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2课后素能精练:第二单元水平测试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4088209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语文必修2课后素能精练:第二单元水平测试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2课后素能精练:第二单元水平测试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2课后素能精练:第二单元水平测试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必修2课后素能精练:第二单元水平测试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必修2课后素能精练:第二单元水平测试 Word版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单元水平测试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话说诗经之“风”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

2、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换言之,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

3、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

4、,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

5、,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亲互爱的关系。这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选自国际儒学网,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自然界中,因大气层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地球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生机;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会有战争。B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草随风动,强调风气的重要作用。C诗经中的“风”,实际上就是社会行为规范。它要求人们要懂得这些规范,并在这些规范的

6、约束下从事社会活动。D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就会有战争”太绝对且偷换概念,原文第六段为“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B项,“强调风气的重要作用”错,原文第三段为“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孔子也是借此强调作为国家领导人对民众社会的影响;D项,“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错,原文第四段“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并非十五个卦象对应十五国风。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7、是(3分)()A文章从自然界的“风”谈起,自然引入诗经之“风”,并详细论述了什么是“风气”。B文章举诗经十五“国风”和周易十五卦之“风”,都是在论证社会行为规范的作用。C文章最后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当代重读诗经的目的,并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出现混乱的两个原因。D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社会精彩又复杂,只有认识社会,才能做事游刃有余,才能追求到快乐与幸福。答案B解析B项,“论证社会行为规范的作用”错,是论述“风”的内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B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

8、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C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睦与世界和平。D左传记载楚使言于齐师:“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这句话是指两国距离甚远,而非各自的风俗文化不同。答案B解析B项,说法绝对。两方面的结合并不一定能使人们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有公然抗法者,也会有偷偷摸摸去做的人。(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诗词与音乐的碰撞,抑扬顿挫与绕梁三日的结合,经典咏流传的目的是经典永

9、流传。这档探索中传统诗词文化的节目给诗词带来了不一样的演绎与解读。经典诗词的传承不应该只存在于语文课本中,更不应该只存在于老师逐字逐向的解释之中。每首诗词都有自身独特的意境和韵味,僵硬的讲解会破坏这份美感。诗和歌的结合,是回归也是创新,这种结合赋予了传统诗词文化一种新的传承形式。“寓教于乐”是教育工作者常常挂在嘴边的四个字,“教”是目的,而“乐”是手段,经典文化的传承也需要寓教于多种形式。传统文化有时离我们很远,远到反复朗读背诵,逐字逐句分析也觉得生僻晦涩,难以理解。传统文化有时又离我们很近,近到在一次游戏、一次欣赏风景或者是一次参观博物馆时就可以脱口而出。传统文化不应该只是在课堂与书本中,一

10、些新颖独特的形式反而可以赋予文化新的生机,也更能唤起学生的兴趣。“文以载道,歌以咏志”。看似毫无关联的文章和音乐,恰恰提供了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思索。正如贺拉斯所言:“一首诗仅仅具有美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魅力”。传统文化本身并不缺乏独特的魅力,而新颖独到的形式则可以让这种魅力大放异彩,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乐意去探索经典文化。新颖的形式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古与今的碰撞,可以激荡出耀眼的火花,赋予它新的活力。(摘编自吴一鸣创新传承的形式,人民日报2018年5月13日)材料二戏曲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经过历史积淀的经典戏曲,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文化殿堂里占有重要一席,承栽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丰

11、润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地处东府的渭南,戏曲剧目繁多,素有“戏窝子”的美誉,秦腔、碗碗腔等剧种在此十分流行。当年一部梁秋燕,可谓轰动一时,至今令人津津乐道。坊间有言:“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足见梁秋燕在当时的影响力非同一般。如今,临渭区为学生们编排了梁秋燕花木兰十二把镰刀等经典传统戏曲,并组织专家编撰戏曲教材,同时成立校园戏曲兴趣班、戏剧社团,开展中小学戏曲大赛,这就为普及戏曲艺术课程,实现“戏曲进校园”活动常态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戏曲进校园,无疑对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增加艺术细胞、加强艺术修养,都有显而易见的好处。作为美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戏曲进校园让中小学生与中华

12、优秀传统文化亲密接触,既能启迪思维,又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寓教于乐,把宣传和思想教育渗透到娱乐活动之中,为中小学生“减负”助力。(摘编自雷钟哲传承传统文化要跟上时代步代,陕西日报2018年11月21日)材料三为进一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五四”青年节前夕,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邀请到重庆国学院院长、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刘明华教授到校举办“国学传承文化自信”讲座,并指导传统文化进高校的有关工作。据了解,本次讲座是重庆工商经济学院“五个一”系列活动之一。该学院已经连续五年举办“五个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每年以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为主题,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举办各类

13、传统文化活动。活动现场,刘明华教授从国学热的背景、国学的内涵、从大师风骨看文化自信三个角度,为大学生们解读了2017年发布的两办国学传承十八条,指出在这两个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被国学所吸引,意识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他认为,国学的内涵就是传统文化,形式以文言为主,内容为经史子集,学科属于文史哲,中心内容是儒释道。他向大家介绍了以对繁体字的坚持表达文化自信的吴宓、被誉为“最后一位儒家”的梁漱溟两位国学大师的事迹,告诉同学们风骨源自于文化的力量,鼓励大学生为实现文化强国而努力。(摘编自传统文化进校园,传承国学经典增强文化自信,华龙网2018年5月3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4、3分)()A经典咏流传节目对传统诗词做了不一样的演绎和解读,并告诉我们诗词的传承不能只靠课文,而应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形式。B让诗词和音乐结合是诗词传承的一种创新形式,旨在展现诗词的魅力,并吸引更多的学生去探索经典文化,进而传承发展。C渭南地区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成功推行说明,要让戏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人民的戏曲文化修养。D重庆工商大学举办“国学传承与文化自信”讲座,目的在于向学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鼓励他们为实现文化强国梦而努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要让戏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人民的戏曲文化修养”说法过于绝对,文中没

15、有依据。原文渭南地区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成功推行说明“戏曲进校园让中小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亲密接触,既能启迪思维,又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寓教于乐,把宣传和思想教育渗透到娱乐活动之中,为中小学生减负助力”。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三中刘明华列举吴宓和梁漱溟的事例,意在说明两位大师都从国学中汲取了力量,鼓励大学生长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B经典诗词若只是简单地依靠老师在课堂上逐字逐句生硬地讲解,那么它们本身所具有的意境和韵味就会受到破坏。C反复朗读背诵和逐字逐句分析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诗词会让人感到晦涩难解,这便加大了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难度。D素有“戏窝子”之

16、称的渭南地区为学生编排了经典传统戏曲,邀请专家编写戏曲教材,实现了“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常态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分析和概括能力。D项,“实现了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常态化”表述错误。材料二中正确的表述是“实现戏曲进校园活动常态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6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出传承传统文化的措施有哪些?(6分)答: 答案“寓教于乐”,让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更多新颖的形式;在校园开展多种传统文化活动,让中小学生与优秀传统文化亲密接触;加强宣传传统文化理论知识,并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意识到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通读文章,可以从文章中筛选出如下信息:

17、据“寓教于乐是教育工作者常常挂在嘴边的四个字,教是目的,而乐是手段,经典文化的传承也需要寓教于多种形式”可概括出“寓教于乐,让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更多新颖的形式”;据“戏曲进校园让中小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亲密接触,既能启迪思维,又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寓教于乐,把宣传和思想教育渗透到娱乐活动之中,为中小学生减负助力”可概括出“在校园开展多种传统文化活动,让中小学生与优秀传统文化亲密接触”;据“该学院已经连续五年举办五个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每年以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为主题,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举办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可概括出“加强宣传传统文化理论知识,并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意识到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8、”。(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湘水苍凉话屈原张坚固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时候,来自君王无故的怒气和指责,被迫的疏隔和远离,对于屈子,就像是孩子第一次遭受的不公平对待。我仿佛看到他的不知所措,他的想不到,他执拗的不舍的背影。他还是被疏远、流放了,虽然他一度倔强地辩解,说是自己主动走的,但我们都不信,他自己也不信。屈赋中几乎每一句话,他的理智都是不相信的,但他的心灵相信。美人与香草,爱慕与背弃,远逝与归来,全部的屈赋都在纠结着。每个读者都感觉到诗中话语和意象的一再重复,唯有屈子不自觉。他深深沉溺其中,唯恐那个人不知、不信,于是一遍遍地诉说,一次次地表白。而那

19、个人的反应如何呢?他掉过头去,“佯聋而不闻”。看到这里,不觉失笑了,他们就像一对过家家的孩子。这个动作甚至让我觉得,怀王并非要刻意地伤害,只是他像孩子一样任性和不耐烦,忽然就“不理你了”。这其中也许有旁人的挑拨,也许是彼此人格中的不和谐因素慢慢凸显,让他们隐约意识到,彼此要走的道路将是多么不同。怀王后悔了曾经赋予他的无限制的信任和权力,他要把它们收回来,却用了最粗鲁的方式。他像孩子一样自私,并不去考虑这一切的后果。于是,撕毁诺言、背弃情谊的痛苦,全部推压到了屈子身上。他们终究不是孩子。两人之间的变故,牵动着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而这,更时刻折磨着屈子的身心。是真的越来越远了。屈子从郢都离开,一

20、路摇摇晃晃来到了湖南。这是我的家乡。沅湘一带的奇山异水,对后世的文学家而言,是个最富诗趣的所在,他的离骚,浪漫主义风格的吟诵,就是在这里写就的。但对于屈子,它更有可能是一个无法逃避的莫大恐慌。去年我在湘西采风,很多地方都还是渺无人烟。可以想象,两千多年前的这里,是怎样荒芜一片。长时间这样脱离社会的生活,会把一个正常人逼疯的,何况屈子本来就不正常。于是,我们读到的诗句渐渐语无伦次了。我无法控制自己有这种感觉:诗中的想象越是奇幻流丽,语言越是脱俗出尘,他就越是憔悴疯癫。如果有故人看到他那时的样子,恐怕要心碎了。可是,没有人。他是那么偏执的一个人。那里的食物,他怕不洁吃下去,把花瓣和露水当作食物;那

21、里的衣服,会玷污他清白的躯体,宁可穿着荷叶做成的奇异衣裳,行吟在寂寞的泽畔。他自恋,比美人更美,比娇女更娇,比坚强更坚强!一方面极疯癫,另一方面却极清醒。他清楚地看到国家一步步衰落,社会的黑暗与人心的浑浊。他厌恶那个浑浊的世界,面对那里,他一点也不掩饰自己的清高和自豪。可是当他远离那里的时候,又是多么不舍。仿佛一次长途旅行,从希望开始,却曲折不期,回返已是暮途,“登高吾不说兮,入下吾不能”,“屈心而抑志兮”,委屈身心,压抑感情,不能遏制,这是他心里永远的矛盾,永远的痛处。心灵和身体的双重折磨,到了如何不堪的地步,才让屈子走向了汨罗江的水波?诗篇中说得很明确,自沉是经过深思后的抉择,并非一时血气

22、上涌或是神经失常的冲动。这更让我心痛没有人比他更热爱生命。他那么喜欢美丽的花草,香洁的衣裳,那么害怕光阴的流逝,他对尘世怀着极端眷恋。但最终给他以归属感的,竟是滚滚波涛。屈子用他的生命完成了他一生的追求和证明了他高洁的人格!这是一场人格的悲剧,这样的人,必然有这样的结局,无论我们如何不甘。如果我是江边生长的一株芷草,必曾牵留过他的衣袂。千年来端午落下的龙舟雨,是那时牵留不住的泪水。7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加点的“那个人”“那里”分别指代的是楚怀王和楚国的国都,即郢都。B文中“他像孩子一样任性和不耐烦,忽然就不理你了”通俗形象地表达了楚怀王流放屈原的粗鲁方式。C

23、文中引用屈赋中的“香草”,“荷叶”“花瓣”“露水”,象征的是诗人屈原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D“沅湘一带的奇山异水”激发了屈子的诗情,这是离骚诞生的最主要的原因。说明屈子即使被流放,也有流连山水的闲情逸致。答案D解析D“最主要的原因”错,“沅湘一带的奇山异水”只是用以表明离骚所诞生的地点,主要原因应是他自身的遭遇和性格;“流连山水的闲情逸致”也错,应该是借此表达理想和人格。8为什么说屈子“一方面极疯癫,另一方面却极清醒”?(6分)答: 答案(1)“极疯癫”表现在他诗句中的想象的奇幻流丽,语言的超凡脱俗,这主要是赞颂屈原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也指他始终不渝的

24、美政追求,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3分)(2)“极清醒”是指他清醒地看到国家(楚国)一步步衰落,看清了社会的黑暗与人心的浑浊,所以他处在那样的庙堂不高兴,同流合污又做不到。这些都体现了屈原心里永远的矛盾和永远的痛处。(3分)解析“极疯癫”表现为其文采出奇和对美好品格的执着追求;“极清醒”表现为对现实的清醒认识。9结合“如果我是江边生长的一株芷草,必曾牵留过他的衣袂”,探究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6分)答: 答案对屈原的无限崇敬之情,敬仰他对美、正直、正义的坚守,歌颂诗人高贵的品质和爱国情怀;对屈原的不幸遭遇的同情,对屈原的悲剧人生深深的惋惜;同时也表达了对怀王的自私

25、、粗鲁和专横以及对污浊的社会环境进行否定和批判。(每点2分)解析探究作者情感,从对屈原精神品格、遭遇和对怀王放逐屈原三个方面分析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

26、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27、。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

28、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B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C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D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答案C解析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与“举贤以自佐”两句为并列关系,前后要断开,排除

29、B、D两项。“然亡国破家相随属”意为亡国破家的事一件接着一件,不能断开,排除A项。选C项。11下列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的“从亲”与史记苏秦列传中“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中的“从亲”意义是相同的,都是指“合纵相亲”。B“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C放流,流放,放逐。就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礼记大学:“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 文中的“放流”和礼记大学中的意思相同。D郡,春秋至隋唐时地方

30、行政区划。始见战国时期,各国开始在边地设郡。隋朝废郡制,以县直隶于州。中国秦代以前县比郡小,从秦代起县比郡大。答案D解析“中国秦代以前县比郡小,从秦代起县比郡大”错,应为中国秦代以前郡比县小,从秦代起郡比县大。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张仪主动请求前往楚国,并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怀王的宠妃郑袖,让她在怀王面前编造骗人的假话。B张仪采取连横之策,用商於的土地为诱饵,欺骗楚国断绝与齐国的关系。C楚怀王听信子兰等人,而不听屈原的劝告,终于遭致身死异乡的悲剧。D屈原劝楚怀王应该杀掉张仪,等怀王醒悟,已经来不及了。答案A解析“并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怀王的宠妃郑袖,让她”错。

31、原文“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应是张仪贿赂靳尚,通过靳尚在郑袖前编造谎话。13请将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5分)译文: (2)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5分)译文: 答案(1)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想把楚国从衰弱的局势中挽救过来,念念不忘返回朝廷,在一篇作品中,再三表达这种意愿。(兴,振兴;反,反复;致,表达;志,意愿。每点1分,句意1分)(2)(结果)军队被挫败,国土被割削,失去了汉中六个郡,自己远离故国死在秦国,被天下人所耻笑。(挫,被挫败;削,被割削;客死,死在他乡;为天

32、下笑,被动句。每点1分,句意1分)日积月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1乃令张仪佯去秦2厚币委质事楚3使使秦受地4亡走赵,赵不内5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6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7人君愚智贤不肖8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参考译文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去侍奉楚国,对楚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抵赖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

33、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楚怀王。楚怀王大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反击,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楚怀王又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在蓝田交战。魏国听到这一情况,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地。楚军恐惧,从秦国撤退。齐国终于因为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第二年,秦国割汉中的土地与楚国讲和。楚王说:“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来抵当汉中地方,我请求到楚国去。”到了楚国,他又通过用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楚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

34、话。怀王竟然听信郑袖,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在朝中任职,出使在齐国,回来后,劝谏楚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很后悔,派人追张仪,已经来不及了。这时秦昭王和楚国通婚,要求同怀王会见。怀王打算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以相信。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楚王去:“为什么要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最终去了。一进入武关后,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归楚的后路,便扣留怀王,强求割让土地。怀王很生气,不听秦国的要挟。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只好回到秦国,最终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埋葬。怀王的大儿子顷襄王继位做国君,用他的弟弟子兰做令尹。楚国人全抱怨子兰,因为他劝说怀

35、王去秦国却未回来。屈原也痛恨他,虽然被流放,仍然眷恋楚国,关心怀王,不忘祖国想返回朝中,希望君王能够一旦觉悟,(国家的)风俗风气全都会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想把楚国从衰弱的局势中挽救过来,念念不忘返回朝廷,在(离骚)一篇作品中,再三表达这种意愿。然而终于无济于事,所以不能返回朝中,最终从这些事情看出怀王始终没有醒悟。做君王的无论愚昧的、聪明的、贤良的、不贤良的,没有不想得到忠臣来帮助自己做好国君,选拔贤良的人辅佐自己;但是亡国破家的事一件接着一件,而圣明治国的君主好几代都没见到过,正是所谓忠臣不忠,所谓贤人不贤的原因。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应尽的职责本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

36、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结果)军队被打败,国土被割削,丢失汉中六个郡,自己远离故国死在秦国,被天下人所耻笑。这就是不识人的祸害了。(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四言诗,完成1415题。时运(四首)陶渊明时运,游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独游,欣慨交心。其一迈迈时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郊。山涤余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其二洋洋平泽,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载欣载瞩。称心而言,人亦易足。挥兹一觞,陶然自乐。注时运:春夏秋冬四时运行。言:语助词,无实义。邈邈:远貌。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运模仿诗经的格式

37、,用四言体,诗题取首句中二字,诗前有小序,点明全篇的宗旨:偶影独游,欣慨交心。B第一首开头“迈迈”“穆穆”两个叠词,声调悠长,节奏平缓,写出了诗人在郊外漫步时缓缓前行、神情严肃的样子。C第二首中“洋洋平泽”,是说水势浩大而湖面平坦,诗人就在这湖边洗濯着;“邈邈遐景”,是说远处的景色辽阔而迷蒙。D“春服既成”语出论语先进,意思是说,穿上春天的服装,到大自然中去领略和煦的春光,情趣与“浴乎沂,风乎舞雩”极为相似。答案B解析B词语理解有误,“迈迈”是形容时间一步一步地推进,“穆穆”是形容春色温和宁静,不是描写诗人在郊外漫步时缓缓前行、神情严肃的样子。15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翼彼新苗”中“翼”字的妙

38、处。(6分)答: 答案翼:名词用作动词。写南风吹拂春苗,宛若使之张开翅膀。(2分)“翼”字兼用比喻和拟人,把柔嫩的新苗在南风的吹拂下像羽翼似的微微摆动,写得极为传神和情意绵绵,读起来格外亲切有味。(2分)融情于景,诗人游兴正浓,满心欢喜,用这样的心情去看景物,景物也自然变得生机盎然、清新美好。(2分)解析诗歌炼字题的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白话诗歌时运诗是写暮春出游的。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稳了,春天的景色是那么和美,独自出游只有影子作伴,欣喜与慨叹不禁交替袭来。其一天回地转,时

39、光迈进,温煦的季节已经来临。穿上我春天的服装,去啊,去到那东郊踏青。山峦间剩余的烟云已被涤荡,天宇中还剩一抹淡淡的云。清风从南方吹来,一片新绿起伏不停。其二长河已被春水涨满,到水边,又洗又漱一番。眺望远处的风景,看啊看,心中充满了欢喜。人但求称心就好,心意满足并不困难。喝干那一杯美酒,自得其乐,陶然复陶然。(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诗经氓中的“,”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与受到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不满。(2)离骚一文中描写屈原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40、“,”两句描写了烟雾散尽后皓月千里,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月影宁静的画面。答案(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

41、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一战成名。“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初露锋芒日新月异众望所归杞人忧天B初露锋芒一日千里不负众望庸人自扰C牛刀小试一日千里众望所归庸人自扰D牛刀小试日新月异不负众望杞人忧天答案D解析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

42、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初露锋芒:比喻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语段强调人工智能,“九歌”只是在“作诗”上显示一下本领,用“牛刀小试”更合适。一日千里:形容进步极快。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发展、进步很快。二者基本相同,但“一日千里”过于夸张,在语境中不合适,应用“日新月异”。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文中对象是“张小明记者”“一战成名”,应该用“不负众望”。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语段中强调没必要担心,用“杞人忧天”更合适。故选D。1

43、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掌握了古诗中的潜规则C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D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答案B解析本题注意语意的衔接,句子前面主语是“九歌”,其后的动词是“储存”“学习”,同时注意“摸索”和“掌握”的逻辑先后顺序。故选B。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B“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

44、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C“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D“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答案B解析画线句共有两处错误,第一,语序不当,“国内”表领属,应在“第一款”前面;第二,成分残缺,“综合”后应加“利用”。故选B。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菊花的适应性强,它喜爱阳光也耐寒冷,光照充足的地方,菊花长得更健康、更茁壮,。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它更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但潮湿的环境中也能

45、寻觅到它的芳容,播种或扦插的方式菊花都可成活。,使其在中国自华南至东北地区均能栽植。答: 答案(示例)而在少光、寒冷的地方也能生长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菊花良好的适应性(每句2分)解析第空,从“它喜爱阳光也耐寒冷”可看出,前面说过阳光的优势,后句应填写“寒冷的条件也可生存”。第空,从“潮湿的环境播种或扦插的方式菊花都可成活”的说明可知,此处应填“菊花对土壤要求不高”。第空,从最后的“均能栽植”可看出,“菊花有良好的适应性”;由横线后的“使”字可知,应填写一个短语,使作主语,可填写“菊花良好的适应性”。21请看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答题。(5分)假如你与画中的人是朋友,将你看这幅画的观感写一段话给

46、他们,注意表达得体、鲜明、生动。(90字左右)答: 答案两位朋友,你们搞错了,怎么把路灯当成中秋圆月来赏了?哦,你们那里烟囱林立,天空漆黑,星月无踪,污染太严重了,我看你们那里已不适宜人类居住了!你们要向有关部门呼吁:还我湛蓝的天空,还我皎洁的明月!解析考查漫画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要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主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本题写漫画观感,首先要从标题入手,其次注意画面的强烈对比,“灯光”“月光”和“污染”之间的关系。依此表达自己的感受即可。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

47、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1)我相信,每个雨滴飘落/就有一朵花儿生长/我相信,即使最漆黑的夜晚/也会有蜡烛发出明亮的光/我相信,即使暴风雨在狂怒咆哮/最微弱的祈祷也会被听到/我相信,有人在某个伟大的地方/听到了每一个字。(2)我不相信假花有诱人的芬芳/我不相信泥窑里有耀眼的金矿/我不相信石头可以开花/我不相信荒漠里有绿色的戎装。根据自己对上面这两则材料的感悟,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这道作文题提供了两则材料,我们仔细审读可以发现,两则材料的关键词有所不同:第一则材料的关键词是“我相信”,依据材料,“相信”应理

48、解为“信念”“信心”,在困苦的环境中理想之灯不灭,执着奋进,勇敢抗击,不颓废、不消沉;若理解为“信任”“自信”则不妥,若据此选材立意,则更不妥。第二则材料的关键词是“我不相信”,是告诉我们要学会质疑,学会反思,这意味着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具体构思时,我们可以根据第一则材料,发挥想象,补充“我相信”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事,也可以是一种信念。总之,与“我相信”相契合的内容都可入文。但本题也有一定的限制因素,尤其是材料暗含的哲理: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痛苦之后一定会有欢乐”,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我们也可以根据第二则材料,讲述“我不相信”的事件、理由等。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我不相

49、信”与“我相信”一样,表达的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当然,我们还可以逆向取意,对“我不相信”带来的所谓“成熟”进行反面思考,呼唤一种“我相信”式的天真与质朴。【佳作展台】长大了除夕那天下午,太阳很难得地露了脸,冷风似乎也柔和了一些,我带着妹妹和弟弟,左挽右牵,到街上买零食。零食店里的电视上正播放着魔术表演,弟弟兴奋地看着,口水几乎都流下来了,出来时他问我:“哥哥,魔术师是怎么让金鱼听话的呀?”我低头看他,他才七八岁,正是换牙的年纪,对世界充满好奇又一无所知。我忍不住逗他:“因为他会鱼语呀,你不会吗?”接着,我便天马行空地编了一堆诸如法术什么的来逗他。他笑着、闹着,要我教他。我正准备教他时,妹

50、妹却突然很冷静地说:“两个笨蛋,他用了激光,没上网看吗?还法术呢,真幼稚!”我的心突然一震,我看着妹妹,她昂着头,依旧是那张娃娃脸,一头小“羊角”,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成熟的眉目,对“天真”不屑的表情我突然意识到她已经14岁了,上初中了,学过不少知识了。我不禁想起,她七八岁的时候,我们跟着姑爹出去逛街。那时她也如小弟一般,单纯无知,相信一切。我记得她当时兴奋地问姑爹圣诞老人给不给中国人发礼物。姑爹也同我逗弟弟一般逗她:“你把臭袜子放在床头,他才会来。”记得当时她激动得小脸泛红,用不情愿又带着撒娇的目光紧盯着姑爹:“那样我会臭死的。”姑爹笑了,而我却故意地说:“姑爹,你会给她塞什么呢?”一

51、句简单的话,却让一切情趣顿失。如今,妹妹也走过了我曾经走过的路。我曾经相信天使,相信神奇的魔法,相信爱会让公主复活,相信自己可以成为宇航员,飞渡银河。然而,在知识的冲击下,那个神奇的世界被轻易地瓦解了,留下一个又一个残酷的现实。当我用尽所有时间学习,却悲哀地发现心中的目标仍然难以企及时,我开始学会认识这个世界,开始看得见真实了。我转头对妹妹说:“是啊,你都是大人了。”她很骄傲地点头,说:“我比你大多了!”是啊,似乎成熟理智也没什么不好。毕竟,在世上,真的没有多少奇迹,以我们平凡的身躯,要立足于世,只有变得更理智才可以。但是为什么我又那么羡慕弟弟呢?那份“相信”所给予的天真执着,不正是照亮奇迹的

52、点点星火吗?然而我已经失去了,连同我的童年。一转身,幼稚的脸有了成熟的眉目,那眉目那么坚定成熟,却又生硬如铁。追忆,我最后且唯一的单纯。【名师点评】这是一篇叙述生动、富有深意的考场记叙文。在内容方面,全文紧扣题意,以“我”带弟弟、妹妹逛街看魔术表演这件生活小事,描写了单纯的弟弟和早熟的妹妹,凸显出“呼唤简单的天真本性”这个主题,立意深刻而独特,切口小而巧妙。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将妹妹的早熟与弟弟的单纯、曾经的“我”与妹妹等放在一起对比,凸显文章主旨。大量细腻的外貌描写,如“她昂着头,依旧是那张娃娃脸”“开始有了成熟的眉目,对天真不屑的表情”等,成功地刻画了妹妹的形象,不仅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还彰显了文章主题。另外,文章语言鲜活流畅,描写细腻,富有哲理,发人深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