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

上传人:z*** 文档编号:64007508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学生姓名: 黄 晓 磊 日 期:2004年4月22日中文提要本文共分四部分,主要探讨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问题。第一部分主要说明在我国开展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引入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分类及其较之于传统金融工具的特别之处,并由其特殊性也说明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的必要性,困难性和紧迫性。第三部分则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一系列会计准则和国际上目前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介绍和评论了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披露方法。第四部分在以上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研究问题提出建议。其中

2、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现行会计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即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其中记录环节所采用的复式簿记具有相对稳定性。而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就对除记录环节外的其他三个环节构成了全方位的冲击。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代表的是签订远期合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从签约到履约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所以,笔者认为对它的确认不像一般项目的确认可以一次完成,要经过初始确认、后续确认、终止确认三个环节。文中也对三个环节确认的条件进行了讨论。会计计量本质上是把交易或事项量化于财务报表的过程。如何选择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计量属性显得特别重要。由于衍生金融工具有很大的价值波动性,而且这种波动性也导致企业投资的高

3、风险与高收益并存,因此传统的历史成本无法满足对衍生金融工具合理准确的计量。笔者认为,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公允价值是较为合适的计量方式。也于文中对这种计量方式进行了讨论。并举例说明了公用价值计量属性下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分录的记录方法。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披露,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变表外揭示为表内反映;二是提高表外揭示的质量;三是可视情况编制金融工具表。本文就将按上述层次结构展开论述。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会计披露 公允价值AbstractThis article has four parts focus on accounting for derivative fina

4、ncial instruments. The first part is to illustrate the necessity of launching a research program on accounting for derivatives in China.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concept、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erivatives And it call forth the necessity、difficulty and urgency that it needs to launch the

5、program.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the accounting recognition、measurement and disclosure about the derivatives. And most of it is drawn from the achievement made by FASB and IASC. According to the discussion above, the writer gives the recommendation to Chinas research in this field. The third part i

6、s the main part of this article. The current accounting theory system includes four segments: recognition、measurement、recording and disclosure. The double entry adopted in recording segment is relatively steady. But derivatives make full assault on the other three segments. The derivatives represent

7、 the privilege and obligation of the two parties in the long-term contracts. So there is a long time before the contracts are being performed. The writer thinks that the recognition of the derivatives cant be finished by only one step as other items. The article gives the idea that it can be recogni

8、zed through three steps which are initial recognition、continuative recognition and the terminal one. It also gives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criteria for all the recognition. The measurement is essentially the illustration of transactions on accounting report in figures. And how to choose the attribu

9、te to the measurement is important. The value of the derivatives fluctuates frequently. And this fluctuation leads to the coexistence of high risk and high profit. So the traditional attributehistory cost cant satisfy the new demands. The writer trends to the “fair value”. And there are exemplificat

10、ions about the reasons. At last, the writer gives his opinions about the accounting disclosure on derivatives. There are three aspects of it: reflect the derivatives in the main sheet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enhance the quality of the notes to the financial statement;organize a derivative stateme

11、nt. This essay will put forward the discussion in the order that has been narrated above.Keywords: Derivatives Accounting recognition Accounting measurement Accounting disclosure Fair value目 录 一 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概念 1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1 衍生金融工具的分类 2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 3 二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方法 4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 4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 6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

12、披露 9 三 对中国实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思考与启示 10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尚待研究的基本问题 10 对中国实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建议 11 注释 12 参考文献 13根据“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我国在正式加入WTO后,必须在五年内完全开放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国外金融机构及其经营的各种金融产品,必然会逐渐向国内渗透和转移。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以股指期货、股票期权、利率互换为代表的金融期货、期权、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在国际金融市场交易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据国际清算银行(二度)统计,2000年世界范围内有组织的交易所内交易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年交易量超过15001百万个

13、交易合同。另外,在全球场外衍生金融工具市场,每年还有约300001亿美元的交易。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已知的衍生金融工具已有1200多种,全球各主要金融中心(从传统的芝加哥、纽约、伦敦到新兴的新加坡、香港)均有发达的衍生金融市场。可以说,衍生金融工具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角。反观,在我国,无论是现存的,还是曾经存在过的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和数量都非常有限。1992年,上海外汇期货市场曾推出过人民币汇率期货,但由于当时汇率没有完全市场化,市场一直都不活跃,到1993年上海外汇调剂中心被迫停止了汇率期货交易。1993年,海南证交中心推出了深圳指数期货交易,由于不规范和投机性也在半年后被取缔。另外,

14、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国债期货和深圳市场的长期权证也分别在1995年和1996年被关闭2。目前除了商品期货交易外,我国衍生金融交易近乎空白。但与此同时,我国国债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至2002年累计发行国债6600亿元,创出了新中国国债发行规模之最。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累计创造750万个就业岗位3,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带来的冲击,对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并为金融衍生品特别是利率衍生品在我国的开发与运用提供了良好基础。开放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开发信用衍生品。其他品种的金融衍生品(包括更高级的衍生品种

15、),在基本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得到发展后,也会自然的摆到议事日程上来。衍生金融工具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带来了巨大冲击,加强这方面的理论探讨以指导这一新型业务的实践已是大势所趋。一 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概念(一)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金融衍生工具是以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为基础,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它既指一类特定的交易方式,也指由这种交易方式形成的一系列合约,其价值取自于或派生自相关基础商品或资产的价格及其变化。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利率、外汇汇率、债券价格或利率、股票价格和股票指数等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投资者预测这些金融工具未来的变化,只付少量的保证金或权力金

16、签订远期性合约,合约到期后,交易双方一般不进行实物交割,而是根据合约规定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清算。通过这类基本形式的组合或者嵌入到其他金融工具中,就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金融衍生工具。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1999年颁布的第39号国际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IASNO.39)在第32号准则基础上对衍生金融工具作了如下定义: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具有如下特征的金融工具:其价值随特定利率、证券价格、商品价格、外汇利率价格、汇率指数信用等级和信用指数或类似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相对于与市场条件具有类似反映的其他类型的合约所要求的初始净投资较少;在未来日期结算。(二) 衍生金融工具的分类按照衍生金融工具自身

17、交易方法及特点可划分为四类:金融期货、金融期权、互换和远期利率协议。 金融期货金融期货是指交易双方在交易所通过公开竞价达成标准契约,承诺在未来某一日期或时间,按照规定价格交割某种特定数量的金融商品的合约4。金融期货的标的物包括:利率、债券、主要货币、商业票据、股票和股票指数等。虽然金融期货的历史不长,但它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农产品期货和商品期货。1990年美国期货交易量排行榜上,金融期货占据了前十位中的六位:外汇、利率、股票指数三中最主要金融期货的成交量,占所有商品期货交易量的60%6。 金融期权金融期权简称期权,又称选择权,是指交易双方通过买卖达成一种协议,买方有权在未来的某一时间或时

18、期内,按照约定价格向买方购买或者出售特定数量的金融商品,买方需要支付权利金但没有履约的义务4。债券、股票、股票指数外汇、金融期货是金融期权最主要的标的物。如果期权持有人拥有购买的权利,就成为买方期权或看涨期权;如果期权持有人拥有出售的权力,则成为卖方期权或者看跌期权。金融期权与金融期货的主要区别是:第一,期货合约是双方合约,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对等的。期权合约则是单向合约,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是不对等的,合约的买方拥有充分选择权,但合约的卖方却只有在对方要求履行时承担实行履约的义务,而没有主动不履约的权利。第二,期货合约每日清算保证金,亏损一方须及时补足保证金;期权合约的购买者在付出期权费后

19、,无须再交纳保证金,也不存在追加保证金的问题。第三,期货交易的双方承担的风险和可能获得盈利的机会均是无限的,而期权交易的买方只有有限风险(以期权费为限),却拥有无限盈利的机会;期权的出售者则收益有限(以期权费为限),而风险无限。 互换互换是一种经双方商定在一定时间后彼此交换支付的金融交易4。它的两种主要类型是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货币互换是指交易双方交换不同币种、相同期限、等值资金的债务或资产,目的在于避免筹资中的汇价风险。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在债务币种相同的条件下,互相交换不同形式的利率。 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利率协议是指在浮动利率债务市场上,两个当事人(客户对银行或银行同业之间)对一定期限后要支

20、付的浮动利率约定一个协议利率(合同利率),到期时根据当时的市场利率与协议利率的差别,由当事人的一方向另一方支付利率的差额4。例如,某公司有一笔浮动利率贷款债务,为防止市场利率上升产生利率风险,该公司可与某银行签订远期利率协议,即该公司为协议买方,而银行为协议卖方。假如协议利率是8%,若3个月后市场利率为8.5%,则卖方支付给买方0.5%的利息差额;反之则买方支付给卖方利息差额。利息差额=本金利差合约期6。总额由双方协定,但从不交换,并且该合同一般用现金清算。(三)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从事衍生金融工具的买卖业务,将使从事主体直接或间接拥有与此相关的资产或负债。这是一种与传统意义上资产和负债具有不

21、同特征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7。总的来说,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杠杆性 金融理论中的杠杆性是指以较少的资金成本可以取得较多的投资,从而提高收益的操作方式8。衍生金融工具是以基础工具的价格为基础,交易时不必缴清相关资产的全部价值,而只要缴存一定比例的押金或保证金便可对相关资产进行管理和运作。因此,交易者可以利用不同市场价格的差异,从低价市场买入,在高价市场卖出从而获利。虽然国际金融市场有全球一体化的倾向,各市场间的价格差异不大,但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巨额成交量,故而套利和投机者仍有可观的利润。投机者的出现既活跃了衍生金融市场,又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国际金融市场。 较强的价值波动性

22、传统意义上的资产,其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量的多少,具有相对稳定性,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幅度不会很大。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中的金融资产则完全不同,其具有较强的价值波动性。当某项衍生金融工具能明显降低某项基础工具上的风险时,其价值也相应提高;反之,如果某项衍生金融工具已不能降低风险或带来任何利润时,它就没有价值。进一步的讲,其不能带来任何利润反而可能导致巨额损失时,其价值也就是相应的“负数”,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资产和负债所不具备的。 极高的风险性,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企业要求“规避风险”,风险与衍生金融工具是不可分割的。衍生金融工具操作得当,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基础工具上的风险。

23、市场的变幻莫测和交易者的过度投机,使许多人获得巨额利润也使许多参与者遭受许多损失甚至破产。根据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的联合报告,衍生金融工具涉及的主要风险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性风险、结算风险、法律风险。 虚拟性虚拟性是指证券所具有的独立于现实资本之外,却能给证券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特征。衍生金融工具的虚拟性使其交易大多不构成有关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成为了表外业务。由于绝大多数衍生金融工具在资产负债表内得不到列示,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占整个金融业务比重日益加大的趋势下,金融机构通过寻求大量的表外业务来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产收益率,从而得以加强银行的资本基础,扩大盈利水平。

24、其他衍生金融工具是在未来某一个日期结算,具有时间上的未来性;它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合约,合约的标的物是金融工具或其价格,体现的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二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方法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上述特点,其对传统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造成了较大冲击。为此,国际会计界试图为衍生金融工具制定统一准则,以规范、指导会计实务工作。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也就成为会计研究的世界性问题,相关内容的国际研究已历时20多年,且硕果累累。但随着金融工具本身的不断创新,新问题层出不穷,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始终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以下,笔者将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制定的一系列准则为依据

25、,介绍和探讨相关的问题。并希望能使中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从中得到启发和参考。(一)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在20世纪5080年代,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长期游离于财务报表之外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中签订的合约所体现的签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能确认为资产和负债,因为它们不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中,都强调会计主体确认的资产和负债是由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而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尚未履行的或处于履行中的合约,合约双方在合约开始生效时只是开始享有某种权利或者承担某些义务,并没有发生实际的款项支付,合约所体现的交

26、易并未实际发生。因此,衍生金融工具所代表的合约权利和义务不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从而导致它们不能在表内予以确认。但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种特殊性质的经济合约,由于风险巨大,若不能在表内得以确认,仅以报表附注的形式披露,则很难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利益者的决策需要。对此,国际会计界有两种解决方案可供选择:一是重新修改传统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也就是说除去资产和负债“由过去交易或事项而形成”的特征要素;二是重新解释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扩展定义的范围。重新修改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必然会对传统的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原则产生重大的冲击,FASB和IASC对此都持慎重态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FASB和IASC选择了第二

27、种方案9。在FASB和IASC的金融工具定义中,两者都将某一主体从另一主体收取现金和其他金融工具,或在潜在有利的条件下与另一主体交换金融工具的合约权利指定为金融资产,而将某一主体承担将现金或其他金融工具交付给另一主体,或在潜在不利的条件下与另一主体交换金融工具的合约义务指定为金融负债。FASB和IASC通过提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两个全新的概念,扩展了传统资产和负债定义,从而使衍生金融工具所代表的权利和义务符合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定义,进而为衍生金融工具在财务报表内的确认打开了通道。 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1994年IASC公布的第48号征求意见稿(ED48)建议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必须

28、满足以下两项标准:与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有关的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已转让给了企业;该金融资产的成本或价值或该金融负债的金额可以可靠地计量。ED48的初始确认标准提出后,并未得到国际会计界的普遍认同,其主要原因在于对“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已转让给了企业”这一标准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判断。对于结构比较简单的金融工具,在签约日10或许不难判断与之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实质上已全部转移,但对于结构复杂的金融工具来说,如具有嵌入转换期权的可转换债券,可提前赎回或售回债券等复合型金融工具,则很难在签约日判断其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实质上已经全部转移。IAS39在考虑ED48的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后,修改了金融工具的

29、初始确认标准。其IAS39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标准,即“当企业成为衍生金融工具合约的一方时,应该将衍生金融工具中所有的合约权利或义务在其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为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11。SFAS133明确指出,“主体应根据合约中的权利或义务,将其所有衍生工具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资产或负债确认”。虽然SFAS133只规定应将所有衍生工具确认为资产或负债,而没有规定何时确认,但从其附录所提供的示例来看,该公告实际上是要求主体在成为衍生工具合约的一方时,就应确认一项资产或负债12。因此,SFAS133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标准和IAS39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标准是一致的。根据SFAS133和

30、IAS39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标准,只要企业成为衍生金融工具合约的一方时,就可以将其确认为资产或负债,不需要判断与金融工具有关的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转移给了企业,从而克服了ED48在实务中难以操作的问题。 衍生金融工具的后续确认衍生工具的后续确认,是指在财务报表日对已经初始确认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变动的确认。后续确认与后续计量相关,可以说后续确认取决于后续计量的需要。 衍生金融工具的终止确认衍生金融工具的终止确认就是将以前已作为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确认的衍生金融工具从财务报表中消除。IASC最早关于金融工具的终止确认标准反映在ED48中,它规定当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符合下列条件时,则必

31、须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予以终止确认:(1)与资产和负债有关的所有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全部转移给了其他企业,且其所包含的成本或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2)合约的基本权利或义务已经得到履行、清偿、撤消或到其自行作废。ED48关于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标准和终止确认标准都是建立在与该资产和负债有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已全部转出本企业的判断之上,即所谓的“风险与报酬分析法”13。风险与报酬分析法自提出以来,便受到猛烈批评,原因除了对“风险和报酬的实质转移”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判断之外,该方法在理论上也存在缺陷。风险和报酬分析法把金融工具及其附属的风险和报酬被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涉及金融资产转

32、移的情况下,如果金融资产的转移方保留了与金融资产相关的一部分风险和报酬,则转移方在其资产负债表上仍然要继续确认这项资产,而把因金融资产的转移得来的现款视为抵押借款性质的融资负债。可是,采用风险和报酬分析法,可能导致那些已不为企业所控制的项目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继续确认为资产,这无疑与资产的定义相矛盾。为了克服风险与报酬分析法的缺陷,FASB在SFAS125中提出了将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标准建立在主体是否失去对金融资产的控制和对金融负债的解除基础之上。它认为,主体只能确认其控制的资产和负担的负债而且仅当失去控制权或债务解除后才能终止确认资产和负债。在金融资产的转让交易中,如果转让方已放弃对所转让资

33、产的控制,则应将该转让交易作为销售交易核算,从而终止确认已转让的金融资产14。在风险和报酬分析法下,金融工具及其附属的风险和报酬被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金融资产的转移方保留了与金融资产相关的一部分风险和报酬,则转移方在其资产负债表上仍然要继续确认这项资产。而按照SFAS125的标准,在涉及金融资产转移的情况下,应该把已经确认的金融资产问题与因金融资产的转移合同所产生的新的金融工具的确认问题严格区分开来。能否对转让的金融资产进行终止确认,应取决于转移方是否放弃了对金融资产的控制权,而控制权的放弃与否和转移方保留了多少与金融资产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转移方保留的风险和报酬可看作

34、是新订转移合同的产物,因而可作为新的金融工具进行初始确认。这种思路和方法被称为“金融合成分析法”13。IAS39也正是在FASB提出的金融合成分析法的基础之上,建立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标准。对于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IAS39认为“只有当对构成金融资产或金融资产的一部分的合约权利失去控制时,企业应终止确认该项金融资产或该部分金融资产”。在判断何时对合约权利已失去控制的问题上,它进一步指出“如果企业行使了合约中规定的获利权,或者这些权利已经逾期,或者企业放弃了这些权利,则表明企业对这些权利失去了控制”。对于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IAS39指出“只有当金融负债(或金融负债的一部分)废止时(即

35、当合同中规定的义务解除、取消或逾期时),企业才能将该项金融负债(或该金融负债的一部分)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其中,“解除”包括债务人通过偿付解除了债务,或者通过法定程序或与债权人协商,在法律上解除了对该项债务(或其一部分)的主要责任。(二)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经上述讨论,解决了会计的确认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会计计量问题。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只产生合约的权利和义务,而交易和事项并未发生,因此根本就没有历史成本,无法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此外,衍生金融工具不像传统交易那样历经一个时点即可完成,从合约签订到对冲,再到分割或换回原有资产,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

36、价格在不断变化,这种合同市价的变动在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传统计量模式下根本无法反映出来,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正确决策,实际上损害了企业外部关系人的利益。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重新建立一种非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以便及时反映合同市价的变动,揭示衍生交易风险。目前许多国家会计准则制订机构纷纷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例如,IASC在IAS39中规定,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和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证券及属于负债的衍生合同,按公允价值计量。FASB在SFAS133衍生工具及套期保值活动会计中更进一步指出公允价值是衍生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此外,欧盟理事会也一致同意修改相关指令,目的是使公司能够运用2001年

37、1月1日生效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推动特定类型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价。采用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量包括初始确认时的计量和后续的再计量。初始计量的基础是合约开始生效时所支付资产的公允价值。这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的思路是一致的15。再计量阶段的计量属性一般有三种选择:(1)继续保持初始计量时的历史成本;(2)采用报告日的公允价值;(3)在报告日一些项目按历史成本列报,而另一些项目按现行市价列报。由于衍生工具交易目的主要是套期保值和投机获利,两者均属于短期行为,加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又总是在活跃的金融市场中进行,其经济效益最终取决于市场价格背离合约价格的方向和程度。合约生

38、效后,合约双方以及会计报表的其他使用者,关心的不是合约签订时的实际价值,而是合约标的的市场价值,所以,其再计量也就可以而且应该采取报告日的公允价值。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应如何处理初始计量的公允价值与报告日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本文认为,这一问题的合理解决,要看企业管理当局持有衍生金融工具的具体目的和意图。这一点类似将配比原则的使用扩大至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的计量问题处理上,从而补充修订了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16。对此问题的实务操作可以参考和借鉴IASC和FASB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按照是否构成套期区别对待,并对构成套期的衍生工具按照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国外实体净投资套期分别进行账务处

39、理。之所以如此细分,是因为不同持有目的衍生金融工具,其操作和效果不同,因此应当做不同的会计反映17。下面以简例具体说明(假定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例1:某公司2001年11月1日向美国出口商口USD 10 000,货款以美元结算,偿付期3个月,当日即期汇率为RMB 8.5/USD 1,为避免汇率变动风险,同日与中国银行签订了一项3个月期汇率为RMB8.4/USD 1 的远期合约,将USD 10 000 兑换成RMB 84 000。12月31日,即期汇率为RMB8.4/USD 1,1个月期期汇汇率为RMB8.3/USD 1,2002年1月31日的即期汇率为RMB8.2/USD 1。由于此例是对

40、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风险的套期,因此应属于公允价值套期。所以,在2001年12月31日将其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衍生工具所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立即在净损益中确认。会计处理如下:2001年12月31日: Dr:汇兑损益 1 000 Cr:应收账款 1 000 Dr:应付美元期汇合约 1 000 Cr:期汇合约损益 1 0002002年1月31日: Dr:银行存款 82 000 汇兑损益 2 000 Cr:应收账款 84 000 Dr:应付美元期汇合约 83 000 Cr:期汇合约损益 1 000 银行存款(美元户) 82 000 Dr:银行存款 84 000 Cr:应收期汇合约 84 000例

41、2:某公司2001年12月2日与美国某公司签订一项于2002年1月30日交货收款的远期购销合同,美元结算计USD 10 000。当日汇率为RMB 8.3/USD 1,公司为规避汇率变动风险,12月2日与中国银行签订60天汇率RMB 8.2/USD 1的远期汇率合约,将USD 10 000兑换成RMB 82 000。假设12月31日的即期汇率为RMB 8.2/USD1,30天远期汇率为RMB8.15/USD 1。1月30日的即期汇率为RMB 8.0/USD 1。由于此例是对预期交易的避险,应属现金流量套期。其风险和报酬未实质转移,不在签约时确认,故因期汇合约形成的损益应递延到交易发生时转入当期损

42、益。因此,2001年12月31日作:Dr:应付美元期汇合约500 Cr:递延期汇汇兑损益5002002年1月30日: Dr:银行存款 80 000 Cr:出口销售收入 80 000 Dr:应付美元期汇合约 81 500 Cr:银行存款(美元户) 80 000 期汇汇兑损益 1 500 Dr:银行存款 82 000 Cr:应收期汇合约 82 000 Dr:递延期汇汇兑损益 1 500 期汇汇兑损益 500Cr:出口销售收入 2 000例3:某公司拟为其在美国的子公司在2001年12月31日的预期年末净资产额USD 10 000进行套期保值,在11月1日与中国银行签订一项60天期汇率为RMB 8.

43、4/USD 1 的远期合约,当日即期汇率为RMB8.35/USD 1 ,12月31日的即期汇率为RMB 8.3/USD 1,其12月31日的实际净资产为USD 12 000。此交易应属于国外实体净投资套期。2001年12月31日会计处理如下:Dr:应付美元期汇合约 84 000 Cr:期汇汇兑损益 1 000 银行存款(美元户) 83 000Dr:银行存款 84 000 Cr:应收期汇合约 84 000Dr:期汇汇兑损益 1 000 Cr:折算调整额 1 000因为“折算调整额”是由于外币资产(或负债)进行套期保值而形成的,应包括在股东权益中。至于未避险的USD 2 000的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

44、益。对于为交易而不是为套期而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其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该直接计入当期净损益。其会计处理相对较为简单,此处不再详细叙述。(三)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披露20世纪90年代以前,衍生金融工具虽然已被广泛作为避险或投机的工具,但未被确认为持有或发行企业的资产或负债,在会计报表中未予以列示,仅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这种附注说明披露方式通常是粗糙的,与衍生金融工具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特点不相适宜。 变“表外揭示”为“表内反映”由于IASC在其最新的准则中解决了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问题,所以其产生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应该在表内进行列报。列报内容包括:合约的金额。在合约买卖双方分别确认为一项金融

45、资产和一项金融负债。缴纳保证金的金额和支付期权费的金额,确认为企业的一项金融资产。上述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在财务报告日的公允价值。 提高表外揭示的质量衍生金融工具的结构比较复杂,在表内无法反映出全部的信息,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所面临的风险,所以同时应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表外披露内容的规定,表外披露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明细表中未能列出的特殊的合同条款和条件,包括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目的、类别和性质。这是影响衍生金融工具未来现金流量金额、时间和确定性的重要因素。第二核算所采用的会计方法和会计政策,包括衍生金融工具初始确认、终止确认的时间标准。以此作为计量公允价值属性的来源,确认和计量衍生金

46、融工具所引起的盈利及亏损的基础和原因等。第三,与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流通风险等。第四,市场价格的预测信息。对财务报告日所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应提示其市场在未来的可能变化以及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等。 编制衍生金融工具表在表外披露除文字表述外也经常采用编制附表的方法,关于编制“金融工具表”18的设想,是值得研究的。“金融工具表”的基本结构可以是矩阵式的。对于金融工具包括衍生金融工具,可以按持有的目的分栏(例如,持有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是套期保值或投机获利),按金融工具的类别分行(例如,衍生金融工具分为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和互换合约四类,或分为股票衍生金融工具

47、,利率衍生金融工具和外汇衍生金融工具三类)。三 对中国实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思考与启示(一)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尚待研究的基本问题衍生金融工具品种的不断创新,其交易市场的全球性及技术上的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其会计问题的不确定性及反传统性。因此,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也一直在争议中发展,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缺乏完整性,且实务操作性不强目前各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成就仅限于对部分的衍生金融工具确认、计量、披露与列报问题的解决,也就是只能满足基本需要。但从整体上看,缺乏完整性,且实务操作性不强。比如:现有的套期会计实务中对套期工具利得与损失处理有以下几种方法:在资产负债表

48、中,对套期工具的利得和损失进行递延;在单独编制的权益报表或经营报表中,对套期工具的利得和损失进行递延;将套期工具的利得和损失作为被套期项目的调整而递延;以维持套期工具在原成本水平的方式递延其利得与损失19。采用上述方法的任何一种,都会给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至于哪种方法合适,各国准则委员会观点不一致。即使是所认定的选项,其合理性也倍受争议。实务工作者操作起来则更觉迷惑。 新旧制度的衔接,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由于各国新颁布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或多或少都对原相关准则与草案进行了相应的修正或提高,在具体会计处理上也有明显的区别。那么如何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比如,国际会计

49、准则第39号规定:在新准则生效之前出现的套期业务中的利得和损失,应直接计入权益账户或反映在经营报表中。这种处理方法的结果使得过去事项的调整影响到本期的损益披露,这样的调整方法明显会影响到本期的经营成果,实际是新旧衔接的权宜之计,所以未必妥当。为避免误导报表使用者,有人建议把对过去事项的调整,直接计入留存收益。 关于可靠性原则与公允价值计量标准问题公允价值计量标准的确立,无论对简化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及评价都是一大进步,但并不是所有企业的经济业务都适合采用,比如银行活期存款及部分在资产、负债管理中使用的金融工具等。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标准要全部替代历史成本计量,显然不现实。且对那些没有市场价格的衍

50、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其基本方法是内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并折现,该计量技术目前在准确性及可靠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也会影响到企业不同时期报表的可比性。因此,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有关能否用公允价格模型反映企业自身信用风险的问题由于现有准则规定,对企业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化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化也应进行调整,那么,企业最终经营成果不仅包括经营成果,也包括调整成果。按照稳健性原则,当企业自身信用风险发生变化,是否还应进行收益的调整,并让这部分调整收益在利润中体现。总之,上述问题的解决不能只依靠一两个国家的专家,而是需要世界各国专业机构或政府部门的通力合作。由于加入WTO后中国的资

51、本市场即将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难题的解决也需要中国的参与。(二) 对中国实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建议随着中国成为WTO成员国,中国的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已加快了接轨的步伐。扩大资本市场规模、开放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资避险功能已成为必然趋势,其关键在于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因而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能够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会计准则基础。1993年以来,财政部已颁布了基本准则及十几个具体准则,去年又重新制定了企业会计制度,对典型工商企业的会计作了国际化的规范。但在现有的准则中,并没有涉及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披露与列报问题,且对一些特殊行业,如金融企业业务也

52、没有覆盖,这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造成现有会计报告的相关性及有用性的降低20。由此看来,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已不容回避,中国应制定相应的准则以满足实际的需要。本着稳步发展的策略,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随着国际会计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将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加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空间的世界性强、国家性弱的特点,因此,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制定中,我们完全可以像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国会计准则委员会那样直接参与制定相关国际会计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与颁布中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或直接采用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中国资本市场才刚起步,利率与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仍未开放

53、,各种资本市场中应有的法律规章制度尚未建立与健全,以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为基础制定中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或直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都不会产生与现行法律相抵触的问题,也不会有与其他会计准则相互抵触,存在的只是如何与未来法律规章制度相互协调的问题;由于亚洲地区(包括香港、台湾地区)国家中,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日趋增加,我国采用上述方式,必将有利于该区域资本市场的相互融合。 如果认为在现阶段直接制定或引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时间太早或风险较大,那么可以分两个步骤:初级阶段。可借鉴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循序渐进的经验,根据需要先颁布外汇套期保值会计准则,可转换债券、股指期货等现有品种的会计制度或草案,并在

54、有限的企业中试行,然后根据反馈意见,进行必要的修正,为全面推广打下扎实的基础。完善阶段。随着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完善,金融监督机制的成熟,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巨大发展,中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可考虑总结经验,把原先分散的制度、草案综合起来,在遵循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准则及制度。具体的做法可以是:首先制定披露准则、着重在于表外披露部分,施行一段时间后,再颁布列报准则、计量与确认准则,使得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真正成为会计报告的表内项目,完成传统会计向现代会计的转型。另外,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时间短,而且性质复杂,涉及到金融、税收、法律、财会等广泛领域,可能很

55、多从业人员对其不甚了解,但它的高风险性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更全的要求,如果从业人员对此认识不深,理解不透,很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理论培训,使他们谙熟衍生金融交易,了解市场法规,同时重视职业道德的培训,使企业风险尽可能减到最低,且效益达到最大。注释:1统计数据来自世界经济年鉴中国金融年鉴相关年份2付钧文.风雨洗礼:开放冲击下的金融深化,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432663房汉廷.WTO与中国金融创新.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15174朱新蓉.金融概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5254.5美默顿米勒. 默顿米勒论金融衍生工具.清华大学出版社.19

56、99.3306耿建新、徐经长.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111157IASC. Joint Working Group of standards setters or Financial Instruments. 1999.368李道明.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451469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20120310此处要注意区分签约日和履约日.签约日是金融工具的交易日.履约日是金融工具的结算日.一般也是合约标的物的交易日.11IASC.IAS39 Financial Instruments: Recognition and Measu

57、rement.1998.3512黄本尧.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四川会计.2003.3.212313裘宗舜.金融合成分析法取代风险和报酬分析法衍生金融工具确认标准的修改.上海会计.2002.0214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31031515也就是说初始计量时既可以说是按历史成本,也可以说是按公允价值计量,我们在此一致认为是按公允价值计量。16卢永华、扬晓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会计研究.2000.4.192117Skouse Stice .Intermediate Accounting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059106718李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

58、题与思考.金融会计.2000.6.111219朱林海.金融工具会计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5210520赵喜仓.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东华经济管理.2001.8.1619参考文献1Skouse Stice. Intermediate Accounting.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朱新蓉.金融概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3FASB.FAS133 Accounting for Derivative Instruments and Hedging Activities.19984 FASB.FAS133 Implementation Issuse.199920005IASC.I

59、AS32 Financial Instruments:Disclosure and Presentation.1995.6IASC.IAS39 Financial Instruments: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19987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8 付钧文.风雨洗礼:开放冲击下的金融深化.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9 房汉廷.WTO与中国金融创新.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10 王咏梅.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研究.会计研究.2001.411 朱林海.金融工具会计论(第一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2 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

60、题.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13 耿建新.徐经长.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4 乔元芳.欧盟要求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815 潘立新.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IASC的艰辛努力.南开大学学报.2001.316 赵喜仓.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东华经济管理.2001.817 裘宗舜.金融合成分析法取代风险和报酬分析法衍生金融工具确认标准的修改.上海会计.2002.218 李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与思考.金融会计.2000.619 黄本尧.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四川会计.2003.320 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课题组.衍生金融工具的套期会计研究.会计研究.2001.421卢永华.扬晓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会计研究.2000.422美默顿米勒. 默顿米勒论金融衍生工具.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3 李道明.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4IASC. Joint Working Group of Standards Setters or Financial Instruments.19991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