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的国际地位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4045332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当前我国的国际地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当前我国的国际地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当前我国的国际地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当前我国的国际地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我国的国际地位(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我国经济的国际地位和发展差距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在国际经济中的 影响日益扩大。但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身份尚无改变,资源、能源 和环境的瓶颈制约凸显,追赶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任重而道远。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时期, 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实现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GDP总量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增强,受 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但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身份尚无改变,人均国民总收入和消费水平较低,经济结构不甚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资源短缺、 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的瓶颈制约日益凸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 追赶发达国家先

2、进水平的道路还很漫长。一、经济总量指标位居世界前列,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日益扩大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为适应人口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我 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GDP总量、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货物进出口贸易、 利用外资、外汇储备等经济指标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对国际经济的影响明显增强, 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经济发展加快,是中国国情的必然要求;经 济总量规模扩大,国际地位提高,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必经过程。1. GDP总量居世界第二位。近两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之中,而中国在内需推动下,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GDP总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

3、渐缩小。2009年,我国GDP总量为4.98 万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为8.6%,相当于美国的35%,日本的98%; 2010年为 5.83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 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我国粗钢、煤、水泥、化肥、棉布 等初级工业品产量以及电视机、电冰箱、电话、新闻纸、服装和鞋类、玩具等制 造品产量多年来稳居世界第一位; 发电量仅次于美国,汽车产量仅次于日本,居 世界第二位。据世界银行统计,200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超过 14%, 相当于美国的108%,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制造国,作为世界工业加工基地和制造中心的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巩固。我国谷物、肉类、

4、花生、茶叶、水果、籽棉、油菜籽等农产品产量多年来稳 居世界第一位,实现了粮食和食品自给自足、供需基本平衡的良好局面,充分保 证满足居民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3. 货物进出口贸易居世界第二位,在国际贸易市场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逐渐增加。2009 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的 8.8%,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10.6%)。 其中,货物出口总额占世界的 9.6%,首次取代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货物进口总额占世界的8%,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12.7%)。分产品看,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品出口国。 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 2008 年我国制

5、造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 12.7%,居第一位。其中,纺织品和服装 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 26%和 33%;电子数据处理和办公设备出口占 32%;电 子数据处理和办公设备出口占 32%;办公和电信设备出口占 24%;铁钢出口占 12%。我国制造品进口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也较高,对燃料、矿石和电子配器件的 需求量大,直接拉动了巴西、 澳大利亚等资源型国家和周边制造品加工国家的经 济发展。其中,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进口占世界进口总额的30%,居第一位;燃料和矿石产品进口占世界的 6.8%,居第三位,仅次于美国( 13%)和德国( 8%)。 通信设备进口居世界第三位, 电子数据处理和办公设备、 电信设

6、备、 机械和交通 设备进口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大量进口原材料和电子配器件, 大量出口加工制造 品,在国际产业分工链上处于较低端的位置。分国别看,我国已成为美、日、欧经济体的主要贸易伙伴国。据伙伴国官方 统计,我国是美国第一大进口国和第三大出口国, 在其进口和出口总额中的占比 分别为 19%和 6.6%;是日本第一大出口国和进口国,在其出口和进口总额中的 占比分别为 35%和近 50%;是欧盟第一大进口国和第二大出口国,在其进口和 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分别为 18%和 7.5%。近年来,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 日趋密切,进出口贸易比重不断提高。4. 利用外资总额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巨大的潜在消费市

7、场以及良好的投资 环境和发展前景,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外商直接投资国。 2009 年在国际金融 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 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居世界第二位, 占世界的比重 为 8.5%。5. 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据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统计,截至 2010 年 7 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占世界总额的 43.5%,居 世界首位。从 2008年 9月开始至今,中国一直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 2010 年 8 月份占外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额的 20%。6. 对世界经济复苏的推动作用增强,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显著贡献。 我国不仅在国际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发挥重大作用, 而且成为

8、拉动世界经济增长 的重要力量。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测算,在 2008 年世界经济增长 1.7%中,中 国的增量贡献达到 35.4%;2009 年世界经济下降 1.9%,因中国的拉动,世界经 济降幅缩小了 0.8 个百分点,大大解缓了世界经济衰退的深度。在国际金融危机 时期,中国对世界经济复苏的推动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身份尚未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人均 GDP 已跨越 3000美元大关,经济结构不 断向着更加合理的方向调整, 教育、 医疗和社会保障条件不断改善, 科学技术不 断进步,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 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 家,人均 GDP

9、和消费水平排在世界百位之后,经济结构不合理,公共教育和医 疗服务投入不足, 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 整体科技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先进水 平。1. 人均 GDP 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且地区差别较大,贫困人口较多。 据世界银行统计, 2009年我国人均 GDP 为 3744 美元,居世界第 106位,相当 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44%,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 10%,属于中等偏下收入国家。 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 31 个省区市中,有 10个地区人均 GDP 达到上中等 收入国家的水平,其中上海、北京、天津高于世界 8594 美元的平均水平,接近 于高收入国家12196美元的平均水平;有21个地区人

10、均GDP处在下中等收入国 家水平之中,其中云南、甘肃、贵州不到 2000 美元。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贫 困人口规模大。按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标准统计,目前我国贫困人口有1.5亿人之多。2. 经济结构不甚合理。在需求结构上,经济发展以投资和出口拉动主,居 民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较弱, 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表现出一个发展中国家 经济处于高速发展和追赶阶段的明显特征。 2009 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占 GDP比重为35.6%,低于世界60%的平均水平;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 GDP比重 为 42%,远远高于世界 20%的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需求较大;国内 市场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释放,经济

11、发展对海外市场的依赖较大,对外贸易占 GDP 比重较高。在生产结构上,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发展薄弱。2009年,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为46.8%,高于世界28%的 平均水平,而第三产业占比为 42.6%,低于世界 69%的平均水平。这反映了我国 经济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含量相对较低, 在国际产 业分工链上处于低端位置。 在进出口结构上, 加工贸易、 资源性和高耗能产品出 口所占比重较高, 尽管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较大, 但从中所得的收益相对 较小,而且是以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污染环境为代价。在城乡结构上,具有明 显的二元特征,城市化率

12、相对较低,城乡之间收入水平、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差 距较大。农村居民安全饮用水和卫生设施均不如城镇居民,生活条件相对较差。 2009 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为 46.6%,低于世界 50%的平均水平。庞大的农村 人口规模给经济发展形成较大的就业压力。3. 公共教育和医疗服务投入相对不足。 2008年,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为 3.48%,计划到 2012年达到 4%,低于高收入国家 5.4%和世界 4.6%的平 均水平;义务教育年限为 9年,而德国为 13年,美国、英国为 12年,日本为 11年。我国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占 GDP比重为1.9%,低于高收入国家7%和世界 5.7%的平均水平。

13、 居民个人用于教育和医疗服务的支出负担相对较重, 居民预防 性储蓄居高不下,抑制了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4. 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 2009 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包括财政性社会保 障支出、社会保险支出和其他)占GDP比重约为6 %,远远低于发达国家。OECD 国家平均为 20.6%。其中,在德国和法国,政府用于失业救济和养老等社会保障 支出占GDP的比重高达26%;美国、英国、日本在15%20%之间。社会保障 体系不健全, 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基本相吻合, 反映了居民生活的稳定性和安全 性相对较差。5. 整体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2009 年我国研发经费占 GDP比重为 1

14、.7%,而据世界银行统计, 2007 年高收入国家平均为 2.47%,世界平均 为 2.21%。2007 年,我国每百万人口中研发人数为 1071人,而日本为 5573人, 美国为 4663 人,德国为 3453人。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我国整体科技实力不如 发达国家,科技基础相对薄弱。三、经济发展受资源、能源和环境因素制约日益凸显我国地域辽阔,主要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一次能源生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耕地总面积和煤炭可开采总储量居世界第三位, 森林总面积和淡水资源总量居第 五位。但是,与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需要相比,自然资源十分匮乏,以消耗资源 和能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资源、

15、 能源和环境的瓶颈制 约和矛盾日益突出。 从有关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看, 目前我国资 源和能源消耗量、 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居世界首位。 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政府, 一 方面要求中国在推动外需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为借 口,要求中国承担与发展中国家地位不相称的国际义务。 一些国际势力企图利用 各种手段来遏制和打压我国经济发展,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明显增大。1. 人均资源、能源拥有量较少,供应严重不足。我国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面积、占世界不到 7%的淡水资源,要养活占世界 20%的人口,人均资源、能 源拥有量在世界的排位比较靠后, 大部分人均指标在百位之后。 其中,

16、人均耕地 面积居世界第 127 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淡水资源居世界第 103 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1/3;人均能源消费量居世界第 68 位,只相当于美国的 19%,澳大利亚的 25%,日本和韩国的 36%和 32%。我国农业生产压力大,资源 和能源短缺问题较为严重。资源和能源 2008年,我国钢铁、 48%、33%、28%和 据国际能源署统计, 17%,略高于美国。GDP资我国生产占世界不到 9%的 GDP 总量,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单位 源和能源消耗强度大。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统计, 2007 年我国单位 GDP 能耗相当 于世界平均的 2.7倍,美国的 3.3 倍,日本和德

17、国的 5.5倍。资源和能源消耗量 大,既是我国现阶段以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造成的, 也 反映出我国目前节能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资源和能源利用率相对较低。2. 资源和能源总量消耗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我国经济正处在快 速发展阶段, 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相当大的比重, 的需求量和消耗量较大,且呈增加趋势。据世界银行统计, 铜、镍、铝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分别占世界总消费量的 24%;石油消费量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总消费量的 10% 2009 年我国能源消费量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消费总量的3. 环境污染严重,减排和保护环境的任务相当艰巨。资源、能源的大量消 耗

18、,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统计, 2008 年,我国 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总排放量的 21.5%;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 放强度相当于世界平均的 3.5 倍,美国的 4.8 倍,德国的 7.6 倍,日本的 8.2倍。 居住环境不容乐观。 据世界银行统计, 我国空气中颗粒物含量相当于世界平均的 1.5 倍,日本的 2.5倍,美国的 3.4 倍;森林覆盖率为 22%,低于世界 30.3%的平 均水平,美国和日本则达 33%和 68%。近年来,气候变化异常,各种自然灾害 频发,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据美国国外救灾办公室和疫情研究中心估 计, 2009年,我

19、国受自然灾害影响的人数居世界之首,损失达 55.3 亿美元,占 世界总额的 13%。纵观上述,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国际地位大幅 提高。我们在为我国经济崛起而倍感自豪的同时, 也应看到,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 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压力。 经济结构和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不断暴露, 资源和能 源供应严重不足、 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可持续发展阻力重重。 在全球经济增长低 迷的背景下,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世界潮流下, 我国外向型和高耗能的经济发展模 式受到严峻挑战。 中国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在世界经济中影响广泛, 引起国 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担忧, 旨在防范中国的各种保护主义接踵而来, 国际经济事 务关系更趋复杂。因此,必须坚持走科学发展、和平发展之路。一方面,加快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 调整经济结构, 提高科技水平, 推动经济发展由总量扩张向质 量提高的转变, 争取在今后 5 年内,为实现经济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奠定坚实 基础;另一方面,扩大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和交往,增进各方的了解和理解,积极 化解外部矛盾,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和平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