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物理人教版实验题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64358342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九年级中考物理人教版实验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中考物理人教版实验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中考物理人教版实验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中考物理人教版实验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中考物理人教版实验题(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实验探究专题1.如图所示的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木板表面上前进的距离最远,但最后会停下来,这是因为 摩擦阻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最大的是第一次,这说明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绝对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而抽象概括出来的。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

2、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车;(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_大小_和方向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 a方案的小一些,因为小卡片质量较小,可以忽略,b方案中小车运动时有一定的摩擦力对探究两力

3、大小有一定的影响 . 3.在“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得到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123钩码质量(g)100200300钩码受到的重力(N)123钩码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比(N/kg)101010(1)请根据图12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完成表格。(2)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或物体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一定的。(3)同学们对此实验有如下猜想:A重力跟质量有关;B重力跟位置有关;C重力跟形状有关。为了验证猜想C,现提供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天平、橡皮泥、三个形状不同的石块、铁块和铝块、细线、土豆、小刀。请你选择适当的器材,完成下列探究过程:所选器材弹

4、簧测力计、橡皮泥探究步骤用弹簧测力计称出橡皮泥的重力记为G1,再把橡皮泥捏成其他各种不同的形状,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它们的重力记为G2、G3等。分析论证若G1=G2=G3,则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形状无关 ;若G1G2G3,则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形状有关;4.用下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过程中,一些同学作了以下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拉力的速度大小有关为了检验上述有关猜想是否正确,所供选用的器材有:A长木块,B木块,C毛巾,D棉布,E弹簧测力计,F砝码,G多支圆珠笔芯(1)实验时应使

5、木块在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利用拉力与摩擦力是平衡力的原理测出摩擦力的大小。(2)为了检验猜想是否正确,列出选用的器材是(填序号) ABCDE(3)比较图甲和图乙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为了检验猜想是否正确,某同学选用了木块与木板,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步骤l: 把木块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步骤2 : 把木块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以更大的速度拉木块,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请对上述实验过程做出你的评价:没有强调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5)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有

6、关吗?你如何实验?A.用一块长方体木块平放在在水平的长木板上,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读数F1B. 再把长方体木块侧放在在水平的长木板上,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读数F2C. 再把长方体木块立放在在水平的长木板上,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读数F3D.比较F1、F2、F3的大小,得出结论。5小华和小刚两组同学研究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 小华实验时,发现如图16所示的状态,该状态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是(答“是”或“不是”),但我们实验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

7、便于测量力臂;(2)调节好杠杆后,小华将两个重力均为0.5N的钩码挂在杠杆a处,又将弹簧测力计钩在杠杆b处的细线上,为使杠杆平衡,应竖直向上拉弹簧秤(填“向上”“向下”);操作时,小华发现弹簧秤读数偏小,不能准确读数,请你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法: 多挂钩码。 (3)小华得到的两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动力FlN动力臂1m阻力F2N阻力臂2ml20.2l0.12l0.0820.04这两组数据中,第1次实验的数据肯定有错误。(4)小华更正错误后,又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又做了 一次实验,共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多次实验找出规律。 (5)小刚也进行了实验操作,

8、得到了一组数据:动力F1/N动力臂1/cm阻力F/N阻力臂/cm4554他得出的结论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认为他的实验存在什么问题? 只有一次实验得出结论有偶然性。 (6)如图15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刚在两侧钩码下再各挂一个相同的钩码,他发现杠杆右端将下沉了。6.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绵、砝码、木板)设计了图(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

9、(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物体被压时被压的深浅的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 被压的物体不相同 (3)设图(b)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强是P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Pb=Pc。(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被压的物体要相同。(5) 小明和小华正确实验后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因素有关,他们得到两个准确结论是: 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受力面积一定,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

10、明显 (6)现在给你一个带盖的矿泉水瓶(空瓶)、水和一些细沙来验证小明和小华结论的正确性。(选择某一个因素进行探究)选择探究的问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步骤:把空的矿泉水瓶放在细沙上,向空的矿泉水瓶慢慢加水,观察细沙被压的深度。结果发现:加的水越多,矿泉水瓶压进沙的深度越深。(7)请你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矿泉水瓶充水量少量半瓶水满瓶水细沙的凹陷程度7.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中各图所示的操作。(1)为了顺利完成实验,除图中画出的器材外,还需要用到刻度尺;(2)比较图中代号为 A 、 C 、 D的三个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

11、)比较 E 、F 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 越大 ;(4)比较B、D、E三个图,可以看出:在同种液体的中,液体的深度越大,压强 越大。(5)实验中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大气压的影响。8.通过实验认识了浮力后,小军和小民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继续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实验探究。首先,他们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猜想,在老师帮助下将同学们的猜想归纳如下:猜想l: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猜想4:浮力的大小可能

12、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1)小军所在组的同学为了验证猜想1和猜想2,选用了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三个圆柱形物体A、B、C并测出了它们的重分别为4 N、4.5 N和5 N,然后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比较图中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密度无关。比较图中序号为a、d、e的三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同一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2)猜想3是小民所在组的同学提出的,请你举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来支持他们的猜想。人从水的浅处走向深处的过程中,人受到河底的支持力越来越小,重力不变,从而知道所受浮力变大。(3)小民所在组的同学为了验证

13、猜想3,选用了与小军所在组相同的圆柱形物体A,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物体A:底面积20 cm2、高5 cm的圆柱体,液体:酒精实验序号12345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hcm13579受到的浮力F浮N0.20.50.80.80.8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浸没之前,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浮力越大;浸没后,物体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无关。之后,他们在与其他组同学交流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继续进行着探究:(4)如图所示,小军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人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

14、,实验数据如下表: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6.75N,第4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1.5N。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数据,说明浸没之前,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浮力越大.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数据,说明浸没后,物体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无关。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像是( B )上图中能正确反映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像是( D )圆柱体的密度为2.7 X103kg/m39.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次数钩码重GN钩码上升高度hm有用

15、功J测力计拉力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总功J机械效率120.1020.90.30.2774.1240.10.41.60.30.4883.3340.10.41.10.50.5572.7(1)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2)第3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0.4J,机械效率是72.7。(3)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增大(选填“增大”或“减小”),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 重力大小有关。(4)综合上述结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大有用功,减小额外功(选填“增大

16、”或“减小”)。10.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提出了“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的猜想,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保持木块的拉力与斜面平行,并且匀速拉动木块下表是该小组根据此猜想进行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请将表格中空格处的数据填写完整;由以上表格得出“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的结论,要得到此结论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小车重不变。斜面长不变。同一斜面。(3)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斜面,小车重不变、斜面长不变时,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 (4)如果还想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实验时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

17、同一斜面,斜面高度、斜面长相同。(5)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还可推知:高度相同的斜面,越长越省力(填“省力”或“费力”);斜面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有:盘山公路(只写出一条即可)。(6)你认为该实验中较难控制的操作是:难控制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11.测功率学校买了一箱物理器材,小军同学将它从一楼搬运到三楼(如图11所示),小丽同学想测量小军同学搬运器材过程中对箱子做功的功率。.测量所需要的器材有: 磅秤、秒表、刻度尺。.小丽同学设计的测量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是( B )A.测出箱子所受的重力 B.测出楼梯的总长度C.测出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D.测出小军上楼梯所用的时间 E.算出小军搬运箱子的功率请你

18、帮小丽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物理量实验次数箱子所受的重力G/N一楼到三楼竖直高度h/m小军上楼梯所用的时间t/s搬运箱子的功率P/W12312.小明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1)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2)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上述甲、乙两组实验中:(1)要探究动能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应选用甲图,选择的理由是:甲图中控制两个小球

19、的质量相同,但速度不同.(2)乙图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 保证两个小球的速度相同。(3)甲、乙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物体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物体动能越大。13.在下图中,甲图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乙图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请回答以下问题: (1)设计甲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设计乙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运动的小车与所受摩擦阻力的关系。(2)甲实

20、验是通过观察 木块被撞的距离的大小,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乙实验是通过木块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远近,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14.王岩同学在体育课上投掷铅球时,联想到物理课上学到的重力势能的知识,他想利用铅球和沙坑来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提出问题: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被举高的高度有关(说出一个即可)。(2)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猜想:质量一定,被举高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可能越大.(3)为了验证这个猜想,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A.把铅球举到某一高度,放手后,让千秋砸到沙坑上,观察沙坑被砸的深度B.用同一铅球举到更高的高

21、度,重复上面实验C.比较每次实验沙坑的深度得出结论。(4)实验中是利用沙坑被砸的深度来判断铅球重力势能大小的,这种方法叫转换法,请你再举出一个用到这种方法的实验名称牛顿第一定律或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等. 关于物质的特性-密度物质实验次数体积V/质量m/gl1010甲21515325254108乙5201662520759丙825459305415.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小亮分别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物质做了实验,他用天平、水和量筒(还有细线和细针)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和体积,下表记录了实验中的测量数据: (1)分析表中实验次数l、2、3(或4、5、6,或7、8、9),可归纳出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

22、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或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2)分析表中实验次数1、4或3、6、8可归纳出初步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质量不相同。(3)进一步分析表中的数据,还可以得出:(a)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b)由以上分析可初步认为用某种物质单位体积所含的质量表示了物质的特性,即物质的密度(物理量的名称)。物理中用这种方法定义的物理量还有很多,比如速度、压强等。 16.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泉水密度”实验中,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1)调好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m1(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矿泉水,读出矿泉水的体积V(3)将量筒中矿泉水全部倒入烧杯中

23、,测出矿泉水和烧杯总质量m2则矿泉水密度的表达式矿泉水(m2-m1)/V,以上操作由于无法将矿泉水从量简中倒尽,测出的矿泉水密度误差较大经过思考,小明在仍用步骤(1)、(2)的基础上,只对步骤(3)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改进后的步骤(3)分为两步请你写出改进内容:A将量筒中适量矿泉水倒入烧杯中,测出矿泉水和烧杯总质量m2 B读出量筒中剩余矿泉水的体积V1。17.小明和小红使用不同器材分别对酒精的密度进行了测量。(1)请将他们的实验过程补充完整。小明利用天平、烧杯、刻度尺和水(水己知)测量酒精密度的过程如下: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质量为m;用刻度尺测出水面

24、到烧杯底的高度为h1;将水倒出,倒入酒精,用天平称出的烧杯和酒精的质量仍为m;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烧杯底的高度为h2;计算酒精密度的表达式为:酒精=h1.水/h2小红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石块、细绳和水(水已知)测量酒精密度的过程如下:用细绳拴住石块,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重为G;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将石块浸没在酒精中,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计算酒精密度的表达式为:酒精=(G-F2). 水/(G-F1) (已知:F浮G排液gV排)(2)请你从操作难易程度方面,对两位同学的实验做出评估。小红实验操作容易,小明操作不容易。18.小华想用配制好的盐水来区分种子的成实程度

25、,但不知盐水的密度。她找来托盘天平一架,两个相同的烧杯,水,来测量盐水的密度。请你帮小华将实验步骤写在下面。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0;(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装满水的烧杯总质量m1;(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装满盐水的烧杯总质量m2盐水的密度盐=(m2-m0).水/(m1-m0) 。 19.我们看很多同学特别爱吃苹果,有时切块吃,有时榨汁喝,学习了密度和浮力知识,同学们很想知道苹果放入苹果汁中的情况将会是怎样的?于是某校实验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如图所示,他们首先把苹果切成一个长方体的苹果块,然后再把它放入榨好的大半杯苹果汁中。 (1)提出问题:苹果块会处于什么状态?小刚

26、的猜想是:苹果可能漂浮在果汁中。说明如何验证小刚的猜想: _。(2)为了验证小刚的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设计了两种验证方案。第一种方案:下图是第一种方案中的一个步骤,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得出苹果块的质量m=_g,苹果汁的体积V=_cm3(3)第二种方案:第一步:他们先测出了苹果汁的密度。第二步:再测苹果块的密度。请你使用:量筒、足量的水、细线、几个小钩码等器材。帮他设计测出苹果块密度的实验方法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实验方法: _;_;_;苹果块密度的表达式 = _。(4)实验表格:20.晓明同学所在的学习小组商量决定测定一元硬币的密度。晓明同学说:“我找到了一种方法,用10枚完全相同的一元硬币

27、,将他们叠起来,测出其总厚度;再将它们并排平放在同一直线上,测出其总长度;然后将它们放在天平上测出其总质量:算出每枚硬币的厚度、半径、从而算出每枚硬币的体积,再算每枚硬币的质量,由密度公式也就可算出硬币的密度了”请你解答下列问题:(1)如果晓明算出每枚硬币的厚度为d、半径为r、质量为m,则晓明同学测得硬币的密度=_(2)但有同学认为晓明的方法有考虑不周之处,造成了误差必须采用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方法”才能避免这种误差,使得测量结果更准确若没有量筒(以及其他带刻度的容器)与刻度尺,但可选用其他器材,请你设计两个这种“截然不同的方法”来测定硬币的密度,并像晓明同学一样说明你的做法的要点;(注:写三种及三种以上方法的以前两种方法为准有更多方法且正确的,也不加分)你认为“晓明考虑不周之处”是什么?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