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与膳食营养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63910047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肥胖症与膳食营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肥胖症与膳食营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肥胖症与膳食营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肥胖症与膳食营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肥胖症与膳食营养(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肥胖症与膳食营养(一)肥胖的定义肥胖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过多,超过机体能量消耗,体内多余能量转化为脂 肪,并过多积聚而引起的营养代谢失衡性疾病。肥胖并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 慢性疾病的重要病因。肥胖症又名肥胖病,英文名称为“ obesity”。如今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 卫生问题,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TOTF)指出,肥胖将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 康和生活满意度的最大杀手。肥胖症是一种社会慢性疾病。机体内热量的摄入大 于消耗,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重超常、体态臃肿,实测体重超过标准 体重20%以上,并且脂肪比超过30%者称为肥胖。(二)判断肥胖病的常

2、用指标1、体质指数(BMI)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国际统一使用的肥胖判断方法, 计算公式为:体质指数(BMI)=体重(kg)十身高(m2) (kgm2)标准:18.524.9为正常,2529.9为超重,大于30为肥胖。我国近年提 出了适合中国居民的判断标准:正常为 18.523.9 ;超重为支4,肥胖为支8。2、 腰围(WC)用来测定脂肪分布异常的指标,腹部脂肪过多积聚危害性 最强,称作向心性肥胖。判断标准为:男性94cm女性80cm。3、腰臀比(WHR ),评价标准男性0.9,女性0.8,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4、理想体重和肥胖度1 )计算公式理想体重(kg)=身高(cm) 105肥胖度=(实测

3、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X00 %2 )肥胖的判断标准超重: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 ;肥胖:超过20%以上;其中,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以上为 重度肥胖,超过100%为病态肥胖。(三)肥胖与膳食营养的关系体重主要是由能量的摄取和消耗 两种因素维持,即维持着能量的摄入和消 耗的动态平衡是体重稳定的基本条件 。如果长期摄入的能量多于消耗的能 量,就会发生肥胖;反之则不会发生肥胖。在膳食方面,与肥胖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因素:1、食物总能量和脂肪摄入过多2、不良的进食习惯长期进食高能量、高脂肪食物和进食速度过快。其他因素: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运动强度弱、工作压力大等

4、环境因素也是发生肥胖不可忽视的因素。(四)肥胖的宣传教育和指导要点1、广泛开展肥胖的危害和防治意义的群众性宣教工作。2、宣传肥胖防治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科学性,倡导文明 生活方式。3、宣传饮食营养防治的要点 是控制总能量、脂肪摄入量、甜食,甜饮料,烟酒;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生活规律、精神情绪稳定、加强体育锻炼等。4、社区健康管理的重点是:有肥胖家族史患者、超重者、常在外就餐者; 已确诊为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者 。5、制订操作性强的减肥计划,定期与患者沟通患者执行情况,做好观察 记录。(五)肥胖病的饮食原因和管理1、饮食原因:低热量、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低盐,而摄取足够的 蛋

5、白质,足够的无机盐和食物纤维。少食多餐。肥胖病应食用的食物类型:(1)蛋白质丰富而热量少的食物,如豆奶类、豆制品、乳类等;(2)蔬菜中低热量、高纤维和矿物质的食物应多吃;(3)主食要定量,减少脂肪在体内积聚;(4)低脂肪食品应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2、饮食管理:肥胖的预防重于治疗,预防效果也大于治疗 。(1)控制总能量的摄入适合的能量摄入量:每天应摄入的总能量(kcal )=理想体重(kg) X(2025) (kcalkg ) 全天能量分配:早晚餐为30%中餐为40%(2)适当的营养素分配比例1)供能营养素的能量分配比例。三大供能营养素的分配原则是蛋白质 占总热能的20%脂肪占20%碳水

6、化合物占60%2)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牛奶等是维 生素和矿物元素的主要来源。3)增加膳食纤维。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为 30g左右。4)戒烟酒、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和行为。5)肥胖病患者宜饮茶。6)烹调方法的选择。如拌、炖、蒸等方法,有利于保存较多营养素: 煎、炸、烧等,损失较多营养素,不利于人体健康。肥胖症分类:1)单纯性肥胖是各种肥胖最常见的一种, 约占肥胖人群的95%左右,简 而言之,就是非疾病引起的肥胖。这类病人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 分泌混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单纯性肥胖 又分为体质性肥胖和过食性肥胖两种。体质性肥胖即双亲肥胖,是

7、由于遗传和机体脂肪细胞数目增多而造成 的,还与25岁以前的营养过度有关系。这类人的物质代谢过程比较慢,比 较低,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过食性肥胖也称获得性肥胖,是由于人成年后有意识或无意识过度饮食,使摄入的热量大大超过身体生长和活动的需要,多余的热量转化为脂肪,促进脂肪细胞肥大与细胞数目增加,脂肪大量堆积而导致肥胖。2)继发性肥胖和单纯性肥胖不同的是,继发性肥胖是由于疾病引起的 肥胖。续发性肥胖是由于内分泌混乱或障碍引起的一类疾病,约占肥胖人群 的2%-5%左右,虽然同样具有体内脂肪沉积过多的特征,但仍然以原发性疾 病的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肥胖只是这类患者的重要病症之一。3)药物性肥胖这类肥胖

8、患者约占肥胖病人群 2加右,有些药物在有效 治疗某些疾病的同时,还导致身体肥胖的副作用。如应用激素类药物等。肥胖症的起和发病机制常见的病因:1、营养过剩2、心理因素3、缺乏活动4、遗传 并发症:高血压是肥胖病最常见的并发症,肥胖易发生高血压的机制尚 不清楚。据调查,肥胖症病人高血压的发生率比正常体重的人高3倍。有些国家肥胖者的高血压发病率常达 50流右。高血压病并发脑出血的发病年龄 也越来越向前推移。心脏病的突发危险性在肥胖人中也明显增加,因为肥胖 症患者常有高胆固醇血症,血脂也高,而血脂中具有明显保护血管作用的高 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浓度降低,而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则增高,这就有利 于胆固醇在

9、冠状动脉管壁的沉积,形成冠心病。胖人还易于发生糖尿病,有 人曾调查了 1000名糖尿病患者发病前的体重,在标准体重以下者仅占8%标准体重者占15%超过标准体重者占77%预防肥胖的几段重要时期:I、节食的反复期2、健康恢复期3、晚餐4、冬季5、职务晋升期6、新婚期7、哺乳期8、戒严期9、胎儿到五岁10、青春期II、50-65岁中老年造成肥胖的八种因素:变懒、贪睡、怕动、爱吃、喜欢喝水、吃的多动 的少、年龄增长也会促使人“发福”、压力增大导致激素分泌变化。二、贫血与膳食营养(一)贫血的定义在医学上,贫血是血红细胞数量减少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贫血的致病因素很多,它不是一个独立性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一

10、种表 现形式。在我国,女性、儿童比较容易患贫血病,而孕妇是缺铁性贫血的高/ - - LL -LLL LL - L -发人群。贫血(anaemia别名:血虚)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 常值以下。贫血症是由于身体无法制造足够的血红蛋白造成的。(二)贫血的类型及症状根据不同起因,贫血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缺铁性贫血。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原料。饮食中缺乏铁质,即可引起 缺铁性贫血。生育年龄的妇女,因失血较多,儿童因为生长发育较快,容易出现 缺铁性贫血。2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的造血功能降低,具有造血功能的骨髓减少, 是这类贫血的主要内因。3 、巨细胞性贫血。 体内缺乏红细胞成熟因素,即抗

11、贫血因素。如叶酸、 维生素 B12 等引起的贫血。常见于饮食中未能及时补充这些物质或者吸收不良的 人,婴儿和孕妇易患。4 、失血性贫血。因红细胞破坏和流失过多而造成贫血。例如,疟疾发作 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钩虫感染、溃疡病出血、痔疮出血、月经过多以及其他出 血引起的贫血均与此类。5、地中海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6 、镰状细胞贫血: 1949世界最早发现的第一个分子病。7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三)判断贫血病的常用指标轻度贫血基本上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中度以上贫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脸 色苍白或萎黄,头晕,浑身无力、眼冒金星、指甲变形或易断,皮肤干燥、 食欲不振或烦躁不安等症状。(四)贫血与膳食原

12、则贫血病人的膳食原则,主要是 提供足够的造血原料,以使血内红细胞和 血红蛋白含量恢复正常 。制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所需的物质, 主要为蛋白质、 铁和少许铜,叶酸、维生素 B12 是红细胞发育生长不可缺少的因素,大都必 须通过饮食供给。(五)贫血的宣传教育和指导原则贫血病患者宜多吃有色新鲜蔬果,可补充维生素 C,叶绿素等物质,有 利于人体对铁质的吸收; 宜适量食用含铁量高的食物, 如肉类。 肉类是铁最丰富 的来源,也是血红素铁最丰富的来源,宜多吃红枣。(六)贫血病的饮食管理1、采用含铁量丰富的动物肝脏和其他内脏;2、瘦肉、蛋类和豆类;3、含铁较多的蔬菜有苜蓿、菠菜、芹菜、油菜、萝卜缨、番茄等;水果

13、 以杏、桃、李、葡萄干、红枣、樱桃的功能含铁质比较多。蛋白质是构成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基质,尽量选择生理价值高的蛋白质 食物,如牛奶、瘦肉、鱼类、蛋类、豆制品础物质。贫血患者的饮食中应含有足够的蛋白等。奶类会组织身体对铁的吸收, 因此不易用牛奶和奶制饮料来服用补铁药; 大蒜含较多挥发物质,生熟品都会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因此贫血患者 不宜食用大蒜;某些药物有抑制造血的作用,如氛霉素、西米替 T、保泰松 等;贫血患者不宜饮用茶叶制品;治疗贫血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病因: 心肌供血不足,心机回流受阻或者心肌梗死突然发生的晕厥、休 克、死亡,或者室颤、房颤引起的晕厥死亡等等很多。治疗方法: 1、病因治

14、疗 2、药物治疗 3、输血 4、脾切除 5、骨髓移植 预防措施: 1、饮食调摄:饮食营养要合理, 食物必须多样化, 食谱要广, 不应偏食,否则会因某种营养素的缺失而引起贫血。 要富有营养及易于消化。 饮食应有规律、有节制,严禁暴饮暴食。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猪 血、瘦肉、奶制品、豆类、大米、苹果、绿叶蔬菜等。多饮茶能补充叶酸, 维生素B12,有利于巨细胞性贫血的治疗。但缺铁性贫血则不宜饮茶,因为 饮茶不利于人体对铁剂的吸收。适当补充酸性的食物则有利于铁剂的吸收。 忌食辛辣、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2、劳逸结合,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饮食疗法产后贫血食疗方: 1 、芹菜煮鸡蛋 2、鸡蛋煮豆腐 3

15、、当归炖羊肉 4、 木耳红枣汤 5、桂圆桑葚汤 6、海参炖猪肝 7、大枣炖鹌鹑妊娠贫血食谱: 1、人参粥 2、牛乳粥 3、菠菜粥 4、甜浆粥 5、鸡汁 粥 6、香菇红枣 7 、大枣粥 8 、芝麻粥 9、枸杞粥危害影响: 1、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眼结膜及指甲床色淡,头发干 枯,精神萎靡,容易疲倦。2、肝脾肿大,心率加快,心脏扩大,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 竭。3、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不振,吸收力较差,常腹泻。4、注意力不集中,稍一活动会出现气喘乏力现象。贫血后 期可出现头面部、下肢浮肿。贫血患者的三个不能吃: 不能饮茶、不能吃蒜、不能吃不易消化的食物。 贫血的并发病: 1、严重贫血可使心肌缺氧而发生心肌衰竭;2、出血:脑出血或其他部位出血3、痛风4、精神异常预防: 1、强调对引起贫血的病因的防治,纠正出血的原因。2、积极防治寄生虫病尤其是钩虫病。3、对婴儿和早产儿及时添加强化食品,合理喂养。4、接触有害物质中,加强劳动保护。5、在日常生活中不滥用药物,严格掌握适应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