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真题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64821429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部编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部编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真题(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部编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真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对比阅读两首古诗,回答问题。(一)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二)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_的形象。2对村晚这首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诗歌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B.一、二句描写“池塘”“落日”等静景,三、四句描写“牧童信口吹笛”的动景,由远及近,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C.“短笛无腔信口吹”表现了作者对乡村儿童因为生活艰辛不得不从事劳动,不能

2、接受教育的感慨和惋惜。3与“笛弄晚风三四声”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方法的诗句是()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4“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表现了牧童_、_的生活。5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村晚的前两句诗描绘的画面。_6“牧童归去横牛背”一句中“横”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牧童横躺在牛背上,展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一种认为是牧童骑在牛背上,信口无腔地吹着短笛。你同意哪种解释?说说你的理由。_7描写儿童的古诗名句有很多,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两例。(1)_(2)_2. 阅读理解。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

3、,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峡蝶飞。(注释)麦花:养麦花。养麦是一种春秋皆可种植的农作物。日长:天长了。篱落:篱笆。峡蝶:蝴蝶。1诗的一、二句中,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初夏农村特有的景象?_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三、四两句的内容。_3. 类文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沙场秋点兵”中“秋”的

4、表达作用是( )A.给出了一个非常具体的时间。B.渲染了秋天凉快的感觉。C.一个“秋”字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2“了却君王天下事”中“天下事”是什么事? ( )A.统一国家的大业。B.天下正在发生的大事。C.国家的战事。3“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A.哀叹年华老去的悲凉心情。B.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C.慨叹岁月无情、青春不在的失落。4这两首词的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 )A.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风格是婉约的,后者是豪放的。B.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风格是豪放的,后者是婉约的。C.两首词都是豪放的风格,只是后者稍微婉约一点。5

5、这两首词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第一首词抒发了作者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词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B.第一首词第一首词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第二首词则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生活的喜爱和向往。C.第一首词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第二首词抒发了作者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甲)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闻官军

6、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两首诗出自同一位诗人之手,且主题相似,都是关于_的。2两首诗的情感不同:(甲)诗紧扣“_”字,(乙)诗则紧扣“_”字3两首诗,用词都非常精准:(甲)诗中,一个“_”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_”字令人满目凄然。(乙)诗中,“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中,从“巴峡”到“巫峡”,因为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故用“_”;从“巫峡”到“襄阳”,顺流疾驶,故用“_”;从“襄阳”到“洛阳”,改换陆路,故用“_”。4(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

7、结束时。两首诗都写到了“泪”,下面对这两首诗中的“泪”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中,诗人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充满怅恨B.(乙)诗中,浩劫过去,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自然喜不自胜,高兴地哭了C.(甲)诗中,原本美好的花儿,却使诗人看到后落泪,更反衬出作者的伤心之情D.(乙)诗中,诗人回想起自己这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痛定思痛,悲从中来阅读空间。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_,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古诗的作者是_代_。3解释下列词语。之:_ 广陵:_尽:_ 烟花:_4解释诗歌后两句。_5这首诗表达了_,然而在诗句中却

8、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_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_。6. 课外阅读。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1请写出下面的字在诗中的读音。径()宿()僧()2贾岛在考虑用“推”还是用“敲”时,撞到了_,并得到了他的指点。3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哪些?_4这首诗中历来被传诵的名句是_。5用自己的画说说这首诗的大意。_7.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烽火”在诗中指_。2“家书抵万金”中“书”的意思是_。从这

9、句诗中可以体会到_。3诗题中的“望”字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看到了“_”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_的期盼。4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的大火。D.“深”字形象地描写了战乱中长安城草木丛生、满目凄凉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5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指出诗句所蕴含的情感。_8. 阅读理解。惠崇春江晓景(宋)苏 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0、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理解下列汉字。满:_欲:_2“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思:_。3描写作者联想的诗句是“_”。9. 读下面的古诗,并完成填空。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1这首诗的作者是_,“稚子”的意思是_。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B.比喻C.拟人3翻译本诗最后两句。_10. 开心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震。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已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明_,诗人为何

11、“涕泪”?_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3“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营造了一幅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的心情。4对这首诗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这首诗集中表现了诗人忽闻捷报后的喜悦之情。B.一个“满”字,表露出诗人高兴得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现出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刻喜不自禁的感情。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实写诗人归乡情景,是对“喜欲狂”进一步抒写。11. 阅读理解。寻隐者不遇_,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_。1把古诗补充完整,再用“”标出诗句的朗读节奏。2写出下列诗句中标下划线的字的意思。(1)言师采药去(_) (2)只在此山中(_)3这首诗中涉及_

12、个人物,分别是_、_、_。4古诗第三句是_的回答,省略的问话应该是:_?5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_的情景。作者采用_的形式,流露出对隐者的_以及寻隐者不遇的_。6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变化是:_。12. 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回答问题。遗民泪尽_,南望_又一年。1补充句子。2对“遗民”理解正确的是( )A.感到遗憾的人民。B.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3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13. 课外古诗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注释)玉笛:精美的笛子。折柳:即折杨柳笛曲。1朗读第二句诗,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字或词,为什么?()A.我认

13、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洛城”。“洛城”代指家乡,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思乡之切。B.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满”字。“满”是遍布的意思,这是作者主观感觉的夸张,体现出作者的感触之深,思乡之切。C.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散”字。仿佛整个洛阳城都能听到曲声,体现出作者的感触之深,思乡之切。2本诗的关键词是()。A.玉笛B.春风C.折柳D.此夜3“此夜曲中闻折柳”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_4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C.此诗着重在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乡之切。14. 理解诗句,体会情感。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暖风”一语双关,既指_,又指_。2“游人”指的是_。3“_”一句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讽刺南宋王朝贪图安逸、屈膝求和、不思收复失地的史实。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