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64627624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符合农村特点的基层管理体制,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我县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云发201611号)、云南省民政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云民基20169号)及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州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德政办发201648号)文件精神,制定本试点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村民自治

2、,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升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员作用。依靠各级党组织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带头参与农村社区公益事业。 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从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从农民群众最需要、最认同的项目做起,充分考虑当地财力和群众承受能力,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农民群众普遍得到实惠。 3.坚持民主管理、村民自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村

3、民自治各项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促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贯穿在农村社区建设的始终,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4.坚持资源整合、共建共享。整合各级党政部门延伸到农村基层的工作力量和新农村建设、全国村级组织活动场地建设等资源以及挂钩扶贫、禁毒防艾、扶贫整村推进、移民搬迁、灾后重建、五保供养、合作医疗等各项惠农政策,统筹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同时,培育农村民间组织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开展群众性互助娱乐活动,增强农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家园归属感。 5.坚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区分城郊结合部农村社区、集镇中心农

4、村社区、传统农村社区等不同类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规划先行、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力求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工作目标:以服务农民、富裕农民为重点,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农村社区基础设施,构建适应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社区服务体系。通过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和模式,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向基层延伸,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主要任务: (一)完善农村社区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深化村民自治 1.合理设置农村社区。农村社区是指村委会管辖范围内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共

5、同体。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群众自愿的原则,以村为依托,合理设置农村社区。原则上以现有村委会为基本单位,一个村委会划定为一个农村社区,即“一村一社区”,也可结合各地实际,以自然村为单位进行合理设置。调整、撤并社区必须依法进行,不打乱现有村建制,不盲目铺新的摊子,不侵害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组织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和民间组织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指导、部门配合、社区主办、协会协助、群众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运行体制。进一步完善村委会直接选举制度,规范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听证制度,健

6、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保证农民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落实到位,提高农村社区管理的民主化水平。 3.积极组建农村社区志愿者队伍。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发挥农村邻里互助的优良传统,建设农村社区志愿者队伍,组织农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和群众性互助服务活动,千方百计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二)加强农村社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搭建社区管理和服务平台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村级组织阵地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农村社区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社区办公和服务配套用房建设,为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打牢基础。 1.加强农村社区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根

7、据各地农村的不同情况,合理确定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生产用水匮乏的地方,突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农田道路不便的地方,突出机耕路建设;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的地方,突出灌溉、大棚、养殖场(池)等设施建设。 2.加强农村社区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以“改路、改房、改水、改厕、改灶”和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五改三治”村容村貌整治活动,积极推进小城镇、农村社区的规划编制工作,整治或新建农村社区道路,村委会建设,缓解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参加义务植树、美化、护绿等活动,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3.加强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设施建设。切实帮助解决村级组织办公

8、用房和村民活动场所,督促和指导有关部门把管理、服务设施向农村社区延伸。从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和便民利民的原则出发,通过筹资新建、改建、合建等方式,把农村社区管理、服务设施与村级办公服务场所建设有机结合,形成室内外设施相对完备、服务功能相对集中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满足农民群众学习、文体娱乐、科技培训、信息服务、就业维权和事务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三)构建农村社区服务体系,提升社区服务功能 整合农村社区各种资源,发挥行政机制、互助机制、志愿机制、市场机制的作用,探索构建政府服务、村民自我服务与市场化服务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 1.开展社区互助救助服务。面向农村孤寡老人、残疾人、贫

9、困人员,积极开展以扶贫帮困、互助互济和生活扶助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和社区人员捐款捐物、互帮互助。有条件的地方可成立慈善互助会,帮助困难群体。加强章风敬老院和城子敬老院建设,逐步提高农村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率。 2.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抓好农村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培养农民群众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加大农村卫生室的新建、改扩建力度,推进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强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建立老年健康档案等,不断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努力做到小病不出社区,确保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 3.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服务。加强农村社区图书室、文化

10、室、“妇女之家”等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把公益性文化服务延伸到农村社区。积极开展农村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社区和谐文化。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风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乱埋滥葬活动,树立禁毒防艾、生态文明意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开展警务司法调解服务。组织开展经常性法制教育活动,健全群众治安防范和民事调解体系,及时处理各

11、种社会矛盾和纠纷。引导村民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互谦互让、互帮互助,制止打架斗殴、偷窃等不良行为;及时调解民间纠纷,化解群众矛盾,消除治安隐患,做到小事不出社区。组织和指导村级组织建立“村村有队伍,户户有人看”的专群结合的防控网络,充分发挥村民小组、治保小组、护村队等群防群治的作用,大力开展自防自治活动;加强对刑释解除人员、监外执行罪犯及违法人员的帮教工作和流动人口的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宗教和各种犯罪活动,减少刑事案件发生,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 5.发展农村经济。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村社区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专业经济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外出务工组织等,面向村民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指导、市场信息和农

12、产品销售流通等生产服务;培育和发展枇杷协会、米线协会、瓜果协会、蔬菜协会、养殖协会、水产协会、信息流通协会等各种专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成员致富能手的作用,帮助农村群众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社区的服务功能和整体实力。 6.发展商业网点或社区便民超市。采取政府、企业、个人投入相结合的方法,推进便民超市、信息服务、市场知识培训、行业管理服务进社区,搞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标准化“农家店”建设,支持城市流通企业经营网络向农村社区延伸,繁荣农村市场。 三、机构设置 为切实加强我县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经县人民政府研究,

13、决定成立县农村社区建设试点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 长:李兴庄 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杨恩传 县民政局局长 余 虎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成 员:李维刚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任祖荣 县财政局局长 董树宝 县农业局局长 李益新 县林业局局长 李学宏 县水利局局长 蔺富有 县卫生局局长 刘永恩 县文化体育局局长 姜小回 县司法局局长 杨 涛 县供销联社主任 杨立彬 县公安局副政委 方晓刀 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金晓静 县民政局副局长 赖正张 章风镇镇长 何胜富 景罕镇镇长 李文安 城子镇镇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杨恩传同志兼任,副主任由金晓静同志兼任,办公室成员由寸世华

14、、董炮三、杨继云组成。各镇应尽快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做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 四、方法步骤 采取“分层选点、分级负责”的办法,争取用半年时间(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完成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用成功的经验,逐步在全县推开。我县三镇(章风镇、景罕镇、城子镇)根据实际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按照开展试点的农村社区不低于村委会总5%比例的要求,我县分别选择章凤村、景罕村、城子3个村委会开展试点工作。 (一)广泛宣传发动。采取各种形式,加大农村社区建设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农村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

15、极性,为顺利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合理确定试点。注意选择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开展试点工作,充分考虑区域特点和地域特点,重点选择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比较健全、村“两委”班子和群众基础较好的村委会作为试点,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整体推进。 (三)精心组织实施。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全面了解掌握农村工作的热点、难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注意与农村现行政策和其他相关政策衔接,紧密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确定试点工作内容和设置服务项目,科学合理地制定试点工作方案,找准切入点,选好突破口,加强分类指导,周密

16、部署安排,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农村社区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全面总结推广。试点工作结束后,要逐级检查验收,总结试点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全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五、加强领导,认真履职,确保试点工作圆满完成 农村社区建设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制订规划、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推动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各乡镇要落实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成立党政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

17、加的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试点工作。 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农村社区建设“一盘棋”思想,认真履行职责,齐抓共管,增强合力,共同做好试点工作。民政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搞好衔接沟通,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各项试点工作落实;发展和改革部门要编制当地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时安排试点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财政部门要足额拨付农村社区建设经费和必要的试点工作经费,推进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建设部门要做好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在试点地区民居建设的技术指导和资金安排上给予支持;国土资源部门要优先审批试点工作建设用地,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农业、林业、水利、供销等部门要抓好农业、林业生产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改善试点地区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卫生部门要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试点地区农民群众及时得到医疗服务;文化、体育等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丰富试点地区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公安、司法等部门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法制教育活动,及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推进试点地区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新闻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和先进典型,为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其他有关部门也要结合工作职责,积极配合做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确保按质按量完成试点任务。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