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MicrosoftW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4463318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8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MicrosoftW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MicrosoftW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MicrosoftW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MicrosoftW》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MicrosoftW(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ICS 13.100C52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报批稿)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azardous agents in the workplacePhysical agents2007-04-20发布2007-1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前 言本标准第13章、第14章和第15章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此次修订将GBZ 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分为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和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

2、接触限值 物理因素。本标准与GBZ 2-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减少了高温作业分级和高温作业场所气象条件的卫生学评价标准。增加了非电离辐射的工频电场、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微波辐射接触限值和噪声的接触限值。调整了高温、手传振动的接触限值。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的测量方法修订成为独立的标准版本GBZ/T XXX-2006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方法。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

3、营红声器材厂嘉兴分厂、杭州爱华仪器有限公司、奎思特技术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生、梁友信、杨磊、吴维皑、李涛、张敏、何丽华、徐伯洪、舒国华、张绍栋、杜燮祎。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本标准适用于存在或产生物理因素的各类工作场所。适用于工作场所卫生状况、劳动条件、劳动者接触物理因素的程度、生产装置泄露、防护措施效果的监测、评价、管理、工业企业卫生设计及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本标准不适用于非职业性接触。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

4、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修订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包括于本标准;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GB/T 3947 声学名词术语GBZ/T189.1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超高频辐射GBZ/T189.2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高频电磁场GBZ/T189.3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工频电场GBZ/T189.4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激光辐射GBZ/T189.5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微波辐射GBZ/T189.6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紫外辐

5、射GBZ/T189.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高温GBZ/T189.8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噪声GBZ/T189.9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手传振动GBZ/T18910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189.11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体力劳动时的心率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GBZ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中3.1,3.3,3.4的术语、定义和缩略语同样适用于本标准。4 超高频辐射职业接触限值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ultra high frequency radiation in the workplace

6、4.1 术语和定义4.1.1超高频辐射 ultra high frequency radiation又称超短波,指频率为30MHz300MHz或波长为10m1m的电磁辐射,包括脉冲波和连续波。4.1.2脉冲波 pulse wave以脉冲调制所产生的超高频辐射。4.1.3连续波 continuous wave以连续振荡所产生的超高频辐射。4.1.4 功率密度 power density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以P表示,单位为mW/cm2。4.2 卫生要求一个工作日内超高频辐射职业接触限值见表1。表1 工作场所超高频辐射职业接触限值接触时间连续波脉冲波功率密度(mW/cm2)电场强度(V/m)功率密

7、度(mW/cm2)电场强度(V/m)8h0.05140.025104h0.1190.05144.3 测量方法按GBZ/T XXX.1规定的方法测量。5 高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igh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5.1术语和定义高频电磁场 high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频率为100kHz30MHz,相应波长为3km10m范围的电磁场。高频电磁场的电场强度单位为V/m;高频电磁场的磁场强度单位为A/m。5.2 卫生要求8h高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见表2。表

8、2 工作场所高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频率(MHz)电场强度(V/m)磁场强度(A/m)0.13.05053025-5.3 测量方法按GBZ/T XXX.2规定的方法测量。6 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power frequency electric field in the workplace6.1 术语和定义工频电场 power frequency electric field频率为50Hz的极低频电场。6.2卫生要求8h工作场所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见表3。表3 工作场所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频率(Hz)电场强度(kVm)5056.3

9、 测定方法按GBZ/T XXX.3规定的方法测量。7 激光辐射职业接触限值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laser radiation in the workplace7.1术语和定义7.1.1激光 laser radiation波长为200nm1mm之间的相干光辐射。7.1.2照射量 radiant受照面积上光能的面密度,单位为J/cm2。7.1.3辐照度 irradiance单位面积照射的辐射通量,单位为W/cm2。7.1.4校正因子(CA和CB) correction factors激光生物学作用是波长的函数,为评判等价效应而引进的数学因子。CA和C

10、B分别为红外和可见光波段的校正因子。7.2卫生要求7.2.1 8h眼直视激光束的职业接触限值(见表4)表4 眼直视激光束的职业接触限值光谱范围波长(nm)照射时间(s)照射量(J/cm2)辐照度(W/cm2)紫外线20030810-93104310-330931410-931046.310-2 31540010-9100.56t1/4315400101031.03154001033104110-3可见光40070010-91.210-5510-74007001.210-5102.5t3/410-3 400700101041.4CB10-240070010431041.4CB10-6红外线700

11、105010-91.210-55CA10-770010501.210-51032.5 CA t3/410-31050140010-9310-5510-6 10501400310-510312.5t3/410-3700140010431044.44CA10-4远红外线140010610-910-70.01140010610-7100.56t1/41400106100.1注:t为照射时间。7.2.2 8h激光照射皮肤的职业接触限值(见表5)表5 激光照射皮肤的职业接触限值光谱范围波长(nm)照射时间(s)照射量(J/cm2)辐照度(W/cm2)紫外线200400 10-93104 同表4可见光与红

12、外线4001400 10-9310-72CA10-210-7101.1CAt1/41031040.2CA 远红外线1400106 10-93104 同表4注:t为照射时间。7.2.3 波长()与校正因子的关系为:波长400nm700nm,CA=1;波长700nm1050nm,CA=100.002(-700);波长1050nm1400nm,CA=5;波长400nm550nm,CB=1;波长550nm700nm,CB=100.015(-550)7.3 测量方法按GBZ/T XXX.4规定的方法测量。8 微波辐射职业接触限值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micr

13、owave radiation in the workplace8.1术语和定义8.1.1 微波 microwave频率为300MHz300GHz、波长为1m1mm范围内的电磁波,包括脉冲微波和连续微波。8.1.2脉冲微波与连续微波 pulse microwave & continuous microwave脉冲微波指以脉冲调制的微波。连续微波指不用脉冲调制的连续振荡的微波。8.1.3固定微波辐射与非固定微波辐射 fixed microwave radiation & nonfixed microwave radiation固定微波辐射是指固定天线(波束)的辐射;或运转天线的t0/T0.1的辐

14、射。非固定微波辐射是指运转天线的t0/T0.1的辐射。式中t0指接触者被测位所受辐射大于或等于主波束最大平均功率密度50%的强度时的时间,T指天线运转一周时间。8.1.4肢体局部微波辐射与全身微波辐射 partial-body microwave radiation & whole-body microwave radiation肢体局部微波辐射指微波设备操作过程中,仅手或脚部受辐射。全身微波辐射指除肢体局部外的其他部位,包括头、胸、腹等一处或几处受辐射。8.1.5平均功率密度及日剂量 average power density & daily dose平均功率密度表示单位面积上一个工作日内的

15、平均辐射功率。日剂量表示一日接受辐射的总能量,等于平均功率密度与受辐射时间(按照8h计算)的乘积,单位为Wh/cm2或mWh/cm2。8.2卫生要求工作场所微波辐射职业接触限值见表6。表6 工作场所微波职业接触限值类型日剂量(Wh/cm2)8h平均功率密度(W/cm2)非8h平均功率密度(W/cm2)短时间接触功率密度(mW/cm2)全身辐射连续微波40050400/t5脉冲微波20025200/t5肢体局部辐射连续微波或脉冲微波40005004000/t5注:t为受辐射时间,单位为h8.3测量方法按GBZ/T XXX.5规定的方法测量。9 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 occupational ex

16、posure limits f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in the workplace9.1 术语和定义紫外辐射 ultraviolet radiation又称紫外线(ultraviolet light),指波长为100nm400nm的电磁辐射。9.2 卫生要求8h工作场所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见表7。表7 工作场所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紫外光谱分类8h职业接触限值辐照度(W/cm2)照射量(mJ/cm2)中波紫外线(315nm280nm)0.263.7短波紫外线(280nm100nm)0.131.8电焊弧光0.243.59.3 测量方法按GBZ/T XXX.6规定的方法

17、测量。10 高温作业职业接触限值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eat stress work in the workplace10.1 术语和定义10.1.1 高温作业 heat stress work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10.1.2 WBGT指数 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 index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10.1.3 接触时间率 exposure time rate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与8h的比率。10.1.4 本

18、地区室外通风设计温度 local outside ventilation design temperature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每年最热月的每日13时14时的气温平均值。10.2 卫生要求10.2.1 接触时间率100%,体力劳动强度为IV级,WBGT指数限值为25;劳动强度分级每下降一级,WBGT指数限值增加12;接触时间率每减少25,WBGT限值指数增加12,见表8。10.2.2 本地区室外通风设计温度30的地区,表8中规定的WBGT指数相应增加1。表8 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接触时间率体力劳动强度IIIIIIIV100%302826257531292826503

19、23029282533323130注: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按本标准第14章执行,实际工作中可参考附录B。10.3 测量方法按GBZ/T XXX.7规定的方法测量。11 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noise in the workplace11.1 术语和定义11.1.1 生产性噪声 industrial noise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11.1.2 稳态噪声 steady noise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挡”动态特性测量时,声级波动3dB(A)的噪声。11.1.3非稳态噪声 nonsteady noise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

20、“慢挡”动态特性测量时,声级波动3dB(A)的噪声。11.1.4 脉冲噪声 impulsive noise噪声突然爆发又很快消失,持续时间0.5s,间隔时间1s,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A)的噪声。11.1.5 A计权声压级(A声级)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LpA,LA用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11.1.6 等效连续A计权声压级(等效声级) equivalent continuous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LAeq,T,LAeq在规定的时间内,某一连续稳态噪声的A计权声压,具有与时变的噪声相同的均方A计权声压,

21、则这一连续稳态声的声级就是此时变噪声的等效声级,单位用dB(A)表示。11.1.7 按额定8h工作日规格化的等效连续A计权声压级(8h等效声级) normalization of equivalent continuous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to a nominal 8h working day,LEX,8h将一天实际工作时间内接触的噪声强度等效为工作8h的等效声级。11.1.8 按额定每周工作40h规格化的等效连续A计权声压级(每周40h等效声级) Normalization of equivalent continuous A-weighted

22、 sound pressure level to a nominal 40h working week,LEX,W非每周5d工作制的特殊工作场所接触的噪声声级等效为每周工作40h的等效声级。11.2卫生要求11.2.1 噪声职业接触限值每周工作5d,每天工作8h,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A),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85dB(A),见表9。表9 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接触时间接触限值dB(A)备注5d/w,=8h/d85非稳态噪声计算8h等效声级5d/w,8h/d85计算8h等效声级5d/w85计算40h等效声级11.2.2 脉冲噪声工作场所,噪声声压级峰值和脉冲次数不应超过表10的规定。

23、表10 工作场所脉冲噪声职业接触限值工作日接触脉冲次数声压级峰值dB(A)100 140 1000 130 10000 120 11.3 测量方法按GBZ/T XXX.8规定的方法测量。12 手传振动职业接触限值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and-transmitted vibration in the workplace12.1 术语和定义12.1.1 手传振动 hand-transmitted vibration生产中使用手持振动工具或接触受振工件时,直接作用或传递到人的手臂的机械振动或冲击。12.1.2 日接振时间 daily exposure

24、duration to vibration工作日中使用手持振动工具或接触受振工件的累积接振时间,单位为h。12.1.3 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 frequency-weighted acceleration to vibration按不同频率振动的人体生理效应规律计权后的振动加速度,单位为m/s2。12.1.4 4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 4 hours energy equivalent frequency-weighted acceleration to vibration在日接振时间不足或超过4h时,将其换算为相当于接振4h的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值。12.2 卫生要求手传振动4h等能量频率计

25、权振动加速度限值见表11。表11 工作场所手传振动职业接触限值接触时间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m/s2)4h512.3 测量方法按GBZ/T XXX.9规定的方法测量。13 煤矿井下采掘工作场所气象条件 meteorological requirements in the underground workplace of coal mine13.1卫生要求13.1.1 井下采掘工作场所气象条件应符合表12的规定。表12 井下采掘工作场所气象条件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m/s)备注不高于28不规定1.0上限不高于26不规定0.5至适不低于18不规定0.3增加工作服保暖量13.1.2 本标

26、准规定的风速如与生产工艺或防爆要求相抵触时可不受此限制。13.1.3 井下作业环境气温较低时服装保暖量应适当增加。13.2测量方法工作场所温湿度的测定应用通风温湿度计,风速的测定可应用热球式或叶状风速仪。14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classification of physical workload14.1 术语和定义14.1.1 能量代谢率 energy metabolic rate从事某工种的劳动者在工作日内各类活动(包括休息)的能量消耗的平均值,以单位时间(每分钟)内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能量消耗值表示,单位是kJ/minm-2。14.1.2 劳动时间率 working time rate劳动

27、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工作时间与日工作时间(8h)的比率,以百分率表示。14.1.3 体力劳动性别系数 sex-based coefficient of physical work相同体力强度引起的男女不同生理反应的系数。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男性系数为1,女性系数为1.3。14.1.4 体力劳动方式系数 pattern coefficient of physical work在相同体力强度下,不同劳动方式引起的生理反应的系数。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搬”的方式系数为1,“扛”的方式系数为0.40、“推/拉”的方式系数为0.05。14.1.5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intensity ind

28、ex of physical work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指数。指数大,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小。14.2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体力劳动强度分为四级,见表13。表13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体力劳动强度级别 劳动强度指数 I 15 20 III 25 25 14.3 测量方法按GBZ/T XXX.10规定的方法测量。14.4 实际工作中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可参考附录B。15 体力工作时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生理限值 physiological limits on heart rat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during physical work15.1 术语和定

29、义能量消耗 energy consumption人体为维持生理功能和各种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单位为kJ。15.2 卫生要求15.2.1工作日内从事任何单项体力工作时,最大心率值不应超过150次/min;各单项作业时最大心率值平均不应超过120次/min。15.2.2 人工作日(8h)总能量消耗不应超过6276kJ(或7.824 kJ/minm-2)。15.3 工作场所体力劳动时心率的测量方法按GBZ/T XXX.11规定的方法测量。附录A 正确使用说明(规范性引用附录)A.1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是用于监督、监测工作场所及工作人员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状况、生产装置泄漏情况,评价工作场所卫生

30、状况的重要依据。目的在于保护劳动者免受物理性职业性有害因素危害,预防职业病。A.2 在实施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评价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危害或个人接触状况时,应正确运用接触限值,并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和分析。A.3本标准规定的接触限值为上限值。A.4 电磁辐射的功率密度用于表示超高频、微波和激光的辐射强度。A.5 超高频辐射A.5.1 在远区场,功率密度与电场强度E(V/m)之间的关系如下: (A.1)式中:P功率密度,mW/cm2;E电场强度,V/m。A.5.2 测量时,可选择功率密度或电场强度。A.6 高频电磁场A.6.1 工作场所高频电磁场接触限值适用于接触高频电磁辐射的各类作

31、业,但不适用于环境照射及作为医疗或诊断为目的的照射。A.6.2 频率在3MHz以下的高频电磁场,可选择电场强度或磁场强度。A.7 工频电场A.7.1 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适用于交流输电系统中接触电磁场的电力工作人员及带电工作人员。A.7.2 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入超过接触限值的工频电场地点或延长接触时间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带电作业人员应该处在“全封闭式”的屏蔽装置中操作,或应穿包括面部的屏蔽服。A.8 微波辐射A.8.1 工作场所微波辐射接触限值适用于接触微波辐射的各类作业,不包括居民所受环境辐射及接受微波诊断或治疗的辐射。A.8.2 脉冲微波固定辐射和非固定辐射的平均功率密度限值相同。A.8

32、.3 肢体局部辐射不区分连续微波和脉冲微波。A.8.4 短时间暴露功率密度1mW/cm2时,除控制暴露时间(按日剂量接触限值计算)外,还需使用个人防护。A.9 紫外辐射A.9.1 本限值适用于人工紫外辐射。A.9.2 紫外线混合光源包括各段波长紫外线的光源,如电焊弧光。A.9.3 测量时,可选择辐照度或照射量。A.10 工作场所手传振动接触限值适用于生产中使用手持振动工具或手接触受振工件的作业。在日接振时间不足或超过4小时时,要将其换算为相当于接振4小时的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值,可用式(2)计算:(A.2)式中:ahw(T)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T日接振时间,h/d。A.11 煤矿井下采掘作业地点

33、气象条件A.11.1 煤矿井下采掘作业地点气象条件适用于煤矿井下采掘作业,也适用于其他矿井下的采掘作业。A.11.2 表12中的上限及下限值均不是舒适限值。在上限条件下,劳动者仍有一定的闷热感;在下限的条件下,部分人尚有“稍冷”感。但在此标准范围内可保证劳动者不发生中暑,并能防止常见病、多发病的高发。附录B 常见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资料性附录)表B.1 常见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职业描述I(轻劳动)坐姿:手工作业或腿的轻度活动 (正常情况下,如打字、缝纫、脚踏开关等);立姿:操作仪器,控制、查看设备,上臂用力为主的装配工作。II(中等劳动)手和臂持续动作(如锯木头等);臂和腿的工作(如卡车、拖拉机或建筑设备等非运输操作等);臂和躯干的工作(如锻造、风动工具操作、粉刷、间断搬运中等重物、除草、锄田、摘水果和蔬菜等)。III(重劳动)臂和躯干负荷工作(如搬重物、铲、锤锻、锯刨或凿硬木、割草、挖掘等)。IV(极重劳动)大强度的挖掘、搬运,快到极限节律的极强活动。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