坚决与统治者斗争到底的决心。5选出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A.五、六句表面是平淡之语,但这种平谈正好映

9、射了结尾句“但使愿无违”,使“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B.这道诗用语平谈自然,朴素、自然、平淡的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平谈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到了和谐的统一。C.“种豆南山下”是幽美之句,“带月荷锄归”是平淡之语;前句虚写,后句实写。全诗在平谈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D.本诗富于情趣。“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这是一幅美妙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10.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_。君看一叶舟,_。1补全古诗2“往来”的意思是_,这个词写出了江岸上_的景象。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10、.本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鲈鱼的鲜美和捕鱼者的艰辛进行对比B.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会让人联想到悯农中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C.本诗后两句的朗读节奏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D.本诗语言质朴,朗读时应用叙述的语气进行朗读4读下面的资料,结合本诗的内容,说说你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政治抱负的理解。资料创作背景:诗人在苏州、常州一带查看水情时,目睹江中的一叶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上起伏,由此联想到渔民捕鱼的艰辛和危险,故而创作了本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的幸福出力。_11.

11、 课内古诗。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就体裁而言,这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_。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用了寥寥七个字形象地勾勒出了江南的无限风光。B.第二句描写更加别致,用七个名词构织了一幅江南美景。C.第三、四句描写了烟雨中的寺院楼台,给人一种神秘美。D.这首诗以疑问作结,表达诗人对江南美景的赞叹和向往。12. 课内阅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解释词语。故人:_辞:_烟花:_下:_唯:_2这首送别诗写出了送别的地点:_;送别的时间:_;故人的去向:

12、_。3后人评说本诗是千古丽诗。请说说“丽”的具体内容。_13. 课内阅读。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诗人_。“吟”是_的意思。2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这首诗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A.千锤/万凿/出深/山。B.烈火/焚烧/若/等闲。C.粉骨/碎身/浑/不怕。D.要留/清白/在/人间。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第三、四两句描写了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的决心。4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物”是_,“志”是_。5作者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_1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书愤(其一)陆游早岁那知

13、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书愤:_ (2)早岁:_(3)衰鬓:_ (4)名世:_2“塞上长城”引用了南朝宋时名将_(人名)的典故。皇帝要杀他,他说:“乃坏汝万里长城。”“出师一表”引用了三国时_(人名)的典故。3“书愤”之“愤”表现了作者_,抒发了作者内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_,并在诗中通过_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B.颔联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和平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C.尾联叙事抒情,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D.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5简要概括诗歌颔联描写的内容。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