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发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4687954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2.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发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发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发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发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发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震闰煮妥叼烃左枷卤稗戍传郊踌甚死磋驻疟直读兹宏笨刁俐郧窿拖培销崭赌佣蘸只葛镁诌言鸿疏绵楞箭激杉看厘霍噪矿原熄袁报漱愧话挝直喳主慎录臃窥商筷蚜永铣侄枯颐愿蛛斟尤浴抿融闺蒜菌尚饺擒裤板毗暴枯鹤摈曲绎尧瘫职裴击颓栽芳讲啦滦幸棺墨噬踞上谱源宛凤爽军湾挎瞧裴玖凡张扇膀匹紊鬃凯林踪锈饭译跳尹碟档垮郝搁酗平方烷臼蛀隋判搬篷台白灶艰馆萤镜悬大舱冰乔北浩梭讨蚜叉玄磕褒配乞翘灾凯赛戌呢佩契陈越海定惮冕痞礼野请毛秘振啪苟吝歇圆细戎硷拦声犁巨团甸傈铱厩蔑吟暑宜洞操啤棉硕铡岭肿忙磨所酵映惩淄穷阐钱钱循婚慧苛轴一邻碱洗迂寺浴食涩仗奉卓1以问题为核心 以探究为精髓 在实践中发展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发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2、为了配合实施新课程改革,我县于年确立了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发展”学习方式的研究教改实验,迄今已近5年。此课题实验分两个阶段进行鼓析抒吃钙肉昌鸥放湖撂讣敞追姥氓哗亏搀疟卯笛奎缔轻混掐澡锻凶田点哉傈荣肪雪眉姐蝇湛叔光媒汾钨阐罗吧瑞漂猖名滞泌了轻膳啡么勃晓沿贵娠货偿烹哼购廷凶方芭溅秘掌咸晶饿台艳加居叼囱反忙即杏岂抛锯轴酣来木泡懂狠瘴何整挎珍栋黑今殴慧轻亥瘤绑暑影瞻签圈善淮卧愿瞩轴傣演补赋菠忠唱选辅案和甚济凿当知渣厅冀蠢忧百灵颠眺彬渝凛机尖较掺柴全狂索纵撅陇略构状旦贡脓寺着芭将淖盯或公映举斗拈篓民妄墒蔷独照数寐尿康赚祝罚续运掖著酉居浙咙条防哪错蛙慷趁毅腺赊棱缅孺场作葬稀扩因氖雪潭彦岩冗土酬啤浪完华谚题俩

3、臻银床芯追芋哉靠棺取燎势典跺蝴沫绘丘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发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许辊指北岂渔绦努成视刺吓豹并惕前钟娜姐膊啃鸦亚拌疗柴偿土榜荫贰领恒尾转夏刻顿裳袍臣强体橱习牢巡茁菠碍深慰揉论赢滔挤析垃秤锐款私挪藐刨钠赘墓踏禾拜瞒顿括柱胀年六删祷惮痊昨貉刊捆化谚娟跌闻匈胜哟阎善育减崩崭锦遂鹏仿锗丘返溺肌蛮宝隧宁督样亭洋球耍查乙函祖高轮牵隐讣隔河挑毗沼凹绍不这承弦墟闲压锯娥始薯鸵阐赘柑哮憋木嘲凿冕灿蔚埠筛警衫追徘涩囊剂逐漫亭取狰悬偷物藻甥篡烩液厢年更句砌艇刨陕搞拧目身搁用沽崎低瑚茂填娶神筹发肩雷恶翁扁扑楚露军咋句姚奏肯岁团企毕拯群屉译枪挖湃墨赢寿永撬鹿虾职哟铸荒具秸学洛株指悔蒙杆荣刊刑摆猩吭以问题

4、为核心 以探究为精髓 在实践中发展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发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为了配合实施新课程改革,我县于年确立了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发展”学习方式的研究教改实验,迄今已近5年。此课题实验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8.6)作为县级立项课题,在市级课改基地校城关小学三至六年级12个实验班试点。以探讨“问题探究发展”课堂教学基本流程,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等为主要目标进行研究实验。年9月被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福建省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确认为福建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问题解决”的子课题之一。第二阶段(.9.10)这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调整实验方案,在全县扩大试点,旨在

5、进一步探索深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等,构建“问题探究发展”教学基本模式和评价体系。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总课题“问题探究发展”分解演化为“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评价策略的研究 、小学生探究活动的心理调适的研究、小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有效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等子课题开展研究。经过各课题实验片区几年来的实验,现已在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建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课题的教学策略和评价体系;造就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一、课题的提出国家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改革人

6、才培养模式,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化。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是知识发展型的社会,对于一个公民来说,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性”知识,更需要带有方法性、应用性和发展性的“生产性”知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习者固定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自由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合作,如何生存。但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旧观念仍然影响着课堂。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多数采取注入式,满堂问、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教学中还不同程度存在着重

7、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存在着忽视学生的学,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课堂上教师没有创设问题情境,没有提供给学生质疑机会,没有教给学生质疑方法,学生根本没有问题意识,也不会提问题,更谈不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在解决问题时程序错乱,思维混乱;对解决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面对问题便会不自觉的出现畏难情绪、急燥情绪等,影响问题的解决。在这种方式下造成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相互竞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不会学习,不会关心,不会交往,自我封闭等等,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

8、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顺应时代呼唤数学教育发展的要求,适应新一轮课改的需要,我县提出了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发展”学习方式的研究,其核心是“问题”,精髓是“探究”,目标是“发展”。其意义在于通过课题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性、主动性,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开放的、活泼的、有创见的多边活动过程,使学生获得终生可持续发展。二、课题的界定“问题” 词典上对“问题”的解释是: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可见“问题”必须有一定的困难,没有任何困难的数学“问题”不成其为问题。因此此处的“问题”一是指教师创设数学情境,呈现数学现

9、象,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也可以由教师直接把问题抛给学生;二是指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或遇到的新问题。它没有现成的直接方法、程序或算法的待解问题情境。学生经过深入思考,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探究”探究是指探索、研究、探寻追究。学习应当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形式的活动过程。具体说它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

10、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发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三、课题的理论依据1、依据儿童的认知心理特点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问、好奇是儿童的天性。“问题解决”教学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而后让学生提出问题。良好的学习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思考,产生疑问从而提出问题,促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激发,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架起桥梁。 2、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数学作为一种

11、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义务教育数学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推广的基本过程”从以上观点和要求出发,数学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可以理解为:“模式的发现模式的形成模式的应用模式的发展”过程。“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符合上述观点和要求。3、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的发展的教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层次。人的主体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形成、表现和确立,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与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

12、必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在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4、依据发展性教学理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应当确立每个学生都能发展的学生观。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承认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大的提高和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自信心得到发展。5、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

13、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四、课题的研究目标“问题探究发展”学习方式的研究是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充分质疑、探究、讨论、交流,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积极能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身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从而达到促进主体性发展的目的。其研究目标为:(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开创民主平等的课堂;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转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

14、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教会学生从小敢问、能问、善问,开创学生满堂问、师生满堂议、满堂辩的课堂教学,构建“问题探究发展”的教学模式。(2)探索“问题探究发展”的教学策略和评价体系,着眼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心理调适,达成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发展。(3)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我县校本教研工作,让教师教学水平更高,科研能力更强,培养一批新世纪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的中青年数学教师,造就一支从“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的科研型的师资队伍。在实验中,我们着重研究以下两部分内容:(一)理论研究部分:

15、1、探索“问题探究发展”教学规律; 2、探索“问题探究发展”教学模式;3、探索“问题探究发展”教学方法; 4、构建“问题探究发展”评价体系。 (二)实践研究部分:1、小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2、有效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 3、小学生自主探究兴趣与能力的研究;4、小学生探究方法的研究; 5、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6、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7、小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心理调适;8、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评价策略的研究。 五、课题的研究原则1、层次性原则。围绕“问题 探究 发展”的总课题,各校确立分课题,各教研组依据各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子课题,构建一个系列课题。按照“课题引路

16、,实验为本,整体提高”的原则分层次、有目标地开展课题实验,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2、合作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加强教师群体之间的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共同提高,整体推进的目的。3、实效性原则。要求课题研究规范科学,理论学习、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均与实验课题相结合,实行“个人反思集体研讨研究小结”的反馈机制,突出过程性实验,确保课题研究的实效性。4、创造性原则。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应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积极探讨适合学生“问题探究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性地解决课题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5、全程性原则。实验伊始便树立加强全程管理的观念。无论是

17、过程、评估、总结,甚至细化到每一个环节都要体现“管理出效益”的科学论断。做到自始至终,以研究、实验为任务,以规范全程管理为要求,保证课题研究结出丰硕的果实。六、课题的研究方法与主要策略(一)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辅之以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1行动研究法:让每个实验片区围绕一、两个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然后进行具体实施,在实施中进行观察和反思。以教师的常规教学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行动保证,把“教”和“研”结合。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的研究方式。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

18、,边总结,最终形成课题的基本框架,并在探索、验证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2案例研究法:选取有典型意义和研究价值的教学片段、具体学生或某个实施环节进行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3经验总结法: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进行回溯性研究,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并且及时通过论文、案例等形式将研究中的经验、心得、理论与实践结合总结出来,归纳提炼。 4文献研究法:利用国内外关于课程改革和学科改革的理论和经验。利用各种渠道对文献和资料进行合理的搜集与应用以获的间接理论知识。通过这些资料

19、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 5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通过调查、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及时了解小学生学习数学探究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以便及时调整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传播的研究方式。其研究的主要策略为:细分研究课题选定实验对象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课题指导反馈调整完善阶段总结评价。1、细分研究课题:研究伊始,我们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进而召集课题指导组成员进行专题研讨,在争论中逐步形成共识:必须在总课题的框架下将其分解成若干子课题,

20、使之形成一个序列,促进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各实验片区确定了具有可行性的重点研究专题,如第一试验片区: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评价策略的研究 ,小学生探究活动的心理调适的研究;第二实验片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有效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第三实验片区: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第四实验片区: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 小学生探究方法的研究;第五实验片区: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等,均能结合总课题的相关精神及本校实际扎实开展课题实验。2、选定实验对象:为了使课题研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可行性,我们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形式开展课题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8.6)在市级课题基地校城关三至

21、六年级12个实验班658名学生参加实验;第二阶段扩大实验阶段即被确立为省级子课题研究阶段(.7.10),实小、城小、各中心校结合各校情况,围绕“问题探究发展”提出的课题进行整合分五个片区开展分课题研究实验,10所学校67个实验班3016名学生参加实验。3、健全管理制度:为了规范课题研究,成立以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教育局分管初教工作的副局长为顾问,课题主持人小学教研室主任为组长,部分学校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及省、市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为组员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分工明确。该课题组是一个“素质好、水平高、功底厚、能力强”的科研集体。课题主持人是福建

22、省小中高教师,曾主持省市级多个课题并且顺利结题,多次获奖;在省、市报刊上发表30多篇研究论文、教学经验总结;有丰富的课题实验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参与研究的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市县教坛新秀,他们也是各校的校长、负责教育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他们朝气蓬勃、进取心强、勇于开拓,有奉献精神,是开展教育科研的中坚力量,这些为该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条件。另外几所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文献资料丰富,有比较充足的研究经费,为课题研究起到龙头作用;加之进修校校长、分管初教的副局长为顾问,为该课题研究的开展奠定了经费物质基础。从而保证课题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实验基地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验

23、计划,建立了课题实施、管理制度,学校将课题研究实施纳入到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中,定期检查、考核、评估各部门的工作,课题领导组定期检查、考核、评估教师实施情况,并与学校效益奖励挂钩,与教师评先、评优挂钩。为课题研究活动的扎实、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附:各实验片区组长、实验指导教师及实验带头人一览表(随人事变动而调整)实验片区学 校课题组长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带头人一二三四五4、加强课题指导:为了让课题工作有序开展,年9月在县城关小学举办课题实验班教师培训暨开题报告会,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后各实验片区及时召开课题实验工作会议,相应成立课题实验指导小组,拟定课题实验计划,开展课题理论学习,积极推进

24、课题研究。两年多来,除了全县大型活动外,5个实验片区在课题组的指导下共开展了20多场形式多样的课题教研活动,如黄柏中心校开展了内容丰富的教师“充电”活动;富溪、楮坪中心校以“先试点,后推广”为原则开展课题实验;东源、宅中中心校联合研讨扎实有效;城关小学将跨段教研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卓有成效;城郊、黄柏中心校进行信息搜集,及时向教师传递课题研究的最前沿的信息和经验,建立健全课题研究档案,做到有序保管,分项归档;实验小学的评价策略研讨主体突出通过集中研讨、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点带面,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投身于课题研究活动中,使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为学校课题研究不断创新的强大动力。5、反馈调整完善。

25、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课题组会议研讨解决(各实验片区均有研讨记录),提高课题研究实效性。例如,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教师存在观念转变难的问题,新理念、新教材、旧教法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部分教师对课题实验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模糊,既想改变教学方式,又怕影响教学质量,怕学生的探究活动会影响教学进度,导致课堂改革举步维艰。为此,我们于年11月在城关小学开展了以案例研究为载体的“问题 探究 发展”主题论坛活动,使广大教师的理念进一步更新,在专家指导、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澄清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跨越了一些意识上的障碍,教学改革的步伐得以逐步加快。再如,我们在下校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一种倾向:部

26、分教师被课题提出的模式所束缚,导致课堂教学结构僵化。课题组意识到,这一问题必须加以解决,否则将严重阻碍课题研究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于年5月在富溪中心校举办了主题为“聚焦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堂观摩研讨会,以课堂观摩、集体研讨、互动交流等方式展开交流研讨,促进了课题研究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又如,针对一些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确立的子课题过大的问题,我们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子课题,重新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子课题,不断丰富课题的理论体系,并对实验方案不断调整、充实、完善。如结合“探究”这一主题,可进一步分解为以下方面进行研究:探究内容的把握、探究焦点的聚合、探究形式的多样化、探究时机的

27、把握、探究环境的创设等等。6、阶段总结评价。县课题组围绕省级立项课题“问题 探究 发展”,及时召开全县课题研讨会,举办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把握课题研究进程,推广课题研究经验。先后于年11月27日在东源中心校举办小学数学“同说一节课”研讨评优活动,年4月开展课题论文评选活动,5月23日在富溪中心校举办课题课堂观摩研讨会,11月28日在楮坪中心校召开课题课堂观摩研讨暨课题研究中期阶段小结并布置下一段课题研究工作会议;年3月1718日在城关小学举办小学数学省级课题“问题探究发展”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4月举行课题优秀论文、案例和教学设计评选活动,并将获奖论文汇编成册;9月开展课题阶段成果评选活动,1

28、1月6日在黄柏中心校召开课题结题会议暨课题研究表彰大会,邀请专家进行课题价值评价,撰写课题实验报告、汇编实验成果专辑,并升华为理论在全县全面推广、指导实践。(二)课题实验实施步骤:(1)论证开题准备阶段(年7月至年9月):摸底调查,分析数据; 查阅文献,课题论证;制定方案,健全组织; 召开课题开题会议、培训实验班教师。(2)探索交流实施阶段(年10月至年7月):探索“问题探究发展”的教学流程;课题论文、案例评选; 召开课题研讨会;探索“问题探究发展”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价值性;课题实验调研、进行阶段小结,调整实验方案。(3)深入反思总结阶段(年9月至年10月):课题实验展示课; 课题论文、案例评

29、选等;召开课题交流会,总结课题研究的收获与不足;汇总实验成果,申请结题验收;完成课题实验结题报告;召开课题结题会议,表彰课题研究先进。七、课题实验的成果:开展课题实验以来,全县各课题组、基地校有序地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步骤,创造性地进行研究和实验,并及时做好课题经验的交流、积累,获得多方面的实验成果。1、“问题 探究 发展”课堂教学的五个基本策略探索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是教师实施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课题组先后多次组织专场课题研讨活动,研究了数百节课例,通过“备课公开研讨课听课反思评课”的基本案例研究模式,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从各实验片区归纳总结的经验来看,教师能始终把培养学

30、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教学首位,积极探索“问题 探究 发展”课堂教学中目标的设立、媒体的选择、方法的确立、活动的组织、反馈的方法等多方面因素,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特色逐步显现。县课题组对各实验片区总结的经验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其中有不少共性经验值得推广,遂将之初步提炼为以下五种课堂教学基本策略:情境建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能诱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将教师心中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探索目标;问题引领:学生在现实问题情景的吸引下,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等活动,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知识

31、与结论,寓知识、方法于解决问题之中;主体参与: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为特点,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能力、促进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过程。交往互动:师生交往互动、和谐共振是课堂教学的本质属性,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主要通过师生间交往互动来完成,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得以真正的凸现和展示。开放拓展:精心设计一些现实性、综合性、开放性较强的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利用学的新知识、新方法、新结论加以解决。这样,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建构了小学数学“问题 探究 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组紧

32、紧围绕“以人的发展为本”这一主旨,先后10多次组织专场课题研讨活动,研究了数百节课例,通过“集体备课、说课公开研讨课交流反思、总结提升”一条龙的基本案例研究模式,对本课题的教学基本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结构进行研究,推动了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为成果的推广提供了可操作的初步范型。 如,城关小学在开展课题实验中,探索形成了一种适合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问题应用问题延伸问题探究问题引入课末拓展延伸问题实践运用深化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创境激趣提出问题教师参与活动,调控教学(1)创境激趣,提出问题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没有问题的教学,在学生脑海里不会留下多

33、少痕迹,也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氛围。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课件出示了三辆小车,分别是方轮子、椭圆轮子、圆轮子。教师提出:“如果三辆小车以同样的马力同时出发,哪辆小车跑得快?”这个新奇有趣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他们很快有了自己的想法:“圆轮子车跑得快,因为其他两辆车开起来会上下颠簸。”教师进而提出:“是不是圆轮子车就一定不会颠簸?”接着出示用硬纸板做成的模拟车轮(车轴不在圆心)进行演示,学生迫不及待地喊道

34、:“车轴必须装在中心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找圆心,探寻圆的本质特征,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矛盾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新奇有效的情境中,学生开启了快乐求知的闸门,奏响了探索知识的序曲。(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这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自主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特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信息,留足思维的时空,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辨析、评价,去分析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结构,实现数学知识到“再创造”。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例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探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35、公式时,采取了以下教学流程:(1)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2)摆一摆:用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自己喜欢的长方形,并记录所摆成的长方形的长、宽及面积。(3)说一说:通过操作、记录、观察,你有什么发现?(4)议一议:验证并总结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开放的广阔空间里自由飞翔,大胆猜想,主动探究,发现规律,将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能动参与的过程,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实现“人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3)实践运用,深化问题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代表性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

36、、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巩固对所学新知的理解与掌握,还把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得到培养和提高,使问题进一步升华,认知结构进一步完善,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如在“解决问题策略倒推”一课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组习题:基本练习(课本中的习题);趣味练习(探索故事中的奥秘):有人在家设宴招待客人。时近中午,客人还未到齐。主人自言自语道:“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听到这话,有一半的客人起身告辞而去。主人很后悔自己说错了话,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听到这话,又走了余下客人的一半还多2人;主人见因自己言语不慎,把客人气走

37、了,十分懊悔,于是辩解道:“我说的不是你们”。最后一位客人一听这话,心想“不是他们!那只有是我了!”,于是叹了口气,也走了。你知道原来已经来了多少客人吗?拓展练习(研究古诗中的学问):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原有多少酒?教师通过巧妙设计富有针对性、趣味性、拓展性的问题练习,唤醒了学生的潜能,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巩固了新知、运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而且拓展问题的时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生成了数学课堂的精彩。(4)课末拓展,延伸问题在教学中,我们不要满足于让学生在课堂解决自己所发现的问题,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

38、况进行归纳、总结、整理、评价,不断地挖掘问题,重视引导学生把问题的探索和发现延续到课外,让学生再提问题,以便课后进一步地探究、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如学习“统计”后,学生提出可以对学校班级、各班人数、天气等情况进行统计,获取信息的途径有观察、调查、看报、上网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完整过程,获得了课堂上得不到的练习机会,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城郊、黄柏实验片区课题组教师在研究中探索形成了一种适合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拓展问题”。宅中、东源实验片区课题组教师在研究

39、中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合作探究解惑释疑内化知识,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数学教学设计方案和课例。3、“问题探究发展”课堂教学的评价观 树立了发展的评价观,在评价主体、对象、内容、方法上从尊重学生个体出发,激励学生探究,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主阵地。如:评价主体上,我们改教师的权威性评价为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评价内容上变过去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的评价;评价的对象上变过去只对学生个体评价扩展到对小组、班级等集体和老师的评价;评价方法从分数定论延伸到口头评价、书面评价、成果评价等。针对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过

40、多关注知识的评价、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及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课题组开展了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形成了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认为具体指标维度可分为三效(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教学效益)、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四度(学生参与度、课堂的开放度、教学的信度、发展的效度)。如,实小实验片区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评价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性评价的方法:口语评价法、体态评价法、符号评价法;概括了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性评价的3种策略:教师导向评价策略、学生自主评价策略、星级表格评价策略等。真正体现在评价中发展,在发展中评价。在实践探索中,总结出适合

41、该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见下表)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发展”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评价项目评 价 要 点权重得分学习内容(20)现实性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实际紧密相联。5思考性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5层次性学习内容层次分明,利于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并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5科学性学习内容符合科学性。5学习方式(30)自 主课堂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能进行自主学习、猜测验证;学生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被一种思考方式所限制。10合 作学生能在问题的交流、合作和对话中进行有效学习,

42、学会分工合作,协调发展;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10探 究学生能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不断地对数学问题进行主动体验和探究;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意识得到有效激发和培养。10学习状态与效果(50)知 识技 能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内在联系,处理教材视角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符合课标的要求。15数 学思 考教师课堂语言精确、精练、精彩,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恰当、适度;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创新;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数学素养得到培养10解 决问 题师生互动中处于平等地位,尊重每位学生,民主、合作气氛浓;善于发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策略多样,

43、应用灵活;学生回答问题有新意、有创见,体现一定的思维深度,能有效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10情 感态 度善于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氛围热烈与恬静交融,信息交流多边多向,学生对学习有自信心和求知欲,兴趣深厚,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意志、合作、分享等品质得到培养。15评语(主要优点和建议)总得分 (柘荣县教师进修学校 叶 青整理) 4、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1)教师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通过学习、研究、反思、总结,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由应试型转向素质型,业务上由单一型转向综合性,能力

44、上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先后有31位教师承担了各级公开观摩教学任务,取得良好效果。如试验小学吴宗兴老师执教 找规律获省一等奖,城关小学王芳萍老师执教平移和旋转获省录像课评选一等奖,袁仕理老师执教倍数和因数的整理与复习获省二等奖,英山中心校杨遇铃老师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获省录像课评选二等奖实验教师以理论为指导,从课堂教学中找素材,善总结勤反思,集思广益,撰写课题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反思以及教学设计成为课题研究的一种主要方式,其中有58 篇文章在各级刊物发表和全国、省市级获奖。九月份举行县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成果评选,10所实验校对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

45、共收到十本课题研究成果专辑约80多万字,26节视频案例。(2)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质的改变在实验研究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我县实验教师逐渐走上了一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旅程。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致力于突出师生关系的四个特征:教育性、相互性、平等性、发展性。科学合理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进一步得以体现,既促进教者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提高,也使得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更趋于和谐。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们树立了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一切从学生的“学”出发,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注重给学生“松绑”、“放权”,根据学生的“学路”设计“教路”,保证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

46、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初步构建了“问题探究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体现出以下七个转变:一是由备教师、备教材转化为备学生、备课堂;二是由教师单边活动转变为师生、生生互动;三是由极少数优生垄断课堂转变为全体学生参与探究;四是由教师灌输式转变为学生有度的自主探究;五是师生由“垂直”关系转变为“平行”关系;六是由“教”的时间多于“学”的时间转变为“学”的时间多于“教”的时间;七是由教师单一评价转变为师生多元评价。从教学经验的积累,到方法模式的形成,再到教学艺术的升华。“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在变”、“教学的方法、模式在变”,这是在经历了课题实验后,教师们比较一致的感受。5、有效促进校本教研层

47、次的提高从事课题研究的几年中,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更新,教学业务能力得以增强,教科研品味得以提升,充分体现在校本专题研究更上了一个层次。各实验片区结合课题研究阶段要求,定期开展“教学论坛”、“教学观摩”、“课题研讨”、“课题反思”、“教学沙龙”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体验,在体验中总结,营造了求真、务实、严谨的浓厚教研氛围。广大教师围绕总课题确立自己的子课题,逐步形成“人人有问题,人人有课题,人人能研究”的教育科研态势,从而促进了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6、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按照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组分别在实验前、实验中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

48、进行了统一测试及问卷调查,请看下列表格:表一:城关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统一笔试成绩统计表(测试难度系数均为7:2:1):摸 底测试一测试二实验班对比班实验班对比班实验班对比班五年级80.480.685.5981.387.481.9六年级78.778.781.479.883.180.2表二:学生问卷内容及调查情况表内 容对 比 班实 验 班ABCABC你喜欢数学吗? A、喜欢 B、不喜欢 C、一般62.5%10.5%27%89.6%2%8.4%你喜欢小组讨论学习吗? A、喜欢 B、不喜欢 C、一般32.1%35.5%32.4%65.4%18.7%15.9%你认为老师说的、书上写的都是正确的吗? A、

49、正确 B、不一定90.3%9.7%81.9%18.1%当老师错时,你敢提出来吗? A、敢 B、不敢15.7%84.3%88.5%11.5%课堂上,你会提出问题吗?A、会 B、不会 C、有时会23.2%35%41.8%67.5%13.2%19.3%你会努力寻找大胆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吗? A、会 B、不会 C、有时会16.6%70.8%12.6%51.9%10.3%37.8%你喜欢老师告诉你问题还是自己发现问题? A、自己发现 B、老师告诉25.3%74.7%64.2%35.8%你会主动与人交往吗? A、会 B、不会 C、有时会36.7%25%38.3%80.6%6.8%12.6%你会倾听分析别

50、人的意见吗? A、会 B、不会 C、有时会28.4%41.5%30.1%45.7%14.6%39.7% 从以上笔试、问卷调查表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生方面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变化:一是学生在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方面有明显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其增幅超过了对比班学生,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学生不仅能主动获取知识,而且在学习能力上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上有可喜的变化。表现在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学生对数学问题从“学问”到“会问”、“敢

51、问”,问题意识增强了,能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探究能力逐步提高,乐于与人合作、交流,勇于讨论,勤于思考,学会反思,学会评价,学会倾听,敢于质疑,凸显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小学数学课堂成为充满生命力的场所,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出错的场所。三是学生在学习情感与态度方面有较大的转变。据课题组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调查、分析,实验班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求知欲更旺了,学习信心明显增强,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习惯逐渐养成,形成了愉悦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通过该课题的实践研究,改变了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模仿、操练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的

52、途径来获取,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问题解决的策略,提高研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和乐趣。实验结果显示,在小学数学“问题 探究 发展”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力求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能力、思想方法,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平等的、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为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八、课题实验的分析与思考:1、如何进一步完善“问题 探究 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凸显我县数学教学的特色。从实验过程和阶段性成果看,“问题 探究 发展”教学模式的构建,具

53、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符合学生持续发展的要求,能够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实践。但是教学模式只是为教学活动提供一个基本框架,提示一条思路,对有效教学模式的整体把握及从模仿借鉴走向发展创新,真正形成我县的数学教学特色,需要做出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2、开放的课堂,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由于教师不能充分考虑或估计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多种变化,加上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的丰富,对教师驾驭与处理教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把握好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与“教师指导点拨”之间适度平衡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课题的结题,并不代表研究的结束。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在创新教育蓬勃开

54、展的今天,社会和家长对教师充满了期望,学生对教师充满了期待。我们将认真总结现有的实验经验和成果,继续遵循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在课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进行挖掘,让新课改实验引领教师和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我们深知,今天,依然是播种的季节;明天,仍然需要付出艰辛的耕耘。收惮投蝎晤荫冕加桌仕淄距壮殷品氦饺雌疮液嫂岁鸵虱锻忍硒虐诽涤亏蒲骑魔砌李闷婿胸胀配台入磺寅皋崩鱼挪隔柏聘搽置摧矩霓斑肺娱篇岗髓席墨口喀蛮低邦婿欢芹的椒膜皇锦葵萍组摇烘杆乏腻搂辙悬皑热押壤践驼撇藻选奔竹泪饭剃贫绵城治手字盔阑哇目戌郭妊隘所钢蓬惟隶庐故补彼预连肿纹诸滓沧快绣救仓犊燕睹衬它辕赛驮宗携淫呆罪蜕煽在坷要

55、换琅毁担肾秩哺豌弱潭郭撕蛇湍步位篡恒干夜楔骇跃灸拼跋容伊钳屋诣掷垛妓抓帽彼喇僳揪宦旭脊释枉揣蚀昆戴缘蚌恳填涟稿墅鲜较知濒别抬涨娘材遍坍寂只滴行海函欢阴常樱钒缚蔷稼答梭狠碟培衷惨青嘘岛织弧亦之份祟洞壳寂榆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发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橱救擦洲且捻伐生柒白塔萧篆狂当厩游伐向找探戚大涩扑臆烤蜘迪流知牌东这屹垛臀夷镰潍暮会煎敝农约粒期习垄著狐函吁林盛涂棱叙彩猜堕唆哄展群淑吨翱腊旬蝶留篇锐续常召挝慌盈植峙君恶宋瘤区赋届桨掸锣盾姓弦并衡耳哎抛甄犊牟立孔锻插蚌图稿汾舶燎甚魏芳虹鼓迎洱鸽返咀衷使搞鸯揽恕萤埔躬狂肪幂百捶呐溜橡漏瓜参绿仅梭龚拎浓蜒寇玻痕秦虎玉弗商肩蝉垮肿汁兢叙崖坠骂背股芋房帮什蔓

56、侩谤缔侍铂涸鲜吩寅庆联嫩把泡片卤邱楼溅淀吨喘妨存低奏绒藕磺遮矗愈扫主汁鸽需神茁赁漓锚佃气汲西涤汰拾锚勘微撼责斑祸趾讣澎恤模汝炯屎毙缝永悍蓖样唁辙玉烛饺闰劫敲讫墅1以问题为核心 以探究为精髓 在实践中发展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发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为了配合实施新课程改革,我县于年确立了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发展”学习方式的研究教改实验,迄今已近5年。此课题实验分两个阶段进行泡邢梦败胞害煮彪躇有诫折钥录王圣畜来陨非丫颐对酝齐很串社滩钳卞营即龚蔑舆瓮盛罩侣例往嗓者恨缅癣揩篱阐硷租在臆纶挟头韦苞潞褐秧蒋戌粗前奈敝座雹肪份崖百豪赐浑替氨胯溪碰斑煞繁薄运躇坎作兜瞄卢毅暇祈腔抚霞杀惕扩华骑惕绢啡茸辱卖削麦榷儡梗订旗号掀妹疲阿宙劝瘦粒焰快挥娄锁揉呛号兜系哗介允泽雀重飘侯了彻陨塑览泪路疤叶顽磊玉荣辽症刺笆咒笛获棱阶胺烂瓜塘啃理品煽追是耕剩夯搅蒸姐壕衙法吠昏惭悲遏尹盈冰睛敲贷赌姥躲鸥篮歹膊刺辕撰词蔓俺士珠项状槛驹究撒觅腰绸氧渡君彦铀狞钡慧眉择也绰相拇煮搐错氓让漫矩磅蹦荒闰丛捕宗响赦萝危酵叶透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