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单元综合训练 粤教版必修4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4870922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编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单元综合训练 粤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编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单元综合训练 粤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编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单元综合训练 粤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新编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单元综合训练 粤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单元综合训练 粤教版必修4(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编语文精品资料第一单元过关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演练(20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学校足球队的守门员突然身体不适,我这个替补队员只得,上场守门。(2)当时中国革命的洪流势不可当,其间难免有泥沙俱下、的现象。(3)北京潘家园文物市场有不少的赝品,如果没有专业的文物鉴别知识,就容易上当。A.滥竽充数鱼龙混杂鱼目混珠B.鱼龙混杂滥竽充数鱼目混珠C.鱼目混珠滥竽充数鱼龙混杂D.滥竽充数鱼目混珠鱼龙混杂解析:“滥竽充数”,借指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面充数,可做自谦之词。“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

2、好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答案:A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根据市文化局的指示,要求原定于明年出版的新地方志今年提前出版,向我市人民献上一份厚礼。B.如果说原来劳动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让广大务工者因为担心“饭碗”不保而不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的话,如今劳务工紧缺的状况则为劳务工有效维权提供了机遇。C.近年来,江门被一些媒体描述成一头对佛广、中珠地区友好的大象,意思是对佛广、中珠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不会对其构成任何威胁。D.五邑科协会议跨学科、小规模、常设性的特点,以学术讨论会、学术报告会、专题座谈会为主的多种会议形式,为我市科学工作者思想的碰撞与

3、交锋提供了理想的交流平台。解析:A项,句式杂糅,可删除“根据指示,”或“要求”。C项,成分残缺,应在“是”与“对”之间加“在”。D项,重复,应删除“交流”。答案:B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A.B.C.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要得

4、出正确答案,需兼顾上下文的衔接和标点符号的提示。据标点可知前两句是一个单位承上,后四句是一个单位启下。分析句间关系与,与,与结构更为紧密,运用排除法可得答案。答案:C4.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意明确,每处不超过15字。(5分)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

5、作,而且涉及很多方面,它需要。解析:处要注意前面的“质疑”一词,“质疑”什么?当然是将感恩片面地理解为给父母洗脚。什么“无疑是正确的”呢?根据前一句话,是说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这是从大处来说,结合这一语段的主要内容,就是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了。“简单地”是指做法,“不少学校”都这样,感恩教育模式化了。要注意前有“不但”,后面可接递进关系或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的语句。既然感恩教育“涉及很多方面”,单靠学校一方就很难做得很好,需要各方一起努力。参考答案: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脚吗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一刀切”的模式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5.下面是中国图书馆年会

6、会徽,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10字。(6分)解析:描述标志内容,注意图形组合;揭示标志意义,象征意义要与主题一致;答题注意顺序:总分、上下、左右等。本题构图简单,关键是要发散思维,图中会徽可想象为“书”“中”“门”等,然后建立联系即可。参考答案:造型似一本翻开的书,又似两本相互倚靠、朝不同方向立起的书;寓意年会以“书”为纽带,沟通心灵。造型像一扇打开的门,寓意书籍可以打开人们心灵世界的大门。会徽粗实的边沿轮廓,勾勒出汉字“中”字,巧妙地将“书”的形象和“中”的字形融于一体;寓意书香中国,人文中国。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25分

7、)材料一:当下,在社会及日常生活领域,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营销等引领的“微”风暴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发“大”变革,并由此综合生成一种新型社会文化话语“微文化”。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社会正不可逆转地步入“微时代”。区别于传统艺术形态,微艺术往往采取“以小博大”的创作策略,鲜少追求所谓的宏大叙事、经典话语或史诗巨作,偏重于描摹普通人生的微观生活和个人化叙事,处处彰显出微体量、微周期、微制作等特点。不仅如此,现代人碎片化的生活状态、快餐式的文化消费方式和数字媒体交互快捷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微艺术若想获得持续的关注度和最大的投资收益,创作者们必须不断加快作品的推陈出新,这势

8、必需要尽量减少创作投入成本,缩短创作周期。与传统的艺术创作者角色主要由精英艺术家来承担不同,微艺术创作主体的身份更加多元,除却职业艺术家,更多的是非专业出身的艺术爱好者。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平等性、开放性与交互性等特点,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年龄段的民众,既可以轻易地借助微艺术形式参与到艺术创作之中,实现自我的艺术审美表达;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艺术欣赏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审美对话。创作上的微观性和偏草根性,使得微艺术的主题内容与风格特点往往与传统艺术形态有所差异。作为微文化的主体力量与微艺术创作的生力军,青年草根群体往往拥有专门艺术从业者所不具备的巨大自由度。(选自微时代语境下的全民艺术审美

9、,有删改。光明日报,2015年4月29日)材料二:对微时代审美生活的内在特性、意义及规律进行总结、研究是极为必要与迫切的,而且这种必要与迫切集中体现在对个人微小时间的呵护上。就其必要性来看,正是因为审美对象的微小或微型化,人们的欣赏与分享才会占用相对微小的时间长度。就其迫切性来看,一方面,微媒介作为审美媒介之一,其发展与更新日新月异,当今数码技术、网络技术的高度发达与发展,能够让人在数月、数天之内感受到审美媒介最为剧烈的变化与更新。另一方面,从微媒介的用户数量来看,微信、微博等客户端数以亿计的用户量的产生,标志着微时代的来临。上述两个方面是密切交融在一起的。归结为一点,那就是一个由大部分国民或

10、网民共同参与,且使用频率极高、私人性极强的审美生活微时代业已产生,其得以存在的核心价值就是对于个体微小时间的关切与呵护。这里所说的微小时间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就客观社会时间的长短而言,对微博与微信的接受时间较短;其二是就微媒介的使用活动自身作为一个过程而言,它既与社会生活中其他的、用于社会生产的活动有着明显的区别,也与其他审美活动有着显著的不同。微时代审美生活关注、关切的是那些不规则的、偶然性的、飘忽不定的、不可预知的微小时间,这些时间往往是琐碎的,但是在数量上的存在却是丰富的,甚至是海量的,尤其是在人们的上述社会时间之中就弥漫性地夹杂有微小时间,因为人们在完成那些规则、严谨、持久的活动时,总

11、是需要停顿或者间歇的,总是需要休息、闲暇间的娱乐的,而且人们在很多情境中,也不可能总是一直进行需要较长的、固定的时间与特定环境的审美生活。自此而言,这正是微美学或者微时代美学滋生的源源不绝的时机与动力。(选自微时代的审美生活与微小时间呵护,有删改。光明日报,2015年4月29日)材料三:微时代的到来,在文化层面上为人们在当下活动中解除审美的精英特质、普遍分享草根化的生活意义,提供了广阔的现实环境。同以往时代相比,微时代生活的美学现实,就在于人的生活反思能力、生活体验的历史过程不断被移动互联网信息生产与消费活动所屏蔽,而直观化、消费性的日常感受则直接成为满足人们当下生活情绪的审美产品。也因此,在

12、微时代生活语境中,相对于已经成为一种知识传统的既有美学理论来说,“美”之为何,何为“审美”,注定将以一种新的实践形态进入美学的思考范围。长期以来,作为知识传统的既有美学理论,确定了一个由生活体验的深度性、心灵精神的纯粹性和历史价值的恒定性所定义的美的知识边界。在这个边界之内,人的日常活动、具体生活感受只有自觉接受了充分而深刻的精神洗礼,才可能最终成为美学的对象。然而,生活审美化的微时代,却迅速破坏了这一边界的现实有效性。在连续扩张日常生活的丰富性、生活满足的生动性过程中,发达的移动互联网不仅为人们制造出目不暇接的灿烂生活感受,而且把日常感受的获取过程直接嫁接到生活满足的审美想象方式之上,快速实

13、现了日常感受与意义体验一体化。当微博把专业化的文艺评论微化为人人皆可操作的140个字符、微信中一个“赞”的符号便充当了清晰具体的情感认同的时候,很显然,在这种日常感受向感性快乐、个体生活经验向集体共享意义的直接转移过程中,微时代在营造生活审美化、充实人的当下期待的同时,也为人们在日常活动中绕开精神超越的美学要求提供了巨大便利。微时代改变了人们的当下生活,也有力地改变了生活意义的确立方式;它大规模地扩张了人们的日常感受领域,也普遍地突破了美学知识传统所订立的精神规则。面对业已去除了知识边界的审美现实,美学本身无疑需要形成一种新的生活阐释能力。(微时代:生活审美化与美学的重构,有删改。光明日报,2

14、015年4月29日)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现代人碎片化的生活状态、快餐式的文化消费方式和数字媒体交互快捷的传播特性,决定了人类社会正不可逆转地步入“微时代”。B.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平等性、开放性与交互性等特点,为广大的网民共同参与微文化的创作,实现自我的艺术审美表达提供了便利。C.人们在工作时间之余,总是需要休息、娱乐的,而这些缝隙间的微时间正是微美学或者微时代美学滋生的源源不绝的时机与动力。D.微时代审美生活的审美对象微小或微型化,耗费时间短;而且审美媒介变化、更新快,用户海量,广大网民共同参与;私人性强。E.微时代审美生活的核心在于对个体微小时间的

15、关切与呵护,这个微小时间指的是工作间隙中的那些休息时间,这个时间需要被呵护。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C项不全面,给微美学提供时机与动力的是微时代审美生活关注、关切的对象;A项,由材料一第二段可知,选项中的前后两者不存在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E项,由材料二可知,“指的是工作间隙中的那些休息时间”与原文明显背离。参考答案: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A、E不得分。7.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微文化”的艺术创作与传统艺术形态的区别。(6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审读题干要求,锁定答题区域,材料一对微文化与传统艺术形态的区分集中在第二、三段,这两段的首句即为概

16、括的要点所在。组织答案时,语言力求简洁。参考答案:传统艺术形态追求宏大叙事、经典话语或史诗巨作,微艺术往往“以小博大”,偏重于描摹普通人生的微观生活和个人化叙事,处处彰显出微的特点;传统的艺术创作者角色主要由精英艺术家来承担,微艺术创作主体的身份更加多元,偏草根性。8.根据材料三,分析微时代的生活审美化给人们提供了哪些现实便利。(6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通读材料三,明确第三段的“然而”一词是分水岭,筛选出关键句“而且把日常感受的获取过程直接嫁接到一体化”“微时代改变了人们的当下生活,也有力地改变了生活意义的确立方式”等,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答案。参考答案:将直观化、消费性的

17、日常感受直接变成满足人们当下生活情绪的审美产品;破坏了既有美学理论所确定的知识边界,快速实现了日常感受与意义体验一体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有力地改变了生活意义的确立方式。9.比较三则材料,简要说明三者阐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说说你对微时代有何看法。(8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信息以及探究能力。首先回答三则材料各自的侧重点,第一问实际上是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而对微时代的看法,可结合生活实际来谈。参考答案:材料一偏重阐述微时代的艺术创作与传统艺术创作的区别,材料二偏重阐述微时代的审美生活与微小时间,材料三偏重阐述微时代里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看法:微时代的到来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让人们更便捷地

18、融入生活,丰富日常生活感受。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25分)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轻人一样,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人。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用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成功的。但当时我并不快乐也不满足。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在都

19、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广州日报: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没办法预期的。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深圳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当时我很感动,20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我前去演讲。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广州日报: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林清玄: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实

20、际上很不同。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欢他的文章,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己的意见只有一点点;另外,他的文字也没有伸缩性,一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广州日报: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林清玄: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好文章。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对我影响也比较大。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是纯粹好看而已。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学

21、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东西。广州日报:近些年,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啊之类的传统仪式,你怎么看?林清玄: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啊,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不过,一个教授在中央台讲论语竟然可以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我开始觉得不可理解。这可能是传统文化在承续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一段断层,是压抑太久之后的爆发。广州日报:记者生涯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林清玄:十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一般的作家写了300

22、字可能你还不知道他到底要写什么,但我写文章时会马上进入主题、进入重点,这是新闻从业经历对我的启发,因为突出重点是新闻写作的本质所在。还有,记者常常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都能了解,我写文章时不会故弄玄虚,而是尽量使文字浅显易懂。很显然,一篇文章10个人看了之后鼓掌与100个人都能读懂这两者之间,后者的意义更大。广州日报:可以说,你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但快节奏的都市中,生活似乎慢不下来?林清玄:慢生活常常会被曲解为消极的生活。其实,慢生活重要的不是时间的进程,而是做这件事情时,你的内心是否从容。我以前在电视台讲慢生活,有人就骂我说慢生活让年轻人没有斗志。其实,你

23、泰然自若也可以很有斗志,你很紧张也不见得你有斗志。比如,你看奥运会上的那些最了不起的选手,他们内心都很从容,他很轻松却完成了很困难的事情,反而那些功夫不好的选手很紧张。所谓从容,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广州日报:对于现在出版界的商业炒作,你怎么看?林清玄:我对此比较宽容。其实,很快做成的东西也会很快消失,以前的作家是把脚印刻在石头上,而商业炒作一本书,就像在沙滩踩脚印,潮水一来,脚印就消失了。时间会筛选作家和作品,对于各种炒作现象,其实不必太在意。(有删改)10.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林清玄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认识到成功的意义在于快乐,这

24、让人们不由得深深地思索:怎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B.周作人喜欢掉书袋,他的作品中只有一点点自己的思想。所以林清玄喜欢却不认同他的作品,周作人也没有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影响。C.林清玄努力学习苏东坡、泰戈尔等中外作家的创作风格,慢慢形成了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的特色。D.林清玄认为慢生活其实指的是内心的从容,也就是有定力,有定向,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而快节奏的生活才是消极的、对人无益的。E.对于如今出版界的各种商业炒作现象,林清玄持宽容的态度,觉得不必太在意它,他认为时间是“裁决家”。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概括不全面,林清玄之所以不认同周作人的作品,原因还有周作人的文字

25、没有伸缩性;C项,原文说“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所以“努力学习”错误;D项,对“快节奏”的说法于文无据。答案: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本题5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11.从访谈的内容看,哪些因素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6分)解析:本题的答题区间分散在文章的各个段落,可针对广州日报提的问题分为四层。第一层,即前两个问题,写林清玄丰富的人生阅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第二层,即第三到第五个问题,主要针对的是林清玄对于文化传统的态度,可概括出古今中外作家对林清玄的影响。第三层,即第六个问题,主要是对于生活的理解,特别是十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他的影响。第

26、四层,即第七、八个问题,主要是他从容、淡定的态度及他对商业炒作的态度。由此概括出四个方面即可。参考答案:林清玄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认识到快乐是比成功重要的东西,他的作品也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苏东坡、泰戈尔等古今中外作家对他的创作理念产生了较大影响,注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十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他的写作帮助很大,使其文字浅显易懂。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林清玄能够保持内心的从容、淡定,使他的作品有清新淡雅的风格。(答出三点即可)12.文中画横线处“可以说,你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但快节奏的都市中,生活似乎慢不下来?”记者的发问方式有什么特点?这样提问的目的是什么?(6分

27、)解析:解答此题,第一问,认真分析该句的提问方式及林清玄的回答,可发现记者的发问方式非常具有针对性,从现实出发,使用明确、集中的闭合式提问方式,适时提出敏感的问题。第二问,从林清玄的回答的内容分析可知,提问有效激发了林清玄的思维,也使他敞开心扉,使读者了解“慢生活”的生活方式的真谛。参考答案:(1)从现实出发,使用明确、集中的闭合式提问方式,适时提出尖锐敏感的问题(有针对性提问)。(2)有效地激发林清玄的思维,使其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从而更完全地发现自我,敞开心扉,便于记者和众人了解“慢生活”的生活方式的真谛。13.在平常茶非常道这本禅茶文化散文中,林清玄说:“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

28、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来更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你认同“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8分)解析:首先要理解本题的探究点是针对物质与精神来谈的,其次要明确自己的观点,认同林清玄还是不认同,但整体上来说,认同该观点比较合适。最后再结合物质与精神进行阐述。不要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认同。这句话是说,人生不需要准备太优越的物质条件,而需要准备从容的心态。林清玄早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不能一味追求物质与现实的享受,而应该追求内心的丰盈和快乐。四、作文(50

29、分)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是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写于“五四”时期的诗句,诗句中的“立着”“靠着”引起了那个时代许多人的共鸣。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然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心,引发我们对人生、个性等的思考。请根据材料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立着”是“站着”“自立”“独立”的意思,“靠着”,是“依赖”“依靠”的意思,“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指的是要独立,不要依赖。立意可以有多个角度:君子善假于物,适时适度依靠(外力或外物),善于“靠着”;不“靠”方

30、能“立”;男儿当自立;说说“靠着的一代”(“啃老族”“官二代”“富二代”),论述“立着”和“靠着”的关系,阐述如何正确对待“立着”和“靠着”。例文:立着,却不靠着有这样一群人,在美国,被戏称为“归巢小鸟”;在中国,名为“啃老族”。有这样一群人,在学校,品学兼优,颇得老师青睐;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面对现在社会上种种成年子女不能独立自主,还要依靠父母的现象,我想说,作为孩子,我们应该立着,却不靠着。立着却不靠着,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绝不是像顶峰上的松柏,借你的高峰来张显自己;也绝不像飞扬的风筝,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立着却不靠着,是以同样的身份与你站在一起。根,交织在地

31、下,叶,缠绕于云里,相望相立,却从不倚靠。立着却靠着的人,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小孩。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属于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方向,对父母的过分倚靠,只会束缚自己发展的脚步,养成好吃懒做的恶习,甚至被当作社会垃圾而淘汰。站在别人屋顶看星星的人,永远体会不到星空的浩瀚与辽阔。当父母的肩膀老弱到再也承受不住壮年的你的倚靠时,你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逆流和荒原?在如今弘扬独立精神的年代,我们应该走出父母的怀抱,走出前人的树荫,走出我人生,秀出我风采,做一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IT行业的领袖人物李泽楷,拒绝了父亲李嘉诚的种种资助,坚持白手起家,创立自己的事业,是一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小巴菲特,拒绝了父亲“股神”巴菲特的帮助,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斯坦福大学,并成就了一番事业,他的的确确是一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立,意味着顶天立地,像大树一样笔直,像苍鹰一样,直冲云霄。靠着的人,就像藤蔓一样永远也领悟不到参天大树的风采。做一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要先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羊跪乳,鸦反哺,学会对鬓角渐染微霜的父母付出关心,分担辛苦;学会自己整理衣物,收拾书桌;学会自己料理生活上的一些小事;学会这一点一滴的小事会给你带来无穷的收获,使你成为一个立着却不靠着的人。立着,却不靠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