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菇种植指南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63913562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花菇种植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花菇种植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花菇种植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花菇种植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菇种植指南(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花菇种植指南朱永真 摘要: 花菇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香菇的一个变种,其营养丰富,在价值上高于香菇,深受人们的欢迎。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花菇形成的原因,花菇形成的条件及栽培技术,花菇在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 案和花菇的采后处理。关键词: 花菇 栽培技术Abstract : The Lentinula edodes is a shiitake mushrooms variety which forms under the special condition, its nutrition is rich, is higher than the shiitake mushroom in the v

2、alue, welcomed by the peopl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describ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Lentinula edodes,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Lentinula edodes, the question and the solution which appears in the cultivation process of Lentinula edodes and the picks the p

3、ost-processing Keywords: Lentinula edodes cultivation techniques花菇是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高贵的畸形香菇, 是在袋栽香菇成长过程中, 遇到低温、 干燥、温湿差等逆境时的结果。当香菇子实体长到2 cm4cm 时,若逢低温干燥,菌盖表面细胞干涸被迫停止分裂,处于休眠态以抗逆境。又因低温细胞分裂变慢,当气温回升转暖, 菌盖表面细胞仍处于干涸状态不能复苏, 而菌肉细胞却因温度回升, 适于细胞正常分裂和生 长,菌盖表皮裹不住菌肉的生长涨力, 被迫碎裂成各式菊花瓣状花纹。 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继 续下去,其裂痕逐渐加深,洁白的菌肉又形成一层防护

4、膜,即花菇。花菇的龟裂纹越宽、越 深,品质越好,即天白花菇或爆花菇,属香菇上品。 1,2花菇的整个生长发育期, 在白色纹理的形成过程中, 大量白色菌肉裸露, 菌盖无法完全 展开, 而造成菌盖中心部分极大的加厚, 从而向边缘部分逐渐变薄。 尽管整个个体细胞间的 游离水已较正常生长的香菇大大减少, 但是菌盖下部的菌褶, 以及生于菌褶上担子器、 孢子 等繁殖器官,发育却十分正常。 这些孢子所繁育的后代, 也完全保持了其原种的特征, 其绝 不因环境特殊而在繁殖器官的发育上受到过大影响, 也不会改变其遗传特性。 这一现象应该 说是由物种经过长期进化所形成的生存适应特性所决定的。1 花菇形成五要求 1,2

5、1.1 空气干燥相对湿度保持在 50%67%之间。菌袋含水量在 50%55%之间,若高于 60%,则不利花菇 形成。1.2 温度适中温度必须控制在8C 18C之间,在此温度中子实体生长慢,菌盖肉厚。1.3 光照充足冬季 1 2月至翌年 3 月全光照有利于花菇裂纹增白,并能加速裂深。1.4 微风吹拂微风不仅能保持空气新鲜,又可加速菌盖开裂。1.5 适时摧花当菌盖小于 1.5 cm 时,若过早按照培育花菇的生长条件管理,易使幼菇干死或冻死; 当菌盖在 3.5 cm 以上,再按花菇培养措施管理会使裂纹窄浅,且多在菌盖边缘,培育不出 上等花菇。因此,在菇盖直径2 cm大小时,进行花菇管理最为适宜,可以

6、培育出上等花菇。此工艺培育花菇的季节为 11 月至翌年 3月,此期空气多干燥,温度低,阳光辐射强度弱, 所以最适宜全光培育花菇。 若遇晴天还可掀去菇棚覆膜, 让太阳直接照射, 这样菇盖受全日 照,花菇在8C 18C范围内生长时,生长速度慢,但菌盖厚,如果气温低于 8C,要在菇棚 内用火道及时加温。 若遇雨天和雾天,要把菇棚薄膜盖严,以免菇棚内湿度增加, 影响花菇 质量,雨和雾是花菇的大敌,同时应加温排潮,否则在几小时内,也会使裂口表皮愈合,花 纹模糊、出现红色、茶红色、褐红色,即茶花菇、暗花菇。裂纹细小又为红褐色时,又称麻 花菇,麻花菇在花菇中属下品。在培育花菇时,除掌握好温度、湿度、空气和光

7、照,还要适 时采摘。若用煤火炉子(或炉芯)加温时(注意煤气中毒) ,可将煤气用排烟筒排出棚外,否则 影响花菇的颜色、 光泽及亮度, 还会使小菇蕾受煤烟熏而造成一氧化碳中毒萎缩干涸, 甚至 死亡。在加温的同时还要根据棚内相对湿度,随时进行加水补湿。因为白天日晒、风吹,到 夜晚又加上烧火加温, 菇盖表面干涸, 棚内空间相对湿度低于 47%。加水的多少要灵活掌握, 加水少了菇盖仍不裂纹,加多了使已裂的白花纹变成浅红色或茶红色,致使菇盖变潮发 粘。加水补温,是一项十分不易掌握的技术,应根据自己摸索的经验,逐步体会,还要依据 天气的阴晴,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 这样才能做到恰到好处, 促使天白花菇的形成。

8、如果方 法得当,即使在阴雨或大雾天,花菇形成率也可达到98%左右。2 花菇立体栽培技术 3-10花菇立体栽培可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效益,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2.1 选择优质菌种形成花菇的季节一般在冬季的晴天,因此要选择单生、朵大、肉厚、朵形圆整、不易开 伞的中低温菌株作菌种。2.2 选择上乘基料选用果树木屑最好,杨树、柳树、桑树、槐树、桐树等阔叶林木的木屑以及经过粉碎后 的棉籽壳、玉米芯、棉秆、豆秸也可使用,原料一定要新鲜。凡含有芳香性物质的树,如松 树、柏树、杉树等一般不能直接用做基料。2.3 选择栽培适期最佳的接种期为 910月份,这时期的日平均温度在28C以下,有利于室内发菌。经过6080天

9、的培养至室外出菇时,日平均温度不低于12C。2.4 选好场地搭架菇场要选择背风向阳、近水源的地方,将地整成宽90100cm、长810m的南北向畦,畦间留宽60cm的作业道。按常规搭建菇棚,也可搭多层立体栽培架,架宽8090cm、高1.6 1.8m,用竹或木作支柱,间距 1.52m,使之牢固竖立于畦沿,竖柱间隔2530cm处加设一横档, 横档上纵向平行排列并扎紧 4 根长竹竿或木条, 用于排放香菇菌筒, 架顶的薄膜要 固定,防止刮风吹走。菇床两侧悬挂的薄膜要活动,既可放下保温、保湿,又可升起通风透 气。2.5 搞好菌袋培养装袋培养基含水量要求在 60%左右,装袋时装料要紧实,水分调节要比常规高,

10、配料装 袋、灭菌、 接种和培养均与常规生产相同。菌袋在培养后期, 要注意及时用针扎孔以供应氧 气,但扎孔不宜过大、过多、过深,以防止菌袋脱水干缩。2.6 讲究菌袋排放当菌袋表面形成棕红色菌膜并分泌部分黄水时, 表明香菇营养生长已成熟, 要注意及时 选择1520 C的晴天,把菌袋搬进菇场,横向排放在架上,与常规栽培不同的是不脱袋。 利用昼夜温差变温催蕾,待菇蕾长到11.5cm时,用刀割破菇蕾周围 3/4的薄膜,使其裸露于袋表, 每袋留 610朵菇蕾,其余菇蕾除去, 以保证有充足的营养,利于提高花菇品质 和产量。2.7 香菇培育管理要培育好花菇, 首先要培育好香菇。 种后的16天,菌丝处于萌发定植

11、阶段, 以内。710天,菌丝已吃料开始生长,温度控制在26C左右。第堆时要轻拿轻放, 检查菌袋及杂菌感染情况, 发现杂菌要及时处理, 每次 30 分钟。从 11 15 天,菌丝进入旺盛生长期,室温要控制在 进行第二次翻堆。接种后 1620天,菌丝大量增殖,室温应控制在 将菌袋的套膜脱去,适当加大通风疏散菌袋,防止高温烧袋、感染绿霉。香菇接种后菌袋培育的具体措施与操作方法是:一般不通风, 不要翻动菌袋, 室内温度控制在7 天开始第一次翻堆, 以后每天通风 23 次,接28 C翻24 C以下,加大通风, 2224 C,这时要及时21 天后,接种穴菌丝逐渐连接,此时袋温比室温高510C,除要散堆降温

12、外,可在菌袋发菌部位依次用牙签、毛衣针、竹筷等刺孔增氧。一般每隔 10天刺一次,逐渐加大加深。发菌 30天后,开始 出现瘤状物, 45 天布满菌袋, 50 60 天瘤状物突起,菌丝中开始分泌出水珠,这时要注意 刺孔排出积水。 当瘤状物由硬变软, 菌袋表面出现棕褐色,这一阶段叫转色。转色是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需1015天,这一时期温度应控制在22 C左右,空气相对湿度80%90%适当通风,并去掉门窗遮阴物,给予光照刺激。发菌经 60 70 天,菌丝长满,转色结束,即 可转入出菇期管理。2.8 花菇培育管理花菇是在香菇的基础上培育起来的。当菇蕾长到三成熟时,及时掀开薄膜让微风吹蕾; 当菇蕾长到四至五

13、成熟、 尚不见花菇时, 及时让阳光透进菇棚内, 并加大通风量, 促使花菇 形成。 当菌袋含水量不足,菇蕾缺水或风速大菇蕾易脱水收缩形成花菇时, 要及时盖膜,让 其生长发育。在出菇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50% 70%之间,防止湿度过高,难以形成花菇。 形成花菇后要停止喷水, 遇阴雨天要及时盖好阴棚和薄膜, 对未成熟菇蕾任其 长成普通香菇。 对接近成熟和已经成熟的花菇要在雨前采收, 并及时烘干, 防止花菇裂口愈 合。花菇分明花和暗花两种,以明花品质为佳。为了使采收花菇后的菌袋能再出菇,要及时 补足水分,一般可采取浸泡或注射的方法,让其达到原含水量的96%以上,然后再用透明胶布补好原长菇的孔

14、洞, 经过 5 7天保温培养后, 待菌丝恢复正常生长时, 再按前方法催蕾, 进行再出菇管理。 前三潮以培养花菇为主, 如再及时补充营养, 增强后劲管理, 还可采收 2 3 潮优质菇。花菇培育具体分为三步:在培育过程中, 从菇蕾形成到育成花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大体可分为 3 个阶段。 按这 3 个阶段巧育花菇,可使花菇率达到98%,每间香菇可增加产值数千元。第一阶段: 当幼小的菇蕾呈现后,让幼蕾自由地从环境孔中长出, 幼蕾面临刺激, 有一 个适应过程,此时菇棚内的温度应保持在8C 12C之间。保湿办法是根据自然温的高低,在育花棚膜上面覆盖草毡,棚内用煤火炉芯或回龙火炕加温。空去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15、 85%90咗右,若湿度不够要在煤火上放水壶煮水加温补湿。当菌盖长到2 cm左右,表面颜色开始变深时(已呈顺利生长之势时)即可降低空气湿度,进行干燥处理。渐生温度,促其 生长,菇盖表面有微少裂纹出现。这段时间称为“顿蕾” ,目的在于防止菇蕾生长过快、菇 质疏松软化,不利于表面开裂(类似于农作物的“蹲苗” )。第二阶段:当菇蕾直径长到2.5 cm以上时,若在晴朗干燥天气,加大两端空气对流(若 有微风吹拂更为理想),并使温度逐渐增高, 温度持续在(15 1) C范围内。湿度逐步下调, 相对湿度应在 75%左右,使其裂纹逐渐加深和菇体长大,菇盖表面花纹纵横增多,颜色逐渐 变白,纹理清晰,这时育成花菇

16、已有把握。第三阶段:当菇盖直径生长到 3.5 cm 以上时。按其所生长的状况,还没有达到理想的 花菇,这时可根据温度的高低,相对湿度的大小,空气的流通,光照的强弱,灵活调节。若 此期间遇到阴雨、雪、雾天气,空间湿度大,应加温排潮。采取煤火加温、暖气加温及回龙火道加温均可,在加温的同时可在菇棚内装排气扇,或电风扇进行排潮。其间温度在15 C25C之间,相对湿度应在 55%65吃间。如若遇到久旱不雨,冷风袭击,不管是秋冬或早 春季节,都应加水补湿。 采用的方法有: 微喷雾法、煮水蒸气法和回龙火道或炉芯上浇开水 蒸气法。改变原来一味要求干燥,而使菇盖干涸, 阻止皮下组织的正常发育,影响了菇盖表 皮开

17、裂的作法。 只要在其间灵活掌握温度、湿度、 空气和光线之间的协调比例,便可生产培 育出高产优质的爆花菇、天白花菇和亮花菇来。11 ,123 花菇培育可能出现的问题3.1 香菇袋料栽培时栽培配料应注意的问题(1) 拌料和装袋场地最好用水泥处理,并有 1%的坡度,以便洗刷水自然流掉,每天作业 后,用清水冲洗, 并将剩余的培养料清扫干净不再使用, 以免余料中的微生物进人新拌的培 养料中,加快了培养料酸败的速度,增加污染机会。(2) 培养料要边拌料边装袋边灭菌,自拌料到灭菌不得超过 4h,在装锅灭菌时要猛火提温,使培养料尽早进人无菌状态。(3) 由于原料含水量和物理性状的不同,配料时的气温、空气湿度有

18、别,所以调水必须 灵活掌握。当培养料偏干、颗粒偏细、酸性强时,水分可调节的偏多一些;培养料含水量较 多、颗粒粗硬、吸水性差,水分应调的少一些。晴天,装袋时间长,调水偏多一些或是中间 再调一次;阴天,空气湿度大,水分不易蒸发,调水偏少一些。甘蔗渣、玉米芯、棉籽壳等 原料颗粒松、大、易吸水,应适当增加调水量。(4) 拌料力求均匀,拌料不均时有的菌袋不出菇或迟出菇,有的产量和质量很差,主 要是碳氮比不均匀, 配料要求各种原料要先干拌, 再湿拌, 做到主要原料和辅助原料拌均匀, 水和培养料拌均匀, pH 值均匀。(5) 温度偏高时,拌料装袋时间不能太长,要求组织人力,争分夺秒的抢时间完成, 以防培养料

19、酸败营养减少。(6) 在培养料配制中,为避免污染,在选用好的原料的基础上,拌料选择晴天上午, 装料争取在气温较低的上午完成并进人无菌工序,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3.2 香菇出菇管理存在的问题 133.2.1 袋内出菇表现为发菌后期出菇和脱袋排场前大量出菇。袋内出的菇为袋壁菇,品质极差且不易 采摘,而且由于出菇造成菌棒营养和水分不足不利于转色, 对后期管理和产量品质产生不利 影响。 袋内出菇的根本原因是排场脱袋过晚, 菌丝发育成熟, 具备出菇营养条件, 再加上环 境条件适宜出菇。 应适当提前脱袋排场时间, 且在适宜时间脱袋并进入转色管理, 在转色基 本结束后出菇为宜。有的菇厂菌袋入林即出菇,有人认

20、为是震动造成出菇,这是不完全的。 菌龄不足未达到生理成熟的菌袋入林, 虽然经过震动也不会很快出菇, 出菇的根本原因是菌丝成熟且遇到昼夜温差大的环境条件。3.2.2 转色不好14 , 15正常转色很重要,不仅是高产优质的基础,还有保护菌棒免受病虫侵害和保持水分的 作用。转色不好主要是因为: 脱袋过早或过晚菌袋同时达到以下4个标准时为脱袋最佳时机:i菌龄达到,菌丝长满菌袋;ii菌袋表面瘤状物占2/3以上;iii菌袋手摸有柔软感;iv接种孔附近开始转色。有人习惯于在袋内转色, 由于转色时间过长, 菌皮增厚消耗营养, 从而影响产量。 脱袋 过晚,还会造成袋内黄水聚集危害而易感染杂菌,应引起足够注意。

21、转色管理不当 主要是温湿光气环境条件调控不当,尤其是湿度管理。有人特别注意通风而不注意保湿,长时间通风,造成湿度不足,菌棒表面过度失水不易转色。脱袋后应密闭薄膜保湿3 d, 以后逐渐通风,每天 12次,每次3060 min。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 85%- 95%菌棒吐黄 水后每天结合通风喷水去掉黄水。一般 15 d 转色完毕。3.2.3 补水过多过勤 菌棒长过几批菇后,重量明显下降,水分严重缺乏,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受到抑制,需及时补充水分。当菌棒培养料含水量只有30%左右时,应补水。菌棒含水量可以通过检测得知。补水量以菌棒含水量达到55% 60%为宜。切不可补水过多。补水过多造成菌棒含水量过高

22、, 菌丝缺氧, 生活力下降而衰老自溶, 从而过早腐烂散棒造成减产。 除易造成散棒外, 还会使菇蕾分化过多而产生小薄菇和畸形菇。 一般采用注水法, 注意水压不要过大, 以免伤 害菌丝。亦不要补水过勤。有的人在注水出菇后急于再次注水出菇,不注意养菌,也不管菌棒缺不缺水。实际上,注一次水一般至少可以出 2潮菇。3.2.4 菌棒过早烂散 有的农户产量低的根本原因是菌棒过早腐烂散掉,寿命减少。这主要是转色不好且注水过多过勤造成的。3.2.5 管理不规范 主要是环境调节控制不合理。尤其是湿度管理和通风。湿度管理:有些人根本不注意湿度问题,更谈不上科学管理了。薄膜揭盖、喷水很随意。有的人长时间不盖膜,通风时

23、间 过长,造成菌棒失水过快,不注水就不出菇;还有的造成菌棒表面干硬,不利出菇,长期干 燥还会造成表面菌丝干死而污染杂菌。香菇整个出菇期的每个菇潮分为催蕾、长菇、采摘、养菌4 个阶段,各个阶段对湿度要求是很严格的,除养菌阶段外,都要求 85%95%的空气相对湿度,所以要长期覆盖薄膜, 尤其是在干热天气下。喷水是在湿度达不到要求时进行的,一般结合通风进行,喷多喷少也要根据空气湿度、 菌棒含水量和地面湿度决定。通风是为了调节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防止氧气不足,是每天必须的,一般每天12次,每次3060 min。通风会使湿度降低,应配合喷水。有人认为覆盖薄膜会造成杂菌污染,这是不完全正确的。杂菌污

24、染是由于菌棒本身抵 抗能力弱并携带杂菌,覆盖薄膜只是加重加快了病情。对于转色正常,抵抗能力强的菌棒, 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环境调控要注意四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各因素在生产中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有时是矛 盾的,不要顾此失彼。比如:有人冬季为提高菇棚温度,让较多的阳光进入菇棚,忘记了菌 棒怕晒,所以冬季引光增温时,要在菇棚内菌棒上方覆盖遮阳网防止强光照射。过多的通风换气往往会使湿度降低,故通风换气同时进行喷水增湿,俗称“不喷关门 水”。高温季节为保持湿度进行薄膜覆盖,在光照较强时会使温度过高,棚上方应覆盖遮阳 物,如遮阳网、草帘等或在林地栽培,利用树木遮荫。冬季为保持菇棚温度,通风减少,会造成

25、菇棚氧气减少,有害气体增多。但是又不能不通风, 搞好通风和保温的关系十分重要。 通风宜在温度较高时进行, 温度较低时通风时间 宜短些,且通风后注意增温保温。3.3 袋栽香菇菌棒杂菌污染的防控对策3.3.1 选用优质原辅材料 12木屑、麸皮霉变和塑料菌袋抗拉、 抗压强度不够导致破袋 , 以及使用假劣多菌灵、 酒精、 福尔马林等消毒药品是造成香菇菌棒污染杂菌的重要原因。 因此, 在备料时要把好关 ,严格选 用优质的原辅材料。同时 , 原辅材料在贮藏期间 ,应妥善保存 , 防止霉烂变质。3.3.2 适时制棒香菇是低温变温性结实菌类 , 盲目提早制棒 ,在高温的影响下 ,极易感染链孢霉、绿霉、 青霉和

26、曲霉等杂菌。 所以 , 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 , 因地制宜安排制棒适宜季节。 一般日平均气 温稳定在28C以下,即可开始制棒。同时,在确定制棒时间后,实际生产中还应注意避开高温 和阴雨等恶劣天气。 因为在高温、 阴雨天气制棒 , 极易造成杂菌污染 , 其感染率一般要比晴天 高出 1 倍以上。3.3.3 适宜的含水量培养料偏干会导致菌丝生长缓慢 , 且会明显影响菌棒转色菇和脱袋菇产量;偏湿 , 菌棒 又极易污染杂菌。故制棒时要严格控制培养料的含水量。据多年实践证明, 一般培养料的料水比掌握在1 : (0.900.95) 为宜。3.3.4 高温彻底灭菌 18许多常压灭菌灶 , 因不使用格层 , 菌棒

27、紧密排放 , 加上菌棒受热后变软 , 菌棒间更为致密 造成棒堆中部热力难于穿透 , 以致灭菌往往不彻底。 有的灶体漏气或设计不合理 , 也常导致灭 菌不彻底。因此 , 灭菌灶结构要合理 , 灶体内应设置格层 , 同时 , 在摆放菌棒时 , 要有意识地留 有间隙 , 使蒸气顺达、压力均匀 , 以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 , 此外灭菌灶第 1 次启用之前 ,应先行 升火试灶,检查灶体是否漏气,并注意尽可能缩短从制棒到进灶灭菌、点火至上升到100C的时间 , 以提高灭菌效果。3.3.5 选择优良菌种菌种老化、菌种培养料含水量过低 , 以及制种去杂不严等都容易引起大面积的菌棒污染 杂菌。因此 , 生产中一定

28、要选择技术等级高、 信誉好的制种单位生产的菌种 , 同时还要根据生 产安排,搭配选用不同菌龄的菌种。一般要求接种时控制菌龄在4060 d之间,这样的菌种萌发力和抗杂菌侵染力都比较强。3.3.6 严格把好接种关 接种消毒不当以及接种的时机和接种程序等安排不妥 , 都极易造成杂菌的污染。许多菇农在进行接种室消毒时 , 往往都使用超量的福尔马林 , 这一方面会明显地提高接种室的湿度 , 另一方面也使接种室内空气中福尔马林浓度过高 , 接种人员因难以忍受而敞开门窗 , 极易引 起杂菌污染。因此 , 进行接种室消毒 , 应按空间体积严格控制消毒剂用量 (每立方米空间使用 10 ml 福尔马林和 5 g

29、高锰酸钾 ), 并可在接种前 15 min, 用浓氨水中和空气中的福尔马林。 同时, 接种时应避开高温阴雨天气 , 尽量选在晴天晚上气温较低时进行。此外 , 接种时还应根 据接种室大小和菌棒数量多寡 , 合理安排接种人数及接种程序 , 方可保证接种在尽可能短的 时间内完成。因为接种人员多、时间长会使接种室内温湿度急剧上升, 从而大大增加杂菌侵染的机会。3.3.7 提供良好的发菌条件许多菇农在进行香菇发菌培养时 , 往往采用蘑菇前期密闭发菌方法 , 以致造成严重的杂 菌污染。香菇菌丝体培养阶段要求室内光线弱并阴凉通风 , 因此 , 生产菌棒数量应根据培养室 面积大小决定,一般生产1000筒菌棒要

30、求培养室面积 15 m2左右。培养室过小,必然造成菌 棒堆叠过紧过高 , 棒堆中因菌丝生长释放出的热量和水汽不易散失 , 从而极易引发大面积感 染杂菌。在菌棒堆叠时,宜按“ #”或“”型堆叠,同时,更应注意的是,不管接种洞口有否 粘贴胶布 ( 纸), 堆放菌棒时都要避免接种洞口被堆压。否则 , 必有大量的水汽在洞口凝聚 , 这 样极易滋生杂菌。培养室通风条件较差的可安装排气扇 , 以加强通风。3.3.8 搞好环境卫生环境中广泛存在着杂菌孢子 , 且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 , 杂菌种群数量和孢子密度都相 应激增。因此在进行袋栽香菇生产时 , 不但要抓好原辅材料的贮藏 ,还应搞好制种制棒场所及 冷却

31、室、 接种室、 培养室等场所的内外卫生 , 以减少杂菌侵染的机会。 同时, 还要加强对广大 菇农群防意识教育 , 禁止随地乱扔已污染杂菌的废菌棒 , 对已污染的废菌棒应及时深埋或焚 烧, 防止杂菌污染环境。16-183.4 代料栽培香菇的杂菌及其防治对策3.4.1 杂菌种类和发生危害1、代料袋栽香菇常见的杂菌:用于代料栽香菇培养基是木屑、棉籽壳、野草粉、蔗渣、 麦鼓等,这些添加剂富含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既可作栽培香菇的营养原,也很适合 其他微生物。主要杂菌介绍如下:(I)接合菌常见有70多种,大毛霉 黑根霉;(2)子囊 菌:截头炭菌;(3)半知菌:绿色木霉 康氏木霉 链孢霉 青霉菌 拟青

32、霉;(4) 担子菌:裂褶菌桦褶孔菌红栓菌。代料袋栽香菇所发生杂菌的孢子通过风、水、动物、工具等传到新的基质上繁殖。在栽培场所内外,堆积着木屑和麦鼓、有时还堆放着废培 养料,这些都会成为杂菌的原始发生源。另外,因栽培场所周围内外空气的杂菌密度升高, 菌筒杂菌的污染就有年年升高的趋势。2、发生与危害 不同种类发生情况不同,危害方式及程度也不同。许多杂菌的孢子靠风、水、昆虫等 传播到菌筒上, 孢子萌发后侵入菌筒内部,不同种的杂菌,有的靠本身生长扩大,有的从土壤或罹病菌筒的接触部位侵害。 杂菌侵入菌筒袋的时期因种而异。 栽培过程的早期侵入的有 毛霉科和从梗孢科, 其次侵入的是平座壳和炭团菌属等分解培养

33、料能力比担子菌类弱的子囊 菌,再次侵入的是红栓菌和血红栓菌等具有强大木质素分解能力的担子菌类。环境条件和培养料不同,发生杂菌的种类和时间也不同,大体可分为如下几类:适温多湿环境:易发生一些小型真菌,像木霉、链孢霉、青霉、拟青霉、根霉和毛霉类等,大都发生在菌种生产 及代料栽培时,特别是木霉和链孢霉类,对菌种及代料生产危害率达10 70,甚至失败。.高温高湿环境:易发生桦褶孔菌等寄生菌及红栓菌等多种木腐菌。.干燥阳光充足环境:易发生裂褶菌,血红栓菌,一般从接种穴内生出,对菌筒袋的腐蚀能力很强,危害严 重。小型真菌对菌种及代料袋栽危害很大, 细菌、 枯草杆菌和大型真菌主要对香菇菌筒危害 大,轻者产量

34、损失达 2 成5 成,重者则毁种绝收。3.4.2 代料袋栽杂菌的防治(1)产生杂菌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拌料不均,有干科颗粒,培养基灭菌不彻底。灭菌后吸入冷空气。由不良菌种带入杂菌。接种工具带入杂菌。接种过程中的杂菌孢子混入培养基。搬运过程菌袋的破损。栽培场所环境不清洁。菌筒袋培养后期始于催菇处理,菌丝体从营养生长 转向生殖生长应激环境条件。 把料袋脱去, 使菌丝体暴露于外界空气中, 这个时候杂菌最易 侵入, 特别是细菌, 这往往是由于培养料过湿或通风不良所造成。 当香菇第二、第三潮子实 体发生时, 菌丝体的活力明显下降。 对杂菌的抵抗力明显下降。 寄生于菌筒的杂菌和以培养 料分解物为养分的杂

35、菌就会侵入, 此外, 喷水过程有利于杂菌侵入, 过剩水分也会使已发生 的杂菌扩散。(2)防治措施: 搞好场所卫生:彻底清除接种室、发菌室、叠袋场所的四周,堆积木屑,麦麸、废培养料等,保持场所的清洁卫生,应做到定期撤石灰粉和喷洒消毒剂。 选好原辅料,拌均培养料:应选择无发霉、无变质、无霉烂的原辅料,拌料要均匀,做到无 干料颗粒,含水量掌握在 65%左右,PH值7为好。保护料袋不漏气及机械损伤:培养料 要经过筛, 装袋过程中要防止装机筒口割破塑料袋, 袋头要双复扎紧, 场地上要铺麻袋以防 袋底磨破,灭菌后料袋要轻拿轻放,发现破洞应贴上胶布。消毒灭菌要彻底:料袋装锅后要求在3个小时内,常压灭菌温度升

36、至100C,保持9小时;如高压灭菌,128 C灭菌保持 2 小时; 生产场所及工具要消毒, 接种室选用消毒剂喷洒或用高锰酸钾加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或汽雾消毒剂熏蒸消毒,接种时必须做到无菌操作,动作要迅速。养菌、栽培场所的选择:应选择通风向阳、空气洁净处,尽量远离老菇房场所和畜牧家禽舍、垃圾、微生物 发酵、酿造厂等肥料场所。 .及时翻堆检查和消毒: 秋栽接种47天要及时对菌袋翻堆检查,发现杂菌感染要及时处理, 可注射 5%石碳酸溶液或 75%酒精溶液, 能有效抑制杂菌的生 长,又不影响香菇菌丝的生长。适时脱袋:当菌丝满袋后 15 一 20天,表面1/3以上已转色,表层有原基出现即有弹性,菌筒脱袋后

37、温度控制在25 C以下,相对湿度保持 90%之间,可有效控制杂菌污染。一旦发现菌筒被杂菌污染,除控制水分和加强通风外,应将污染杂菌筒拣出,用快刀将污染部分刮去,然后用0.1%多菌灵或托布津溶液喷洗,或用浓石灰水涂抹。4 花菇采后处理 19-214.1 采收好鲜菇为避免鲜菇含水量太重而导致菇面发黑, 品质下降,采收前一天, 不要对筒棒喷水,并 避开雨天采收。 采菇的适采时间:夏菇在当天早晚各采收 1 次,冬菇应在当天早上采收。因 此时气温较低, 菇体新陈代谢活动缓慢, 鲜菇不易开膜, 可确保品质。 同时要注意高标准进 行采收:即朵形完整、菇肉肥厚、菌幕白色未破(七成熟)或微开(八成熟)或大卷边(

38、九 成熟),无粘土、无破损、无畸形、无病虫害,保持自然生长的优美姿态。采下的鲜菇应放 在垫有大块方形纱布的塑料篮中,等采完菇后将纱布对角扣结等待处理。4.2 鲜菇脱水(排湿) 一般鲜菇含水量均超标,含水量过高,在堆放、贮存、运输过程中,就会因菇体生理代谢活动而发热升温,降低商品价值。鲜菇的脱水(排湿)方式有:(1)自然日晒降湿即将鲜菇置于晒帘上, 菇盖倾斜向上均匀排列, 在阳光下通风晾晒。 秋冬菇晾晒36 h,春菇晾晒67 h,夏菇晾晒1. 01. 5 h (但要根据菇体含水量高低 灵活掌握,一般以手捏菌柄无湿润感、菌榴稍有收缩为准) 。(2)回转热风排湿将菇盖向下均匀摊在晒帘上,置于自制的热

39、风(40C)回转窖中排湿。( 3)利用排湿机排湿利用此法排湿的鲜菇色泽好,质量高,但投资大。不论使用那种 排湿方法,经脱水后的鲜菇都须装人塑料框中,移入14C的冷库预冷,继续降温排湿,贮存,等待包装。参考文献 :1 刘二冬.花菇大棚高产栽培技术 J 中国食用菌, 2009,28 (6),66-672 张士罡,汪尚法 .花菇立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J 四川农业科技 ,2009,(10),373 魏秀章.云和代料香菇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J 食用菌, 2009 ,( 3)544 迟峰,丁文琴 . 半熟料开放式栽培香菇病害防治 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11),146-1475 龚凤萍,赵斌

40、清,吴淑平,等 . 春栽香菇高产栽培技术 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14),50,536 杨瑞长 .食用菌周年生产技术(修订版 )M 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57 蔡衍山,吕作舟,蔡耿新.食用菌无公害生产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8 江晓玲 . 香菇栽培技术要点 J 现代园艺, 2009,(11),529 李晶春,桑嘉娣,高淑芬 . 日光温室香菇塑料袋栽培技术 J 吉林蔬菜, 2009,(6),70-7110 吴学谦 . 代料花菇立体层架培育技术讲座 ( 六)代料花菇出菇前管理技术 J 浙江食用菌,2009,1(7 4), 12-1411 秦晓梅,何雅毅,王景华,等 .

41、代料香菇生产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J 食用菌, 2008,(4)3612 满红. 香菇代料栽培配料的注意事项 J 山东蔬菜, 2007,(3),42-4313 张雪超 . 代料香菇栽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J 食用菌, 2009,( 4), 4314 黄茂富 . 袋栽香菇转色异常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J 食用菌, 2009,(6),41,6515 毛可荣,吴应淼,吴银华 . 香菇菌棒烂筒的成因与控防技术 J 食用菌, 2009,(5),46-47 16 赵燕 . 香菇栽培成功关键在灭菌 J 农村实用技术, 2009,(2),3017 许景闻 . 提高袋料香菇栽培效益的几项措施 J 浙江食用菌, 2008,16(4), 5318 翁汉东 . 袋栽香菇菌棒杂菌污染的防控对策 J 福建农业科技, 2009,( 1),22-2319 朱丹实 , 刘贺. 不同的温度、湿度条件对部分食用菌干品贮藏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08 ,( 9)252-254 , 25720 程洪花 . 香菇的采收及干制技巧 J 科学种养, 2009,(12), 5621 周樟平,潘明冬 . 香菇的干制与贮藏技术 J 浙江食用菌, 2009, 17(4),53-5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