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64698326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5、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5、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5、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5、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5、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 泊船瓜洲教学目标:1通过以自学为主的方式,能准确朗读“泊、间、重、还”等多音字,2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3通过反复诵读,丰富语言积累。 并能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4联系诗人背景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5感受到诗人是怎样表达思乡情的,尝试着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感受蕴涵的思想感情,2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问题:放学后,你们都回哪儿?有没有人回不了家的?为什么?离家远而回不了家,你是什么感受?你们年少也许没有离

2、家千里的经历,但你们肯定有过和父母亲分别多日的时候吧?那种感觉是(学生:思念对方)将来同学们长大了,有一天那么不能回故乡了,这种感情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这是什么样的感情?(学生:思念故乡)板书:思乡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这个单元,我们将学到不同的人的思乡之情,(出示导语中的阅读提示: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者事情表达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王安石是怎么来表书这种思乡之情的,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1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并揭示课题 王安石是谁?让学生回答,若回答让人满意,就进入下一步,若回答不甚理想,就作

3、简单介绍他写过哪些诗?今天,要学的就是(泊船瓜洲)学习课题:谁来读读题目?怎么样?其他同学评(预设:学生读准确了)教师可强调:泊既能够读作P(第一声)板书课题学生自己跟着老师书空,写完,齐读。谁来说说这“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解释瓜洲在什么地方?(预设:学生说出“瓜洲”现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学生:看注释 )对,看注释对于我们学习古诗词很有协助,2扫除阅读障碍,初读古诗泊(bo第二声)是个多音字,看来那么预习工作做得不错,除了泊是多音字外,这首诗中还有没有其他的多音字?请学生回答,(预设,除了“间”字有争议,其他都回答准确)“间”在这首诗中是第一声还是第四声,要看什么?

4、(或者:“间”字的读音,我们怎么来判断?)学生小组讨论,说说理由诗歌中的字已不是难题了,那现在你能读读这首诗吗?提示: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读第一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第二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检查自由读的情况,指名读,小组读,最后齐读,若学生读不好的地方,教师作范读,能够是一个词,也能够是一句或几句,视学生学习情况而定,读完了,你感受到思念故乡的感情了吗?(预设:有部分学生说有,有部分说没有,)两方争辩,说从哪儿你读出了思乡情,没读出思乡情的同学,请问你读出了什么?学生可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尽量不加干预。三、重读古诗,加深理解1自由读诗

5、,联想诗歌中表现的地理位置辩论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古诗,现在我们要不要换种方式来学习?你们再读古诗,自主读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或者: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诗)边读边想象这首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脑海里有画面了吗?在你的草稿本上画一画,推荐一个学生上来画。画毕,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他认为古诗描绘出的是这样一幅画,请同学给这幅画作简单介绍。你们现在知道“间”是读第几声了?其实这就是古诗的哪两句?(1、2句)它表现出诗歌中的地理位置。2学习重点诗句,体会思乡情而后两句还能用画面来表现吗?有点难度,那我们又该怎么来学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把它放在整首诗中,联系诗人的写诗背景,想

6、想它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思乡情)诗人的思乡情是通过哪个词或哪句诗文表露出来的?词:直接“还”;间接“明月”,“又”。诗文:“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思念家乡的什么呀?(思乡景、思乡人)a、思乡景1)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诗人通过这句诗描绘的应该是江南的美景吧。美丽的江南诗人通过一个字就一览无余的透露出来。“绿”。“绿”是吹绿的意思。这个字诗人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刚开始用的并不是“绿”字,他先后改动了十多次,什么“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最后选定了“绿” 字。这个“绿”,就“绿”了江南岸,这个“绿”就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苏轼描写江南的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

7、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个“绿”,就让人浮想联翩,这“绿”就不在仅仅“绿”,还有花的红,水的蓝。2)你能用“ 又 江南岸。”来赞一赞江南的美景吗?3)老师把这句诗改作“春风绿了江南岸”,读一读,说感受。(一个“又”字,道出了诗人离家之久,也道出了诗人思家之久。一年年,一月月,一夜夜,斩不断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就连睡觉也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飞回了家乡。)b、思乡人1)江南美景让诗人久久驻足船头不愿离去,这不愿,更又对家乡人的思念和留恋。诗句中哪个词透露了诗人对家乡人的思念和留恋。(“明月”。诗人睹月思人,如果你是诗人驻足船头,你会对家中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说,感受思乡之切。2)

8、朗读指导略四、思家切,不能“还”,升华主题。1、刚才我们知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说的是地理位置,知道两地隔的并不远,可诗人离家这么久,隔的又近,被思乡之情缠绕着的诗人却为什么不回家一趟呢?能“还”吗?为什么?简介背景资料。(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写这首诗时,正是皇帝宋神宗第二次任宰相,推行新法的时候,而且是他上任的路上。体会诗人的迫不得已,身不由己。这一走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了。为了国家,为了百姓,诗人也只能独饮思念之苦了。2、读全诗。板书设计:泊船瓜洲 景 思乡 人第二课时 秋思教学目标: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2、揣摩

9、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想象中完形诗歌形象,感受形象中蕴含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3、能诵读诗歌,自主积累描写秋的诗句。教学重难点: 揣摩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想象中完形诗歌形象,感受形象中蕴含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教学过程:课前演讲:展示搜集到的描写秋天的诗词。一、导入新课。1在你眼里,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生自由答)然而,在诗人张籍眼里,秋天却是树叶飘零、残荷片片、萧条凄凉的季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一首古诗秋思(板书课题)。2、张籍,唐代诗人。他出身贫苦,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离家十年的诗人身陷洛阳城,却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全

10、,急切地盼望得到家人的信息,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遇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给家人。在此情此境下,写下了这首诗。齐读课题。3、“秋”是指秋天,“思”是指思念。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把思读得长一些。再读课题。二初读知意。1请同学们反复读古诗,要做到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2、谁能把这首诗正确地读给大家?3、(弹多音字的拼音)要注意这些多音字的读音。4、(出示生字“洛”)你会怎样记住这个生字?5、这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呢?6、读诗不同于读课文,不仅要读通顺还要读出他的韵味。请同学们再读古诗,注意停顿,要读出这首诗的韵味,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

11、么。7、谁来展示你的朗读?三入境悟情。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古诗,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可以在你的书上写一写,组织好语言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现在就将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生自由汇报)3、(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随机指导以下内容)见:古人说“秋风惹愁思,落叶断人肠”。离家十年的诗人站在瑟瑟的秋风里,他看见的是什么呢?(生回答)诗人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此时是他“见不着”的又是什么?(生回答)是的,在这洛阳城里,诗人见不到亲人的欢声笑语、见不到乡亲的把酒言欢,他看到只有那飘零的落叶,枯黄的小草,凋谢的百花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张籍,面对

12、此情此景你的心情会怎样?意万重:孤单、寂寞、悲伤、无奈的张籍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写一封家书捎回家,这是怎样的一份家书呀!落笔之前,张籍会想到什么?他想表达哪些意思?假如你就是张籍,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这真是(出示前两句诗指导有感情朗读)恐: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从“恐”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对诗人的心理刻画

13、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又开封”从“又”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诗中还有哪个字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复”在这里是“又”的意思?)同样的意思,尽量用不同的词来表达。当家书终于“开封”之后,你能想像诗人又是怎么做的?意万重,说不尽。情难理,又开封。这真是(学生齐读古诗“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师指导。)四情感朗读。1、秋风瑟瑟,秋意浓浓。放眼望去,大地一片枯黄。花谢了,草枯了,大雁南飞了,老槐树那茂盛的绿叶,也化作片片蝴蝶,飘飘悠悠地往下落。是呀,又到了落叶归根、全家团聚的时间了,可是诗人心头泛起一阵酸楚,我

14、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那魂牵梦绕的故乡啊?故乡的亲人啊,你们一切都可安好?诗人提笔要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完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这就是秋思一个游子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板书“思乡情”,师范读古诗。)2、请你也来感受张籍这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自己练习朗读,把你的体会充分地展示出来。(学生自由练读)3、(指名读并评析)4、古诗以它精炼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其丰富的内涵,就让我们记住这精美的语言。合上书,看板书提示齐背这首诗。

15、(生齐背)5、这首诗作者因见秋风引发了意万重,又复恐说不尽,所以又开封。整个这个过程是一件完整的事,可见这首诗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板书:叙事抒情)五、对比阅读。1、同学们,这思乡怀亲的,何止张籍!那时候山遥路远,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聚难啊!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中。你们看!(出示天净沙秋思)这首诗都描写了什么呢?你能体会到什么?我们自己读读。(生自由练读)2、谁来读?(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结合注释想想这首描写了什么。你能体会到什么?3、这首诗都描写了什么呢?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说出大概就可以)你能体会到什么?4、仔细观察这两首诗有哪些异同?(生回答)5、异:张籍的

16、秋思是叙事抒情,天净沙秋思是借景抒情; 张籍的秋思是七言绝句,天净沙秋思是小令。(也是一种诗体)同:都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6、思乡的诗写了千百年,今天还在写,思乡的诗读了千百年,今天还在读。总有一天你们长大了,也许要远离家乡,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你们会觉得故乡在我们心中永远是最温馨、是最不能割舍,最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让我们合上书再读一读这首动人的诗篇。六积累延伸。1、默写秋思。2、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将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当作练笔。板书设计:秋思第三课时 长相思【教学目标】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

17、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教学难点】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教学流程】一、导入1、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正如唐代诗人杜甫所说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2、让我们继续走进本组以“思念故乡”为主题的课文,用心体会作者的感情吧!3、今天我们学习5、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长相思4、解题、质疑: “相思”什么意思?(思念) “长相思”就是什么意思?(读题) 这首词是清代著名

18、词人纳兰性德陪同康熙皇帝出征山海关,祭祀长白山的途中写的。 看到这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相思谁?为什么相思?怎样相思?为什么长相思?)(你们提的问题都很有探究价值,我们一起走进词中探索吧)二、初读长相思1、自由读,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2、指名读,提醒读音的词语:聒 更结合诵读穿插讨论:“更”为什么要读平声?另一个读音是什么?怎么组词? 查字典理解“更”的意思。 理解“风一更,雪一更”。 小结学法。3、指名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后学生评价。)师: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停顿节奏才能把词读有板有眼。4、 指名读,评价并讲明该怎样停顿:(出示词,划出节奏)齐读。上下阙的停顿。过渡:同学们可

19、真会读书,要是了解了词的内容,老师相信大家会读得更投入,更有韵味。(回顾质疑的问题)三、读懂长相思师:好!?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释,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默读长相思。(学生默读词并思考词的意思,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1、师:相思谁?从哪里知道?2、师:作者为什么会思念故乡和亲人呢?(板书)生:作者远离家乡。师: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从哪里知道?(指名多位学生回答)师小结:他身在山海关、高山上、岸边、船上、帐篷里。他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悬崖绝壁,经过了荒山野岭,经过了险滩急流,他还经过了

20、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板书:身在征途)师:想象行军队伍在征途中可能遇到什么困难?从词中你知道什么?生:“风一更,雪一更”知道天气恶劣。过渡:同学们,作者在行军途中历经千辛万苦,尝尽了酸甜苦辣,作者怎能不想自己的故乡,不想自己的亲人呢?他怎样想呢?怎样相思呢?3、作者怎样相思?想到怎样?(睡不着,心碎了)题目中哪个字体现了?这就是相思前要加一个“长”的原因了。师: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想故园。这是一种什么感受?师:身在征途,心想故园。我们可以想象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4、想象词的意境:师:听着你们的朗

21、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作者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画面,仿佛看到了他抬头仰望孤独沉思的画面。看,在这风雪交加的的夜晚,他来到帐篷外,他在看什么?想什么呢?(指导看图)5、想象作者故园的情景:师导: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师:交流纳兰性德的资料。(家庭及兴趣,特长)师:了解了纳兰性德的这些情况,让我们展开想象:作者在故园白天可能朋友做什么?晚上可能和家人做什么呢?把你想到的说一说。师:多么温馨,多么快乐,多么美好的生活呀!但是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没有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师:谁来读长相思?在这里没有故园的宁静,没有家乡

22、的温暖,在这里有的只是(师范读长相思)师:在这里,没有与志趣相投朋友骑着骏马到野外打猎的舒畅,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学生再读长相思)师:在这里没有在暖暖的灯光下与家人一起聊天的温馨,这里有的只是一起读长相思。(指名读长相思)师:长相思啊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进入诗人的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我们再一起读:长相思。(学生齐读)四、拓展师: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那一颗破碎的心,读到现在为止,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想家,你为什么不回家呢?谁来替纳兰性德回答

23、。师:好!同学们,你们道出纳兰性德的心声。(板书:心系祖国)这个问题纳兰性德也曾问自己,就在这次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了一首词,题目叫菩萨蛮其中有这两句就是纳兰性德问自己的,谁来读一读?(出示“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1、理解大意。(你知道他在问什么吗?)2、纳兰性德“轻离别”吗?从词中哪里看出不是轻离别?师:孩子们,请你们再想一想,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以外,还有谁要问一问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妻子、孩子、父母、兄弟)生:还有深深思念他的妻子。师:对!你就是纳兰性德的妻子,你问一问纳兰性德,读这句诗。生: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师:妻子问丈夫,那个“君

24、”字改成(学生说问“夫”)师:是啊!孩子们,许许多多的人,他的父亲,他的妻子,他的儿子,他的兄弟,还有他的朋友都在问纳兰性德。我们再读。生齐问: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纳兰性德不是轻离别呀!他也舍不得离开亲人啊!但是他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他责任重大,他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他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在了长相思中了。(学生有感情朗读长相思。)师:长相思呀长相思,为了他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化做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师:(看板书)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做(生齐说:长相思)师:让我们跟随纳兰性德一起走出帐篷,眺望远方的故乡,深情地吟诵。(齐读长相思)五、作业1、收集思念家乡的其他古诗词。2、以长相思为内容,制作自己喜欢的书签。【板书设计】长相思身在征途心想故园心系祖国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