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4011025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25.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骨骼1、骨骼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知识与技能: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

2、作用;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教学准备:1人体骨骼图、硬纸板, 2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动物骨,3.骨骼模型 、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2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评析】通过建筑工人造房子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从而引入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那就是人的骨骼。以这样的情境揭示课题,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使学生联想到骨骼的作用

3、。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二、引导学生探究:人体骨骼的结构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2学生交流方法。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4学生汇报、交流。5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6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7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评析】在组织学生交流时,不仅要让学生说出骨头数,

4、还应该说出骨头的位置,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骨骼的概念。而且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能不能称一块骨头为骨骼,突出骨骼是一个完整骨架的概念。8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9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补充:人体内骨骼系统中的数量由年龄决定。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因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骨会合并在一起。例如,婴儿刚出生时,其头盖骨分为许多块独立的骨,随着人体不断地生长发育,独立的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头盖骨。10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出示人体骨骼教学挂图

5、,比一比:你拼对了吗?【评析】通过学生分解骨骼图,再还原骨骼图,力图通过一分一合,使学生内化骨骼的概念。同时组织学生互相观看他人拼的骨骼图,以便进行比较和相互印证。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一般共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二、观察骨骼的特点1、 用放大镜观察动物腿骨; 2、用锤子轻轻敲打动物腿骨的表面;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学生汇报交流。说说动物的骨头是什么样子的。3思考讨论:根据观察结果,你认为人的骨和动物的骨有哪些相同之处?4讲述:在希腊文中,“骨骼”的原意是“一个死亡了的身体”。其实,骨都是由活细胞构成的,骨是有生命的。观察活动:提供猪的腿骨解剖实物,观察骨头的

6、结构图,说说骨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5提问:你还可以提供哪些证据来说明骨头是有生命的吗?三、体验:人体骨骼的作用1谈话: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2学生交流讨论。3组织活动: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1)队列训练运动;(2)站姿训练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谈话:人能站得住、坐得稳,靠什么?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它有什么作用?(出示颅腔、胸腔图)讲述:头骨里装有人体什么器官?胸骨和肋骨、脊柱围成一个笼子,你知道里面装有什么?3拓展: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持躯体、塑造体形、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4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5向学生进行

7、安全教育以及骨骼的卫生保健教育: 观察:请一名学生站在全班同学面前,向两侧、向前弯曲自己的躯干,其他同学观察。 判断:请你说一说这位同学的姿势是否正确?为什么? 讲解:少年儿童的骨比较软,正确的读写姿势能使脊柱健康发育,不正确的读写姿势会使脊柱变形,形成驼背或S形脊柱,并且脊柱一旦变形,不但很难看,而且会影响人的活动,影响心、肺等内脏器官的正常发育,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到三个“一”,即: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身体与书桌距离一拳,握笔手指距笔尖一寸。 讨论:少年儿童的骨骼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你们知道怎样才能使骨骼长得粗壮、坚固,个子长得高吗?四、拓展:1看图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

8、骨骼参与了运动?(1)跳绳时;(2)吃饭时;(3)静坐时2完成活动记录上的作业。谈话: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对人体的骨骼有了哪些了解?3补充:了解人体内的另一种骨头软骨。(1)摸一摸鼻子尖,感觉到了什么?小结:鼻尖中含有软骨。讲述: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软骨会发生变化。婴儿的骨骼大部分都是软骨,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大部分的软骨会被硬骨所代替。教学反思:一.从学生已有的感知经验入手,去认识了解骨骼.二.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和体验活动.三.将信息技术与科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2、关 节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难点:认识一些关节的类型和运动方式。教学准备:笔、木棍、夹板、胶带或绳

9、子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1、谈话:上节课通过研究,知道了人体所以的骨头共同构成了整个人体的支架,也就是骨骼,有没有想过这副骨骼是不是完全合拢的呢?人怎样才能运动的呢?2、学生交流。3、提问: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与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揭示课题:关节)(二)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三)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1、讲解:什么是关节?(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2、讲述:人体的支架骨骼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它由许多块小骨组成,而不是一块块的大骨,每两块小骨之间由关节相连。3、小组活动: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体图

10、上圈出来。4、汇报交流实践体验。5、小结并设疑: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6、谈话: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分组实验,体验一下关节被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与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1、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体会。2、小结: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四)体验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1、活动:按要求做各种动作,比较一下关节所能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同。2、学生交流汇报。3、预测: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

11、4、你的预测正确吗?课文中有主要的三种关节活动形式的介绍,大家看一看。5、出示猪蹄、排骨等实物,指导学生观察一些关节中的骨是如何连接的。6、完成下列各项活动。(1)转动你的胳膊;(2)推开门;(3)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4)大幅度甩手;(5)转动你的头;(6)下跪。7、列出完成每一项动作所涉及的关节的类型。8、对号入座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三种常见关节类型。9、小结:不同关节能使人体做多种方式的运动。(五)总结拓展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2、思考:关节还有什么作用?3、活动体验: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比较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的两种状态

12、下,做这个活动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4、小结关节的缓冲作用教学反思:1、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组成协作小组,通过实验探究、上网浏览、查阅资料、询问别人等不同的探究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开阔思路,给学生的探究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在分组人数上有时会很不均衡。2、学生不仅在课堂开始会提出一些研究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认真观察及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问题、新的思考,直到带着产生的新问题走出课堂,在课后将探究活动持续进行下去。3、肌 肉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触摸体验肌肉的存在与质地;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手臂活动模型和膝关节活

13、动模型;能够按要求操作,感觉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能够通过观察图文理解肌肉影响骨运动的方法。知识与技能知道提供骨骼运动的力量来自于肌肉的收缩;知道骨骼肌是成对存在一起工作的;理解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的一些肌肉运动;知道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重量占人体的40%;初步懂得人体运动的机体原理。了解不同形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获取认识需要进行时间的体会;体会到模型在科学研究重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外表静止的物体其内部也在运动。教学重点:了解骨骼运动由骨骼肌引起。教学难点: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教师准备:人体骨骼模型;人体肌肉的教学挂图;手臂活动模型;人体肌肉的相关电教资料片。学生准备:木

14、棍、木片、软管、气球皮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1、师生谈话:出示人体骨骼模型,我们的身体是依靠骨骼支撑起来的。2骨骼维持我们站立和运动?但是光靠骨骼,一个空骷髅架能不能运动起来呢?还缺少什么?2、你认为为什么有了肌肉就能够让骨骼活动起来?你了解肌肉么?3、学生汇报4、讲述:肌肉对我们的运动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它甚至占到了我们体重的40。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学习肌肉。5、教师板书:肌肉二、认识肌肉和功能1、教师通过谈话提问:我们来摸摸自己的身体,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哪里的肌肉比较多?哪里的肌肉比较少?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汇报3、谈话:肌肉是如何来帮助骨骼进行运动的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一起

15、来感受一下肌肉的运动。4、学生活动体验(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模仿书本第7页的图完成书上的几个动作。再用手摸一摸各个部分的肌肉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也可以使用一些其它的动作,如,弯曲手臂、提起脚跟、握紧拳头。效果较为明显。)(2)谈谈你感受到的肌肉是怎么运动的?站直后向前弯腰。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3)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再把手翻过来使劲压,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觉?5、学生交流活动体验。6、组织学生观看人体肌肉的相关电教资料片三、拓展应用1、通过刚刚的学习,你能不能在活动记录上画出任再进行各种运动的时候

16、,肌肉变硬的部分。2、讨论:如果人在静止的状态下,肌肉是否工作,哪些肌肉仍在工作?3、制作手臂活动模型(1)通过刚才的学习,请你根据手臂的结构制作一个模型来模拟手臂的能动。(2)出示材料,先请学生解释一下个部分材料用来表示什么部分。(3)学生制作。(4)学生展示,评价。教学反思1、有效的科学教学取决于学习材料、科学设备、视听媒体以及教学技术的可以获得与组织安排。有效的学习环境不仅要求有特定的探究题目和学习活动所需的专用设备,而且要求有范围广泛的基础科学材料。所以在教学中运用教具能调动学生的手、眼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获得直接的感性知识,建立鲜明的表象,然后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讨论,

17、师生的总结,学生的科学知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在课堂上运用了书中的彩图;人体骨骼模型;人体肌肉的教学挂图;人体肌肉的相关电教资料片;手臂活动模型等教学手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同时使学生明确骨骼、肌肉和运动的关系,重点放在摸一摸和活动体验上,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体常运动部位的肌肉。在课堂上让学生做一些广播体操的动作,也可以使用一些其它的动作,如,弯曲手臂、提起脚跟、握紧拳头,让学生认识到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了人体的各种运动。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腰腹、臂膀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然后指引学生制作纸板、橡皮筋做的手臂活动模型,使学生认识人体的各种动

18、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显得更直观、更生动。从而使学生形成一个肌肉和骨骼运动关系的整体认识,4、骨骼、肌肉的保健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联系实际说出体育运动和合理膳食对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能够根据教材指导开展合适的运动保持骨骼和肌肉的健康;能够在运动过程中进行积极的预防并在出现意外受伤时进行初步的救护。知识与技能知道坚持体育锻炼和保持膳食平衡可以增进骨骼与肌肉的健康;知道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一样;知道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运动前做一些准备活动等可以预防骨骼和肌肉在运动中受伤。知道摄入蛋白质和钙有利于骨骼和肌肉,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

19、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训练正确的运动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增进学生自我保健和自我防护的意识。教学准备:1举重、羽毛球体操、游泳、健美操、集体舞等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比赛过程的录像,最好是结合奥运年,播放一些奥运会的比赛片段。2“食物金字塔”等电教资料;3部分体育运动防护用品,例如轮滑的护膝、头盔等。5各种防护知识资料介绍。教学过程设计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1律动:播放学校新教的集体舞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跳起来。2讨论: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主要锻炼了身体的哪些部分?3谈话:骨骼和肌肉维持着人体所必需的很多功能,因此保持它们的健康相当重要。(揭示课题:骨骼、肌肉的保健)4提问: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骨骼、

20、肌肉的健康呢?【评析】在轻松、活泼的律动中开始一节课的教学,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二、了解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1谈话: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要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必须合理地参加一些运动。2提问: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有哪些好处?(视频资料:人们参加晨练、同学们在学校参加体育课、间操的镜头)3学生交流介绍。4小结: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软性、增强心肌和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可以使肌肉发达、体力充沛。5谈话: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自由阅读教材11页资料)6思考、比较、讨论:

21、你的身体欠缺的是什么?你会选择哪一种体育运动,为什么?7同桌一起对做一节广播体操,并讨论:这些动作对锻炼身体的哪一部分肌肉、关节特别有用?9交流、小结:做广播体操不仅能使全身大肌肉群、大关节、韧带等得到充分的锻炼,还能锻炼人体身体内部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增强全身健康的目的。三、了解运动中的安全要求1谈话:我们平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发生骨折、扭伤、脱臼、肌肉拉伤等损伤。身边的案例:某位学生在游泳时腿抽筋;某位同学在轮滑时膝盖摔伤。讨论:我们如何在运动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2交流运动中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3)遵

22、守合理的运动规则;(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等;(5)运动要适度,量力而行。3活动指导:很多同学喜欢轮滑,轮滑时必须穿戴哪些防护性装备?(请一生当模特滑两步,出示相关护膝、护腕、手套、头盔等,体会这些装备在活动中的防护作用)4总结:赛前做热身运动后,关节就会变得柔软、灵活,这样就可以帮助避免扭伤和脱臼。此外,在活动中穿戴适当的安全装备也是很重要的。头盔、护膝、垫肩、手套都可以帮助你避免受伤。同时,你还应该穿适合运动的鞋子。另外,运动前应该留意你周围的环境,如果你在特定的马路或者跑道上滑冰、跑步或者骑自行车,你就不大可能被一辆小汽车或其他人卷入到事故中去了。5拓展:一旦在运动时受了伤,应该如何处理

23、呢?(1)骨骼、关节受伤如何处理?(如果你确实受了伤,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将一块冰敷在受伤的部位并高高地抬起,这样能把疼痛和肿胀降低到最低程度。当你受伤后,一定要把受伤情况告诉家长、老师或者其他长辈。如果老师、医生或者护士给你医疗指示,你一定要配合他们,遵照他们所说的去做。若伤口没有痊愈,不要马上就参加运动,给骨头和关节充分愈合的时间,这样你就能够避免旧伤复发。)(2)如何避免肌肉受伤?(不要让肌肉过于疲劳,运动量不要突然增大,要循序渐进。)(3)防护知识介绍。四、了解营养对骨骼、肌肉的影响1谈话:另外,食物营养对人体骨骼、肌肉的健康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四大营养素:

24、蛋白质、矿物质(尤其是钙及各种微量元素)、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酸)以及维生素(如维生素A、D、C)。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时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含量高、含钙量高的食品。2讨论、交流: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吗?玉米,鸡蛋,黄豆,豆腐,花生,肉类(鸽肉,猪肉,兔肉特别推荐)贝类,香菇,菠菜,鱼肉等等含钙的食物有哪些?牛奶、海带和虾皮、豆制品、动物骨头、蔬菜、补钙药物等。3拓展:营养与健康。蛋白质是构成及修补人体肌肉、骨骼及各部位组织的基本物质,缺乏蛋白质会导致发育迟缓,骨骼和肌肉也会萎缩。肉类、海鲜和牛奶等动物性食品是完整的蛋白质来源,植物性来源则可以从豆类、谷类及核果类中获

25、得。钙质则是制造骨骼的原料,可以促进生长并增加骨头密度。所以每天喝两杯牛奶,是累积骨本的好方法。维生素D是另一个令骨头强健的营养素,除了可以由牛奶和鱼肝油、动物肝脏等食物中获得外,每天晒1015分钟太阳,人体便可以自行制造维生素D。五、拓展延伸1总结:如何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合理锻炼、丰富营养、注意安全)2延伸:身边的科学说出你和家人锻炼身体的五种方法,播放太极拳录像,介绍太极拳对骨骼肌肉的益处。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太极拳螺旋式的弧形动作使全身各部肌肉群和肌肉纤维都能参加活动,经过反复地缠绕绞转,使肌肉能拉长到一般运动所不能达到的长度,长年累月如此绞转,一张一弛,使肌肉匀称

26、丰满,柔韧而富有弹性,并增加收缩能力。由于肌肉的收缩对骨骼的牵拉作用以及新陈代谢的加强,骨的血液供给得到改善,使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质也变坚固,这就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方面的性能,不易发生变形和畸形。六、板书设计 加强锻炼:举重、体操、游泳骨骼、肌肉的保健 加强营养:蛋白、脂肪、淀粉教学反思保持骨骼与肌肉的健康对儿童的身体至关重要,对于学习任务繁重,很少锻炼的学生们来说,还远远没有认识到骨骼肌肉保健的长远意义。因此,如何使科学内容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便成了教师设计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正是从小处着眼,从身边科学入手,让学生关注自己,关注健康 第二单元养蚕1、我

27、们来养蚕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1 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2 观察蚕卵和蚁蚕;3 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4 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科学知识:1 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2 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2 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教学重难点:掌握养蚕的方法。教学准备:师生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或干毛笔、投影仪。 学生准备:纸盒。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丝绸。师问:“你们知道织丝绸的丝是怎么来的吗?蚕是怎样的一种小动物,它又是怎样吐丝的呢?你们想亲自养蚕,亲眼观察它吐丝,最后再亲手

28、抽丝吗?”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出示蚕卵。师:“请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蚕卵)关于蚕你知道些什么?”2、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引导学生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启发学生:“在宝宝出生前,妈妈会作好哪些准备?我们该怎样做蚕宝宝的妈妈呢?”(1)要为蚕宝宝在纸盒中布置一个温暖的家;(2)别忘了在盒子上扎孔,蚕宝宝也要呼吸;(3)蚕宝宝怕蚂蚁、蟑螂、老鼠,要把蚕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饲料不能太稀,否则蚕宝宝会拉肚子。讨论“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并尝试在养蚕过程中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3、观察蚕卵,说一说蚕卵是怎样的。让学生仔细观察蚕卵的大小

29、、颜色、形状,用语言描述出来。注意提醒学生:静态的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小心呵护。4、观察蚁蚕,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先用肉眼观察刚出壳的蚕像什么?再用放大镜观察并描述,最后用直尺测量她的长度并记录。最好让学生能观察蚁蚕孵出的一瞬间,看它怎样大口吃掉极有营养的卵壳,又去找食的情景。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写好第一篇蚕宝宝日记。5、讨论:“用哪些方法来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 (用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三、课外拓展让学生在家继续观察蚕宝宝的一举一动,并做好记录教学反思2、给蚕宝宝记日记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1.学会养蚕;2.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3.能够预测、

30、比较和讨论蚕的整个生长期的外观变化;4.能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5.能够自主地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科学知识:1.知道幼虫期需要食物、空气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2.知道幼虫形成了蛹,蚕蛾是从蚕蛹里羽化出来的;3.知道蚕的成虫蚕蛾从蛹里孵化出来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长大;4.知道雌雄蚕蛾交尾后,雌蚕蛾产卵,卵孵出下一代幼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2.更加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3.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搜集的科学信息;4.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5.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能做好养蚕的观察记录。教学准备:师生准备:蚕卵、蚁蚕

31、、放大镜、羽毛或干毛笔、投影仪。 学生准备:纸盒。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蚕卵和蚁蚕,今天我们来给大家颁发领养证和蚕宝宝,在这段时间里看哪个同学养的蚕宝宝最长、最重、最健壮;谁的蚕茧最大、最重、最白。但我们不要忘记给自己的蚕宝宝写上成长记录,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观察日记的写法。”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阅读P20上的文字。2、自主探究的问题。(1)比较吃桑叶的蚕和吃人工饲料的蚕,哪一个长得更好些?让学生先进行预测,在进行对比实验。(2)用蒲公英的叶子,它能吐丝吗?(3)蚕蜕皮时为什么不能弄断它身上的丝?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向学生讲清其中的原因。剪开茧子的蛹还能活吗?每个小组剪开一

32、个蚕茧用纸包起来进行实验。(5)辨别蚕蛾的雌雄组织学生认真观察蚕蛾的形态大致分为几种,预测雌雄后观察哪种蚕蛾产卵。教师多鼓励学生在幼虫期和蛹期怎样区别蚕的雌雄。3、小结:评价学生写的观察日记。三、课外拓展让学生在家继续观察蚕宝宝的一举一动,并写好观察日记。教学反思3、我们来抽丝教学目标探究过程和方法:1 通过多种方法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2 学习抽丝;3 测量出一根丝的长度。科学知识:1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贡献;2 学会缫丝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感受生命创造的奇迹;2 为祖国灿烂的古代蚕丝业文明而自豪。教学重难点:掌握抽丝的方法。教学准备:师生准备:有关我国养蚕

33、历史的电教片;炊、小锅、小苏打、缠线板。学生准备:缠线板、直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一些真丝织物。师:“这些织物是用什么做的呢?我国养蚕业抽丝的历史悠久,对人类服饰业作出重要的贡献。同学们,你们来汇报一下查找到的有关资料。”二、自主学习1、指导学生看P25的文字。2、大家来抽丝,看谁抽的丝最长。在蚕结茧后六、七天挑一部分进行抽丝。(1)让学生先预测抽出的丝有多长。(2)抽丝的方法:A、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B、把蚕茧放在开水中浸泡。C、用毛刷搅动,把蚕丝的头儿找到。(3)量一量一根丝到底有多长。3、小结:通过学习抽丝你有什么体会?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三、课外拓展整理好养蚕的资料

34、和一些记录,下节课进行经验交流教学反思4、养蚕经验交流会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再讨论种交流蚕一生变化的信息;2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达、交流观察结果。科学知识:1知道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2知道昆虫的外形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搜集的科学信息;2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3为自己长时间观察研究获得的成果而自豪;4能正确看待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重难点:能概括蚕的一生四种变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蚕及其他昆虫的资料。学生准备:各种形式的观察记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我们的小蚕在你们的精心喂养下,慢慢长大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总结一下自

35、己的养蚕经验,好吗?”二、交流、总结:一、交流“蚕的一生经过了哪些变化”。(蚕的一生经过了四种变化。)你能够把蚕一生的变化画下来吗?(学生先画)师:“书上的两幅示范图,一幅是直线式的,另一幅是循环式的。你们觉得那一种更好、更有创意?说说为什么?你能画一幅更好的吗?”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修改。二、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形成昆虫概念。指导学生看书P28。你能说出蝴蝶一生的变化吗?你有什么发现?蚕蛾和蝴蝶的外形有什么不同之处?蚕蛾和蝴蝶的外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身体都分为头、胸、腹;头部都有一对触角;胸部都有三对足。)三、小结你认为蝴蝶和蚕蛾属同一类生物吗?说说你的理由。那这种生物叫什么

36、呢?四、课后拓展了解蝴蝶的有关资料教学反思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状态与静止状态。2、科学知识知道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是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教学重点: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教学难点:理解“参照物”。教学过程设计一、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出“运动”的话题。1、谈话:大家都听过刻舟求剑这个寓言故事吗?那你们说说那个丢剑的人为什么就找不到自己丢到水里的剑了呢?怎样才能找到剑呢?2、学生

37、充分发表意见。3、讲解:船是运动的,对于剑来说它是不动的,所以以船上的记号来找剑是找不到的了。对“运动”的常识不了解是多么的可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切都在运动中”。(揭示课题)二、认识参照物1、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你们观察这两副图,你觉得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运动?2、学生观察并填写教材后的记录表。3、学生相互交流。4、讲解: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一个标准,在科学上,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一个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5、提问:你能找出图中的参照物吗?6、学生讨论并交流。三、探究参照物在判

38、断物体运动中的作用1、给学生看一段汽车在行驶的课件,看完后让学生讨论: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怎么知道汽车是否在前进?2、提问: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动了吗?3、学生讨论4、讨论交流:为什么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事先确定参照物?5、小结: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会影响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结论。以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为例,如果选汽车为参照物,则人不在运动;如果选地面上的人为参照物,则车内的乘客在运动;如果选择车为参照物,车外的人就在运动。6、学生活动:让学生站在滑板上进行滑动。你们觉得谁在动?怎么动?你根据什么标准说他在动?7、学生交流。8、提出问题:如果参照物选滑板车本身呢?9、先提问在滑板车上的学生

39、:你和滑板车比较,你在运动吗?为什么?10、讲述:如果你坐在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车厢里,一位旅客在列车车厢的过道上经过,你觉得他走得快还是慢?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呢?11、学生讨论并交流。12、提问:两个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这说明了什么?13、小结:确定参照物是研究物体是否运动时非常重要的,在判断物体运动快慢时也是不可缺少的。14、拓展:认识选择不同参照物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影响。(1)提问:乘坐电梯上下的人动了吗?怎样判断拔河比赛的输赢呢?(2)学生讨论。(3)提问:课文中介绍了“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景象,明明是竹排在移动,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4)学生讨论,回答。(5)交

40、流:你们在判断时选用了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6)小结:“竹排江中游,青山两岸走”,因为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向前进,而两旁原本不动的巍巍青山就会让你感觉在后退,从而进一步明确判断物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关系,揭示出不同标准下运动判断结果是不同的。四、 探究有没有绝对不动的或静止的物体1、提问:我们的教室在运动吗?你的根据是什么?2、学生回答。3、提问:你们的参照物是什么?如果给你们机会到宇宙中去,你还能看见这课树的话,你觉得它是在运动吗?4、学生回答。5、教师:你有什么想法?6、学生讨论。7、毛泽东写过“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样的诗句,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8、学生讨论交

41、流。9、小结: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地球上所有的物体每时每刻都随着地球的自转在飞速运动着。五、 拓展作业。1、提问: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2、请同学们要学以致用,下课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选择同一参照物去判断不同物体的运动,并做好记录。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既要突出教学重点,又要突破教学难点。如果在教学中能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教学难点不攻自破。我在一切都在运动中这一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课让学生理解“参照物”的概念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展开,利用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和产生的问题与原有知

42、识经验之间的矛盾,给孩子造成认知冲突,引发思维碰撞和活动,从而产生问题情景,激发孩子思考,引入探究佳境,“逼迫”孩子在活动中养成主动动脑,习惯动脑的状态。通过原因的分析,使学生逐步理解,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学习和应用中总结知识方法,重新构建新的知识组块,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运动的快慢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会测量走路的速度。2、 能改日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3、 会使用秒表。科学知识1、 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可以用一定距离所用的多少来描述。2、 知道运动方向也是物体运动的表现。3、 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体验到用比较的方法可以获

43、得更多的信息。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运动速度与距离、时间有关。2、 会使用秒表测量走路的速度。3、 会判断或者计算运动缓慢的物体。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秒表、卷尺、计算器、活动记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 (出示图片)提问:图中的伙伴们在干什么?2、 猜一猜,谁移动得快?(引导学生说出不知道他们行进的距离和时间,无法判断出他们移动的快慢)(随机板书)同学们各抒己见,那么,到底有什么办法能比出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呢?(板书课题)二、探究新授:1、 讲解“相同距离,比较时间的多少”。(5分钟)(1) 讲述:刚才,同学们提出要指定一段距离,让他们进行比赛。那么,我们就

44、来看一段比赛的录象。(播放刘翔比赛录象)(2)讨论:知道这是什么比赛吗?(110米栏)在决赛中,刘翔以12秒91获得了冠军。美国选手特拉梅尔获得亚军,他的成绩是13秒18;古巴选手加西亚第三名,他跑出了13秒20的成绩。那么,我们是通过什么来比较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时间的多少)(3) 讨论:就是说,想要比较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必须符合什么条件。(板书:距离 时间)(回到导入)那么,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如何比较呢?(4) 小结:运动的快慢需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判断,这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板书:运动速度)2、 讲解“相同时间,比较距离的长短”(6分钟)(1)引入:(接上文)平时,我

45、们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运动的快慢。在我们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快慢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选择你感兴趣的介绍几个物体的运动速度)(2)你们能给他们的运动速度排序吗?学生自己开展;汇报结果。(3)你们是根据什么来给这些物体的运动速度排序的?(或你们是怎么看出快慢的?)(4)那么,运动速度的快慢还可能和什么情况有关?(时间相同,距离的长短不同)3、 测算运动的快慢与距离、时间的关系。(15分钟)(1) 讲述:你平时走路的速度是怎样的?你想测算一下吗?那么,你想设计这样的活动吗?(小组讨论)(2) 出示表格:你能读懂这张表格吗?(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3) 讨论:A、从表格中,知道用不

46、同速度的步伐走同样的距离500厘米。B、学生示范正常步伐与慢一些的步伐。C、测量时间时,我们可以用秒表(出示),教学秒表的用法,学生试用。D、怎样计算速度?(用距离除以时间)为了便于计算,可以借助计算器,结果保留整数。E、 除了这样测算行走速度的方法,我们还可以这样做(出示表格2)。在这张表里,有哪些情况与第一张表相同?哪些不同?E、测量距离时,我们可以使用卷尺。如果尺子刻度不够长,可以怎么办?(分两次测量)提醒大家,测量时要注意将尺子拉直,沿直线测量。F、 由于课堂时间关系,我们将同学们分成两大组。左边这几组进行测量活动1,右边的几组进行测量活动2,在室外,老师已经事先画好了一段5米的距离,

47、测量活动1可以直接到那个场地测量。活动2的小组,老师有已经标号起点位置了。这样的活动你会做吗?在小组内想想应该怎么做,以及如何分工(学生讨论)G、 完成测量和记录后,请小组根据表中的数据,交流一下,正常步伐的速度与慢一些步伐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4) 分小组开始测量。(提醒: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室外每块地砖的长度是100厘米)(5) 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距离相同;时间相同)【评析】安排好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在测量和排序中感受速度的快慢。4、 知道如何判断缓慢运动的物体。(3分钟)(1) 引入:(出示图片)指甲在运动吗?你有办法测出它的生长速度吗?(2) 生活中还有很多象指甲生长这样运

48、动缓慢的物体。(出示图片)你有办法计算出小苗的生长速度吗?5、总结:今天,我们讨论了运动快慢的问题,它离不开时间和距离这两个因素。6、知道物体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3分钟)(1)(出示图片)这是一张气象卫星云图,是2005年台风“卡努”运动走向图。(出示资料)(2)交流问题: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什么?为什么?(3) 小结:运动速度除了包括距离和时间因素外,还包括运动的方向。(板书:方向)三、总结提升。(1分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根据生活经验,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吗?板书设计: 运动的快慢距离运动速度 时间 方向教学反思: 本课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试验等方

49、法,搜集证据,并能对搜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使学生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搜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刚开始难度不能太高,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话,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他们以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没办法学好,所以教学时一定要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待时机成熟题目可以难一点,这样反而激起他们的好胜心,攻克难题他们会觉得具有挑战性,他们心里会有一种不服输的念头,所以听课就会更加认真。运动的方式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观察出物体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这两

50、种运动方式。能够用图示法表示出物体运动方式的特点。能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两种运动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区别。知识与技能: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认识到物体运动方式之间存在相互关系。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自然界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重点: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并分类。教学难点:分析一个运动物体的复合运动方式。教具准备:教师准备:风车、易拉罐、飞碟等,有关课件。学生准备:带自己喜欢的会活动的玩具,如:橡皮筋、风车等。教学过程一、由玩入境,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谈话: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干什么?今天老师让同学们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的能

51、动起来的玩具,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在课堂上玩一玩,看看这些玩具是怎样运动的?学生活动汇报自带玩具的运动方式,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运动的方式二、自由研究,研究几种物体的运动方式及其特点。1、研究滑滑梯上下滑的小朋友(1)课件出示小朋友在玩滑滑梯。(2)谈话:玩滑滑梯是我们很喜欢的活动,你能说说小朋友是怎样运动的吗?运动的轨迹是什么样的?你能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吗?(3)学生尝试用图示法表示,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描述。小朋友在玩滑滑梯的图示:2、研究青蛙跳(1)课件出示青蛙跳。(2)谈话:青蛙是益虫,庄稼离不开它,它可以吃掉很多害虫。我们来看看青蛙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吗?(3)学生尝试用图

52、示法表示,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描述。青蛙跳的图示:(4)对比:青蛙跳的运动方式和滑滑梯的小朋友的运动方式一样吗?有什么不同?3、用同样的方法研究其他物体运动的方式。4、分类:将这些物体的运动分成两类,说出理由。三、研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运动方式出示课件,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运动。讨论交流,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什么?除此以外,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它们的运动方式又是怎样的呢?四、分析复合运动的运动方式1、出示易拉罐,让易拉罐在桌上运动。2、讨论交流,易拉罐的运动方式。3、出示课件,直升飞机、玩飞碟的运动方式是什么?4、学生讨论交流。【评析】教师抛出问题,而且问题的目标指向明确,让学生“自圆其

53、说”,渐渐完美,不包办代替,这真体现了新课程让孩子成为学习主人的课程思想,既提高了孩子们的思维水平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五、巩固、拓展1、按要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直线和曲线运动)玩自带的玩具,说说你怎样玩?2、将自带的玩具综合起来玩,说说你怎样玩,其中的运动的方式是什么?【评析】让孩子们把自己带的玩具先按要求然后再综合起来玩,让他们的思维火花在探究时有了一定深度,方法多样化了,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因此也可以看出培养孩子们探究时的发散思维很重要。3、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汽车在路面上行使,车轮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 A直线运动 B曲线运动2、汽车的运动方式有( )。 A直线运动 B曲线运动

54、 C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二)判断题荡秋千是一种来回运动,皮筋振动也是一种来回运动,因此它们的运动方式都是直线运动。( )教学反思:1、本课比较注重“层次性”。本课中问题设计的层次性、材料准备的层次性、探究深度(思维)展现的层次性、兴趣探索的层次性都得以体现,因此学生学习时不疲惫,时间过得很快,教学效率较高。2、中年级的儿童学科学,进行科学探究,预设目标较过高和过低都不好,目标的预设也要动态生成,一切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学习前,考虑到学生们已经有自己关于运动方式的一些经验,但还是倾向于在自我建构的基础上,达到更好的程度,重在经历探究的过程,感受一定的探究方法,感受探究学习的乐趣。3、科学探

55、究课,我认为提怎样的问题、对生成性的问题怎样处理很重要。是有的放矢,还是不切实际;是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开发,还是置之不理;问题应该讲究开放性、目的性、生成性,尽可能把问题的“一切权利”包括问题的开发、分析、思辨、整合、寻找答案的权利交给学生自己。“以问题始至问题终”应该成为我们科学探究学习的“常规”。4、尽量体现探究指导的价值。新课程提倡让孩子们自主的去学习探究。中年级的儿童学科学,进行科学探究要以指导为主,不能放的太开,探究的根基打不牢,就想“飞”起来自己探究是不现实的,所以课堂上老师的必要指导与点拨不能因噎废食。要注意指导孩子们思考着探究,要有目的,方法在讨论的基础上尽量科学;要注意培养儿童

56、探究的品质认真、细致、团结、合作小车的运动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过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收集证据。能够通过测量收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知识与技能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收集证据的重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意识到科学方法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教学准备:小车、钩码、垫圈,软尺、秒表、纸、棉布、毛巾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1.大屏幕出示一辆载重汽车,这是一辆汽车,同学们能说说在这辆汽车行驶的时候都有哪些运动方式吗? 2.同学们知道这种汽车是做什么用的吗?3.

57、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小车的运动。(板书课题。)二、授课:1.你认为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呢?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评析】学生的假设的时候要注意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和罗列,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假设都是正确的。3.所有的因素我们今天在课堂上都能够研究吗?4.请同学们看一下我们今天准备的实验材料,你知道它们都是做什么用的?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能够研究的因素是什么?5.这些能够研究的因素我们能在一次实验中同时研究吗?(引导学生知道要保持不变量的一致)6.小组讨论:1你们组想研究哪一个因素?2针对你们选择的因素,结合老师准备的实验器材,你们怎样设计这个实验?学生

58、汇报。【评析】如果学生独立设计实验难度比较大,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参考书上的例子后再进行设计。实验记录:拉力(垫圈数)实验结果(厘米)最后结果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1你能看懂这张表格吗?通过表格你看懂了什么?2在哪里你有疑问?(为什么每次试验要做3次?)总结:反复实验才能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3我们一起把这张表格填写完整。【评析】学生在看表格的时候可能看不出来每次实验要做3次,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个问题。之后还可以问问学生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来的,总结出可以用求平均数的方法算出,交给学生整理数据的方法。8.小组活动:每个小组根据你们选择的因素填写好实验记录,然后在班级内交流汇报。9.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

59、行实验,并做好记录,教师巡视指导。10.学生交流汇报:1来说说你们组的实验结果是什么?2有和他们组研究同样的因素的吗?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或者补充?3通过我们的汇报,你能说说小车运动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吗?总结: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小车受到的拉力、路面的状况、载重的多少有关。小车受到的拉力越大,运动的越快;路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越快;小车的载重越少,运动的越快。三、课后拓展:1.在黑板上我们还有些没有研究的因素,你想不想知道小车运动的快慢和这些因素到底有没有关系?2、可以在课下试试,把结果填在活动记录上,下节课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评析】书上给的反例是和轮子的多少有没有关系,如果学生在假设时

60、没有提到这个因素教师在此时可以补充上去。另外,学生在课下做的不必仅仅只局限于一个反例,只要是课堂上没有条件作的,课下都可以试试。教学反思: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相关的,本课从学生常见的载重汽车着手,把学生引导到对小车运动的研究上来。本课的科学知识相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易于接受的,相对于知识的学习本课更为注重的是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动一动,测一测中得出结论,从而学习知识,培养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摆教学目标1、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2、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3、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摆得越快。4、体会反复试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