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鳝的生物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4611329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黄鳝的生物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黄鳝的生物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黄鳝的生物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1黄鳝的生物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黄鳝的生物学(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黄 鳝1黄鳝的生物学1.1分类地位和分布黄鳝(Monopterus albus) 为亚热带鱼类,又名鳝鱼、罗鱼、田鳝、长鱼、黄参、无鳞公子、田参等,隶属于合鳃目、合鳃科;合鳃目中全世界只有1个种,即黄鳝。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的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日本、朝鲜和我国等,我国除青藏高原以外均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密度大,产量高,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1.2经济价值黄鳝是一种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每100g黄鳝肉含热能372kj,蛋白质18.0g,脂肪1.4g,糖类1.2g,磷206mg,钙42mg,铁2.5mg和富含多种维生素,药用价值极高,深受

2、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由于我国耕作制度的改革、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和酷捕滥捕,天然水域的资源量下降极快。1.3形态特征黄鳝体圆而细长,似蛇形;头部膨大,前端略呈锥状,吻端尖。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下唇肥厚,口裂延伸至眼后。上下颌及口盖骨上有绒毛状细齿,有2对鼻孔,前后鼻孔分离,间隔较远,前鼻孔位于吻端,后鼻孔位于眼前缘上方,眼、鳃和各鳍均退化。体滑无鳞多粘液,体侧部分灰黑色,下部黄褐色,全身散布不规则的黑色斑点或斑紋。黄鳝身体由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生殖、神经、感觉和内分泌等组织和器官构成。脊椎骨数较多,肛前脊椎骨一般为8497节,常见的为93节;尾椎数为75节左右。肠短,肠中段

3、的结节将肠分为前后两部分,鳔退化,口咽腔内壁粘膜上分布有丰富的血管,为黄鳝的辅助呼吸器官。右侧生殖腺退化。1.4食性黄鳝是以肉食性为主偏杂食性鱼类,性贪食。天然水域中,黄鳝稚鱼主要以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和原生动物等浮游动物为食;黄鳝幼鱼和成鱼主要以小鱼虾、水生昆虫、螺蜆、蝌蚪、幼蛙等为食,食物缺乏时也摄食浮游动物、浮萍、丝状藻类和有机碎屑等。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密切关系。当水温升至10以上开始觅食,1830为适宜摄食温度,28摄食强度最大,32以上摄食减少,36为临界温度。1.5年龄与生长黄鳝年龄的鉴别主要观察脊椎骨和耳石。黄鳝的生长与栖息水域的饵料丰度有密切关系,据报道,黄鳝1冬龄全长2744c

4、m,体重19-96g;2龄鱼全长4566cm,体重74270.5g;最大个体达70cm,体重1500g。黄鳝的年龄与生长参见表1。 表1 黄鳝的年龄与体长、体重的关系年龄尾数体长(cm)体重(g)范围平均值范围平均值01918.0-24.522.56-1310.614223.0-30.026.4312-2216.4210627.5-41.032.4919-5432.033137.0-46.041.5248-9764.04448.5-55.051.4299-150132.05355.5-65.059.50200-250221.76365.0-70.067.33356-373361.7(资料来源:

5、杨明生,1992)1.6生活习性1.6.1 栖息场所 黄鳝为穴居性鱼类,多栖于静水湖汊、河沟、稻田和池塘的浅水区,白天潜居洞中,夜晚觅食。鳃退化,能用咽腔和表皮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因而离水后保持湿润可长时间存活。1.6.2 对理化因子的适应性 黄鳝的整个生活史在水中完成。因此,水环境对黄鳝的生命活动(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有重要的影响。虽然黄鳝对环境的适应力较强,对水质等要求不严,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黄鳝快速生长的基础。温度 黄鳝的生活水温为530,适宜水温1530,最适宜水温2328,高于32时钻入洞穴,低于5时钻入土中越冬。能耐受5的温差。溶解氧 黄鳝的鳃退化,在水中不能单靠鳃完成呼吸功能,要

6、借助于口咽腔内壁粘膜作辅助呼吸,因而黄鳝常常把头伸出水面进行呼吸。因此,黄鳝有较强的耐低氧的能力。有害物质 水体中的有毒物质如非离子铵、硫化氢、亚硝酸盐、重金属和农药等都会对黄鳝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产生严重的影响。非离子铵和硫化氢对黄鳝具有很强的毒性,亚硝酸盐过高,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致使黄鳝缺氧死亡。1.7繁殖习性1.7.1性逆转 黄鳝的生活史中有奇特的性逆转现象。从胚胎发育到第一次性成熟均为雌性;产卵以后,其左侧卵巢逐渐退化,而精巢开始发育,此为间性阶段;尔后为终身雄性。但从黄鳝的年龄结构和全年各季节性的性比看,黄鳝的性逆转从何时期开始不是统一的,而且性

7、逆转是在完成1个或1个以上生殖周期的产卵后完成也並不一致。据四川报道,全长24cm以下的个体全为雌性;全长2430cm者雄性占5.2%;全长3036cm的个体雄性占41.3%;全长3642cm的个体雄性占90.7%;全长42cm以上全为雄性。1.7.2性成熟年龄和产卵季节 雌性鳝鱼通常1冬龄体长20cm左右,性即成熟。而雌性黄鳝在完成1个或1个以上的生殖周期后经过性逆转才转变成雄性黄鳝。繁殖季节为59月,以67月最盛。1.7.3生殖行为产卵时,雌鳝先吐泡沫在洞口堆积成浮巢,将卵产于泡沫中,受精卵借助泡沫的浮力而浮于水面。雌性鳝鱼有护卵现象,但养殖实践中发现也有雄性护卵现象。1.7.4卵的性质和

8、胚胎发育卵的性质 黄鳝成熟卵为橙黄色或淺黃色的正圆形卵,沉性,无粘性,有油球,卵径3.44.0mm,卵粒重35mg左右,吸水膨胀后直径为3.85.2 mm。卵黄均匀,卵膜无色半透明。孵化过程中动物极始终朝上。胚胎发育 黄鳝的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是2128,水温30左右时,从受精卵到孵化出仔鱼约需150h,经10天左右卵黄囊消失,鱼苗体长28mm左右,能自由摄食水体中的浮游动物。根据韩名竹等(1988)研究,黄鳝胚胎发育与鲤科鱼类不同,有以下特点:1)卵径大,卵黄多,胚胎发育时间长,仔鱼出膜时个体大,耐饥饿能力强,不投食能存活2个月之久;2) 同一亲鳝产的同一批卵在相同的孵化条件下仔鱼出膜时间不一

9、,相差48h左右;3)神经板出现在原肠早期动物极细胞下包至1/31/2时,与鳟鱼类似而与鲤科鱼类明显不同;4)胸鳍在胚胎期形成并不断扇动,出膜才逐渐退化,由此可见黄鳝的系统演化过程,即黄鳝的祖先是有胸鳍的,因长期适应穴居生活逐渐退化消失;5)出膜时仔鱼体长随卵径大小不同而不同。1.8不同地理区域的生物学差异不同纬度地区的黄鳝在生物学特征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见表2)。表2 不同地理区域黄鳝生物学特征的比较生物学特征热带地区长江流域和高纬地区头部和尾部趋于扁平,更似鳗鱼头部膨大,前端略呈圓錐形,吻端尖,尾部细而尖体色呈黄褐色,无黑色斑点或斑紋呈黄褐色或青褐色,有小黑色斑点或斑紋繁殖力极强较差食性更

10、杂,能大量摄食和消化利用植物性饲料肉食性偏杂食性,极少摄食植物性饲料生长速度明显高于长江流域和高纬地区的黄鳝,当年能长到200g以上,个别达750g生长速度较慢由于热带地区黄鳝的肉质粗糙,商品价值和营养价值明显不如长江流域和高纬地区的黄鳝,因而在我国的黄鳝消费市场上並不受欢迎。2黄鳝的繁殖 黄鳝的怀卵量较小,产卵量更少;收集天然水域的亲鱼性腺发育不同步,催产操作困难,剂量大,效应时间长且不一致,较难掌握采卵时机,产后亲鳝损失大。因此,目前人工繁殖技术很难达到规模化生产的要求。而通过人工催产、自然产卵或模拟和调控生态因子,控制放养密度和强化培育,黄鳝也能自然产卵和繁殖,在生产上是获得批量苗种较好

11、的途径。2.1人工繁殖2.1.1人工繁殖的生物学基础2.1.1.1性腺的组织学结构和分期黄鳝的繁殖习性较特殊,其生殖腺左侧发达,右侧退化。2.1.1.1.1卵巢的发育分期期 卵巢乳白色,透明,细长,肉眼不见卵粒,尚不能区别雌雄,解剖镜下可见透明细小的卵母细胞,卵径0.080.12mm。黄鳝长6cm左右时,可见到该期卵巢。期 卵巢仍为白色透明,但比期粗,肉眼看不到卵粒,解剖镜下可见到0.130.17mm大的卵母细胞。体长约15cm左右的黄鳝体内可以见到该期卵巢。期 卵巢淡黄色,肉眼可以见到卵粒,解剖镜下可见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卵母细胞中充满黄颗粒,卵径为0.152.2mm,此时黄鳝体长可达1525c

12、m。期 卵巢明显粗大,卵粒明显增大,大小不一,颜色由淡黄转为橘黄色,解剖镜观察能见到卵母细胞中充满卵黄颗粒,核已逐渐边移,卵径达2.23.4mm,此时黄鳝体长为1530cm,少数可达40cm以上。期 卵巢粗大,其中充满橘黄色圆形卵粒,卵粒内充满排列致密的卵黄球,卵粒在卵巢内呈游离状,卵径达3.43.7mm,此时卵已成熟。期 成熟卵已排出,卵巢内尚留有未成熟的卵粒,卵母细胞开始退化,卵黄颗粒胶液化,卵膜上产生皱褶、断裂,与滤泡区脱离,滤泡膜增厚。2.1.1.1.2精巢的发育分期期 精巢呈透明细线状,肉眼不能区别雌雄,组织切片观察性腺有一对曲折的生殖褶,其中分布着一些精原细胞。由于黄鳝性逆转是由雌

13、性变性而来,精原细胞一般在卵巢的生殖褶内形成。期 组织切片观察,生殖褶内精原细胞增多并成团,形成精小叶,精小叶无腔,结缔组织明显,出现初级精母细胞。期 精小叶增多增大,向生殖褶内填充,有小叶腔形成,但不明显,精小叶内以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为主。外观精巢已变粗。期 组织切片观察,精小叶充满了整个生殖褶,生殖褶增大,精小叶内有分别由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形成的精小囊,小囊内的细胞群处在同一发育阶段,小叶内仍有部分精原细胞,外观精巢较粗,呈乳白色。期 组织切片观察,各精小叶的空腔扩大,充满成熟精子,小叶壁主要由精子细胞及向精子变态的各阶段成分组成。外观精巢呈乳白色,轻压腹部,精子就由生殖

14、孔流出,此时精子已成熟。期 大部分精子已排出,小叶腔中残留少量精子,小叶壁中有少数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外观精巢呈透明带状,松散,含少量精子。2.1.2性周期和生殖力2.1.2.1性周期黄鳝的性成熟年龄为1冬龄,第一次性成熟个体为雌性。从黄鳝的性腺发育看,黄鳝属多次产卵型鱼类。根据我们解剖搜集到的标本看,黄鳝最大雌性个体达250g,在生殖群体中,从年龄结构看,1、2龄鱼的雌性多于雄性,3龄鱼的雌雄比例接近1:1,4、5龄鱼的雌性明显少于雄性,6龄鱼基本为雄性,雌性个体极少;从全年各个季节看,17月份由于上一年繁殖的黄鳝达到性成熟成为新的生殖群体,因此,雌性占多数。8月份产卵盛期过后,间性和雄性占

15、多数,912月份雌雄个体各占50%左右。根据我们在生产实践观察,一部分个体一年能产2次卵,而大部分个体一年仅产1次卵。为何黄鳝即使在同一水域中性逆转年龄和产卵次数都不一致?而促使黄鳝性逆转的机制是什么?目前尚无定论。2.1.2.2怀卵量和产卵量怀卵量的大小直接决定鱼类繁殖力的大小。黄鳝的怀卵量较少,全长20cm左右时,怀卵量约200400粒;全长40cm左右时,约为400800粒。黄鳝的产卵量和怀卵量有较大的差异。2.1.3环境因素对性腺发育成熟和产卵的影响 鱼类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要求不同的生态条件。同样,黄鳝在性腺发育、成熟和产卵的过程中,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内在和外在条件,如果缺少了某种条件,

16、就会导致性腺发育过程的抑制或破坏,甚至停止产卵。因此,在具备内在因素的同时,必需在外在因素连续协调作用下才能完成整个繁殖史,并非是某一因子在某一阶段单独起作用。外在因素主要是环境因子,包括营养、温度、密度、水流、光照、盐度、卵的附着物和溶解氧等。2.1.3.1营养因素黄鳝性腺发育与营养的关系甚为密切。黄鳝的卵特别大,胚胎发育期和内源性营养期比一般鲤科鱼类长,该阶段的营养主要依赖卵黄供给,卵黄的主要成分是卵黄脂磷蛋白(脂蛋白)。因此,黄鳝在性腺发育过程中,母体需要从外界摄取大量的营养物质,特别是储备充足的蛋白质和脂肪,它是母体转化爲卵黄脂磷蛋白的前身物。因而,饲料数量和种类将直接影响到性腺发育成

17、熟,在保证饲料的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性腺才能发育成熟,順利产卵。2.1.3.2密度黄鳝在自然水域中有特定的生态灶才能产卵。黄鳝与罗非鱼一样,当放养密度达到临界密度后性腺停止发育,类似于蜜蜂的“恐后反射”。根据我们的研究,人工养殖条件下,当放养密度达15尾/m2时,性腺发育到期末、期初就停止发育;放养密度为7-8尾/m2性腺发育良好,能够达到期卵,并能进行人工繁殖,通过调控和模拟生态因子,黄鳝能自然繁殖。2.1.3.3温度温度对于任何一种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都很重要。黄鳝维持生存的温度范围较广,但适宜于繁殖的温度较窄。黄鳝从3-8月份卵径增大同环境温度上升相平行,产卵前3-5月份卵径同血清E2含量明显

18、相关,在繁殖盛季前一个月(5月份)血清E2出现峰值,这在其他鱼类中同样存在,表明性腺发育与卵黄发生之间E2起了重要作用它诱导肝脏合成卵黄蛋白质。而且温度与黄鳝的排卵、产卵关系甚为密切。2.1.4亲鳝培育培育可供催产的优质亲鳝是人工繁殖决定性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无论是人工养殖或天然生长(市场采购或捕捞)的亲鳝都要经严格挑选后强化培育,才能保证人工繁殖的成功率(指催产率和受精率)。2.1.4.1亲鳝的选择亲鳝来源 亲鳝可以从市场上采购、天然水域中捕捞或养殖者自己培育。雌雄鉴别 黄鳝可以从个体大小鉴别性别(黄鳝有先雌后雄的性逆转特性),从形态学特征也可以区别:雄鳝个体大,全身均匀分布如豹皮状的斑点或

19、斑紋,背部一般有3条由褐色斑点组成的平行线,体侧中线各有一行色素带,腹部呈橘黄色,厚而不透明,手握时挣扎有力;雌鳝个体小,体背青褐色,无色斑或微显3条平行褐色色素斑,体侧颜色向腹部逐漸变淺,褐色斑点色素细密,分布均匀,腹部淺黃色或淡青色,腹壁较薄,繁殖季节内手握时较温顺,腹部朝上时可见肛门前端膨胀,微透明,有一条710cm长的橘黃色卵巢和卵粒,卵巢前端可见紫色脾脏。亲鳝选择 亲鳝要求健康无伤无病,游动迅速有力,体色以金黄色、黄褐色者为佳。雌性亲鳝选择体长2030cm的个体,腹部两侧饱满,生殖孔明显突起,上下嘴唇带圆形,尾巴粗而齐全;雄性亲鳝选择体长40cm以上,腹部两侧凹陷,体形柳条状,生殖孔

20、不明显,上下嘴唇尖,尾巴也尖。2.1.4.2亲鳝的培育亲鳝培育是人工繁殖成功的关键。黄鳝在自然状态下性腺发育不同步,产卵时间不一。因此,无论野生的或人工养殖的亲鳝都要经过精心培育后才能有效地提高催产率。养殖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这也是许多养殖者在人工繁殖黄鳝时催产率低或失败的原因。亲鳝培育应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控制生态因子,通过调控和模拟生态环境促进黄鳝性腺发育成熟;2) 合理的放养密度,培育池亲鳝的放养密度不超过78尾/m2;3) 加强营养,投喂鲜活饵料如蚯蚓、小鱼虾、河蚌肉等,以促进性腺发育;4) 雌雄比例为1:1为好;5) 为了实现黄鳝性腺同步发育,根据放养密度可以控制黄鳝性腺发育的

21、特点(详见“环境因素对性腺发育成熟和产卵的影响”一节),可采取先密养后稀养的措施,即在培育池先放养亲鳝1520尾/m2,经一段時間的培育后,性腺发育到期末、期初停止发育后,再稀养至78尾/m2,这样黄鳝性腺的发育基本可以同步,同时大大提高催产率。2.1.5催情产卵2.1.5.1催产前的准备水泥池、网箱、缸等皆可作为黄鳝的催产池。同时催产池中放入一定的水葫芦、人工水草如扎成排的棕片(比较松软,黄鳝钻入后不易受伤)或扎成排的毛竹筒或聚乙烯管,以提供黄鳝一个安全隐蔽场所。水深控制在2030cm。催情剂的注射2.1.5.2药物和剂量常用催情剂有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22、HCG)、垂体(PG)、多巴胺拮抗剂(地欧酮DOM)、多巴胺消竭剂(利血平RES)、鲑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sGnRH-A)和高效混合激素型等。实践证明黄鳝对LRH-A、HCG和sGnRH-A均较敏感,催产剂量LRH-A0.11.0ug/g体重对排卵均有效,但以0.3ug/g体重最为适宜,HCG以23IU/g体重最为适宜,高效混合激素型以1IU/g体重最为适宜。同时应根据黄鳝性腺的成熟度、水温和不同个体繁殖期作适当的调整,在黄鳝性腺的成熟度较差、水温较低和繁殖早期不管使用何种催情剂以配合使用LRH-A为好(LRH-A有催熟作用),並可适当提高LRH-A的剂量,这样可提高催产的成功率。雄鳝

23、的剂量为雌鳝的1/31/2。2.1.5.3注射次数和部位考虑到催产的可操作性和对亲鳝的损害,一般以一次注射为好,但我们通过多次实践证明,多次注射明显可以提高催产率和产卵的同步性,并且可以有较准确的效应时间。对于注射次数也应根据亲鳝性腺发育的成熟度、水温和不同个繁殖期而定。黄鳝性腺的成熟度差、水温低和繁殖早期,多次注射的效果显著优于一次注射,並可适当延长针距。作者通过多年的经验和总结认为,第一针只注射LRH-A的适当剂量进行催熟,然后第二针LRH-A配合其他的催情剂注射,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注射部位可选择肌肉、腹腔和卵巢。2.1.5.4效应时间效应时间与催情剂种类、注射次数和水温有密切关系。LRH

24、-A在23時一针注射的效应时间为80160h,两次注射的效应时间为6080h,LRH-A和HCG配合使用在2327时的效应时间为4768h,高效混合激素型在2527时的效应时间4270h。2.1.5.5人工授精采卵 排卵时间的检查视水温、注射次数等而定(参考“效应时间”一段)。在水温以上使用混合激素注射,一般在注射后的个小时起每隔-小时检查一次,手摸雌性亲鳝腹部的卵巢部位的卵粒有明显游离感或挤压有卵粒排出,表明雌鳝已开始排卵,即可人工授精。采卵时,由于黄鳝的卵粒较大,强行挤压会挤破大量的卵,损失可达%。因此,挤卵时应一手用纱布裹住头部,另一手的虎口轻轻下滑挤压23次即可挤空;或者是在雌鳝的泄殖

25、孔处剪一0.51cm的口子,提起头部,成熟的卵即可自行流出。授精 采卵完成后,立即杀死雄鳝取出精巢剪碎或用研钵捻碎成浆(不会影响精子的成活),再用0.60.9%的盐水稀释后与卵充分混合,倒入一定量的清水搅拌,放置min,人工授精即完成。完成人工授精后,反复清洗受精卵去除精巢碎片和血污,然后,转入到孵化箱中孵化。2.1.4人工孵化胚胎发育 根据韩名竹等(1988)的研究,水温25时受精288366h脱膜,仔鳝长12-20mm,脱膜后216h,体长29mm左右,卵黄囊消失,并开始摄食。孵化管理 黄鳝的受精卵以静水式孵化网箱为好,黄鳝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动物极始终朝上,经常翻动会严重影响孵化率。孵化

26、时要求网箱入水1015cm,水质清新,水温2232皆可,最适水温2830,保证足够的溶解氧。同时由于黄鳝受精卵孵化期较长,应定期清洗网箱和消毒。2.2自然繁殖目前黄鳝的人工繁殖在技术上和操作上都较难满足规模化生产要求,而通过调控和模拟生态环境使黄鳝能自然产卵繁殖,操作简便,但要求面积大。是解决黄鳝规模化养殖苗种来源的捷径。2.2.1半人工繁殖这种方式介于人工繁殖和自然繁殖之间,即通过对亲鳝人为的注射激素进行催情达到自然产卵的目的。比人工繁殖操作简便、而比自然繁殖产卵更同步。人工催情参照“人工繁殖”部分,自然产卵参照“自然繁殖”部分。2.2.2自然繁殖繁殖池 水泥池和土池均可,水泥池面积以25m

27、2、土池2030 m2左右为宜,以便于管理,水深控制在1530cm。亲鳝的放养 亲鳝的选择参见“人工繁殖”部分,为了实现同步产卵,亲鳝可进行二级培养,即一级培育时放养密度为1520尾/ m2,二级培育(产前培育)放养密度78尾/ m2。雌雄比例1:1。生态因子的调控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自然产卵的关键。因此,必须模拟和调控黄鳝自然产卵所需的生态因子才能使黄鳝顺利地实现自然产卵,应注意下面几点:) 在繁殖池/水面上覆盖水葫芦或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以提供一个安全和隐蔽的产卵环境;)水质要求清新、无污染;3)繁殖池水位差要严格控制;4)周边环境无噪音污染。管理要点 繁殖期间除了严格控制放养密度和生态因

28、子外,加强亲鱼培育,投喂鳝鱼喜食的蚯蚓、小鱼小虾、蚌肉(经冷冻处理杀死寄生虫),发现鳝鱼吐泡筑巢后不能惊动,否则亲鱼会弃巢而去,影响产卵。3黄鳝的养殖3.1苗种培育3.1.1育苗池的准备鳝苗培育池应选用小型水泥池,面积一般不超过10,池深3040,设进、排水口,并用筛绢网片罩住。采用微流水养殖。养殖方式分有土养殖和无土养殖两种:有土养殖 池底放5左右厚土。在放苗前1015d用100150g生石灰/消毒,再注入新水至水深1015。放苗前一周每平方米放入1左右发酵牛粪或猪粪,并引殖适量的丝蚯蚓,池内养殖一些水葫芦,水葫芦面积占池面积的2/3为宜。无土养殖 鳝苗培育池底应光滑,在放苗前3d加水20左

29、右,用100150g生石灰/进行消毒。消毒后放干水再注入新水至水深1015。池内放养占池面积2/3的水葫芦。3.1.2苗种来源鳝苗主要来源:一是在59月采捕天然苗,在稻田、沟渠、湖泊浅滩杂草丛生的水域及成鳝养殖池内捞取卵或苗种;二是通过人工繁殖或自然繁殖获得苗种。3.1.3放养密度 鳝苗卵黄囊较大,需9-11d才消失,此时仔鱼体长2324mm,开始由内源性营养转为外源性营养。出膜510d的鳝苗可投入培育池中饲养,每平方米放养200400尾。3.1.4投饵和驯化黄鳝的开口饵料最好是丝蚯蚓,鳝苗不但喜食丝蚯蚓,而且不污染水质。天然饵料还有大型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等。如果活饵不足的话可将蚯

30、蚓、蝇蛆等捣碎投喂。经过1015d培育,当鳝苗长5以上时即可驯食人工配合饲料。对于体长510的鳝苗驯食技术要求不高,但对营养要求较高,可使用幼鳖、幼鳗配合饲料或含45%蛋白质以上的黄鳝专用配合饲料。投喂时,将粉状加水揉成团状定点投放池边,经12d小鳝苗会自行摄食撕咬团状饲料。对于15以上苗种则需在配合饲料中加入10%鲜鱼浆或蚌肉经57d驯化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3.1.5分级饲养人工饲养条件下密度大、鳝苗争食能力强弱不一,个体生长差异大会造成鳝苗自相残杀。因此,及时分级饲养是提高苗种成活率、加速生长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分养时间和规格视生长和规格差异而定,生长快、个体差异大,分养次数多。当苗种长到

31、25g时转入成鳝鱼的养殖。3.1.6注意事项苗种培育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 应做到水质清爽,要勤换水保持高的溶氧量,换水时要注意水温变化,温差一定要控制在5以内并保持水温在2530;水深保持10厘米左右。2. 应做到每天巡池,发现鳝苗出穴将头伸出水面时应及时换水以防缺氧;暴雨天应及时巡池,防止水多鳝苗逃逸;巡池时及时捞出池中污物。3. 随时检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4. 驯食人工配合饲料宜早不宜迟,规格过大会增大驯食难度和成活率。3.2成鳝养殖技术 成鳝养殖是指将25g左右的鳝种养殖成为100g或以上的可上市的食用鳝的过程。目前黄鳝养殖方法很多,本文主要介绍生态养殖、网箱养殖和工厂化无土养殖三

32、种方法。3.2.1生态养殖技术3.2.1.1池塘条件场地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泥土含沙量少且较软的田块。每个鳝池以150以下,四周田埂在40cm以上,田埂用三合泥或水泥抹严防逃。在软泥与田埂中间铺设一层30cm40cm有机垫层(玉米杆、花生杆、油菜杆或野草)。放入水源,高于泥巴20cm。浸泡2030d后,放干水,让太阳晒57天,使泥巴略变硬,开始堆砌泥埂,泥埂堆砌方法如图2:两种泥埂堆砌方法方法1 方法2图2泥埂堆砌应笔直美观,完工后,打开进水口,察看水是否流畅,保持水深25cm处设立溢水口,泥埂边应插入秧苗,放入少量水葫芦(遮盖水面不超过1/2)造成较好的生态环境,1个月后即可投放鳝苗

33、。3.2.1.2苗种放养鳝苗的来源一是自己培育,二是市场收购。对于野生鳝苗采集过程中的捕捞、贮存、运输、药物处理与下池等系列处理恰当与否,直接关系苗种入池的成活率,也是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市场收购的鳝苗最好选择笼捕鳝鱼,要求无病无伤,头无肿大,活动有力,避免电捕、药捕和钩钓的鳝苗,规格一般选择在3040尾/kg。贮输时按鱼水比例1:4,加入适量抗生素,贮输时间以不超过4h为好,运回后立即换水2次,加入药物消毒,剔除弱苗和分级,放入鳝池。操作过程中,温差需小于2。投放密度根据饵料供应而定,一般为0.5kg/m2。池中的水位一般保持在1020cm,进水口慢慢注入新水循环流动。3.2.1.3日常管理

34、鳝苗入池后,会迅速分散。每天早上巡池,捡出死鳝和不入泥者,水温超过28时,应及时循环水。每半月用药物全池泼洒一次或拌饵投喂,以预防疾病。每天定时投喂,并每晚定时打开黑光灯诱虫作为活饵。半月后要放入泥鳅,泥鳅的数量为黄鳝的10%15%。黄鳝混养泥鳅的目的是由于泥鳅好动,会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和排放出泥中的有害气体等。投饵量逐日增加,雨天少投喂或不投喂。及时掌握黄鳝的生长、疾病等情况。驯养半月后,在离投喂时间半个小时几乎所有的黄鳝都集中在投食处等候吃食。3.2.1.4饲料投喂鳝苗放养前12月,在泥埂上投放30cm发酵腐熟的牛粪,每米泥埂放入1000条蚯蚓良种,在粪上盖一层草,定期洒水,每月添加一次发酵

35、腐熟的牛粪,保证蚯蚓有足够的饵料,蚯蚓就会大量繁殖。蚯蚓大约能满足20%的饵料。或在水中以0.5kg/m2放入福寿螺,福寿螺主食是鳝池中水稻的叶和水葫芦。福寿螺繁殖力极强,每只母螺每年能够繁殖后代几万只,而福寿螺的幼仔是黄鳝极佳的饵料。在福寿螺繁殖高峰期间,福寿螺的幼仔可以满足黄鳝50%的天然饵料。另外,当有黄鳝死亡后,福寿螺就会马上把黄鳝的尸体吃掉,防止死鳝污染水质。池中放入10只左右癞蛤蟆,不但癞蛤蟆的蝌蚪是黄鳝的饲料,它们定期排出的分泌物能防多种疾病。3.2.1.5越冬与捕捞黄鳝一般在冬季捕捞,越冬可采用干法越冬或带水越冬。干法越冬在水温降至10时,将池水放干,开好排水沟,避免下雨积水,

36、鳝鱼钻出洞外,池面加草垫(稻草、麦草、野草),同时要防止鼠害。带水越冬是提高水位至40,防止结冰。此法养殖由于具有有机垫层,因此黄鳝越冬时,90%均在有机垫层内,掀开有机垫层即可捕捞。3.2.2网箱养殖3.2.2.1水体及环境的要求水质要符合淡水渔业水质标准,地理位置要求避风向阳,不近嘈杂区,但交通便利。水深1.42m,水面最好在3亩以上。网箱占池塘面积以网箱和池塘收益均达到最佳为准,建议约占池塘面积的1/32/5。3.2.2.2 网箱制作及摆放方式:网箱制作 选用聚乙烯无结节网片,网目1418目左右,网箱上下纲绳直径均在0.6cm,网箱规格62.51.21.4m。摆放方式 网箱的设置为固定式

37、,但可根据池塘水位的变化及时调整。网箱四个角用竹篙或木桩固定,网箱吃水深度为0.81m,箱底距池底最小应为50cm以上,底部四角用绳子打成活络套用石头沉入水底。网箱应设置在向阳避风处,且网箱应尽量分散摆开,便于池水光合净化与增氧作用。在苗种入箱前15天将水草(水花生或水葫芦)放到网箱里并使其生长。培植水草前应对网箱进行消毒。在网箱内设置一个宽30cm,与水面成30度角左右的饵料台,且沿网箱长边紧靠水摆放。3.2.2.3鳝种放养鳝苗选择 品种的好坏及个体大小,直接影响着黄鳝生长速度及经济效益。品种通常选深黄大斑鳝、土红大斑鳝。规格应根据投苗时间、预计上市规格及放养密度和当地气候条件决定。鳝苗来源

38、 以笼捕等鳝种为佳,如有人工或半人工繁殖苗更好。要求反应灵敏,体力充沛,粘夜分泌正常,无病,杜绝带病者入池。鳝苗放养 鳝苗入池前应先经暂养57d,进行消毒,尽量剔除不健康者。温差小于35,按规格分池饲养,入池前应培植稳定优良的水环境。投喂鳝苗的时间应选择在晴天,水温为1525,且水温稳定。网箱中应搭配适量的泥鳅,0.5kg/m3左右。密度及规格 养殖实践中发现网箱养鳝的承载量一般为45/,超过此承载量,网箱养殖的发病率很高。因此,放养的密度和规格应根据投苗时间、预计上市规格、饲料质量、鳝体体质等综合考虑,通常以2550g/尾的规格放养1.02.0kg/为好。3.2.2.4驯化与投饲驯化 驯化是

39、网箱养鳝的技术关键之一。野生鳝苗入箱后有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因此,放养后应投喂鳝鱼喜食的蚯蚓、小鱼、小虾和蚌肉(冷冻处理杀死寄生虫)等饵料,鳝鱼摄食正常后用左旋咪唑或甲苯咪唑进行驱虫。鳝鱼适应到饵料台吃食后开始驯食人工配合饲料,驯化开始时在配合饲料中加入10%鱼浆、蚯蚓或蚌肉(以蚯蚓和蚌肉诱食效果最好)揉成团状饵料或加工成软颗粒饲料或直接拌入膨化颗粒饲料。然后慢慢减少活饵料用量,经57d驯化,鳝鱼完全能摄食配合饲料。投喂方式 分水上、水下、水边投饵,以水下投饵最不理想。投饵量 据水温、个体大小、饲料的不同而综合考虑,投饵量应适度,建议以2h内吃完为好。鲜活饵料为体重的512%,配合饲料为体重的

40、1.53%。对投喂的饵料应保持新鲜,且饲料的风味应保持前后一致,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吃完的饵料应及时捞去,严禁变质后的饵料重复使用。3.2.2.5日常管理水体管理 PH值、透明度、DO等理化因子要适宜,并保持稳定的水位,防止出现因水位高而逃跑或水浅冻伤。网箱内水草不宜过多或过少。网箱管理 固定、防漏、防逃、防敌害、网孔的刷洗及水位控制。炎夏及炎寒管理 炎夏防止因天气炎热,水温超过35出现“中暑”。故应及时加注新水,投放泥鳅,搭建遮阴棚,稀疏密度,提高网箱水位并和加快网箱内与池塘间水交换,饲料中加喂防暑降温物质。寒冬季节当水温低于10,特别是低于5时应考虑防冻。此时应保持一定的水位(在0.8m以上)

41、,并保证严寒水面不结冰。此外,严寒季节更应加强防范缺氧引起黄鳝死亡。3.2.3工厂化流水无土养殖技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与湖北省公安县黄鳝繁育新技术研究所合作研究的黄鳝工厂化流水无土养殖技术已经获得了突破,建立了无土流水养殖技术和流水高密度养殖技术。经6个月的饲养,养殖单产分别达到了4.8/和16/,平均规格达到了150g/尾以上,并在湖北省公安县金猫口建立了黄鳝养殖新技术示范基地,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苗种和成鳝养殖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图3 苗种和成鳝养殖工艺流程图3.2.3.1养殖池的建造场地选择 根据生产和发展远景,重点注意水源、水质、水量等主要因素,同时考虑土质、地形、气候、供

42、电、交通等条件。鳝池要求建在地势较高的向阳背风处,水源充足,便于进、排水,水质良好,无污染。鳝池结构 建池时要考虑防逃、易捕、进排水方便三个原则。鳝池为砖混结构,以建在半地下为好。养鳝池的技术指标一般为:池深50,水体深1015,进水口高于水面,出水口与水面平齐,无土流水养殖池面积以1520为好,而流水高密度养殖池则以24为宜。3.2.3.2鳝苗放养 图4 图5鳝苗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然后注入1015水。在无土流水养殖池放入水葫芦,并在出水口处用竹竿设立一个三角形的投食区(如图4)。流水高密度养殖池在池两边各放置和固定一块泡沫板作为鳝鱼的栖息区,高度为1015,以水位相吻合(如图5)。

43、鳝苗选择 选择深黄大斑鳝、土红大斑鳝等生长速度较快的品种,放养规格根据投苗时间、上市规格及放养密度和当地气候条件决定,一般以3050g为好。鳝苗来源 一是人工或半人工繁殖培育的鳝苗;二是市场收购笼捕的鳝苗。要求反应灵敏,体力充沛,粘夜分泌正常,无病,杜绝带病者。对于市场收购的野生鳝苗,需严格和恰当处理采集过程中的捕捞、贮存、运输、药物处理和下池等系列操作,否则会直接影响苗种入池的成活率,也是养殖成功的关键。鳝苗放养 鳝苗入池前,应严格消毒,温差小于3,按规格分池饲养,投放鳝苗的时间应选择在晴天,水温为1525,且水温稳定。投放后,一旦发现鳝苗缠绕在水葫芦上或不钻入泡沫板内应及时捞出,并对鳝池用

44、药物连续消毒2次。密度及规格 根据我们养殖实践中测定无土流水养鳝的承载量与水泥池大小密切相关,面积在20时,以水葫芦为覆盖物,承载量一般为45/;而面积在24时,以泡沫板为覆盖物,承载量一般为1618/,超过此承载量,在炎夏由于水温高,鳝鱼分泌物增多,发病率很高。因此,放养的密度和规格应据投苗时间、预计上市规格、饲料质量和鳝体体质等综合考虑。通常面积20水泥池放养2550g/尾的规格1.01.5kg/为好,面积24的水泥池,放养量为35 kg/。3.2.3.3驯化与投饲驯化 对于野生鳝苗必须要经过严格驯化。野生鳝苗入池应投喂鳝鱼喜食的蚯蚓、小鱼、小虾和蚌肉(冷冻处理杀死寄生虫)等饵料,鳝鱼摄食

45、正常一周后用左旋咪唑或甲苯咪唑进行驱虫,然后开始驯食人工配合饲料。驯化开始时,在配合饲料中加入10%鱼浆、蚯蚓或蚌肉为诱食物质(以蚯蚓和蚌肉诱食效果最好)并与配合饲料揉成团状饵料或加工成软颗粒饲料或直接拌入膨化颗粒饲料,然后慢慢减少活饵料用量。经57d驯化,鳝鱼完全能摄食配合饲料。投饲按“四定”原则进行。投饵量 视水温、个体大小、饲料的不同而综合考虑,投饵量以1h内吃完不留剩饵为度。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吃完的饵料应及时捞去,严禁使用变质后的饵料。鲜活饵料为体重的512%,配合饲料为体重的1.53%。对投喂的饵料应保持新鲜,并不要轻易改变饲料。 3.2.3.4分级饲养人工饲养条件下密度大、鳝苗争食能

46、力强弱不一,个体生长差异大会造成鳝鱼自相残杀。因此,及时分级饲养是提高成活率、加速生长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分养时间和规格视生长和规格差异而定,生长快、个体差异大,分养次数多。3.2.3.5日常管理水质管理 通过微流水和彻底换水的方式以保持水质清新,水流量以每天交换23次为宜,每周彻底换水一次。排污 排污是技术管理的必要环节,也是改善水质的重要措施。操作时,彻底将水排干,清除中间空置区的排泄物、食物沉渣及繁殖过密的水葫芦等,并用药物消毒一次。巡池 巡池的内容有防敌害,保持进排水系统畅通,及时清除死亡和弱苗,暴雨季节防止溢池。高温管理 炎夏防止水温过高,加强水的交换量,搭建遮阴棚或提高水葫芦的覆盖

47、面积和调稀黄鳝密度等措施。越冬管理 进入秋季后,水温逐渐下降,当冬季水温低于10,特别是低于5时应考虑防冻,可以采取塑料棚越冬。4病害防治在自然条件下,黄鳝有较强的抗病力,除了寄生虫外,染病机会极少。但在人工饲养过程中由于饲养高密度高、管理不善、水质恶化等环境条件不良时,常常会引起疾病,直接影响黄鳝的生长及其成活率。4.1发病原因引起黄鳝发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饲养环境不好。如鳝池消毒不彻底,用具带菌,致使病原体在养鳝池内繁殖而致病;二是苗种质量和消毒差。如在捕捉或运输过程中,鳝体发生损伤、运输密度过大、受到过钓钩伤害,或是苗种放养前消毒不严等导致发生疾病;三是饲养管理不当。如运输、天气

48、骤变和换水的水温骤变。当温差超过35以上时,因黄鳝适应不了这种强烈的温度变化而发病,或是投饵管理不当,饵料变质、不洁或投饵过量导致水质恶化而发病;四是寄生虫的危害。4.2疾病的预防引发鳝类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才能奏效,才能达到预防疾病、控制和消灭病原的目的。4.2.1改善饲养环境清理鳝池 鳝池是黄鳝生长、发育、繁殖的场所,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黄鳝的生长。清理鳝池,能改善生态环境,消灭病原体,提高黄鳝的成活率。清整鳝池的时间最好选在放养前一个月进行。清整时,先将池水排干,清除塘边杂草、曝晒数日,挖去过多的淤泥,把塘底推平,用铁锹木槌夯实,防止渗水和漏水。消毒鳝池 一般

49、在放养前半个月进行。一是生石灰清塘。使池水保持在10cm的深度,生石灰用量为75100g/m2,全池泼洒。清塘12d以后,将沉淀在池底表层的石灰浆用泥耙推匀。二是漂白粉清塘。用量为1015g/m2(含氯29%)。4.2.2苗种质量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强烈、体表光滑、无病无伤的苗种;淘汰用钩、钓、叉得来的苗种。4.2.3鳝种消毒鳝种放养之前,要进行鳝体消毒。用10ppm的孔雀石绿或0.51ppm呋喃唑酮浸洗鳝种1015min,禁止使用对皮肤和粘液损伤大的高锰酸钾等药物。4.2.4工具消毒 养鳝用的工具,容易粘上病菌,极易传播疾病。因此,所有的工具一定要进行消毒(用10ppm的孔雀石绿或高锰酸钾溶液

50、浸泡30min)。发病池所有用的用具都应单独使用,或经严格消毒后再使用。4.2.5生态预防一是改善水体环境,消除和抑制病原体。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是预防疾病的基本前提,包含改善鳝池底质和水质两个方面。二是改善饲养管理,提高黄鳝抗病能力。按“四定”投饲,遵循黄鳝的营养要求和摄食规律;坚持“四看”投饵要根据季节、天气、水质和黄鳝的情况进行,做到每天巡塘,及时清除残饵和更换新鲜水。4.3常见疾病的防治4.3.1非生物因素引起疾病4.3.1.1感 冒病因和症状 水温的急剧变化,引起鳝体内部器官活动的失调而发生感冒。当天气突然变化或在运输途中的水温差太大,或注入池塘是新水时池内水温变化过大,均能引起感冒。症

51、状是行为失常、皮肤失去原有光泽,并有大量粘液分泌。防治方法 一是控制换水水温。池中换水或运输过程中换水或放养鳝种时,控制水温差不超过35;使用地下水给池塘换水时,事先经过调整水温之后,再注入池内。二是加强越冬管理。立冬前后,水温降至12,黄鳝开始入穴越冬,此时应排干池水,保持泥土湿润,并在土壤上覆盖稻草,以免池塘结冰,冻伤黄鳝;或者提高鳝池的水位。4.3.1.2发烧病病因和症状 在饲养或运输中,密度大,运输时间长,其体表分泌大量粘液在水中被微生物发酵分解,释放大量热量并消耗大量耗氧而造成水温剧增(可高达50),致使黄鳝急噪不安、缠绕成团而致死,死亡率有时可高达90%。防治方法 一是运输前先经蓄

52、养,使黄鳝体表泥沙及消化道内容物消化排净,在气温2330的情况下,每隔68小时彻底换一次水;每隔12小时在水中投放一定量的青霉素,用量为每升水中放1万单位青霉素或十滴水0.5ml,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还可以放一些泥鳅在黄鳝中,泥鳅好动,上下窜动,不致使黄鳝相互缠绕成团。二是在饲养池放养少量的泥鳅,让其摄食残饵和上下窜动,增加溶氧;发病后应彻底换水,全池泼洒0.7ppm硫酸铜。4.3.1.3萎瘪病病因和症状 放养密度过大,饵料不足,部分黄鳝长期处在饥饿状态而引起。鳝体发黑,消瘦,头大体小,病鳝往往在池边缓慢游动,至此,已无摄食能力,不久即死亡。检查鳝体,鳃呈苍白色,严重贫血。防治方法 放养密度要

53、适当,饵料要充足。加强饲养管理,越冬前要喂好、吃饱,让其生长良好,尽量缩短冬季停食时间。当发现有萎瘪迹象时,立即投放足够的高质量的饵料,如处于疾病初期,可望恢复健康。4.3.1.4昏迷病病因和症状 多发生在炎热的夏季,由于水温过高,黄鳝中暑,呈昏迷状态。防治方法 一是发现后要立即采取措施,先遮荫降温,在将切碎的新鲜蚌肉或蚯蚓撒入池内,即可见效。二是全池泼洒十滴水5ml/m3。4.3.2细菌性疾病防治4.3.2.1赤皮病症状和流行 病原是假单胞菌。病鳝体表发炎充血,尤其是鳝体两侧和腹部极为明显,呈块状,有时黄鳝上下颌及鳃盖也充血发炎。在病灶处常继发水霉菌感染。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春末和夏初较常见。

54、防治方法 预防措施:一是彻底清塘,消灭病原体;二是在捕捉、运输、投放时要防止鳝体受伤;三是在放养之前一定要进行鳝体消毒。治疗方法:一是每立方水用1.01.2g漂白粉全池泼洒;2)二是用0.05g/m2明矾兑水泼洒,2天后用25g/m2生石灰兑水泼洒;三是每立方水用24g五倍子(先磨碎后用开水浸泡)全池遍洒;四是每100kg黄鳝每天用12克呋喃唑酮拌饵投喂,连喂36天;五是每100kg黄鳝用磺胺噻唑5克拌饵投喂,第二天减半,连喂46天。4.3.2.2打印病症状和流行 病原是点状产气单胞菌。主要发生在鳝体后部,腹部两侧更为严重,少数发生在体前部,这与体躯后部容易受伤有关。患病部位先出现圆形或椭圆形

55、坏死和糜烂,露出白色真皮,皮肤充血发炎的红斑形成显明的轮廓,好似在鳝体体表加盖了红色印章似的,故称打印病。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的直径逐渐扩大,糜烂加深,严重时甚至露出骨骼或内脏,病鳝游动缓慢,头常伸出水面,久不入穴,最后瘦弱而死亡。发病率可达80%以上。病程较长,不会引起大批死亡,但影响鳝体生长及商品价值,也影响亲鳝的催产和产卵。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以56月份最为常见。全国各地都有流行。防治方法 预防措施同赤皮病。同时鳝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保持水质清新,在流行季节,可用25万单位/m3红霉素全池泼洒。治疗方法:一是每立方水用1.01.2g漂白粉全池泼洒;二是用0.05g/m2明矾兑水泼洒,2天后用

56、25 g/m2生石灰兑水泼洒;三是用全池遍洒五倍子(先磨碎后用开水浸泡),每立方水使用24g;四是用每100kg黄鳝用1g磺胺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57d;病情严重时,肌内注射硫酸链霉素,每100kg黄鳝注射20mg。4.3.2.3细菌性烂尾病病因和症状 病原为产气单胞菌。鳝体受伤后病菌经皮肤接触而感染。感染后尾柄充血发炎、糜烂,严重时尾部烂掉,肌肉出血、溃烂,骨骼外露,病鳝反应迟钝,头常露出水面,最后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防治方法 预防措施同赤皮病。同时要控制放养密度,改善水质和环境卫生条件。治疗方法:一是每立方水用0.250.5克呋喃唑酮全池遍洒,36天1个疗程;二是金霉素药液(浓度为每毫

57、升0.25单位)药浴病鳝;三是土霉素拌饲投喂。4.3.2.4细菌性肠炎症状和流行 病原为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病鳝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鳝体发黑,头部尤甚,故又称乌头瘟,腹部出现红斑,食欲减退,以致完全不吃食。发病早期,剖开肠管可见肠管局部充血发炎,肠内没有食物,或者只在后段有食物,肠内粘液较多。发病后期可见全部肠道呈红色,肠壁的弹性差,肠内没有食物,只有淡黄色粘液,肛门红肿。患病严重时腹部膨大,如将病鳝的头拎起,即有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很快就会死亡,死亡率甚高。全国都有流行,是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防治方法 预防措施是保持良好环境,科学饲养管理,提高鳝体的抵抗力就可避免此病发生。发病季节每1015

58、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鳝池1次。治疗方法:一是每100kg黄鳝每天用13g呋喃唑酮拌饲,分2次投喂,连服35d;二是每100kg黄鳝每天用大蒜30g拌饲,分2次投喂;三是每100kg黄鳝用10g呋喃噻唑,分2次投喂。4.3.2.5出血病病因和症状1990年,江苏省宝应县首次发现黄鳝出血病。该病是由产气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病。剖检可见病鳝皮肤及内部各器官出血,肝的损坏尤为厉害,血管壁变薄甚至破裂,从病理学来分析,这是由“气单胞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防治方法 改善水质和环境卫生条件。一是每立方水用0.20.25克呋喃唑酮全池泼洒;二是用金霉素药液(每毫升0.25单位)浸洗病鳝;三是每立方水用4 克氟哌

59、酸全池泼洒或每立方水10 克浸洗或每100k g鱼内服第一天5g,第二天减半,连续5d。4.3.2.6红斑病病因和症状 也称梅花斑病。在病鳝的体表,尤其是背部出现黄豆至蚕豆一般大小的红色斑块,此病在长江流域一带7月中旬多发。防治方法 可在鳝池中养几只了蟾蜍(癞蛤蟆)。发现此病时,取蟾蜍数只,将其头皮剥去,用绳系好,在池内来回反复拖几次,12d后病鳝即可痊愈。因为蟾蜍分泌的蟾酥,对此病有特殊的防治功能。鳝池应该经常换水,改善水质条件。发病时每立方水用4 克氟哌酸全池泼洒或每立方水10 克浸洗或每100k g鱼内服第一天5g,第二天减半,连续5d。4.3.2.7水霉病症状和流行 由真菌引起的疾病。

60、为继发性感染,伤口被水霉感染而致。初期病灶并不明显,数天后病灶部位长出棉絮状菌丝,在体表迅速繁殖扩散,形成肉眼可见的白毛。患处肌肉腐烂,此时病鳝长离穴独自缓慢游动,并逐渐消瘦、死亡。春秋季水温在1318时流行此病,不分地区均能感染,危害极大。防治方法 一是在捕捉、运输、放养操作时要避免损伤鳝体和严格消毒。二是每立方水用0.1克亚甲基蓝全池泼洒;三是每立方水用10克孔雀石绿溶液浸泡病鳝1015分钟,或每立方水0.2克全池泼洒;四是0.04%的食盐和0.04%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4.3.3寄生虫病4.3.3.1毛细线虫病病因和症状 毛细线虫寄生在黄鳝肠道后半部所引起,寄生率非常高,野生黄鳝寄生

61、率高达100%。毛细线虫属于蠕虫类毛细科,虫体细长如纤维,前端尖细,后端稍粗大,体表光滑,虫体210mm,雌体大于雄体。毛细线虫以其头部钻入寄主肠壁粘膜层,引起肠壁充血发炎,病鳝离穴分散池边,极度消瘦,继而死亡。防治方法 一是彻底清塘,消灭中间寄主和虫卵。二是每100kg黄鳝每天用0.20.3g晶体敌百虫拌以新鲜的饲料,连喂3d(严格控制敌百虫用量,剂量过小,效果差;剂量大,会引起死鱼)。三是用左旋咪唑或甲基咪唑拌饵投喂。4.3.3.2棘头虫病病因和症状 棘头虫寄生在黄鳝前端肠内而致病,野生黄鳝寄生率非常高。棘头虫属蠕虫类,虫体呈圆桶形或纺锤形,前部膨大,吻小,体有皱褶,呈乳白色,雌雄异体。棘

62、头虫以其吻端钻进寄主的肠粘膜,致肠壁发炎,青者鳝体发黑,肠道充血,呈慢性炎症,重者可造成肠穿孔或肠管被堵塞,鳝体消瘦,有时可引起贫血,甚至死亡。防治方法 同毛细线虫(可加入适量抗生素药,有利于肠道因寄生虫损伤伤口的愈合)。4.3.3.3体表寄生蛭(蚂蝗)病因和症状 蚂蝗吸附在黄鳝体表,消耗黄鳝血液营养,病灶处表皮组织受伤,易引起细菌感染,还会带入多种寄生虫(蛭类是多种寄生虫的中间寄主),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病鳝食欲减退,影响生长。特别是投喂蚌肉饲养,发病率较高。防治方法 一是生石灰清池可以杀死蚂蝗。二是每立方水用0.5克孔雀石绿全池泼洒,保持24h可杀死蚂蝗。5黄鳝的暂养和运输不论是野生的黄鳝,还是人工饲养的黄鳝,在市场销售之前,都会有一个暂养和运输的过程。如果暂养、运输措施不当,会造成大批黄鳝死亡。5.1黄鳝的暂养刚起捕的黄鳝,体表和口腔内都附有泥沙和污物,须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暂养。5.1.1短期暂养短期暂养可用水缸、木桶、土坑等容器。气温在2332时,水和鱼重量比大于2:1,每隔68h换水一次,48h后成活率可达96%;或在开始时和24小时后投放青霉素30万国际单位,48h后的成活率达93%。不论用哪种办法,每隔34h都需用手或捞海伸入容器底部,朝上搅动一番,使体弱的黄鳝不致长时间被压在底部引起死亡,或在容器中投放一些泥鳅,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5.1.2水泥池暂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