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之我见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64065066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之我见(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之我见陕西省商州区中学 杨玉霞 邮编:726000摘要:科技的发展使我们人类较大的获得了物质利益,然而越来越突出的环境问题仍然时刻带给人类不期而遇的灾难,严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保护地球,保护环境,营造人和自然和谐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这也是新课程中生物教学的理念,现在的中学生是将来地球的主宰者,他们的环境意识不仅影响着现在,还决定着未来环境的质量。因此,作为生物老师,在向学生传播知识的同时,更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关键词:环保教育 责任心 使命感 环保意识 环保习惯今日的中学生,明日地球的主宰者。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强,当今社

2、会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造成水土流失、水源污染、土地沙化、沙尘暴、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不良后果。调查研究表明: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的破坏很多是由人的盲目行为造成的。要改变这种恶化的关系,除其它因素外,还要靠人的自觉行为。因此中学教育阶段渗透环保教育,从根本上可以改 变人与环境的关系。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将“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列为课程总目标之一,可见新课程标准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它还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新理念,提出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训目标”。因此,我们在

3、生物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拓展思维的同时,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关爱环境的态度。在重大环境问题上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够对一些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基于上述原因,我认为环保教育势在必行。而目前许多学校没有单独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只有通过其它课程教育渗透环保教育,而在所有学科中,生物学是关于自然与人的科学,作为生物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已成为必要。我在教学实践中是通过下面几种方式来渗透环保教育的:一、了解环境污染现状,让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因为对自然界认识不足,有许多因素造成生物圈的破坏。

4、如汽车的尾气、工业废气的排放造成大气污染,大量使用农药、生活污水、工厂污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污染;过度放牧、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盲目开展经济区、过度砍伐森林导致荒漠化。滥用激素,城区大量使用玻璃墙,不进行专业处理各类电池、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医用垃圾等也可导致激素污染、光污染、土壤污染等使生态环境或生物圈遭到破坏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俣病事件,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荒变成沙漠,我国长江、黄河中上游因为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我国因引入的水葫芦造成过量生长而污染水域,太空中垃圾数量不断增多等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这些人类自己做的傻事,酿造的苦果

5、甚至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悲剧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让他们认识到人类,如果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不加节制地从自然中索取各种资源,必将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最终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近年来,我国环保方面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在环保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我国生态环境的局部改善,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总体恶化的趋势,国民经济仍处于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阶段,资源浪费惊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大量减少,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水体污染使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大气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各种污染造成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还没

6、有得到有效遏制。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把这些问题结合课堂内容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存在于身边环境污染问题,使他们真正具备环保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二、通过生物课堂教学主阵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1、通过生物教学使学生明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据统计初中生物课本与环境教育相关有42个知识点。通过第一单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学习,是学生知道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五大基本条件,然后通过分析生物圈号失败的原因,使学生知道,我们不能挑战自然,在利用自然时要保护自然。从而使学生明白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培养学生形成对生物圈的整体认识以及形成“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7、的理念”和“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观点。2、通过生物教学使学生形成保护植物的意识。通过“生态系统的组成”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绿色植物是生物圈这个最大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它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它的数量和比例直接影响生物圈的稳定和平衡。为此我们在学习苔藓植物时要特别强调,虽然它们矮小,但它们的数量却十分庞大,而且常常密生在一起,起到涵养水分,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并且它的叶很薄,对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敏感,为此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们。还有在讲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使学生明白:树木有涵养水源,防止水土

8、流失,产生氧气,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的作用,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是很难恢复的。比如人类的乱砍滥伐,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等使森林面积锐减,水土流失,特大洪灾和沙尘暴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这些方面知识的渗透,使学生知道保护环境,首先要保护植物,从而把保护花草树木等植物变成了一种由衷的自觉行为。3、通过生物教学使学生形成保护动物的意识。动物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消费者。它们从生物圈中摄取营养物质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比如在学习青蛙一节时,通过介绍青蛙惊人的捕食能力,使学生自觉做到不捕杀,不食用青蛙,并与捕食青蛙的行为作斗争;还可以组织学生将课堂观察的实验用的青蛙放回大自然,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

9、一片爱心。在讲“蚯蚓”一节时,从其生活习性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它可以在土壤中穿行,从而使土壤疏松,肥力增强。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为此我们也应该保护它们。在讲“动物的多样性”时,通过举例动物多样性使生物圈中的食物链错综复杂,才使生物圈的平衡得以稳定等,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教育学生保护动物,爱护家园。4、通过生物教学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微生物绝大多数微小,很容易被人们忽略,尤其像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在生物圈中生息的同时,也参与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为生物圈也尽一份微薄之力。比如在讲“生态系统”一节时,就要强调如果没有细菌、真菌等分解者来分解生物圈中的尸体、粪便、枯枝落叶等,那么生物圈将被废物所充满,

10、植物体也没有营养来源。生物圈将处于一片死寂,为此我们要合理利用微生物,合理的保护微生物。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养成环保习惯。在课外, 可以利用各种“环保教育日”开展环保教育。“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爱鸟周”等传统的环境教育日。使学生参与其中,真正明了这些节日的本质内涵。另外还可以通过举办环保知识讲座、演讲比赛、科普竞赛和角色扮演等活动的开展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能力、丰富和加深了解他们对生物课堂知识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切身体验对生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环保行为的重要性。四、注重探究实验,倡导亲身体验。课本中有大量的实验,特别是一些探

11、究性实验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自探究。如探究酸雨的危害,笔者组织学生探究模拟“酸雨”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让学生们亲身感到酸雨的危害。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另外,根据教材内容布置一些探究活动,比如在学习“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就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调查人类破坏校园、丹江河、农田及城区环境的行为,然后共同讨论交流这些行为的危害。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切身体验。把环保行为化为自觉行为。五、关注环保新问题,使环保警钟长鸣。随着基因工程的快速发展,克隆生物的问世直接撞击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随之具有破坏生态平衡的潜在危险。另外也伴随着伦理关系的混乱。除此之外,转基因食品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而我们往往只是了解转基因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实惠,却很少了解它们可能存在的隐患。研究表明,有些转基因生物产品可能含有毒物质和过敏源,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以致癌或导致某些遗传病。况且当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很可能会与野生生物杂交,造成基因污染。这种污染比其他因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都难以消除。于是我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和证据利用自习课等时间展开讨论。通过学生的思维碰撞,关注环保新问题,使环保警钟长鸣。结束语:通过生物教学,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员和主力军,通过他们的行为来影响家庭、社会以及全世界人们的行动,来拯救我们生活的地球。- 4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