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梳子鉴赏与收藏图文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4753423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历代梳子鉴赏与收藏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代梳子鉴赏与收藏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代梳子鉴赏与收藏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历代梳子鉴赏与收藏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代梳子鉴赏与收藏图文(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碧琼梳拥青螺髻历代梳篦发展及其特征2012-07-24 09:53:28来源:收藏内容摘要:本文以陕西历史博物馆新征集的古代梳篦入手,结合考古资料,综述了梳篦的演变历程及其特色。古人无故不剃发,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样的传统延续了千余年,甚至在满清入关之后,为了反抗剃发的命令,许多人不惜抛头捐躯,可以看出古人对头发的重视程度。也本文以陕西历史博物馆新征集的古代梳篦入手,结合考古资料,综述了梳篦的演变历程及其特色。古人无故不剃发,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样的传统延续了千余年,甚至在满清入关之后,为了反抗剃发的命令,许多人不惜抛头捐躯,

2、可以看出古人对头发的重视程度。也正是因为这种重视,历代均制作了大量梳理头发的梳篦。自古以来人们对用来梳理头发的梳子主要有三种称呼,即“梳”“篦”“栉”(zh)。释名释首饰曰:“梳,言其齿疏也。篦,言其齿细相比也。”又说文解字云:“栉,梳篦之总名也,从木节声。”它们的材质或普通或名贵,工艺或简单或精湛,均让我们得以从一个侧面去一窥那些逝去了的岁月与消散了的风流。右侧马家浜文化遗址出土6000年前的象牙梳左侧战国骨质梳子 长7.4厘米 宽5.2厘米 传出自山东地区推荐精选早期实用性强的梳篦从现有的考古发掘资料看,在距今6000余年的马家浜文化遗存中就发现了由象牙制作的最早的梳子。这种年代较早的梳子

3、大都呈竖式长方形,有45枚长而粗的齿。考古学者王仁湘先生认为这种最初的梳子是人们基于梳理、固定头发的需要,模仿人的手而制作出来的。山东新泰东周贵族墓出土的双虎形梳篦直到战国时期,梳篦依然延续着新石器时代以来竖长方形的造型,而变化主要体现在制作材质的不断丰富、梳背雕镂的更趋精美以及梳齿的日益细密上。2004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征集到一件造型别致的骨质梳篦,由梳背与梳齿两部分组成,梳背雕刻头相背、身相连的双龙形象,梳背下端与梳齿上端均有钻孔,可能由榫卯方式连接,梳齿雕刻细密,工艺精湛。据送交者称,这件梳篦是他在山东地区发现的。类似的骨质梳篦目前仅出现在鲁中地区。2003年,山东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山东新泰

4、周家庄发掘了一批东周时期的贵族墓葬,在第13号墓中发现了一把骨质的双虎形梳篦。这件双虎形梳篦与上述征集的双龙形梳篦,不论材质、造型还是制作工艺均如出一辙。从13号墓的墓葬结构、出土器物等判断,其时代应为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晚期。而在此之前,在对山东章丘甲组第57号墓(战国早期)的发掘中也曾出土一件类似的双虎形梳篦。由此可以确认,陕西历史博物馆所征集的双龙形梳篦亦应是战国早中期鲁中地区的产物。推荐精选马王堆一号汉墓所出的木梳篦及至秦汉时期,特别是汉代贵族在文化上大量吸收了楚文化的因素,因此梳篦的造型也基本以楚式风格为主,呈现出回归简约的风貌。其造型多为半圆梳背与细密梳齿结合形成的竖长马蹄形。如湖南长

5、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所出木梳篦,梳背为半圆形,梳背与梳齿间饰四道弦纹,梳齿细密且平整,通体髹红漆,造型简洁规整。它与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以及湖北云梦睡虎地秦代楚人墓葬中所出木梳的气息完全是一脉相承的。更具装饰效果的魏晋梳篦梳篦的竖长马蹄形风格延续长达400余年。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为了取得更好的装饰效果,开始将头部发髻日渐梳高,或使用各种形态的高耸的义髻。北齐书中就曾记载,齐后主时期,后妃们剔去自己的部分头发,而戴梳成飞鸟状的义髻,还使得民间也大量跟风效仿。这时梳篦用于固定与美化发髻的作用日益加强,导致这一时期梳篦的形制开始发生了变化。推荐精选咸阳十六国墓出土女俑脑后插木梳,用以固定发冠推荐精选

6、南昌火车站出土的东晋木梳2001年在陕西咸阳平陵乡发掘了一座十六国时期的墓葬,出土了大批粉彩女侍俑与女乐俑,这些女俑均头戴黑色蝶状发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女俑的脑后插着一个木梳。虽然无法分辨其所戴黑色蝶形发冠是以真发梳成还是义髻,但可以明显看出是用木梳来对发冠进行固定的。如果我们再对比1999年江西南昌火车站东晋墓出土的木梳,就能发现这一时期梳篦在形制上发生的变化,梳背渐趋宽扁,梳齿略微稀疏,整体从竖长马蹄形变成了宽扁的马蹄形。趋于精致的隋唐梳篦魏晋南北朝时期新形成的宽扁马蹄形梳篦大都较为朴素,在梳背部分的大量留白,正好为隋唐时期的能工巧匠进行装饰预留了空间。推荐精选 唐云头形骨梳(正面) 长

7、8.8厘米2006年,一件精致的唐代骨质梳篦被送交至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件梳篦仅存梳背,梳齿已经不存。其作云头型,正面以水波纹为底,中心浮雕阔叶牡丹花,背面亦以水波纹为地,中心刻方胜图案。牡丹代表了富贵,而方胜则因其同心相合的造型寓意男女心意相通,爱情久长。人们在这件梳篦上寄托了白头偕老、长享富贵的美好愿望。敦煌榆林窟西夏壁画女 供养人像头部及所插梳子此外,2000年陕西历史博物馆曾征集到一件出土自西安市东郊韩森寨唐墓的琉璃制梳背,表面刻有团花,惜侵蚀较为严重。从现有馆藏梳篦的情况看,唐代制作梳篦的材质相当丰富,除了以上介绍的骨质、琉璃质外,还有金质、玉质等。另外,从五代女诗人花蕊夫人“斜插银篦

8、慢裹头”的诗句中可知,当时还有银质的梳篦。这一时期的梳篦不但材质众多,而且在使用上往往在发髻部分插得满满当当。比如敦煌榆林窟女供养人像头部满插的发梳,就很好地向我们阐释了唐代诗人元稹恨妆成中“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的诗句。总的来说,唐代梳篦在延续魏晋以来的基本形制的同时,丰富了制作梳篦的材质种类,进一步强化了梳篦特别是梳背部分的装饰作用。朴素的宋元梳篦北宋时期,以朱熹为首的士人对唐人思想上的过度开放、自由与奢靡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并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自此,在唐代较为常见的风格各异的女性装扮渐趋统一,女性的装扮在很多方面发生了改变。对于梳篦来说,“满头行小梳”的插梳风气不复流行

9、,梳篦的形制也因此再次发生了改变。推荐精选宋描金骨梳一对 长10厘米 宽4.3厘米南京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墓出土玉梳篦2010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又征集到一对描金骨梳篦,为半圆形,梳背部分镂空雕刻花草纹饰,残留有描金装饰,其中一件的齿部有残损。这对梳篦初看从风格上仍有唐之遗风,但其造型则与唐代梳子已相差很大。唐代梳篦为宽扁马蹄形,梳背与梳齿上下相接,而这件梳篦整体为半圆形,梳背与梳齿部分均为半月牙形,梳背将梳齿完全包裹住。南京市博物馆2004年在南京市郊江宁镇发掘了一座大型装饰结构墓葬,据墓葬出土的铭文砖显示,墓主下葬于大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墓中出土了一件宋代玉梳篦,这件玉梳篦与

10、上述描金骨梳篦无论是造型还是装饰风格均非常接近,因此亦应为宋代之物。通过与唐代梳篦的比较可以看出,宋代梳篦的形制由宽扁马蹄形变为半圆形,梳背变窄,梳背与梳齿均变为月牙状,且梳背与梳齿的连接形式由上下相连变为梳背半包梳齿;装饰风格上部分延续了唐代对梳背部分的精雕细琢,但总体风格上渐趋淡雅朴素。推荐精选元包金木梳篦 长8.3厘米 宽3.8厘米元代是马背民族建立起来的王朝,其简洁质朴、不事雕琢的草原性格也体现在梳篦的制作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时代气息与民族风格。2010年10月,陕西历史博物馆征集到西安南郊凤栖原出土的一件包金木梳篦,长8.3厘米,宽3.8厘米,半圆形,梳背窄薄,外包以金箔,造型非常简

11、洁。1994年河北石家庄后太保村发掘了一批元代墓葬,其中第二号墓中发现一件金梳背,呈拱形,由金包制而成,内侧有镶嵌梳体的卡槽。此外,1982年山东嘉祥县曾发掘一座元代纪年墓葬,墓主曹元用在元史中有传,卒于元文宗天历三年(1330年),在其墓中也出土了一件包金木梳篦,其形制、工艺均与西安凤栖原出土的包金木梳篦基本相同。细腻完备的清代梳篦推荐精选清宫中使用的什锦梳篦明清时期。梳篦有了长足发展,各种材质、造型、装饰技法均趋于完备,这从故宫所藏清皇室使用的琳琅满目的什锦梳篦即可见一斑(图12)。扁长的拱形梳用来大面积疏通头发,中型的月牙梳用以梳理两边及燕尾,梳理发梢及鬓发时则用八字形小梳,梳齿极细密的两面梳则可以用来篦去头皮污垢,众多梳篦各司其职。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