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户玉米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 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主页

上传人:laiq****ong 文档编号:64269291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吉林省农户玉米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 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主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吉林省农户玉米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 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主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吉林省农户玉米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 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主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吉林省农户玉米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 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主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农户玉米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 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主页(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IAE 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开放实验室世界银行“中国农业政策实验室”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研究简报2008年第2期(总第191期) 2008年1月15日吉林省农户玉米生产情况调查报告本研究是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资助项目。任 荣 华 一、吉林省玉米生产与农户规模情况(一)玉米生产玉米是吉林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居全国之首。2006年玉米产量1984万吨,创历史纪录,占全

2、国总产量13.64%;播种面积280.57万公顷,仅次于2004年;单产7071公斤/公顷,历史上位居第三1数据源于全国统计年鉴。(二)农户玉米种植规模玉米生产涉农广泛,玉米种植户约占农村居民88%2数据源于吉林省农调队2006年农村居民收支和生活状况调查。调查样本总数1590个,其中种植玉米农户1400个。如无特别说明,以下数据来源同此。1400个种植玉米样本户中规模最小仅1亩,最大92亩。其中种植10亩及以下农户占31.86%,种植11至20亩农户占34.43%,种植21至30亩农户占20.43%,即玉米种植面积不足30亩农户占86.72%。超过60亩农户21个,仅占1.5%。(三)农户玉

3、米单产1400个种植玉米样本户平均单产7771.39公斤/公顷,每公顷比统计部门公布平均单产高出700公斤。单产最高15743.75公斤/公顷,最低仅1500公斤/公顷,两者相差超过10倍。单产不及4000公斤/公顷55户,占3.93%;单产4000至7000公斤/公顷279户,占19.93%;单产7000至10000公斤/公顷992户,占70.86%;单产10000公斤/公顷及以上74户,占5.29%。二、影响吉林省农户玉米单产因素分析(一)生产投入因素1、种子投入。亩均支出30至60元农户占68%。种子投入与种植规模负相关,其中较大规模样本亩均支出24.29元,较小规模亩均支出54.65元

4、。种子投入与单产正相关,投入较高农户平均亩产650公斤,投入较低农户平均亩产546公斤。2、其他物质性投入。除种子外其他农业生产资料支出每亩60至180元农户占62%。亩均投入低于150元时,与种植规模呈微弱正相关,与单产正相关。但亩均投入超过150元后,与种植规模负相关,而单产在较高水平波动。化肥用量及其支出均与单产正相关,但与种植规模无明显相关性3使用化肥和浇灌数据源于问卷调查信息,包括对吉林省四平市所属的梨树县和公主岭市、以及长春市所属的德惠市,3个县6个乡镇12个村共124个农户所作的问卷调查。3、家庭人口与用工。玉米种植户家庭平均3.69人。除男性户主外,农户平均拥有男性壮劳力0.1

5、5人;男性户主平均年龄接近50岁,约15%男性户主超过60岁4劳动力、年龄结构和用工数据来源同上。生产玉米用工量总体较少,超过86%农户每亩用工量不足5天。用工量与种植规模负相关,但与单产无明显相关性。没有雇工农户接近80%,其平均单产略低于总体。4、农业服务性投入。农业服务性支出与种植规模和单产均无明显相关性。租赁机械作业农户占61.74%,单产略高于总体。租赁机械投入与种植规模负相关,但与单产无显著相关性5租赁机械作业数据来源同上。5、土地租赁。租地农户约占20%,单产略低于总体,租地面积占10%6租地数据来源同上。承租户租赁土地数量与种植规模和单产均无明显相关性,但租赁费支出与种植规模负

6、相关,与单产微弱正相关。(二)自然灾害因素洪涝灾害和旱灾曾是影响吉林省玉米生产最大的自然灾害。随着水利工程完善,洪涝影响下降,旱灾影响日益严重。吉林省有效灌溉面积约占耕地面积三分之一7数据源于吉林省统计年鉴数据。,其中以种植水稻为主,玉米生产大多仰赖天恩。2006年雨水充沛,光照适宜,农户玉米单产普遍较高;2007年旱情严重,没有浇灌农户超过80%,预计减产严重,少则两成,多则过半。1996年以来,旱灾较重年份有4个,其中2000和2001年受灾面积分别达到353.8和329.4万亩,超过总耕地面积80%,为普通年份3至4倍8 数据来源同上。,导致玉米单产严重偏低。其中2000年单产仅4520

7、.09公斤/公顷,为1998年单产的56.86%。其他年份玉米单产与当年旱灾面积存在明显相关性,上一年旱情通常也影响当年玉米生产。(三)农户玉米种植规模1400个玉米种植户样本数据显示,单产与种植规模之间呈倒U形(图一)。种植规模小于13亩时,平均单产随规模扩大而上升。种植13亩农户平均亩产619公斤,比仅种1亩农户平均亩产高出172公斤。种植5至36亩农户平均亩产较高,最低529公斤,最高640公斤。种植规模超过29亩后平均单产趋于下降,其中超过36亩后平均亩产不足400公斤。最大规模农户亩产仅163公斤,约为最高平均单产四分之一。种植规模少于10亩时,单产标准差都超过100,且规模越小,标

8、准差越大。11至21亩规模单产标准差均低于100,而22至36亩部分规模的单产标准差高达140。三、几点讨论(一)关于农户生产规模问题吉林省玉米种植者开始出现高龄化现象。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事玉米种植劳动力趋于减少和部分种植者年龄偏高不可避免。随着时间进一步推移,高龄种植者必然逐步退出,越来越多种植者将进入高龄期。由于从事玉米种植的年青一代偏少,长期必然导致耕地流转,向专业种植户集中。然而,短期内出现耕地流转率下降现象。近几年国家实施粮食直补,租地农户与原承包地农户之间关于“直补获取权”争议较大。我国玉米主产省区大力推进玉米产业经济和美国大规模发展玉米燃料乙醇,导致玉米供给趋紧,

9、价格上涨,地租猛增。部分农户收回已出租耕地,很多租赁协议难以履行,可租赁流转地减少。在对地租高低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玉米市场和国家惠农政策趋于稳定之前,耕地流转将继续保持较低水平。不过,耕地流转率下降不会影响当前玉米生产。现阶段吉林省玉米合理种植规模为5至36亩,种植合理规模农户占78.93%。虽然种植低于合理规模农户占11.86%,但种植面积仅占1.79%。耕地流转率低下与吉林省现行耕种技术相适应。虽然种植超过合理规模农户仅占9.21%,但种植面积占到23.56%。如何提升玉米耕种技术,促进较大规模农户提高单产,短期内对于促进吉林省玉米增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长期来看,稳步提高较大规模农户玉米单

10、产,能扩大合理种植规模,实现玉米规模化生产。只有规模生产有效,才能逐步推进耕地流转与集中,避免单纯因种植者高龄化引发耕地被迫流转而导致农户生产超合理规模,确保农户结构平稳调整。(二)关于较大规模农户单产低下的原因吉林省较大规模农户平均单产明显偏低表明当前玉米规模生产无效。限制规模生产有效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一是种子投入偏低导致较大规模农户玉米单产低下。开发优质、高产、抗性好的玉米种子,是提升玉米单产的关键。好种子的市场价格明显较高。如果较大规模农户倾向于购买低价格种子,或自制种子,就会影响单产。种子投入与规模负相关和与单产正相关,表明这种可能具有现实性。二是机械工具性能差可能对较大规模农户玉米生

11、产带来不利影响。玉米生产劳动投入逐步为畜力或机械作业所代替。用工量和租赁机械作业投入与规模之间的相关性表明,较大规模农户拥有较多机械工具。如果机械工具性能较差,或者因价格过高农户无法购买性能优异的机械工具,就可能影响单产。三是耕地质量差和地势不佳可能成为影响较大规模农户单产的最重要原因。除肥沃平原区外,吉林省有部分盐碱地和山区。耕地质量较差的盐碱地带承载人口数量相对较少,户均拥有耕地面积较多,种植规模较大。农调队19个调查样本县,户均耕地最多的县达到56.76亩,最少仅10.7亩,两者相差5倍多。户均耕地最多的县平均单产最低,亩产仅317.37公斤,不及单产最高县的一半。即使肥沃平原区也存在耕

12、地质量、地势和交通状况差异,承包土质差、地势低洼或交通不便耕地的农户规模通常较大。租赁地所占比重较小和承租户租赁地数量与种植规模无明显相关性表明,较大规模农户自有耕地较多,因而多为低产田。(三)关于旱灾问题吉林省每年降雨量分布区域性差异明显,由东向西逐步减少。不同地区年度间降雨量稳定性差异较大,其中降雨量最少、位于吉林省西部的白城地区最不稳定。降雨量少的地区耕地质量较差,户均面积较大,由此决定较大规模农户总体上更容易遭受干旱侵袭。全省性旱灾会影响所有不同规模种植户的玉米生产,但对位于缺水地区规模较大农户的玉米生产影响更大。为了抗旱减灾,实现玉米增产稳产,既要在栽培技术上下功夫,解决增温、节(贮

13、)水和培肥地力问题,也要积极开发和推广新的节水灌溉技术。调查过程中部分农户反映,在抽取地下水进行浇灌时他们主要采用漫灌方式,不仅消耗大量柴油,增加成本,而且耗水量大,浪费水资源,效率低下。四、两个建议一是应着重抓好吉林省较大规模种植户的玉米生产,提高单产水平,实现玉米增产。首先,在农田基础设施改造过程中应以较大规模农户为重点,增强抗旱能力。其次,鼓励农户平整耕地、秸秆还田9吉林省玉米种植户需要用玉米秸秆烧炕越冬,农户玉米种植规模越大,可还田秸秆也越多。和施用农家肥,培肥地力,政府提供技术支持和费用补贴。第三,要加大玉米良种研发支持力度,增强抗旱品种培育能力,同时加大对较大规模农户购买良种补贴力

14、度,促进农户增加种子投入。第四,要推动制造业开发适宜农用机械,提高给予较大规模农户购买性能优良农机具补贴比例。最后,应支持不同地区基层农业研究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发和推广当地较大规模农户适用的玉米栽培技术。二是要下大决心增强吉林省玉米生产抗旱能力,减轻灾年损失,实现玉米稳产。首先,要继续研究和推广有利于节水、贮水的玉米栽培技术。北方春播玉米区广大研究人员和农民开发了很多实用玉米栽培技术,值得借鉴和推广。其次,要重点支持开发适应不同地区的抗旱玉米品种。应根据吉林省各区域降雨量特点和年度间降雨量稳定性情况,开发适宜抗旱品种,在增产和稳产之间寻求最优平衡。最后,要加强农村地区地下水资源管理,在农田改造过

15、程中稳步推行滴灌或渗灌技术。(欢迎引用、摘编、全文刊载,请注明出处,尊重著作者知识产权。)责任编辑:李锁平 高琼瑶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联系电话:(010)6891979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传 真:(010)62187545 邮 编: 100081电子信箱:iae网址: 电子信箱:iae网址: 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开放实验室世界银行“中国农业政策实验室”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研究简报2008年第2期(总第191期) 2008年1月15日吉林省农户玉米生产情况调查报告任 荣 华 一、吉林省玉米生产与农户规模情况(一)玉米生产玉米是吉林省最

16、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居全国之首。2006年玉米产量1984万吨,创历史纪录,占全国总产量13.64%;播种面积280.57万公顷,仅次于2004年;单产7071公斤/公顷,历史上位居第三1。(二)农户玉米种植规模玉米生产涉农广泛,玉米种植户约占农村居民88%2。1400个种植玉米样本户中规模最小仅1亩,最大92亩。其中种植10亩及以下农户占31.86%,种植11至20亩农户占34.43%,种植21至30亩农户占20.43%,即玉米种植面积不足30亩农户占86.72%。超过60亩农户21个,仅占1.5%。(三)农户玉米单产1400个种植玉米样本户平均单产7771.39公斤/公顷,每公顷比统计部门

17、公布平均单产高出700公斤。单产最高15743.75公斤/公顷,最低仅1500公斤/公顷,两者相差超过10倍。单产不及4000公斤/公顷55户,占3.93%;单产4000至7000公斤/公顷279户,占19.93%;单产7000至10000公斤/公顷992户,占70.86%;单产10000公斤/公顷及以上74户,占5.29%。二、影响吉林省农户玉米单产因素分析(一)生产投入因素1、种子投入。亩均支出30至60元农户占68%。种子投入与种植规模负相关,其中较大规模样本亩均支出24.29元,较小规模亩均支出54.65元。种子投入与单产正相关,投入较高农户平均亩产650公斤,投入较低农户平均亩产54

18、6公斤。2、其他物质性投入。除种子外其他农业生产资料支出每亩60至180元农户占62%。亩均投入低于150元时,与种植规模呈微弱正相关,与单产正相关。但亩均投入超过150元后,与种植规模负相关,而单产在较高水平波动。化肥用量及其支出均与单产正相关,但与种植规模无明显相关性3。3、家庭人口与用工。玉米种植户家庭平均3.69人。除男性户主外,农户平均拥有男性壮劳力0.15人;男性户主平均年龄接近50岁,约15%男性户主超过60岁4。生产玉米用工量总体较少,超过86%农户每亩用工量不足5天。用工量与种植规模负相关,但与单产无明显相关性。没有雇工农户接近80%,其平均单产略低于总体。4、农业服务性投入

19、。农业服务性支出与种植规模和单产均无明显相关性。租赁机械作业农户占61.74%,单产略高于总体。租赁机械投入与种植规模负相关,但与单产无显著相关性5。5、土地租赁。租地农户约占20%,单产略低于总体,租地面积占10%6。承租户租赁土地数量与种植规模和单产均无明显相关性,但租赁费支出与种植规模负相关,与单产微弱正相关。(二)自然灾害因素洪涝灾害和旱灾曾是影响吉林省玉米生产最大的自然灾害。随着水利工程完善,洪涝影响下降,旱灾影响日益严重。吉林省有效灌溉面积约占耕地面积三分之一7,其中以种植水稻为主,玉米生产大多仰赖天恩。2006年雨水充沛,光照适宜,农户玉米单产普遍较高;2007年旱情严重,没有浇

20、灌农户超过80%,预计减产严重,少则两成,多则过半。1996年以来,旱灾较重年份有4个,其中2000和2001年受灾面积分别达到353.8和329.4万亩,超过总耕地面积80%,为普通年份3至4倍8,导致玉米单产严重偏低。其中2000年单产仅4520.09公斤/公顷,为1998年单产的56.86%。其他年份玉米单产与当年旱灾面积存在明显相关性,上一年旱情通常也影响当年玉米生产。(三)农户玉米种植规模1400个玉米种植户样本数据显示,单产与种植规模之间呈倒U形(图一)。种植规模小于13亩时,平均单产随规模扩大而上升。种植13亩农户平均亩产619公斤,比仅种1亩农户平均亩产高出172公斤。种植5至

21、36亩农户平均亩产较高,最低529公斤,最高640公斤。种植规模超过29亩后平均单产趋于下降,其中超过36亩后平均亩产不足400公斤。最大规模农户亩产仅163公斤,约为最高平均单产四分之一。种植规模少于10亩时,单产标准差都超过100,且规模越小,标准差越大。11至21亩规模单产标准差均低于100,而22至36亩部分规模的单产标准差高达140。三、几点讨论(一)关于农户生产规模问题吉林省玉米种植者开始出现高龄化现象。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事玉米种植劳动力趋于减少和部分种植者年龄偏高不可避免。随着时间进一步推移,高龄种植者必然逐步退出,越来越多种植者将进入高龄期。由于从事玉米种植的年

22、青一代偏少,长期必然导致耕地流转,向专业种植户集中。然而,短期内出现耕地流转率下降现象。近几年国家实施粮食直补,租地农户与原承包地农户之间关于“直补获取权”争议较大。我国玉米主产省区大力推进玉米产业经济和美国大规模发展玉米燃料乙醇,导致玉米供给趋紧,价格上涨,地租猛增。部分农户收回已出租耕地,很多租赁协议难以履行,可租赁流转地减少。在对地租高低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玉米市场和国家惠农政策趋于稳定之前,耕地流转将继续保持较低水平。不过,耕地流转率下降不会影响当前玉米生产。现阶段吉林省玉米合理种植规模为5至36亩,种植合理规模农户占78.93%。虽然种植低于合理规模农户占11.86%,但种植面积仅占1.

23、79%。耕地流转率低下与吉林省现行耕种技术相适应。虽然种植超过合理规模农户仅占9.21%,但种植面积占到23.56%。如何提升玉米耕种技术,促进较大规模农户提高单产,短期内对于促进吉林省玉米增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长期来看,稳步提高较大规模农户玉米单产,能扩大合理种植规模,实现玉米规模化生产。只有规模生产有效,才能逐步推进耕地流转与集中,避免单纯因种植者高龄化引发耕地被迫流转而导致农户生产超合理规模,确保农户结构平稳调整。(二)关于较大规模农户单产低下的原因吉林省较大规模农户平均单产明显偏低表明当前玉米规模生产无效。限制规模生产有效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一是种子投入偏低导致较大规模农户玉米单产低下

24、。开发优质、高产、抗性好的玉米种子,是提升玉米单产的关键。好种子的市场价格明显较高。如果较大规模农户倾向于购买低价格种子,或自制种子,就会影响单产。种子投入与规模负相关和与单产正相关,表明这种可能具有现实性。二是机械工具性能差可能对较大规模农户玉米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玉米生产劳动投入逐步为畜力或机械作业所代替。用工量和租赁机械作业投入与规模之间的相关性表明,较大规模农户拥有较多机械工具。如果机械工具性能较差,或者因价格过高农户无法购买性能优异的机械工具,就可能影响单产。三是耕地质量差和地势不佳可能成为影响较大规模农户单产的最重要原因。除肥沃平原区外,吉林省有部分盐碱地和山区。耕地质量较差的盐碱地

25、带承载人口数量相对较少,户均拥有耕地面积较多,种植规模较大。农调队19个调查样本县,户均耕地最多的县达到56.76亩,最少仅10.7亩,两者相差5倍多。户均耕地最多的县平均单产最低,亩产仅317.37公斤,不及单产最高县的一半。即使肥沃平原区也存在耕地质量、地势和交通状况差异,承包土质差、地势低洼或交通不便耕地的农户规模通常较大。租赁地所占比重较小和承租户租赁地数量与种植规模无明显相关性表明,较大规模农户自有耕地较多,因而多为低产田。(三)关于旱灾问题吉林省每年降雨量分布区域性差异明显,由东向西逐步减少。不同地区年度间降雨量稳定性差异较大,其中降雨量最少、位于吉林省西部的白城地区最不稳定。降雨

26、量少的地区耕地质量较差,户均面积较大,由此决定较大规模农户总体上更容易遭受干旱侵袭。全省性旱灾会影响所有不同规模种植户的玉米生产,但对位于缺水地区规模较大农户的玉米生产影响更大。为了抗旱减灾,实现玉米增产稳产,既要在栽培技术上下功夫,解决增温、节(贮)水和培肥地力问题,也要积极开发和推广新的节水灌溉技术。调查过程中部分农户反映,在抽取地下水进行浇灌时他们主要采用漫灌方式,不仅消耗大量柴油,增加成本,而且耗水量大,浪费水资源,效率低下。四、两个建议一是应着重抓好吉林省较大规模种植户的玉米生产,提高单产水平,实现玉米增产。首先,在农田基础设施改造过程中应以较大规模农户为重点,增强抗旱能力。其次,鼓

27、励农户平整耕地、秸秆还田9和施用农家肥,培肥地力,政府提供技术支持和费用补贴。第三,要加大玉米良种研发支持力度,增强抗旱品种培育能力,同时加大对较大规模农户购买良种补贴力度,促进农户增加种子投入。第四,要推动制造业开发适宜农用机械,提高给予较大规模农户购买性能优良农机具补贴比例。最后,应支持不同地区基层农业研究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发和推广当地较大规模农户适用的玉米栽培技术。二是要下大决心增强吉林省玉米生产抗旱能力,减轻灾年损失,实现玉米稳产。首先,要继续研究和推广有利于节水、贮水的玉米栽培技术。北方春播玉米区广大研究人员和农民开发了很多实用玉米栽培技术,值得借鉴和推广。其次,要重点支持开发适应不同地区的抗旱玉米品种。应根据吉林省各区域降雨量特点和年度间降雨量稳定性情况,开发适宜抗旱品种,在增产和稳产之间寻求最优平衡。最后,要加强农村地区地下水资源管理,在农田改造过程中稳步推行滴灌或渗灌技术。(欢迎引用、摘编、全文刊载,请注明出处,尊重著作者知识产权。)责任编辑:李锁平 高琼瑶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联系电话:(010)6891979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传 真:(010)62187545 邮 编: 100081电子信箱:iae网址: 电子信箱:iae网址: 1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