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5课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3991480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导与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5课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导与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5课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导与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5课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导与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5课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与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5课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25课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苏联(俄)经济政策的演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工业化建设;农业集体化建设;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管理体制。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结果;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及影响。4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启示。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1)国际:帝国主义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2)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企图恢复旧政权,不断发动叛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导致经济、政治危机内容(1) 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2)工业: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3)产品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4)劳动方面: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1)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2)工业: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

3、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3)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4)分配制度: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评价(作用)(1)积极影响:适应了战时需要,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2)消极影响: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导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经济: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生活有了初步好转(2)政治:工农联盟得到巩固,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历史背景(3)形成标志:193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4)表现(5)影响 ,学法点睛1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归纳为“一适应”、“

4、两非常”2将新经济政策归纳为个“一适应”、“两允许”史观史论经济体制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是一个基本规律。新经济政策之所以成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斯大林体制之所以失败,根源就在于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实录一 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实录二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农业全盘集体化没有起到促进农业自身发展的作用。实录三 斯大林模式所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但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适合于其他社会主

5、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2)概况领域措 施影 响农业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大规模垦荒和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农业形势有所好转,但赫鲁晓夫的冒进思想和20世纪60年代初的恶劣气候,使其再度出现危机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未能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政治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进行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活动未找到个人崇拜产生的真正根源,不久重新陷入个人崇拜的泥淖(3)评价2勃列日涅夫改革改革前期改革后期措施(状况)改革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过分追求稳定,改革的步伐逐渐缓

6、慢下来结果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3.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1)经济: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 (2)政治: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倡导“公开性”和“民主化”,纵容自由化思想。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影响(1)使苏联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2)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学法点睛 本知识点归纳为“三、二、一”巧记速记史观史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不可能一帆风顺。实录一 勃列日涅夫

7、改革是对赫鲁晓夫改革的继承和发展,但具有明显的“修补性”,依然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实录二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导致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列宁时期,先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准备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最终战胜国内外敌人,但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1921年推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促进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角度 苏俄(联)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提示:(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背景

8、:国内战争爆发,苏联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强制劳动。评价: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但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引发了农民的不满。(2)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经济政治危机。内容:农业上,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上,解除了对大部分小型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贸易上,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上,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作用: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角度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009广东单科,22)列宁曾讲过

9、:“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点拨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但由于脱离了苏俄社会生产力的实际水平而失败。答案D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年份项目1913年1920年1925年1925/1913年农业总产值(%)10067112112种植业(%)10064107107畜牧业(%)10072121121粮食(万吨)7.6504.5197.24794.7牛(万头)6.0605.

10、2506.210102.5猪(万头)2.0901.7502.180104.3材料二19131926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工业生产情况年份项目1913年1920年1925年1926年总产值(按1926/1927年度价格计算)(亿卢布)102.5114.1077.39110.83产值指数(以1913年为100)10013.875.5108.1请回答:(1)俄国的工农业产值在19131926年间有何发展趋势?(2)上述两则材料在研究学习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方面有何价值?答案(1)趋势:工农业产值都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2)价值:可通过数据的变化了解苏俄(苏联)这段时间的经济状况及相关原因。

11、1920年各项数据降至谷低,受战争、自然灾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等因素影响。1925年超过战前最高水平则主要是新经济政策的积极影响。 ,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时期,开展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角度1 怎样理解斯大林模式?提示:(1)形成:工业化运动、农业集体化运动、1936年宪法的制定。(2)特征:经济上高度的计划性;政治上高度的集权化。(3)经验教训:国家按计划宏观调控经济,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为筹得工业化资金牺牲农民利益,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角度2 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突出特

12、点是对农业剥夺较多,这一特点对工农业生产各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对工业:满足了工业对粮食、原料、资金等方面的需要,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农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角度斯大林经济模式(2009江苏,17)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点拨本题考查对斯大林这个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

13、以及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在斯大林当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这种体制存在很多弊端,但也促使苏联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A、B、C三项表述均不符合史实。答案D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关于斯大林经济模式的两幅漫画材料二北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宗良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一步步克服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东西,现在也可以说形成了跟苏联模式不同的另一种社会主义模式,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斯大林经济模式的突出特点及其局限性。(2)材料二中,中国“跟苏联模式不同的另一种社会主义模式”体现出实践特色、民族特色、

14、时代特色。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面临新考验的关键时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特色”有何突出体现?答案(1)依靠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发展,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2)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领导人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调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1991年苏联解体。角度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均以失败而告终?提示:(1)赫鲁晓夫改革:领域农业、工业、政治方面

15、,以农业为突破口。评价: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改革以失败告终。(2)勃列日涅夫改革:领域政治、经济方面,工业改革为重点。评价:前期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最终失败。(3)戈尔巴乔夫改革:领域政治、经济方面,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评价: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效,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角度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2009广东文基,34)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D勃列日

16、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勃列日涅夫改革。抓住关键词“作表面的改革”“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斯大林之后,赫鲁晓夫开创改革之先河,可见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工业方面,并非限制在政治方面,B项叙述也不正确;市场经济体制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早就出现,故D项也不正确。答案C3阅读下面图文材料:“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请回答:前苏联杂志主编讽刺戈尔巴乔夫的原因有哪些?答案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上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在政治改革上,以“人道

17、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改革走进误区;1990年,苏共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1991年,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成立独联体。(5年11考)斯大林模式第一层级考情感悟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内容,属于课标、考纲的重点内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农业集体化运动、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是历年考查的主要方向江苏、广东、天津、四川出现非选择命题形式,以江苏再现率最高,近五年均有所涉及第二层级深层探秘从历史角度:是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方式,二战后,对东欧和中国的生存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其计划经济所表现出的优势,为资本主义国家所普遍借鉴从现实角度:以苏为鉴,深化改革,走自己的

18、路,成为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探索获得的宝贵实践经验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示范1】斯大林在1929年12月的一次讲话中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斯大林“抛开”新经济政策的做法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确定和实施农业集体化的方针C颁布1936年宪法 D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解析苏俄最初实行新经济政策,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当苏俄(联)的经济逐渐恢复的时候,苏联确定和实施农业集体化,为加速实现工业化创造条件。答案B【示范2】 (保定月考)有学者认为,苏联发明了

19、“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D揭示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答案C第一层级考情感悟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属于课标、考纲的重点内容历年高考主要集中在对历次改革的具体措施、结果以及经验教训的考查上江苏、广东、北京、福建在此处命题第二层级深层探秘从历史角度: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改革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正确的指导思想。苏东的崩溃不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原则的失败,只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定模式的失败从现实角度:解放思想,坚定信念,大胆突破,体制创新以及加强

20、党的建设是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留给我们的最大遗产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思想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性质【示范3】 (成都质检)“斯大林模式”一词由西方学者首先使用,泛指所有“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官方和学界从不使用这个词。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接过这个词,以概括整个苏联70年的历史,并且说:“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民的公民社会所取代。”戈尔巴乔夫的上述言行 ()。A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B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C缓和了苏联国内社会矛盾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解析本题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理解分析。戈尔巴乔夫试图用“公民社会”取代“斯大林模式”,

21、以西方的“自由”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实质就是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这成为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答案B【示范4】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生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答案C(5年5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第一层级考情感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属于课标、考纲规定的重点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背景、内容、结果,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评价成为历年命题的主要方向以选择题为主要

22、呈现形式,上海、广东、江苏、全国课标文综均在此处命题第二层级深层探秘从历史角度: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从现实角度:一切从国情出发,适时迂回的渐进式改革精神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借鉴新经济政策的性质新经济政策的背景【示范5】 (西安模拟)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答案B【示范6】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因为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B苏俄政府随后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改变了这种状况D苏维埃政权遭到了一切苏俄人民的反对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