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67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63938447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7.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67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67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67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6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67(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汲取(j ) 嚼舌(ji 盥沐(guI叫或(ji福州文博中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语文科考试(题目卷)(完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完成1-9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下列加点字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阜盛(fi)窥探(gui)蹂蹒(lin)B、踝骨(hud)羞赧(n)杜撰(zun)C、湮没(ym)夙愿(si)聒噪(gu)D贪等(l怦懂(m出g)豚造(sh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信赖厮打B、寒喧稀罕C、附着踌蹦D倾斜目眩急躁提纲切领笑靥宽洪大量谪亲白浪滔天斑斓璀璨夺目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国著名学者霍松林先生认为,研究者不搞创作,没有创作

2、经验,研究人家的作品未免隔靴搔痒。B、真正的朋友之间,应该问不甘累.,关系密切如一人.C、宋老师针对班上学生学习成绩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因材施教,收到了理想的效果。D这一番话犹如晨钟芥现般一直警醒着我,催我奋发,催我前进。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对那场战争、那段历史能否始终保持正确的认识,是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关键所在,也是中日经贸关系良好发展的重要条件。B、最近一项社会调查报告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存在暴力情节,这无疑会严重降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C、传统年俗的式微,不但让年味变得越来越淡,更重要的是附在这些年俗上的文化也随之湮灭了,延续了上千年的春节越来越不像春节了。D联合国教

3、科文组织设立“国际古迹遗址日”的目的,旨在提高公众对世界遗产多样性的认识,唤起公众保护人类共同遗产的热情。5、下列加点古今异义词中古义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君子W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广博地学习B、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有学问的人C、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作为D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不一定6、下列“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A、小学呵大遗B、吾尝终日呵思矣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7、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申之以孝悌之义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为天下笑者C、青,取之于蓝D句读之不知8、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

4、正确的一项是A、 寡人之于国中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巧妙地指出梁惠王和邻国从本质上都是虐民暴政。要从根本上使国民增加,必须施仁政,行王道。B、 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旨在说明学习可以改变自己,提高自己。“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从正反两面说明学习要坚持不懈。C、 过秦论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有多组对比,如:陈涉与九国之师的对比,秦国与六国的对比,秦朝与陈涉的对比,秦国和秦朝的对比等。D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 下列文化文学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对儒家理论的新贡献是“性善论”

5、,而荀子主张“性特别重视“民”的作用,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强调教育的功能。B、韩愈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G中国古代的称谓语丰富多彩,有时候称自己用“仆”“不肖”“鄙人”等故意贬低自己身份的说法,称自己家的人有“家父、家母、家兄、家弟、家妹”等说法。D中国古代的避讳属于“禁忌语”的范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有“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句,“人风”其实就是“民风”,为了避唐太宗的的讳。二、默写常见的名句。(每空1分,共21分)10、默写(1)扪参万井仰胁息,。上

6、有六龙回日之高标,。(3)丛菊两开他曰泪,。画图省事春风面,。(5) ,渚清沙白鸟飞回。(6) ,蓝田日暖玉生烟。空闻虎旅传宵柝,。(8)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9)别有幽愁暗恨生,。(10)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11),鱼鳖不可胜食也。(1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13)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14)履至尊而制六合,。(15),老大嫁作商人妇。(1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1开山”一神话的句“,。(17)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18)琵琶行中,既是

7、全诗的主旨,又表现了诗人与琵琶女产生情感共鸣的句子是“,。”三、文言文阅读(完成11-14题,共15分)文长传明袁宏道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

8、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文长既已不得志工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超逸有致。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

9、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B/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G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D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12、下列

10、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电砚.的一项是(3分)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信:任凭B、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饵:招待G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阴:暗中D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论:判罪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的.的一项是(3分)A徐文长未能得志,于是寄情山水,游历北方,并以诗作记游抒怀。他写文章才思敏捷,意韵刚健飘逸;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富有情趣。B、徐文长有才略,好出奇谋,深得胡公信任,参与军中机密。然而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益甚,最终心怀怨愤而死。G胡公统率重兵,威震东南,深为将士敬畏。有个和尚却依仗财势,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后

11、来胡公借其它事将他以杖刑处死。D石公认为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比得上徐文长的;梅客生认为徐文长不仅是个奇才,更是个奇人;作者认为徐文长的一生无所不奇。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3分)(2)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回。(3分)四、诗歌鉴赏。(1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后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川原宿荒草,墟落动新烟。困鼠呜虚壁,饥鸟啄废田。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注释】这首诗是金末战乱后诗人初回家园时所作。虚壁:空荡荡的四壁。15、这首诗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具体

12、分析。(3分)16、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喜悲愤”的思想感情。请你联系全诗,对诗人的感情发展线索进行简要而具体的解说。(3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7-18题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泛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17、清代汪士稹评价这首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对颔联的一个“空”字极为赞赏,认为其意蕴丰富,请简析。(3分)18、结合全诗,谈谈诗歌以“枫叶落纷纷”结尾的妙处。(

13、3分)五、小说阅读(完成19-21题,共15分)马裤先生老舍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地说。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荼房刚走开两步。“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拿枕头!”“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得很快

14、,可依然是很和气。茶房看马裤先生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拿茶!”“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快步走开。“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床上。“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你呢?”我问。“二等。快开车了吧?茶房

15、!”他站起来,数他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行李呢?”“我没有行李。”“呕?!”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茶房从门前走过。“茶房!拿手巾把!”“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我心中安坦了许多。到了丰台,车还没停住,上面出了声,“茶房!”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过了丰台,大概还没到廊

16、坊,上面又打了雷,“茶房!”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干吗?先生”“拿茶!”“好吧!”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不要茶,要一壶开水!“好啦!”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荼房”小一点。有时呼声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有趣!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马裤先生出去,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下了车,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天津,唉?”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紧跟着一个雷,“茶房!”我后悔了,赶紧地说:“是天津,没错儿。”“总得问问茶房。茶房!”我笑了,没法再忍住。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刚一开车

17、,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孔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人知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车走迷了路?!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顶。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了。谢天谢地!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一个多礼拜了,我

18、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有删改)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这篇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就是通过茶房眉毛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C、马裤先生一上火车就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是因为马裤先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比较讲究卫生。D、“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这样结尾既表达了“我”对茶房的同情,也为小说画上了一个幽默的句号。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

19、言行,就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20、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21、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6分)六、作文(60分)22、阅读以下材料,根据任务写作最近微信和QQt常出现这样的信息:“孩子正在参加评选活动,请大家帮忙给XX孩子投上宝贵的一票,麻烦大家了。”面对此类现象,有人说这是家长爱孩子的表现,也有人说这样做有失公平,还有人说这是用媒体谋私利你对此类现象有何看法?请分析原因,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议论文。福州文博中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语文科考试(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27分)1、C(A选项“窥探(kui)”;

20、斑项“杜撰(zhucn)”;DB项“敕造(ch1)”)2、D(A选项“提纲挈领”;B选项“寒暄”;C选项“踌躇”“嫡亲”;)3、B(“间不容发”指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并不能用来指实际的空间距离。)4、C(A选项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应该把“能否”改为“能够”;璀项搭配不当,应该把“降低”改为“损害”加项语义重复,“目的”和“旨在重复,)5、B(学者:求学的人)6、A(例句转折,B是修饰,C是顺承,D是顺承)7、C(状语后置句)8、B(旨在说明学习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9、C(应为舍弟、舍妹)二,名句默写(21分)10、(1)以手抚膺坐长叹(2)下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21、(3)孤舟一系故园心(4)环31空归夜月魂(5)风急天高猿啸哀(6)沧海月明珠有泪(7)无复鸡人报晓筹(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9)此时无声胜有声(10)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11)数罟不入洿池(1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1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14)执敲扑而鞭笞天下(15)门前冷落鞍马稀(16)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三、文言文阅读(15分)11 、D12 、B(饵:诱捕)13、C(“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有误,应是“和尚行为不轨,徐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公提起”)14、 (1)文长都大声地呵斥,并且

22、把他们看作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奴”:把看作奴才1分;“耻”:以为耻1分,句子通顺1分)(2) 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病比他的人更奇异,他的人比他的诗更奇异,他的诗比他的书法更奇异,他的书法比他的文章更奇异。(判断句1分;“于”:比1分;句子通顺1分)附参考译文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能中举。他性格直爽,无拘无束。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客。文长与胡宗宪约定:“如果要我做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让我能够自由进出。”胡宗宪都答应了他。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坐,放言畅谈天下大事,旁若无人。胡宗宪非常高

23、兴。那时胡宗宪统率诸路军队,威振东南,部下将士晋见都是跪着说话,匍匐进退,不敢仰视;而作为下属的一个秀才,文长却傲然自得,随心行事,任意谈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非常自负,喜欢出奇谋妙计,谈论军事大多得其要领。凡是胡宗宪所用来诱捕汪直、徐海等盗寇的计谋,都和他慎密商议,然后付诸实行。文长曾经在一座酒楼上喝酒,有几名军士也在楼下喝酒,酒后不肯付钱。文长暗暗写短函迅速告达胡宗宪,胡宗宪立刻命令将闹事者绑进衙门,一齐斩首,全军都极其震骇。有一个和尚依仗有钱财而行为不轨,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宗宪提起,后来胡宗宪借其它事把和尚以杖刑处死。文长受到胡宗宪的信任之处,多和这相仿。文长既然科

24、场失利,于是尽情地游山玩水,旅行于齐、鲁、燕、赵一带,遍历北方沙漠地区。他所见到的一切令人惊讶的情状,逐一在他的诗中表达出来。当时所谓的高官显贵、诗人文士,文长都大声地呵斥,把他们看作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可悲啊!一日,在县令家饮酒,县令指着筵席上一件小东西求他做诗题咏,暗地里叫小仆人把纸张连接成一丈多长呈上,想以此难倒他。文长取笔在手,当场作诗,写满了那张纸,气韵刚健飘逸,那件东西的神态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场的人都大为惊叹。文长喜欢书法,笔意奔放和他的诗一样,苍凉劲节中流露出婉媚的姿态,超拔飘逸,富有情趣。他后来因猜忌而杀死他的后妻,被逮入狱,判处

25、死刑。张阳和极力斡旋解救,他才得以释放。出狱后,倔强的脾气一如以往。晚年愤慨更深,颠狂更厉害。有名声地位的人登门拜访,他都拒不接待。本地官员来求他写字,连一个字也得不到。他常常带钱到酒店,呼唤地位低贱的人一起饮酒。有时拿斧头砍破自己的头,以至血流满面,头骨折断,以手摩擦,都会发出响声;然而文长始终在当时不得志,最终心怀怨愤而死。石公说:先生命运一直不好,因此得了狂疾;狂疾一直没有痊愈,因而犯罪入狱。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可以同先生相比拟的。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病比他的人更奇异,他的人比他的诗更奇异,他的诗比他的书法更奇异,他的书法比他的文章更奇异。”我说文长是没有什

26、么不奇异的人。正因为没有什么不奇异,因此才没有什么是顺利的啊。可悲呀!四、诗歌鉴赏(12分)15、 (3分)运用对比(答反衬亦可)的手法(1分)。平原荒草遍地,寂寥无声,而村落升起炊烟,又见生机。“宿荒草”与“动新烟”对比鲜明(1分)。表现诗人对战乱后生机复苏的欣慰和对战乱的憎恶之情(1分)。16、 (3分)(1)开头两句写乱兵已去,回到久别的家园,大雪初晴,花儿绽放,村落又见炊烟,此景令人“喜”(1分)(2)第三联描写乱后食尽粮绝的惨状,空荡的四壁老鼠饿得乱叫,荒芜的田野乌鸦拼命乱啄,鸟兽如此,人何以堪、此景令人“悲”(1分)(3)结尾两句写劫后余生的人们刚刚返家,催征苛税的官吏已接踵而至,

27、此景令人“愤”(1分)17、空:白白的,徒然。(1分)诗人登舟望月吟诗,联想到袁宏乘月泛舟咏诗遇知音,受到谢尚的赏识,而自身空负袁宏之才,谢尚却不复可遇。(1分)“空”字抒发了诗人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感慨。(1分)18、最后一句寓情于景、以景结情(虚实结合),(1分)想象明天秋风萧瑟,枫叶飘落,挂帆远去,(1分)以凄清的环境氛围,烘托诗人因不遇知音的孤寂、凄苦之情。(1分)五、小说阅读(15分)19、【答案】D3分。答BZ2分,答A1分;答C、E不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学作品艺术技巧的能力。【方法点拨】E项“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是通过马裤先生对人对事的态度和做

28、法体现出来,和我的言行关系不是十分的大。C项马裤先生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意在表现其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其实我们也看到,他并不是一个爱讲卫生的人。20、【答案】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方法点拨】这道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概括。概括的方法是“听其言,观其行”并结合文中的侧面描写。21、【答案示例】观点一: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听之任之;“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且语言近于刻薄;“我”对自己缺乏反思精神。观点二:不同意,“我”没有人性弱点。“我”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不是性格人物;“我”在事件中言行很少,性格特征不明显;“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学作品形象看法的能力。【方法点拨】探究人物形象只要结合文本,立足原文,思考这些人物在行文中的重要作用,回答分析时,只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即可。六、作文(60分)(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