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一致性控制程序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4704892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产品一致性控制程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产品一致性控制程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产品一致性控制程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产品一致性控制程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品一致性控制程序(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产品一致性控制程序国家强制性产品CCC认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是各国政府为保护广大消费者人身和动植物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安全,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它要求产 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法规。强制性产品认证,是通过制定强制性产品认证 的产品目录和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程序, 对列入目录中的产品实施强制性的 检测和审核。凡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产品, 没有获得指定认证机构的认 证证书,没有按规定加施认证标志,一律不得进口、不得出厂销售和在经营服务 场所使用。我国1978年恢复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成员国地位后,就按照国际规范建立了中国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并开展

2、了相关的工作:对107种国内产品实施了产品安全 认证;对104种进口商品实施了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证制度,这项制度涉及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产品认证制度对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水平和在国际市场 上的竞争力,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经济安全,保护环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新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特点新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具有以下的特点:国家公布统一的目录,确定统一使 用的国家标准、技术规则和实施程序,制定统一的标志,规定统一的收费标准。凡列入目录内的产品,必须经国家指定的认证机构认证合格, 取得相关证书并加 施认证标志后,才能出厂、进口、销售和在经营服务场所使用 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 新的国家强制性产

3、品认证标志名称为“中国强制认证”( China Compulsory Ce rtification ),英文缩写为“ CCC,也可简称“ CCC标志。标志图案和种类 如下:第一批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 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公布了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 该目录以原 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制度的产品和安全认证强制性监督管理的产品为基础, 进 行了少量调整。目录涉及安全、EMC环保要求,包括19大类,132种产品。二、CCC认证对质量保证能力的要求CCC认证不仅要求组织的产品经过国家指定的实验室检测合格, 而且要求建立质 量保证体系且经过工厂审查合格。已建立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取得认证

4、的组 织可基本满足该要求,其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包括如下:4.1 职责和资源4.1.1 职责生产者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 且在其组织的内部指 定一名质量保证负责人和一名认证联络工程师(或联络员)。质量保证负责人应是组织管理层中的一名成员, 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不论其在其他方面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a) 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b) 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 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c) 及时向认证机构申报涉及获证产品安全性能的变更;d) 负责与认证机构联络与协调认证方面的事情;e) 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

5、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f) 建立文件化的程序, 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 不 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 认证标志;认证联络工程师 (或联络员) 应熟悉认证业务, 其职责是协助质量保证负责人与 认证机构联络认证事宜。4.1.2 资源 生产者应配备必须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以满足稳定生产符合认证标准的产品 要求;应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 确保从事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 的能力;建立并保持适宜产品生产、检验试验、储存等必备的环境。4.2 文件和记录4.2.1 生产者应建立、保持文件化的认证产品的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以及为确 保产品质量的相关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需要的文件。

6、 质量计划应包括产品设计目 标、实现过程、 检测及有关资源的规定, 以及产品获证后对获证产品的变更 (标 准、工艺、关键件等)、标志的使用管理等的规定。 产品设计标准或规范应是质量计划的其中一个内容 , 其要求应不低于有关该产品 的国家标准要求4.2.2 生产者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对本文要求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有效 的控制。这些控制应确保:a) 文件发布前和更改应由授权人批准,以确保其适宜性;b) 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c) 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4.2.3 生产者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质量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和处理的文件 化程序,质量记录应

7、清晰、完整以作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 生产者至少应保存下述记录: 采购物资检验 / 验证记录 例行检验记录 选定型式试验记录 检验和测试设备校准记录 检验和测试设备功能检查记录 顾客投诉及纠正措施记录 对不合格品采取措施的记录 内部质量审核记录 标志使用情况的记录 质量记录应有适当的的保存期限,上述记录的保存时间应不少于两年。4.3 采购和进货检验4.3.1 供应商的控制 生产者应制定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 评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 以 确保供应商具有保证生产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要求的能力。 工厂应保存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记录。4.3.2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 / 验证

8、 生产者应建立并保持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的程序及 定期确认检验的程序,以确保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认证所规定的要求。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可由生产者进行, 也可以由供应商完成。 当由供应商检 验时, 生产者应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检验要求 . 生产者应保存关键件检验或验证记录, 确认检验记录及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明及 有关检验数据等,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明应有其组织内部负有质量职责的检验人 员的签名或盖章。4.4 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4.4.1 生产者应对关键生产工序进行识别, 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 如果该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时, 则应制定相应的工艺

9、作业指导 书, 使生产过程受控。4.4.2 产品生产过程中如对环境条件有要求 , 生产者应保证工作环境满足规定的 要求。4.4.3 可行时 , 生产者应对适宜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监控。4.4.4 生产者应建立并保持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制度。4.4.5 生产者应在生产的适当阶段对产品进行检验, 以确保产品及零部件与认证 样品一致。4.5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生产者应制定并保持文件化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 以验证产品满足规定的 要求。检验程序中应包括检验项目、内容、方法、判定等。并应保存检验记录。 具体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要求应满足自愿性产品认证特殊要求的规定。 例行检验是在生产的最终

10、阶段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的 100%检验,通常检验后, 除包装和加贴标签外,不再进一步加工。确认检验是为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而进行的在经例行检验后的合格品中 随机抽取样品依据检验文件进行的检验。4.6 检验试验仪器设备 用于检验和试验的设备应定期校准和检查,并与所要求的检验、试验能力一致。 检验和试验的仪器设备应有操作规程。4.6.1 校准和检定 用于确定所生产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试验设备应按规定的周期 (每年至少 一次) 进行校准或检定, 。校准或检定应溯源至国家或国际基准。 对自行校准的 (例一些专用的测试设备) ,则应规定校准方法、 验收准则和校准周期等。 设备 的校准状态应能被

11、使用及管理人员方便识别。应建立检验设备的台帐并保存设备的校准记录。4.6.2 运行检查 对用于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设备应进行日常操作检查外,还应进行运行检查。 当发现运行检查结果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 应能追溯至已检测过的产品。 必要时 ,应对这些产品重新进行检测。 应规定操作人员在发现设备功能失效时需采取的措 施。运行检查结果及采取的调整等措施应记录。4.7 不合格品的控制生产者应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内容应包括不合格品的标识方法、 隔离和处置 及采取的纠正、 预防措施。 经返修、返工后的产品应重新检测。 对重要部件或组 件的返修应作相应的记录 . 应保存对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4.8 内部质

12、量审核生产者应建立文件化的内部质量审核程序, 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认证产品的 一致性,并记录内部审核结果。对生产者的投诉尤其是对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投诉, 应保存记录, 并应作为内 部质量审核的信息输入。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记录。4.9 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生产者应对批量生产产品与型式试验合格的产品的一致性进行控制, 以使认证产 品持续符合规定的要求。生产者应制定关键元器件、零部件的清单,明确它们的供应商,材质 生产者应建立产品关键元器件和材料、 结构等影响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因素的变更 控制程序,认证产品的变更 (可能影响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性或型式试验样机的一 致性)在

13、实施前向认证机构申报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4.10 包装、搬运和储存工厂所进行的任何包装、搬运操作和储存环境应不影响产品符合规定标准要求。产品一致性及变更控制程序1.0 目的对批量生产产品与型式试验合格的产品的一致性进行控制, 确保认证产品持续符合产品认证 规定的要求。2.0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认证产品可能影响与相关标准符合性或认证型式试验样品的一致性的控制。3.0 职责3.1 工程部负责确定认证产品的结构、型号规定、标志以及包装标志等,并确保符合认证规 定要求;3.2 品质部负责组织本程序的实施;3.3 统筹部负责按采购要求实施采购;3.4 生产部按确定产品结构组织批量生产;3.5 品质部

14、按相关要求实施来料、制程检验、成品检验、确保出厂产品符合要求。4.0 运作程序4.1 品质部编制本程序,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4.2 统筹部按采购要求选择供货商, 并按供货商管制程序 对供货商评定合格后, 纳入合 格供应商一览表中;4.3 统筹部向合格供货商采购物资,交工程部制作试验样品;4.4 品质部 / 工程部对送检样品进行确认后,交检测机构进行型式试验,同时递交关键材料 的名称型号规格 (材料名称、牌号 )、供货商、认证证书等资料;4.5 品质部 / 工程部负责对型式试验项目跟踪,对不合格项进行整改,直到型式试验合格;4.6 型式试验合格的样品结构,关键零组件,原材料明细表等一经确认,

15、工程部即填写 注塑零件明细表 喷油工艺表移印工艺表 作为受控文件, 按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进行控制;4.7 统筹部向确定的合格供货商采购物资,并对合格供货商进行日常控制;4.8 工程部按确定的型式认可结构组织工艺制作,制定相应的产品检验规程,其要求以 不低于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并实施检验;4.9 工程部应规定认证产品的标志和包装上所标明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 标志与型式试验检测报告上所标明的保持一致 4.10 生产部按确定的产品结构组织批量生产,并在生产适当阶段进行评估检查产品的一致性记录于“产品一致性检查表”中。4.11 变更控制4.11.1 当需要对已确定的认证产品以下任一部分:a. 关

16、键零部件的型号规格;b. 关键零部件的供货商;c.认证产品的结构;d.影响产品性能变化的主要工艺;e.厂址厂名联系电话;以上内容需进行变更时, 提出部门应说明变更理由, 由工程部对变更部分是否能保证产品质 量的有效性进行确认,经确认后按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实施变更。4.12 在生产的以下阶段需对认证产品的一致性进行检查;4.12.1 在工序领料时,领料人应核对原材料的型号规格和供方是否与认证产品清单一致;4.12.2 在生产过程按认产品结构的工艺组织生产;4.12.3 在成品外观检查工序,应核对产品铭牌,标志需与认证产品清单一致;5.0 相关文件5.1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6.0 质量记录6.1产品一致性检查表转 自 : url= 验 货 员 论 坛 /url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