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三农”工作知识练习题 共五章附答案

上传人:liu****han 文档编号:64469148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18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三农”工作知识练习题 共五章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三农”工作知识练习题 共五章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三农”工作知识练习题 共五章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资源描述:

《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三农”工作知识练习题 共五章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三农”工作知识练习题 共五章附答案(7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三农”工作知识练习题第一章 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三农”问题是( )的简称。A.支农、惠农、扶农 B.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国民收入分配关系C.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市民与农民差距 D.农业、农村、农民2.“三农”问题的本质是( )A.是工业社会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历史现像B.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演进引发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失衡和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市民与农民差距扩大的问题C.农民不能平等参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能公平分享工业化和城镇化成果的问题D.是与现代化进程相伴随的一种特殊自然历史现象3.我国“三农”问题的特殊性在于( )A.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要把我国建

2、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种现代化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现代化B.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起步晚、速度快,其他国家在近百年工业化中出现的有关“三农”的各种问题,在我国短短几十年中迅速积累并集中显现C.在我国进入工业社会后,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演进而引发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失衡和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市民与农民差距扩大的问题,它是与现代化进程相伴随的一种自然历史现象D.在我国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需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4.( )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两个主要指标,A.工业化和脱农化 B.工业化和城镇化C.城镇化和机械化 D.科技化和

3、城镇化5“三农”问题的核心是( )A农民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因自身因素和制度因素导致的参与社会竞争的机会不平等或权利缺失的问题B它是一个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全局发展的重大问题C它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与现代化进程相伴随的一种自然历史现象D农业、农村、农民问题6下列关于农业社会表述错误的是( )A农业社会是以“三农”为主导的“一元社会”B农业社会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三农”问题C农民是社会成员的主体部分,官僚、士绅、手工业者、商人等人口数量很少D在农业社会,农业是社会经济的主导力量,工商业对社会经济起支配作用7在工业社会开始取代农业社会的工业化进程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农民数量不断减少,但农

4、民还是社会成员的主体部分B乡村人口大量进城,城市成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C农业比重日益下降,工业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力量D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由工业主导、城市主宰的传统与现代并存的“二元社会”,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三农”问题的发展经过了四个阶段,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末):“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是“城乡居民和工业化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与落后的农业生产力的矛盾”B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是“城乡居民和工业化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与落后的农业生产力的矛盾”C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主要矛盾演变成了“满足

5、温饱的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改善生活需要与农村商品市场不发达的矛盾”。D第四阶段(进入新世纪之后): “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进一步演变成了“富足起来的农民群众日益扩张的全面发展需要与滞后的农村公共服务和不均的农民发展机会的矛盾”9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三农”问题主要矛盾的演变,“三农”工作围绕拓展的主线是( )A“促进农业增产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民全面发展”B“解决温饱全面小康”C“发展生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科技为本以人为本”10.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农业和农村正经历着深刻变化,以下关于这种变化认识不正确的是( )A.农业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增强,保障农产品供求平

6、衡的难度缓和B.农产品贸易竞争加剧,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和适时适度调控进口难度加大C.农业比较效益下降,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D.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缩小城乡差距难度加大11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A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扩大粮食种植面积B增加对农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C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D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增加农民收入12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从04年的“促进农民增收”到05年( )A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B稳定和完善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C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D冻结非农占地审批E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是对工业

7、化进程中,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三农”问题演变规律的深刻总结的是( )A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B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C在工业化发达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农村支持城市,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带有普遍性的趋向D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带有普遍性的趋向2“三农”问题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出现而出现,又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演进而不断变化,他的性质是( )A“三农”问题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与现代化进程相伴随的一种自然历史现象B“三农”问题

8、是一个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全局发展的重大问题C“三农”问题能否顺利解决,既关系到国家发展全局,又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它是一个涉及社会公平的根本问题D观察和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要看其工业化和城镇化化带动“三农”发展的水平,“三农”问题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发达水平的首要因素3解决“三农”问题现实的途径主要包括( )A部分农民通过各种方式转变为与城镇人口具有同等权利和机会的产业工人和城镇市民B继续留在农村的农民通过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成为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的的工业型农民C部分农民通过各种方式转变为与城镇人口具有相当工作能力的适应城市工业化发展的产业工人D继续留在农村的农民通过转变观念、

9、提高素质,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4“三农”问题能否顺利解决,既关系到国家发展全局,又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下列有关“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问题B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C“三农”问题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D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5从200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征( ),彻底终结了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这比政府预定目标提前两年实现。A农业税 B牧业税 C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 D耕地占用税6工业化中期阶段“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为( )A农业增效困难的问题更加突出

10、,工农差距呈扩大趋势B农民素质低下的问题更加突出,阶层差距呈扩大趋势C农民收入难增的问题更加突出,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D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问题更加突出,人与自然关系呈恶化趋势7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因为( )A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B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产生和赖以独立的基础C农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D农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安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8任何一个国家,在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都暴露出农民素质不适应的问题,造成这种问题暴露出来的原因有( )A在工业化提升、城市化提速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到二三产业和城市谋生,但是农民的综合素质相

11、对市民来说较低,难以与市民竞争来获得就业稳定、报酬较优的谋生岗位B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无论是已成为产业工人主体力量的农民工,还是对至今仍为数众多的农业劳动者,都面临着加速提高科技素质的严峻考验C在社会结构快速分化中,农民工群体中的大多数人却难以成为稳定就业的产业工人,更难以成为稳定居住的城市市民,这也就谈不上融入城市社会、成为中间阶层的成员D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时期, 越来越多的年龄较轻、素质较好的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劳动者群体素质进一步下降,现代农业发展缺乏优质人力资源支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9.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

12、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因为A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B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发展D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三、判断题1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带有特殊性的趋向( )2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推动了现代城市的迅速发展,但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农村面貌变化不快。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财政投资的“城市偏向”和土地出让金的大量“城市

13、化”( )3近年来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技术进步加快带来的农民进程打工的数量减少的问题,说明农民在农村、农业上所取得的收入有了大幅提高( ) 第二章 统筹城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一、单项选择题1.2006年2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把( )的重点转向农村。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应主要用于“三农”。A.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 B.生态环境建设C.经济发展 D.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2006年12月22日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指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 )A.建设现代农业 B.建立农村社保体系C.加

14、大政策扶持 D.加速农村城镇化3.十六届五中全会公告中指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 )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C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D按照“五个统筹”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经济4农村村民的宅基地属于( )A国家所有 B集体和村民共同所有 C村民所有 D集体所有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有( )A.统筹城乡发展就是在政府主导下,把城市与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筹划B.统筹城乡发展,要建立以工促农、以成带乡的发展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和公共资源更多地配置到“三农”领域,形成城乡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格局,构建城乡一体

15、化的美好社会C.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D.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深刻昭示 2.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任务包括( )A.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与产业布局 B.统筹城乡劳动就业与人口布局C.统筹城乡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D.统筹城乡社会管理与公共事务3.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与居民社区建设就是( )A.按照优化城乡生产力和人口布局、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要求统筹规划B.把城乡基础设施和城乡居民社区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和建设,着力形成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相衔接,居民社区、基础设施相配套的规划体系和建

16、设格局C.促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的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D.让城乡居民平等共享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成果4.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应坚持以下( )原则A.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农民权益、增进农民利益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B.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让政府成为“统筹”的主体,按照公平的原则,制定公共政策,更好地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C.坚持社会公平,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财政投资偏向城市的情况,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D.坚持县域为主,县级政府应进一步推进县域城镇化进程和农村新社区

17、建设,着力增强县城、中心镇对产业、人口的集聚能力和对农村发展的带动能力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它的主要表现是( )A.我国经济社会背景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农村生产力有了持续发展,农村的经营体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以前所提的新农村建设相比有了新的目标,要求农村产业化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倡导新风尚,村容村貌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C.现在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在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中国的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做出的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创举,社会主义新

18、农村建设的指导方针更加明确、思路更新D.这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运作方式更加科学有力,强调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各部门大力支持,全社会广泛参与,采取科学的新方法,通过有效的新途径,依靠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6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 )A.农业发展 B.生活宽裕C.乡风文明、生产发展 D.村容整洁、管理民主7.以下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中“生产发展”的内涵理解正确的是( )A.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B.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C.生产发展首先指的是农业的现代化和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D.是社会主义新

19、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8.以下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中“生活宽裕”的内涵理解正确的是( )A.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只需继续增加对农村的公共财政补贴,实现对城市和农村的财政投入平衡即可B.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C.是衡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尺度D.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农民的收入逐步提高,衣食住行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上升,生活条件更好,城乡差别缩小9.以下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中“乡风文明”的理解正确的是( )A.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要求B.是农民素质的反映,C.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精神文明领域的要求D.“乡风文明”的核心是指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

20、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崇尚教育、社会风气健康向上,教育、文化等事业发展逐步适应农民需求,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0.以下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中“村容整洁”的内涵理解正确的是( )A.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态状况B.村容整洁,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C.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D.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外在体现11.以下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中“管理民主”的内涵理解正确的是( )A.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度保证B.管理民主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C.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是实现农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D.

21、管理民主是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落实到基层的具体体现12.要想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途径有( )A.乡镇政府要主动适应“后农业税”时代的新情况,转变政府职能,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B.要大力鼓励制度和机制创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党建工作的新方法与新途径C.要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引领农民脱贫致富方面的积极作用D.加强和改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

22、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基层战斗堡垒,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造血功能1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任务包括( )A.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培育繁荣兴旺的农村经济B.建设整洁优美的农村社区,拓展城乡均衡的公共服务,健全民主和谐的社会管理C.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D.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造就全面发展的现代农民,建立城乡协调的发展机制14.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乡风文明 D村容整洁 E管理民主15进一步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重点在于加快建立( )A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投入机制 B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发

23、展机制C全社会劳动力的就业机制 D国民收入分配的协调机制三、判断题1.“乡风文明”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范畴,它的核心是指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崇尚教育、社会风气健康向上,教育、文化等事业发展逐步适应农民需求,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两减免、三补贴”是指减免农业税、取消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 )3.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少取”上下功夫( )四、简答题1.简述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的含义。2简述新农村文化

24、建设的重要性。3.浙江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总体要求是什么?4.简述如何建立健全以现代生产要素投入农业、以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的现代农业建设机制。5.简述如何健全以现代城市文明传播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促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农村社会。五、综合分析题1.结合我国国情,论述建设新农村的意义。2.论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实质和具体措施。3.试述如何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第三章 农业及其现代化转变一、单项选择题1.一切从事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食品安全卫生的农业生产都可以被认为是( )A.无机农业 B.白色农业 C.生态农业 D.绿色农业2.以下对农业的理解错误的是( )A.农业所包含的具体

25、内容在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都是相同的B.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而现代农业则更广义地定义为包括产前部门、产中部门和产后部门在内的农业产业系统C.农业是为人类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生产经济活动D.农业是人类以有生命的动植物为主要劳动对象,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利用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以获取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3.农业的本质特征是( )A.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 B.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相交织C.物质在生产与经济在生产交织 D.物质在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相交织4.( )是指在一定的生产

26、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改造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过程。A.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 B.农业的扩大再生产过程C.农业的简单再生产过程 D.农业的经济再生产过程5.( )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工业化进程中,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即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A.农业科技化 B.农业现代化 C.农业工业化 D.农业产业化6.从内涵来看,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 )A.工业化 B.产业化 C.环保化 D.科学化7.农业合作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 )基础上,为适应农业全面走向市场、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层次的要求,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和发展。A.农业家庭承包经营 B.计划

27、经济模式C.人民公社的生产经营 D.市场经济模式8.( )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A.以一大批农户组成的农产品基地为基础 B.以利益为纽带C.以“龙头”组织为依托 D.以市场化为导向9.龙头企业带动型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形式之一,这种形式的典型形式是( ),主要联结方式是合同。A.“公司+农户” B.“地方政府+农户”C.“合作社+农户” D.“专业市场+农户”10.(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A.培养新型农民 B.发展现代农业C.发展新农村文化 D.增加农民收入11.2007年1月29日,新华社全文发表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扎

28、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四年制定的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下列说法不属于发展现代农业要求的是( )A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 C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D用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农业12.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是( )A.乡镇企业改制 B.农村费税改革 C.土地家庭承包经营 D.解决土地所有权 13.我国要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其关健和基础是( )A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C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D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4.农业在杜会主义国民经济

29、发展中起( )作用。 A决定 B主导 C稳定 D基础 15保护耕地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的意义是( ) A彻底改变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 B保证我国粮食生产能力C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D增加农民收入16.我国现行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是( ) A以集体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B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C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D以粮为纲,多种经营的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1.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的内容有( )A.种植业 B.林业C.畜牧业和渔业 D.与农业直接和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2农业再生产过程包括哪几类( )A.自然再生产 B.工业再生产C.社会在生产 D.经济再生产3.

30、以下对农业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再生产过程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生产过程,它们可以分别构成农业生产B.自然再生产的结果与经济再生产的目的一致C.自然再生产是经济再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基础D.经济再生产对自然再生产起主导作用4.农业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这一本质特征,使农业具有一些区别于其他产业部门的一般特征,以下对农业区别于其他产业部门的一般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A.土地是农业最基本、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B.农业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C.农产品具有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的双重属性D.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影响很大5.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A.生

31、产技术现代化 B.生产手段现代化C.农业劳动者现代化 D.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6.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征有( )A.生产专业化 B.产业一体化C.管理企业化 D.服务社会化7.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这是因为( )A.这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B这既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C这既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又是实现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D.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农业发展的关键8.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

32、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A.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B.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C.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必然要求D.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9.下列选项中,符合我国目前农村发展变化情况的有( )A.产业结构由种养,向种养、加工、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B.生产手段由手工劳动为主,向机械化作业和高新技术应用转变C.农业市场由以国内市场为主,向主打国外市场转变D.农民收入由单纯依靠种养业收入,向务农、务工、经商等多元收入转变10.十六大报告指出,有条件的农村可按照( )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A.依法 B自愿 C.互惠 D.有偿三、判断题1.合作经济就是合作

33、社经济,它是一种经济经营形式。随着合作社的发展,人们将合作社之间进一步合作和组合的经济也称之为合作经济。合作经济适用的范围很广,生产、消费、供销、信用等各个领域都可以采取这一经营形式( )2.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亡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四、简答题1.简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2.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建立的农业生产经

34、营体制,它的含义是什么。第四章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与乡村治理结构完善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置目的是( )A.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B.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C.保证党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目标的实现D.依法查处农村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2.以下对村民委员会的认识错误的是( )A.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B.村民委员会是村级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C.村民委员会是管理村级政务的基层政府性管理组织D.村民委员会是农民群众履行民主权利的有效形式,也是党对农村工作领导方式的重大创新。3.( )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

35、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A.村党组织 B.生产大队 C.村民议会 D.村民委员会4.( )是体现村民自治权力的基本组织,是村民广泛参与民主的重要形式。A.村党委会 B.村民会议 C.村民委员会 D.村党组织5.村民委员会与乡镇党委政府的关系,实质上是( )A.基层行政管理与政府党政管理的关系B.基层民主自治与政府行政管理的关系C.基层行政管理与政府党内民主的关系D.基层行政管理与政府行政管理的关系6.解决基层民主自治与政府行政管理的矛盾,根源上的解决方法是( ) A.乡镇党委政府只管客观性、方向性的指导和领导,把一些不该管、不必管和管不了的事让社会去管B.改变县级

36、党委政府及其部门的工作方法和对乡镇党政的考核办法C.村民委员会要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工作,办理乡镇政府依法委托的有关事项,并对委托的事项依法承担责任D.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7.以下对村民自治制度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延续了人民公社体制下形成的乡村治理结构,农民群众仍是管理农村的主人B.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大大改善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执政党提高领导水平提供了有效途径C.实行村民自治制度,有效促进了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成为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责D.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健全了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不断提高二、多项选

37、择题1.乡镇党委具体承担的职责主要有( )A.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乡镇党员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的决议B.讨论决定本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C.领导乡镇政权机关和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机关和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D.加强乡镇党委自身建设和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2.村党组织具体承担的职责主要有( )A.贯彻并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村党员大会的决议B.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C.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D.搞好支部委员会的自身建设,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

38、和监督3.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要求有( )A.更新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充分考虑广大农民群众的愿望B.强化功能,紧紧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不断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的组织管理功能、教育引导功能和服务协调功能C.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通过启发教育、民主协商、示范引导等方法推动农村工作开展D.提高能力,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统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4.村民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A.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B.调解民间纠纷C.维护社会治安 D.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5.乡村治理结构是指各类乡村

39、治理主体在各自权力、职责范围基础上的行为模式及相互关系。当前,我国乡村治理的基本结构的治理主体有( )A.乡镇党委 B.乡镇政府 C.村民自治组织 D.村经济合作社三、判断题1.以各类治理主体的相互关系为基础,结合各类治理主体的行为模式的特点,确定的各类治理主体的定位框架,就是乡村治理的基本结构( )四、简答题1、简述乡镇党委建设“六好”目标要求。五、综合分析题1、谈谈如何正确运用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工作方法。2、谈谈如何完善乡村治理结构。第五章 农民问题及培养新型农民一、单项选择题1.“三农”问题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它的核心是( )A.农村问题 B.农业问题 C.农民问题 D.农业现代化

40、问题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为迫切的要求是( )A.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B.抓好新农村文化建设C.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D.培育出一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3.培育新型农民的着力点是( )A.加快农业现代化 B.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C.加快农民市民化 D.提高农民综合素质4.推动农村经济创新和发展从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动力是( )。A.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B.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C.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D.新农村精神文化建设5.以下关于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认识不正确的是( )A.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B.农产品

41、质量普遍不高,名优产品比例低,特色品种少,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销路和发展C.农民学习能力差,素质很难提高D.农民拥有的主要耕地及其它土地资源禀赋的先天不足,是农民收人增长的首要约束因素6.以下对首创精神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中国历代农民的首创精神和仿效能力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B.中国农民的首创精神可以看成是中国农民的特质C.抛弃人民公社体制,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制度创新,这是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的结果D.推广以育种为核心的农用先进科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技术创新,这些是技术创新的结果,与农民首创精神无关7.培养新型农民的提出及其意义,认识不正确的

42、是(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迫切要求把提高亿万农民的素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B.解决农民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提高农民的素质又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C.党中央为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令人鼓舞,然而,现有的农民素质难以与之相适应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的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提高农村市场的开放程度、统筹城乡文化建设,则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8.下列不属于现阶段我国农民失地的原因有( )A.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扩大了非农用地B.房地产开发商圈地、囤地、征地而不用,造

43、成耕地资源闲置浪费C.现行征地补偿制度不合理导致的征地的成本收益不对称刺激了圈地行为D.虽然土地耕作的生产经营成本低,但是种田的收益也低,甚至为负,农民不愿从事农业生产,主动离开土地9.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东南沿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据估计,其人数已达8千万之多。造成这样大规模的“民工潮”,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2002年国考A类第95题)A农民到城市打工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待遇B民工流出地区的地方政府鼓励农民外出打工C农民在家种田收入太低,又没有其他能多挣钱的就业机会D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能吃苦耐劳的劳动力10.新华社2006年3月27日授权

44、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指出,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_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A农民工就业 B农民工的社保问题C维护农民工权益 D公共服务1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素质的内容是( )A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心理素质B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人文素质C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D人文素质、科技素质、身体素质12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民增收工作的方针是( )A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B以工促农、以城带乡C多予、少取、放活 D统筹、协调、扶持二、多项选择题1.新型农民的主

45、要特征是( )。A.懂技术 B.适市场 C.会经营 D.有文化2.以下对农民收入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 )A.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B.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C.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D.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3.目前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很多问题,关于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很多地区师资力量不足B.因经济原因辍学者增多,给普及义务教育工作带来困难C.流动中的农民工子女就学难D.教育经费保

46、障机制不够完善4.我国农民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整体素质较低的状况的原因有( )A.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反映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方面B.公共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缺少对硬件设施的投入C.放松了对农民的教育,思想观念上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经济发展也是短期行为,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D.农民自身不爱学习5.现阶段我国农民失地所呈现出的特点有哪些( )A.农民被征地数量很小B.被征用土地地理位置靠近城市中心,土地升值潜力大C.失地农民居住较为集中,群体内血缘关系影响较大D.失地农民多为纯农业户,个人综合素质较低6.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主要表现在( )(2002年国考A类第91题)A为人

47、们提供基本生活资料 B为轻工业提供重要原料C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 D为经济建设提供资金积累三、判断题1.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这是增强农民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2.农民素质,是指农民这一特定范畴的某一种属性在社会实践中的抽象体现,它分为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农民素质的基本内容是指农民行为过程中所具备的智能、技能、体能、思维方式、道德水准及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等( )“三农”工作知识习题答案及解析第一章 概 述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三农”问题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简称。2.C【解析】“三农”问题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演进引发的工农

48、关系、城乡关系失衡和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市民与农民差距扩大的问题,其本质是农民不能平等参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能公平分享工业化和城镇化成果的问题。3.B【解析】我国“三农”问题的特殊性在于,由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起步晚、速度快,其他国家在近百年工业化中出现的有关“三农”的各种问题,在我国短短几十年中迅速积累并集中显现,必须引起我们的严密关注和高度重视。4.B【解析】工业化和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两个主要指标,但是,如果仅仅关注工业化和城镇化而忽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必然带来整个社会的严重失衡,导致工农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持续扩大,诱发各种社会矛盾,最终将导致现代化进程的

49、中断。5A【解析】“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是农民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因自身因素和制度因素导致的参与社会竞争的机会不平等或权利缺失的问题。6D【解析】在农业社会,农业是社会经济的主导力量,工商业是补充并由农业决定。7A【解析】A选项正确的表述是,农民数量不断减少,市民成为社会成员的主体部分。8C【解析】第一和第二阶段的“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相同,第三阶段“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演变成了“满足温饱的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改善生活需要与过低的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矛盾”。9A【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三农”问题主要矛盾的演变,“三农”工作围绕着“促进农业增产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民全面发展”这一主线

50、不断拓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更是实现了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重大转变,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社会现代化的导向。10A【解析】2008年一号文件指出:当前,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农业和农村正经历着深刻变化。农业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增强,保障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要求加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村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兼顾各方利益和搞好社会管理难度加大,要求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11C【解析】税费改革针对的是农村的税制和腐败问题,所以税费改革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国家的投入对三农问题来说都是外部条件也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扩大粮食

51、种植面积是为了粮食安全;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要统筹城乡发展,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彻底破除二元社会结构,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12A【解析】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关注“三农”问题,从去年的“促进农民增收”到今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多项选择题1AD【解析】胡锦涛同志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这是对工业化进程中社会发展规律的精辟概括,也是对工业化进程中

52、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三农”问题演变规律的深刻总结。2ABC【解析】“三农”问题的性质:它是一种自然历史现象;它是一个事关全局发展的重大问题;它是一个涉及社会公平的根本问题;D选项,“三农”问题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发达水平的首要因素的说法不准确,准确地说,“三农”发展的水平是观察和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因素。3AD【解析】现实的途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农民通过各种方式转变为与城镇人口具有同等权利和机会的产业工人和城镇市民;二是继续留在农村的农民通过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4ABCD【解析】2006年2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

53、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进一步指出:“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5ABC【解析】从200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征农业税、牧业税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D选项,耕地占用税的征收范围包括用于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征(占)用的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耕地。6ABCD【解析】工业化中期阶段“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除此之外还有: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更加突出,城乡差距呈扩大趋势;后发区域落后的问题更加突出,地区差距呈扩大趋势等7ABCD【解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因为: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54、,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产生和赖以独立的基础;农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着农业能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进而决定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农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安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8ABCD【解析】任何一个国家,在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都暴露出农民素质不适应的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工业化提升、城市化提速的趋势,凸显农民阶层素质不适应的问题;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趋势,凸显农民阶层素质不适应的问题;三、促进社会结构优化的要求,凸显农民阶层素质不适应的问题;四、

55、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凸显农民阶层素质不适应的问题。9ABCD【解析】该题考查了两个知识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和“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原因。A、B是“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原因;C、D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的原因。三、判断题1【解析】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2【解析】“土地出让金”,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收益,即“地价”。在实际操作中,地方政府获得土地出让金后,一般先支付各种土地规费和征地补偿;此后

56、如有净收益,则多用于城市建设和土地开发,而用于农业和农村的比例其实很低。3【解析】近年来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技术进步加快带来的农民工素质不适应的问题,是一定程度上“有人无活干、有活无人干”的“技工荒”。第二章 统筹城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2006年2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第八个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应主要用于“三农”。2.A【解析】2006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农业和农村正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

57、期。促进农村社会和谐,首先要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3.A【解析】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闭幕发表公告,“会议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4D【解析】宅基地是指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体所有的土地。宅基地所有权属于集体,所以选D。二、多项选择题1.ABCD【解析】以上四个选项表述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含义。2.ABCD【解析】根

58、据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一系列精神,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任务包括六个方面,除以上四个方面外还有:统筹城乡社会事业与社会保障、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与居民社区建设两个方面。3.ABCD【解析】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与居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任务之一,它的含义是:按照优化城乡生产力和人口布局、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要求,把城乡基础设施和城乡居民社区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和建设,着力形成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相衔接,居民社区、基础设施相配套的规划体系和建设格局,促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的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让城乡居民平等共享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成果。4.ABCD【解析】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应坚持六条原则,除以上四条之外,还应坚持以下两条原则: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强化综合管理,协调农口部门和农外部门以及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合心、合力、合拍的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良好氛围和有效机制;认识和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思想上牢固确立“统筹”的理念,但应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形成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围绕城乡一体化目标、各有侧重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格局。5.ABCD【解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所以“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背景新、思路新、目标新、方式新。6.BCD【解析】中共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