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综合性医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64633601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三级综合性医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级综合性医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级综合性医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三级综合性医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综合性医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Word参考资料,下载后可编辑三级综合性医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某三级综合医院20_年-20_年门诊及住院患者死亡病例,掌握居民死亡的疾病特点,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提取20_年1月1日-20_年12月31日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操纵信息系统的死亡病例资料1035例,从性别、年龄、疾病构成、死亡地点及户籍区域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运用Excel20_和SPSS19.0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035例死亡病例中,男性病例663例,占64.06%。女性372例,占35.94%;死亡原因居前3位的疾病是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分别占总死亡病例的35.27%、2

2、6.86%和14.98%;患者的死亡原因存在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死亡人数921例,占88.98%;门急诊死亡人数114例,占11.02%。本县区内死亡病例908例,占87.83%。结论死亡原因居首位的疾病是肿瘤,死亡原因的构成存在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社会和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关注,积极操纵和降低疾病的病死率。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治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有助于降低社会人群的病死率。 关键词:死亡病例;疾病构成;统计分析 死亡病例统计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科研价值,不同地区死亡疾病谱均有差异1。了解一个地区疾病死因的开展趋势,掌握居民死亡的

3、疾病特点,对居民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2。通过对某院20_年-20_年门诊及住院患者死亡病例1035例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死亡病例的性别、年龄、疾病构成、死亡地点及户籍区域等情况,为医院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统计20_年1月1日-20_年12月31日某院上报死亡病例1035例。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操纵信息系统,在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中输入查询日期为20_年1月1日-20_年12月31日,选择全部内容信息,查询20_-20_年某院上报的死亡病例数据,数据真实可靠。1.2研究方法数据中根本死因采纳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国际统计分类(ICD-

4、10)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编码统计。数据运用Excel20_和SPSS19.0软件进行整理分析,定性资料以例数和相对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纳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死亡性别构成统计 20_年-20_年某院上报死亡病例1035例,其中男性663例,占比64.06%;女性372例,占比35.94%;采纳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死亡病例构成差异,结果为2=5.53,P0.05,不同年份死亡病例性别构成统计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2.2死亡原因疾病构成及顺位 20_年-20_年门诊及住院患者死亡病例1035例,死亡病例按根本死因ICD编码降序排列前10位的疾病是肺癌(103例

5、)、脑梗死(69例)、冠心病(64例)、脑出血(64例)、肺炎(63例)、慢性堵塞性肺疾病(53例)、糖尿病(45例)、肝癌(40例)、胃癌(40例)、心肌梗死(37例)。死亡原因居前3位的疾病是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分别占总死亡病例的35.27%、26.86%和14.98%,见表2。 2.3不同死因年龄分布 死亡患者中39岁及以下患者的首要死因是损伤与中毒;40岁79岁患者的首要死因是肿瘤;80岁及以上患者的首要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59岁以下患者因患损伤与中毒性疾病、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死亡病例大于60岁以上患者。不同年龄分段死亡病例死亡原因不全相同。采纳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分段

6、死亡病例死亡原因构成差异,结果为2=199.32,P0.05,不同年龄分段死亡病例死亡原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不同性别死因构成不同性别患者死亡原因 统计,死亡病例数男性大于女性,男性和女性死亡病例中死亡原因居前3位的疾病均是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这与总死亡原因疾病构成一致。呼吸系统疾病和内分泌、营养与代谢系统疾病男女比例偏差较大,男性患者明显大于女性患者。男性患者死因顺位中损伤与中毒性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较女性患者靠前。女性患者死因顺位中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较男性患者靠前。采纳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死亡病例死亡原因构成差异,结果为2=16.99,P0.05,不

7、同性别死亡病例死亡原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2.5死亡地点及户籍区域 20_年-20_年死亡病例1035例。死亡地点统计,院内死亡人数993例,占95.94%;院外死亡人数42例,占4.06%。院外死亡包括家中死亡和来院途中死亡。住院患者死亡人数921例,占88.98%;门急诊死亡人数114例,占11.02%。住院患者死亡人数占多数。死亡户籍区域统计,本县区内病例908例,占87.83%;本市内其它县、区62例,占5.99%;本省内其它地市户籍病例44例,占4.25%;其他省病例21例,占2.03%。大多数死亡病例属本县区内患者,本市其它县区患者较多,主要分布在_县、_区、_区、安静

8、区。 3讨论 3.1死亡病例性别构成 统计20_年-20_年某院上报死亡病例1035例,其中男性病例占比64.06%,女性病例占比35.94%。男性死亡病例数高于女性,这与男女职业分工、劳动强度、社会压力,心理排解能力不同有关,男性的健康更需要受到重视3。有研究讲明,女性期望寿命比男性期望寿命高4,这也可能导致男性死亡病例高于女性。不同年份死亡病例性别构成无显著性差异。 3.2死因构成顺位 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居死亡原因前3位。死亡原因构成顺位统计,居首位的疾病是肿瘤,疾病排序为肺癌、胃癌、肝癌和结肠癌。肺癌仍是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也是癌症死亡的首因5。这与吸烟、环境恶化、空气污染、

9、农药化胖大剂量使用、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各种心理压力,不良生活方式有关6。吸烟是与死亡风险相关的最重要的风险因素。在中国,不仅在男性中,尤其在农村居民中吸烟率也较高5。应提倡积极戒烟,预防癌症要做到早发觉、早诊断、早治疗。排第2位的疾病是循环系统疾病,其中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为主要死亡疾病。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快节奏的生活与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不良的生活习惯、缺乏运动锻炼等原因引起的胖胖等,促使循环系统疾病发病风险提高。加之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使循环系统疾病年轻化,同时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上升7。应该积极提倡合理饮食与运动锻炼,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知识,鼓舞定期体检,关注个人健康状况。排第3位的疾

10、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慢性堵塞性肺疾病、肺炎、间质性肺病等疾病。慢性堵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严峻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8。我国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高达8.2%,COPD急性加重是COPD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9。20_年COPD监测被纳人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体系,为制定COPD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10。加强慢性堵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积极标准的治疗,有效预防和减少急性期的发生。死亡原因居前3位疾病累计构成比到达77.10%,占总死亡人数的绝大多数。社会和医疗机构应采取有效措

11、施,积极防治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有助于降低社会人群的病死率。由于交通事故、跌倒等引起的损伤与中毒性疾病也占较大比例,应该受到人们关注,遵守交通安全,预防跌倒、中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3.3死因年龄构成 死亡病例年龄在60岁79岁所占比较多(40.19%),其中60岁以上死亡病例816例,占78.84%。这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有关,老年人整体免疫力水平较差,器官功能下降,且患病后预后差,并发症发生率高,这些因素威胁着老年群体的健康11。死亡病例的构成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社会和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老龄人群的健康关注,操纵和降低疾病的病死率。20岁年龄段死亡病例8例,其中4例因意外事件死

12、亡,3例因肿瘤死亡。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死亡人数达5人,其中2人因疾病死亡,3人因意外损伤死亡。社会和家庭都应加强青少年安全教育,安全教育的方式应该多样化,提倡安全实践活动。同时也应加强监护人的安全监管教育。 3.4死因性别构成 不同性别患者死亡原因统计,男女性别在死亡病例中死亡原因居前3位的疾病都是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与总体顺位一致。男性患者死因顺位在第4第5位的疾病是损伤与中毒性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这与女性患者死因顺位第4第5位的疾病相反。男性患者死因顺位在第8第9位的疾病是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女性患者死因顺位在第8第9位的疾病是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不同性

13、别死亡病例在死亡原因顺位构成存在差异。不同疾病男女性别构成,男性病例多大于女性病例,可能与吸烟、饮食、运动等不健康的行为管理因素有关,社区及健康管理机构需重视并加强男性患者的健康管理,提高健康行为管理意识。 3.5死亡地点 该院是区域内唯一三级综合医院,承当着危重患者和急诊救治的主要任务。从死亡地点统计分析,大多数死亡病例来自住院患者,门急诊死亡人数也相对较高,门急诊死亡病例主要疾病谱为交通事故、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应加强门急诊医疗管理工作,提高门急诊医疗质量。死亡病例户籍区域统计大多数死亡病例属本县区内患者,其次是本市其它县区患者,主要分布在_县、_区、_区、安静区。该院救治的患者区域性比较明显,还需要加强救治能力和服务质量,扩大救治区域。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