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骨折概论-复习提纲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4625276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正骨骨折概论-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正骨骨折概论-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正骨骨折概论-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中医正骨骨折概论-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正骨骨折概论-复习提纲(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中医正骨学骨折概论知识重点1. 中医正骨学是中医研究防治骨折和关节脱位的一门学科。2. 骨折是指骨骼、骨小梁和软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发生中断或不完全性中断、组织结构出现破坏的病理现象。3. 骨骼作为运动系统的器官之一,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支持、运动和保护三个主要方面。4. 应力仅造成松质骨中部分骨小梁、皮质骨中一些哈佛氏系统的断裂破坏,整个骨骼器官的连续性仍属正常,这种骨结构的病理现象称之为纤维骨折。5.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将损伤的病因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 6. 引起骨折的外力作用一般可分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牵拉和积累

2、性力四种。7. 直接暴力若发生在前臂或小腿,两骨骨折部位多在同一平面,骨折线多呈横形或粉碎。8. 间接暴力是指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旋转和肌收缩,使肢体远处发生骨折。9. 肌肉牵拉暴力是指急剧而不协调的肌肉收缩所引起的肌肉附着处的撕脱骨折10. 积累性力是指长期反复的震动或循环往复的疲劳运动,即持续性外力作用于某一部位,可使骨内应力集中积累,造成慢性损伤性骨折。11. 当跌倒而手掌先触地时,成年人多发生在桡骨远端骨折,而儿童多为前臂骨折或肱骨髁上骨折。12. 儿童骨质柔韧,有机质较多,其骨折多为青枝骨折或不完全性骨折;老年人骨质疏松脆弱,无机质较多,其骨折常为粉碎性及完全性骨折。 13. T12

3、与L1为活动度小的胸椎与活动度大的腰椎交界处,常见压缩性骨折。14. 骨折移位的程度和方向,即与暴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及搬运情况等外在因素有关,又与肢体远侧端的重力、肌肉附着点及其收缩牵拉力有关。15. 成角移位:两骨折段的轴线交叉成角,以角顶的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外或向内成角。 16. 侧方移位:两骨折端相对移向侧方,四肢按骨折远端的移位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侧方移位。脊柱上则以上位椎体的移位方向来分。 17. 短缩移位:骨折端互相重叠或嵌插,骨的长度因而缩短,但愈合后下肢骨折缩短2cm以内者,可有骨盆倾斜来代偿而不易察觉,超过2cm者则可出现跛行,临床上易察觉。 18. 分离移

4、位:是指两骨折端互相分离,使肢体的长度增加。19. 旋转移位:骨折端绕骨的纵轴而旋转。20. 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黏膜未破裂,骨折处与外界不相通21. 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通过破裂处与外界相通。22. 某些闭合骨折的断端已经穿破肌肉和深筋膜,对皮肤造成直接压迫而引起坏死和剥离,称为潜在性开放骨折。23. 稳定骨折:复位经过适当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24. 不稳定骨折: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如斜行、螺旋、多段、粉碎骨折。此类骨折复位固定都较为困难,预后一般比稳定骨折差。 25. 单纯性骨折:除骨折外无重要血管、神经、肌腱或脏器损伤者。26. 复杂性骨折:骨折合并重要血管

5、、神经、肌腱或脏器损伤者27. 不完全骨折:骨小梁的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此类骨折多无移位。28. 完全骨折:骨小梁的连续性完全中断,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段,此类骨折多发生移位。 29. 横断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垂直或接近垂直30. 斜形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相交成锐角的骨折。 31. 螺旋骨折:骨折线呈螺旋形。 32. 粉碎性骨折:骨碎裂成三块以上称粉碎性骨折。33. 嵌插骨折:发生在干骺端松质骨和密质骨交界处,密质骨嵌插在松质骨内,易发生在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34. 压缩性骨折: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如椎体和跟骨骨折。 35. 裂纹骨折:骨折间隙呈裂纹或线状36. 青

6、枝骨折:多见于儿童,仅有部分骨质和骨膜被拉长、皱褶或破裂,骨折处有成角、弯曲畸形,与青嫩的树枝被折断时情形相似。 37. 骨骺分离:又称骨骺滑脱,损伤发生在骺板部位,使骨骺与骨干分离,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38. 骨折端的血肿尚未完全吸收,尚未形成纤维骨痂包裹者称为新鲜骨折。39. 骨折断端间已有纤维组织或骨痂包裹者称陈旧骨折。40. 骨折后局部肿胀可在2-4天内达到最高峰。在张力最大时,局部皮肤可发亮,并可产生张力性水泡。严重的可使肌筋膜室内压力继续增高,影响动脉血的灌流,从而造成缺血失氧,导致肌肉坏死和缺血性肌挛缩。 41. 骨折的三大特殊症状是畸形、异常活动和骨擦音。42. 骨折早期全身并发

7、症包括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挤压综合征。43. 骨折早期局部并发症包括血管损伤、感染、缺血性肌挛缩、神经损伤、筋膜间室综合征、脏器损伤。44. 骨折晚期全身并发症包括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和结石45. 骨折晚期局部并发症包括外伤性骨化和骨化性肌炎、关节僵硬、缺血性骨坏死、骨生长畸形。46. 骨折的愈合过程一般可分为炎症期、修复期和塑形期三个阶段47. 炎症期大约1周左右,损伤部位肿胀达到高峰,肿胀严重者会出现张力性水泡,挤压综合征、筋膜间室综合征也多在该期发生。在此期内是手法复位的最佳时期。48. 骨内膜和骨外膜的成骨细胞增生在骨折端内、外形成的骨样组织逐渐骨化,形成新骨,称为膜内化骨。

8、49. 骨折断端间及髓腔内的纤维组织亦逐渐转化为软骨组织,并随软骨细胞的增生、钙化而骨化,称为软骨内化骨。50.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1. 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2. 局部无异常活动3. 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4. 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1Kg重物达1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手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5. 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1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51. 治疗骨折的三个基本步骤:整复、固定和功能锻炼52. 骨折的复位方法分为: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53. 骨折闭合复位分为:手法复位和持续牵引复位54. 持续牵引复位既有复位作用,又有固定作用55. 解剖对

9、位:骨折的所有断端都恢复到解剖学或接近解剖学的位置,不遗留任何移位和畸形56. 功能对位:骨折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或仅有轻微的重叠移位,旋转、成角畸形基本得到矫正,肢体力线基本正常,长短大致相等57. 切开复位:切开骨折部的软组织,暴露骨折端,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常同时行内固定术58. 切开复位手术指征:1.手法复位不能达到理想的复位或不能维持复位,以致可能影响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者。2.关节内骨折需良好复位和早期练功,较大骨块长需切开复位内固定。3.多发骨折、尤其同一肢体多发骨折,或同一骨的多段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不满意者,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4.开放骨折合并重要血管、神经损伤,需手术探查同时

10、做内固定。5.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陈旧性骨折,并影响功能者。59. 外固定包括:夹板固定、石膏绷带固定、牵引、托板和支架固定、复位固定器等。60. 夹板固定的优点有:1. 取材方便、简便易行;2. 一般不需要固定上下关节,早期功能锻炼;3. 利用功能锻炼肌肉收缩力,使肢体直径增大,夹板和固定垫与肢体间的压力增大,产生固定力和一定程度的侧方挤压力,对骨折进行有效的固定,并有一定程度的逐渐矫正侧方移位作用。61. 夹板固定力来源于:(1)布带对夹板的约束力(2)纸垫对骨折断端防止或矫正成角畸形和侧方移位的效应力(3)充分利用肢体肌肉收缩活动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使肢体内部动力因骨折所致的不平衡重新

11、恢复到平衡。62. 夹板固定的原则:(1)应用力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外固定力,抵消骨折端的移位倾向力(2)以外固定“装置”的杠杆来对应于肢体的内部杠杆(3)通过外固定装置和病人的自觉活动与努力,可以把肌肉收缩活动由使骨折移位的消极因素转变为维持固定、矫正残余畸形的积极因素。63. 夹板的三种性能(1)可塑性强(2)有一定的韧性(3)弹性好64. 局部夹板外固定后病人的护理:(1)搬运时,注意防止因肢体重力而致骨折重新移位(2)抬高患肢并观察患肢血运(3)调整布带,一般在复位4日内,因复位的激发损伤、部分浅静脉受阻、局部损伤性反应,患肢功能未完全恢复,夹板内压力有上升趋势,应每日将布带放松点,保持

12、1cm左右的上下移动度,以后夹板内压力日渐下降,布带会变松,每日捆紧一点。2周后肿胀消退,夹板内压力即趋向平稳。65. 石膏绷带固定原理:通过固定骨折部的上、下关节,由整个肢体表面均匀加压,把肢体固定在一定位置,控制肌肉的收缩活动,以达到对骨折端进行固定的目的。66. 石膏绷带固定的三点固定原理:存在软组织合页的对侧为三点固定的中间力点,合页同侧的骨干上、下端各为一个力点。67. 牵引是应用力学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对抗软组织的紧张和回缩,使骨折或脱位得以整复,预防和矫正畸形。68. 功能锻炼对于骨折愈合的作用:1.活血化瘀,消肿定痛2.濡养筋络,滑利关节3.促进骨折愈合4.防止肌肉萎缩5

13、.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6.扶正祛邪,促进功能恢复69. 骨折辨证用药初期治法包括:(1)攻下逐瘀法(2)行气消瘀法(3)清热凉血法(4)补气摄血法70. 骨折辨证用药中期治法包括:(1)和营止痛法(2)接骨续筋法(3)舒筋活络法71. 骨折辨证用药后期治法包括:(1)补气养血法(2)健脾益胃法(3)补益肝肾法(4)温经通络法72. 外治法包括:1. 敷贴法2. 熏洗法3. 热熨法4. 涂擦法73. 骨折畸形愈合:指骨折在非正常解剖位置上愈合,发生重叠、旋转成角等畸形,影响或潜在影响其功能者称骨折畸形愈合。74. 骨折畸形愈合的晚期并发症:(1)关节疼痛轻者疼痛、重者创伤性关节炎(2)关节劳损

14、和创伤性关节炎(3)功能代偿引起的劳损(4)迟发性神经炎(5)自发性肌腱断裂75. 治疗骨折畸形愈合的目的:最大限度恢复功能和外形76. 畸形愈合治疗时机的选择:12岁以下,如逐渐出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应及早治疗;旋转移位10,严重成角移位30,肢体短缩大约3cm77. 骨折延迟愈合:指骨折愈合速度缓慢,已超出该类骨折正常临床愈合时间,骨折端尚未连接,骨折局部有压痛和纵向叩击痛,异常活动现象,X线片显示骨折线不消失,而有轻度脱钙,骨折断端无硬化现象,骨折端髓腔尚通畅者。78. 骨折延迟愈合好发部位:多发生在四肢长管骨骨干,干骺端极其少见。常见的好发部位有胫骨干中下1/3交界处骨折、股骨颈骨折、

15、肱骨干骨折、腕舟骨骨折和足距骨骨折,其中以胫骨干中下1/3交界处骨折、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最为多见。79. 骨折延迟愈合临床表现:1.骨折端的异常活动2.疼痛与压痛3.畸形4.肌萎缩5.肢体功能丧失6.骨传导音降低80. 骨折延迟愈合局部治疗包括:1.消除血运障碍2.去除骨折端间的不良应力3.消除骨折端间存在的间隙4.消除感染5.避免其他人为因素干扰81. 骨折不愈合(又称骨不连),指骨折超过一般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后,所需愈合时间再三延长,仍未形成骨性连接或骨性愈合,骨折局部无或仅有轻度压痛和纵向叩击痛,断端仍有异常活动,X线片显示骨折线清晰,骨折线增宽,骨折断端互相分离,骨痂稀少,两断端萎缩,骨折端髓腔被硬化骨封闭者。82. 骨折不愈合的X线表现:骨折线周围骨质疏松,骨折线增宽,或骨折端萎缩疏松,中间存在较大的间隙,骨痂间无骨小梁形成;或骨折端硬化,骨折面光滑清晰,髓腔封闭,相互形成杵臼装假关节。83. Gregory四C法判断肌肉是否失去活力颜色、韧性、收缩性、血容。84. 开放骨折防止感染:彻底清创、准确复位和可靠的固定、有效地闭合伤口、消灭创面、合理使用抗生素。85. 清创的黄金时间:伤后8小时内。86. 骨骺损伤是指涉及骨骺生长板(简称骺板)的损伤。损伤除通过骺板外,同时涉及骨骺和干骺端。6 / 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