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思考题

上传人:靓*** 文档编号:63989415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7.5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化工安全思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化工安全思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化工安全思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化工安全思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安全思考题(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章化工厂设计和操作安全作业题1:什么是一级危险、二级危险二者各有什么特点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化工厂典型的一级危险、二级危险有哪些如何防范潜在危险一级危险;直接危险二级危险。对于一级危险,在正常条件下不会造成人身或财产的损害,只有触发事故时才会引起损伤、火灾或爆炸。一级危险失去控制就会发展成为二级危险,造成对人身或财产的直接损害。典型的一级危险有:有易燃物质存在;有热源存在;有火源存在;有富氧存在;有压缩物质存在;有毒性物质存在;人员失误的可能性;机械故障的可能性;人员、物料和车辆在厂区的流动;由于蒸气云降低能见度等。典型的二级危险有:火灾;爆炸;游离毒性物质的释放;跌伤;倒塌;碰撞。对于上述

2、两级危险,可以设置三道防护线:第一道防护线是为了解决一级危险,并防止二级危险的发生。工厂的布局和规划中构筑的第一道线主要有:(1)根据主导风的风向,把火源置于易燃物质可能释放点的上风侧;(2)为人员、物料和车辆的流动提供充分的通道。第二道防护线是为了把生命和财产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在工厂的选址和规划方面实施的第二道防护线有:(1)把最危险的区域与人员最常在的区域隔离开;(2)在关键部位安放灭火器材。不管预防措施如何完善,但仍时有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第三道防护线是提供有效的急救和医疗设施,使受到伤害的人员得到迅速救治。最后一道防护线的意义是迅速救治未能防止住的伤害。三道防护线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充分

3、利用地形(如:液体向下流,毒气易扩散);水源充足(灭火、稀释);主导风向(处于城市下风口);隔离距离(防止放生火灾、爆炸后互相影响);安全设施(灭火、防护、救生)作业题2:加工单元设备设施配置主要有哪几种方式(1)地面设备直线排列:根据多年工程实践经验总结出的一种最常用的、普遍接受的地面设备布置方式,单元中大多数塔器、筒体、换热器、泵和主要管线成直线狭长排列。(2)地面设备非直线排列:控制室、易燃或毒性液体储罐按照直线、矩阵排列会有较大的潜在危险一旦发生事故,极易互相影响。此时应采取非直线排列。(3)地面设备室内布置:对于需要一定防护、需要精确温控、需要操作者经常观察的加工单元,必须部分或全部

4、置于室内,此时就需要考虑设备设施的室内布置问题。作业题3:什么叫压力容器压力容器按照压力高低如何分类一、二、三类压力容器是如何划分的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主要有哪些压力容器:压力容器一般是指装有加压流体用于完成某项过程的封闭容器,如贮罐、热交换器、蒸发器和反应器等。压力容器的范围还包括容器外的管线,终止于管线端焊接的第一条焊缝、螺栓连接的第一个法兰面、或类似连接的第一个有连接迹象的点或面。承受压力是压力容器的基本特征,压力容器按照其设计压力P的大小,可以划分为低压容器、中压容器、高压容器和超高压容器四个类型。(1)低压容器:p(2)中压容器:p10MPa;(3)高压容器:10MPap100MPa属

5、于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一类容器:非易燃或无毒介质的低压容器;易燃或有毒介质的低压换热容器和分离容器。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二类容器:中压容器;剧毒介质的低压容器(PwxV196.2lMPa的低压容器或剧毒介质的中压容器;易燃或有毒介质,且PwXV490.5lMPa的中压反应容器;或PwXV4905lMPa的低压贮运容器;中压废热锅炉或内径大于1m的低压废热锅炉。压力容器安全附件:安全阀、爆破片、紧急放空阀、液位计、压力表、单向阀、限流阀、温度计、喷淋冷却装置、紧急切断装置、静电消除装置、防雷击装置等。作业题4:我国对压力容器采用怎样的管理模式管理过程包括哪几个环节对这些环节采用怎样的管理制度我压力容

6、器的设计、制造、安装、检验、修理实行许可证制度,资质分一、二、三类容器,不得超范围从事相关活动。压力容器的使用实行登记制度,未经当地主管部门登记的压力容器不得投入使用。压力容器(包括其安全附件)实行定期检验制度,检验分外部检查(每年一次)、内外部检查(三年一次)、全面检查(六年一次),超过期限未进行检验的压力容器必须停用。国政府对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工作十分重视。设立专门机构,制定专门法规,实施专项监察。其模式为“全过程安全监察模式”。全过程包括: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等七环节。我国目前对上述七个过程实行行政许可和监督检查的基本制度。作业题5:化工作业进入容器、设备的八个必须

7、、动火作业六大禁令是什么进入容器、设备的八个必须:1.必须申请、办证,并得到批准2.必须进行安全隔绝3.必须切断动力电,并使用安全灯具4.必须进行置换、通风5.必须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6.必须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7.必须有人在容器外监护,并坚守岗位8.必须有抢救后备措施动火作业六大禁令:1.动火证未经批准,禁止动火2.不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禁止动火3.不清洗或置换合格,禁止动火4.不消除周围易燃物,禁止动火5.不按时作动火分析,禁止动火6.没有消防措施,禁止动火第四章燃烧和爆炸与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思考题1:什么是燃烧燃烧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控制燃烧常见的燃烧形式有哪几种燃烧是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氧

8、或其他助燃物质)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失掉电子的物质被氧化,获得电子的物质被还原。所以,氧化反应并不限于同氧的反应。燃烧的四个要点:可燃物质存在、助燃物质存在、发生氧化反应、伴有发光发热。4个要点同时成立的才为燃烧。如,氢在氯中燃烧。金属和酸反应非燃烧。灯泡中的灯丝非燃烧。可燃物质(一切可氧化的物质)、助燃物质(氧化剂)和火源(能够提供一定的温度或热量),是可燃物质燃烧的三个基本要素。缺少三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燃烧便不会发生。对于正在进行的燃烧,只要充分控制三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会终止。所以,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可以归结为这三个要素的控制问题。燃烧反应在温度、压力、组

9、成和点火能等方面都存在极限值。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达到一定的浓度,火源具备足够的温度或热量,才会引发燃烧。如果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在某个浓度值以下,或者火源不能提供足够的温度或热量,即使表面上看似乎具备了燃烧的三个要素,燃烧仍不会发生。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存在的相态、混合程度和燃烧过程不尽相同,其燃烧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均相燃烧和非均相燃烧;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蒸发燃烧、分解燃烧和表面燃烧思考题2:如何防止火灾的发生控制可燃物质;如:不存放可燃物质;控制环境温度,避免可燃液体的挥发;加强通风,避免可燃蒸汽的聚集清除任何形式的火源;切断大气中氧的供应思考题3:根据可燃物质的性质,燃烧的类型分为哪四类灭火

10、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根据可燃物质的性质,燃烧一般可划分为四个基本类别,而每一类别还包含着不同类型的燃烧:。A类燃烧:A类燃烧定义为如木材、纤维织品、纸张等普通可燃物质的燃烧,此类燃烧都生成灼烧余烬,如木炭(木炭本身也是A类物质)。橡胶和橡胶类的物质以及塑料,在燃烧的早期更像B类物质,而后期肯定是A类物质。B类燃烧:B类燃烧定义为易燃石油制品或其他易燃液体、油脂等的燃烧。易燃气体不属于任何燃烧类别,但实际上应当作B类物质处理。C类燃烧:C类燃烧定义为供电设备的燃烧。对于这类燃烧,首要是灭火介质的电绝缘性。如果含有A类和B类燃烧物的复合物,应该用水喷雾或多功能干燥化学品作灭火剂。D类燃烧:D类燃烧

11、定义为可燃金属的燃烧。扑救金属燃烧火灾时应注意避免吸入烟尘,特别是放射性金属烟尘对救火者有着极为严重的危险。对于此类燃烧,需要应用干粉金属灭火剂。思考题4:根据燃烧的起因,燃烧可分为哪三类其特征参数分别是什么燃烧按照起因可分为闪燃、点燃和自燃三种类型。闪点、着火点和自燃点分别是其特征参数。闪燃和闪点:可燃液体表面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与火源接近时会发生瞬间燃烧,出现瞬间火苗或闪光。这种现象称为闪燃。闪点定义为易挥发可燃物质表面形成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遇火燃烧的最低温度。物质的饱和蒸气压越大,其闪点越低。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闪点是评价可燃液体危险程度的重要参数之一。点燃和着火点:可燃物

12、质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达到一定温度与火源接触即行着火,移去火源后仍能持续燃烧达5min以上,这种现象称为点燃。可燃液体的着火点约高于其闪点520C。但闪点在100c以下时,二者往往相同。自燃和自燃点:在无外界火源的条件下,物质自行引发的燃烧称为自燃。自燃的最低温度成为自燃点。热量生成速率和热量积累是影响自燃的重要因素。思考题5:什么是爆炸按照爆炸的性质、爆炸的速度分别可以将爆炸分为哪几类爆炸是物质发生急剧的物理、化学变化,在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并伴有巨大声响的过程。按爆炸性质可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二类。物理爆炸:指物质的物理状态发生急剧变化而引起的爆炸。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在物理爆炸后均不

13、发生变化。例如:蒸汽锅炉、压缩气体、液化气体过压等引起的爆炸,都属于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指物质发生急剧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在化学爆炸后均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乙炔铜、碘化氮、氯化氮等的爆炸。按爆炸速度可分为轻爆、爆炸和爆轰三类。(1)轻爆爆炸传播速度在每秒零点几米至数米之间的爆炸过程;爆炸时无多大破坏力,声响也不大。(2)爆炸爆炸传播速度在每秒十米至数百米之间的爆炸过程;爆炸时能在爆炸点引起压力激增,有较大的破坏力,有震耳的声响。(3)爆轰爆炸传播速度在每秒1千米至数千米以上的爆炸过程。爆轰时的特点是突然引起极高压力,并产生超音速的“冲击波”。思考题6:气体

14、的爆炸限和自燃点、液体的闪点和沸点、固体的着火点和比表面积分别与其火灾爆炸危险性有何关系气体的爆炸极限和自燃点是评价气体火灾爆炸危险性的主要指标。气体的爆炸极限越宽,爆炸下限越低,危险性越大。气体的自燃点越低,越容易起火,危险性就越大。液体的闪点和爆炸极限是液体火灾爆炸危险性的主要指标。闪点越低,液体越容易起火燃烧,燃烧爆炸危险性越大。液体的爆炸极限与气体的类似。液体的沸点对火灾爆炸危险性也有重要的影响。液体的挥发度越大,越容易起火燃烧。而液体的沸点是液体挥发度的重要表征。液体的沸点越低,挥发度越大,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固体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主要取决于固体的熔点、着火点、自燃点、比表面积及热

15、分解性能等。固体燃烧一般要在气化状态下进行。熔点低的固体物质容易蒸发或气化;着火点低的固体则容易起火;自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粉状固体受热自燃的危险性更大)。固体物质的氧化燃烧是从固体表面开始的。比表面积越大,和空气中氧接触机会越多,燃烧危险性越大。热分解温度越低,其火灾爆炸危险性就越大。思考题7:化工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火源主要有哪些(1)明火:明火主要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用火、维修用火及其他火源。(2)摩擦与撞击:机器中轴承等转动部分的摩擦、铁器的相互撞击或铁器工具打击混凝土地面等,都可能产生火花,当管道或铁容器裂开,物料喷出时,也可能因摩擦而起火。(3)高温热表面:加热装置、高温物料输送管道

16、和机泵等,其表面温度都比较高,应防止可燃物落于其上而着火。(4)电气火花:加热电气设备所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多由电弧、电火花、电热或漏电造成。思考题8:常用的灭火剂有哪些常用的灭火器有哪些常见的灭火设施有哪几类化工企业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水蒸气、化学液、二氧化碳、干粉、1211等。灭火器类型:根据其盛装的灭火剂种类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多种类型。根据其移动方式则有手提式灭火器、背负式灭火器、推车式灭火器等几种类型。常见的灭火设施包括:1)水灭火设施;2)泡沫灭火装置;3)蒸汽灭火装置;4)二氧化碳灭火装置;5)氮气灭火装置;6)干粉灭火装置;7)烟雾灭火装置复习题1 .何谓燃

17、烧燃烧有哪些特征(思考题1)2 .简要说明燃烧三要素。如果具备燃烧三要素是不是一定会发生燃烧(思考题1)3 .简要说明闪燃与闪点、着火与燃点、自燃与自燃点含义。(思考题4)4 .解释燃烧极限、氧指数的含义。爆炸极限(也称燃烧极限):可燃性气体、蒸气(含薄雾)或粉尘(含纤维尘)与空气(氧气或氧化剂)组成的混合物,在点火源作用下产生燃烧爆炸(足以使火焰蔓延)的可燃物最低或最高浓度,称为该可燃物的爆炸极限。其中最低浓度称为爆炸(浓度)下限(也称燃烧或着火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浓度)上限(也称燃烧或着火上限)。上、下限之间称为爆炸(浓度)范围或爆炸(浓度)极限范围(也有人把这个范围统称为爆炸极限)

18、。5 .何谓燃烧速率如何表示单位时间内燃烧表面的火焰沿垂直于表面的方向向未燃烧部分传播的距离,m/s6 .简要说明燃烧的过程可燃物质的燃烧一般是在气相进行的。由于可燃物质的状态不同,其燃烧过程也不相同:气体最易燃烧,燃烧所需要的热量只用于本身的氧化分解,并使其达到着火点。气体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全部燃尽。液体在火源作用下,先蒸发成蒸气,而后氧化分解进行燃烧。与气体燃烧相比,液体燃烧多消耗液体变为蒸气的蒸发热。固体燃烧有两种情况:对于硫、磷等简单物质,受热时首先熔化,而后蒸发为蒸气进行燃烧,无分解过程;对于复合物质,受热时首先分解成其组成部分,生成气态和液态产物,而后气态产物和液态产物蒸气着火燃烧

19、。任何可燃物质的燃烧都经历氧化分解、着火、燃烧等阶段。7 .简述燃烧机理,包括活化能理论、过氧化物理论、连锁反应理论每一个活化粒子(自由基)与作用分子反应后,仅生成一个新的活化粒子,自由基(或原子)与价饱和的分子反应时自由基不消失,自由基(或原子)与价饱和的分子反应时活化能很低。燃烧的过氧化物理论:在燃烧反应中,氧首先在热能作用下被活化成过氧键-O-O-,可燃物质与过氧键加和成为过氧化物。燃烧的连锁反应理论:在燃烧反应中,气体分子间互相作用,往往不是两个分子直接反应生成最后产物,而是活性分子自由基与分子间的作用。活性分子自由基与另一个分子作用产生新的自由基,新自由基又迅速参加反应,如此延续下去

20、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8 .根据爆炸性质或释放内容的不同,爆炸分哪几类(思考题5)9 .简要说明爆炸条件可燃气体、可燃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当遇点火源时极易发生燃烧爆炸。但并非在任何混合比例下都能发生,而是必须在一定的浓度比例范围内才能发生。而且在此浓度范围内混合的比例不同,其燃烧爆炸的剧烈程度亦不同。10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有哪些影响爆炸极限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1)原始温度:爆炸性混合物的原始温度越高,则爆炸极限范围变大,即爆炸下限值变低、上限值变高。(2)原始压力:一般压力增大,爆炸范围扩大。但也有例外,如磷化氢与氧混合,一般不反应,如将压力降至一定值时,反而会发生爆炸,再

21、如CO,压力越高,其爆炸范围越窄。(3)惰性介质、氧含量:当混合物中所含惰性气体含量增加,其爆炸极限范围将缩小,以至不爆炸。(4)容器的尺寸和材质:容器的尺寸、材质对可燃物质爆炸极限均有影响。(5)点火源:点火源的能量、性质以及与混合物接触时间对爆炸极限有很大的影响。(6)其他因素:光的影响。另外,表面活性物质对某些气体混合物也有影响11 .火灾和爆炸事故大多有哪些因素引起的化工企业的火灾和爆炸事故,主要原因是对某些事物缺乏认识,分析化工装置的火灾和爆炸事故,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五项:1、 装置不适当:(1)高压装置中高温、低温部分材料不适当;(2)接头结构和材料不适当;(3)有易使可燃物着

22、火的电力装置;(4)防静电措施不够;(5)装置开始运转时无法预料的影响。2.操作失误:(1)阀门的误开或误关;(2)燃烧装置点火不当;(3)违规使用明火。3.装置故障:(1)贮罐、容器、配管的破损;(2)泵和机械的故障;(3)测量和控制仪表的故障。4.不停车检修:(1)切断配管连接部位时发生无法控制的泄漏;(2)破损配管没有修复,在压力下降的条件下恢复运转;(3)在加压条件下,某一物体掉到装置的脆弱部分而发生破裂;(4)不知装置中有压力而误将配管从装置上断开。5.异常化学反应:(1)反应物质匹配不当;(2)不正常的聚合、分解等;(3)安全装置不合理。12 .化工生产需控制的点火源有哪些在化工生

23、产中的点火源主要包括:明火、高温表面、电气火花、静电火花、冲击与摩擦、化学反应热、光线及射线等。13 .防火防爆的基本目的和基本原则是什么防火防爆的基本目的: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至最低限度。防火防爆的基本原则:预防发生、限制扩大、灭火熄爆。14 .论述如何进行防火防爆。防火防爆的基本内容:对于易燃易爆物质的安全处理,以及对于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点火源的安全控制。对火灾爆炸危险性比较大的物料,首先应考虑通过工艺改进,用危险性小的物料代替火灾爆炸危险性比较大的物料。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则应该根据物料的燃烧爆炸性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密闭或通风、惰性介质保护、降低物料蒸气浓度、减压操作以及其他能提高安全

24、性的措施15 .简要说明灭火的基本原理根据燃烧三要素,只要消除可燃物或把可燃物浓度充分降低;隔绝或把氧气量充分减少;把可燃物冷却至燃点以下,均可达到灭火的目的。16 .简要说明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四氯化碳灭火剂的灭火原理水:冷却作用、窒息作用。泡沫灭火剂:窒息作用。二氧化碳灭火剂:干冰汽化后,二氧化碳气体覆盖在燃烧区内,起冷却作用、窒息作用。干粉灭火剂灭火原理:产生水蒸气、CO2反应吸热,起到一定的冷却和稀释作用。卤代烷烃灭火剂灭火机理:化学中断法。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思考题1:化工生产中常见的氯气、氨、一氧化碳、苯、铅各自的物性如何分别具有怎样的毒性作用氯气:黄绿色气体,密度为空气

25、的倍,沸点-34.6。易溶于水、碱溶液、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高压下液氯为深黄色,密度为。化学性质活泼,与一氧化碳作用可生成毒性更大的光气。氯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产生局部刺激。主要损害上呼吸道和支气管的黏膜,引起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严重时引起肺水肿。吸入高浓度氯后,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停止,呈“电击样”死亡。氨(NH3):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密度为空气的倍。易液化,沸点。溶于水、乙醇和乙醚。遇水生成氢氧化氨,呈碱性。氨对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高浓度时可引起接触部位的碱性化学灼伤,组织呈溶解性坏死,并可引起呼吸道深部及肺泡损伤,发生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氨被

26、吸收进入血液,可引起糖代谢紊乱及三羧酸循环障碍,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的作用,导致全身组织缺氧。氨可在肝脏中解毒生成尿素。一氧化碳(CO):无色、无嗅、无刺激性气体。密度为空气的倍,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氨水、乙醇、苯和醋酸。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一氧化碳被吸入后,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生成碳氧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无携氧能力,又不易解离,造成全身各组织缺氧。铅(Pb):银灰色软金属,展性强,相对密度,熔点327,沸点1620。加热至400500c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和氧化铅,并凝结成烟尘。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能溶于硝酸、有机酸和碱液。铅是全身性毒物,主要是影

27、响卟啉代谢。卟啉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因此影响血红素的合成,产生贫血。铅可引起血管痉挛、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等。铅还可作用于脑、肝等器官,发生中毒性病变。苯(C6H6):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易挥发、易燃液体。密度,溶点C,沸点C。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苯的中毒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苯中毒是由苯的代谢产物酚引起的。酚是原浆毒物,能直接抑制造血细胞的核分裂,对骨髓中核分裂最活跃的早期活性细胞的毒性作用更明显,使造血系统受到损害。另外苯有半抗原的特性,可通过共价键与蛋白质分子结合,使蛋白质变性而具有抗原性,发生变态反应。作业2:化工现场实施急救之前,通常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

28、哪些准备工作1. 救护者防护准备:急性中毒发生时,毒物多由呼吸系统或皮肤进人体内。因此,救护人员在抢救之前应做好自身呼吸系统和皮肤的防护。如穿好防护服,佩带供氧式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否则,非但中毒者不能获救,救护者也会中毒,使中毒事故扩大。2. 切断毒物来源: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后,除对中毒者进行抢救外,还应认真查看,并采取有力措施,如关闭泄漏管道阀门、堵塞设备泄漏处、停止输送物料等,切断毒物来源。对于已经泄漏出来的有毒气体或蒸气,应迅速启动通风排毒设施或打开门窗,或者进行中和处理,降低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为抢救工作创造有利条件。3. 中毒者急救准备:应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松解

29、患者衣领、腰带,并仰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要注意保暖。迅速脱去被毒物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等。用大量清水或解毒液彻底清洗被毒物污染的皮肤。若毒物经口入胃引起急性中毒,对于非腐蚀性毒物,应迅速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或1%2%的碳酸氢钠溶液洗胃,而后用硫酸镁溶液导泻。对于腐蚀性毒物,一般不宜洗胃,可用蛋清、牛奶或氢氧化铝凝胶灌服,保护胃粘膜。令中毒患者吸氧。若患者呼吸停止或心跳骤停,应立即施行复苏术。作业3:化工现场抢救通常有哪几种情况应采取什么样的手段1. 心脏复苏术:患者心跳骤停,应实施心前区叩击术或胸外心脏挤压术进行抢救。令患者仰卧在硬床板或地板上,四肢舒展。在心跳停止1min30

30、S内,心脏应激性增强,叩击心前区往往可使心脏复跳。术者用拳以中等力叩击心前区,一般连续叩击35次,立即观察心音和脉搏。若恢复则复苏成功;反之放弃,改行胸外心脏挤压术。2. 呼吸复苏术:呼吸复苏术与心脏复苏术应同时进行。不进行呼吸复苏术,人体组织缺氧,心脏复苏也无法成功。口对口的入口呼吸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其潮气量较大,适于现场急救。可以听到肺泡呼吸音为复苏成功标志。若有苏生器,采用苏生器自动进行人工呼吸更佳。3. 解毒和排毒措施:(1)金属及其盐类的中毒,可采用各种金属络合剂,如依地酸二钠钙及其同类化合物、巯基络合物以及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等,与毒物中的金属离子络合生成稳定的有机化合物,随尿

31、液排出体外。(2)注射和服用解毒剂(3)吸氧。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可立即吸入氧气,不但可以缓解机体缺氧,对毒物排出也有一定作用。中和体内毒物及其分解产物。(4)采用利尿、换血以及腹膜透析或人工肾等方法,促进毒物尽快排出体外。第九章系统安全分析和评价安全检查表法:目的:检查系统是否符合标准要求。适用范围:从设计、建设一直到生产各个阶段。使用方法:有经验和专业知识人员协同编制,经常使用。资料准备:有关规范、标准。人力、时间:最经济。效果:定性,辨识危险性并使系统保持与标准规定一致,如采用检查项目赋值法可用于定量。预先危险分析PHA:目的:开发阶段,早期辨识出危险性,避免以后走弯路。适用范围:开发时分析

32、原料、主要装置,以及能量失控时出现的危险性。使用方法:分析原料、装置等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后果,按规定表格填入。资料准备:理化特性数据,危险性表,设备说明书。人力、时间:12个技术人员,时间需要依熟练程度而定。效果:得出供设计考虑的危险性一览表。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目的:辨识单个故障类型造成的事故后果。适用范围:主要用于设备和机器故障的分析,也可用于连续生产工艺。使用方法:将系统分解,求出零部件发生各种故障类型时,对系统或子系统产生的影响。资料准备:系统、装置、设备表、说明书。人力、时间:熟悉设备故障类型者23人,每人每小时可分析24项。效果:定性并可进一步定量,找出故障类型对系统的。危

33、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评价目标:偏离及其原因、后果、对系统的影响。定性定量:定性。方法特点:通过讨论,分析系统可能出现的偏离、偏离后果及对整个系统的影响。适用范围:化工系统、热力水力系统的安全分析。应用条件:分析评价人员熟悉系统,有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优缺点:简便易行,受分析评价人员主观因素影响。事件树分析法(EDA):目的:辨识初始事件发展成为事故的各种过程及后果。适用范围:设计时找出适用的安全装置,操作时发现设备故障及误操作将导致的事故。使用方法:各事件发展阶段均有成功和失败的两种可能,由初始事件经过各事件、阶段一直分析出事件、发展的最后各种结果。资料准备:有关初始事件和各种安全措施的知识。人力、时间:24人组成小组,分析小型单元几个初始事件需36天,大型复杂单元需24周。效果:定性和定量,找出初始事件发展的各种结果,分析其严重性可在各发展阶段采取措施使之朝成功方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