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学通论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4545947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PPT 页数:204 大小:6.8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植物保护学通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04页
植物保护学通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04页
植物保护学通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04页
资源描述:

《植物保护学通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保护学通论(20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3/19/202213/19/20222绪绪 论论 农作物在生长发育及其贮运过程中,都会遭受多种病、虫、草、鼠的为害,使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界农作物因病虫危害而造成的损失,大约粮食作物为20、棉花30、果树40、一般杂草造成减产1015。四川省位于长江流域地带,气候温暖,是全国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而病虫种类和发生情况复杂,因此,病、虫、草、鼠危害是农业增产的一大障碍,没有植物保护,作物丰产就没有保证。所以加强病、虫、草、鼠的防治工作对促进农业稳产高产,使植物事业适应并服务好于可持续农业,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3/19/20223 一、我国植物保护工作

2、发展简况一、我国植物保护工作发展简况 建国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植保行政、科研和教学的组织机构。农业部建立了病虫防治司,下面各级农业部门相应成立了植保站。各级还设有植保研究部门。教育方面,除正规各级学校外、各地还举办了许多培训班,培养了大量的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植保技术推广等方面技术和管理人才。 3/19/20224 建国以来,各地逐步开展了农作物病虫害种类和天敌资源调查,基本上摸清了不同地区农业病虫害及天敌区系;研究了主要病虫害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发生发展规律,拟定了重要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办法,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防治策略、制定和实施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在化学防治上, 目前全

3、国生产的农药品种已有100余种;自1973年起,我国自制的各种型号的超低容量喷雾器已用于各种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在合理用药方面做为重点,进行了大量研究。3/19/20225 在农业防治方面,从农业生产全局出发、合理规划农田和安排作物布局;改革耕作制度,实行合理轮作和间套作;培育和推广抗病虫和丰产品种;合理施肥和灌溉,以及加强田间管理等,综合应用一系列农业技术措施,有目的创造有利于作物、天敌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避免或减少病虫的发生和为害。 在生物防治上取得了很大进展。合理用药是保护和利用天敌的一项关键措施,近年重视化学防治与保护利用天敌相结合,并取得了防治作物病虫害良好的效果。 在

4、广大科技人员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过去发生严重的不少病虫已基本得到了控制,如小麦锈病、黑穗病、吸浆虫、线虫病、飞蝗等。在果树方面,过去省内发生严重的柑桔溃疡病已基本达到了控制,柑桔瘤壁虱已基本消灭和控制发展等。 3/19/202263/19/202273/19/20228 目前,我国关于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由单一对象,开始定向以作物为主体的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更加重视防治病虫害必须顾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植物保护科学技术也发展很快,如超低容量喷雾、飞机施药、激光治虫、辐射不育治虫、电子计算机在病虫测报上应用、遥感估测等,已在植物保护科学领域中应用。虽然我国的植保工作

5、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耕作制度的变动、品种的更换、不合理使用农药、施肥水平提高、不良的耕作栽培技术和人类的活动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业生态系的稳定,从而也就影响到病虫的消长和危害程度,过去次要病虫上升为主要病虫,偶发性病虫上升为常发性病虫,过去没有发生的病虫,通过人为活动及运输而传入并扩散传播,这就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与病虫害作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实践中只有不断加深对有害生物发生规律的认识,才能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将病虫草鼠发生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为农业和高产、优质和高效服务。 3/19/202293/19/202210 二、植物保护的性质、内容和学习

6、方法二、植物保护的性质、内容和学习方法 植物保护是以病菌、昆虫、作物、植物生理、遗传育种、气象、土壤、化学等有关学科为基础、研究作物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的发生为害规律,并采用积极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的课程,是种植类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同学们在较好地掌握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防治原理和各类作物病虫草鼠害的发生规律基础上、理解环境因素与有害生物发生为害关系、掌握和实施重要病虫草鼠害的主要防治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为害,促进优质高产。 3/19/202211 植物保护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极强实践植物保护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极强实践性的课程。在学习方法上应注意:性的课程。在学习方

7、法上应注意: 、掌握好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单元时,除对一些基本内容要彻底弄清,并理解深透外,还应注意它与防治的关系。例如掌握昆虫口器的类型对运用杀虫剂和生物农药的关系等。也就是说要注意基础知识和应用之间的关系。 3/19/202212 、要善于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掌握学习的内容。如第六单元以后涉及病、虫、草、鼠种类达数百余种,学习时一一记住是不可能的,也无必要,衡量是否能掌握和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重要的还是在于能否将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各类作物上的害虫,在其生物学特性上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同一类类别的几种害虫也是存

8、在着同异之点,害虫防治措施常是以害虫生物学特性作为依据的。因此在学习时,可以通过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害虫,进行比较分析,学会如何掌握害虫发生为害规律的特点,从中找出薄弱的环节,作为制定防治措施的依据。比较分析的方法,有助于加深理解和帮助记忆。 、植物保护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病、虫、草、鼠害发生为害规律及采取的防治措施,又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必须因地、因时制宜。因此,不仅要学好本书的内容,还必须通过课堂实验、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巩固和加深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对此应当认真对待。 3/19/2022133/19/202214单元一单元一 昆虫基础知识昆虫基础知识 3/19/2022

9、15昆虫的外部形态(一)昆虫的外部形态(一)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头部构造昆虫头部构造 3/19/202216 为害作物的有害动物绝大部分是昆虫,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 昆虫中有不少种类为害植物,常给农、林、牧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害,成为对作物有害的昆虫称作害虫。如蝗虫、粘虫、蚜虫等。某些害虫,不仅食害农作物,同时能传播作物病害,使作物病害加速蔓延和扩展。但也有不少种类对人类有益,称为益虫。如家蚕、蜜蜂、白蜡虫等资源昆虫,已为人们广泛利用而造福人类。另有些种

10、类以害虫为食料或寄生于害虫,对控制害虫的发生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害虫的天敌,在害虫防治上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3/19/202217 一、昆虫的外部形态一、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种类多,分布广,生活场所和方式千差万别,因此其外部形态也就千姿百态。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体态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昆虫成虫的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体段。头部具有口器和一对触角,并有复眼两个,通常还有单眼个。胸部具有对足,一般还有两对翅。腹部末端着生外生殖器,有的还有一对尾须。 3/19/2022183/19/202219(一)昆虫的头部及附器(一)昆虫的头部及附器 头部是昆虫体躯最前面的一个体段。 头壳坚硬,多

11、呈半球形,上面生有感觉器官触角、眼和取食器官口器。因此,头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头壳表面有许多的沟和缝等,把头壳划分成若干区,即前面的额、两侧的颊、上面的头顶、下面的唇基和后面的后头等,后头有膜质的头颈与胸部相连接。 3/19/202220 昆虫头部的构造,有的发生特殊变化,如象鼻虫的头部是由额和唇基部分向前伸长作象鼻状,称为管状头。咀嚼式口器着生在管状头的末端,触角着生在管状头的中部。 3/19/202221 、触角、触角 触角的构造及类型 昆虫中除少数种类外,都具有对触角,着生于额的两侧。触角的基本构造是:柄节、梗节和鞭节三个部分。柄节是连在头部的第一节,通常粗而短,以膜质连接在触角

12、窝的边缘上。第二节是梗节,一般比较细小。梗节以后各节通称鞭节,常分若干小节或亚节。鞭节的形状和分节的多少,随昆虫种类变化而异,因此,触角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常见的类型有刚毛状、线状或丝状、念珠状、锯齿状、栉齿状、双栉齿或羽毛状、具芒状、环毛状、棍棒状或球杆状、锤状、鳃叶状(图1-3)。 同种昆虫的触角,还常因性别而异。例如小地老虎雌蛾的触角丝状,雄蛾却是羽毛状。很多蚊类、蛾类和甲虫雄虫的触角总比雌性发达。所以,触角还是鉴别昆虫性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3/19/2022223/19/202223 、眼、眼 眼是昆虫视觉器官,昆虫的眼有复眼和单眼两种。 复眼 全变态昆虫成虫期和不全变态昆虫成、幼虫

13、期都具有复眼。复眼由许多六角形小眼组成。一般小眼数越多,它的视力也越强。复眼是昆虫主要视觉器官,对于昆虫取食、觅偶、群集、避敌等起着重要作用。复眼对光的反应比较敏感。如对光的强度、波长、颜色等都有较强的分辨能力。 单眼 有些昆虫的成虫,在1对复眼之间还生有1-3个单眼。 单眼没有调节光度的能力,只能辨别光线强弱。近来有人认为单眼是一种激动性器官,可使飞行、降落、趋利避害等活动迅速实现。也有些昆虫没有单眼的。 3/19/2022243/19/2022253/19/202226 、口器、口器 昆虫由于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口器在构造上有种种不同的类型。 取食固体食物的为咀嚼式口器;取食液体食物的为吸

14、收式口器;兼食固体和液体食物两种食物的为嚼吸式口器。吸收式口器又包括有刺吸式口器(如蚜虫)、锉吸式口器(如蓟马)、虹吸式口器(如蛾类)和舐吸式口器(如蝇类)。常见的多为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两大类: 咀嚼式口器 是昆虫口器的基本形式,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等五部分组成。 上唇 是着生在口器上方的一个薄片,为口器的上盖,其外面坚硬,里面有柔软的内唇,能辨别食物的味道。 上颚 位于上唇之下,是左右各一个的两个坚硬带齿的块状物,分为切区和磨区,用以切断和磨碎食物;并有御敌功能。 下颚 位于上颚下方,左右各一片,构造比较复杂,其主要功能是握持和推送食物。两个下颚上还分别着生一根分节的下颚须,有味

15、觉和嗅觉。 3/19/202227 下唇 在口器的底部,其构造与下颚相似,但已合并成一个愈合体,其主要功能是承托食物。两侧还分别着生一根分节的下唇须,其功能和下颚须相似。 舌 位于上、下颚之间,口器中央,呈袋状构造,具味觉作用,并帮助运送和吞咽食物。 上述五部分共同围成一个口腔,食物在这里经咀嚼后送入前肠,舌和下唇之间有唾液腺的开口,流出的唾液和食物混合,有利食物吞咽。 常见的作物害虫如蝗虫、蝼蛄、蛾蝶类幼虫都是咀嚼式口器,它们咬食植物组织,在被害植物上造成缺刻、孔洞或切断植株蛀坏组织。3/19/2022283/19/2022293/19/202230 刺吸式口器 这种口器呈针状,是由咀嚼式口

16、器演化而来的。 其构造的主要特点是:下唇延长成条喙管,喙管里面包藏着由一对上颚和一对下颚演变成的根细长的口针。上唇多退化成小形片状物,盖在喙管基部上面,下颚须和下唇须多退化或消失。 常见的作物害虫,如蚜虫、椿象等就是这种口器。它们只能吸收液体物质。取食将口针刺入寄主组织吸收汁液,常使作物被害部分出现斑点、卷叶、萎缩、畸形及果实脱落等被害状。 3/19/2022313/19/202232 口器类型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了解昆虫的口器构造,取食方式及被害状,不仅在害虫已经离去时能够判断是哪一种害虫为害,而且对防治害虫也有密切关系。由于咀嚼式口器昆虫咬食植物茎、叶、花、果等组织器官,并全部将其吞入消化道

17、内,故可将胃毒作用的化学杀虫剂或在消化道内产生毒素的微生物农药喷洒(撒)在作物表面或制成毒饵,让害虫取食,药物一同进入虫体消化道,使其中毒或致病而死亡。而具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不能大块咬食吞咽固体食物,只将细小的口针刺入植物体内,故施用胃毒性农药,难于进入其消化道,而以内吸性药剂效果最好,将这类药剂施于作物的任何部位,都能吸收运转到作物体内各部位,昆虫刺吸植物体液后就会中毒致死。虹吸式口器害虫,能吸收流体物质。只要把农药拌在糖液里,就可诱杀这类害虫。应当指出:触杀型和熏蒸型杀虫剂就不受昆虫口器类型的限制。 3/19/2022333/19/2022343/19/2022353/19/202236

18、3/19/2022373/19/202238昆虫的外部形态(二)昆虫的外部形态(二)掌握昆虫的胸、腹部构造掌握昆虫的胸、腹部构造 3/19/202239(三)(三) 昆虫的胸部及附器昆虫的胸部及附器 胸部是昆虫的第二体段,由三节组成依次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各胸节的侧下方均生对足,依次称前足、中足和后足。在中胸和后胸背面两侧,通常各生对翅,分别称前翅和后翅。足和翅是昆虫主要运动器官,所以,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昆虫胸部,由于承受足的强大动力和配合翅的飞行动作,所以体壁高度骨化,具有复杂的沟和内脊,肌肉特别发达,各节结构紧密,特别是中、后胸具翅胸节尤为紧凑。 昆虫的每一胸节,均由四块骨板组成,

19、位于背面的称背板,两侧的称侧板,腹面的称腹板。 3/19/2022403/19/202241、胸足的构造和类型 胸足是昆虫体躯上最典型的附肢,是昆虫行走的器官。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爪和中垫)组成。 昆虫跗节和中垫的表面具有许多感觉器,害虫在喷有触杀剂的植物上爬行时,药剂也容易由此进入虫体引起中毒死亡。 各种昆虫由于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不同,足的构造和功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形成各种类型的足。常见的有:步行足、跳跃足、捕捉足、开掘足、游泳足、抱握足、携粉足等。3/19/2022423/19/2022433/19/202244 了解昆虫足的构造及类型,对于识别昆虫、推断栖息场所、研究

20、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危害方式,以及害虫防治和益虫保护都有一定意义。 3/19/202245 、翅和类型 绝大多数昆虫的成虫都具有两对翅。翅是昆虫飞翔的工具。 昆虫的翅多为膜质薄片,贯穿着翅脉,一般多呈三角形。它有三条边,前面的边称前缘,后面的边称后缘,外面的边称外缘。它又有三个角,前缘基部的角称肩角,前缘和外缘之间的角称顶角,外缘和内缘之间的角称臀角。还有臀褶和基褶等把翅面分成臀前区、臀区、轭区和腋区。 3/19/2022463/19/202247 昆虫的翅一般多为膜质,但有些昆虫由于适应特殊需要和功能,而发生变异,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覆翅 翅的质地如皮革质,翅脉隐约可见,常覆盖于体背。如蝗虫的

21、前翅。 鞘翅 坚硬角质化,似刀鞘,翅脉消失,两翅相接于背中线上。如甲虫类的前翅。 半鞘翅 翅基部为革质或角质,端部则为膜质。如椿象的前翅。 平衡棒 翅退化为小型棒状体,飞行时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如蚊蝇类的后翅。 缨翅 翅细长,前后缘具有长缨毛。如蓟马的前后翅。 鳞翅 翅膜质,翅面被有鳞片。如蛾蝶类的翅。 毛翅 翅膜质,翅面布满细毛。如石蛾的翅。 膜翅 翅膜质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蜂类的翅。 昆虫翅的类型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在昆虫纲内有近半数的目是以其翅的特征命名的。如直翅目、双翅目等。 3/19/2022483/19/2022493/19/202250(四)昆虫的腹部及附器(四)昆虫的腹部

22、及附器 腹部是昆虫的第三体段,腹内包藏着各种脏器和生殖器,腹部末端具有外生殖器,所以腹部是昆虫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 昆虫的腹部,一般由9-11节组成。腹部各体节只有背板和腹板,而无侧板。背板与腹板之间以侧膜相连。 其中节没有附肢,第、节上着生外生殖器,是雌雄交配和产卵的器官。有些昆虫有第10或11节上着生尾须,是一种感觉器官。腹末还有肛门。腹节两侧各有一个气门(中胸和后胸还各有一对),用于呼吸。3/19/2022513/19/202252二、昆虫内部器官简介二、昆虫内部器官简介 昆虫的体壁包含形成体腔,体腔内充满血液,昆虫的体壁包含形成体腔,体腔内充满血液,所以昆虫的体腔又叫血腔,内部器官浸

23、浴在血液所以昆虫的体腔又叫血腔,内部器官浸浴在血液中。整个体腔由背膈和腹膈分成背血窦、腹血窦、中。整个体腔由背膈和腹膈分成背血窦、腹血窦、围脏窦三个部分。消化道纵贯中央,在上方与其围脏窦三个部分。消化道纵贯中央,在上方与其平行的是背血管,在下方与其平行的是腹神经索。平行的是背血管,在下方与其平行的是腹神经索。与消化道相连的还有专司排泄的马氏管。消化道与消化道相连的还有专司排泄的马氏管。消化道两侧,为呼吸系统的侧纵干,开口于身体的两侧,两侧,为呼吸系统的侧纵干,开口于身体的两侧,即气门。生殖器官中的卵巢或睾丸位于消化道背即气门。生殖器官中的卵巢或睾丸位于消化道背侧面,以生殖孔开口于体外。这些内部

24、器官虽各侧面,以生殖孔开口于体外。这些内部器官虽各有其特殊功能,但它们联系紧密,故成为不可分有其特殊功能,但它们联系紧密,故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割的整体。 3/19/2022533/19/2022543/19/2022553/19/202256昆虫的内部器官昆虫的内部器官( (一一) )掌握昆虫的神经系统、掌握昆虫的神经系统、生殖系统构造生殖系统构造 3/19/202257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生物有机体传导各种刺激,协调各器官系统产生反应的结构。 神经系统基本上是由神经原或神经细胞构成,一个神经原包括一个神经细胞及其神经纤维。 从神经细胞分出的主枝称轴状突,轴状突侧生一支为侧支,轴状突和侧支端

25、部都一分再分而成为树枝状的端丛 从神经细胞本身分出的端丛状纤维称为树状突。 3/19/2022583/19/202259神经元的类型 按传导方向和功能,可将神经原分为:感觉神经原运动神经原联系神经原 各种神经原互相联系,集合成球状神经节。3/19/2022603/19/202261神经系统 外界刺激与昆虫的反应,就是通过感觉神经原的传入纤维发出相应的冲动,经联系神经原传送至运动神经原而使反应器官作出反应,这是一切刺激与反应相互联系的一条基本途径,这一过程,称为反射弧。 构成反射弧的各神经原的神经末端,并不直接相连,它们是通过乙酰胆碱来传导冲动的,乙酚胆碱完成传导即被胆碱脂酶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而消

26、失,下一个冲动到来时,重新释出乙酰胆碱而继续实现冲动的传导。辛硫磷等农药能够抑制胆碱脂酶的活动,使昆虫持续保持紧张状态,导致过度疲劳而死亡 。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起自头部消化道背面的脑,通过围咽神经连索与消化道腹面的咽喉下神经节连结,再由此沿消化道腹面,连结胸部和腹部的各个神经节而组成腹神经索。3/19/202262昆虫的内部器官昆虫的内部器官( (一一) )掌握昆虫的消化系统、掌握昆虫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构造呼吸系统构造 3/19/202263消化系统的基本构造 包括消化道和涎腺。 消化道 由口到肛门,纵贯体躯中央,分前肠、中肠、后肠3部分。涎腺 是成对的腺体,以涎管开口于舌后壁背部,其分泌物

27、可以润滑口器,并合有消化酶,促使食物消化。3/19/202264消化道的构造与功能前肠前肠 是食物通过或暂存的管道 有的昆虫前肠的后部扩大形成嗉囊,可以临时贮存食物。 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在嗉囊后还有一个前胃,前胃内壁有齿,可以进一步磨碎食物。3/19/202265l中肠中肠(胃)分泌消化酶,是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的主要器官有些昆虫前肠前端向前突出形成管状或其它形状的胃盲囊,用以扩大分泌和吸收面积。胃盲囊的基部就是中肠和前肠的分界。以液汁为食的昆虫,中肠常常首尾相贴接,包藏于一种结缔组织中,形成滤室。滤室可以将水分直接渗人中肠后端或后肠去,以保证输入中肠的液汁有一定的浓度,提高中肠的效率。3/19/

28、202266l后肠后肠以马氏管()着生处与中肠为界常分为前后肠和直肠,二者之间肠道显著缢缩直肠内常有直肠垫后肠可回收水分,形成和排除粪便。 3/19/2022673/19/2022683/19/202269消化酶(涎腺分泌)的功能 淀粉酶、麦芽酶,可将淀粉分解为单糖; 脂酶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蛋白酶将蛋白分解为各种氨基酸,经过各种酶分解后的物质,才能为昆虫吸收利用。 酶的活性要求一定的酸碱度,所以昆虫中肠液常有较稳定的pH值,一般蛾蝶类幼虫中肠pH在810之间。 胃毒杀虫剂的作用与昆虫中肠pH值有密切关系,因为pH值的大小与农药的溶解度有关。 了解昆虫中肠pH值,有助于正确选用胃毒剂。

29、3/19/202270呼吸系统 大多数昆虫靠气管系统进行呼吸。在游离氧的参与下,有机物质被分解而释放能量,供昆虫生长、发育、繁殖、运动的需要。昆虫呼吸系统由气门、气门气管、侧纵干、背气管、内脏气管和微气管组成,某些昆虫气管的一定部分扩大形成膜质的气囊,用以增加贮气和促进气体的流通。 气门气管在体壁上的开口称气门,气门一般有10对(中、后胸及腹部第18节各1对),圆形或椭圆形,孔口有骨片、筛板或毛刷遮盖,有开闭机构,依需要而开关。 气体的交换,主要靠气管内和大气中不同气体的分压不同而进行。 气门通常属疏水性,同一种毒剂的油乳剂,比水剂杀虫力大。某些杀虫剂的辅助剂,如肥皂水、面糊水等,能堵塞气门,

30、使昆虫因缺氧而死亡。 3/19/2022713/19/2022723/19/202273昆虫的雄性外生殖器昆虫的雄性外生殖器 昆虫的雄性外生殖器称交尾器,位于第九腹节,主要包括将精子送入雌体的阳具和交尾时挟持雌体的抱握器。不同种类的昆虫其交尾器的构造不同,造成种间隔离,以保持自然界中昆虫种的稳定性,所以雄性外生殖器的特征是分类学中鉴定种的重要依据。 3/19/202274昆虫的雌性外生殖器 昆虫的雌性外生殖器称产卵器,位于腹部第八、九节的腹面,由腹产卵瓣、背产卵瓣和内产卵瓣、生殖孔等组成。 但各种昆虫产卵的环境场所不同,产卵器的外形变化也很大。如蝗虫的产卵器呈短锥状,螽斯的产卵器呈刀剑状,蝉的

31、产卵器呈锯齿状。这些昆虫可以把卵产在土壤中或植物体内。蛾、蝶及蝇类等昆虫无特殊构造的产卵器,仅在腹末有一个能够伸缩的伪产卵器,只能把卵产在物体表面、缝隙等部位。产卵器的形状和构造也是识别昆虫的常用特征。 3/19/2022753/19/202276(五)昆虫的体壁(五)昆虫的体壁 体壁是昆虫骨化了的皮肤,包在昆虫体躯的外围,具有与高等动物骨骼相似的作用,所以称“外骨骼”。昆虫体壁的功能是支撑身体、着生肌肉、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调节体温、防止外部水分、微生物及其它有毒物质的侵入,接受外界刺激,分泌各种化合物,调节昆虫的行为。 、体壁的构造与特性 体壁极薄,但构造复杂。由里向外,分为底膜、皮细胞

32、层及表皮层。底膜是紧贴细胞层的薄膜,是体壁与内脏的分界,皮细胞层由单层活细胞所组成,部分细胞在发育的过程中能特化成各种不同的腺体和刚毛、鳞片等。 3/19/202277 表皮层是皮细胞层向外分泌的非细胞性的物质层。还可由内向外区分为内表皮、外表皮和上表皮三层。表皮层含几丁质、骨蛋白和蜡质等,因而体壁坚韧,对外来物质的侵入有较强的抵抗力。昆虫体壁上常有各种刻点、脊纹、毛、刺、鳞片等外长物。各层都是疏水性亲脂性的。 、体壁与触杀剂防治的关系 触杀剂必须接触虫体,并穿过体壁渗入体内,才能发挥药效。但从体壁构造来看,常具重重障碍,如体表的许多毛、刺、鳞片阻碍了药剂与体壁接触,更重要的是上表皮具疏水性的

33、蜡质使药剂不易粘附,老龄昆虫体壁较厚,药剂难于入侵。但是,昆虫体表各处体壁厚薄不均,膜区和感受器区域体壁较薄,幼龄幼虫体壁较薄,药剂易于渗入,故在使用触杀剂防治害虫时最好在幼虫低龄阶段,使用粘附力、穿透力强的油乳剂为好。 3/19/202278昆虫的生物学(一)昆虫的生物学(一)掌握昆虫繁殖方式、掌握昆虫繁殖方式、变态、卵、幼虫特征变态、卵、幼虫特征 3/19/202279 三、昆虫的繁殖、发育和习性三、昆虫的繁殖、发育和习性 (一)昆虫的繁殖方式 、两性繁殖 昆虫绝大多数是雌雄异体,通过两性交配后,雌虫产出受精卵,每粒卵发育为一个新个体,这种繁殖方式又称为两性卵生,是昆虫繁殖后代最普通的方式

34、。 、孤雌生殖 是指雌虫不经交配,或卵不经受精而产生新个体,这种繁殖方式又叫单性生殖。有些昆虫完全或基本上以孤雌生殖进行繁殖,这类昆虫一般没有雄虫或雄虫极少,如介壳虫。另外,一些昆虫是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交替进行,故称异态交替,如棉蚜。 、卵胎生 卵在母体内成熟后,孵化直接产下新个体,如蚜虫的单性生殖,就是卵胎生的生殖方式。 、多胚生殖 由一个卵发育成两个或更多的胚胎,每个胚胎发育成一个新个体。如内寄生性蜂类。 除两性生殖外,孤雌生殖、卵胎生、多胚生殖等均属特异生殖。3/19/2022803/19/2022813/19/2022823/19/202283(二)昆虫的发育 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可分

35、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从卵发育成为幼体的发育期,又称卵内发育。胚后发育是从卵孵化后开始,至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期称胚后发育。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形态和内部器官的变化,出现幼期、蛹期和成虫期。3/19/202284(三)昆虫个体发育各阶段的特性 、卵期 昆虫的生命活动是从卵开始的,卵是昆虫胚胎发育的时期,也是个体发育的第一阶段。卵自母体产下后到孵化成幼体经过的时间称卵期。卵期短的只需天,多数为10天,也有更长的。 昆虫卵的构造与类型 昆虫的卵外面是一层坚硬的卵壳,起着保护作用。卵内有卵黄膜,包住里面的细胞质、卵黄和细胞核。卵壳的顶部有孔,叫做受精孔,是精子进入卵内

36、的通道。卵壳的表面具有各式刻纹。 各种昆虫卵的大小差异较大, 一般农业昆虫的卵,大小约在0.5mm之间。其大者如某些螽斯的卵,可长达40mm;小者如寄生蜂卵,仅0.02mm。昆虫卵的形状也各不相同。常见的有椭圆形、袋形、球形、鼓桶形、半球形、鱼篓形、有柄形、弹形。 3/19/2022853/19/2022863/19/202287产卵习性和产卵场所 昆虫的产卵的方式也有差别,有单粒散产的,如棉铃虫;有多粒产在一起成为卵块的,如玉米螟。有的昆虫卵产下后,卵块上覆盖着一层茸毛,如三化螟。蝗虫的卵块则包在分泌物所造成的泡沫塑料状卵袋内,对卵起保护作用。产卵场所也因虫而异,多数是产在植物枝叶的表面,如

37、三化螟;有的产在寄主植物组织内,如稻飞虱;有的则产在土壤中,如蝼蛄。此外,有些体内寄生蜂的卵,产在其他昆虫的卵、幼虫、蛹或成虫体内。 根据卵的颜色变化,可预测幼虫出现期。而卵的形状、大小、卵壳上的花纹,各种昆虫不同,在鉴别昆虫种类和组织防治上,都有重要作用。卵期静止不动,卵壳有保护作用,加之成虫产卵时的各种保护习性,因此,药剂防治效果很差。但掌握害虫卵期长短,在幼虫初孵时进行防治,则效果好。 3/19/202288、幼期 昆虫幼体在卵内完成胚胎发育,从卵内破壳而出,称孵化。幼体从孵化到出现成虫特征(蛹或成虫)所经历的日期,称幼期(幼虫或若虫期)。幼期是昆虫取食生长时期,也是主要的危害时期。因为

38、昆虫是外骨骼动物,体壁坚硬,限制了它的生长,所以幼虫生长到一定程度,必须将束缚过紧的旧表皮脱去,重新形成新的表皮,才能继续生长,脱下的旧皮,称为蜕。 昆虫在蜕皮前常不食不动,每蜕皮次,虫体的体积、重量都显著地增大,食量也增加,在形态上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卵孵化至第一次蜕皮前称为第一龄幼虫(若虫),以后每蜕皮次增加龄。所以,计算虫龄是蜕皮次数加。相邻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龄期。 3/19/202289 昆虫蜕皮的次数和龄期的长短,因种类及环境条件而不同。一般幼虫蜕皮或次。在、龄前,活动范围小,取食很少,抗药能力很差;生长后期,则食量骤增,常暴食成灾,而且抗药力增强。所以,常在龄前的幼龄阶

39、段施药防治效果好。 3/19/202290 不同种类的昆虫,幼期形态多不相同。有的幼体和成虫相似,体型无甚变化,称若虫型。有的与成虫迥异,称幼虫。幼虫体型具有极大的多样性,常见的有以下类型: 无足型幼虫 完全无足。如蝇类和象虫的幼虫。 寡足型幼虫 只有对发达的胸足,无腹足。如瓢虫、金龟甲、步甲的幼虫。 多足型幼虫 除有胸足对外,还有多对腹足。如蝶、蛾幼虫,有对胸足和对腹足;叶蜂类幼虫有对胸足和对腹足。 3/19/2022913/19/202292昆虫的生物学(二)昆虫的生物学(二)掌握昆虫的蛹、成虫特征掌握昆虫的蛹、成虫特征 3/19/202293、蛹期 幼虫老熟后停止取食,寻找适当场所后,有

40、的吐丝作茧,有的作土室或借隐蔽地点,脱皮变成蛹,称为化蛹。蛹是幼虫转变为成虫的过渡时期,表面不食不动,但内部进行着分解旧器官,组成新器官的剧烈新陈代谢活动。 各种昆虫蛹的形态不同,可分个类型。 3/19/202294 离蛹(裸蛹) 触角、足、翅等与蛹体分离,有的还可以活动。如金龟甲、蜂类的蛹。 被蛹 触角、足、翅等紧紧地贴在蛹体上,表面只能隐约见其形态。如蝶、蛾的蛹。 围蛹 蛹体被幼虫最后脱下的皮形成桶形外壳所包围,里面是离蛹。这是蝇、虻类所特有的蛹。 昆虫蛹期不活动,有固有的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人工清除,可进行蛹体密度调查,由蛹期推算成虫期和产卵期等。在测报和防治上都有实践意义。3/19/

41、2022953/19/202296 、成虫期 成虫是昆虫个体发育后的一个阶段。不全变态的若虫和全变态的蛹,蜕去最后一次皮变为成虫的过程称为羽化。成虫主要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因此,成虫期本质上是昆虫的生殖期。 有些昆虫在羽化后,性器官已经成熟,不再需要取食即可交尾、产卵。这类成虫口器往往退化,寿命很短,对作物危害性不大。如一些蛾、蝶类。大多数昆虫羽化为成虫时,性器官还没有完全成熟,需要继续取食,才能达到性成熟,这类昆虫成虫阶段对农作物仍能造成危害。成虫阶段需要继续取食,以满足其卵巢发育对营养的需要,这种对性成熟必不可少的成虫期营养,称为补充营养。如蝗虫、盲蝽、叶蝉、守瓜等。也有一些成虫,没有取

42、得补充营养时虽可交配产卵,但产卵量不高,如粘虫等。了解昆虫对补充营养的要求,对预测预报和设置诱集器等都是重要的依据。 3/19/202297 成虫从羽化到第一次交配的间隔期,称交配前期,从羽化到第一次产卵的间隔期,称为产卵前期;由第一次产卵到产卵终止的时间,称为产卵期。各称昆虫交配前期、产卵前期和产卵期常有一定的天数,但也受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而变动。掌握了昆虫的上列生物学特性,抓住产卵前期诱杀成虫,产卵盛期释放卵寄生蜂,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由于成虫期是昆虫个体发育的最后阶段,体形结构已经固定,种的特征已经显示,所以成虫的形态特征昆虫形态分类的主要依据。成虫的雌、雄个体,在体形上比较相似,仅外生

43、殖器官和性腺等第一性征不同。但也有部分昆虫,除第一性征不同外,在体形、色泽以及生活行为等第二性征方面也存在着差异,称为性二型。例如小地老虎等洖蛾类,雄性触角为栉齿状,雌性为丝状;蓑蛾类、介壳虫等,雄虫有翅,雌虫无翅。在同一种昆虫中,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个体类型,称为多型现象。例如稻褐飞虱、高梁长蝽的雌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在高等的社会性昆虫中如蜜蜂有蜂后(蜂王),雄蜂和不能生殖的公蜂。3/19/2022983/19/202299(四)昆虫的变态 昆虫的生长发育是新陈代谢的过程。昆虫的一生自卵产下起至成虫性成熟为止,在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上,要经过复杂的变化,若干次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

44、形成几个不同的 发育阶段,这种现象称为变态。按昆虫发育阶段的变化,变态可分为下列两大类: 不全变态 昆虫一生中只经过卵、若虫、成虫个虫期。若虫与成虫的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很相似,仅个体的大小,翅及生殖器官发育程度不同,这种若虫实际相当于幼虫。(图1-13) 3/19/20221003/19/2022101 属于这类的昆虫主要有蝗虫、椿象、叶蝉等。 3/19/2022102全变态 具有卵、幼虫、蛹、成虫个虫期,其成虫和幼虫在形态上和生活习性上完全不同。 属于此类的昆虫占大多数,主要有金龟子、蛾、蝶类、小麦叶蜂、蝇、蚊等。 3/19/20221033/19/2022104昆虫的生物学(三)昆虫的生物

45、学(三)掌握世代、年生活史、习性掌握世代、年生活史、习性 3/19/2022105(五)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世代 昆虫的一个新个体(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各种昆虫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时间不同,在年内能完成的世代数也不同。有的昆虫年只发生代,如大地老虎,称为一化性昆虫。年能发生代或更多代的,如三化螟随地区不同年可发生个世代不等。梨小食心虫年发生代不等;蚜虫类可多达10余代或2030代,这些昆虫称多化性昆虫。另外一些昆虫,完成一个世代往往需要、年,如叩头甲、金龟子。最长的甚至有达10余年的,如十七年蝉。 昆虫在年内发生的世代数,除决定于昆虫的

46、遗传因素外,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一般北方气温低,完成个世代的历期长,年内世代数较少,南方气温高,世代历期短些,年内可以发生多代。如粘虫在东北部每年发生代,在东北南部则为代,华北代,华南可多达代。可是有一些昆虫的化性是不因地区而改变的,如大地老虎,不论南北都是年发生代。 3/19/2022106 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由于成虫期和产卵期先后不一,同一时期内有不同世代的不同虫态存在,而呈现“子孙同堂”的现象称世代重叠。世代重叠的害虫发生不整齐,这常给防治带来困难。 计算昆虫的世代是以卵期为起点的,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依出现的先后次序称第一代、第二代。凡是头一年未完成生活周期,第二年继续发育为成虫,都

47、不能称为第二年的第一代而是以头年的最后一代的继续,一般称为越冬代。如二化螟以幼虫越冬,次年春开始活动化蛹变成虫。这个蛹和成虫属越冬代。其成虫产的卵才能算作当年的第一代。 3/19/2022107 、生活史 一种昆虫在年内的发育史或更确切地说,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发育经过,称为生活史(或生活年史)。一年发生一代的昆虫,它的年生活史,就是一个世代;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年生活史就包括几个世代。昆虫生活史可以采用生活史图表示;也可以采用生活史表表示;或者采用图表结合的形式来表示;当然也可以用文字记述。研究害虫的年生活史,目的是摸清害虫在年之内的发生规律、活动和为害情况,以便针

48、对害虫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与有利时机,进行防治。 3/19/2022108 、越冬和越夏 昆虫在生活周期中,常常发生生长发育或生殖暂时停止的现象,这种现象多发生在严冬或盛暑来临之前,故称越冬或越夏。各种昆虫越冬、越夏往往有其特定的虫态,特定的场所,而且不吃不动,此时开展人工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六)昆虫的习性 昆虫的习性是种或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包括昆虫的活动和行为。了解害虫的习性,掌握它的特点和弱点,有利于控制其发生为害,又可利用某些习性进行测报和防治。 3/19/2022109 、食性 指昆虫对食物的适应性。根据食物的性质不同,昆虫的食性可分为五大类: 植食性 以植物为食料的食性,叫植食性。

49、包括绝大多数的农、林害虫和少部分益虫,如蝗虫、家蚕。 肉食性 主要以动物为食料的食性,叫肉食性。绝大多数是益虫。按其取食的方式又可分为捕食性,如瓢甲;寄生性,如赤眼蜂。 杂食性 既吃植物,又吃动物的食性,叫杂食性。如胡蜂。 粪食性 专以动物的粪便为食的食性,叫粪食性。如蜣螂。 腐食性 以死亡的动物物组织及其腐败物质为食的食性,叫腐食性。如埋葬甲。 3/19/2022110 根据昆虫取食范围的广窄,进一步可分为: 单食性 只取食一种植物或动物的的食性叫单食性,如三化螟、澳洲瓢虫。 寡食性 能取食同属、同科和近缘科的几种植物的食性叫寡食性,如菜粉蝶。 多食性 能取食很多科、属的植物的食性叫多食性,

50、如小地老虎。 了解害虫的食性及其食性专门化,可以实行轮作倒茬、合理的作物布局、中耕除草等农业措施防治害虫,同时对害虫天敌的选择与利用也有实际价值。 3/19/2022111 、趋性 指昆虫对外界刺激发生的定向反应。凡是向着刺激物定向运动的为正趋性,背避刺激物运动的称负趋性。按刺激物性质,趋性可分为: 趋光性 昆虫通过视觉器官,趋向光源而产生的反应行为,称为正趋光性。反之,则为负趋光性。一般夜出活动的夜蛾、螟蛾等,对灯光为正趋光性,很多在白昼日光下活动的蝶类、蚜虫等,对灯光为负趋光性。各种昆虫对光度强弱和光波长短反应不同,一般讲,短光波对昆虫诱集力很强,如二化螟对于33004000(紫外光)的趋

51、性最强,棉铃虫以3300的紫外光诱集最好,因此,可利用黑光灯、双色灯来诱杀害虫和进行预测预报。昆虫的趋光性,在雌雄两性间也表现不同,如二化螟雌蛾对黑光灯的趋光性较强,而雄蛾弱。 趋化性 昆虫通过嗅觉器官对于化学物质的刺激产生的反应行为,称为趋化性。趋化性也有正负之分,这对昆虫取食、交配、产卵等活动,均有重要意义。如三化螟蛾有趋向分蘖期和孕穗期稻田产卵的习性,菜白蝶趋向含有芥子油气味的十字花科蔬菜上产卵的习性。对具有强烈趋化性的害虫,可进行诱杀,如用糖、醋、酒等混合液诱集地老虎、粘虫;利用新鲜杨、柳枝把诱集棉铃虫、粘虫等。 3/19/2022112 趋温性 因昆虫是变温动物,本身不能保持和调节体

52、温,必须主动趋向环境中的适宜温度,这就是趋温性的本质所在。如东亚飞蝗蝗蝻每天早晨要晒太阳,当体温升到适合时才开始跳跃取食等活动。严冬酷暑对某些害虫就要寻找适合场所来越冬、越夏,这也是趋温的一种表现。 3/19/2022113 、假死性 有些昆虫受到突然的接触或震动时,全身表现一种反射性的抑制状态,身体卷曲,或从植株上坠落地面,一动不动,片刻,才又爬行或飞起。这种特性称为假死性。对具有假死性的害虫,可以用骤然振落方法,加以捕杀,如金龟子。 、群集性 群集性是同种昆虫的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习性。这种习性是昆虫在有限的空间内,个体大量繁殖或大量集中的结果。如蚜虫常群集在作物嫩芽上;粉虱群集在茄科

53、蔬菜的叶背等。群集有临时群集和永久群集之分。临时群集只是在某一虫态和某一段时间内群集在一起,过后便分散,例如水稻二化螟、茶毛虫、初龄幼虫群集在一起,老龄时则分散开来。永久性群集是终生群集在一起,不再分散,而且群体向一方向迁移或作远距离的迁飞,如飞蝗。某些昆虫的群集性具有季节性,如很多瓢虫等,以越冬期间,大量集结在砖石下、建筑物隐蔽处、地表覆盖层下,越冬结束后就分散。显然,这种群集有利于昆虫度过不良环境,同时,昆虫的群集,对于我们集中消灭害虫提供了方便条件。 、迁飞性 不少农业害虫,在成虫羽化到翅骨化变硬的羽化洔初期,有成群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迁飞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特性,如粘虫、稻纵卷叶螟等。这些昆

54、虫成虫开始迁飞时,雌虫的卵巢还没有发育,大多数没有交尾产卵,这种迁飞,是昆虫的一种适应性,有助于种的延续生存。了解害虫的迁飞特性,查明它的来龙去脉及扩散、转移的时期,对害虫的测报与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3/19/2022114 四、农业昆虫主要目、科的识别 (一)昆虫分类的意义 昆虫分类是研究昆虫科学的基础。是认识昆虫的一种基本方法。学习昆虫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增加识别昆虫的能力,便于进一步研究昆虫,利用益虫和控制害虫。 3/19/2022115 昆虫分类和其它动物分类一样,目前仍以外部形态特征作为主要依据,并以成虫形态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规律,所鉴别的种类绝大部分是正确的,而且使用简便。昆虫分

55、类的单元和其它动植物相同,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分类单元书写时,必须按阶梯排列。以三化螟为例,其分类地位如下: 界界 动物界动物界 门门 节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 纲纲 昆虫纲昆虫纲 目目 鳞翅目鳞翅目 科科 螟蛾科螟蛾科 属属 稻螟属稻螟属 种种 三化螟种三化螟种 3/19/2022116 有时因实际需要,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下,还分设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等分类单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种间有相对明确的界限,种是以种群的形式存在,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能自由交配繁衍后代,与其它物种有生殖隔离的一种类型。 昆虫每个种都有一个学名。学名是采用国际上统一规定的双名法,

56、由属名和种名共同组成,并且都由拉丁字母来书写。前面是属名,后面是种名,一般在最后还要加上命名人的姓氏或其缩写。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名全部小写,后面姓氏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3/19/2022117 例如三化螟(中文名称)的学名为: 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 属名 种名 定名人 采用学名可克服同种异名等造成的混乱,同时也便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3/19/2022118(二)昆虫纲中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九个目 昆虫纲的分目主要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口器构造、触角形状、翅的有无及质地、足的类型以及变态和生活习性等区分。目前昆虫纲的分目总数全世界没有一致意见,但

57、根据国内多数学者的意见分为33目,现将其中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九个目概述如下。 3/19/2022119昆虫的分类(一)昆虫的分类(一)掌握分类的基本知识,掌握分类的基本知识,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特征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特征 3/19/2022120、直翅目 体多为中至大型,咀嚼式口器,触角多为丝状, 前胸背板发达,呈马鞍形,前翅为覆翅,后翅膜质纵折,后足跳跃式或前足开掘式。腹部有尾须,产卵器发达。多为植食性,不完全变态。 蝗科 触角短于身体,听器着生在第一腹节两侧,后足跳跃式,产卵器凿头状,尾须短不分节。如东亚飞蝗、中华稻蝗等。 蝼蛄科 触角比体短,听器在前足胫节内侧,退化为缝状,前足开

58、掘式,后翅长,纵折伸过腹末如尾状,尾须长,产卵器不发达,不外露,植食性,土栖。如华北蝼蛄、东方蝼蛄等。 本目还有螽斯科、蟋蟀科等。 3/19/20221213/19/20221223/19/20221233/19/20221243/19/2022125 、半翅目 体小至中型,个别大型,体多扁平坚硬,刺吸式口器,触角丝状或棒状,复眼发达,单眼两个或缺,前胸背板发达,中胸小盾片三角形。陆生种类多有发达的臭腺。不全变态,多为植食性的害虫;少数为肉食性的天敌种类,如猎蝽、小花蝽等。根据触角节数、着生位置、前翅的分区、翅脉及喙的节数等特征分科。 蝽科 体小至大型,体色多变,头小三角形,触角多节,喙节,具

59、单眼。小盾片发达三角形,前翅膜区有纵脉,且多出自一基横脉上。如荔枝蝽、稻绿蝽等。 网蝽科 又名军配虫科。体小型而扁,无单眼,前胸背板常向两侧或向后延伸,盖住小盾片。胸部与前翅具网状花纹,故得名。成、若虫在叶背为害,常残留褐色排泄物,叶面呈苍白色。成虫产卵于叶组织中。如梨网蝽。 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还有盲蝽、缘蝽科、猎蝽科等。 3/19/20221263/19/20221273/19/20221283/19/20221293/19/20221303/19/20221313/19/2022132、同翅目 体小至大型,刺吸式口器,喙分节。复眼发达,触角刚毛状或丝状。前翅质地均匀,膜质或革质,少数种类无

60、翅。繁殖方式多样,常有转主和世代交替现象,不全变态。植食性,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有些种类并能传播植物病毒,如叶蝉。部分种类排泄物中多糖分,常诱致植物发生煤烟病,如蚜虫、介壳虫等。根据触角类型、节数及着生位置等分科。 叶蝉科 体小至中型,一般细长。头部较圆,不窄于胸部,触角刚毛状,生于两复眼间。前翅加厚不透明,后足胫节密生两排刺。如稻黑尾叶蝉、茶小绿叶蝉等。 飞虱科 体小型,头部较狭,一般窄于胸部。触角锥状,生于两复眼之下。前翅不加厚,透明,后足胫节少刺,末端生一大距。如稻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等。 蚜科 体小型,触角丝状,翅透明,前翅翅痣发达,腹部第六节背面两侧生腹管对,腹部末节中央有

61、突起尾片,常有世代交替或转主现象。如禾谷缢管蚜、桃蚜等。 蚧总科 蚧总科昆虫通称介壳虫,是形态非常特殊的一类昆虫。雌虫终生固着在植物上,不能活动,只有幼龄若虫行动活泼。虫体表面大多被复各种蜡质的介壳,腹末有卵囊,产卵量很大。无翅,大多足、触角、眼等附器也极度退化,惟口吻中的颚丝极细长,刺入植物组织内吸汁。雄成虫体小,仅具前翅一对,后翅退化成平衡棍,腹末常有细蜡丝。如吹绵蚧、角蜡蚧、矢尖蚧、桔小粉蚧等。 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还有蝉科、粉虱科等。3/19/20221333/19/20221343/19/20221353/19/20221363/19/20221373/19/20221383/19/

62、2022139昆虫的分类(二)昆虫的分类(二)掌握鞘翅目、鳞翅等目的特征掌握鞘翅目、鳞翅等目的特征 3/19/2022140、鞘翅目 身体大小悬殊。水生和陆生,植食、肉食、腐食和粪食。复眼对,生于头部两侧,一般无单眼。触角形状多样1011节。成、幼虫,同为咀嚼式口器。前翅鞘翅,后翅膜质。完全变态。大多数和成虫具趋光性和假死性。幼虫为寡足型或无足型。蛹为离蛹。依据触角和复眼的形状、口器与足的形状及幼虫的类型等分科。 金龟科 体小至大型,圆筒形,触角鳃叶状。前足近乎开掘足,胫节扁,其上具齿,适于开掘。鞘翅常不及腹末,中胸小盾片多外露(食粪者,多不外露)。幼虫呈“”字形,乳白色,称蛴螬,胸足发达,生

63、活在地下或腐败物中。如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等。 叶甲科 俗称金花虫,体小至中型,体色美丽。触角丝状,复眼圆形,跗节隐节。幼虫寡足型。如大猿叶虫、稻食根叶甲等。 瓢甲科 体小至中型,体背隆起呈半球形。鞘翅常具红、黄、黑等星斑。头小,部分隐藏在前胸背板下。触角短小,锤状。幼虫活泼,多毛瘤,少数种类体上有分枝的毛状棘刺或白色蜡粉。肉食性和植食性。如澳洲瓢虫、七星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马铃薯瓢虫等。 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还有虎甲科、步甲科、吉丁虫科、天牛科、叩头甲科、豆象科、象甲科等。3/19/20221413/19/20221423/19/2022143 、鳞翅目 与农业生产关系极为密切,

64、许多是重要的害虫,如粘虫、玉米螟、棉铃虫、棉红铃虫及果树上的各种食心虫和卷叶蛾等。体小至大型,体披鳞片及鳞毛,并由鳞片构成各种色泽与花纹。触角丝状、球杆状、羽毛状或栉齿状等。复眼发达,单眼个或无,口器虹吸式或退化。前翅大于后翅,少数种类雌虫无翅。幼虫体型变化较大, 多为櫤挊憗虫蜀 憖櫩拡形,少数蛞蝓形。咀嚼式口器,有人字形额区,腹足对,有趾钩,到幼虫化蛹时腹足退化消失。潜叶形体扁,前口式,食叶型多为下口式。多数被蛹。鳞翅目昆虫生活习性比较复杂,成虫一般不为害植物,仅取食一些花蜜或露水。幼虫大多为植食性,取仿为害方式有食叶、卷叶、潜叶、钻蛀茎、根或果实等。 根据触角的类型与活动习性,分为蛾类与蝶

65、类。 蝶类 触角球杆状,白天活动,休止时四翅立竖于背,被蛹多有棱角。 粉蝶科 体中型,多为白色、黄色、橙色或杂有黑色或红色斑点。前翅三角形,后翅卵圆形。幼虫圆筒形,多皱纹,多绒毛。幼虫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豆科及蔷薇科植物。如菜粉蝶、斑粉蝶、山楂粉蝶。 弄蝶科 体小至中型,体粗壮,黑褐色,触角锤状,端部带钩。休止时两翅竖起两翅乎铺,幼虫头大颈细,缀叶为害,如直纹稻苞虫、隐纹稻苞虫等。3/19/2022144 蛾类 触角多样,但非球杆状,成虫多夜间活动,休止时四翅覆于腹背或平展,被蛹无棱角。 螟蛾科 体小至中型,体瘦长,色淡,触角丝状,下唇须发达多直伸前方。前翅狭长三角形,鳞片排列紧凑,翅面平滑有光

66、泽,后翅有发达臀区,臀脉条。幼虫钻蛀或卷叶为害。如二化螟、玉米螟、桃蛀螟等。 夜蛾科 体多中至大型,色淡,触角丝状或羽状。前翅浆状或三角形,多斑纹,后翅宽色淡,臀脉有条或者条。如大螟(稻蛀茎夜蛾)、小地老虎、烟青虫等。 麦蛾科 体小型、色略暗淡。前翅窄长,端部尖锐,后翅菜刀状,前后翅缘毛均很长。幼虫淡白带红色,腹足有时退化,卷叶、潜叶或钻蛀为害。如麦蛾、棉红铃虫、马铃薯块茎蛾等。 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还有凤蝶科、蝶蛾科、菜蛾科、木蠹蛾科、天蛾科、毒蛾科、灯蛾科、尺蛾科、卷蛾科等。 3/19/20221453/19/20221463/19/20221473/19/20221483/19/20221493/19/20221503/19/20221513/19/20221523/19/20221533/19/20221543/19/2022155昆虫的分类(三)昆虫的分类(三)掌握膜翅目、双翅目等目特征掌握膜翅目、双翅目等目特征 3/19/2022156、膜翅目 既有益虫又有害虫。虫体大小悬殊,最小的寄生蜂只有0.21mm,最大的马尾蜂可达170mm。触角丝状或膝状,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两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