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竞赛试题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4532005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活与哲学竞赛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活与哲学竞赛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活与哲学竞赛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竞赛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竞赛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经典试题】 保康一 中高二文科【生活与哲学】竞赛试题 命题人:保康一中 赵 东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一:选择题:1. 下面是尼采与某神父的对话。 神父说:“上帝创造了人,人不过是上帝的一个错误。”尼采反驳说:“人靠想象创造出了上帝,上帝不过是人的一个错误。”神父的观点属于不可知论 两者的观点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两者的观点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尼采的观点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A. B. C. D. 2. 美国宇航局最近公开了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的132亿年前的宇宙照,揭示了人们从未见过的一批还在原始状态的、小体积的超蓝色星系。光线通过上百亿年的时间穿越宇宙,而哈勃望远镜就

2、像一台时间机器,让科学家观察到132亿年前的宇宙模样。这从哲学上佐证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人类认识宇宙本质的能力通过机器不断深化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宇宙是有限与无限、绝对与相对的统一体A. B. C. D. 3. 据报道,由于人类不加节制的活动,南极冰盖每年消融570亿吨,使海平面上升,地球水域面积扩大,导致雨季延长,各地洪水频发。这一事实告诉我们A.人与自然的矛盾无法协调 B.利用规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C.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D.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客观联系4上海世博会湖北馆外形以古篆书“水”字为原型,以水流动的形状轨迹作为造型主线,以“上善若水”为性格内涵,点缀以凤凰纹

3、饰,勾勒出一个灵动流畅的内聚性展示空间。观众伴随着“洪湖水,浪打浪”的悠扬歌声,在莲花中穿行,并通过投影营造出波光粼粼的水中美景。从哲学角度看 意境的设计无法突破客观事物的外在制约 文化意境的实现必须以现实物质作为载体 该意境因意识的能动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意境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A. B. C. D. 5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基于对过去历史气候变化的分析,尽管存在着各种各样无序因素,未来气候变化的结果仍然具有可预测性。该研究指出气候变化仍可预测的哲学依据在于 未来或许杂乱无章,但趋势并非混沌 未来发生之事,过去或许亦已经发生 未来发生之事,过去或现在可见端倪 距现在不

4、远之事,存于人们计划之内 A. B. C. D. 6. 科学杂志报道:实验证明,多次激活同样的神经连接方式能将事物印在记忆里。这与心理学家40年前提出的编码变异假说结合,能使人们更好地理解记忆的形成机制。科学家的研究佐证了 现代实验与检测技术的发展推动人类对大脑认识的深化 社会实践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感知世界能力的进化与发展 人类的惊异与假说是推进人类认识大脑的重要动力 科学实验能促进人类直觉大脑内部运行机制能力的提高 A. B. C. D. 7.富春山居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是中国特有的文人画的集大成者,它的奇妙之处在于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这种创作特点表明 画家的意识是选择性与创造性的

5、统一 画家的意识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直接性 意识形式与物质内容达到了有机统一 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A. B. C. D. 8. 2011年10月5日,以色列科学家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这是一份迟到的奖励,早在1982年4月8日,谢赫特曼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观察到铝合金中的一种不重复的非周期性对称有序方式排列的“”反常理”的现象。而按照当时的理论,具有此种原子排列方式的固体物质是不存在的。因此,谢赫特曼的发现在当时引起极大争议,甚至受到取笑。后来,科研人员在取自俄罗斯一条河流的矿物样本中发现天然准晶体,瑞典一家公司也在一种钢中发现准晶体。这主要说明了 敢于批判和

6、勇于创新是科学活动不断取得进展的关键 原子的排列方式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而不断显现和改变 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并最终为社会所认同 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出新课题,并检验其正确性 A. B. C. D. 9由于准晶体原子排列不具周期性,因此准晶体材料硬度很高,具有一定弹性,不易损失,使用寿命长。这种材料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如不粘锅涂层和柴油机制造等。这说明 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促进科技的进步 人们能够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有意识地创造新的人工自然物 理论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基础 科技进步有利于拓展自然物的使用价值 A. B. C. D. 10.“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

7、,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借助文学作品,我们可以触摸到古人的内心世界。“林花谢了春红”体现了规律是可以被人们所感知的 艺术的生命力来源于创新精神 艺术创作要坚持唯物主义思想 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A B C D11.有外表大小相同的7个小球,其中有一个小轻球。用一台无砝码的天平,最多称三次,如何找出小轻球?小王推理如下:先拿出一个球,再将剩下的6个球分成三组二个一组进行称量。如果三组都平衡,那么先拿出的球为小轻球;如果其中一组不平衡,那么天平一端上升的为小轻球。通过称量,证明了他推理的正确。小王找出小轻球的过程表明 实践和推理对认识有基础意义 推理在试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感性认识

8、需要上升为理性认识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事物 A. B. C. D. 12.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京剧表演在表演中既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这一艺术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 B.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13.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开始。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同心结、安定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的

9、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说明 文化是人类意识长期变化发展的产物 生产实践对人类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社会意识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 文化的不断发展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 B. C. D. 14.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提出以下悖论: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乌龟从第10米的地方起跑。假设他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当他跑到第10米时,乌龟已爬到第11米处。当他跑到第11米处,乌龟已爬到11.1米处.因此,他只能无限接近却永远不能超过乌龟。芝诺悖论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 肯定了运动的连续性 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A. B. C. D. 15.“不抛弃,不放弃”是一种责任。2010年1

10、2月19日晚,广州亚残运闭幕式上的文艺演出包括天与海、树与鸟、光与梦三个篇章。在“光与梦”的交织里,一名下肢残疾者拄着拐杖,从舞台边缘奋力向舞台中央走去。突然,脚下不稳,摔倒在地,他奋力爬起,却又摔了下去。此时,身边响起无数的掌声,无数的呐喊声。“谢谢你们,我会坚持的,我能成功!”拍拍身上的尘土,擦擦脸上的汗,他爬起来,步伐虽有点蹒跚,却依旧坚定。最后,他几乎是连跑带跳地跑到了自己的恩师面前。“我成功了,老师,谢谢您!”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拭不尽眼中的泪水,他与老师紧紧相拥。材料说明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巨大的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连接 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A B

11、CD16.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想法,清末的梁启超、吴研人、陆士谔等名人在作品中就提出过。最绝的大概要数1910年沪上小说家陆士谔在他的幻想作品新中国里虚构了在100年后的上海浦东举办世博会的具体情况,甚至对黄浦江大桥也赋予了具体形象。百年之前的“预言”,竟如此神奇、精准的应验了,着实让人拍案称奇。这说明A.梦想源于现实,现实是梦想的能动反映 B.超越现实的预言能逐步应验不断发展的现实C.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的预言可以预测未来 D.相对独立的社会预言促进世博的成功举办17.选举法一个很重要的主旨就是选举权平等,但这种平等又要结合一定的客观历史条件来看。无论是1953年的81、1996年的41还是现在

12、的11,都应该是合理的。该观点A.肯定了人的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提高 B.说明事物的性质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C.承认了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特点 D.认为要充分认识规律才能推动事物发展18.“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诗人郭沫若在他的再别康桥里以无限的感慨这样描写道。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 “不带走的云彩”即那一片“作别的云彩”,体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诗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实际达到了有机统一 借景抒情,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A B C D19.费尔巴哈认为,“精神是感觉的综合、统一。没有快乐感和不快乐

13、感的地方,也就不会有善与恶的区别。感觉的呼声是第一重要的绝对命令”。这种观点 认为精神不能全归为感觉,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认为道德善恶不能归之于快乐与否,具有片面性 没有看到善恶与快乐与否的合理联系,具有旧唯物主义的机械的缺点 认识到人的快乐、幸福感的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A. B. C. D. 20.什么是理想?有人认为:“饥饿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动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这种认识的合理性在于 肯定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肯定了理想和信念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 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强调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A. B.

14、 C. D.21.2009年3月28日20时30分到21时30分,全球2000余座城镇熄灯一小时。“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这就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说明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特点 实践是应对环境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 B. C. D.22.阿联酋发明“人造雨”技术,人工制造出大量负离子,自动依附尘埃,在太阳光产生的强烈上升气流作用下,携带含有负离子的尘埃粒子上升到了云层,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子,凝结成水滴,无数的水滴最终会变成云

15、,进而化作雨滴落到地面。这一发明表明人工制造负离子是对尘埃的辩证否定 人们通过实践可以超越和主宰自然界 人们可以改造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人们可以按照实践需要,建立新的联系A B C D23. 一个半世纪以来,化学元素都使用标准单一值的原子量。随着技术进步,研究人员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有些元素的原子量并不像学生上化学课学到的那样一成不变。这意味着未来化学元素周期表要进行全面改动,十大化学元素的原子量将用区间方式标注,而非目前的固定数值。材料表明 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A B C D24. 我国1995年开

16、始实施全民食盐加碘政策,以解决当时许多人体内因缺乏碘元素导致甲状腺发病率过高的问题。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一部分人又因为碘过量而患上了甲亢等甲状腺疾病,大家开始质疑碘盐的作用。从当初的全民食盐加碘,到现在出现质疑,体现了 真理是具体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人们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必须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认识具有无限性,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A B C D25. “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波普尔的名言为我们最好地诠释了“探索”的意义。这说明A.认识永远都在无限接近

17、真理 B.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C.认识引导着真理的不断发展 D.真理性认识与谬误相伴而行26. 2011年3月19日,安徽省涡阳县举行“与先哲对话老子文化高端论坛”。 “外下不争”,是老子的立身处世原则。“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A B C D27. 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理解的社会公平、正义往往是一种平均主义;现在人们理解社会公平正义,第一是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第二是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机会平等。这表明 价值观具有

18、自觉选择性 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价值观导向作用的特殊性 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 A B C D28. 一个女孩在一望无际的沼泽里行走,但她却迷路了。聪明的女孩没有慌乱,而是沿着自己一路留下的脚印回到出发的地方,开始试着走新的路线。最终,她离开了茫茫无际的大沼泽。只要能从中找到失误和欠缺之处,总能回到起点重新开始,看清成功之路。由此可见谬误可以从反面不断推动真理发展 个人犯的错误与获得的真理成正比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真理 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A B C D29. “1000个科学难题”的征集科学活动是由我国政府推动和支持,科学家承担的一项公益事业。科学研究是面向未知世界的认识活

19、动,追踪科学发展现状以提炼问题依赖于研究者的学术素养与理论兴趣。在科学认识活动中 科学问题的形成遵循客观世界的固有规律 科学问题的提出与科学发展水平高度相关 科学问题的选择反映出研究者的兴趣爱好 科学问题来源于实践并决定着实践的水平 A. B. C. D.30. 2010年11月7日,在“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终选会”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十大观念最终选出。这些观念是时代精神的高度浓缩,改革历程的生动注脚,也必将成为我们继续迈向未来的独特财富。这表明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正确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20、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A B C D31. 倒洗澡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麻省理工学院一位教授经过细心观察和研究后指出:由于地球的自传,美国的洗澡水漩涡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漩涡会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见解引起了更广泛的实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漩涡方向其研究过程体现了 真理是有条件的 认识具有主观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 真理具有无限性 A. B. C. D. 32.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脯,天下归心。”这首诗反映了曹操为实现他统一天下的政治理想而广泛招揽人才的急切心

21、情。诗末四句,直抒胸臆,抑扬顿挫,慷慨激昂。诗中“比”、“兴”的运用,“风”、“雅”的引用,景物的描写,感情的抒发,浑然一体,一气呵成。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并对生活进行真实的写照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体现了诗人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诗人的观点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诗人认识到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英雄是历史的领导者A B C D33. 早在189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全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201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升至390ppm,然而时至今日,各国在气候变化原因及应对措施上仍然态度不一。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自然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差异性 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价值选择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特点 事物之间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A. B. C. D. 祝同学们考试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