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金版学案地理选修6人教版练习: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4374746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修版金版学案地理选修6人教版练习: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修版金版学案地理选修6人教版练习: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修版金版学案地理选修6人教版练习: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精修版金版学案地理选修6人教版练习: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金版学案地理选修6人教版练习: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 Word版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一)教材第2页图1.1图表分析:本图直观地表示了环境的基本含义。从图中可以看出,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要素也不同。与中心事物有物质、能量和信息联系的周围事物,构成了中心事物的环境要素。(二)教材第3页案例1通过这个案例,应掌握这则案例集中展示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变迁,反映了从采猎社会50万年前渔猎采集却留下青山绿水至近一万年的农业社会不断破坏环境导致水土流失、工业社会(20世纪60年代后)环境污染加剧的演变过程。人地关系的变化不禁让人深思。(三)教材第3页思考1古人类与环境处于原始的平

2、衡状态,具有低水平协调的特点。原因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环境影响微弱。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出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只顾短期经济利益,忽视长远环境效益。3(可以结合教材案例,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分析人类与环境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人类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1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是相对周围事物而言的B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C环境是中心事物周围的所有空间D环境是非生物要素的总称解析: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所以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

3、言的,中心事物不同,环境也就不同。答案:B2下列地理事物都属于天然环境的是()A沿海滩涂、名胜古迹B城市、天然草场C风景游览区、水产养殖场D极地、高山及荒漠区解析:天然环境是指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极地、高山及荒漠区受人类的影响较轻微,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属于天然环境。答案:D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报告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而不能为所欲为。这就要求人们将“人定胜天”的观念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据此,完成第34题。3下列事物属于人工环境的是()A

4、高山草甸B极地苔原C科尔沁沙地 D亚马孙的原始森林4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生产活动是()A山区毁林开荒 B围湖造田C黄淮海平原上建造林网 D过量抽取地下水解析:第3题,考查对环境分类的理解。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是依据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来划分的。A、B、D中的环境受人类影响较小,故属天然环境。科尔沁沙地主要处在农牧交错带,由于人类过度垦荒、超载放牧等原因形成。第4题,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生产活动是利于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的活动,黄淮海平原上建造林网有利于改善局地气候,利于农业生产,所以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答案:3.C4.C5下列属于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的是()A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茫茫

5、沙丘B“草、水、林、机”配套的人工草场C水土流失造成的石山劣地D人工建设的水库大坝解析:茫茫沙丘是自然环境,人工草场、水库大坝是人类合理活动的产物。答案:C读以下人类与环境关系图,完成67题。6图中处所填内容应是()A改善环境质量B人类与环境统一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物质资料生产7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D人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自己解析:第6题,从图中信息可知,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有效缓解资源压力,改善环境质量。第7题,人类与环

6、境是对立统一的,只有人类善待自然,自然才能善待人类,才能实现人类的长远发展。答案:6.A7.D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将下列字母和序号填入相应的位置A天然环境 B人工环境水农田果园大坝大气土壤岩石工厂野生动物原始森林楼房油井(2)C箭头所表示的含义是_,D箭头所表示的含义是_。(3)从箭头C和D可以发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_;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_。解析:第(1)题,据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概念即可作答。第(2)题,C箭头由环境指向人类,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而D箭头表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第(3)题,说明人类与环境有相互作用的关系。答案:(1)长江以下顺时针为(顺序可颠倒)

7、;长城以上顺时针为(顺序可颠倒);半圆上为A,下为B。(2)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人类对环境的影响(3)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反作用于人类9下列选项属于天然环境的是()大漠盐湖农田工厂极地苔原岩石畜群牧场A BC D解析:天然环境是由地球上的自然要素组成,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人工环境是指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过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有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如: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因此,选B项。答案:B10我国北方地区春季经常发生沙尘暴,沙尘暴是下列哪种现象()A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B自然环境因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8、C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共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D人类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解析:“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它的产生也有人类社会不合理活动的因素,“沙尘暴”是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合理活动的反作用。答案:C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耗费巨资移植大树进城。据统计,移植大树的成活率不超过60%。据此回答1112题。11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A病虫害防治不力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C生存环境改变D人为破坏严重12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加剧水土流失诱发地质灾害增加酸雨频率影响生态群落增加地表水的下渗A BC D解析:第11题,各种植物的生存环境不同,大树移植到城市

9、后其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影响了成活率。第12题,大量移植树木使得原生地树木减少,使得植被覆盖率降低,加剧了水土流失,诱发地质灾害,其生态环境也发生改变。答案:11.C12.A13下列现象或过程中,能体现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的是()A因破坏植被而造成水土流失B科技水平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C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遭到多国部队打击D发展草原风光旅游业,内蒙古畜牧业从业人员减少解析: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会反作用于人类。人类对植被的破坏而导致的水土流失体现了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答案:A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云南省的哀牢山中,一层层梯田不停息地漫向四野,

10、朝着天际跋涉。它的形象莽然巨大,占据天地,却宁静安详,无声无息,精致到绝美,那磅礴大气与细腻爽洁的点线相谐,堪称真正的世界奇迹。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红河州哈尼族多处于封建领主制经济和封建地主制经济阶段,人民群众遭受着多重压迫和剥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尼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1)在哈尼梯田(元阳梯田)这个环境中有哪些环境要素?(2)哈尼地区的自然环境要素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3)哈尼地区的哪些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有利影响?解析:第(1)题,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的主要环境要素是土壤、岩石、大气、水、生物等,加上阳光,共同构成了环境的自然要素

11、;哈尼梯田是人类活动改造地形要素而成的人工景观,在修建梯田的过程中,不仅有人类的劳动,而且加入了农业生产技术,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规模庞大的梯田是人类群体劳动的结果。第(2)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当地为地形崎岖的山区,坡度较陡,修建梯田的劳动量大,耕作和取水不便;云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第(3)题,理论上,坡度较陡的山区不适合发展耕作业,但这里长期的封建领主制经济和封建地主制经济阶段为大规模的群体活动(修筑梯田)提供了可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解放了生产力,梯田的建立,为居民提供了充足的粮食,闭塞的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答案:(1)自然环境要素:阳光、大气、生物、土壤、水和岩石等。社会环境要素: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等。(2)修建梯田的劳动量大,耕作和取水不便;粮食的产量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3)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