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围护桩孔咬合施工工艺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3932944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0.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深基坑围护桩孔咬合施工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深基坑围护桩孔咬合施工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深基坑围护桩孔咬合施工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深基坑围护桩孔咬合施工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围护桩孔咬合施工工艺(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用作深基坑围护的钻孔咬合桩施工技术研究【摘 要】上海市轨道交通 6 号线 21B 标段长清路站上南路区间工程中, 软土地基上首次大面积采用钻孔咬合桩作为深基坑围护体系, 针对钻孔咬合桩施工中垂直度控制、B 桩抗管涌、接头处理以及超缓凝混凝土研制等多项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保证了钻孔咬合桩的施工质量, 确保了整个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关键词】基坑围护 钻孔咬合桩 管涌 超缓凝混凝土1 工程概况 上海市轨道交通 6 号线工程北起高桥镇港城路, 南至世博园区主题公园, 是市重大交通建设项目。在 6 号线 21B标段长清路站上南路区间段局部 267 延长

2、米的基坑中, 首次在上海软土地基中大范围采用了钻孔咬合桩作为基坑围护体系。该区域的钻孔咬合桩围护既是基坑开挖时的围护挡土墙和止水帷幕, 又紧贴区间结构的外板墙并与结构外墙共同受力。 本工程咬合桩桩长 25 m, 桩中心间距 800 mm, 咬合厚度为 200 mm, A桩与 B桩咬合交错布置, B桩内配钢筋笼采用水下 C30 混凝土, A桩为 C30 素混凝土( 图 1) 。2 工程地质及周边环境 工程地质属上海市典型软土地基, 工程影响范围内从上至下主要包含素填土、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砂质粉土、粉质粘土等。 咬合桩施工范围北侧平行于基坑方向为已竣工使用的日月新苑小区 67

3、层住宅楼, 条形基础, 基础底标高约3.7 m, 设抗沉降桩为 250 mm250 mm预制混凝土方桩, 桩长 18 m。咬合桩围护外边线距离小区住宅楼为 8.512 m( 图 2) 。3 工程特点与难点 ( 1) 咬合桩垂直度控制难度较大。由于咬合桩在上海市软土地基尚无相关规范规定, 借鉴外地咬合桩控制要求, 确定咬合桩垂直度控制为 3/1000。一方面施工时垂直度控制难度大, 另一方面当垂直度无法满足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偏。 ( 2) 咬合桩超缓凝混凝土的配制。由于咬合桩施工成败重中之重为 A桩的超缓凝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满足其初凝时间不小于 60 h, 因此必须通过多次的配合比试验以

4、满足混凝土的初凝要求。 ( 3) 咬合桩不同情况下的接头处理难度大。工程采用多台钻孔咬合桩施工, 需要针对不同的接头形式采用针对性的接头处理。 ( 4) 周边环境要求高。日月新苑小区距离基坑近, 且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而咬合桩在软土地基上变形通常会较大,施工中必须采用相应措施减小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4 咬合桩施工关键技术4.1 单桩施工流程 场地平整测量放样导墙施工桩机就位安放套管压入套管、控制垂直度套管钻进、抓斗取土测量孔深孔底检查吊放钢筋笼导管安装、浇捣混凝土逐次拔管、测量混凝土标高桩机移位在咬合桩施工时对三个关键过程进行重点控制, 其分别是导墙定位、套管垂直度控制、混凝土浇捣。4.

5、2 导墙定位 由于咬合桩紧贴结构, 为抵消咬合桩在基坑开挖时的外侧土压力作用下的向内位移而造成的基坑结构净空减小及自身的垂直度偏差, 咬合桩导墙放样时外放 80 mm, 导墙单边宽为 1 250 mm, 厚 300 mm。施工相邻桩位时保证搭接长度为 200 mm( 图 3) 。 导墙模板采用自制整体木模, 导墙预留定位孔模板直径为套管直径扩大 3 cm即为 1 030 mm。模板采用钢管支撑,支撑间距不大于 1 m, 严防跑模。混凝土浇注前对模板的垂直度和中线以及净距进行验收。 导墙采用 C20 混凝土进行浇注, 混凝土浇注时两边对称交替进行, 严防走模。如发生走模, 应立即停止混凝土的浇注

6、, 重新加固模板, 并纠到设计位置后, 方可继续进行浇注。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 振捣间距为 600 mm 左右, 防止振捣不均, 同时也要防止在一处过振而发生走模现象。4.3 套管垂直度控制 移动套管钻机至正确位置, 使套管钻机抱管器中心对应定位在导墙孔位中心, 采用经纬仪及线锤对钻管进行垂直度控制, 垂直度控制在 3以内。找正桩管垂直度后, 磨桩下压桩管, 压入深度约为 2.51.5 m, 下压套管始终保持套管底口超前于开挖面的深度2.5 m。第一节套管全部压入土中( 地面以上要留 1.21.5 m, 以便于接管) , 第二节套管安装后对其检测垂直度, 如不合格则进行纠偏调整。本工程取土方

7、式采用抓斗取土, 利用抓斗自重下落取土。在接近孔底时,取土采取轻放轻抓, 以免扰动底部土层, 终孔时外管超前0.51.5 m。 成孔过程中要控制好桩的垂直度, 必须对以下三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4.3.1 套管的顺直度检查和校正 钻孔咬合桩施工前应在平整地面上进行套管顺直度的检查和校正, 首先检查和校正单节套管的顺直度, 然后将按照桩长配置的套管全部连接起来进行整根套管 ( 1525 m)的顺直度检查, 偏差宜小于 10 mm。检测方法: 于地面上测放出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 将套管置于两条直线之间, 然后用线锤和直尺进行检测。4.3.2 成孔过程中桩的垂直度监测和检查 地面监测: 在地面选择两

8、个相互垂直的方向采用经纬仪或线锤监测地面以上部分的套管的垂直度, 发现偏差随时纠正。这项检测在每根桩的成孔过程中应自始至终坚持, 不能中断。 孔内检查: 每节套管压完后安装下一节套管之前, 都要停下来对孔内垂直度检查, 不合格时需进行纠偏, 直至合格才能进行下一节套管施工。4.3.3 纠偏 成孔过程中如发现垂直度偏差过大, 必须及时进行纠偏调整。 ( 1) 利用钻机油缸进行纠偏: 如果偏差不大或套管入土不深( 小于 5 m) , 可直接利用钻机的两个顶升油缸和两个推拉油缸调节套管的垂直度, 即可达到纠偏的目的。 ( 2) A桩纠偏: 如果 A桩在入土 5 m以下发生较大偏移, 可先利用钻机油缸

9、直接纠偏, 如达不到要求, 可向套管内填砂或粘土, 一边填土一边拔起套管, 直至将套管提升到上一次检查合格的地方, 然后调直套管, 检查其垂直度合格后再重新下压。 ( 3) B桩的纠偏: B桩的纠偏方法与 A桩基本相同, 其不同之处是不能向套管内填土, 而应填入与 A桩相同的混凝土, 否则有可能在桩间留下土夹层, 从而影响排桩的防水效果。4.4 B 桩成孔“管涌”现象的控制 在 B桩成孔过程中, 由于 A桩混凝土未凝固, 还处于流动状态, A桩混凝土有可能从两桩相交处涌入 B桩孔内, 称之为“管涌”( 图 4) 。克服“管涌”有以下几个方法: ( 1) 套管底口应始终保持超前于开挖面一定距离,

10、 以便于造成一段“瓶颈”, 阻止混凝土的流动, 超挖距离不应小于2.5 m。 ( 2) B桩成孔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相邻两侧 A桩混凝土顶面, 如发现 A桩混凝土下陷应立即停止 B桩开挖, 并一边将套管尽量下压, 一边向 B桩内填土或注水, 直到完全制止住“管涌”为止。4.5 分段施工接头的处理方法 本工程一台钻机施工无法满足工程进度, 需要多台钻机分段施工, 这就存在与先施工段的接头问题。本工程中采用设置砂桩的办法对该类接头进行处理。在施工段与段的端头设置一个砂桩( 成孔后用砂灌满) , 待后施工段到此接头时挖出砂灌上混凝土即可( 图 5) 。 由于砂桩部位容易产生渗漏水现象, 因此在砂桩外侧采

11、用旋喷桩防水。4.6 混凝土浇捣 超缓凝混凝土是钻孔咬合桩施工工艺所需的特殊材料( 因为其缓凝时间特别长, 所以称为超缓凝混凝土) , 这种混凝土主要用于 A桩, 其作用是延长 A桩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以达到其相邻 B桩的成孔能够在 A桩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这样便给套管钻机切割 A桩混凝土创造了条件。因此超缓凝混凝土是钻孔咬合桩施工工艺成败的关键。 为了满足钻孔咬合桩的施工工艺的需要, 超缓凝混凝土必须达到以下技术参数的要求: ( 1) 混凝土缓凝时间60 h; ( 2) 混凝土坍落度: 18020 mm; ( 3) 混凝土的 3 d 强度值不大于 3 MPa; ( 4) 最终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12、 由于咬合桩施工成败重中之重为 A桩的超缓凝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满足其初凝时间60 h 的要求, 因此通过多次实验进行比较( 表 1) , 得出的最符合工程施工要求的配合比。根据表 1 结果, 本工程采用嘉新京阳 P042.5 水泥和RH25 的缓凝剂, 缓凝剂掺量为 1.6%, 实际满足施工要求, 未发现早凝现象。5 实施效果 由于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 进行合理的施工安排, 严格的施工控制, 咬合桩施工质量得到了控制, 桩与桩之间无明显漏水现象。基坑开挖过程中, 围护变形也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 周边环境无异常情况发生。 目前咬合桩用于基坑围护体系中, 施工时可采用自落式取土或钻进取土的方式, 其中前者适合在周边环境比较好的情况下使用, 通常在周边环境要求较高时宜优先采用钻进取土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