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年考研思修真题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4597135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0914年考研思修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0914年考研思修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0914年考研思修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0914年考研思修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14年考研思修真题(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09年考研思修真题二、多项选择题20.华罗庚生前曾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 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 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 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 一天更美好。 ”这段话对我们如何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教益是(AB)A.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B.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C.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的实现的归宿D.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30.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其主要内容有(ABC)A.农村村民委员会B.城市居民委员会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D.妇女联合会31.200

2、8年中发生了汶川大地震,中国政府做了各种努力,84017人被抢救出来,140万被解救,430万被救治,1万伤员转到20个城市地区,被375所医院及时救治,这个事实表现了什么(ABCD)A.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珍爱生命,保护人民的性质B.中华民族关爱生命,崇尚理性的民族品格C.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显著成2010考研思修真题、单选题11.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下列名言与这段话含义一致的是( B )A。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B。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C。不学礼,无以立D。是非之心,智也12.中华民

3、族精神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夸父 追日、大禹治水、 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等动人的传说, 其中体现的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C )A。勤劳勇敢B。团结统一C。自强不息D。爱好和平13.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规定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B )A。爱国守法B。诚实守信C。勤奋自强D。团结友善14.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依法治国的根要是( A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C。立法公开、执法公开、司法公开D。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二、多选题3

4、0.1955年,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当 有人问他为什么回国时, 他说:“我为什么要走回归祖国这条道路? 我认为道理很简单。 鸦片战争近百年来, 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革命先烈为兴邦,为了炎黄子孙的强国梦,献出了宝贵 的生命,血沃中华热土。我个人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只能追随先 烈的足迹。在千万般艰险中,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再看看共和 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们, 在百废待兴的贫瘠土地上, 盯住国内的贫 穷,国外的封锁,经过多少个风风雨雨的春秋,让一个社会主义新 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想到这些, 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丢弃呢?” 钱学森发自肺腑的言语, 对我们在新时期弘扬爱国对我

5、们在新时期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启示是( ABCD )A。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B。个人的理想要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相结合C。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D。爱国主义是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的高度统一31.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 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 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 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这一基本权利具体包括( BD )A。人身自由权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宗教信仰自由D。政治自由三、材料题37.材料 交通环境是由人、车、路构成的公共生活之一,目前,我国机 动车拥有量已超过1.78亿辆,拥有驾照的公民已超过1.3亿人。 由此

6、带来一系列的交通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公众强烈反响。下列是有关交通问题的一些调查数据: 人民日报关于不文明开车行为及其原因的调查个人反感的不文明开车行为不文明开车的原因斑马线不减速让行2156票乱停车挡道1687票司机素质普遍有待提高2269票夜间会车不关远光灯2045票胡乱鸣笛1412票跟风,随大流1469票加塞儿”,并线不打灯1928票司机出口成“脏”1076票行人不文明导致司机不文明757票雨天不减速水溅路人1902票抢黄灯944票因车多路堵无法文明驾驶464票 某市交管局一年中查处交通违章的数据统计 全年查处交通违章总数207万起比例:100%其中:机动车违章112.2万起54.2%非机动

7、车违章80.5万起38.9%行人违章14.3万起6.9%有专家指出, 道路交通上普遍存在的交通不文明现象看似个人 的私事,但却折射出某些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社会公德和法律意识 的缺失。要构建文明出行风尚,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回答问题:(1)为什么文明出行“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2)我们应如何从自身做起,构建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参考答案:(1)这是因为: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 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经济 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 但 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 撑;而

8、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良好 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文明出行 即体现了社会主义公共道德的呼唤, 也体现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的法律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 内容的社会公德。 其中, 文明礼貌在交通出行方面的一个要求就是 要文明出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 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 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文明出行也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一项基本要求(2)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

9、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在实 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 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 者。第一,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 责任意识。 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 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 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 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 既可以参加 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 传播文明新风, 也可以结 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 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 种社会公益活动, 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 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 可以从实践 中体会

10、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 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 规范的言行, 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 并带动 他人,影响社会。第二,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 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 这些 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忽视, 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 因此, 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 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 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2011年考研思修真题11.社会主义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和尊严是建设单选题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法律权威是旧国家和社会管

11、理过程 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B)A.法的强制性B.法的不可违抗性C.法的合理性D.法的规范性12.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 禁止性规范和义 务性规范三种形式来实现的。其中义务性规范是告诉人们?(C)A.不得或者不准做什么B.可以或者有权做什么C.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D.能够或者不能做什么13.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 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其中最突出的也是重要的社会功能是 (C)A.辩护功能B.沟通功能C.调节功能D.激励功能14.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 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理想源 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在现实中有多种类型。从层次上划分,理想

12、有(D)A.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C.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D.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二、多选题30.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特有的在刑法的立法、 解释和适 用过程中所必须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 根本性的准则。 我国刑法 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有(ACD)A.罪刑法定原则B.疑罪从无原则C.罪刑相当原则D.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31.有位法学家曾经说过: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等于形同 虚设。”这句话表明,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 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由此可见(AB)A.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B.法律权威不可能完全建立在外在强制力的基础之上C.法律信仰

13、与宗教信仰没有本质的区别D.法律信仰是法律制定和执行的根本依据三、材料题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郭明义,鞍山钢铁集团矿山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 几十年来,他照着雷锋那样去做, “把雷锋的道路作为自己的人生 选择,把雷锋的境界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连续15年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相当于多奉献了5年的工作量;连续20年先后55次无 偿献血、捐献血小板,累计近6万毫升;连续16年为希望工程、工 友、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资助180多名特困生。可是,他一家 至今还是住在一间不过40平米的旧楼房里。有人曾不解地问郭明义,你这么做究竟值不值得?“如果发出一点光,放出一点热,能够换来孩子幸福的笑脸

14、,换来他人生命之 花的绽放,换来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谐, 这样的人生,我无怨无悔!” “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30年来,郭明义就像一支火把燃烧着自己,也燃旺着志愿者 和社会上更多人的爱心。 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 得到1700多人的响应;他7次发起献血的建议,600多人无偿献出15万 毫升热血;他发起成立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汇聚了200多名志愿者;他发起成立“郭明义爱心联队” ,从12人已经发展到2800多人,捐款40余万元、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郭明义的精神是一块磁石,在鞍钢、在辽宁、在全国吸引汇集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爱心行动,为他人奉献、

15、为社会分忧、为国家尽 责,凝聚成巨大的道德力量,推进着当代中国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郭明义的先进事迹体现了“简单中的伟大” 。摘编自人民日报(1)如何理解“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6分)(2)为什么说郭明义的先进事迹是“简单中的伟大”?(4分)【参考答案】(1)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 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来说所具有 的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 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所具有的价值, 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 总是生活在社会当中, 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 一个人的 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 在

16、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 取决于他 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 即他的社会价值。 郭明义的事迹, 告诉我们要实现自我价值,必须创造社会价值。 郭明义的这句话 不仅体现出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重要意义, 也体现出社会公德中 助人为乐的精神风貌, 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郭明义把帮助 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并将帮助别人看做是自己的快乐,所以, “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 ”(2)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的价值,标 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真诚奉献, 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郭明义在平凡的工作岗 位上,不断为社会做贡献,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7、,促进了历史 的进步。一个人不论能力大小,职位高低,都是在不断地自我完善 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中, 去不断创造社会价值, 通过物质贡献与 精神贡献来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郭明 义的这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去为别人、 为社会做贡献的崇高 精神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郭明义的行动 恰好体现出了“简单中的伟大” 。2012年考研思修真题一、单选题11、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人云:“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下列名 言中与这段话在含义上近似的是A.仁远乎

18、哉?我欲仁,斯仁至矣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C.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D.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不积跬步,无 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出自荀子的劝学 ,意在 奉劝世人积少成多,聚沙为塔。道德的养成也是如此,要注重在实 践中积累和贯彻, 从一点一滴中不断养成, 体现了积善成德的方法。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 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 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 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每一法律部门均由一系列调整相 同类型社会关系的众多法

19、律、法规所构成, 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立法 律部门的是A.知识产权法B.商法C.公司法D.民法商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法律体系中法律部门的分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 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 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 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现在,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宪法 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 与非诉讼程序法等7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 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 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基本 做到有法可依,有力地保障

20、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 展。本题中,选项ABC匀被民法商法这一法律部门所涵盖,因此,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D。13、人生目的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 生追求,它所认识和回答的根本问题是A.人为什么活着B.人如何对待生活C.怎样对待人生境遇D.怎样选择人生道路【答案】A【解析】本题人生观中的人生目的。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 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目的,回 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 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 人生价值, 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 其中人生目的 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就会

21、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1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C为人民服务D社会主义荣辱【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道德建设的 核心, 即道德建设的灵魂, 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 道德建 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所以,本题的 正确答案是选项C。二、多项选择题30.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 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 魂。其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和A.公平正义B.自由平等C.服务大

22、局D.党的领导【答案】ACD【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 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 精髓和灵魂。其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和公平正义、服 务大局以及党的领导。3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反映了 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 民族和文化的归 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在我国,爱国主义A.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B.既继承了优良传统,又具有时代特征C.体现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D.体现了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答案】ABCD【解析】爱国主义体现了:道德要求、继承了优良

23、传统、体现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体现了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 本题答案全选 三、材料分析题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这是孙东林和哥 哥孙水林的共同准则。1989年,孙东林与哥哥孙水林一同组建起 建筑队伍,开始在北京、河南等地承接建筑工程和装饰工程。此后 的20年中,无论遇到什么状况,孙东林从未拖欠过工人的工资。 有时工程款不能及时拿到,他四处借钱,也要坚持将工资发放。他 说,“诚信,是为人之道,也是立足之本。”2010年2月9日,在天津承包建筑工程的孙水林,为抢 在春节前赶回武汉给先期返乡的农民工发放工资,不顾路途遥远、 天气恶劣,连夜赶路千里送薪。不料,

24、2月10日凌晨遭遇车祸, 一家五口不幸遇难。得知噩耗,孙东林悲痛不已。为了替哥哥完成 遗愿,他带上哥哥车上的26万元钱,连续驱车15小时,返乡代兄 为农民工发放工资。 两天未合眼的孙东林流着泪眼赶回家中, 和老 人商议决定,先替哥哥完成遗愿,年前发完工钱再办丧事。他自己 垫上6万以后,还差1万多元。这个时候,他们的老母亲拿着1万 块现金交到儿子手上。这可是老人家的养老钱呀!随后,孙家立即让工友互相通知上门领钱。 发工资的时候, 孙东林和工友们找不到账单, 都是凭着一本“良心账”, 工友们说 多少,孙东林就给多少。腊月二十九晚上,33.6万元工钱全部发 完,竟与哥哥遇难前哥俩说过的数额相差无几。

25、69名拿着工钱的 工友对孙东林说:“明年我们跟你接着干”。(1) 基于“信义兄弟”这个事例, 怎样理解诚信及其道 德力量? (6分)(2)在法律关系中,为什么也要坚守诚信?(4分)【参考答案】(1)诚信即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 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过程中,更需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第一,诚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 则。第二,诚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和做人的一项基本 道德准则。第三,诚信即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事应当遵守的基 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生态要求。(2) 因为诚信是一个社会

26、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 然要求,就个人而言, 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 就单位和企业而言, 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 就社会而言, 诚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 有国家而言, 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 健康发展的前提, 是每个企业单 位和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必要 条件。2013考研思修真题、单选题11.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 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 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下列选项中,即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 原则的是(B)A.爱岗敬业B.诚实守信C.助人为乐D.勤俭持家12.我们要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人民精

27、神风貌的集中体 现, 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时代精神内涵十分丰富,其 核心是(C)A.国际主义B.集体主义C.改革创新D.开拓进取13.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 还必 然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 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 到满足没,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B)A.社会影响B.社会价值C.社会地位D.社会理想14.“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采用调解的方法解决纠纷,有利于社会和谐。调解可以在诉讼程序外进行,也可以在诉 讼程序内进行,诉讼中调解是指(C)A.人民调解B.行政调解C.司法调解D.仲裁调解二、多选题31.一位社会学家发现大楼的一块玻璃

28、坏了,起初他没太当回 事,没过多久,他发现许多处窗户都破损了,经过调研后,他得出 结论:一样东西如果有点破损, 人们就会有意无意地加快它的破损 速度,一样东西如果完好无损,或是及时维护,人们就会精心的护 理。这就是著名的“破窗定律”。 下列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与“破 窗定律”内涵相近的是:(BCD)A.非知之难 行之惟难 非行之难终之斯难 (并不是说懂得某个道理就是难得的,而真正难得的是在实践中运用这个道理;也并不是说会 运用某种理论就是最难得的,最难得的是能有恒心在能这条路上走到尽头。)B.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C.小善虽无大益,而不可不为。细恶虽无近祸,而不可不去D.见贤思齐焉

29、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材料分析题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某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乞丐拾荒者、和衣衫破旧的民 工小心翼翼进来了,无人阻挡,于是他们便堂而皇之的在馆内读书 看报,有读者对此表示不满,向馆长抱怨说: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 馆长 回答说: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此事被发在微博上,顿时触动了社会的神经,引发人们对人文 精神的关注和思考, 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一场 公共图书馆办馆理念的大讨论由此引发。公共图书馆一向更愿意向体面地文化人敞开, 常在门口赫然告 示:衣冠不整谢绝入内!把读者分为三六九等,拒绝

30、部分人入内, 其公益性大打折扣,而该馆长希望图书馆成为每一个读书人的天 堂,无乱任何人,只要进了图书馆,在知识面前都享有同等权利, 不得有高低贵贱之分。 为此, 该馆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推出免证阅读 制度,任何人进馆借读书籍都不需要证件和费用,以体现人道、人 文的公共图书馆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务。对于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可能带来的问题, 该馆有关负责人感 触颇深:自图书馆实行零门槛后,我们不仅没有感到压力增加,反 而感觉开放的时间越长, 不尊重这种权力的读者越少, 我们和读者 都被这种和谐的环境所改变,至于尽管要先洗手, 馆内并没有硬性 规定,耳濡目染的时间长了,谁也会自觉地洗手,然后在阅读。 “如果没

31、有天堂,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文学大师曾相 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的一句名言, 该图书馆向乞丐 和拾荒者免费开放, 不啻一轮明亮的太阳让乞丐和拾荒者在得到温 暖的同时,也净化我们的心灵。摘编自中国青年 (2011年第5期)、光明日报 (2012年5月10日)(1)从法律角度如何理解“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 权选择离开”?(5分)(2)图书馆想乞丐和拾荒者年费开放对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有何 启示?(5分)【答案要点】(1)自由平等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重 要观念,自由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 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法律权利意味

32、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 不作一定行为, 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 法律通过规 定权利,使人们获得某种合法的利益或自由。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 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与基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 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体现了自由平等观念,图书馆馆 长的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 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因为 每个读者都是平等的, 每个读者都平等地享有权利, 不受任何差别 对待, 有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 读者进入和离开图书馆都 是其神圣的不可侵犯的权

33、利。(2)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促 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平等原则, 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第 二,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第三,宽容原 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第四,互助原则, 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给我们的启示是: 要平等的对 待每一个人, 对人要诚信、宽容、互助,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2014考研思修真题一、单选题13.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 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它们是相辅相成、

34、不可分割的 有机整体,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其中,公平正义是A.A. 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B.B. 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C.C.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D.D. 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14.14. 近年来,从“彭宇案”掀起的轩然大波,到“扶老被诬伤老,好人败 诉赔钱”等事件的一再发生,使历来推崇“助人为乐”的国人遭遇考验。 年 8 8 月 1 1 日,深圳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的正式实施,填补了国内公民 救助行为立法的空白。为此,有媒体撰文 “好人法”释放道德正能量 为该规定无疑会释放出挺好人、做好人的正能量,对社会风气的净化不无益 处。法律之所以能释放道德正能量,是因为

35、(D)(D)A.A. 法律是道德的归宿B.B. 法律是道德的基础C.C. 活动是道德的前提D.D. 法律是道德的支撑二、多选题30.30. 柏拉图说:“法律有一部分是为有美德的人制定的,如果他们愿意和平 善良地生活,那么法律可以教会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所要遵循的准则;法 律也有一部分是为那些不接受教诲的人制定的, 这些人顽固不化, 没有任何 办法能使他们摆脱罪恶。”这段话所凸显的法律的规范作用是( ADAD)A.A. 教育作用B.B. 保障作用C.C. 预测作用D.D. 强制作用31.31. 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内涵数极为丰富。下列诗句中反映爱国主 义优良传统的有( ABCDABCD)A

36、 A。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持棺B B。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C 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D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三、材料分析题37.37.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鹦哥岭是海南省陆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区内分布着完整的垂直带 谱。在我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上独占鳌头。这里山高路远,条件艰苦, 一直难以招聘到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一、鹦哥岭来了大学生自 20072007 年起,先后有 2727 名大学毕业生 (2 2 名博士、 4 4 名硕士、 2121 名本科 生)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陆续从全国各地来到鹦哥岭保护区工作,山脚下 一排破旧平房中的两间就是他

37、们的家。 “孩子们,这里的黎苗兄弟说是以种田 为生,实际上就是种些橡胶,靠山吃山你们来任务重啊!在关爱森林的 同时,还要想法帮这里的百姓致富! ”老站长的一席话,像重锤一样敲击着大 家。“我们不会让鹦哥岭失望着的! ”大家不约而同地(A)(A)20132013,认喊出声。二、鹦哥岭有了“档案馆”到底鹦哥岭有多少种动植物?这是摆在大学生们面前最直接的课题、也 是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要完成的首要工作。大学生们背着睡袋。锅碗瓢盆和监 测仪上山了,他们聚精会神地做着记录, 天黑了, 架起锅巴煮成米饭, 和着 辣酱吃了实在太困了支起帐蓬钻进去睡一觉经过4 4 年多的艰辛努力,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终于有了自己的“

38、档案馆” ;记录到城管来植物 21972197 种、脊 椎动物 431431 种、鹦哥岭树蛙等 1414 种科学新种以及 2626 个中国新记录种等。三、 鹦哥岭有了护林员鹦哥岭周边有 103103 个自然村,近 2 2 万村民。看到村民大片砍代雨林种山 芝、香蕉、作为环境保护者,大学生们痛心疾首。但习惯靠山吃山的当地百 姓说。“让我们放下砍刀、放下猎枪绝对不行! ”大学生们克服阻力,用真诚 和智慧动员招募了 270270 名护林员,并与他们一起,用一个多月时间,走遍了 209209 公里长的界线,埋下了近 400400 根桩和 5050 多块界碑,为鹦哥岭保护区筑起 了一道看得见的保护网。四

39、、 鹦哥岭有了农业示范田鹦哥岭是海南的贫困山区,为帮助当地黎苗族百姓脱贫致富,大学生们 特地去外地取经,在鹦哥岭通过试点而大面积推广“稻鸭共育”的方法,带 动当地人致富,农户们在稻田里骄傲地插上了“农业示范田”的牌子。接着 大学生们又推广林下经济,在橡胶树下种菜、种瓜、养鸡;并帮助当地人建 起了环保厕所,发行了猪圈,改善了居住的环境 % %当地百姓手里有了钱,靠上 山砍树卖钱的人越来越少了。看到这一切,大学生们说, “我们感到由衷的幸 福和快乐,也深切地感受到,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5 5 年过去了, 2727 名大学生一直坚守在鹦哥岭,他们甘于寂寞,乐于奉献 仪式发现新物种,

40、是敬业的科研工作者;引来环保理念,是先进理念的传播 者;心系百姓喜忧,是黎苗族兄弟的贴心人!一份职业,背负三份责任。三个角色的完美融合,让我们看到了甘于寂寞的坚守力量和不甘于寂寞的奋斗精神,也让我们懂得了自已手中的笔、脚下的路、心中的秤要靠什么来指引, 他们选择了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每到毕业季,总有一些大学生毕业生发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的感慨。究竟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鹦哥岭的大学生们用他们的实际 行动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摘编自光明日报 (2012(2012 年 4 4 月 9 9 日、 20132013 年 6 6 月 7 7 日) )(1)(1) 为什么说鹦哥岭的大学生选择

41、的是“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 (6(6 分) )(2)(2) 怎样看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种说法?【参考答案】1.1. 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 即是要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结合起来。 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 益,归根到底是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 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实践中。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 不是要排斥和抹煞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当社 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矛盾时,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做出最大的自我牺牲,是个人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2.2.“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这就是要求当代年轻人要有勇气有信心,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 想基础。第二,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追求理想需要有执着的 信念。没有对理想的执著,要想实现宏伟的理想是不可能的。第三,勇于实 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 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艰苦奋斗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奋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 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